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目标检测 高二语文试卷 本试卷19题,共8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A.怆然( chuang)寒伧(chen) 创伤( chuang )呼天抢地( qiang) B.纤夫(qin) 纤尘(qian) 千夫(qin) 纤纤素手(qian) 粘贴(nian 砧板(zhen) 玷污(dian) 沾沾自喜(zhan) D.缟素(g6o)嵩山(sng) 蒿子(hao) 槁木死灰(go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 A.到了高考的关键时刻,他宵衣旰食,决心实现自己的理想。 B.面对恐怖分子的威胁,希腊政府斥巨资力保本届奥运会万无一失,安全保卫工作可谓 面面俱到,战斗机在空中盘旋,舰艇在海上游弋,警察在街道巡逻:这真有点风声鹤 唳,草木皆兵的味道。 C.近年来,世界各地局部地区的战争接连不断,造成大量的难民毁家纾难,流离失所, 这一现象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D.常言道:“强龙不压地头蛇”,你带来的人虽多,哪能比得上人家坐地的山贼呀?我 看你还是撤吧!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新建的武广高速铁路将对缓解京广铁路运力长期严重紧张局面、促进我国经济社会 发展尤其是中部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B.这种以社区居民楼院为中心,沿街楼房一二层为商业服务用房,集餐饮、购物、文体 教育、卫生、家教中介、资源回收等8项服务功能于一体,将成为我省未来推广的重 点 C.当克隆人的脚步越来越近的时候,我们应该及时思考和广泛讨论,并尽快建立健全有 关克隆人的伦理、法律与社会问题的共识 D.改革公费医疗制度、实施医疗保险的问题,对于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愉快 接受的,还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二、本大题7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14分) 新雨山房记(明)宋濂 诸暨为绍兴属邑,与婺邻。国初得婺时伐伪吴张氏①,相持未决,兵守诸暨界上。张氏 恃诸暨为藩篱,乘间出兵侵掠,两军屠戮无虚时。故诸暨被兵特甚,崇甍巨室,焚为瓦砾灰 烬;竹树花石,伐断为楼橹戈砲樵薪之用。民惩其害,多避深山大谷间,弃故址而不居 过者伤之。 今国家平定已十余年,生民各安其业,吾意其中必有修饬室庐以复盛时之观者,未之见 今年,邑士方伯修为余称:其友张君仁杰,居诸暨北门之外,故宅昔己毁。及兵靖事息,始 辟址夷秽,创屋十余楹。旁植修竹数百,四时之花,环艺左右,琴床、酒炉、诗画之具,咸 列于室。仁杰未乱时稍有禄食,至今郡县屡辟之,辄辞不赴,以文墨自娱,甚适,号其室曰
1 韶关市 2009—2010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目标检测 高二语文试卷 本试卷 19 题,共 8 页,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本大题 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 分) A.怆然(chuàng) 寒伧(chèn) 创伤(chuāng) 呼天抢地(qiǎng) B.纤夫(qiān) 纤尘(qiān) 千夫(qiān) 纤纤素手(qiān) C.粘贴(niān) 砧板(zhēn) 玷污(diàn) 沾沾自喜(zhān) D.缟素(gǎo) 嵩山(sōng) 蒿子(hāo) 槁木死灰(gǎo)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2 分) A.到了高考的关键时刻,他宵衣旰食 ....,决心实现自己的理想。 B.面对恐怖分子的威胁,希腊政府斥巨资力保本届奥运会万无一失,安全保卫工作可谓 面面俱到,战斗机在空中盘旋,舰艇在海上游弋,警察在街道巡逻:这真有点风声鹤 ... 唳,草木皆兵 ......的味道。 C.近年来,世界各地局部地区的战争接连不断,造成大量的难民毁家纾难 ....,流离失所, 这一现象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D.常言道:“强龙不压地头蛇 .......”,你带来的人虽多,哪能比得上人家坐地的山贼呀?我 看你还是撤吧!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 分) A.新建的武广高速铁路将对缓解京广铁路运力长期严重紧张局面、促进我国经济社会 发展尤其是中部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B.这种以社区居民楼院为中心,沿街楼房一二层为商业服务用房,集餐饮、购物、文体、 教育、卫生、家教中介、资源回收等 8 项服务功能于一体,将成为我省未来推广的重 点。 C.当克隆人的脚步越来越近的时候,我们应该及时思考和广泛讨论,并尽快建立健全有 关克隆人的伦理、法律与社会问题的共识。 D.改革公费医疗制度、实施医疗保险的问题,对于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愉快 接受的,还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8 题。(14 分) 新雨山房记 (明)宋濂 诸暨为绍兴属邑,与婺邻。国初得婺时伐伪吴张氏①,相持未决,兵守诸暨界上。张氏 恃诸暨为藩篱,乘间出兵侵掠,两军屠戮无虚时。故诸暨被兵特甚,崇甍巨室,焚为瓦砾灰 烬;竹树花石,伐断为楼橹戈砲②樵薪之用。民惩其害,多避深山大谷间,弃故址而不居。 过者伤之。 今国家平定已十余年,生民各安其业,吾意其中必有修饬室庐以复盛时之观者,未之见。 今年,邑士方伯修为余称:其友张君仁杰,居诸暨北门之外,故宅昔已毁。及兵靖事息,始 辟址夷秽,创屋十余楹。旁植修竹数百,四时之花,环艺左右,琴床、酒炉、诗画之具,咸 列于室。仁杰未乱时稍有禄食,至今郡县屡辟之,辄辞不赴,以文墨自娱,甚适,号其室曰
“新雨山房”,愿得余文记之。 室之废兴,为事甚微,然可以占世之治乱、人之劳逸,非徒然也。方兵戈之殷,人有 子女金帛惧不能保,虽有居室,宁暇完葺而知其安乎?糗粮刍茭之需,叫号征逮者填于门, 虽有花木之美、诗酒之娱,孰能乐之乎?今仁杰获俯仰一室,以察时物之变,穷性情之安, 果谁使然也?非上之人拨乱致治之功耶? 自古极治之时,贤且能者运于上,陇亩之民相安于下而不知其所由。然饫饱歌乎,秩 然成文,成周盛时之诗是也。安知今不若古之时耶?仁杰其试为之。余他日南归,驾小车过 北门,求有竹之家而问焉。仁杰尚歌以发我,余当鼓缶而和焉 【注】①吴张氏:元末张士诚举兵抗元自立为吴王,后与朱元璋对峙。 ②楼橹:军中所建用于瞭望攻守的高台。戈砲,此处泛指兵器 ③糗粮刍茭:借指军需品 ④饫饱歌乎:饱足后歌啸。 ⑤歌以发我:歌啸以引发我的兴致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故诸暨被兵特甚 被:遭遇,遭受。 B.民惩其害,躲避深山大谷间 惩:苦 C.仁杰未乱时稍有禄食,至今郡县屡辟之 辟:躲避. D.然可以占世之治乱、人之劳逸。 占:推测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诸暨为绍兴属邑,与婺邻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B.琴床、酒炉、诗画之具,咸列于室于是,余有叹焉。 C.仁杰其试为之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D.求有竹之家而问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6、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证明张仁杰乱后“甚适”的一组是 )(2分) ①未乱时稍有禄食 ②至今郡县屡辟之,辄辞不赴,以文墨自娱 ③号其室曰“新雨山房”,愿得余文记之 ④今仁杰获俯仰一室,以察时物之变,穷性情之安 ⑤饫饱歌乎,秩然成文 ⑥仁杰尚歌以发我 A①②④B.①⑤⑥C.②③④D.③⑤⑥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元末明初朱元璋与张士诚的争夺给百姓们带来深重的灾难,当时经过诸暨一带的人都 为之伤感 B.张仁杰在易代之后不与新朝合作,不与官吏同流合污,宁可归隐田园诗酒自娱以终天 C.作者认为小可以喻大,透过一人一室的废兴盛衰,能看到社会的治乱和百姓的劳逸 D.作者认为古往今来世之大治都是帝王贤臣拨乱之功,至于百姓只是相安升平,并不明 白天下治乱之由。 8、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1)吾意其中必有修饬室庐以复盛时之观者,未之见。(3分) 译文 2
2 “新雨山房”,愿得余文记之。 一室之废兴,为事甚微,然可以占世之治乱、人之劳逸,非徒然也。方兵戈之殷,人有 子女金帛惧不能保,虽有居室,宁暇完葺而知其安乎?糗粮刍茭③之需,叫号征逮者填于门, 虽有花木之美、诗酒之娱,孰能乐之乎?今仁杰获俯仰一室,以察时物之变,穷性情之安, 果谁使然也?非上之人拨乱致治之功耶? 自古极治之时,贤且能者运于上,陇亩之民相安于下而不知其所由。然饫饱歌乎④,秩 然成文,成周盛时之诗是也。安知今不若古之时耶?仁杰其试为之。余他日南归,驾小车过 北门,求有竹之家而问焉。仁杰尚歌以发我⑤,余当鼓缶而和焉。 【注】①吴张氏:元末张士诚举兵抗元自立为吴王,后与朱元璋对峙。 ②楼橹:军中所建用于瞭望攻守的高台。戈砲,此处泛指兵器。 ③糗粮刍茭:借指军需品。 ④饫饱歌乎:饱足后歌啸。 ⑤歌以发我:歌啸以引发我的兴致。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故诸暨被.兵特甚 被:遭遇,遭受。 B.民惩.其害,躲避深山大谷间 惩:苦。 C.仁杰未乱时稍有禄食,至今郡县屡辟.之 辟: 躲避. D.然可以占.世之治乱、人之劳逸。 占: 推测.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 分) A. 诸暨为.绍兴属邑,与婺邻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B. 琴床、酒炉、诗画之具,咸列于.室 于.是,余有叹焉。 C. 仁杰其试为之.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D. 求有竹之家而问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6、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证明张仁杰乱后“甚适”的一组是( )(2 分) ①未乱时稍有禄食 ②至今郡县屡辟之,辄辞不赴,以文墨自娱 ③号其室曰“新雨山房”,愿得余文记之 ④今仁杰获俯仰一室,以察时物之变,穷性情之安 ⑤饫饱歌乎,秩然成文 ⑥仁杰尚歌以发我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元末明初朱元璋与张士诚的争夺给百姓们带来深重的灾难,当时经过诸暨一带的人都 为之伤感。 B.张仁杰在易代之后不与新朝合作,不与官吏同流合污,宁可归隐田园诗酒自娱以终天 年。 C.作者认为小可以喻大,透过一人一室的废兴盛衰,能看到社会的治乱和百姓的劳逸。 D.作者认为古往今来世之大治都是帝王贤臣拨乱之功,至于百姓只是相安升平,并不明 白天下治乱之由。 8、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 分) (1)吾意其中必有修饬..室庐以复盛时之观.者,未之见。(3 分) 译文:
(2)旁植修竹数百,四时之花,环艺左右(3分) 译文 9、读下面几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4分)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声声慢(节选)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 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雨巷(节选)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 着愁怨的姑娘…… 问:这三首诗词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学中“江南春雨”和“江南秋雨”这两个经典的审美意象。 这两个意象是有区别的。请你各用一个比喻句分别表达这两个经典审美意象给你的感 受,并各用一句话说明你这样比喻的理由。(4分) “江南春雨” 理由 江南秋 理由 10.名句名篇默写,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三题任选两题)(共4分) ,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王维《观猎》) (3)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本大题四小题,共17分 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科学的技术到底满足了谁的需求田松 ①许多人认为: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满足了人类的需求。比如人们希望与远方的亲 人有密切的联系,于是科学家就发明了电话。也有不少人认为:现代技术异化了我们的生活, 常常不是我们在使用技术,而是我们被技术所控制:很多需求根本不是我们本来有的,是被 技术刺激出来的,所以不是技术满足了我们的需求,而是技术刺激了我们不必要的需求 ②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当我顺着“人这种动物为什么要喝牛那种动物的奶”的问题再往 前推导两步之后,我忽然发现,一旦把“资本”引入到技术与人的关系中,前面的争论一下 子就获得了新的解释。自从工业革命之后,技术从起点上以及归宿上根本上就不是“为了 满足“人”的需求,而是“为了”满足“资本增殖”的需求。而为了满足资本增殖的需求
3 (2)旁植修..竹数百,四时之花,环艺左右(3 分) 译文: 9、读下面几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4 分) 清 明 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声声慢(节选)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 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雨 巷(节选)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 着愁怨的姑娘…… 问:这三首诗词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学中“江南春雨”和“江南秋雨”这两个经典的审美意象。 这两个意象是有区别的。请你各用一个比喻句分别表达这两个经典审美意象给你的感 受,并各用一句话说明你这样比喻的理由。(4 分) “江南春雨” 。 理由: 。 “江南秋雨” 。 理由: 。 10.名句名篇默写,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三题任选两题)(共 4 分) (1) , ,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 。 (王维《观猎》) (3)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本大题四小题,共 17 分。 阅读下文,完成 11—14 题。 科学的技术到底满足了谁的需求 田松 ①许多人认为: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满足了人类的需求。比如人们希望与远方的亲 人有密切的联系,于是科学家就发明了电话。也有不少人认为:现代技术异化了我们的生活, 常常不是我们在使用技术,而是我们被技术所控制;很多需求根本不是我们本来有的,是被 技术刺激出来的,所以不是技术满足了我们的需求,而是技术刺激了我们不必要的需求。 ②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当我顺着“人这种动物为什么要喝牛那种动物的奶”的问题再往 前推导两步之后,我忽然发现,一旦把“资本”引入到技术与人的关系中,前面的争论一下 子就获得了新的解释。自从工业革命之后,技术从起点上以及归宿上根本上就不是“为了” 满足“人”的需求,而是“为了”满足“资本增殖”的需求。而为了满足资本增殖的需求
技术有时候会满足人的需求,有时要刺激人的需求;有时会给人带来幸福,有时也会给人带 来不幸:常常会为了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剥夺另一部分人的需求 ③在工业文明的大框架中,那些能够满足资本增殖的技术更有可能被发明出来:那些能 够满足资本増殖的技术,更有可能得到应用。而那些不能满足资本増殖的技术,即使能够满 足人类的需求,即使能够为人造福,也不容易被发明出来,也不容易得到应用。曾经看过《南 方周末》的报道,说国际大制药公司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研制治疗疑难病症的新药特药,却很 少有公司愿意生产为非洲普通人治疗普通病的普通药。 ④整个工业文明是一个食物链,一切经济发展以及技术进步,归根结底是要消耗资源和 能源,释放垃圾。物质不灭,能量守恒,资本的增殖,归根结底要整体地球的生态为之付出 代价。在资本食物链下游生活的人群,则首当其冲承担生态破坏的后果。 ⑤90年代初,一项技术在北美获得了专利,利用红豆杉树皮中的紫杉醇制造治疗乳腺 癌、卵巢癌的特效药。很快,中国西南大面积红豆杉遭到了灭顶之灾。从1992年到2001 年,滇西北三百万红豆杉惨遭剥皮,而红豆杉是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这个食物链是这样的 当地农民剥树皮卖给当地小商贩,小商贩卖给当地小公司,小公司卖给昆明的汉德生物技术 有限公司,汉德公司提取紫杉醇出售给欧美的大制药厂。汉德公司当时是云南省政府重点支 持的创汇企业,一度是全球第二大紫杉醇供应商。2002年,该公司涉嫌走私珍稀植物制品 被起诉,集团董事长等人被判刑。在这个食物链中,至少出现了两项科学的技术,一是北美 那项专利本身:二是用树皮提取紫杉醇的技术。这两项技术满足了谁的需求?第一项技术还 可以说满足了某类癌症患者的需要,然而,显然,并不是所有的癌症患者都能够买得到、买 得起这种药。这项技术被发明出来,以及被应用下去,都是为了满足资本增殖的需要。而提 取紫杉醇的技术,更是在赤裸裸地满足资本增殖的需要。在这个食物链中,北美的大制药 以及汉德公司获利最多,而因红豆杉被剥皮而导致的生态后果,都不会直接落到它们头上 所以这两项科学的技术,并没有满足云南红豆杉所在地人们的需求,相反,却对他们构成了 直接的伤害。值得一提的是,汉德集团所采用的技术,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提供的 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与科学结成了越来越紧密的同盟,于是,一些科学逐渐由神学的婢女, 变成了资本的帮凶。 ⑥高新技术如同一个马达,逐日加速资本链条的运转。然而,在有限地球时代,物质不 灭,能量守恒,我们不可能通过技术进步获得无穷的“财富”,所以在资本链条上游的人们 疯狂地攫取财富的同时,食物链下游的人们,将不会再如以前那样,可以分一杯羹,而是更 加彻底地被剥夺。因为在资本链条最下游的,是底层的民众,是大自然本身。当底层民众与 自然的关系被彻底剥离之后,自然也就失去了它的神性,赤裸裸地暴露在工业文明的机器面 前,成为待加工的原材料,最终转化成垃圾。 ⑦在未来的垃圾世界到来的时候,人类的文明,以及人类的需要,都注定被垃圾所掩埋。 (2008年7月7日《博览群书》,有删改) 11.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在我们的生活中确实有许多科学技术满足了人的需求的实例,比如说科学家发明了电 话,就满足了人们与远方的亲人朋友快捷沟通的需求。 科学及其技术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确实能够不断满足我们更多的需求,也必定能够 让我们生活得更加幸福 C.在科学技术和人的需求之间,其实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联。它们的关联是间接的,是 通过资本这个中介完成的 D.在工业文明时代,能够给企业带来丰厚回报给资本增值的科学技术被发明的速度相对 来说要快得多,应用也要快得多 E.国际大制药公司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研制治疗疑难病症的新药特药,是因为其科学技术
4 技术有时候会满足人的需求,有时要刺激人的需求;有时会给人带来幸福,有时也会给人带 来不幸;常常会为了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剥夺另一部分人的需求。 ③在工业文明的大框架中,那些能够满足资本增殖的技术更有可能被发明出来;那些能 够满足资本增殖的技术,更有可能得到应用。而那些不能满足资本增殖的技术,即使能够满 足人类的需求,即使能够为人造福,也不容易被发明出来,也不容易得到应用。曾经看过《南 方周末》的报道,说国际大制药公司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研制治疗疑难病症的新药特药,却很 少有公司愿意生产为非洲普通人治疗普通病的普通药。 ④整个工业文明是一个食物链,一切经济发展以及技术进步,归根结底是要消耗资源和 能源,释放垃圾。物质不灭,能量守恒,资本的增殖,归根结底要整体地球的生态为之付出 代价。在资本食物链下游生活的人群,则首当其冲承担生态破坏的后果。 ⑤90 年代初,一项技术在北美获得了专利,利用红豆杉树皮中的紫杉醇制造治疗乳腺 癌、卵巢癌的特效药。很快,中国西南大面积红豆杉遭到了灭顶之灾。从 1992 年到 2001 年,滇西北三百万红豆杉惨遭剥皮,而红豆杉是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这个食物链是这样的: 当地农民剥树皮卖给当地小商贩,小商贩卖给当地小公司,小公司卖给昆明的汉德生物技术 有限公司,汉德公司提取紫杉醇出售给欧美的大制药厂。汉德公司当时是云南省政府重点支 持的创汇企业,一度是全球第二大紫杉醇供应商。2002 年,该公司涉嫌走私珍稀植物制品 被起诉,集团董事长等人被判刑。在这个食物链中,至少出现了两项科学的技术,一是北美 那项专利本身;二是用树皮提取紫杉醇的技术。这两项技术满足了谁的需求?第一项技术还 可以说满足了某类癌症患者的需要,然而,显然,并不是所有的癌症患者都能够买得到、买 得起这种药。这项技术被发明出来,以及被应用下去,都是为了满足资本增殖的需要。而提 取紫杉醇的技术,更是在赤裸裸地满足资本增殖的需要。在这个食物链中,北美的大制药厂 以及汉德公司获利最多,而因红豆杉被剥皮而导致的生态后果,都不会直接落到它们头上。 所以这两项科学的技术,并没有满足云南红豆杉所在地人们的需求,相反,却对他们构成了 直接的伤害。值得一提的是,汉德集团所采用的技术,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提供的。 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与科学结成了越来越紧密的同盟,于是,一些科学逐渐由神学的婢女, 变成了资本的帮凶。 ⑥高新技术如同一个马达,逐日加速资本链条的运转。然而,在有限地球时代,物质不 灭,能量守恒,我们不可能通过技术进步获得无穷的“财富”,所以在资本链条上游的人们 疯狂地攫取财富的同时,食物链下游的人们,将不会再如以前那样,可以分一杯羹,而是更 加彻底地被剥夺。因为在资本链条最下游的,是底层的民众,是大自然本身。当底层民众与 自然的关系被彻底剥离之后,自然也就失去了它的神性,赤裸裸地暴露在工业文明的机器面 前,成为待加工的原材料,最终转化成垃圾。 ⑦在未来的垃圾世界到来的时候,人类的文明,以及人类的需要,都注定被垃圾所掩埋。 (2008 年 7 月 7 日《博览群书》,有删改) 11.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4 分) A.在我们的生活中确实有许多科学技术满足了人的需求的实例,比如说科学家发明了电 话,就满足了人们与远方的亲人朋友快捷沟通的需求。 B.科学及其技术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确实能够不断满足我们更多的需求,也必定能够 让我们生活得更加幸福。 C.在科学技术和人的需求之间,其实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联。它们的关联是间接的,是 通过资本这个中介完成的。 D.在工业文明时代,能够给企业带来丰厚回报给资本增值的科学技术被发明的速度相对 来说要快得多,应用也要快得多。 E.国际大制药公司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研制治疗疑难病症的新药特药,是因为其科学技术
的含量高。少有公司愿意生产为非洲普通人治疗普通病的普通药,是因为其科技含量太 低,许多小公司就能生产 12.下列事例与作者对“科学技术到底满足了谁的需求”这一问题所持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由于多种原因,有些人近视了,看东西不太清楚,生活不方便。于是就有人发明了矫 正视力的眼镜。 B.国际大制药公司每年都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制治疗疑难病症的新药特药,但很少有 公司愿意生产为非洲普通人治疗普通病的普通药 C.手机的新功能层出不穷,不断升级更新,精明的商家通过广告不断刺激消费者,激起 消费欲望。 D.工业革命时代,英国人为了销售生产出的超过自己所需的布匹,就凭武力开拓海外市 场 13.从科学的技术与人的需求关系方面,试概括文本第一段所列的二种看法。结合全文,概 括出作者所持的观点是什么?作者认为这种满足可能会带来哪些可能的危害?(6分) 两种看法:(1) 作者观点: 14.作者为什么说“一些科学逐渐由神学的婢女,变成了资本的帮凶”?(4分) 四、本大题共4小题,11分 阅读下文,完成15-17题 父亲 胡德斌 (1)一个老者蹲在阳光里,从清早开始,他在这儿蹲了整半天了。 (2)此刻,他正清点他半天的收获,一张张皱巴巴的票子在他的膝盖上展平,然后, 小心翼翼地叠好。他是来卖油果儿的。自从儿子娶了那个女人回来,在家里他日益显得碍手 碍脚了。然而,他总得谋一个生计。于是,他想出个主意,每天到对门店里揽一篮儿油果, 拿到这儿来卖。行人如潮,谁也不去注意他 (3)一天,她背了画夹子偶尔经过这儿,目光一下子被他吸引住了。她胸前别着枚好 看的校徽。这些日子,她正为毕业作品犯愁 (4)她走向他,像株小白杨。小白杨轻轻叫了一下:“老人家,我给您画张像,好吗?” (5)画像?他瞪起眼,脸绷得紧紧的。继而,他抬起头,眯着眼睛打量了她一会儿 嘴角狡黠地咧了一下: (6)“好吧。不过,这些油果儿你全买了。” (7)“嗯。”她应着。 (8)“五毛一个,十个,拿五块吧!”他转而一想,忽然想“敲”她几个。她踌躇了 一会儿,掏出钱递过去。他犹豫了片刻,将五块钱捏在手里。 (9)他往阳光里挪了挪,背靠着一截老树。她打开画夹子,用恬静、温柔的眼睛注视 他。他让她看得浑身不自在,避开她的目光,朝远处看去。远处,有些迷蒙,一位年轻的父 亲牵着他的儿子,一路上蹦过来,那顶小花帽真漂亮。他叹了口气,眼底闪过一丝温情。然 而,温情一瞬间便过去了
5 的含量高。少有公司愿意生产为非洲普通人治疗普通病的普通药,是因为其科技含量太 低,许多小公司就能生产。 12.下列事例与作者对“科学技术到底满足了谁的需求”这一问题所持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 )(3 分) A.由于多种原因,有些人近视了,看东西不太清楚,生活不方便。于是就有人发明了矫 正视力的眼镜。 B.国际大制药公司每年都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制治疗疑难病症的新药特药,但很少有 公司愿意生产为非洲普通人治疗普通病的普通药。 C.手机的新功能层出不穷,不断升级更新,精明的商家通过广告不断刺激消费者,激起 消费欲望。 D.工业革命时代,英国人为了销售生产出的超过自己所需的布匹,就凭武力开拓海外市 场。 13.从科学的技术与人的需求关系方面,试概括文本第一段所列的二种看法。结合全文,概 括出作者所持的观点是什么?作者认为这种满足可能会带来哪些可能的危害?(6 分) 两种看法:(1) (2) 作者观点: 危害: 14.作者为什么说“一些科学逐渐由神学的婢女,变成了资本的帮凶”?(4 分) 四、本大题共 4 小题,11 分。 阅读下文,完成 15—17 题。 父 亲 胡德斌 (1)一个老者蹲在阳光里,从清早开始,他在这儿蹲了整半天了。 (2)此刻,他正清点他半天的收获,一张张皱巴巴的票子在他的膝盖上展平,然后, 小心翼翼地叠好。他是来卖油果儿的。自从儿子娶了那个女人回来,在家里他日益显得碍手 碍脚了。然而,他总得谋一个生计。于是,他想出个主意,每天到对门店里揽一篮儿油果, 拿到这儿来卖。行人如潮,谁也不去注意他。 (3)一天,她背了画夹子偶尔经过这儿,目光一下子被他吸引住了。她胸前别着枚好 看的校徽。这些日子,她正为毕业作品犯愁。 (4)她走向他,像株小白杨。小白杨轻轻叫了一下:“老人家,我给您画张像,好吗?” (5)画像?他瞪起眼,脸绷得紧紧的。继而,他抬起头,眯着眼睛打量了她一会儿, 嘴角狡黠地咧了一下: (6)“好吧。不过,这些油果儿你全买了。” (7)“嗯。”她应着。 (8)“五毛一个,十个,拿五块吧!”他转而一想,忽然想“敲”她几个。她踌躇了 一会儿,掏出钱递过去。他犹豫了片刻,将五块钱捏在手里。 (9)他往阳光里挪了挪,背靠着一截老树。她打开画夹子,用恬静、温柔的眼睛注视 他。他让她看得浑身不自在,避开她的目光,朝远处看去。远处,有些迷蒙,一位年轻的父 亲牵着他的儿子,一路上蹦过来,那顶小花帽真漂亮。他叹了口气,眼底闪过一丝温情。然 而,温情一瞬间便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