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龙河-东张务复合型湿地建设等水污染控制多级屏障技术体 系;形成水系连通多水源水量优化配置、人工与自然处理相结合 的多级屏障的水质保障、景观生态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整装 成套集成技术体系;研发短河段污染水体水动力学与人工复氧调 控技术,实现示范河道DO提高20%-40%;研发水系连通与水 资源调度、河流自然滨岸带及水下植物群落配置、鹭鸟保护栖息 地保育、污水处理再生利用、湿地生态构建等关键技术与设备 5-7项;申报发明专利5项以上。 2治理考核指标 实现北运河香河段土门楼断面、龙河-大王务考核断面均达 到“水十条”考核要求;实现廊坊市环城水系互联互通及城市景 观和水环境质量提升至Ⅴ类水标准。 研究内容 课题1、北运河香河段河道水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技术与示 研究内容:针对京津过境河道短、水质标准低等特点,开展 北运河香河段水质强化处理,构建河岸带生态景观系统。研发过
30 及龙河-东张务复合型湿地建设等水污染控制多级屏障技术体 系;形成水系连通多水源水量优化配置、人工与自然处理相结合 的多级屏障的水质保障、景观生态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整装 成套集成技术体系;研发短河段污染水体水动力学与人工复氧调 控技术,实现示范河道 DO 提高 20%-40%;研发水系连通与水 资源调度、河流自然滨岸带及水下植物群落配置、鹭鸟保护栖息 地保育、污水处理再生利用、湿地生态构建等关键技术与设备 5-7 项;申报发明专利 5 项以上。 2.治理考核指标 实现北运河香河段土门楼断面、龙河-大王务考核断面均达 到“水十条”考核要求;实现廊坊市环城水系互联互通及城市景 观和水环境质量提升至Ⅴ类水标准。 三、研究内容 课题 1、北运河香河段河道水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技术与示 范 研究内容:针对京津过境河道短、水质标准低等特点,开展 北运河香河段水质强化处理,构建河岸带生态景观系统。研发过
境短河段污染负荷削减技术;硏究入河支流面源污染控制及黑臭 河道治理技术;构建河岸带生态廊道与水生植物生态公园等景观 系统 考核指标:实施北运河香河段10km以上河道水质净化工 程及不低于30000m2生态景观廊道的滨岸带示范,实现过境污 染负荷削减20%以上;构建支流面源污染负荷控制技术,实现 支流入河污染负荷削减40-60%,同时消除黑臭水体;建设不低 于120ha的水质净化湿地,实现土门楼断面达到“水十条”考 核要求;研发河道污染治理专用设备和技术1-2项。 课题2、北运河-永定河水系连通与水质水量联合调度关键 技术和示范 研究内容:强化廊坊市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顶层设计 贯彻以水兴城的战略,统筹谋划廊坊市区域水资源基础格局。研 究北运河-永定河(廊坊)水系连通与多水源水质水量优化调控 顶层设计方案,实施北运河-功能湿地群-环城水系-永定河泛区 的水系连通的引水工程。研究凤湖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节地型湿
31 境短河段污染负荷削减技术;研究入河支流面源污染控制及黑臭 河道治理技术;构建河岸带生态廊道与水生植物生态公园等景观 系统。 考核指标:实施北运河香河段 10 km 以上河道水质净化工 程及不低于 30000 m2 生态景观廊道的滨岸带示范,实现过境污 染负荷削减 20%以上;构建支流面源污染负荷控制技术,实现 支流入河污染负荷削减 40-60%,同时消除黑臭水体;建设不低 于 120 ha 的水质净化湿地,实现土门楼断面达到“水十条”考 核要求;研发河道污染治理专用设备和技术 1-2 项。 课题 2、北运河-永定河水系连通与水质水量联合调度关键 技术和示范 研究内容:强化廊坊市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顶层设计, 贯彻以水兴城的战略,统筹谋划廊坊市区域水资源基础格局。研 究北运河-永定河(廊坊)水系连通与多水源水质水量优化调控 顶层设计方案,实施北运河-功能湿地群-环城水系-永定河泛区 的水系连通的引水工程。研究凤湖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节地型湿
地净化技术,并进行示范。 考核指标:提出北运河-永定河(廊坊)生态水系总体规划 方案;形成湿地生态处理与人工处理相结合的节地型生态耦合净 化技术,日处理水量不小于50000m3,节地(土地成本)降低 50%以上,水质提升一个等级;实施北运河-永定河连通工程示 范,北运河调水入永定河泛区年收水量不少于2000万m3;研 发人工湿地预处理设备1套形成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湿地净化 技术指南1套,并被地方政府采纳。 课题3、城区污水处理再生与环城水系沟通水质改善综合示 硏究內容:解决中心城区再生水补给型黑臭河道和城市面源 污染等问题,打造健康、特色的环城景观水系,支撑廊坊市漬水 长流的城市水环境建设。硏究污水处理适度提标与湿地相结合的 高标准再生利用技术、地表径流及溢流污染控制技术、环城河道 原位净化技术及环城水系景观提升与生态系统构建技术,并进行 示范。 考核指标:实施河道补给再生水的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
32 地净化技术,并进行示范。 考核指标:提出北运河-永定河(廊坊)生态水系总体规划 方案;形成湿地生态处理与人工处理相结合的节地型生态耦合净 化技术,日处理水量不小于 50000 m3,节地(土地成本)降低 50%以上,水质提升一个等级;实施北运河-永定河连通工程示 范,北运河调水入永定河泛区年收水量不少于 2000 万 m3;研 发人工湿地预处理设备 1 套;形成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湿地净化 技术指南 1 套,并被地方政府采纳。 课题 3、城区污水处理再生与环城水系沟通水质改善综合示 范 研究内容:解决中心城区再生水补给型黑臭河道和城市面源 污染等问题,打造健康、特色的环城景观水系,支撑廊坊市清水 长流的城市水环境建设。研究污水处理适度提标与湿地相结合的 高标准再生利用技术、地表径流及溢流污染控制技术、环城河道 原位净化技术及环城水系景观提升与生态系统构建技术,并进行 示范。 考核指标:实施河道补给再生水的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
示范,总规模不低于40000m3yd,出水主要水质指标达地表水 Ⅳ类水标准,运行成本(与一级A标准相比)提高不超过20% 完成环城水系降雨径流和溢流污染控制70%以上,实施环城水 系景观构建、水生态重构及水质维系工程示范,实现环城水系河 道水质达到∨类;研发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径流、溢流污染控 制等技术2项以上形成再生水补给型黑臭河道污染控制技术指 南1套,并被地方政府采纳。 课题4、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系统重构及河滩地水质净化与 储存关键技术与示范 硏究内容:提升流域水资源禀赋,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打 造龙河(永定河)生态廊道。研究龙河-东张务河湿型多级复合 湿地净化技术、候鸟保护区及缓冲区生物多样性构建技术、永定 河泛区水质净化与储存调控等技术,并进行综合示范。 考核指标:研发河湿型多级净化技术,建设龙河&km河道 净化示范工程,实现年处理水量(包括引水和污水厂退水)达到 3000万m以上,水质维持在地表水Ⅴ类;建设潜流-表流复合 型人工湿地50ha、鹭鸟保护栖息地150ha等示范工程,重构
33 示范,总规模不低于 40000 m3/d,出水主要水质指标达地表水 Ⅳ类水标准,运行成本(与一级 A 标准相比)提高不超过 20%; 完成环城水系降雨径流和溢流污染控制 70%以上,实施环城水 系景观构建、水生态重构及水质维系工程示范,实现环城水系河 道水质达到Ⅴ类;研发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径流、溢流污染控 制等技术 2 项以上;形成再生水补给型黑臭河道污染控制技术指 南 1 套,并被地方政府采纳。 课题 4、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系统重构及河滩地水质净化与 储存关键技术与示范 研究内容:提升流域水资源禀赋,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打 造龙河(永定河)生态廊道。研究龙河-东张务河湿型多级复合 湿地净化技术、候鸟保护区及缓冲区生物多样性构建技术、永定 河泛区水质净化与储存调控等技术,并进行综合示范。 考核指标:研发河湿型多级净化技术,建设龙河 8km 河道 净化示范工程,实现年处理水量(包括引水和污水厂退水)达到 3000 万 m3 以上,水质维持在地表水Ⅴ类;建设潜流-表流复合 型人工湿地 50 ha、鹭鸟保护栖息地 150 ha 等示范工程,重构
北方地区大型鹭鸟栖息地;实现龙河大王务考核断面主要水质指 标稳定达到“水十条”考核要求;研发河湿型多级复合湿地净化、 鹭鸟栖息地保育、泛区水质净化与储存调控等技术3项以上。 四、实施期限 2017年1月-2020年12月 五、经费来源及支持方式 中央财政资金预算不超过1.2亿元,采用前补助支持方式, 地方配套资金与中央财政资金比例不低于1.5:1。地方配套资 金由廊坊市人民政府负责协调落实,主要用于支持示范工程和管 理平台等的建设。 六、组织实施方式 项目申报单位需具有承担国家级重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的 经历,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课题2、3、4优先采用PPP实 施模式
34 北方地区大型鹭鸟栖息地;实现龙河大王务考核断面主要水质指 标稳定达到“水十条”考核要求;研发河湿型多级复合湿地净化、 鹭鸟栖息地保育、泛区水质净化与储存调控等技术 3 项以上。 四、实施期限 2017 年 1 月-2020 年 12 月 五、经费来源及支持方式 中央财政资金预算不超过 1.2 亿元,采用前补助支持方式, 地方配套资金与中央财政资金比例不低于 1.5:1。地方配套资 金由廊坊市人民政府负责协调落实,主要用于支持示范工程和管 理平台等的建设。 六、组织实施方式 项目申报单位需具有承担国家级重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的 经历,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课题 2、3、4 优先采用 PPP 实 施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