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教案主讲教师:张众单位:生态环境学院牧草及药用植物教研室专业班级:教学时间:总学时:48学时周学时:4学时课次1-2班级:授课方式:讲授与分析讨论授课题目:绪论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牧草饲料作物的概念、类型,及其在社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2)了解国内外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3)了解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及其发展历史;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进度安排及成绩考评;教学重点及难点:牧草饲料作物有关概念及类型。教学基本内容纲要:一、作物与作物栽培学二、牧草饲料作物与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三、种草的意义(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四、国内外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作业、讨论题、思考题:1、解释下列名词术语,并举例。(1)牧草饲料作物;(2)一年生牧草饲料作物;(3)二年生牧草饲料作物;(4)多年生牧草饲料作物:(5)短期多年生牧草饲料作物;(6)长期多年生牧草饲料作物;(7)放牧型牧草饲料作物:(8)刘割型牧草饲料作物;
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 教 案 主讲教师:张 众 单 位:生态环境学院 牧草及药用植物教研室 专业班级: 教学时间: 总 学 时:48学时 周 学 时:4学时 课次1-2 班级: 授课方式:讲授与分析讨论 授课题目:绪论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牧草饲料作物的概念、类型,及其在社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了解国内外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3)了解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及其发展历史;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进度安排及 成绩考评; 教学重点及难点:牧草饲料作物有关概念及类型。 教学基本内容纲要: 一、作物与作物栽培学 二、牧草饲料作物与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 三、种草的意义(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四、国内外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解释下列名词术语,并举例。 (1)牧草饲料作物; (2)一年生牧草饲料作物; (3)二年生牧草饲料作物; (4)多年生牧草饲料作物; (5)短期多年生牧草饲料作物; (6)长期多年生牧草饲料作物; (7)放牧型牧草饲料作物; (8)刈割型牧草饲料作物;
(9)刘牧兼用型牧草饲料作物(10)根茎型禾本科牧草饲料作物:(11)疏丛型禾本科牧草饲料作物:(12)根茎一疏丛型禾本科牧草饲料作物:(13)密丛型禾本科牧草饲料作物;(14)匍匐型禾本科牧草饲料作物;(15)轴根型豆科牧草饲料作物:(16)根型豆科牧草饲料作物:(17)上繁型牧草饲料作物;(18)下繁型牧草饲料作物;(19)莲座型牧草饲料作物;2、作物与野生植物的主要差异?3、牧草饲料作物的主要类型及划分依据?4、种草对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5、美国学者.R.Halan(1981)关于牧草起源中心的见解课后小结:参考资料[1]李毓堂(1933-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草业委员会,研究员,中国草愿学会名誉副理事长、中国草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草地资源开发与未来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草地,2001(3):64[2】徐柱(1955-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面向21世纪的中国草地资源,中国草地,1988(5):1-8[3]李志坚(1968-博士,东北师范大学草地研究所),草业展望及其东北地区发展前景,中国草地,2002(2):63--课次3、4、5班级:授课方式:讲授与分析讨论授课题目:总论,第一章种子教学目的、要求:使学生理解种子的概念,掌握基本结构及特征特性;理解种子品质评价指标及质量等级标准和划分原则,掌握种子品质检测方法;理解种子处理措施的基本原理,掌握处理的方法及技术关键。教学重点及难点:牧草饲料作物种子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品质指标与质量等级、播前种子处理措施、方法及技术原理。种子形态识别关键技术:采用国际标准方法进行种子品质检测
(9)刈牧兼用型牧草饲料作物; (10)根茎型禾本科牧草饲料作物; (11)疏丛型禾本科牧草饲料作物; (12)根茎—疏丛型禾本科牧草饲料作物; (13)密丛型禾本科牧草饲料作物; (14)匍匐型禾本科牧草饲料作物; (15)轴根型豆科牧草饲料作物; (16)根蘖型豆科牧草饲料作物; (17)上繁型牧草饲料作物; (18)下繁型牧草饲料作物; (19)莲座型牧草饲料作物; 2、作物与野生植物的主要差异? 3、牧草饲料作物的主要类型及划分依据? 4、种草对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5、美国学者J.R.Halan(1981)关于牧草起源中心的见解 课后小结: 参考资料 [1] 李毓堂(1933-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草业委员会,研究员,中国草愿学会名誉副理事长、中国 草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草地资源开发与未来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草地,2001(3):64 [2] 徐柱(1955-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面向21世纪的中国草地资源, 中国草地,1988(5):1-8 [3] 李志坚(1968- 博士,东北师范大学草地研究所),草业展望及其东北地区发展前景,中 国草地,2002(2):63 课次3、4、5 班级: 授课方式:讲授与分析讨论 授课题目:总论,第一章 种子 教学目的、要求:使学生理解种子的概念,掌握基本结构及特征特性;理解种子品质评价指标及质 量等级标准和划分原则,掌握种子品质检测方法;理解种子处理措施的基本原理,掌握处理的方法 及技术关键。 教学重点及难点:牧草饲料作物种子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品质指标与质量等级、播前种子处理 措施、方法及技术原理。 种子形态识别关键技术;采用国际标准方法进行种子品质检测
教学基本内容纲要:第一节种子及其基本结构与特征特性第二节种子品质第三节播前种子处理作业、讨论题、思考题:1、解释下列名词术语:(1)播种材料:(2)种子:(3)种子萌发;(4)种子休眠与休眠种子;(5)硬实性、硬实种子和硬实率;(6)胚休眠(后熟性)和后熟期;(7)种子寿命、短命种子、中命种子和长命种子;(8)种子净度;(9)种子千粒重;(10)种子生活力;(11)种子发芽势、发芽率;(12)种用价值;(13)硬实性、硬实种子、硬实率;(14)后熟性、后熟种子、后熟期。2、裁培学种子与植物学种子的概念有何不同?3、举例说明常见牧草饲料作物种子结构的类型。4、进行牧草饲料作物种子形态识别时,依据的主要特征有哪些?5、牧草饲料作物种子的基本特性有哪些?6、何谓种子萌发?适宜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有哪些?7、种子萌发过程一般需经历哪几个阶段?8、适当变温对牧草种子萌发的作用如何?原因何在?9、简述种子休眠类型及原理。10、对优质种子的品质要求是什么?11、种子中的杂质主要哪些种类?12、种子净度低会对生产造成哪些不利影响?13、造成种子硬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生产中如何破除种子硬实,促进发芽出苗?14、造成禾本科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生产中如何破除休眠,促进发芽出苗?15、种子清选的目的是什么?常用方法有哪些,各自依据的原理是什么?16、何谓种子包衣拌种,其主要作用是什么?17、何谓豆科根瘤菌接种,其主要作用是什么?18、一般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根瘤菌接种处理?19、简述根瘤菌的8个互接种族。20、适宜根瘤菌生长的土壤条件是什么?21、根瘤菌接种的方法有哪些?22、根瘤菌接种的注意事项有哪些?课后小结:参考资料[1]]颜启传主编种子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6月[2]韩建国主编牧草种子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课次7
教学基本内容纲要: 第一节 种子及其基本结构与特征特性 第二节 种子品质 第三节 播前种子处理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1)播种材料;(2)种子;(3)种子萌发;(4)种子休眠与休眠种子;(5)硬实性、硬实 种子和硬实率;(6)胚休眠(后熟性)和后熟期;(7)种子寿命、短命种子、中命种子和长命种 子;(8)种子净度;(9)种子千粒重;(10)种子生活力;(11)种子发芽势、发芽率;(12) 种用价值;(13)硬实性、硬实种子、硬实率;(14)后熟性、后熟种子、后熟期。 2、栽培学种子与植物学种子的概念有何不同? 3、举例说明常见牧草饲料作物种子结构的类型。 4、进行牧草饲料作物种子形态识别时,依据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5、牧草饲料作物种子的基本特性有哪些? 6、何谓种子萌发?适宜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有哪些? 7、种子萌发过程一般需经历哪几个阶段? 8、适当变温对牧草种子萌发的作用如何?原因何在? 9、简述种子休眠类型及原理。 10、对优质种子的品质要求是什么? 11、种子中的杂质主要哪些种类? 12、种子净度低会对生产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13、造成种子硬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生产中如何破除种子硬实,促进发芽出苗? 14、造成禾本科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生产中如何破除休眠,促进发芽出苗? 15、种子清选的目的是什么?常用方法有哪些,各自依据的原理是什么? 16、何谓种子包衣拌种,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17、何谓豆科根瘤菌接种,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18、一般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根瘤菌接种处理? 19、简述根瘤菌的8个互接种族。 20、适宜根瘤菌生长的土壤条件是什么? 21、根瘤菌接种的方法有哪些? 22、根瘤菌接种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课后小结: 参考资料 [1] 颜启传 主编 种子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6月 [2] 韩建国 主编 牧草种子学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0年10月 课次7
班级:授课方式:实验授课题目:实验二、种子品质检测教学目的、要求:掌握种子净度、干粒重、发芽率(势)检测方法,测定供试材料种子品质教学重点及难点:种子净度、种子干粒重、发芽率(势)检测方法。教学基本内容纲要:豆科、禾本科。作业、讨论题、思考题:1、种子净度检测方法与步骤2、种子中所含杂质的类型3、种子干粒重检测方法与步骤4、种子发芽率(势)的测定方法与步骤5、种子发芽的一般标准课后小结:参考资料[1]国际种子检验规程[2]牧草种子学课次8、9受课班级: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授课题目:第二章宜植地与土壤耕作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人工草地宜植地及其选择原则;(2)掌握土壤耕作及其基本任务;(3)掌握传统耕作措施及其作用。(4)了解北方不同地区王壤耕作,(5)熟悉免耕及其作用。教学重点及难点:土壤耕作及其任务,传统耕作措施、作用与原理、机具;教学基本内容纲要:第二章土壤耕作第一节宜植地
班级: 授课方式:实验 授课题目:实验二、种子品质检测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种子净度、千粒重、发芽率(势)检测方法,测定供试材料种子品质。 教学重点及难点:种子净度、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势)检测方法。 教学基本内容纲要:豆科、禾本科。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种子净度检测方法与步骤 2、种子中所含杂质的类型 3、种子千粒重检测方法与步骤 4、种子发芽率(势)的测定方法与步骤 5、种子发芽的一般标准 课后小结: 参考资料 [1] 国际种子检验规程 [2] 牧草种子学 课次8、9 受课班级: 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 授课题目:第二章 宜植地与土壤耕作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人工草地宜植地及其选择原则; (2)掌握土壤耕作及其基本任务; (3)掌握传统耕作措施及其作用。 (4)了解北方不同地区土壤耕作, (5)熟悉免耕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及难点:土壤耕作及其任务,传统耕作措施、作用与原理、机具; 教学基本内容纲要: 第二章 土壤耕作 第一节 宜植地
第二节土壤耕作一、土壤耕作及其任务二、传统土壤耕作措施三、北方不同地区的土壤耕作四、少耕与免耕思考题:1、土壤耕作的概念2、土壤耕作的基本任务3、传统土壤耕作措施、作用、实施时间与农机具4、犁地的作用、实施时间与农机具5、深松耕的作用、实施时间与农机具6、旋耕的作用、实施时间与农机具7、浅耕灭茬的作用、实施时间与农机具8、耙地的作用、实施时间与农机具9、糖地的作用、实施时间与农机具10、镇压的作用、实施时间与农机具11、中耕的作用、实施时间与农机具12、北方夏茬地的特点与土壤耕作措施13、北方秋茬地的特点与土壤耕作措施14、北方休闲地土壤耕作的任务与土壤耕作措施15、北方山坡地的特点与土壤耕作措施16、少耕与免耕的起源与发展概况17、免耕的主要作用与原理课后小结:参考资料1、曹敏建主编《耕作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170课次10、11受课班级:授课方式:讲授授课题目:总论第三章播种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播种方式、方法与特点;教学重点及难点:单播、混播、间作套种、保护播种、轮作:教学基本内容纲要:
第二节 土壤耕作 一、土壤耕作及其任务 二、传统土壤耕作措施 三、北方不同地区的土壤耕作 四、少耕与免耕 思考题: 1、土壤耕作的概念 2、土壤耕作的基本任务 3、传统土壤耕作措施、作用、实施时间与农机具 4、犁地的作用、实施时间与农机具 5、深松耕的作用、实施时间与农机具 6、旋耕的作用、实施时间与农机具 7、浅耕灭茬的作用、实施时间与农机具 8、耙地的作用、实施时间与农机具 9、耱地的作用、实施时间与农机具 10、镇压的作用、实施时间与农机具 11、中耕的作用、实施时间与农机具 12、北方夏茬地的特点与土壤耕作措施 13、北方秋茬地的特点与土壤耕作措施 14、北方休闲地土壤耕作的任务与土壤耕作措施 15、北方山坡地的特点与土壤耕作措施 16、少耕与免耕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17、免耕的主要作用与原理 课后小结: 参考资料 1、曹敏建 主编 《耕作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170 课次10、11 受课班级: 授课方式:讲授 授课题目:总论 第三章 播种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播种方式、方法与特点; 教学重点及难点:单播、混播、间作套种、保护播种、轮作; 教学基本内容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