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课程教学大纲标准封面(以专业列出)专业代码:西沁子院本科专业课程教学标准化生学院环境工程专业(高等数学)河学院教务2处1兜制39号2018年11月河池学院关于制订修订本科
1 附件 1:课程教学大纲标准封面(以专业列出) 专业代码: 河池学院教务处印制 2018 年 11 月 本科专业课程教学标准 化生学院 环境工程专业 (高等数学) 教务发〔2018〕39 号 河池学院关于制订修订本科 专业 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更新)
附件2:课程教学大纲参考格式《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713201、0716201适用专业:环境工程开设学期:第1、2学期考核方式:考试学时学分:96学时6学分编写人:王贵英审核人:审批人:一、课程性质:《高等数学》是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其任务是使环境工程学生掌握数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环境工程专业相关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环境工程专业特点,考虑到环境工程专业后期的专业课《环境工程原理》、《大学物理》等对高等数学各知识点要求,侧重讲授环境工程所需要的相关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如导数与微分、定积分的应用等,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二、教学目的与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从“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教学思想出发,充分体现大学教育要求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高中数学基础上,学好从事所学专业和继续学习所必需的函数、极限与连续;一元函数微积分;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分学;重积分等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形结合能力、逻辑思维能2
2 附件 2: 课程教学大纲参考格式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713201、0716201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 开设学期:第 1、2 学期 考核方式:考试 学时学分:96 学时 6 学分 编写人:王贵英 审核人: 审批人: 一、课程性质: 《高等数学》是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其任务是使 环境工程学生掌握数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为从事环境工程专业相关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环境工程专业特点,考虑 到环境工程专业后期的专业课《环境工程原理》、《大学物理》等对高等数学各知识点要 求,侧重讲授环境工程所需要的相关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如导数与微分、定积分的应 用等,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从“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教学思想出发,充分 体现大学教育要求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使学生在高中数学基础上,学好从事所学专业和继续学习所必需的函数、极限与连续; 一元函数微积分;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分学;重积分等高等数学的基 础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形结合能力、逻辑思维能
力和简单实际应用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导数、积分、微分有较全面、深入的理解,掌握基本的导数、积分、微分的计算方法,为学习后继专业课程和进一步获取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三、与其它专业课程的关系环境与工程专业在《大学物理》、《环境工程原理》等专业课学习之前,需要学生首先具备一定对导数、积分等高等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具备求微分积分的动手能力,因此《高等数学》为该专业的基础学科,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做好准备。四、学时数及分配本课程教学时数为96学时,具体分配如下表:表一:学时分配表(第1学期)(48学时)序号章次课时数教学内容及知识点1第1章12函数、极限与连续2第2章12导数与微分3第3章10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4第4章12不定积分合计46表二:学时分配表(第2学期)(48学时)序号章次课时数教学内容及知识点第5章定积分141第6章空间解析几何6214第7章多元函数微分及其应用310第8章重积分4微分方程第11章65合计50m
3 力和简单实际应用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导数、积分、微分有较全面、深 入的理解,掌握基本的导数、积分、微分的计算方法,为学习后继专业课程和进一步获 取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三、与其它专业课程的关系 环境与工程专业在《大学物理》、《环境工程原理》等专业课学习之前,需要学生首 先具备一定对导数、积分等高等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具备求微分积分的动手能力, 因此《高等数学》为该专业的基础学科,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四、学时数及分配 本课程教学时数为 96 学时,具体分配如下表: 表一: 学时分配表(第 1 学期)(48 学时) 序号 章次 教学内容及知识点 课时数 1 第 1 章 函数、极限与连续 12 2 第 2 章 导数与微分 12 3 第 3 章 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10 4 第 4 章 不定积分 12 合计 46 表二: 学时分配表(第 2 学期)(48 学时) 序号 章次 教学内容及知识点 课时数 1 第 5 章 定积分 14 2 第 6 章 空间解析几何 6 3 第 7 章 多元函数微分及其应用 14 4 第 8 章 重积分 10 5 第 11 章 微分方程 6 合计 50
五、教学方法本课程应以讲授为主,配以启发式教学,以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与雨课堂的现代教学法,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改变传统的由一名教师担任一门课程全过程教学模式,采用“双师”共同授课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主导,学生练习、讨论及自学相结合较为合理。为提高教学效率,应适当采用数学教学软件、计算机大屏幕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针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如定积分定义(经典例题曲边梯形面积的求法)、二重积分的定义、曲面积分的定义等,制作或收集已有的动态数学积件,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利用教材配套PPT资源作基础资源,嵌入相应的习题、思考题等,制作雨课堂课件。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考试建议采取闭卷笔试形式。考试题目以填空、计算、证明和应用的客观题为主覆盖各部分教学内容。各部分所占比例与学时数分配大抵相当。期未试卷分数占总成绩60%,平时成绩(作业、课堂讨论等)40%。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一)推荐教材张卓奎、王金金编。《高等数学》(上、下册)(第3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7年6月(二)主要参考书1.文丽等.高等数学(上、中、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编写组.《高等数学》(上、下册):湖南教育出版社3.裴东林主编.《高等数学》(上、下册).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4.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编。《高等数学》(上、下册)(第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7月4
4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应以讲授为主,配以启发式教学,以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与雨课堂的现代 教学法,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提高学生学习积 极性;改变传统的由一名教师担任一门课程全过程教学模式,采用“双师”共同授课模 式,提高教学质量。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主导,学生练习、讨论及自学相结合较为合 理。为提高教学效率,应适当采用数学教学软件、计算机大屏幕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针 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如定积分定义(经典例题曲边梯形面积的求法)、二重积分的定义、 曲面积分的定义等,制作或收集已有的动态数学积件,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静态的数 学知识动态化,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利用教材配套 PPT 资源作基础资源,嵌入相应 的习题、思考题等,制作雨课堂课件。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 考试建议采取闭卷笔试形式。考试题目以填空、计算、证明和应用的客观题为主, 覆盖各部分教学内容。各部分所占比例与学时数分配大抵相当。期末试卷分数占总成绩 60%,平时成绩(作业、课堂讨论等)40%。 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一)推荐教材 张卓奎、王金金编.《高等数学》(上、下册)(第 3 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17 年 6 月. (二)主要参考书 1. 文丽等. 高等数学(上、中、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 2. 编写组. 《高等数学》(上、下册). 湖南教育出版社. 3. 裴东林主编.《高等数学》(上、下册).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4.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编.《高等数学》(上、下册)(第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 年 7 月
八、课程章节教学要求及理论教学内容第一章函数、极限与连续【教学要求】理解函数概念及函数的儿种特性:有界性、单调性、奇偶性和周期性;理解反函数和复合函数概念;理解极限概念;理解极限存在的夹逼准则;了解极限存在的单调有界准则;熟练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掌握两个重要极限;理解无穷小量,掌握它的性质;掌握无穷小量的比较;理解无穷大量及其与无穷小量的关系;理解极限与无穷小量的关系;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会求函数的间断点;熟练掌握连续函数的性质;掌握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重点难点】重点:极限的概念及其运算;连续的概念与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难点:极限的概念,【教学内容】集合的一般概念、映射的概念、函数的概念;反函数和复合函数;初等函数:数列的极限、函数的极限:无穷小与无穷大;极限的运算法则、极限存在准则;两个重要极限;无穷小的比较;函数的连续性、连续函数的运算法则与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极限理论是高等数学的基石,函数的连续性、导数、定积分等重要概念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是研究导数、积分、级数等不可缺少的工具;思考题:具体见教材《高等数学》相应章节中的“习题”。第二章导数与微分【教学要求】深刻理解导数的定义,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掌握平面曲线的切线方程与法线方程的求法;理解函数可导与连续的关系;熟练掌握函数和、差、积、商的求导运算法则复合函数求导法则;掌握反函数求导法则;牢牢记住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导公式;掌握初5
5 八、课程章节教学要求及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章 函数、极限与连续 【教学要求】 理解函数概念及函数的几种特性:有界性、单调性、奇偶性和周期性;理解反函数 和复合函数概念;理解极限概念;理解极限存在的夹逼准则;了解极限存在的单调有界 准则;熟练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掌握两个重要极限;理解无穷小量,掌握它的性 质;掌握无穷小量的比较;理解无穷大量及其与无穷小量的关系;理解极限与无穷小量 的关系;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会求函数的间断点;熟练掌握连续函数的性质;掌握 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重点难点】 重点:极限的概念及其运算;连续的概念与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难点:极限的概念. 【教学内容】 集合的一般概念、映射的概念、函数的概念;反函数和复合函数;初等函数;数列 的极限、函数的极限;无穷小与无穷大;极限的运算法则、极限存在准则;两个重要极 限;无穷小的比较;函数的连续性、连续函数的运算法则与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 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极限理论是高等数学的基石,函数的连续性、导数、定积分等重要 概念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是研究导数、积分、级数等不可缺少的工具; 思考题:具体见教材《高等数学》相应章节中的“习题”。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教学要求】 深刻理解导数的定义,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掌握平面曲线的切线方程与法线方程 的求法;理解函数可导与连续的关系;熟练掌握函数和、差、积、商的求导运算法则﹑ 复合函数求导法则;掌握反函数求导法则;牢牢记住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导公式;掌握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