目 录 行走在历史的河流(代自序)/1 南京十年 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教训/3 对五四激进主义的再思考/18 南京国民政府权威的建立与困境/20 力行社的成立时间及组织层构考释/39 “太子”孙科 论大革命时期的孙科/49 从拥蒋到反蒋:1928一1931年的孙科/59 民主与集权的悖论:孙科与《五五宪草》/71 孙科与国民政府的对苏外交(1932一1945)/82 抗战胜利前后孙科政治态度的转变 一兼论孙科的“多变”/93 孙科的宪政理念及其限度/110 孙科的晚年岁月/126 革命词语 重新认识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化”/135 红军长征的历史叙述是怎样形成的?/139 抗战前夕延安发生的一场争论/150 革命大众主义的政治动员和社会改革:抗战 时期根据地的教育/162 “新人”的诞生/177
在革命词语的高地上/207 历史漩涡中的朱瑞/217 沙飞:在祖国的天空中自由飞舞的一颗沙粒 /221 革命女性陈琮英/228 时代遄流 鞍钢工人与“鞍钢宪法”/235 “大跃进”运动与国家权力的扩张:以江苏省 为例/244 能不说丁玲?/257 初读《杨尚昆日记》/270 读《七律·有所思》/279 观察与史料 叙事视角的多样性与当代史研究:以50年代 历史研究为例/289 小人物,大历史/300 当代中国史史料的若干问题/324 台北所藏大陆20世纪50一60年代资料过眼录 /332 海峡两岸孙中山研究的趋同/339 反思中的开拓 一茅家琦先生对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新见解/344 六十年后再论国民党大陆失败之原因/350 难忘吐露港畔的“学术家园”/385 后记/390 2
新史粤 「南京十年山 【平命年代】
南京十 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教训 19世纪中叶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转折时期,当时,面临着“五千 年未有之变局”的古老中国步人了前所未有的、与传统的农业社会迥异的、现代 性逐渐增长的历史发展阶段。这条道路在中国充满了深刻的矛盾和冲突。在这条 道路上,中国既取得过巨大的成就,也一次次丧失了历史赐予的难得机遇,长期 在通往现代的旅途中蹒跚而行。中国变革的艰难无疑与前现代社会的历史遗产有 关,也与中国政治中枢的政策选择密切相连,同时它还受到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 的巨大影响。中国以迥别于其他国家的特有方式实行社会转型,无论它的成功还 是挫折都丰富了人类的经验宝库,为众多的后发展国家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和 启示。 一、中国杜会转型的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基础 数十年来,一个长期在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是,如果没有1840年开始的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能否主动开始从前资本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从而完成从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在这里,我们尝试性地提出自 己的看法:中国所承袭的巨大的遗产中,包孕着可诱发现代社会的因素,这些积 极因素在一定条件的作用下可刺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演变;但是,作为总体 特征的中国前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却存在着根本性的制度缺陷,它 严重阻滞着传统中可现代化因素的成长,如果没有外来刺激,即使中国社会中存 在着“资本主义萌芽”,也无法出现资本主义,中国仍将处于前现代状态。 作为1840年在亚洲东南沿海与西方列强相通的东方大国的中国是长期被西 方思想家所钦羡的对象:一个以皇权为核心、职能分明的中央集权官僚政府在与 外界隔绝的状态下,统治着4.5亿人口,在100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国土上有 效地行使着治权;儒家学说中的道德主义和礼仪规范起着整合社会各个阶层的特 ①载《战略与管理》1995年第4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