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组织与实施:以学生互动为主,课堂教学为辅的方式,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学时数:4第二章总体特征值与样本统计量教学目标:掌握总体与样本的概念、抽样方法以及用于描述总体特征的统计量,例如均值、方差、变异系数等等。难点为不同抽样方法的差异以及分组与不分组情况下的总体特征值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不同情况下常见统计量的计算。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了解样本与总体的概念及区别,等概抽样与非等概抽样的差异:理解试验数据的分组整理方法:掌握样本统计量的计算及分组后的计算方法:熟练掌握各类数据资料的整理方法及特征值的计算、样本统计量与总体特征值得概念、公式、区别以及资料的整理方法与特征值的计算方法。教学组织与实施:结合线上线下教学,采用理论教学与学生互动提问相结合,以及课上知识点总结等方式。学时数:6第三章参数估计教学目标:熟练掌握常用统计量的抽样分布,以及统计量的充分性等内容。重点掌握不同样本大小的参数估计的基本理论和估计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总体平均数的估计方法和总体频率的估计方法:难点是总体平均数的小样本估计方法、样本统计量的分组计算方法。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了解参数点估计的概念和思想,矩法估计和最大似然估计的原理;理解参数估计的三个标准:掌握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的基本方法,样本统计量的计算、分组的方法;熟练掌握不同条件下总体特征数参数估计方法;着重掌握总体平均数的大小样本估计方法、总体频率估计方法以及样本单元数预估方法等。教学组织与实施:结合线上线下教学,采用理论教学与学生互动提问相结合,以及课上知识点总结等方式。第四章假设检验学时数:6教学目标:掌握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具体过程与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总体平均数的U检验、T检验:难点是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假设检验问题和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理解检验的基本概念,认识假设检验问题,掌握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单个正态总体均值的检验,两个正态总体均值差的检验正态总体方差的检验。熟练掌握正态总体参数和其它分布参数的检验。熟练掌握分布拟合优度检验,如列联表的独立性检验,正态性检验。能用软件完成这些假设检验,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组织与实施:结合线上线下教学,学生提出问题并讨论,课上测试等方式。31
教学组织与实施:以学生互动为主,课堂教学为辅的方式,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第二章 总体特征值与样本统计量 学时数:4 教学目标:掌握总体与样本的概念、抽样方法以及用于描述总体特征的统计量,例如均 值、方差、变异系数等等。难点为不同抽样方法的差异以及分组与不分组情况下的总体特 征值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不同情况下常见统计量的计算。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了解样本与总体的概念及区别,等概抽样与非等概抽样的差 异;理解试验数据的分组整理方法;掌握样本统计量的计算及分组后的计算方法;熟 练掌握各类数据资料的整理方法及特征值的计算、样本统计量与总体特征值得概念、 公式、区别以及资料的整理方法与特征值的计算方法。 教学组织与实施:结合线上线下教学,采用理论教学与学生互动提问相结合,以及课 上知识点总结等方式。 第三章 参数估计 学时数:6 教学目标:熟练掌握常用统计量的抽样分布,以及统计量的充分性等内容。重点掌握不同 样本大小的参数估计的基本理论和估计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总体平均数的估计方法和总体频率的估计方法;难点是总体平均 数的小样本估计方法、样本统计量的分组计算方法。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了解参数点估计的概念和思想,矩法估计和最大似然估计的原 理;理解参数估计的三个标准;掌握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的基本方法,样本统计量的计 算、分组的方法;熟练掌握不同条件下总体特征数参数估计方法;着重掌握总体平均 数的大小样本估计方法、总体频率估计方法以及样本单元数预估方法等。 教学组织与实施:结合线上线下教学,采用理论教学与学生互动提问相结合,以及课 上知识点总结等方式。 第四章 假设检验 学时数:6 教学目标:掌握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具体过程与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总体平均数的 U 检验、T 检验;难点是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假 设检验问题和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理解检验的基本概念,认识假设检验问 题,掌握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单个正态总体均值的检验,两个正态总体均值差的检验, 正态总体方差的检验。熟练掌握正态总体参数和其它分布参数的检验。熟练掌握分布拟合 优度检验,如列联表的独立性检验,正态性检验。能用软件完成这些假设检验,并能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组织与实施:结合线上线下教学,学生提出问题并讨论,课上测试等方式。 31
学时数:4第五章方差分析教学目标:掌握方差分析的原理,重点掌握单侧和双侧分组资料的方差分析方法:掌握多重比较、数据转换和漏失数据的弥补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方差分析的基本思路、单因素方差分析计算步骤、双因素方差分析计算步骤:难点是离差平方和的分解、自由度的分解和双因素可重复数据的方差分析等。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了解多重比较问题,方差分析的统计模型,平方和的分解。理解方差分析的基本思路和自由度的分解方法、理解数据转换与漏失数据弥补的方法:掌握双因素无重复数据方差分析、双因素有重复数据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方法:熟练掌握单因素方差分析的计算步骤及多重比较方法。教学组织与实施:结合线上线下教学,学生互改作业,知识点总结等方式。第六章回归分析学时数:4教学目标:掌握回归分析的原理,重点掌握一元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了解曲线回归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中最小二乘法原理、回归模型建立及其检验、相关系数计算及其检验。难点是回归模型的a、b统计学性质及回归模型的偏相关系数计算及其检验。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了解直线回归的a、b统计学性质、直线回归的离差平方和的分解;理解回归分析的最小二乘法原理、曲线回归中线性化的方法;掌握曲线回归模型的建立、偏相关系数及其检验、利用回归模型预测的方法:熟练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和二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及其检验、相关系数计算及其检验。教学组织与实施: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线上或线下测试,作业批讲等方式五、实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24学时)(一)实验课程简介经济林研究法作为林学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之一,是森林经理学、林术遗传学、测树学、林木育种学等林学专业课程的前导课。主要分为统计分析与试验设计两大部分,加深学生对林业试验调查资料的整理方法、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和试验设计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利用EXCEL、SPSS和R等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的能力和技巧,掌握利用试验数表等工具进行正交试验设计、随机区组设计、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拉丁方设计等相关方法。(二)实验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1)掌握反映资料集中性和离中性的三个基本统计量一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的计算方法;32
第五章 方差分析 学时数:4 教学目标:掌握方差分析的原理,重点掌握单侧和双侧分组资料的方差分析方法;掌握多 重比较、数据转换和漏失数据的弥补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方差分析的基本思路、单因素方差分析计算步骤、双因素方差分 析计算步骤;难点是离差平方和的分解、自由度的分解和双因素可重复数据的方差分析 等。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了解多重比较问题,方差分析的统计模型,平方和的分解。理 解方差分析的基本思路和自由度的分解方法、理解数据转换与漏失数据弥补的方法; 掌握双因素无重复数据方差分析、双因素有重复数据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方法;熟练 掌握单因素方差分析的计算步骤及多重比较方法。 教学组织与实施:结合线上线下教学,学生互改作业,知识点总结等方式。 第六章 回归分析 学时数:4 教学目标:掌握回归分析的原理,重点掌握一元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了解曲线回归 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中最小二乘法原理、回归模型建立及其检验、 相关系数计算及其检验。难点是回归模型的 a、b 统计学性质及回归模型的偏相关系数计算 及其检验。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了解直线回归的 a、b 统计学性质、直线回归的离差平方和的分解; 理解回归分析的最小二乘法原理、曲线回归中线性化的方法;掌握曲线回归模型的建立、 偏相关系数及其检验、利用回归模型预测的方法;熟练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和二元线性 回归模型的建立及其检验、相关系数计算及其检验。 教学组织与实施: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线上或线下测试,作业批讲等方式。 五、实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24 学时) (一)实验课程简介 经济林研究法作为林学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之一,是森林经理学、林木遗传学、测 树学、林木育种学等林学专业课程的前导课。主要分为统计分析与试验设计两大部分,加 深学生对林业试验调查资料的整理方法、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和试验设计基本理论 的理解,掌握利用 EXCEL、SPSS 和 R 等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 与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的能力和技巧,掌握利用试验数表等工具进行正交试验设计、随机 区组设计、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拉丁方设计等相关方法。 (二)实验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1)掌握反映资料集中性和离中性的三个基本统计量—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的计 算方法; 32
2)熟练掌握EXCEL统计软件在统计中的使用方法:3)了解SPSS、R统计分析软件的使用方法:4)掌握正交设计、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的设计方法;5)掌握统计分析与试验设计的特点、基本概念,理解统计分析的作用:6)对基础性的内容,由于是最基本的操作方法,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其技巧和程序,同时认真写出实验报告。(三)实验安全操作规范按照计算机机房使用操作及规范指南,正确使用计算机。(四)实验项目名称与学时分配序号学时类型实验名称实验要求每组人数必做300201100401试验设计4设计性用Excel进行资料的整理和常用2300201100402综合性必做统计量的计算A综合性必做300201100403均数显著性检验300201100404单因素方差分析2综合性必做0201100405双因素方差分析2综合性必做302综合性必做300201100406记数资料的分析4综合性必做300201100407相关与回归分析304设计性必做0201100408统计分析应用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和正态分布2验证性选做300201100409随机变量概率的计算(五)实验方式及基本要求实验采用计算机操作的方式进行,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做好每次实验,不准缺课,要爱护计算机等实验工具。(六)实验内容安排【实验一】试验设计1.实验学时:42.实验目的:掌握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完全区组设计、拉丁方设计的试验方法,掌握各种试验设计的特点及应用范围。掌握几种常用试验设计的方法。3.实验内容:理解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分析上述试验设计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对拉丁方试验设计结果进行方差分析,进行四因素两水平有互作的正交试验设计,对三因素正交试验设计33
2)熟练掌握 EXCEL 统计软件在统计中的使用方法; 3)了解 SPSS、R 统计分析软件的使用方法; 4)掌握正交设计、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的设计方法; 5)掌握统计分析与试验设计的特点、基本概念,理解统计分析的作用; 6)对基础性的内容,由于是最基本的操作方法,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其技巧和程序,同 时认真写出实验报告。 (三)实验安全操作规范 按照计算机机房使用操作及规范指南,正确使用计算机。 (四)实验项目名称与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名称 学时 类型 实验要求 每组人数 0201100401 试验设计 4 设计性 必做 30 0201100402 用 Excel 进行资料的整理和常用 统计量的计算 2 综合性 必做 30 0201100403 均数显著性检验 4 综合性 必做 30 0201100404 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综合性 必做 30 0201100405 双因素方差分析 2 综合性 必做 30 0201100406 记数资料的分析 2 综合性 必做 30 0201100407 相关与回归分析 4 综合性 必做 30 0201100408 统计分析应用 4 设计性 必做 30 0201100409 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和正态分布 随机变量概率的计算 2 验证性 选做 30 (五)实验方式及基本要求 实验采用计算机操作的方式进行,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做好每次实验,不准缺课,要爱 护计算机等实验工具。 (六)实验内容安排 【实验一】试验设计 1.实验学时:4 2.实验目的: 掌握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完全区组设计、拉丁方设计的试验方法,掌握各种试验设计 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掌握几种常用试验设计的方法。 3.实验内容: 理解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分析上述试验设计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对拉丁方试验设 计结果进行方差分析,进行四因素两水平有互作的正交试验设计,对三因素正交试验设计 33
结果做方差分析。4.实验要求:提交实验报告。5.实验设备及器材:计算机。【实验二】用Excel进行资料的整理和常用统计量的计算1.实验学时:22.实验目的:掌握试验资料的整理方法,常用统计量的计算方法统计功能键的使用方法,掌握数据的分组整理的方法与步骤。3.实验内容:用EXCEL进行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的计算:掌握上述参数的加权计算方法判定中位数,进行分组整理的方法与步骤。4.实验要求:提交实验报告。5.实验设备及器材:计算机。【实验三】均数显著性检验1.实验学时:42.实验目的:通过对试验资料的显著性分析,要求学生掌握t检验的原理和方法,3.实验内容:理解统计推断的两类错误,检验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的差异显著性,检验配对资料的差异显著性、检验两样本平均数的差异显著性检验。4.实验要求:提交实验报告。5.实验设备及器材:计算机。【实验四】单因素方差分析1.实验学时:22.实验目的:通过对试验资料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要求学生掌握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掌握采用EXCEL、SPSS及R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步骤和方法。3.实验内容:34
结果做方差分析。 4.实验要求: 提交实验报告。 5.实验设备及器材: 计算机。 【实验二】用 Excel 进行资料的整理和常用统计量的计算 1.实验学时:2 2.实验目的: 掌握试验资料的整理方法,常用统计量的计算方法统计功能键的使用方法,掌握数据 的分组整理的方法与步骤。 3.实验内容: 用 EXCEL 进行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的计算;掌握上述参数的加权计算方法, 判定中位数,进行分组整理的方法与步骤。 4.实验要求: 提交实验报告。 5.实验设备及器材: 计算机。 【实验三】均数显著性检验 1.实验学时:4 2.实验目的: 通过对试验资料的显著性分析,要求学生掌握 t 检验的原理和方法。 3.实验内容: 理解统计推断的两类错误,检验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的差异显著性,检验配对资 料的差异显著性、检验两样本平均数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4.实验要求: 提交实验报告。 5.实验设备及器材: 计算机。 【实验四】单因素方差分析 1.实验学时:2 2.实验目的: 通过对试验资料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要求学生掌握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掌 握采用 EXCEL、SPSS 及 R 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步骤和方法。 3.实验内容: 34
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均衡资料的差异显著性检验。4.实验要求:提交实验报告。5.实验设备及器材:计算机。【实验五】双因素方差分析1.实验学时:22.实验目的:通过对试验资料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要求学生掌握双因素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掌握采用EXCEL、SPSS及R软件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的步骤和方法3.实验内容:用双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单一值均衡资料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用双因素方差分析进行重复值均衡资料的差异显著性检验,估计系统分组均衡资料的方差组分。4.实验要求:提交实验报告。5.实验设备及器材:计算机。【实验六】计数资料的分析1.实验学时:22.实验目的:通过对计数资料的分析,要求学生掌握显著性检验、适合性检验及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方法。3.实验内容:用卡方检验进行基因型分离比例的适合性检验,用卡方检验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4.实验要求:提交实验报告。5.实验设备及器材:计算机。【实验七】相关与回归分析1.实验学时:42.实验目的:通过对试验资料的分析,要求学生掌握直线回归方程的建立方法、相关系数的计算方法及显著性检验方法。3.实验内容:35
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均衡资料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4.实验要求: 提交实验报告。 5.实验设备及器材: 计算机。 【实验五】双因素方差分析 1.实验学时:2 2.实验目的: 通过对试验资料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要求学生掌握双因素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掌 握采用 EXCEL、SPSS 及 R 软件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的步骤和方法。 3.实验内容: 用双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单一值均衡资料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用双因素方差分析进行重 复值均衡资料的差异显著性检验,估计系统分组均衡资料的方差组分。 4.实验要求: 提交实验报告。 5.实验设备及器材: 计算机。 【实验六】计数资料的分析 1.实验学时:2 2.实验目的: 通过对计数资料的分析,要求学生掌握显著性检验、适合性检验及独立性检验的基本 方法。 3.实验内容: 用卡方检验进行基因型分离比例的适合性检验,用卡方检验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4.实验要求: 提交实验报告。 5.实验设备及器材: 计算机。 【实验七】相关与回归分析 1.实验学时:4 2.实验目的: 通过对试验资料的分析,要求学生掌握直线回归方程的建立方法、相关系数的计算方 法及显著性检验方法。 3.实验内容: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