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改良”的学者煞费心机写了上溯古代的《中国白话文学史》,又看到白话散 文家在讲《新文学源流》时,远追明代“公安”、“竟陵”两派。这种事后追认 先驱的事例,仿佛野孩子认父母,暴发户造家谱,或封建皇朝的大官僚诰赠三代 祖宗,在文学史上数见不鲜。它会影响创作,使新作品从自发的天真转为自觉的 有教养、有师法;它也改造传统,使旧作品产生新意义,沾上新气息,增添新价 值 (本文节选自钱钟书《七缀集》中的《中国诗与中国画》)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多选,错选的不 给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给2分)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概括不准确的两项是()() (5分) A.文艺风气对一个艺术家影响深远,既给与他以机会,同时也限制了他的范围 B.某一时代人所信奉的理论,对具体作品的褒贬好恶,树立的标准,提出的要 求,往往能影响艺术家的创作和决定其作品的价值。 C.传统就是经过长时期而能持续,没有变动的一时期的风气。 D.传统实际上做出种种妥协,来迁就演变的事物。有人曾嘲笑为“文艺里的两 面派假正经” E.向古代找一个传统作为渊源所自,这种事后追认先驱的事例,在文学史上数 见不鲜 13.下列对文艺批评史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文艺批评史要想成为一门自给自足的学问,学者们必须集中心力,保卫专题 研究的纯粹性 B.文艺批评史研究的终极目标还是为了批评。 C.文艺批评史上涉及的文艺作品,应作为干扰物而排除,不去理会,也不能鉴 D.后世文艺批评史的材料源自于艺术家所处那个时代对于他那一类作品的意见 14.如何理解文章中“风气是创作里的潜势力,是作品的背景”的含意?(4分) 15.根据文意,请回答“传统”是如何演变为“新风气的代兴”的。(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文学改良”的学者煞费心机写了上溯古代的《中国白话文学史》,又看到白话散 文家在讲《新文学源流》时,远追明代“公安”、“竟陵”两派。这种事后追认 先驱的事例,仿佛野孩子认父母,暴发户造家谱,或封建皇朝的大官僚诰赠三代 祖宗,在文学史上数见不鲜。它会影响创作,使新作品从自发的天真转为自觉的 有教养、有师法;它也改造传统,使旧作品产生新意义,沾上新气息,增添新价 值。 (本文节选自钱钟书《七缀集》中的《中国诗与中国画》) 12-13 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 题多选,错选的不 给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给 2 分)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概括不准确的两项是( )( ) (5 分) A.文艺风气对一个艺术家影响深远,既给与他以机会,同时也限制了他的范围。 B.某一时代人所信奉的理论,对具体作品的褒贬好恶,树立的标准,提出的要 求,往往能影响艺术家的创作和决定其作品的价值。 C.传统就是经过长时期而能持续,没有变动的一时期的风气。 D.传统实际上做出种种妥协,来迁就演变的事物。有人曾嘲笑为“文艺里的两 面派假正经”。 E.向古代找一个传统作为渊源所自,这种事后追认先驱的事例,在文学史上数 见不鲜。 13.下列对文艺批评史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 分) A.文艺批评史要想成为一门自给自足的学问,学者们必须集中心力,保卫专题 研究的纯粹性。 B.文艺批评史研究的终极目标还是为了批评。 C.文艺批评史上涉及的文艺作品,应作为干扰物而排除,不去理会,也不能鉴 别。 D.后世文艺批评史的材料源自于艺术家所处那个时代对于他那一类作品的意见。 14.如何理解文章中“风气是创作里的潜势力,是作品的背景”的含意?(4 分) 15.根据文意,请回答“传统”是如何演变为“新风气的代兴”的。(4 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15 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父亲的书箱(节选) 一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的演讲土耳其]奥尔罕·帕慕克 父亲在去世的两年前交给我一个小书箱,里面装满了手稿和本子。他和平时一样 副大大咧咧的样子,告诉我在他过去以后,也就是去世以后,我可以看一看里面 的东西 “回头翻翻,看看有没有什么有用的。挑一挑,兴许有的能出版。”父亲话中带着 几分腼腆,仿佛是要摆脱一种特殊的、让他感到痛苦的拖累。东找西找,最后他把 书箱放在我书房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这是一个让父子都感到尴尬的时刻,这是 个令我永生难忘的时刻。之后,我们都长舒了一口气。和平常一样,我们又开始 谈天说地、家长里短,说到土耳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政治问题,说到父亲那些往 往虎头蛇尾的工作,语气温和、轻松。 记得父亲走后,我有好几天在箱子周围转来转去,却连一个指头也没有碰它。那是 个黑色的小皮箱,一把小锁,柔滑的棱角,这些都是我儿时就已经非常熟悉的。我 记得,父亲外出回来,我会打开这个小箱子,翻弄他的东西,而且非常喜欢里面古 龙香水和国外那种特有的气味。对我来说,这个箱子是那么熟悉,充满诱惑,它承 载着太多的历史和我童年的记忆。可是,我甚至不敢碰它一碰,为什么?当然是因 为藏在箱子里面的东西有着一份神秘的重量。 我不敢碰父亲的书箱,更没有勇气打开它,但里面有些本子我是知道的 我看到过父亲在那本子里写写画画。书箱里的东西在我并非新闻。四十年代末, 这个伊斯坦布尔的年轻人曾经做过诗人梦,可惜读者寥寥。一个贫穷的国家,写诗 作文是难以谋生的。他放弃了。他不能忍受文学写作之苦。他热爱生活,我能理 对父亲的书箱敬而远之,首要原因当然还是担心,担心我可能不欣赏他的 作品。父亲心有玄机,未雨绸缪,故意摆出一副轻描淡写的架势。这样的态度,让 有着二十五年写作经历的我觉得心里不是滋味。但我并不因为父亲对文学的轻描 淡写而心生丝毫不满。我真正害怕的,我不想知道、更不想发现的是,我的父亲也 许是一名出色的作家。这是我真正的担心,这种恐惧让我没有勇气打开父亲的书 箱。还有一个原因连我自己也说不清楚。如果父亲的书箱里面竟有真正的、伟大 的文学作品,那我就得承认,父亲的精神世界里还有一个完全不同的人。这是很可 怕的。虽然人到中年,我还是希望父亲就是父亲,不要是什么作家。 我认为,一个作家,他的内心世界还隐藏着另外一个“我”,他的工作就是经年累 月、充满耐心地去慢慢发现那片塑造了另外一个“我”的天地。一个作家,他也 许惯于打字,也许熟悉电脑,也许像我这样三十年如一日地喜欢纸笔手书;他可能 写诗歌,写剧本,或者像我一样写小说,以耐心、执著和快乐的心情用自己的思想 去探寻一片全新的天地,伏于案头,一页白纸,慢慢地加上新的文字,日复一日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父 亲 的 书 箱(节 选) ——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的演讲 [土耳其] 奥尔罕·帕慕克 父亲在去世的两年前交给我一个小书箱,里面装满了手稿和本子。他和平时一样 一副大大咧咧的样子,告诉我在他过去以后,也就是去世以后,我可以看一看里面 的东西。 “回头翻翻,看看有没有什么有用的。挑一挑,兴许有的能出版。”父亲话中带着 几分腼腆,仿佛是要摆脱一种特殊的、让他感到痛苦的拖累。东找西找,最后他把 书箱放在我书房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这是一个让父子都感到尴尬的时刻,这是 一个令我永生难忘的时刻。之后,我们都长舒了一口气。和平常一样,我们又开始 谈天说地、家长里短,说到土耳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政治问题,说到父亲那些往 往虎头蛇尾的工作,语气温和、轻松。 记得父亲走后,我有好几天在箱子周围转来转去,却连一个指头也没有碰它。那是 个黑色的小皮箱,一把小锁,柔滑的棱角,这些都是我儿时就已经非常熟悉的。我 记得,父亲外出回来,我会打开这个小箱子,翻弄他的东西,而且非常喜欢里面古 龙香水和国外那种特有的气味。对我来说,这个箱子是那么熟悉,充满诱惑,它承 载着太多的历史和我童年的记忆。可是,我甚至不敢碰它一碰,为什么?当然是因 为藏在箱子里面的东西有着一份神秘的重量。 我不敢碰父亲的书箱,更没有勇气打开它,但里面有些本子我是知道的。 我看到过父亲在那本子里写写画画。书箱里的东西在我并非新闻。四十年代末, 这个伊斯坦布尔的年轻人曾经做过诗人梦,可惜读者寥寥。一个贫穷的国家,写诗 作文是难以谋生的。他放弃了。他不能忍受文学写作之苦。他热爱生活,我能理 解。 对父亲的书箱敬而远之,首要原因当然还是担心,担心我可能不欣赏他的 作品。父亲心有玄机,未雨绸缪,故意摆出一副轻描淡写的架势。这样的态度,让 有着二十五年写作经历的我觉得心里不是滋味。但我并不因为父亲对文学的轻描 淡写而心生丝毫不满。我真正害怕的,我不想知道、更不想发现的是,我的父亲也 许是一名出色的作家。这是我真正的担心,这种恐惧让我没有勇气打开父亲的书 箱。还有一个原因连我自己也说不清楚。如果父亲的书箱里面竟有真正的、伟大 的文学作品,那我就得承认,父亲的精神世界里还有一个完全不同的人。这是很可 怕的。虽然人到中年,我还是希望父亲就是父亲,不要是什么作家。 我认为,一个作家,他的内心世界还隐藏着另外一个“我”,他的工作就是经年累 月、充满耐心地去慢慢发现那片塑造了另外一个“我”的天地。一个作家,他也 许惯于打字,也许熟悉电脑,也许像我这样三十年如一日地喜欢纸笔手书;他可能 写诗歌,写剧本,或者像我一样写小说,以耐心、执著和快乐的心情用自己的思想 去探寻一片全新的天地,伏于案头,一页白纸,慢慢地加上新的文字,日复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