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 “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专项 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 干意见》、《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 革的方案》等,科技部会同相关部组织开展了《国家重点研发 计划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编制 工作,在此基础上启动“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业化重点专 项”2016年首批项目,并发布本指南。 本专项总体目标是:以提升大宗基础材料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和整体竞争力为出发点,以国家重大工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需求为牵引,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进行全 链条创新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着力解决重点基础材料产业面 临的产品同质化低值化,环境负荷重、能源效率低、资源瓶颈
— 1 — 附件 2 “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专项 2016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 干意见》、《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 革的方案》等,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国家重点研发 计划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编制 工作,在此基础上启动“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专 项”2016 年首批项目,并发布本指南。 本专项总体目标是:以提升大宗基础材料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和整体竞争力为出发点,以国家重大工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需求为牵引,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进行全 链条创新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着力解决重点基础材料产业面 临的产品同质化、低值化,环境负荷重、能源效率低、资源瓶颈
制约等重大共性问题,推进钢铁、有色、石化、轻工、纺织、建 材等基础性原材料重点产业的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通过基础材 料的设计开发、制造流程及工艺优化等关键技术和国产化装备的 重点突破,实现重点基础材料产品的高性能和高附加值、绿色高 效低碳生产。开展产业技术标准的升级研究,建立完备的知识产 权和标往体系,完善基础材料产业链。提升我国基础材料产业整 体竞争力,满足我国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新 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急需,为我国参与全球新轮产业变革 与竞争提供攴撑,实现我国材料产业由大变强、材料技术由跟跑 型为主向并行和领跑型转变。通过本专项的实施,重点基础材料 高端产品平均占比提高15%~20%,带动支撑30~50万亿元规模 的基础材料产业发展,减少碳排放5亿吨年 本专项围绕钢铁、有色金属、石化轻工、纺织、建材等6 个方面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部署31个重点研究任务, 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即2016~2020年。 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原则,2016年启动其中12个重点
— 2 — 制约等重大共性问题,推进钢铁、有色、石化、轻工、纺织、建 材等基础性原材料重点产业的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通过基础材 料的设计开发、制造流程及工艺优化等关键技术和国产化装备的 重点突破,实现重点基础材料产品的高性能和高附加值、绿色高 效低碳生产。开展产业技术标准的升级研究,建立完备的知识产 权和标准体系,完善基础材料产业链。提升我国基础材料产业整 体竞争力,满足我国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新 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急需,为我国参与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 与竞争提供支撑,实现我国材料产业由大变强、材料技术由跟跑 型为主向并行和领跑型转变。通过本专项的实施,重点基础材料 高端产品平均占比提高 15%~20%,带动支撑 30~50 万亿元规模 的基础材料产业发展,减少碳排放 5 亿吨/年。 本专项围绕钢铁、有色金属、石化、轻工、纺织、建材等 6 个方面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部署 31 个重点研究任务, 专项实施周期为 5 年,即 2016~2020 年。 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原则,2016 年启动其中 12 个重点
任务:高品质特殊钢、高强度大规格易焊接船舶与海洋工程用钢、 大规格髙性能轻合金材料、高精度铜及铜合金材料、化纤柔性化 高效制备技术、高性能工程纺织材料制备与应用、基础化学品及 关键原料绿色制造、合成树脂高性能化及加工关键技术、塑料轻 量化与短流程加工及功能化技术、制笔新型环保标料、水泥特种 功能化及智能化制造技术特种功能玻璃材料及制造工艺技术等。 2016年启动的12个重点研究任务共37个子任务。所有项目 均需整体申报,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进行 全链条创新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实现我国相关材料技术的提 升与产业化。项目设1名项目负责人,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 超过5个,每个课题设1名课题负责人,每个课题承担单位原则 上不超过5个。对于企业牵头的应用示范类任务,其他经费(包 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 比例不低于1:1。 1.高品质特殊钢 1先进制造业基础件用特殊钢及应用
— 3 — 任务:高品质特殊钢、高强度大规格易焊接船舶与海洋工程用钢、 大规格高性能轻合金材料、高精度铜及铜合金材料、化纤柔性化 高效制备技术、高性能工程纺织材料制备与应用、基础化学品及 关键原料绿色制造、合成树脂高性能化及加工关键技术、塑料轻 量化与短流程加工及功能化技术、制笔新型环保材料、水泥特种 功能化及智能化制造技术、特种功能玻璃材料及制造工艺技术等。 2016 年启动的 12 个重点研究任务共 37 个子任务。所有项目 均需整体申报,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进行 全链条创新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实现我国相关材料技术的提 升与产业化。项目设 1 名项目负责人,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 超过 5 个,每个课题设 1 名课题负责人,每个课题承担单位原则 上不超过 5 个。对于企业牵头的应用示范类任务,其他经费(包 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 比例不低于 1:1。 1. 高品质特殊钢 1.1 先进制造业基础件用特殊钢及应用
研究內容∶研究特殊钢新型强韧化机制与高可靠长寿命机 理,复杂服役环境适应性材料设计技术,开发高洁净錚度冶炼、夹 杂物精确控制、均质化与组织精细化控制、精确成型与加工、热 处理及表面改性等产品质量稳定控制技术及低成本制造和简化流 程技术,实现基础件用特殊钢品种的稳定化生产与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大幅提高轴承、齿轮、紧固件、传动轴、弹簣等 基础件用钢性能及质量稳定性;轴承钢[O6ppm、[Ti-10pm, 接触疲劳寿命Ll⑩≥108;齿轮钢淬透性带宽<4HRC、带状组织 级;12.9级以上高强度紧固件用钢哽度差3HRC;传动轴用超高 强度铋抗拉强度>1200MPa实现产品系列化且制造成本降低30% 以上;高强韧非调质钢硫化物长径比8、等效直径≤5μm;弹簣钢 强度>2100MPa;切割钢丝强度>400MPa;特殊钢典型品种使用 寿命提高50%,国内自给率达到80%以上,形成5个万吨级以上 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先进制造业基础件用特殊钢硏发、生产及应 用示范基地,满足汽车、航空、机床等高端装备制造需求。 实施年限:不超过5年
— 4 — 研究内容:研究特殊钢新型强韧化机制与高可靠长寿命机 理,复杂服役环境适应性材料设计技术,开发高洁净度冶炼、夹 杂物精确控制、均质化与组织精细化控制、精确成型与加工、热 处理及表面改性等产品质量稳定控制技术及低成本制造和简化流 程技术,实现基础件用特殊钢品种的稳定化生产与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大幅提高轴承、齿轮、紧固件、传动轴、弹簧等 基础件用钢性能及质量稳定性;轴承钢[O]≤6ppm、[Ti]≤10ppm, 接触疲劳寿命 L10≥108;齿轮钢淬透性带宽≤4HRC、带状组织≤2 级;12.9 级以上高强度紧固件用钢硬度差≤3HRC;传动轴用超高 强度钢抗拉强度≥1200MPa,实现产品系列化且制造成本降低30% 以上;高强韧非调质钢硫化物长径比≤8、等效直径≤5µm;弹簧钢 强度≥2100MPa;切割钢丝强度≥4000MPa;特殊钢典型品种使用 寿命提高 50%,国内自给率达到 80%以上,形成 5 个万吨级以上 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先进制造业基础件用特殊钢研发、生产及应 用示范基地,满足汽车、航空、机床等高端装备制造需求。 实施年限:不超过 5 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2高强高耐蚀不锈钢及应用 研究內容:研究高强高耐蚀不锈钢多相组织強强韧化机理,超 级奥氏体不锈钢凝固偏析和析出行为及热加工机理开发耐高温、 腐蚀等服役环境适应性材料设计、耐点蚀和应力腐蚀组织控制、 柔性轧制等生产及应用评价技术,实现高性能不锈钢产品开发及 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大幅提高高强高耐蚀不锈钢质量稳定性,达到国 际先进水平;危险品运输及处理、化工等用双相不锈钢 RP2≥580MPa、A>30%;城市垃圾焚烧、大气污染及废气处理. 烟气脱硫等用高强高耐蚀不锈钢}3pm,A、B、C、D类夹 杂物总和≤3.5级,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点蚀当量值>45;620℃超超 临界火电机组汽轮机转子用耐热不锈钢620℃下10h外推持久强 度≥100MPa;高强度不锈钢Kscc提高至Kc的80%,典型品种制 造成本降低30%以上抗菌不锈钢抗菌相等效球尺寸≥50nm;形 成十万吨级以上双相及超级奥氏体不锈钢、万吨级高强耐热不锈
— 5 — 拟支持项目数:1—2 项 1.2 高强高耐蚀不锈钢及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高强高耐蚀不锈钢多相组织强韧化机理,超 级奥氏体不锈钢凝固偏析和析出行为及热加工机理,开发耐高温、 腐蚀等服役环境适应性材料设计、耐点蚀和应力腐蚀组织控制、 柔性轧制等生产及应用评价技术,实现高性能不锈钢产品开发及 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大幅提高高强高耐蚀不锈钢质量稳定性,达到国 际先进水平 ;危险品运输及处理、化工等用双相不锈 钢 RP0.2≥580MPa、A≥30%;城市垃圾焚烧、大气污染及废气处理、 烟气脱硫等用高强高耐蚀不锈钢[O]≤30ppm,A、B、C、D 类夹 杂物总和≤3.5 级,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点蚀当量值≥45;620℃超超 临界火电机组汽轮机转子用耐热不锈钢 620℃下 105h 外推持久强 度≥100MPa;高强度不锈钢 KISCC提高至 KIC的 80%,典型品种制 造成本降低 30%以上;抗菌不锈钢抗菌相等效球尺寸≥50nm;形 成十万吨级以上双相及超级奥氏体不锈钢、万吨级高强耐热不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