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 (总分:150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先秦两汉时期,就诗礼文化中的诗教与礼制的互动关系而言,两者或离或合,大略经 历了五次历史性演变。 先周时期,诗教与礼制天然遇合,生成诗礼文化的初级国家形态。诗教与礼制最初经历 了从自然状态,过渡到舜以来初级国家形态的漫长历程。当原始部落社会迈进初级国家的门 槛时,朴素自然的民间礼俗一变而为初级国家形态的礼制。于是,礼制建设向诗教提出了前 所未有的新要求:“命汝典乐,教胄子.…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尚书舜 典》)这是帝舜发出的对子弟开展诗教的命辞。从此,诗教与礼制相结合,共同启动了诗礼 文化建构的历程 西周时代,诗教与礼制水乳交融,生成诗礼文化的高级国家形态。西周初创,即十分重 视诗礼文化建设。在周太师整理规范前代已有诗作的基础上,以周公旦、成王诵为代表的诗 人群体创制了大量新诗,以施于王室与公室典礼。其中,以“五礼为核心的礼仪制度规范, 重在明等级;以“六艺”为核心的贵族教育内容,重在调人情。于是,诗教与礼制二者相互 倚重,相与为用,紧密结合,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地。 春秋时期,诗教与礼制渐次分离,制度之教演变为文化之教。平王东迁,王室渐次衰微, 原本以和合礼制为主要任务的诗教,逐渐从礼制系统中淡出。转而演变为儒、墨、名家的道 德修身和言辞进身手段。此时开始盛行的歌《诗》、引《诗》以“言志”的文化活动,显示 出诗教脱离典礼轨道的倾向。此时的《诗》已不再仅仅是一种艺术化的礼制,而是独立的大
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 (总分:150 时间: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先秦两汉时期,就诗礼文化中的诗教与礼制的互动关系而言,两者或离或合,大略经 历了五次历史性演变。 先周时期,诗教与礼制天然遇合,生成诗礼文化的初级国家形态。诗教与礼制最初经历 了从自然状态,过渡到舜以来初级国家形态的漫长历程。当原始部落社会迈进初级国家的门 槛时,朴素自然的民间礼俗一变而为初级国家形态的礼制。于是,礼制建设向诗教提出了前 所未有的新要求:“命汝典乐,教胄子……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尚书·舜 典》)这是帝舜发出的对子弟开展诗教的命辞。从此,诗教与礼制相结合,共同启动了诗礼 文化建构的历程。 西周时代,诗教与礼制水乳交融,生成诗礼文化的高级国家形态。西周初创,即十分重 视诗礼文化建设。在周太师整理规范前代已有诗作的基础上,以周公旦、成王诵为代表的诗 人群体创制了大量新诗,以施于王室与公室典礼。其中,以“五礼”为核心的礼仪制度规范, 重在明等级;以“六艺”为核心的贵族教育内容,重在调人情。于是,诗教与礼制二者相互 倚重,相与为用,紧密结合,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地。 春秋时期,诗教与礼制渐次分离,制度之教演变为文化之教。平王东迁,王室渐次衰微, 原本以和合礼制为主要任务的诗教,逐渐从礼制系统中淡出。转而演变为儒、墨、名家的道 德修身和言辞进身手段。此时开始盛行的歌《诗》、引《诗》以“言志”的文化活动,显示 出诗教脱离典礼轨道的倾向。此时的《诗》已不再仅仅是一种艺术化的礼制,而是独立的大
学文本了。诗教因西周传统礼制的变革崩坠而趋向没落,诗教对建构诗礼文化的影响力自然 就减弱了。 战国时期,诗教与礼制相互乖离,《诗》成为少数经师传习的文学文本。当时,七雄争 霸,礼崩乐坏,就连儒家在传播《诗》上也有心无力,其他学派如纵横家引述《诗》句完全 是出于论辩术的需要,法家则危言耸听地说如果用诗、书、礼、乐治国,“敌至面削,不至 必贫”(《商君书去强》)。秦王朝建立后,更是以焚书坑儒的极端手段毁灭诗礼文化,《诗》 既在被灭之列,诗教自然也无施展空间,这样它就从国家和民间两个领域完全退出。只能奄 奄一息地苟活于少数经师之手了 两汉时期,诗教与礼制完美结合,诗礼文化上升为皇权制国家的政教样板。汉武帝独尊 儒术以后,诗教走向了它的终极形态—政教化。当时,上有官学,下有私学,形成了诗 教彬彬之盛的局面,国家政教道德得到了强化。当时的学者翼奉说,《诗》和《易》《春秋》 一样,“皆列终始,推得失,考天心,以言王道之安危”(《汉书吴奉传》)。足见《诗》和 其他儒家经典一道,参与了汉代国家礼制的建设。 从诗教与礼制关系的离合与演变的历史进程中,可以看出《诗》与礼共生互动的基本类 型;进而从诗礼文化的起落兴衰中,既可透视出历史文化的运行与演变规律,也可以为实现 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提供历史借鉴 (摘编自郝建杰《诗教与礼制的离合》,原文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处在原始社会的帝舜要求对子弟开展诗教,标志着诗教开始与礼制相结合。 B.西周时代周公旦等人创制新诗用于王室和公室典礼,诗教与礼制己水乳交融 C.春秋战国时期诗教与礼制渐行渐远,秦朝时达到极点,诗教从全社会彻底消失 D.汉武帝时期官学、私学都重视诗教,诗教与礼制完美结合,诗教走向了政教化
学文本了。诗教因西周传统礼制的变革崩坠而趋向没落,诗教对建构诗礼文化的影响力自然 就减弱了。 战国时期,诗教与礼制相互乖离,《诗》成为少数经师传习的文学文本。当时,七雄争 霸,礼崩乐坏,就连儒家在传播《诗》上也有心无力,其他学派如纵横家引述《诗》句完全 是出于论辩术的需要,法家则危言耸听地说如果用诗、书、礼、乐治国,“敌至面削,不至 必贫”(《商君书·去强》)。秦王朝建立后,更是以焚书坑儒的极端手段毁灭诗礼文化,《诗》 既在被灭之列,诗教自然也无施展空间,这样它就从国家和民间两个领域完全退出。只能奄 奄一息地苟活于少数经师之手了。 两汉时期,诗教与礼制完美结合,诗礼文化上升为皇权制国家的政教样板。汉武帝独尊 儒术以后,诗教走向了它的终极形态——政教化。当时,上有官学,下有私学,形成了诗 教彬彬之盛的局面,国家政教道德得到了强化。当时的学者翼奉说,《诗》和《易》《春秋》 一样,“皆列终始,推得失,考天心,以言王道之安危”(《汉书·吴奉传》)。足见《诗》和 其他儒家经典一道,参与了汉代国家礼制的建设。 从诗教与礼制关系的离合与演变的历史进程中,可以看出《诗》与礼共生互动的基本类 型;进而从诗礼文化的起落兴衰中,既可透视出历史文化的运行与演变规律,也可以为实现 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提供历史借鉴。 (摘编自郝建杰《诗教与礼制的离合》,原文有 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尚处在原始社会的帝舜要求对子弟开展诗教,标志着诗教开始与礼制相结合。 B. 西周时代周公旦等人创制新诗用于王室和公室典礼,诗教与礼制已水乳交融。 C. 春秋战国时期诗教与礼制渐行渐远,秦朝时达到极点,诗教从全社会彻底消失。 D. 汉武帝时期官学、私学都重视诗教,诗教与礼制完美结合,诗教走向了政教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开宗明义,概括说明先秦两汉时期诗礼文化中诗教与礼制互动的总体情况。 B.中间五段结合不同的时代特征,具体论述诗教与礼制离合关系的五次历史性演变 C.文章末段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本文所作研究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 D.文中引述《尚书》《诗》《春秋》《商君书》《汉书》等古典文献,有力支撑了作者的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诗教与礼制离合的五次历史性演变中,第一次是开端,经历了最漫长的过程。 B.诗教与礼制的离合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第五次完全又回到了第二次的状态。 C.从诗教与礼制离合的不同状态来看,诗教只有与礼制相结合,才有其历史价值 D.两汉时期诗教与礼制完美结合,这种状态后来应该一直持续,直到清王朝灭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 总的说来,人工智能的目的就是让计算机这台机器能够像人一样思考。到目前为止,我 们仅仅知道人脑是由数十亿个神经细胞组成的器官,我们对这个东西知之甚少,模仿它或许 是天下最困难的事情了 当计算机出现后,人类开始真正有了一个可以模拟人类思维的工具。对于人的思维模拟 可以从两条道路进行,一是结构模拟,仿照人脑的结构机制,制造出“类人脑”的机器 是功能模拟,暂时撇开人脑的内部结构,而从其功能过程进行模拟。现代电子计算机的产生 便是对人脑思维功能的模拟。在一些领域计算机帮助人进行原来只属于人类的工作,计算机 以它的高速和准确发挥着它的作用。人工智能始终是计算机科学的前沿学科,计算机编程语 言和其它计算机软件都因为有了人工智能的进展而得以存在。 材料 复杂工作的定义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而变化的人工智能这门科学的具体目 标也自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它一方面不断获得新的进展,另一方面又转向更有意义
2. 下列对原文论证 的 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首段开宗明义,概括说明先秦两汉时期诗礼文化中诗教与礼制互动的总体情况。 B. 中间五段结合不同的时代特征,具体论述诗教与礼制离合关系的五次历史性演变。 C. 文章末段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本文所作研究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 D. 文中引述《尚书》《诗》《春秋》《商君书》《汉书》等古典文献,有力支撑了作者的观 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 在诗教与礼制离合的五次历史性演变中,第一次是开端,经历了最漫长的过程。 B. 诗教与礼制的离合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第五次完全又回到了第二次的状态。 C. 从诗教与礼制离合的不同状态来看,诗教只有与礼制相结合,才有其历史价值。 D. 两汉时期诗教与礼制完美结合,这种状态后来应该一直持续,直到清王朝灭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总的说来,人工智能的目的就是让计算机这台机器能够像人一样思考。到目前为止,我 们仅仅知道人脑是由数十亿个神经细胞组成的器官,我们对这个东西知之甚少,模仿它或许 是天下最困难的事情了。 当计算机出现后,人类开始真正有了一个可以模拟人类思维的工具。对于人的思维模拟 可以从两条道路进行,一是结构模拟,仿照人脑的结构机制,制造出“类人脑”的机器;二 是功能模拟,暂时撇开人脑的内部结构,而从其功能过程进行模拟。现代电子计算机的产生 便是对人脑思维功能的模拟。在一些领域计算机帮助人进行原来只属于人类的工作,计算机 以它的高速和准确发挥着它的作用。人工智能始终是计算机科学的前沿学科,计算机编程语 言和其它计算机软件都因为有了人工智能的进展而得以存在。 材料二: 复杂工作的定义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而变化的,人工智能这门科学的具体目 标也自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它一方面不断获得新的进展,另一方面又转向更有意义
更加困难的目标。 通常,“机器学习”的数学基础是“统计学″“信息论”和“控制论″。还包括其他非数 学学科。这类“机器学习”对“经验″的依赖性很强。计算机需要不断从解决一类问题的经 验中获取知识,学习策略,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运用经验知识解决问题并积累新的经验。 我们可以将这样的学习方式称之为“连续型学习”。但人类除了会从经验中学习之外,还会 创造,即“跳跃型学习"。这在某些情形下被称为“灵感”或“顿悟"。一直以来,计算机最 难学会的就是“顿悟"。或者再严格一些来说,计算机在学习和“实践”方面难以学会“不 依赖于量变的质变”,很难从一种“质”直接到另一种“质”,或者从一个“概念”直接到另 一个“概念"。正因为如此,这里的“实践”并非同人类一样的实践。人类的实践过程同时 包括经验和创造 材料 弱人工智能观点认为不可能制造岀能真正地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智能机器这些机器只不 过看起来像是智能的,但是并不真正拥有智能,也不会有自主意识。 主流科研集中在弱人工智能上,这一研究领域已经取得可观的成就。尤其是2008年经 济危机后,美、日、欧希望借机器人等实现再工业化,工业机器人以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快的 速度发展。这更加带动了弱人工智能和相关领域产业的不断突破,很多必须用人来做的工作 如今已经能用机器人实现 强人工智能观点认为有可能制造岀真正能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智能机器,并且,这样的机 器将被认为是有知觉的,有自我意识的。强人工智能可以有两类:类人的人工智能,即机器 的思考和推理就像人的思维一样;非类人的人工智能,即机器产生了和人完全不一样的知觉 和意识,使用和人完全不一样的推理方式。目前,强人工智能的研究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材料四: 如果一台机器的唯一工作原理就是对编码数据进行转换,那么这台机器是不是有思维
更加困难的目标。 通常,“机器学习”的数学基础是“统计学”“信息论”和“控制论”。还包括其他非数 学学科。这类“机器学习”对“经验”的依赖性很强。计算机需要不断从解决一类问题的经 验中获取知识,学习策略,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运用经验知识解决问题并积累新的经验。 我们可以将这样的学习方式称之为“连续型学习”。但人类除了会从经验中学习之外,还会 创造,即“跳跃型学习”。这在某些情形下被称为“灵感”或“顿悟”。一直以来,计算机最 难学会的就是“顿悟”。或者再严格一些来说,计算机在学习和“实践”方面难以学会“不 依赖于量变的质变”,很难从一种“质”直接到另一种“质”,或者从一个“概念”直接到另 一个“概念”。正因为如此,这里的“实践”并非同人类一样的实践。人类的实践过程同时 包括经验和创造。 材料三: 弱人工智能观点认为不可能制造出能真正地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智能机器,这些机器只不 过看起来像是智能的,但是并不真正拥有智能,也不会有自主意识。 主流科研集中在弱人工智能上,这一研究领域已经取得可观的成就。尤其是 2008 年经 济危机后,美、日、欧希望借机器人等实现再工业化,工业机器人以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快的 速度发展。这更加带动了弱人工智能和相关领域产业的不断突破,很多必须用人来做的工作 如今已经能用机器人实现。 强人工智能观点认为有可能制造出真正能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智能机器,并且,这样的机 器将被认为是有知觉的,有自我意识的。强人工智能可以有两类:类人的人工智能,即机器 的思考和推理就像人的思维一样;非类人的人工智能,即机器产生了和人完全不一样的知觉 和意识,使用和人完全不一样的推理方式。目前,强人工智能的研究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材料四: 如果一台机器的唯一工作原理就是对编码数据进行转换,那么这台机器是不是有思维
的?美国丹佛大学哲学教授希尔勒对这一问题持否定态度。他说,如果机器仅仅是对数据进 行转换,而数据本身是对某些事情的一种编码表现,那么在不理解这-·编码和实际事情之间 的对应关系的前提下,机器不可能对其处理的数据有任何理解。 也有哲学家持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人也不过是一台有灵魂的机器而已,为什么我们 认为人可以有智能而普通机器就不能呢?数据转换机器也是有可能有思维和意识的。 有的哲学家认为如果弱人工智能是可实现的,那么强人工智能也是可实现的。一个人的 看起来是“智能”的行动并不能真正说明这个人就真的是智能的。我永远不可能知道另一个 人是否真的像我一样是智能的,还是说他仅仅是看起来是智能的。基于这个论点,既然弱人 工智能认为可以令机器看起来像是智能的,那就不能完全否定这机器是真的有智能的。 需要指岀的是,弱人工智能并非和强人工智能完全对立,也就是说,即使强人工智能是 可能的,弱人工智能仍然是有意义的。至少,今日计算机能做的事,像算术运算等,在百多 年前是被认为很需要智能的。 4.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代科学对大脑的研究还知之甚少,因此现在还无法做到人工智能能够像人一样思考 B.计算机对人脑进行模拟有结构模拟和功能模拟两个途径,目前流行的研究是结构模拟。 C.计算机学习依赖经验,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经验知识解决问题并积累新的经验。 D.计算机尚不能产生“灵感”和“顿悟”,说明计算机的“实践”与人类有本质的区别 5.下列对材料三、材料四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08年经济危机后再工业化进程推动了弱人工智能研究和相关领域产业的不断突破 B.弱人工智能和强人工智能并非完全对立的关系,所以两种研究不存在相互取代的可能。 C.如果强人工智能研究能够取得突破性进展,就可能会产生与人类不同的思维与推理方 式。 D.针对机器能否拥有真正的智能这一问题,科学家与哲学家之间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6.强人工智能的发展要想改变目前停滞不前的状态,需要哪些条件?请根据以上材料加以概
的?美国丹佛大学哲学教授希尔勒对这一问题持否定态度。他说,如果机器仅仅是对数据进 行转换,而数据本身是对某些事情的一种编码表现,那么在不理解这一编码和实际事情之间 的对应关系的前提下,机器不可能对其处理的数据有任何理解。 也有哲学家持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人也不过是一台有灵魂的机器而已,为什么我们 认为人可以有智能而普通机器就不能呢?数据转换机器也是有可能有思维和意识的。 有的哲学家认为如果弱人工智能是可实现的,那么强人工智能也是可实现的。一个人的 看起来是“智能”的行动并不能真正说明这个人就真的是智能的。我永远不可能知道另一个 人是否真的像我一样是智能的,还是说他仅仅是看起来是智能的。基于这个论点,既然弱人 工智能认为可以令机器看起来像是智能的,那就不能完全否定这机器是真的有智能的。 需要指出的是,弱人工智能并非和强人工智能完全对立,也就是说,即使强人工智能是 可能的,弱人工智能仍然是有意义的。至少,今日计算机能做的事,像算术运算等,在百多 年前是被认为很需要智能的。 4.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现代科学对大脑的研究还知之甚少,因此现在还无法做到人工智能能够像人一样思考。 B.计算机对人脑进行模拟有结构模拟和功能模拟两个途径,目前流行的研究是结构模拟。 C.计算机学习依赖经验,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经验知识解决问题并积累新的经验。 D.计算机尚不能产生“灵感”和“顿悟”,说明计算机的“实践”与人类有本质的区别。 5.下列对材料三、材料四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2008 年经济危机后再工业化进程推动了弱人工智能研究和相关领域产业的不断突破。 B.弱人工智能和强人工智能并非完全对立的关系,所以两种研究不存在相互取代的可能。 C.如果强人工智能研究能够取得突破性进展,就可能会产生与人类不同的思维与推理方 式。 D.针对机器能否拥有真正的智能这一问题,科学家与哲学家之间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6.强人工智能的发展要想改变目前停滞不前的状态,需要哪些条件?请根据以上材料加以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