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4 “新能源汽车”试点专项 2016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 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 及国务院《关于加快新能原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等,科技 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气车试点 专项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在此基础上启动新能源汽车试点专项 2016年度项目,并发布本指南。 本专项总体目标是:继续深化实施新能源汽车“纯电驱动 技术转型战略;升级新能原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抓住新能源、 新材料、信息化等科技带来的新能源原汽车新轮技术变革机遇, 超前部署硏发下一代技术;到2020年,建立起完善的新能源气车 科技创新体系,支撑大规模产业化发展
— 1 — 附件 4 “新能源汽车”试点专项 2016 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 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 年)》,以 及国务院《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等,科技 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试点 专项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在此基础上启动新能源汽车试点专项 2016 年度项目,并发布本指南。 本专项总体目标是:继续深化实施新能源汽车“纯电驱动” 技术转型战略;升级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抓住新能源、 新材料、信息化等科技带来的新能源汽车新一轮技术变革机遇, 超前部署研发下一代技术;到 2020 年,建立起完善的新能源汽车 科技创新体系,支撑大规模产业化发展
本专项重点围绕动力电池与电池管理、电机驱动与电力电 子、电动汽车智能化、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插电增程式混合动力 系统和纯电动力系统等6个创新链(技术方向)部署38个重点研 究任务。 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原则,2016年首批在6个技术方向 启动19个项目。 1.动力电池与电池管理系统 1动力电池新材料新体系(基础前沿类) 研究內容:探索锂离子电池极限能量密度及封实现途径,研 究新型高性能储锂电极及其反应机制、低成本合成和应用技术 研究材料的结构演化机制和性能改善策略探索动力电池新体系, 研究关键电极材料及其反应过程、反应动力学、性能演变等基础 科学问题。研究电池极化模型和仿真设计方法;发展电极微结构 和电极表界面的原位表征方法;研究新型高性能隔膜和电解液 开展电池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等问题的相关基础研究。 考核指标:新型锂离子电池样品能量密度≥400Whkg,新体
— 2 — 本专项重点围绕动力电池与电池管理、电机驱动与电力电 子、电动汽车智能化、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插电/增程式混合动力 系统和纯电动力系统等 6 个创新链(技术方向)部署 38 个重点研 究任务。 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原则,2016 年首批在 6 个技术方向 启动 19 个项目。 1.动力电池与电池管理系统 1.1 动力电池新材料新体系(基础前沿类) 研究内容:探索锂离子电池极限能量密度及其实现途径,研 究新型高性能储锂电极及其反应机制、低成本合成和应用技术; 研究材料的结构演化机制和性能改善策略。探索动力电池新体系, 研究关键电极材料及其反应过程、反应动力学、性能演变等基础 科学问题。研究电池极化模型和仿真设计方法;发展电极微结构 和电极表界面的原位表征方法;研究新型高性能隔膜和电解液; 开展电池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等问题的相关基础研究。 考核指标:新型锂离子电池样品能量密度≥ 400Wh/kg,新体
系电池样品能量密度≥500Whkg。 支持年限:2016年1月-2020年12月 拟支持项目数:2项 1.2高比能量锂离子电池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 硏究内容∶研发高容量熇高电压正极材料、碳佁合金类高容量 负极材料、高安全性隔膜和功能性电解液;发展基于模型的极片/ 电池设计技术、新型制造技术、工艺及装备等;开展高比能量锂 离子电池热失控机理和防范机制、均-性和寿命的影响因素及工 程化改善技术研究,开发高安全性、长寿命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 池实现装车应用 考核指标:电池单体能量密度≥300Wh/kg,循环寿命≥1500 次,成本≤08元Wh,安全性等达到国标要求;年生产能力≥2 亿瓦时,产品累计销售≥3000万瓦时或装车数量≥1000套。 支持年限:2016年1月-2020年12月 拟支持项目数:3项
— 3 — 系电池样品能量密度≥ 500Wh/kg。 支持年限:2016 年 1 月-2020 年 12 月 拟支持项目数:2 项 1.2 高比能量锂离子电池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研发高容量/高电压正极材料、碳/合金类高容量 负极材料、高安全性隔膜和功能性电解液;发展基于模型的极片/ 电池设计技术、新型制造技术、工艺及装备等;开展高比能量锂 离子电池热失控机理和防范机制、均一性和寿命的影响因素及工 程化改善技术研究,开发高安全性、长寿命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 池,实现装车应用。 考核指标:电池单体能量密度≥ 300Wh/kg,循环寿命≥ 1500 次,成本≤ 0.8 元/Wh,安全性等达到国标要求;年生产能力≥ 2 亿瓦时,产品累计销售≥ 3000 万瓦时或装车数量≥ 1000 套。 支持年限:2016 年 1 月-2020 年 12 月 拟支持项目数:3 项
申报要求:电池企业牵头申报 2.电机驱动与电力电子总成 2.1高温电力电子学及系统评测方法研究(基础前沿类) 硏究内容∶硏究髙温电力电子芯片与模块的设计理论、建模 方法及测试技术,包括高温芯片和髙温模块的设计理论与制造工 艺、高温无源器件和髙温驱动电路的设计理论,高温失效机理、 可靠性评估和寿命预测以及高温浉试技术。建立多物理场耦合的 高温功率芯片、模块、无源器件、控制芯片的模型。硏究高温、 高功率密度电机控制设计理论,以及建模和评测技术,形成综 合评估方法 考核指标:形成车用高温电力电子器件及系统的行业技术评 测规范;电机控制器样机峰值功率密度≥36kWL(105°℃),匹配 电机额定功率2060kW,最高效率≥985%,通过高温适应性和 耐久性评测。 支持年限:2016年1月-2020年12月 拟支持项目数:1项
— 4 — 申报要求:电池企业牵头申报 2.电机驱动与电力电子总成 2.1 高温电力电子学及系统评测方法研究(基础前沿类) 研究内容:研究高温电力电子芯片与模块的设计理论、建模 方法及测试技术,包括高温芯片和高温模块的设计理论与制造工 艺、高温无源器件和高温驱动电路的设计理论,高温失效机理、 可靠性评估和寿命预测以及高温测试技术。建立多物理场耦合的 高温功率芯片、模块、无源器件、控制芯片的模型。研究高温、 高功率密度电机控制器设计理论,以及建模和评测技术,形成综 合评估方法。 考核指标:形成车用高温电力电子器件及系统的行业技术评 测规范;电机控制器样机峰值功率密度≥ 36kW/L(105℃),匹配 电机额定功率 20-60 kW,最高效率≥ 98.5%,通过高温适应性和 耐久性评测。 支持年限:2016 年 1 月-2020 年 12 月 拟支持项目数:1 项
2.2电机驱动控制器功率密度倍增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 类 研究内容:硏究lGBT芯片、驱动电路、电量传感器、温度 传感器等部件关键技术,高可靠性、高功率密度的电力电子总成 技术;研发高效率、高功率密度的功率半导体器件,低感、低热 阻无源器件,高集成度的功率组件和高功率密度电机控制器。 考核指标:电机控制器峰值功率密度≥1KW,最高效率≥ 985%,匹配电机额定功率20-60kW,功能安全满足ISO6262标 准 ASCILO级的要求,设计寿命达到15年或40万公里;装车应 用≥10000套 支持年限:2016年1月-2020年12月 拟支持项目数:2项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 3.电动汽车智能化技术 3.1智能电动汽车信息感知与控制关键基础问题研究(基础 前沿类)
— 5 — 2.2 电机驱动控制器功率密度倍增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 类) 研究内容:研究 IGBT 芯片、驱动电路、电量传感器、温度 传感器等部件关键技术,高可靠性、高功率密度的电力电子总成 技术;研发高效率、高功率密度的功率半导体器件,低感、低热 阻无源器件,高集成度的功率组件和高功率密度电机控制器。 考核指标:电机控制器峰值功率密度≥ 17kW/L,最高效率≥ 98.5%,匹配电机额定功率 20-60kW,功能安全满足 ISO26262 标 准 ASCIL C 级的要求,设计寿命达到 15 年或 40 万公里;装车应 用≥ 10000 套。 支持年限:2016 年 1 月-2020 年 12 月 拟支持项目数:2 项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 3.电动汽车智能化技术 3.1 智能电动汽车信息感知与控制关键基础问题研究(基础 前沿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