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活动。决策步骤经常是完成目的的关键,根据所做的决定,会使用不同的技能集合。如 果达到目的的过程需要做出决策,那么在目的分析流图上,决策步骤用一个菱形表示,多条 可选择路径从菱形的各顶点拉出 Yes 我们来看看这张图所表示的目的完成过程,第一步和第二步按顺序执行,然后要做一个 判断,诸如“估计超过300美金?”或“屏幕上的单词拼写正确吗?”如果在执行目的的时候 答案为“是”,学生就继续完成第四步和第五步,如果答案是“否”’学生就做第六步和第 七步。 关于判断有几个重要特点要注意,首先,判断可以是目的分析过程的一个步骤,用某个 适当的动词,在流图中用菱形表示;其次,基于判断的结果,至少要有两种不同的技能需要 学习并掌握。比如在一个计数的例子中,其中有一步是要求学生“挑选一个苹果”,然后是 “削皮”;学生可能会学习挑选苹果的规则,但是不管选中哪个苹果,下一步都是削皮,没 有其它的步骤可走,那么在流图中也就不需要使用菱形 如果我们将苹果例子改变一下,在菱形那步要求区分红苹果和黄苹果,在做出这种区分 后,对红苹果可能是一种处理方法,对黄苹果是另外一种处理方法。这样,学生就要能够区 分这两种不同类型的苹果,然后根据苹果的不同颜色,完成不同的过程。注意出现在菱形中 的问题就应该是:“苹果是黄的还是红的?”,这要求学生做出区分,很可能学生已经知道如 何区分了,并不需要教,只要在教学的适当时候告诉他们去做就行了,但是,在某种情况下, 有必要将其作为一种技能,-“学生要能够区分红苹果和黄苹果“,最后为这个技能提供教 学,就像你对目的分析过程其它步骤所做的那样 注意,方框中的数字并不表示执行顺序,在上面的例子中,根据第三步的判断,要执行 第四、第五步,可能就不做第六、第七步了。反过来也对,另外注意第3步,因为它是一个 菱形,所以必须是一个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导致不同的步骤或技能。 关于用流图表示目的还有一些约定应该知道,第一个是如果画图时没有地方了怎么办, 假如在纸上画流图,横着画没有地方了,这时候,当然可以翻到背面,接着画,或者就象下 面的流图那样,在一行的最后一个方框后画一个圆,表示到此过程中断,然后从下面具有同 样字母的圆开始继续,圆中的字母写什么可以随意,但是不能与分析流图其它步骤用同样的 字母。在我们的例子中,我们用的字母是“M”,在两个M圆之间不需要画连线,因为读者 很容易就能找到具有同样字母的下一个圆 2 6
6 智力活动。决策步骤经常是完成目的的关键,根据所做的决定,会使用不同的技能集合。如 果达到目的的过程需要做出决策,那么在目的分析流图上,决策步骤用一个菱形表示,多条 可选择路径从菱形的各顶点拉出。 我们来看看这张图所表示的目的完成过程,第一步和第二步按顺序执行,然后要做一个 判断,诸如“估计超过 300 美金?”或“屏幕上的单词拼写正确吗?”如果在执行目的的时候, 答案为“是”,学生就继续完成第四步和第五步,如果答案是“否”,学生就做第六步和第` 七步。 关于判断有几个重要特点要注意,首先,判断可以是目的分析过程的一个步骤,用某个 适当的动词,在流图中用菱形表示;其次,基于判断的结果,至少要有两种不同的技能需要 学习并掌握。比如在一个计数的例子中,其中有一步是要求学生“挑选一个苹果”,然后是 “削皮”;学生可能会学习挑选苹果的规则,但是不管选中哪个苹果,下一步都是削皮,没 有其它的步骤可走,那么在流图中也就不需要使用菱形。 如果我们将苹果例子改变一下,在菱形那步要求区分红苹果和黄苹果,在做出这种区分 后,对红苹果可能是一种处理方法,对黄苹果是另外一种处理方法。这样,学生就要能够区 分这两种不同类型的苹果,然后根据苹果的不同颜色,完成不同的过程。注意出现在菱形中 的问题就应该是:“苹果是黄的还是红的?”,这要求学生做出区分,很可能学生已经知道如 何区分了,并不需要教,只要在教学的适当时候告诉他们去做就行了,但是,在某种情况下, 有必要将其作为一种技能,---“学生要能够区分红苹果和黄苹果“,最后为这个技能提供教 学,就像你对目的分析过程其它步骤所做的那样。 注意,方框中的数字并不表示执行顺序,在上面的例子中,根据第三步的判断,要执行 第四、第五步,可能就不做第六、第七步了。反过来也对,另外注意第 3 步,因为它是一个 菱形,所以必须是一个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导致不同的步骤或技能。 关于用流图表示目的还有一些约定应该知道,第一个是如果画图时没有地方了怎么办, 假如在纸上画流图,横着画没有地方了,这时候,当然可以翻到背面,接着画,或者就象下 面的流图那样,在一行的最后一个方框后画一个圆,表示到此过程中断,然后从下面具有同 样字母的圆开始继续,圆中的字母写什么可以随意,但是不能与分析流图其它步骤用同样的 字母。在我们的例子中,我们用的字母是“M”,在两个 M 圆之间不需要画连线,因为读者 很容易就能找到具有同样字母的下一个圆。 Yes 1 6 7 2 3 4 5 No 1 2 3 4 M M 5 6 7
另外一个解决空间不够的方法是竖着向下画,然后再从右向左画,只要箭头能够引导过 程流的方向,这也是可以接受的。箭头对于解释流图很关键,另外要注意虚线,它表示目的 完成的过程中,可能会重复执行几个步骤,仔细研究这样的流图,搞清楚所描述过程的逻辑 在分析目的的时候,你会发现很难确定每步应该包含多少内容。作为一个一般性原则 在这个阶段,对于一个一、两小时的教学来说,应该至少有五步,最多不超过15步,如果 少于五步,可能是步骤分得不够细:如果超过了15步,一种可能是要分析的块太大了,另 种可能是因为步骤列得太细了,所以基本原则就是不断地修改每一步,直到每个一到两小 时的教学都只有5到15步 我们已经说过,目的分析过程的第一步是确定目的的学习类型。对于智慧技能或者心智 运动技能,上面描述的过程是适用的,但是如果是言语信息,你的分析过程就可能是这样的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学生要能够做什么?我想要他们说出人体的主要骨骼,说明引起骨伤 的主要原因,等等。在考试的时候我会这么考他们,他们要写下答案。”在某种意义上,这 里没有智慧或心智运动过程,只有对考题的表示和对答案的检索,既没有运用信息的问题求 解,也不需要学生做出决策。这样的目的分析类似于准备一个目的所包含的主题提纲,但是 本身没有步骤顺序。方框用来表示目的中的主要主题,但是没有箭头说明要执行的步骤顺序, 言语信息行为最好采用时间序表述,如果有自然的时间顺序的话。但是如果这些主题之间没 有时间序,也可以根据它们之间内在的关系,例如,空间关系,从易到难,从熟悉到不熟悉 相同内容域等关系来安排表述顺序 对态度目的的分析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如果目的是态度,就要确定为了证明态度要展示 的行为。这些行为是智慧技能或心智运动技能吗?如果是,就可以使用前面介绍的过程流图 描述。但是如果态度表现是言语信息,那么你的目的分析就是一个主要主题的列表。 总之,对于智慧技能和运动技能的目的分析就是对要执行步骤的分析,对于言语信息目 的的分析,则是列出要学的主要主题,对于态度目的,使用哪种方法取决于态度目的的本质 子步骤分析 目的分析过程还有一步,就是要审核目的中的每个关键步骤,想象如何执行这一步,或 者如何向学生解释它。它是一个很简单的过程吗?还是一个需要两步或更多步才能完成的技 能?这就好像是要对每个步骤做目的分析,类似于上面对整个目的所做的分析。 请看下面的例子,第一个步骤是说“将千斤顶放到汽车的减震器上”,虽然这个步骤即 使是对成年人来说也可以描述为一系列动作,但是它还是作为换轮胎过程的一个步骤比较 好。再比如“进行需求评估”,这是设计教学的目的中的一步,但是对任何读者来说,它作 为一个步骤都太大了,应该分为几个步骤,如“设计需求评估量表”、“与有关人员开会”和 整理数据”等 假如在一个目的中有一步是“烧开水”,大多数成年人都知道该怎么做,或者很快就能 学会,但是对于小孩子(或者从来没有进过厨房的成年人),就需要分解为若干个子步骤 拿壶”、“装水”、“将壶放到煤气炉上”、“打火”、“水开了吗?”、“移开壶”。这是一个极 端的例子,但是说明了如何确定子步骤 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在流图中表达子步骤:
7 另外一个解决空间不够的方法是竖着向下画,然后再从右向左画,只要箭头能够引导过 程流的方向,这也是可以接受的。箭头对于解释流图很关键,另外要注意虚线,它表示目的 完成的过程中,可能会重复执行几个步骤,仔细研究这样的流图,搞清楚所描述过程的逻辑。 在分析目的的时候,你会发现很难确定每步应该包含多少内容。作为一个一般性原则, 在这个阶段,对于一个一、两小时的教学来说,应该至少有五步,最多不超过 15 步,如果 少于五步,可能是步骤分得不够细;如果超过了 15 步,一种可能是要分析的块太大了,另 一种可能是因为步骤列得太细了,所以基本原则就是不断地修改每一步,直到每个一到两小 时的教学都只有 5 到 15 步。 我们已经说过,目的分析过程的第一步是确定目的的学习类型。对于智慧技能或者心智 运动技能,上面描述的过程是适用的,但是如果是言语信息,你的分析过程就可能是这样的: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学生要能够做什么?我想要他们说出人体的主要骨骼,说明引起骨伤 的主要原因,等等。在考试的时候我会这么考他们,他们要写下答案。”在某种意义上,这 里没有智慧或心智运动过程,只有对考题的表示和对答案的检索,既没有运用信息的问题求 解,也不需要学生做出决策。这样的目的分析类似于准备一个目的所包含的主题提纲,但是 本身没有步骤顺序。方框用来表示目的中的主要主题,但是没有箭头说明要执行的步骤顺序, 言语信息行为最好采用时间序表述,如果有自然的时间顺序的话。但是如果这些主题之间没 有时间序,也可以根据它们之间内在的关系,例如,空间关系,从易到难,从熟悉到不熟悉, 相同内容域等关系来安排表述顺序。 对态度目的的分析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如果目的是态度,就要确定为了证明态度要展示 的行为。这些行为是智慧技能或心智运动技能吗?如果是,就可以使用前面介绍的过程流图 描述。但是如果态度表现是言语信息,那么你的目的分析就是一个主要主题的列表。 总之,对于智慧技能和运动技能的目的分析就是对要执行步骤的分析,对于言语信息目 的的分析,则是列出要学的主要主题,对于态度目的,使用哪种方法取决于态度目的的本质。 子步骤分析 目的分析过程还有一步,就是要审核目的中的每个关键步骤,想象如何执行这一步,或 者如何向学生解释它。它是一个很简单的过程吗?还是一个需要两步或更多步才能完成的技 能?这就好像是要对每个步骤做目的分析,类似于上面对整个目的所做的分析。 请看下面的例子,第一个步骤是说“将千斤顶放到汽车的减震器上”,虽然这个步骤即 使是对成年人来说也可以描述为一系列动作,但是它还是作为换轮胎过程的一个步骤比较 好。再比如“进行需求评估”,这是设计教学的目的中的一步,但是对任何读者来说,它作 为一个步骤都太大了,应该分为几个步骤,如“设计需求评估量表”、“与有关人员开会”和 “整理数据”等。 假如在一个目的中有一步是“烧开水”,大多数成年人都知道该怎么做,或者很快就能 学会,但是对于小孩子(或者从来没有进过厨房的成年人),就需要分解为若干个子步骤: “拿壶”、“装水”、“将壶放到煤气炉上”、“打火”、“水开了吗?”、“移开壶”。这是一个极 端的例子,但是说明了如何确定子步骤。 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在流图中表达子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