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增强了我国在全球化格局中的国际分工 地位。 2.突破了一批核心技术,形成了一批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 重大装备产品 十几年来,制造业各领域涌现出了一批较有影响、意义深远 的重大成果。国内发电设备装机中国产发电机组已达80%以上 年产干万吨级大型炼油厂设备国产化率达90%,国产100万千瓦 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国产750千伏交流输变电成套设备已投入运 行。日产4000吨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60万吨乙烯、30万 吨级合成氨、百万吨级钾肥等大批大型成套技术裝备实现自主 化。‘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实现了载人航天工程的重 大突破。蛟龙号ˆ载人澘水器硏制和海试成功,标志着中国跻身 世界载人深潜先进国家行列。 3.涌现出—批世界级的大企业,企业正在逐步成为技术创 新主体
— 6 — 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增强了我国在全球化格局中的国际分工 地位。 2.突破了一批核心技术,形成了一批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 重大装备产品 十几年来,制造业各领域涌现出了一批较有影响、意义深远 的重大成果。国内发电设备装机中国产发电机组已达 80%以上, 年产千万吨级大型炼油厂设备国产化率达 90%,国产 100 万千瓦 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国产 750 千伏交流输变电成套设备已投入运 行。日产 4000 吨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60 万吨乙烯、30 万 吨级合成氨、百万吨级钾肥等一大批大型成套技术装备实现自主 化。“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实现了载人航天工程的重 大突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制和海试成功,标志着中国跻身 世界载人深潜先进国家行列。 3.涌现出一批世界级的大企业,企业正在逐步成为技术创 新主体
2016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中国企业达110家, 其中以工业为主的有50余家。社会创新要素不断向企业集聚,工 业企业研发投入快速增长,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2015年,我 国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0.91%;企业发明专利申请 58.3万件,占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的60.2%;企业获得发明 专利授权159万件,占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的605%。企业作为 市场主体,在自主创新中继续发挥决定性作用。 4.初步形成了企业、高校、院所联动的产业创新体系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 业化,取得了重要突破和实质性进展,形成了产学硏结合、较为 完备的产业创新体系。建设了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 术硏究中心等科研基地成立了一批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为我国制造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四)我国制造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1.自主创新觔力不强
— 7 — 2016 年《财富》世界 500 强排行榜中,中国企业达 110 家, 其中以工业为主的有 50 余家。社会创新要素不断向企业集聚,工 业企业研发投入快速增长,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2015 年,我 国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 0.91%;企业发明专利申请 58.3 万件,占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的 60.2%;企业获得发明 专利授权 15.9 万件,占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的 60.5%。企业作为 市场主体,在自主创新中继续发挥决定性作用。 4.初步形成了企业、高校、院所联动的产业创新体系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 业化,取得了重要突破和实质性进展,形成了产学研结合、较为 完备的产业创新体系。建设了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 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基地;成立了一批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为我国制造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四)我国制造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1.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多数制造企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仍 处于制造一加工—组装ˇ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环节,创新能力 不强。尤其在高端产品创新设计方面,设计工具软件受制于人, 设计方法和理念不够先进,创新设计能力较为薄弱。2015年,我 国集成电路进出口逆差1600多亿美元众多高端芯片的核心技术 尚无法突破,企业被迫将大部分利润用于购买国外专利授权,产 业自主发展的能力不强,难以打破市场垄断。 2.基础能力薄弱,产品质量不高 我国制造业质量基础相对薄弱,高性能液压件与气动元件 高速精密轴承、大功率变频技术、特种执行机构、仪器仪表传感 器、工控软件系统等发展滞后。产品质量和技术标准隹整体不高, 出口产品召回问题不断,严重影响着我国制造业的国际形象。此 外,制造业每年直接质量损失超过2000亿元,间接损失超过1 万亿元 3.资源利用效率偏低
— 8 —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多数制造企业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中仍 处于“制造—加工—组装”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环节,创新能力 不强。尤其在高端产品创新设计方面,设计工具软件受制于人, 设计方法和理念不够先进,创新设计能力较为薄弱。2015 年,我 国集成电路进出口逆差 1600 多亿美元,众多高端芯片的核心技术 尚无法突破,企业被迫将大部分利润用于购买国外专利授权,产 业自主发展的能力不强,难以打破市场垄断。 2.基础能力薄弱,产品质量不高 我国制造业质量基础相对薄弱,高性能液压件与气动元件、 高速精密轴承、大功率变频技术、特种执行机构、仪器仪表传感 器、工控软件系统等发展滞后。产品质量和技术标准整体不高, 出口产品召回问题不断,严重影响着我国制造业的国际形象。此 外,制造业每年直接质量损失超过 2000 亿元,间接损失超过 1 万亿元。 3.资源利用效率偏低
我国部分传统制造行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 粗放式生产方式,加剧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全国钢铁、建材、 化工等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10%20%;机电产 中量大面广的燃煤工业锅炉运行效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5 20%。制造业可持续发展遇到瓶颈。 4.制造业与互联网技术等新兴信息技术的融合程度低 我国大部分地区和行业的信息化仍处于以局部应用为主的 初级阶段,且不同地区、行业和不同规模企业间信息化水平尚存 在明显差距。面对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新型生产 模式的变革,认识不充分,准备不足,传统制造业将面临二次淘 汰的风险。 二、我国制造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 粗放式发展道路已经无法适应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通过科技 创新提高制造ψ竞争力是必由之路。在当前我国制造业实施战略 转型的关键时期,制造业健康快速发展对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明 确的需求
— 9 — 我国部分传统制造行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 粗放式生产方式,加剧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全国钢铁、建材、 化工等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 10%-20%;机电产 品中量大面广的燃煤工业锅炉运行效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 15~ 20%。制造业可持续发展遇到瓶颈。 4.制造业与互联网技术等新兴信息技术的融合程度低 我国大部分地区和行业的信息化仍处于以局部应用为主的 初级阶段,且不同地区、行业和不同规模企业间信息化水平尚存 在明显差距。面对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新型生产 模式的变革,认识不充分,准备不足,传统制造业将面临二次淘 汰的风险。 二、我国制造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 粗放式发展道路已经无法适应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通过科技 创新提高制造业竞争力是必由之路。在当前我国制造业实施战略 转型的关键时期,制造业健康快速发展对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明 确的需求
(一)亟需加强制造基础能力方面的科技创新 制造业基础技术硏究能力薄弱已经成为当前制约我国制造 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其中基础材料、关键基础零部件、电子元器 件、集成电路、传感器、控制系统软件工具及平台等众多领域 的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硏究、关键工艺硏究都殳有掌握自主核心 技术,工艺装备、测试与实验装备、标准化等共性技术自主创新 能力薄弱,亟需科技攻关。 二)亟需加强制造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创新 我国制造仚业管理正处于由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 转变的阶段,经营目标、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和决策标准发生根 本性变化,多数企业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以产品为中心的传统 制造模式,无法适应互联网、云制造等模式下的多品种大批量定 制化的要求,企业管理信息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咨询服务网络 化的水平制约着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三)亟需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
— 10 — (一)亟需加强制造基础能力方面的科技创新 制造业基础技术研究能力薄弱已经成为当前制约我国制造 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其中基础材料、关键基础零部件、电子元器 件、集成电路、传感器、控制系统、软件工具及平台等众多领域 的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究、关键工艺研究都没有掌握自主核心 技术,工艺装备、测试与实验装备、标准化等共性技术自主创新 能力薄弱,亟需科技攻关。 (二)亟需加强制造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创新 我国制造企业管理正处于由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 转变的阶段,经营目标、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和决策标准发生根 本性变化,多数企业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以产品为中心”的传统 制造模式,无法适应互联网、云制造等模式下的多品种大批量定 制化的要求,企业管理信息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咨询服务网络 化的水平制约着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三)亟需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