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目录第一篇课程教学大纲旅游学概论1:2.旅游管理专业导论113.旅游地理学144.森林植物观赏学:225.管理学原理326.区域规划学.437.旅游英语518.旅游发展前沿.. 599.森林生态学6310.人文地理学:7511.森林游憩学8910212.旅游消费者行为11613.旅游政策法规12414.旅游资源学15.旅游接待业14816.旅游经济学15317:旅游目的地管理16318.旅游市场营销学17819.旅游会计学192旅游规划20.19820721景区设计21622.导游业务23.森林康养22324.旅游安全与危机管理23025.智慧旅游23826.乡村旅游与康养基地设计实务24727.河南旅游基础,2551
1 教学大纲目录 第一篇 课程教学大纲 1.旅游学概论 . 1 2.旅游管理专业导论 . 11 3.旅游地理学 . 14 4.森林植物观赏学 . 22 5.管理学原理 . 32 6.区域规划学 . 43 7.旅游英语 . 51 8.旅游发展前沿 . 59 9.森林生态学 . 63 10.人文地理学 . 75 11.森林游憩学 . 89 12.旅游消费者行为 . 102 13.旅游政策法规 . 116 14.旅游资源学 . 124 15.旅游接待业 . 148 16.旅游经济学 . 153 17.旅游目的地管理 . 163 18.旅游市场营销学 . 178 19.旅游会计学 . 192 20.旅游规划 . 198 21.景区设计 . 207 22.导游业务 . 216 23.森林康养 . 223 24.旅游安全与危机管理 . 230 25.智慧旅游 . 238 26.乡村旅游与康养基地设计实务 . 247 27.河南旅游基础 . 255
28.应用生态学26329.旅游地环境保护27130.旅游文化.28031.现代礼仪.28629132.旅游应用地图学公选课.29933.红色旅游29934.森林文化与生态文明303.31035.会展旅游36.旅游文化31537.乡村旅游与康养基地设计32132938.应用生态学第二篇考核大纲1:旅游学概论3372.管理学原理3433.区域规划学..3514.旅游英语3565.旅游发展前沿.3636.森林生态学3657.人文地理学3738.森林游憩学3859.旅游消费者行为39440110.旅游政策法规11.旅游资源学40512.:生态旅游41313.旅游接待业41914.旅游经济学424旅游目的地管理15.43316.旅游市场营销学44317.旅游会计学45418.旅游规划4602
2 28.应用生态学 . 263 29.旅游地环境保护 . 271 30.旅游文化 . 280 31.现代礼仪 . 286 32.旅游应用地图学 . 291 公选课. 299 33.红色旅游 . 299 34.森林文化与生态文明 . 303 35.会展旅游 . 310 36.旅游文化 . 315 37.乡村旅游与康养基地设计 . 321 38.应用生态学 . 329 第二篇 考核大纲 1.旅游学概论 . 337 2.管理学原理 . 343 3.区域规划学 . 351 4.旅游英语 . 356 5.旅游发展前沿 . 363 6.森林生态学 . 365 7.人文地理学 . 373 8.森林游憩学 . 385 9.旅游消费者行为 . 394 10.旅游政策法规 . 401 11.旅游资源学 . 405 12.生态旅游 . 413 13.旅游接待业 . 419 14.旅游经济学 . 424 15.旅游目的地管理 . 433 16.旅游市场营销学 . 443 17.旅游会计学 . 454 18.旅游规划 . 460
19.景区设计46820.导游业务47321.森林康养47822.483旅游安全与危机管理23.智慧旅游49049824.乡村旅游与康养基地设计实务25.504河南旅游基础26.应用生态学51127.旅游地环境保护517旅游文化,52328.现代礼仪53029.53330.旅游应用地图学公选课53731.红色旅游53732.森林文化与生态文明541T33...548会展旅游55234.旅游文化35.乡村旅游与康养基地设计55956536.应用生态学37.旅游学概论5723
3 19.景区设计 . 468 20.导游业务 . 473 21.森林康养 . 478 22.旅游安全与危机管理 . 483 23.智慧旅游 . 490 24.乡村旅游与康养基地设计实务 . 498 25.河南旅游基础 . 504 26.应用生态学 . 511 27.旅游地环境保护 . 517 28.旅游文化 . 523 29.现代礼仪 . 530 30.旅游应用地图学 . 533 公选课 . 537 31.红色旅游 . 537 32.森林文化与生态文明 . 541 33.会展旅游 . 548 34.旅游文化 . 552 35.乡村旅游与康养基地设计 . 559 36.应用生态学 . 565 37.旅游学概论 . 572
旅游学概论(IntroductiontoTourismScience)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02042035课程总学时:40学时实验学时:8学时课程性质:必修课程属性:基础类开设学期:第1学期中文课程负责人:程柯课程团队:朱玉芳等授课语言:适用专业:旅游管理对先修的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学习方法等;先修课程:旅游管理专业导论对后续的支撑:旅游经济学、旅游资源学、旅游规划、旅游消费者行为、旅游目的地管理主撰人:程柯审核人:大纲制定(修订)日期:一、课程的教学理念、性质、目标和任务《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国家教育部指定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之一。它主要研究旅游学科理论的结构框架,以及旅游管理各专业课在学科中地位。旅游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尚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新兴学科,以人类的旅游活动为出发点,以研究旅游活动、旅游吸引物、旅游服务与支持产业、旅游目的地管理的互动系统关系为核心,通过介绍旅游活动现象的历史演进与发展现状,探讨旅游发展的基本规律,阐述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介绍我国新时期背景下旅游目的地管理和公共管理的相关政策,从而使学生对旅游现象、旅游产业和旅游学科有一个概括而全面的认知与理解,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理论知识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旅游业的发展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并对旅游产业主要部门的发展规律有所掌握:使得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分析当前旅游活动的现象、分析旅游者出游心理及旅游体验满意度,对旅游目的地公共管理与旅游吸引物的利用与开发趋势做出评价与预测,对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与旅游项目开发提出建议与对策。2.实验技能方面:通过本课程实验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以多元思维方式开启专业学习、积淀专业素养,并实现对特定旅游研究对象的调查、分析、呈现、讨论及规划的实操技能。三、课程的教学设计1
1 旅游学概论 (Introduction to Tourism Science)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2042035 课程总学时:40 学时 实验学时: 8 学时 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属性:基础类 开设学期:第 1 学期 课程负责人:程柯 课程团队:朱玉芳等 授课语言: 中文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对先修的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学习方法等;先修课程:旅游管理专业导论 对后续的支撑:旅游经济学、旅游资源学、旅游规划、旅游消费者行为、旅游目的地管理 主撰人:程柯 审核人: 大纲制定(修订)日期: 一、课程的教学理念、性质、目标和任务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国家教育部指定的旅游 管理专业课程之一。它主要研究旅游学科理论的结构框架,以及旅游管理各专业课在学科中 地位。旅游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尚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新兴学科,以人类的旅游活动为出 发点,以研究旅游活动、旅游吸引物、旅游服务与支持产业、旅游目的地管理的互动系统关 系为核心,通过介绍旅游活动现象的历史演进与发展现状,探讨旅游发展的基本规律,阐述 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介绍我国新时期背景下旅游目的地管理 和公共管理的相关政策,从而使学生对旅游现象、旅游产业和旅游学科有一个概括而全面的 认知与理解,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理论知识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旅游业的发展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并对旅游产业主要部门的发展规律有所掌握;使得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分析当前旅 游活动的现象、分析旅游者出游心理及旅游体验满意度,对旅游目的地公共管理与旅游吸引 物的利用与开发趋势做出评价与预测,对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与旅游项目开发提出建议与 对策。 2.实验技能方面:通过本课程实验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以多元思维方式开启专业 学习、积淀专业素养,并实现对特定旅游研究对象的调查、分析、呈现、讨论及规划的实操 技能。 三、课程的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说明本课程围绕“初步了解旅游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熟悉该课程的结构体系及重要的概念”目标、设计有关“初步了解旅游业发展概况、理解旅游学理论知识观察和分析旅游活动的”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多元评价需求进行整体规划,采用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并能运用旅游学的知识观察和初步分析现实旅游活动的现象;能够根据所掌握的旅游知识,触类旁通,特别是对旅游业中各相关部门、企业的工作有大致的把握。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其它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牢固的基础,也为学生在今后从事旅游业经营管理工作奠定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2.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序号毕业要求课程目标自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能够大致把握旅游业1旅游发展态势的专业认知与分析1概况及发展趋势、旅游学研究现状及趋势的战略思维能力。能力,旅游科学研究进展分析能力。2以旅游经营管理视角,分析旅游者目标2:使学生具备分析旅游业界的旅游活动、访客与旅游2及旅游活动发展的规律性特征的能需求、旅游产品与供给等方面的基本思维能力。力,研判未来旅游业发展趋势的能力。目标3:通过对旅游发展各部门的认知学习,使学生明确3旅游产业运营管理体系及公共管m旅游经营与旅游发展趋势的联系,并能提出初步的经营管理的实践能力。理措施的能力。四、理论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32学时)学时数:2绪论旅游现象与旅游学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的发展,认识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这一最基本的旅游活动发展规律。教学重点和难点:旅游的现象;旅游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研究任务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了解:旅游活动现状理解: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任务掌握: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现状教学组织与实施:通过课堂分享方式,引导学生讨论自己选修本门课程的初心,摸底选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反馈给学生有关旅游业发展与个人旅游活动及经营活动之间相关性的教学内容。第一章旅游活动的产生与发展学时数:22
2 1.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程围绕“初步了解旅游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熟悉该课程的结构体系及重 要的概念”目标、设计有关“初步了解旅游业发展概况、理解旅游学理论知识观察和分析旅游 活动的”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多元评价需求进行整体规划,采用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 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并能运用旅游学的知识观察和初步 分析现实旅游活动的现象;能够根据所掌握的旅游知识,触类旁通,特别是对旅游业中各相 关部门、企业的工作有大致的把握。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其它相关的专业 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牢固的基础,也为学生在今后从事旅游业经营管理工作奠定比较扎实的 理论基础。 2.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序号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1 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能够大致把握旅游业 概况及发展趋势、旅游学研究现状及趋势的战略思维能力。 1 旅游发展态势的专业认知与分析 能力,旅游科学研究进展分析能力。 2 目标 2:使学生具备分析旅游业界的旅游活动、访客与旅游 需求、旅游产品与供给等方面的基本思维能力。 2 以旅游经营管理视角,分析旅游者 及旅游活动发展的规律性特征的能 力,研判未来旅游业发展趋势的能力。 3 目标 3: 通过对旅游发展各部门的认知学习,使学生明确 旅游经营与旅游发展趋势的联系,并能提出初步的经营管 理措施的能力。 3 旅游产业运营管理体系及公共管 理的实践能力。 四、理论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32 学时) 绪论 旅游现象与旅游学 学时数: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的发展,认识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是 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这一最基本的旅游活动发展规律。 教学重点和难点:旅游的现象;旅游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研究任务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了解:旅游活动现状 理解: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任务 掌握: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现状 教学组织与实施:通过课堂分享方式,引导学生讨论自己选修本门课程的初心,摸底选修学 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反馈给学生有关旅游业发展与个人旅游活动及经营活动之间相关 性的教学内容。 第一章 旅游活动的产生与发展 学时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