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构建整装成套技术体系1套。 课题6、北京市海绵城市建设关键技术与管理机制研究和示 研究内容: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坚持国际标准高点定位,打 造国家级示范。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水文响应机理与监测预报技 术研究;海绵设施的空间优化布局技术硏究;基于海绵城市建设 的雨水管网径流调控技术研究;多尺度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监测评 价技术硏究与应用;北京城市副中心海绵城市示范建设与管理机 制研究。 考核指标:建立微观、中观、宏观尺度建成区的径流监测场 研发2-3套海绵城市建设、径流预报、效果评价技术。建立以适 度修复河川基流为目标的多层级雨水径流调控技术。完成3套以 上海绵城市建设典型设备和材料的筛选和评估。编制北京市海绵 城市建设与管理技术指南,建立长效机制,并被地方政府采纳。 海绵城市示范区面积不小于15km2,年降雨径流总量控制率不 小于80%,雨水径流污染物(SS计)去除率70%以上。申请发 明专利1-2项 课题7、北京城市副中心高品质水生态与水环境技术综合集 成研究
20 统构建整装成套技术体系 1 套。 课题 6、北京市海绵城市建设关键技术与管理机制研究和示 范 研究内容: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坚持国际标准高点定位,打 造国家级示范。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水文响应机理与监测预报技 术研究;海绵设施的空间优化布局技术研究;基于海绵城市建设 的雨水管网径流调控技术研究;多尺度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监测评 价技术研究与应用;北京城市副中心海绵城市示范建设与管理机 制研究。 考核指标:建立微观、中观、宏观尺度建成区的径流监测场。 研发 2-3 套海绵城市建设、径流预报、效果评价技术。建立以适 度修复河川基流为目标的多层级雨水径流调控技术。完成 3 套以 上海绵城市建设典型设备和材料的筛选和评估。编制北京市海绵 城市建设与管理技术指南,建立长效机制,并被地方政府采纳。 海绵城市示范区面积不小于 15 km2,年降雨径流总量控制率不 小于 80%,雨水径流污染物(SS 计)去除率 70%以上。申请发 明专利 1-2 项。 课题 7、北京城市副中心高品质水生态与水环境技术综合集 成研究
硏究内容:开发城市面源和初期雨水污染的削减与模拟技术 构建通州副中心核心区污水管网可视化和智能化管理系统;建立 水质敏感地图模型,形成区域水量水质监管和区域暴雨风险预警 技术体系;开展区域水环境质量改善的绩效分析,建立副中心水 环境的综合优化运营和管理模式;集成河水旁路与原位高质处 理、黑臭水体治理、功能型湿地构建等关键技术,突破水环境综 合治理及绿色生态空间扩展技术,制定京津区域环境污染第三 方治理(PPP模式)机制实施方案。 考核指标:建立污水管网的可视化和智能化管理平台,构建 不低于10km2的示范,实现厂网、厂厂联动联调管理,及时维 护、减少渗漏、优化厂的业务化运行;建设不少于10座初期雨 水收集处理系统和不少于20处面源污染控制设施,服务面积不 少于5km2,削减污染负荷60%以上;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城市 副中心区域水量水质监管系统,完成区域暴雨风险地图和水质敏 感地图编制,实现区域內水量水质的溯源和预测,准确率不低于 75%,完成软件著作权各1项;形成项目成果集成报告和板块技 术治理体系集成报告;发布京津翼板块污水处理超净排放技术体 系应用指南或技术规范1套(包含河水旁路与原位高质处理、黑
21 研究内容:开发城市面源和初期雨水污染的削减与模拟技术, 构建通州副中心核心区污水管网可视化和智能化管理系统;建立 水质敏感地图模型,形成区域水量水质监管和区域暴雨风险预警 技术体系;开展区域水环境质量改善的绩效分析,建立副中心水 环境的综合优化运营和管理模式;集成河水旁路与原位高质处 理、黑臭水体治理、功能型湿地构建等关键技术,突破水环境综 合治理及绿色生态空间扩展技术,制定京津冀区域环境污染第三 方治理(PPP 模式)机制实施方案。 考核指标:建立污水管网的可视化和智能化管理平台,构建 不低于 10 km2 的示范,实现厂网、厂厂联动联调管理,及时维 护、减少渗漏、优化厂的业务化运行;建设不少于 10 座初期雨 水收集处理系统和不少于 20 处面源污染控制设施,服务面积不 少于 5 km2,削减污染负荷 60%以上;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城市 副中心区域水量水质监管系统,完成区域暴雨风险地图和水质敏 感地图编制,实现区域内水量水质的溯源和预测,准确率不低于 75%,完成软件著作权各 1 项;形成项目成果集成报告和板块技 术治理体系集成报告;发布京津冀板块污水处理超净排放技术体 系应用指南或技术规范 1 套(包含河水旁路与原位高质处理、黑
臭水体治理、功能型湿地构建等内容、地下污水处理厂等技术) 并被地方政府采纳;突破水量、水质联合调度及绿色生态空间扩 展关键技术,构建北运河生态廊道,形成产业发展机制和PPP 模式(不少于50亿元)设计方案 四、实施期限 2017年1月-2020年12月 五、经费来源及支持方式 中央财政资金预算不超过2.5亿元,采用前补助支持方式 地方配套资金与中央财政资金比例不低于1.5:1。地方配套资 金由北京市人民政府负责协调落实,主要用于支持示范工程和管 理平台等的建设。 六、组织实施方式 项目申报单位需具有承担国家级重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的 经历,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课题1、3、5、6优先支持企业 牵头。课题6的申报单位应具有中德水领域合作研究的基础
22 臭水体治理、功能型湿地构建等内容、地下污水处理厂等技术), 并被地方政府采纳;突破水量、水质联合调度及绿色生态空间扩 展关键技术,构建北运河生态廊道,形成产业发展机制和 PPP 模式(不少于 50 亿元)设计方案。 四、实施期限 2017 年 1 月-2020 年 12 月 五、经费来源及支持方式 中央财政资金预算不超过 2.5 亿元,采用前补助支持方式, 地方配套资金与中央财政资金比例不低于 1.5:1。地方配套资 金由北京市人民政府负责协调落实,主要用于支持示范工程和管 理平台等的建设。 六、组织实施方式 项目申报单位需具有承担国家级重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的 经历,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课题 1、3、5、6 优先支持企业 牵头。课题 6 的申报单位应具有中德水领域合作研究的基础
项目4、北京市智慧水务综合管理平台研究与建设项目 2017zX07104 一、研究目标 以北京市水资源水环境安全保障为目标,通过水务大数据分 析利用硏究,构建全市五大流域水环境预警和水量水质统一调度 体系,融合全市用水大户、农污水质等数据,研究水资源水环境 演变规律分析、水资源水环境问题诊断、水资源水环境未来形势 预判,为水环境预警及时准确,多水源的优化、智能、低耗调度 提供智慧化服务,提升水务社会化综合服务能力 二、考核指标 1、科技考核指标 形成"智慧水务大数据分析—水环境预警一水量水质统一调 度”技术体系、北京市多水源综合调控理论及模拟技术体系和水 功能区容量计算方法共3套;制定3-5项标准规范(行业标准), 并进入管理部门立项程序;形成软件著作权不少于8项,申请专 利3-5项。 2、管理考核指标 通过实施北京市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雨洪水和外调水
23 项目 4、北京市智慧水务综合管理平台研究与建设项目 2017ZX07104 一、研究目标 以北京市水资源水环境安全保障为目标,通过水务大数据分 析利用研究,构建全市五大流域水环境预警和水量水质统一调度 体系,融合全市用水大户、农污水质等数据,研究水资源水环境 演变规律分析、水资源水环境问题诊断、水资源水环境未来形势 预判,为水环境预警及时准确,多水源的优化、智能、低耗调度 提供智慧化服务,提升水务社会化综合服务能力。 二、考核指标 1、科技考核指标 形成“智慧水务大数据分析—水环境预警—水量水质统一调 度”技术体系、北京市多水源综合调控理论及模拟技术体系和水 功能区容量计算方法共 3 套;制定 3-5 项标准规范(行业标准), 并进入管理部门立项程序;形成软件著作权不少于 8 项,申请专 利 3-5 项。 2、管理考核指标 通过实施北京市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雨洪水和外调水
的多水源综合调控示范,构建基于模拟分析的北京市水资源日常 调度和应急管理情景库,实现北京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 15%,应急处置速度提升20%;完善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水资源 信息监测网络体系,水资源信息监测覆盖率提升20%;完善5 大水系关键节点水质监测站网布局,实现关键节点水质自动监测 能力提升40%,为消除黑臭水体、重要水功能区达标率达到 77%、北运河流域农村污水设施运行率100%等目标实现提供科 技支撑水环境预警模型预报速度单次时间控制在30min以内, 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 三、研究内容 课题1、北京智慧水务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研究与示范 研究內容:围绕“智慧水务″从多业务协同视角来汇聚、融 合水资源、水环境、节水、环保、气象等大数据,研究建立基于 “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伴生过程的智慧水务大数据指标体系, 形成水务大数据汇集标准规范;研究基于水资源水环境大数据挖 掘与处理的北京市智慧水务大数据分析及服务平台,配套构建智 慧水务移动APP,围绕北运河流域(北京市)实施综合示范,提 升流域精细化、智能化监管能力
24 的多水源综合调控示范,构建基于模拟分析的北京市水资源日常 调度和应急管理情景库,实现北京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 15%,应急处置速度提升 20%;完善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水资源 信息监测网络体系,水资源信息监测覆盖率提升 20%;完善 5 大水系关键节点水质监测站网布局,实现关键节点水质自动监测 能力提升 40%,为消除黑臭水体、重要水功能区达标率达到 77%、北运河流域农村污水设施运行率 100%等目标实现提供科 技支撑;水环境预警模型预报速度单次时间控制在 30 min 以内, 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 三、研究内容 课题 1、北京智慧水务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围绕“智慧水务”从多业务协同视角来汇聚、融 合水资源、水环境、节水、环保、气象等大数据,研究建立基于 “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伴生过程的智慧水务大数据指标体系, 形成水务大数据汇集标准规范;研究基于水资源水环境大数据挖 掘与处理的北京市智慧水务大数据分析及服务平台,配套构建智 慧水务移动 APP,围绕北运河流域(北京市)实施综合示范,提 升流域精细化、智能化监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