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高三第三次六校联考 语文 命题:广州市第二中学邱海林审校:广州二中高三语文备课组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 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 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 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胸脯铺垫苗圃嗷嗷待哺匍匐前进 B.吞噬仕宦对峙恃才傲物舐犊情深 C.涅槃蹒跚蟠桃爿小店心广体胖 D.地壳讥诮诀窍愀然不悦翘首以待 2.在下面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2007年度进口片票房排行榜新鲜 ,美国影片《变形金刚》以3亿元人民币夺得年度 票房冠军。 ②“超女”活跃城市乡村,“唱响”遍布大江南北,媒体对年青一代的价值 有着很大的影 响,这种现状不容忽视。 ③在目前公共教育资源紧缺的情势下,公共教育资源的分配重点,不是锦上添花的精英教育 雪中送炭的普及教育 出炉趋向就是 B.出炉取向而是 C.出笼趋向而是 D.出笼取向就是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南京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启亮日前在靖江考察课程改革时,对当前一些流行的教育理念反 戈一击,其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B.中国的改革开放让物质匮乏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老百姓的文化追求也水涨船高,参加高层次高品 位文化活动的人数与日俱增。 C.楼市“拐”与“不拐”的争论已经很久,相关部门应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科学合理地指导百姓购 房,这比坐而论道更有意义 D.为了招徕生源,一些民办高校在考场外搭起展板,与传统名校唱对台戏。这边说与国际接轨,那 边说有外资注入……煞是热闹。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009届高三第三次六校联考语文试题,第1页,共14页
2009 届高三第三次六校联考语文试题,第 1 页, 共 14 页 2009 届高三第三次六校联考 语 文 命题:广州市第二中学 邱海林 审校:广州二中高三语文备课组 本试卷共 8 页,24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 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 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 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胸脯. 铺.垫 苗圃. 嗷嗷待哺. 匍.匐前进 B.吞噬. 仕.宦 对峙. 恃.才傲物 舐.犊情深 C.涅槃. 蹒.跚 蟠.桃 一爿.小店 心广体胖. D.地壳. 讥诮. 诀窍. 愀.然不悦 翘.首以待 2.在下面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2007 年度进口片票房排行榜新鲜________,美国影片《变形金刚》以 3 亿元人民币夺得年度 票房冠军。 ②“超女”活跃城市乡村,“唱响”遍布大江南北,媒体对年青一代的价值________有着很大的影 响,这种现状不容忽视。 ③在目前公共教育资源紧缺的情势下,公共教育资源的分配重点,不是锦上添花的精英教育, ________雪中送炭的普及教育。 A.出炉 趋向 就是 B.出炉 取向 而是 C.出笼 趋向 而是 D.出笼 取向 就是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A.南京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启亮日前在靖江考察课程改革时,对当前一些流行的教育理念反. 戈一击 ...,其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B.中国的改革开放让物质匮乏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老百姓的文化追求也水涨船高 ....,参加高层次高品 位文化活动的人数与日俱增。 C.楼市“拐”与“不拐”的争论已经很久,相关部门应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科学合理地指导百姓购 房,这比坐而论道 ....更有意义。 D.为了招徕生源,一些民办高校在考场外搭起展板,与传统名校唱对台戏 ....。这边说与国际接轨,那 边说有外资注入……煞是热闹。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部分网民对周正龙拍摄的华南虎照片的真实性提出质疑,由此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最终,“华南 虎事件”的真相水落石出 B.遨游太空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包含了许多我国自行研制的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它 不能不为国人所骄傲。 C.经过网络投票、专家评审、组织审核、社会公示等各个评选环节,首届“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 评选结果于昨日正式揭晓 D.大报恩寺地宫出土的鎏金塔,是我国古代的精密熔浇铸造工艺,也叫“去蜡法”,有两千年的历 史,是古代三大铸造技术之一。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青霞先生文集》序 茅坤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 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 恣敌之出没,不及飞镞以相抗。甚且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以为功。而父之哭 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又下痛诸将士日菅 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皦,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 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 而君之门人给谏俞君,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以敬,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日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以下其忠臣寡妇 幽人怼土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 志,犹日“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 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诗疑于偾,刘簣之对疑于亢。然推孔子 删《诗》之旨而裒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 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土之 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溃之乎?予谨识之。 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馘(guo):指古代战争中为献功而割的敌人的左耳。②阃(kin)寄:统兵在外的人。 阃,郭门的门槛。寄,托付。意即郭门以外的事委托全权处理,所以用来专指在外负责军事专职的人。 ③荐绅:土大夫 2009届高三第三次六校联考语文试题,第2页,共14页
2009 届高三第三次六校联考语文试题,第 2 页, 共 14 页 A.部分网民对周正龙拍摄的华南虎照片的真实性提出质疑,由此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最终,“华南 虎事件”的真相水落石出。 B.遨游太空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包含了许多我国自行研制的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它 不能不为国人所骄傲。 C.经过网络投票、专家评审、组织审核、社会公示等各个评选环节,首届“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 评选结果于昨日正式揭晓。 D.大报恩寺地宫出土的鎏金塔,是我国古代的精密熔浇铸造工艺,也叫“去蜡法”,有两千年的历 史,是古代三大铸造技术之一。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 《青霞先生文集》序 茅坤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 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 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①以为功。而父之哭 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又下痛诸将士日菅 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 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一时阃寄②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 而君之门人给谏俞君,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以敬,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以下其忠臣寡妇 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 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 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诗疑于愤,刘蕡之对疑于亢。然推孔子 删《诗》之旨而裒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③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 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 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乎?予谨识之。 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馘(guó):指古代战争中为献功而割的敌人的左耳。②阃(kǔn)寄:统兵在外的人。 阃,郭门的门槛。寄,托付。意即郭门以外的事委托全权处理,所以用来专指在外负责军事专职的人。 ③荐绅:士大夫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 诋:诋毁 B.特薄其谴,徙之塞上 薄:减轻 C.予谨识之 识:记述 D.特悯其人,矜其志 矜:敬重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 然孔子不遽遗之者 B.发乎情,止乎礼义 其能遗之乎 C.不及飞一镞以相抗 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 D.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 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反映沈君诗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①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 ②愤疆埸之日弛 ③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④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⑤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⑥而作之忾也,固矣 A.①②⑤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③④⑥ 8.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交代了沈君与“宰执”之间势不两立的关系,接下来不直接写沈君与“宰执”的正面 冲突,而是将笔墨转到写塞外,集中抒发沈君无辜陷罪流放的悲愤。 B.文章揭露了当时官员玩忽职守、边塞军备松弛、将士畏敌渎职甚至残害百姓以冒功的种种现象, 从而揭示出沈君文章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反映现实、揭露现实的积极意义。 C.文章全篇行文跌宕,寄慨深沉,既突出了沈君的忠烈刚直,也突出了沈君诗文的战斗精神和重 要价值,洋溢着对沈君人格的高度敬仰之情。 D.本文是为沈君的文集而作,却从沈君其人写起,表现其“古之志士之遗”的风范,突破了一般 序文拘于篇章结构、遣词造句、艺术特点等评介的窠臼,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9.翻译和断句。(10分)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 译文: ②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 译文: (2)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第三段中的划线处断句。(4分) 茅子受读而题之日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 怨亲巷伯之刺谗以下其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 可胜数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寄黄几复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2009届高三第三次六校联考语文试题,第3页,共14页
2009 届高三第三次六校联考语文试题,第 3 页, 共 14 页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 诋:诋毁 B.特薄.其谴,徙之塞上 薄:减轻 C.予谨识.之 识:记述 D.特悯其人,矜.其志 矜:敬重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 然.孔子不遽遗之者 B.发乎.情,止乎礼义 其能遗之乎. C.不及飞一镞以.相抗 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 D.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 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反映沈君诗文内容的一项是(3 分) ①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 ②愤疆埸之日弛 ③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 ④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⑤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 ⑥而作之忾也,固矣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③④⑥ 8.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篇交代了沈君与“宰执”之间势不两立的关系,接下来不直接写沈君与“宰执”的正面 冲突,而是将笔墨转到写塞外,集中抒发沈君无辜陷罪流放的悲愤。 B.文章揭露了当时官员玩忽职守、边塞军备松弛、将士畏敌渎职甚至残害百姓以冒功的种种现象, 从而揭示出沈君文章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反映现实、揭露现实的积极意义。 C.文章全篇行文跌宕,寄慨深沉,既突出了沈君的忠烈刚直,也突出了沈君诗文的战斗精神和重 要价值,洋溢着对沈君人格的高度敬仰之情。 D.本文是为沈君的文集而作,却从沈君其人写起,表现其“古之志士之遗”的风范,突破了一般 序文拘于篇章结构、遣词造句、艺术特点等评介的窠臼,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9.翻译和断句。(10 分)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①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 ”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第三段中的划线处断句。(4 分) 茅 子 受 读 而 题 之 曰 若 君 者 非 古 之 志 士 之 遗 乎 哉 孔 子 删 诗 自 小 弁 之 怨 亲 巷 伯 之 刺 谗 以 下 其 忠 臣 寡 妇 幽 人 怼 士 之 什 并 列 之 为 风 疏 之 为 雅 不 可 胜 数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 分) 寄黄几复①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②,治病不蕲三折肱③。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①本诗作于元丰八年(1085),时诗人于山东德州任职。黄几复,诗人朋友,时于广东四 会县任职。②《汉书·司马相如传》:“家居徒四壁立”,极言家贫。③《左传定公十三年》:“ 折肱,知为良医。”意为一个人如果多次跌断胳膊,就可以做个好医生,因为他已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 验 (1)著名诗人张耒曾评价颔联为“真奇语”,如何理解张耒的评价?(4分) (2)本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鹏之徙于南冥也,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2)征蓬出汉塞 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3)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陆游《书愤》) (4)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人肉搜索,请先搜索理性 关飞 人肉搜索”是时下中国的时髦词汇,指追踪网上人物的真实身份,公开其私人信息的网络行为。 这个在中国“方兴未艾”的网络新现象也吸引了关注中国互联网论坛的西方新闻界和研究者,甚至影响 到了中国人的形象。11月初的英国《卫报》发表了题为《人肉搜索引擎?牛!》的文章,对这个网络 现象作了评价。作者认为“人肉搜索”引擎的参与者的愚昧是不能被忽视和原谅的。 文章在介绍了去年发生的一起著名的“人肉搜索”事件之后,得出结论,认为:这种暴民效应在中 国的网络上一再出现,它显示出网民们是何等容易被诱导,任何人都可能成为目标。幸运的是,迄今为 止人肉搜索引擎尚未造成真正严重的伤害。 中国目前大约有253亿网民,是全球网民最多的国家,其中70%年龄不足30岁。尽管网民人数 仅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9%,但西方新闻工作者、学者,甚至外国公关公司都很关注中国的互联网论坛, 从中寻找对从时政到股市到企业并购的所有事件的评论和反应。“人肉搜索引擎”这一奇特现象被密切 关注中国网络发展的外界视为“愚昧与无知”其实并不为过 2009届高三第三次六校联考语文试题,第4页,共14页
2009 届高三第三次六校联考语文试题,第 4 页, 共 14 页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②,治病不蕲三折肱③。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①本诗作于元丰八年(1085),时诗人于山东德州任职。黄几复,诗人朋友,时于广东四 会县任职。②《汉书·司马相如传》:“家居徒四壁立”,极言家贫。③《左传·定公十三年》:“三 折肱,知为良医。”意为一个人如果多次跌断胳膊,就可以做个好医生,因为他已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 验。 (1)著名诗人张耒曾评价颔联为“真奇语”,如何理解张耒的评价?(4 分) (2)本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则按前 3 题计分)(6 分) (1)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2)征蓬出汉塞,______________。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 (3)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书愤》) (4)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 人肉搜索,请先搜索理性 关飞 “人肉搜索”是时下中国的时髦词汇,指追踪网上人物的真实身份,公开其私人信息的网络行为。 这个在中国“方兴未艾”的网络新现象也吸引了关注中国互联网论坛的西方新闻界和研究者,甚至影响 到了中国人的形象。11 月初的英国《卫报》发表了题为《人肉搜索引擎?牛!》的文章,对这个网络 现象作了评价。作者认为“人肉搜索”引擎的参与者的愚昧是不能被忽视和原谅的。 文章在介绍了去年发生的一起著名的“人肉搜索”事件之后,得出结论,认为:这种暴民效应在中 国的网络上一再出现,它显示出网民们是何等容易被诱导,任何人都可能成为目标。幸运的是,迄今为 止人肉搜索引擎尚未造成真正严重的伤害。 中国目前大约有 2.53 亿网民,是全球网民最多的国家,其中 70%年龄不足 30 岁。尽管网民人数 仅占中国人口总数的 19%,但西方新闻工作者、学者,甚至外国公关公司都很关注中国的互联网论坛, 从中寻找对从时政到股市到企业并购的所有事件的评论和反应。“人肉搜索引擎”这一奇特现象被密切 关注中国网络发展的外界视为“愚昧与无知”其实并不为过
人肉搜索”本来是网络发展的一种未来趋势,即“人工智能搜索”,你来问、我来答,搜索过程 跟聊天一样,这是为了弥补搜索结果“不人性化”的缺憾。但遗憾总是有的,人工智能搜索在集体无意 识的情况下出现了“暴力倾向”。由于扛起了道德诉求的大旗,“人肉搜索”极富攻击性。无论是惩戒 非道德的婚外情”,还是教训对地震大灾毫无人道主义情怀的无知女生,以及在前前后后的“铜须门 “虐猫案”等事件中,在毎一件“人肉搜索″事件的背后,人肉搜索客都认为自己是监督当下社会道徳 现状的“警察”,“道德饥渴″直接导致了人肉搜索客滥用“纠察职权”,乃至“暴力倾向”。但与挺 起腰杄打假的王海不同,至今无人敢出面宣称自己“人肉”过谁,造成什么后果。人数众多、身份隐秘 的人肉搜索客与“被人肉者”之间存在着极大的不公平性,搜索客们借着实施“道德正义”之名,实际 上满足的是人人皆有的好奇心,在曝光他人隐私之时,虚拟网络中的匿名快感如火山一般喷发而出。对 于搜索客们而言,“人肉搜索”的过程更像是网络游戏,而非真正的道徳辩论,而对于“被人肉者″来 说,所承受的却是超出了法律惩罚的正常生活的中断和被干扰。 肉搜索”的触角已经伸向国外。今年8月,某网友在著名的“战斗在法国”论坛中发起人肉 搜索贴,名为帮助某位在法留学的中国女孩认清“感情骗子”,实则为了声讨一个据说骗了很多中国女 人感情的“法国知名摄影师”。这在极为重视隐私的西方国家是不可思议的行为。 其实,从道德立场岀发的人肉搜索的本性是善良的,但善良的初衷并不能为演变为近似于“私刑” 的网络暴力进行辩护。道徳缺憾与社会顽疾始终会存在,但以鞭挞非道徳、揭露丑恶为己任的“人肉搜 索”却应该首先搜索自己的底线和理智。 (《环球时报》2008年11月24日) 12.根据全文内容,以下有关“人肉搜索”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是指某些暴民联合起来追捕现实生活中的人,然后在网上公开这些受害者个人隐私资料的行为 B.是指那些追踪网上人物的真实情况,然后用言语对其进行攻击,并公开其私人信息的网络行为 C.是指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如同聊天一样的你问我答的人性化搜索活动 D.是指在网上提出一个问题,由网民解答,而非搜索引擎通过机器自动算法获得结果的搜索机制。 E.又被称为“人工智能搜索”,它是网络发展的一种未来趋势,不会对人们造成真正严重的伤害 13.以下各项中,没有表现出“人肉搜索”暴力倾向的一项是(3分) A.让“被人肉者”承受超出法律的惩罚 B.以鞭挞非道德、揭露社会丑恶为己任。 C.教训一个丧失了人道主义情怀的女生 D.声讨一个骗取感情的法国知名摄影师。 14.本文前两节介绍的英国《卫报》的文章,和后三节一样,都批评了“人肉搜索”现象,它们是否重 复?请说明理由。(4分) 15.本文作者能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人肉搜索”问题。请结合文章内容,就此作具体说明。(4分) 2009届高三第三次六校联考语文试题,第5页,共14页
2009 届高三第三次六校联考语文试题,第 5 页, 共 14 页 “人肉搜索”本来是网络发展的一种未来趋势,即“人工智能搜索”,你来问、我来答,搜索过程 跟聊天一样,这是为了弥补搜索结果“不人性化”的缺憾。但遗憾总是有的,人工智能搜索在集体无意 识的情况下出现了“暴力倾向”。由于扛起了道德诉求的大旗,“人肉搜索”极富攻击性。无论是惩戒 “非道德的婚外情”,还是教训对地震大灾毫无人道主义情怀的无知女生,以及在前前后后的“铜须门”、 “虐猫案”等事件中,在每一件“人肉搜索”事件的背后,人肉搜索客都认为自己是监督当下社会道德 现状的“警察”,“道德饥渴”直接导致了人肉搜索客滥用“纠察职权”,乃至“暴力倾向”。但与挺 起腰杆打假的王海不同,至今无人敢出面宣称自己“人肉”过谁,造成什么后果。人数众多、身份隐秘 的人肉搜索客与“被人肉者”之间存在着极大的不公平性,搜索客们借着实施“道德正义”之名,实际 上满足的是人人皆有的好奇心,在曝光他人隐私之时,虚拟网络中的匿名快感如火山一般喷发而出。对 于搜索客们而言,“人肉搜索”的过程更像是网络游戏,而非真正的道德辩论,而对于“被人肉者”来 说,所承受的却是超出了法律惩罚的正常生活的中断和被干扰。 “人肉搜索”的触角已经伸向国外。今年 8 月,某网友在著名的“战斗在法国”论坛中发起人肉 搜索贴,名为帮助某位在法留学的中国女孩认清“感情骗子”,实则为了声讨一个据说骗了很多中国女 人感情的“法国知名摄影师”。这在极为重视隐私的西方国家是不可思议的行为。 其实,从道德立场出发的人肉搜索的本性是善良的,但善良的初衷并不能为演变为近似于“私刑” 的网络暴力进行辩护。道德缺憾与社会顽疾始终会存在,但以鞭挞非道德、揭露丑恶为己任的“人肉搜 索”却应该首先搜索自己的底线和理智。 (《环球时报》2008 年 11 月 24 日) 12.根据全文内容,以下有关“人肉搜索”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 分) ( )( ) A.是指某些暴民联合起来追捕现实生活中的人,然后在网上公开这些受害者个人隐私资料的行为。 B.是指那些追踪网上人物的真实情况,然后用言语对其进行攻击,并公开其私人信息的网络行为。 C.是指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如同聊天一样的你问我答的人性化搜索活动。 D.是指在网上提出一个问题,由网民解答,而非搜索引擎通过机器自动算法获得结果的搜索机制。 E.又被称为“人工智能搜索”,它是网络发展的一种未来趋势,不会对人们造成真正严重的伤害。 13.以下各项中,没有..表现出“人肉搜索”暴力倾向的一项是(3 分) ( ) A.让“被人肉者”承受超出法律的惩罚。 B.以鞭挞非道德、揭露社会丑恶为己任。 C.教训一个丧失了人道主义情怀的女生。 D.声讨一个骗取感情的法国知名摄影师。 14.本文前两节介绍的英国《卫报》的文章,和后三节一样,都批评了“人肉搜索”现象,它们是否重 复?请说明理由。(4 分) 15.本文作者能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人肉搜索”问题。请结合文章内容,就此作具体说明。(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