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课程教学大纲标准封面(以专业列出)专业代码:西沁子院本科专业课程教学标准物电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高等数学河学院教务2处10制39号2018年11月河池学院关于制订修订本科
1 附件 1:课程教学大纲标准封面(以专业列出) 专业代码: 河池学院教务处印制 2018 年 11 月 本科专业课程教学标准 物电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高等数学 教务发〔2018〕39 号 河池学院关于制订修订本科 专业 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更新)
附件2:课程教学大纲参考格式《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201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开设学期:第1、2学期考核方式:考试学时学分:96学时6学分编写人:覃永昼审核人:审批人:一、课程性质:高等数学是理工科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其任务是使理工科学生掌握数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所学专业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理工科各专业特点,以及对高等数学各知识点要求不同,对各专业的后续学习需广泛应用的高等数学的知识点,则侧重讲授。为了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在课堂教学讲述基本概念和定理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二、教学目的与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从“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教学思想出发,充分体现大学教育要求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高中数学基础上,学好从事所学专业和继续学习所必需的函数、极限与连续;一元函数微积分;一阶微分方程及二阶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多元函数微分学;重积分;无穷级数等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形结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简单实际应用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2
2 附件 2: 课程教学大纲参考格式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201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开设学期:第 1、2 学期 考核方式:考试 学时学分:96 学时 6 学分 编写人:覃永昼 审核人: 审批人: 一、课程性质: 高等数学是理工科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其任 务是使理工科学生掌握数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运算能 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为从事所学专业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理工科各专业特点,以及对高 等数学各知识点要求不同,对各专业的后续学习需广泛应用的高等数学的知识点,则侧 重讲授。为了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在课堂教学讲述基本概念和定理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二、教学目的与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从“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教学思想出发,充分 体现大学教育要求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使学生在高中数学基础上,学好从事所学专业和继续学习所必需的函数、极限与连续; 一元函数微积分;一阶微分方程及二阶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多元函数微分学;重积分; 无穷级数等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 形结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简单实际应用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学习后继专业课程和进一步获取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三、与其它专业课程的关系高等数学课程是高等学校电信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理论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进一步获取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更为学习后继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数学工具。四、学时数及分配本课程教学时数为96学时,具体分配如下表:表一:学时分配表(第1学期)(48学时)序号章次课时数教学内容及知识点110第1章函数、极限与连续28第2章导数与微分38第3章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4第4章10不定积分512第5章定积分合计48表二:m
3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辩证唯物 主义思想。为学习后继专业课程和进一步获取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三、与其它专业课程的关系 高等数学课程是高等学校电信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理论课,通过本 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培养 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进一步获取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更为学习后继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数学工具。 四、学时数及分配 本课程教学时数为 96 学时,具体分配如下表: 表一: 学时分配表(第 1 学期)(48 学时) 序号 章次 教学内容及知识点 课时数 1 第 1 章 函数、极限与连续 10 2 第 2 章 导数与微分 8 3 第 3 章 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8 4 第 4 章 不定积分 10 5 第 5 章 定积分 12 合计 48 表二:
学时分配表(第2学期)(48学时)序号章次课时数教学内容及知识点第6章空间解析几何81第7章多元函数微分法及其应用12210第8章重积分3第10章10无穷级数48第11章常微分方程548合计五、教学方法本课程本章应以讲授为主,配以启发式教学,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主导,学生练习、讨论及自学相结合较为合理。为提高教学效率,应适当采用数学教学软件、计算机大屏幕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课外教学活动:组织课外高数兴趣小组和习题讲解小组;通过学生自己搜集具体实例,建立数学模型,寻找方法,解决问题,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定期组织数学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考试建议采取闭卷笔试形式。考试题目以填空、计算、证明和应用的客观题为主覆盖各部分教学内容。各部分所占比例与学时数分配大抵相当。期末试卷分数占总成绩70%,平时成绩(作业、课堂讨论等)30%。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一)推荐教材张卓奎,王金金主编.《高等数学》(上、下册)(第3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7年6月(二)主要参考书1.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编《高等数学》(上、下册)(第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7月.4
4 学时分配表(第 2 学期)(48 学时) 序号 章次 教学内容及知识点 课时数 1 第 6 章 空间解析几何 8 2 第 7 章 多元函数微分法及其应用 12 3 第 8 章 重积分 10 4 第 10 章 无穷级数 10 5 第 11 章 常微分方程 8 合计 48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本章应以讲授为主,配以启发式教学,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主导,学生练 习、讨论及自学相结合较为合理。为提高教学效率,应适当采用数学教学软件、计算机 大屏幕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课外教学活动:组织课外高数兴趣小组和习题讲解小组;通 过学生自己搜集具体实例,建立数学模型,寻找方法,解决问题,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可定期组织数学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 考试建议采取闭卷笔试形式。考试题目以填空、计算、证明和应用的客观题为主, 覆盖各部分教学内容。各部分所占比例与学时数分配大抵相当。期末试卷分数占总成绩 70%,平时成绩(作业、课堂讨论等)30%。 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一)推荐教材 张卓奎,王金金主编.《高等数学》(上、下册)(第 3 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17 年 6 月. (二)主要参考书 1. 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编.《高等数学》(上、下册)(第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 年 7 月
2.文丽等.高等数学(上、中、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3.编写组。《高等数学》(上、下册).湖南教育出版社4.裴东林主编。《高等数学》(上、下册).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八、课程章节教学要求及理论教学内容第一章函数、极限与连续【教学要求】理解函数概念及函数的几种特性:有界性、单调性、奇偶性和周期性;理解反函数和复合函数概念;理解极限概念;理解极限存在的夹逼准则;了解极限存在的单调有界准则;熟练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掌握两个重要极限;理解无穷小量,掌握它的性质;掌握无穷小量的比较;理解无穷大量及其与无穷小量的关系;理解极限与无穷小量的关系;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会求函数的间断点;熟练掌握连续函数的性质;掌握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重点难点】重点:极限的概念及其运算;连续的概念与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难点:极限的概念【教学内容】集合的一般概念、映射的概念、函数的概念;反函数和复合函数;初等函数;数列的极限、函数的极限;无穷小与无穷大;极限的运算法则、极限存在准则;两个重要极限;无穷小的比较;函数的连续性、连续函数的运算法则与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极限理论是高等数学的基石,函数的连续性、导数、定积分等重要概念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是研究导数、积分、级数等不可缺少的工具;思考题:具体见教材《高等数学》相应章节中的“习题”。第二章导数与微分【教学要求】5
5 2. 文丽等. 高等数学(上、中、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 3. 编写组. 《高等数学》(上、下册). 湖南教育出版社. 4. 裴东林主编.《高等数学》(上、下册).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八、课程章节教学要求及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章 函数、极限与连续 【教学要求】 理解函数概念及函数的几种特性:有界性、单调性、奇偶性和周期性;理解反函数 和复合函数概念;理解极限概念;理解极限存在的夹逼准则;了解极限存在的单调有界 准则;熟练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掌握两个重要极限;理解无穷小量,掌握它的性 质;掌握无穷小量的比较;理解无穷大量及其与无穷小量的关系;理解极限与无穷小量 的关系;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会求函数的间断点;熟练掌握连续函数的性质;掌握 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重点难点】 重点:极限的概念及其运算;连续的概念与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难点:极限的概念. 【教学内容】 集合的一般概念、映射的概念、函数的概念;反函数和复合函数;初等函数;数列 的极限、函数的极限;无穷小与无穷大;极限的运算法则、极限存在准则;两个重要极 限;无穷小的比较;函数的连续性、连续函数的运算法则与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 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极限理论是高等数学的基石,函数的连续性、导数、定积分等重要 概念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是研究导数、积分、级数等不可缺少的工具; 思考题:具体见教材《高等数学》相应章节中的“习题”。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教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