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介绍利用计算器产生取整数值的随机数的方法,让学生初 步学会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统计软件Excl来产生随机(整数值)数。它是在 学生学习了随机事件、频率、概率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和古 典概型的概念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用频率估计概率思想,同时也是为了 更广泛、高效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现信息技术的优越性而新增的内容。 计算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除了用古典概率的公式来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 以外,还可以通过做试验或者用计算器、计算机模拟试验等方法产生随机数, 从而得到事件发生的频率,以此来近似估计概率。 产生(整数值)随机数的方法有两种(1)是由试验产生的随机数,例如我 们要产生125之间的随机整数,我们把25个大小形状等均相同的小球分别标 上1,2,3,24,25,放入一个袋中,把它们充分搅拌,然后从中摸出一 个球,这个球上的数就是随机数。它的优点在于真正体现了随机性,缺点在于 如果随机数的量很大,统计起来速度就会太慢:(2)是用计算器或计算机产生 的随机数,它的优点在于统计方便、速度快,缺点在于,计算器或计算机产生 的随机数是根据确定的算法产生的,具有周期性(周期很长),具有类似随机 数的性质,但并不是真正的随机数,是伪随机数。 教学中将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随机数在一些随机模拟方法中的作用, 加深对随机现象的理解,然后通过计算器(机)模拟估计古典概型随机事件发 生的概率和建立非古典概型题求解。 用模拟方法来估计某些随机事件发生概率的必要性:通过大量重复试验, 用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来估计其概率,但人工进行试验费时、费力,并且有时 很难实现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介绍利用计算器产生取整数值的随机数的方法,让学生初 步学会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统计软件 Excel 来产生随机(整数值)数。它是在 学生学习了随机事件、频率、概率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和古 典概型的概念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用频率估计概率思想,同时也是为了 更广泛、高效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现信息技术的优越性而新增的内容。 计算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除了用古典概率的公式来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 以外,还可以通过做试验或者用计算器、计算机模拟试验等方法产生随机数, 从而得到事件发生的频率,以此来近似估计概率。 产生(整数值)随机数的方法有两种(1)是由试验产生的随机数,例如我 们要产生 1~25 之间的随机整数,我们把 25 个大小形状等均相同的小球分别标 上 1,2,3,.,24,25,放入一个袋中,把它们充分搅拌,然后从中摸出一 个球,这个球上的数就是随机数。它的优点在于真正体现了随机性,缺点在于 如果随机数的量很大,统计起来速度就会太慢;(2)是用计算器或计算机产生 的随机数,它的优点在于统计方便、速度快,缺点在于,计算器或计算机产生 的随机数是根据确定的算法产生的,具有周期性(周期很长),具有类似随机 数的性质,但并不是真正的随机数,是伪随机数。 教学中将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随机数在一些随机模拟方法中的作用, 加深对随机现象的理解,然后通过计算器(机)模拟估计古典概型随机事件发 生的概率和建立非古典概型题求解。 用模拟方法来估计某些随机事件发生概率的必要性:通过大量重复试验, 用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来估计其概率,但人工进行试验费时、费力,并且有时 很难实现
这部分内容是新增加的内容,是随机模拟中较简单、易操作的部分,所以 要求每个学生会操作。利用古典概型产生的随机数是取整数值的随机数.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随机数的概念,运用随机模拟的方法得到事件发生的频率,以此来近似估计概米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本节课让学生理解产生(整数值)随机数的意义,并初步学会利用计算 器或计算机模拟试验方法产生随机数,理解随机模拟方法的基本思想:初步学 会设计和运用模拟方法近似计算概率。 1.在回顾利用大量重复试验来统计频数耗时,让学生理解随机模拟的必要性, 初步体验随机模拟思想。 2.在介绍如何利用计算器产生1口25之间取整数值的随机数和抛掷硬币转化为 产生随机数0,1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熟悉利用计算器产生(整数值)随 机数的方法,进一步理解频数的随机性和相对稳定性。 3.介绍利用计算机统计软件Excel产生(整数值)随机数的方法,让学生理 解随机模拟的基本思想是用频率近似估计概率。理解概率的意义,与前面第 一节学习内容相呼应。 4.通过练习和例题的具体实例让学生设计一种随机模拟方法,使学生初步 掌握建立概率模型,应用计算器或计算机统计软件ExCl来模拟试验的方法近 似计算概率,即初步掌握随机模拟方法(即蒙特卡罗(Monte Carlo)方法) 产生随机数,并初步学会设计一些模拟试验解决一些较简单的现实问题。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新增加的内容,是随机模拟中较简单、易操作的部分,所以 要求每个学生会操作。利用古典概型产生的随机数是取整数值的随机数.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随机数的概念,运用随机模拟的方法得到事件发生的频率,以此来近似估计概率。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本节课让学生理解产生(整数值)随机数的意义,并初步学会利用计算 器或计算机模拟试验方法产生随机数,理解随机模拟方法的基本思想:初步学 会设计和运用模拟方法近似计算概率。 1. 在回顾利用大量重复试验来统计频数耗时,让学生理解随机模拟的必要性, 初步体验随机模拟思想。 2. 在介绍如何利用计算器产生 之间取整数值的随机数和抛掷硬币转化为 产生随机数 0,1 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熟悉利用计算器产生(整数值)随 机数的方法,进一步理解频数的随机性和相对稳定性。 3. 介绍利用计算机统计软件 Excel 产生(整数值)随机数的方法,让学生理 解随机模拟的基本思想是用频率近似估计概率。理解概率的意义,与前面第 一节学习内容相呼应。 4.通过练习和例题的具体实例让学生设计一种随机模拟方法,使学生初步 掌握建立概率模型,应用计算器或计算机统计软件 Excel 来模拟试验的方法近 似计算概率,即初步掌握随机模拟方法(即蒙特卡罗(Monte Carlo)方法) 产生随机数,并初步学会设计一些模拟试验解决一些较简单的现实问题。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知结构看,第一,在初中学生虽然对利用计算器进 行常规操作已非常熟练,但是对于利用随机函数产生随机数学握参差不齐,有 些先实行初中课改的地区(如余杭等)已在课堂上了解过随机知识,但有些地 区可能对这一知识的了解属于空白;第二,学生对计算器或计算机所产生的随 机数的“不确定性”可能有怀疑,对试验及试验结果的科学性也可能会有所质 疑:第三由于没有随机模拟的体验和认识,对于随机模拟方法的理解有一定的 难度:第四如何把具体问题转化为随机模拟问题来解决,如何建立概率模型, 即设计随机模拟方法中的随机数与具体问题中的具体情形相对应,这是一个关 键,由于学生积累的经验还不够,这也是一个教学难点。 从教师这方面看,首先这部分内容操作性强,鉴于教学条件及学生的差异,高效的组织教学将是一个突出 的问题:其次学生虽然己对于随机事件、频率、概率的意义、古典概型等方面都有所认识,但不可能从根 本上理解随机模拟方法在完成操作任务的同时,还要结合一些典型案例的处理,使学生经历较完整的数 据处理的全过程,在过程中让学生体会随机模拟的基本思想,学习数据处理的方法,把理件的认识和实际 的操作结合起来,对教师驾取课堂、灵活应变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由于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利用计算器产生整数值随机数,因此学生的计算 器课前要统一,或者让学生自己先看好说明书,在课堂上最好能利用计算机进 行模拟。 随机数的产生和随机模拟的教学中要充分使用信息技术,让学生亲自动 手产生随机数,进行模拟活动,所以对学生的最低要求是会用计算器产生随机 数进行简单的模拟试验,并统计试验结果。课本当中介绍了利用计算器产生 (取整数值的)随机数的方法,利用计算机中Exc©l软件产生随机数的方法, 同时给出了利用Excl软件整理试验结果的方法。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给学生提
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知结构看,第一,在初中学生虽然对利用计算器进 行常规操作已非常熟练,但是对于利用随机函数产生随机数掌握参差不齐,有 些先实行初中课改的地区(如余杭等)已在课堂上了解过随机知识,但有些地 区可能对这一知识的了解属于空白;第二,学生对计算器或计算机所产生的随 机数的“不确定性”可能有怀疑,对试验及试验结果的科学性也可能会有所质 疑;第三由于没有随机模拟的体验和认识,对于随机模拟方法的理解有一定的 难度;第四如何把具体问题转化为随机模拟问题来解决,如何建立概率模型, 即设计随机模拟方法中的随机数与具体问题中的具体情形相对应,这是一个关 键,由于学生积累的经验还不够,这也是一个教学难点。 从教师这方面看,首先这部分内容操作性强,鉴于教学条件及学生的差异,高效的组织教学将是一个突出 的问题;其次学生虽然已对于随机事件、频率、概率的意义、古典概型等方面都有所认识,但不可能从根 本上理解随机模拟方法,在完成操作任务的同时,还要结合一些典型案例的处理,使学生经历较完整的数 据处理的全过程,在过程中让学生体会随机模拟的基本思想,学习数据处理的方法,把理性的认识和实际 的操作结合起来,对教师驾驭课堂、灵活应变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由于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利用计算器产生整数值随机数,因此学生的计算 器课前要统一,或者让学生自己先看好说明书,在课堂上最好能利用计算机进 行模拟。 随机数的产生和随机模拟的教学中要充分使用信息技术,让学生亲自动 手产生随机数,进行模拟活动,所以对学生的最低要求是会用计算器产生随机 数进行简单的模拟试验,并统计试验结果。课本当中介绍了利用计算器产生 (取整数值的)随机数的方法,利用计算机中 Excel 软件产生随机数的方法, 同时给出了利用 Excel 软件整理试验结果的方法。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给学生提
供上机的机会,使学生能学会用计算机产生均匀随机数,并进行模拟活动,掌 握用计算机处理数据,整理数据,画统计图的方法,使学生更好的体会统计思 想。 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条件许可,学生可借助计算器,有条件的学校, 可安装好有统计功能的软件,如Excl等具有随机函数的统计软件,让学生上 机操作模拟试验,学会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进而进行模拟活动。假如条件有 限制,可几人一组分工合作。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题引入, 为什么要学习本节的内容(学习本节的必要性) (1)在前而第一节中,问学们微了大量重复的试验,用频率去估计概率,这种方法比较通用,但有 的同学可能觉得这样做试验花费的时间太多。那怎么办? (2)在概率求解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随机事件的试验具有一些共同特征,所以我们在上一节把一类特 殊的随机事件的概率求解转化为古典概型求解,使运算简单化,但我们只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古典概型问题, 对于一些基本事件数比较大时,我们很难把它列举得不重复不遗漏,同时对于随机事件中所包含的基本事 件数又容易算错,而且对于基本事件的等可能性又比较难于验证。同时还有一些概率模型愿不属于古典橱 型,我们又如何求解这类愿。 (二)问题情境,引出概念 针对以上原因,我们提出这样一个课题。 情境1:假设你作为一名食品卫生工作人员,要对某超市内的80袋小包装饼 干中抽取10袋进行卫生达标检验,你打算如何操作?
供上机的机会,使学生能学会用计算机产生均匀随机数,并进行模拟活动,掌 握用计算机处理数据,整理数据,画统计图的方法,使学生更好的体会统计思 想。 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条件许可,学生可借助计算器,有条件的学校, 可安装好有统计功能的软件,如 Excel 等具有随机函数的统计软件,让学生上 机操作模拟试验,学会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进而进行模拟活动。假如条件有 限制,可几人一组分工合作。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题引入, 为什么要学习本节的内容(学习本节的必要性) (1)在前面第一节中,同学们做了大量重复的试验,用频率去估计概率,这种方法比较通用,但有 的同学可能觉得这样做试验花费的时间太多。那怎么办? (2)在概率求解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随机事件的试验具有一些共同特征,所以我们在上一节把一类特 殊的随机事件的概率求解转化为古典概型求解,使运算简单化,但我们只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古典概型问题, 对于一些基本事件数比较大时,我们很难把它列举得不重复不遗漏,同时对于随机事件中所包含的基本事 件数又容易算错,而且对于基本事件的等可能性又比较难于验证。同时还有一些概率模型题不属于古典概 型,我们又如何求解这类题。 (二)问题情境,引出概念 针对以上原因,我们提出这样一个课题。 情境 1:假设你作为一名食品卫生工作人员,要对某超市内的 80 袋小包装饼 干中抽取 10 袋进行卫生达标检验,你打算如何操作?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1的问题让学生能回忆起前面统计知识中利用随机抽 样方法如抽签法、随机数表法等进行抽样的步骤和特征,初步了解随机数的意 义,又让学生明白这就是一种用手工试验产生整数值随机数的方法,从而让学 生对随机数这个名称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加强知识之间的纵向联系,使学生从 具体试验中了理解随机数的含义。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预设学生回答一: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抽签法)方法:如摸球法或转盘法 我们把80个大小形状等均相同的小球标上00,01,02,·,78,79号签,放入一个 不透明的袋中,把它们充分搅拌,然后每次从中摸出一个球,一共摸10次球,就 得到一组抽样数据。 预设学生回答二: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数表法)等。 教师可展示: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数表法):比如给出第6行到 第8行的随机数表: 1622779439495443548217379323788735209643842634 9164 8442175331572455068877047447672176335025839212 0676 6301637859169555671998105071753321123429786456 0782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 1 的问题让学生能回忆起前面统计知识中利用随机抽 样方法如抽签法、随机数表法等进行抽样的步骤和特征,初步了解随机数的意 义,又让学生明白这就是一种用手工试验产生整数值随机数的方法,从而让学 生对随机数这个名称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加强知识之间的纵向联系,使学生从 具体试验中了理解随机数的含义。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预设学生回答一: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抽签法)方法:如摸球法或转盘法 我们把 80 个大小形状等均相同的小球标上 00,01,02,.,78,79 号签,放入一个 不透明的袋中,把它们充分搅拌,然后每次从中摸出一个球,一共摸 10 次球,就 得到一组抽样数据。 预设学生回答二: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数表法)等。 教师可展示: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数表法):比如给出第 6 行到 第 8 行的随机数表: 16 22 77 94 39 49 54 43 54 82 17 37 93 23 78 87 35 20 96 43 84 26 34 91 64 84 42 17 53 31 57 24 55 06 88 77 04 74 47 67 21 76 33 50 25 83 92 12 06 76 63 01 63 78 59 16 95 55 67 19 98 10 50 71 75 33 21 12 34 29 78 64 56 07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