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为使学生把应用文写作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除课堂讲授外,安排三次课外 写作实践活动」 四、考核方式 总成绩按百分制记录。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两部分组成。 (1)平时成绩:占60%。平时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出勤占10%,课堂发 言占20%,作业及实践活动占70%。 (2)期末考核 ,按要求完成某些文种写作或案例评析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 梁成林,莫恒全.应用写作教程.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6. 郝维.应用文写作教程.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主要参考书 饶士奇.公文写作与处理.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6 徐中玉.应用文写作(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梁成林.应用写作.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6. 张保忠,岳海翔.最新公文格式与写作规范.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龙志鹤.学术论文写作教程(校内自编教材),2006. 撰写人:司亚飞 审核人:龙志鹤 课程负责人:龙志鹤
26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为使学生把应用文写作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除课堂讲授外,安排三次课外 写作实践活动。 四、考核方式 总成绩按百分制记录。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两部分组成。 (1)平时成绩:占60%。平时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出勤占10%,课堂发 言占20%,作业及实践活动占70%。 (2)期末考核:占40%。按要求完成某些文种写作或案例评析。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 梁成林,莫恒全.应用写作教程.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6. 郝维.应用文写作教程.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主要参考书 饶士奇.公文写作与处理.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6. 徐中玉.应用文写作(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梁成林.应用写作.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6. 张保忠,岳海翔.最新公文格式与写作规范.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龙志鹤.学术论文写作教程(校内自编教材),2006. 撰写人:司亚飞 审核人:龙志鹤 课程负责人:龙志鹤
《音乐欣赏》教学大纲 理程举别.学科堪州 课程性质 必修 英文名称:Music Appreciation 总学时:32 学分: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 汉语言文学 开课单位:音乐学院 一、课程简介 实现美育的最好方式是进行艺术教育,在各种艺术门类的教育中,音乐艺术 教育则是最普遍、最方便、最经济、最强烈和最有效的手段之 。而在音乐艺术 的各种体裁和形式中,交响音乐则是格调最高雅、内涵最深邃、情感最浓郁、 感 染最强烈、影响最深远的音乐形式之 。通过欣赏和分析中外交响音乐的方式 培养增强高校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的爱好,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养成良好的 文明习惯,树立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和情趣,促进大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教学原则和方法: 1.课程的教学要多为学生创造直接感受音乐作品的机会 2. 听音乐为主在反复的 乐欣赏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鉴赏能力 3.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理解音乐的能力。 4.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从声音、图像、文字等多 方面去全面理解音乐。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4学时) 教学内容:1.音乐的类型:2.音乐欣赏理论:3.古典音乐与轻音乐、流行 音乐比较欣赏 教学要求:1.了解音乐欣赏理论:2.了解音乐的各种类型 授课方式:讲授、欣赏、讨论 第二章:乐队 (4学时) 教学内容:1.乐队:2.乐器:3.中外著名乐团:4.中外著名指挥家 教学要求:1.了解乐队及常用乐器;2.了解中外著名乐团:3.了解中外 指挥家的不同的表演风格 授课方式:讲授、欣赏、讨论 第三章:作曲家 (4学时) 教学内容:1 。外国著名作曲家:2.中国著名作曲家 教学要求:了解作曲家生平及音乐创作成就 授课方式:讲授、欣赏、讨论 第四章:圆舞曲欣赏 (2学时) 教学内容:1.维也纳圆舞曲;2.圆舞曲代表作品 致学要求:1.了解维也纳圆舞曲特点及相关的音乐结构:2.熟悉代表音乐作 品的主题 授课方式:讲授、欣赏、讨论 第五章:小提琴曲协类曲 (2学时)
27 《音乐欣赏》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Music Appreciation 总学时: 32 学分: 2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 开课单位:音乐学院 一、课程简介 实现美育的最好方式是进行艺术教育,在各种艺术门类的教育中,音乐艺术 教育则是最普遍、最方便、最经济、最强烈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而在音乐艺术 的各种体裁和形式中,交响音乐则是格调最高雅、内涵最深邃、情感最浓郁、感 染最强烈、影响最深远的音乐形式之一。通过欣赏和分析中外交响音乐的方式、 培养增强高校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的爱好,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养成良好的 文明习惯,树立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和情趣,促进大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教学原则和方法: 1.课程的教学要多为学生创造直接感受音乐作品的机会。 2.听音乐为主在反复的音乐欣赏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鉴赏能力。 3.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理解音乐的能力。 4.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从声音、图像、文字等多 方面去全面理解音乐。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4 学时) 教学内容:1.音乐的类型;2.音乐欣赏理论;3.古典音乐与轻音乐、流行 音乐比较欣赏 教学要求:1.了解音乐欣赏理论;2.了解音乐的各种类型 授课方式:讲授、欣赏、讨论 第二章:乐队 (4 学时) 教学内容:1.乐队;2.乐器;3.中外著名乐团;4.中外著名指挥家 教学要求:1. 了解乐队及常用乐器;2. 了解中外著名乐团;3.了解中外 指挥家的不同的表演风格 授课方式:讲授、欣赏、讨论 第三章:作曲家 (4 学时) 教学内容:1. 外国著名作曲家;2. 中国著名作曲家 教学要求:了解作曲家生平及音乐创作成就 授课方式:讲授、欣赏、讨论 第四章:圆舞曲欣赏 (2 学时) 教学内容:1.维也纳圆舞曲;2.圆舞曲代表作品 教学要求:1.了解维也纳圆舞曲特点及相关的音乐结构;2.熟悉代表音乐作 品的主题 授课方式:讲授、欣赏、讨论 第五章:小提琴曲协奏曲 (2 学时)
教学内容:中外小提琴曲:2.小提琴协奏曲代表作品:贝多芬《D大调小提 琴协奏曲》、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柴科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 奏曲》第 ”出 陈钢 上 :《梁山伯与祝英合》 教学要求:1. 了解音乐家的生平经历和相关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2.熟悉 相关音乐作品的主题 授课方式:讲授、欣赏、讨论 第六音,组曲 (2学时) 组曲:2.组曲代表作品:圣一桑的《动物狂欢节》:格里格 的《培尔·金特》 教学要求:1.掌握相关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2.了解相关音乐作品的结构和 特点:3.熟悉相关音乐作品的主题 授课方式:讲授、欣赏、讨论 第七章:序曲部分 (2学时) 教学内容:1 ,序曲 :2.序曲代表作品: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威 廉·退尔》的序曲、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魔笛》的序曲等、比才《卡门序 曲》、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 教学要求:1.掌握相关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2.熟悉相关音乐作品的主题 授课方式:讲授、欣赏、讨论。 第八章:室内乐 (4学时) 教学内容:1,室内乐:2.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3.柴科夫斯基的《如 歌的行板》 教学要求:1.掌握相关音乐家的生平创作,及相关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2.了 解相关音乐作品的结构和特点:3.熟悉相关音乐作品的主题 授课方式:讲授、欣赏、讨论 第九章:交响乐及歌剧、舞剧、音乐剧 (8学时) 教学内容: 1.斯美塔纳的《沃尔塔瓦河》 2.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 3.贝多芬的《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 交响曲》《第九“合唱”交响曲》 4.比才《歌刷“卡门”》 5.音乐剧《猫》 6.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剧“天鹅湖”》 教学要求: 握相关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 2.熟悉相关音乐作品的主题 授课方式: 讲授、欣赏、讨论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1除上述课程内容外,可随机安排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选音乐 内容,并自备讲稿带到课堂上来给大家共同赏析,以增强课程的互动性,鼓励学 生的参与性,活跃课堂气氛。 2.上述音响资料会因课程时间情况作相应的调整
28 教学内容:中外小提琴曲;2.小提琴协奏曲代表作品:贝多芬《D 大调小提 琴协奏曲》、门德尔松的《E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柴科夫斯基《D 大调小提琴协 奏曲》第一乐章、陈钢、何占豪《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教学要求:1.了解音乐家的生平经历和相关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2.熟悉 相关音乐作品的主题 授课方式:讲授、欣赏、讨论 第六章:组曲 (2 学时) 教学内容:1.组曲;2.组曲代表作品:圣-桑的《动物狂欢节》; 格里格 的《培尔·金特》 教学要求:1.掌握相关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2.了解相关音乐作品的结构和 特点;3.熟悉相关音乐作品的主题 授课方式:讲授、欣赏、讨论 第七章:序曲部分 (2 学时) 教学内容:1.序曲;2.序曲代表作品: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威 廉·退尔》的序曲、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魔笛》的序曲等、比才《卡门序 曲》、柴可夫斯基《1812 序曲》 教学要求:1.掌握相关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2.熟悉相关音乐作品的主题 授课方式:讲授、欣赏、讨论。 第八章:室内乐 (4 学时) 教学内容:1.室内乐;2.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3.柴科夫斯基的《如 歌的行板》 教学要求:1.掌握相关音乐家的生平创作,及相关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2.了 解相关音乐作品的结构和特点;3.熟悉相关音乐作品的主题 授课方式:讲授、欣赏、讨论 第九章:交响乐及歌剧、舞剧、音乐剧 (8 学时) 教学内容: 1.斯美塔纳的《沃尔塔瓦河》 2.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 3.贝多芬的《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 交响曲》《第九“合唱”交响曲》 4.比才《歌剧“卡门”》 5.音乐剧《猫》 6.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剧“天鹅湖”》 教学要求: 1.掌握相关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 2.熟悉相关音乐作品的主题 授课方式: 讲授、欣赏、讨论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1.除上述课程内容外,可随机安排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选音乐 内容,并自备讲稿带到课堂上来给大家共同赏析,以增强课程的互动性,鼓励学 生的参与性,活跃课堂气氛。 2.上述音响资料会因课程时间情况作相应的调整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32学时,期末的老核均采用笙终形式进行,相据所学内容,洗取 相应音乐作品,采用研究性论文形式,题目自拟,限于一周内完成,论文要求 800字左右 结业成绩由期末考核成绩(50%)+平时成绩(50%)按五级分制纪录。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提问及课堂表现等。 五、教材及主要参老书 1,教材:史红彬编著。《走进音乐圣殿一一倾听交响音乐》.中国文联出版 社,2004年 2.主要参考书: 冯伯阳主编。《音乐作品欣赏导读》.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年. 许民编著.《音乐作品欣赏实用教程》(上、下编).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 撰写人:史红彬 审核人:张红兵 课程负责人:史红彬
29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 32 学时,期末的考核均采用笔答形式进行,根据所学内容,选取 相应音乐作品,采用研究性论文形式,题目自拟,限于一周内完成,论文要求 800 字左右。 结业成绩由期末考核成绩(50%)+平时成绩(50%)按五级分制纪录。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提问及课堂表现等。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史红彬编著.《走进音乐圣殿——倾听交响音乐》.中国文联出版 社,2004 年. 2.主要参考书: 冯伯阳主编.《音乐作品欣赏导读》.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 年. 许民编著.《音乐作品欣赏实用教程》(上、下编).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 年. 撰写人:史红彬 审核人:张红兵 课程负责人:史红彬
《美术欣赏B》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Appreciation of Artistic Works 总学时:32讲授学时:32 学分.4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 开课单位:美术学院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一门公共艺术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美术 涵盖的范畴、美术的分类、指导学生进行美术欣赏。通过鉴赏美术作品、学习关 术理论、参加美术活动等教学实践, 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培养高雅的 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 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 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引论 6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艺术欣赏的概念。 第二节欣赏活动对人类的艺术实践活动所体现的重要意义。 第四节艺术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关于艺术欣赏的几种方法 第五节艺术创作活动的概念及特征。 第六节艺术创作的理论观和艺术发展过程中的几种主要创作 方法。 第七节艺术创作的条件。 第八节艺术创作的四个过程。 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了解引论章节中重点的基本知识并能做到合理的运 用。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并做到理论结合实际的运用知识。 重点 掌握艺术欣赏与艺术创造 难点:艺术欣赏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 第二章建筑艺术欣赏 4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建筑艺术的特性与建筑艺术语言 第二节建筑艺术欣赏方法 第三节中外建筑艺术作品欣赏 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了解建筑艺术章节中重点的基本知识并能做到合理的 运用。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并做到理论结合实际的运用知识。 重点:掌握建筑艺术的特性与建筑艺术语言。 难点:区别中外建筑艺术作品的区别。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 第三章雕塑艺术欣赏 4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雕塑艺术的特征 第二节雕塑艺术的欣赏方法
30 《美术欣赏 B》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Appreciation of Artistic Works 总学时: 32 讲授学时:32 学分: 4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 开课单位:美术学院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一门公共艺术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美术 涵盖的范畴、美术的分类、指导学生进行美术欣赏。通过鉴赏美术作品、学习美 术理论、参加美术活动等教学实践,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 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 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 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 引论 6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艺术欣赏的概念。 第二节 欣赏活动对人类的艺术实践活动所体现的重要意义。 第四节 艺术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关于艺术欣赏的几种方法 第五节 艺术创作活动的概念及特征。 第六节 艺术创作的理论观和艺术发展过程中的几种主要创作 方法。 第七节 艺术创作的条件。 第八节 艺术创作的四个过程。 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了解引论章节中重点的基本知识并能做到合理的运 用。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并做到理论结合实际的运用知识。 重点:掌握艺术欣赏与艺术创造 难点:艺术欣赏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 第二章 建筑艺术欣赏 4 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 建筑艺术的特性与建筑艺术语言 第二节 建筑艺术欣赏方法 第三节 中外建筑艺术作品欣赏 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了解建筑艺术章节中重点的基本知识并能做到合理的 运用。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并做到理论结合实际的运用知识。 重点:掌握建筑艺术的特性与建筑艺术语言。 难点;区别中外 建筑艺术作品的区别。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 第三章 雕塑艺术欣赏 4 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 雕塑艺术的特征 第二节 雕塑艺术的欣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