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511210适用专业:物理学开设学期:第1、2学期考核方式:考试学时学分:176(理论)+0(实践)11学分编写人:卫银虎审核人:审批人:一、课程性质:高等数学是理工科本科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其任务是使理工科学生掌握数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所学专业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物理学专业的特点,以及该专业对高等数学各知识点的要求,侧重于将物理背景渗透到数学知识中。提高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本专业的能力。二、教学目的与任务(一)知识: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函数、极限与连续;一元函数微积分;一阶微分方程及二阶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分学;重积分: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无穷级数等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定积分在物理学上的应用;微分方程在物理学上的应用;全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重积分在物理学中的应用;(二)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基本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形结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简单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够将数学思想方法融入物理专业课程中的能力。(三)态度与情感:通过学习使学生1、形成科学思维方法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2、形成理性的人生情感态度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511210 适用专业:物理学 开设学期:第 1、2 学期 考核方式:考试 学时学分:176(理论)+0(实践) 11 学分 编写人:卫银虎 审核人: 审批人: 一、课程性质: 高等数学是理工科本科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其任务是使 理工科学生掌握数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运算能 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所学专业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物理学专业的特 点,以及该专业对高等数学各知识点的要求,侧重于将物理背景渗透到数学知识 中。提高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本专业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与任务 (一)知识: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 函数、极限与连续;一元函数微积分;一阶微分方程及二阶线性常系数微分 方程;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分学;重积分;曲线积分与曲面积 分;无穷级数等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定积分在物理学上的应用;微分方程在物 理学上的应用;全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重积分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二)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 基本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形结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简单实际应 用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够将数 学思想方法融入物理专业课程中的能力。 (三)态度与情感:通过学习使学生 1、形成科学思维方法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形成理性的人生情感态度
三、与其它专业课程的关系该课程是物理专业课程的数学基础课程。四、学时数及分配学时分配表(第1学期)序号章次课时数教学内容及知识点1第1章14函数与极限214第2章导数与微分318第3章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416第4章不定积分5第5章定积分14614第6章定积分的应用合计80学时分配表(第2学期)序号章次课时数教学内容及知识点201第7章常微分方程2第8章12空间解几何与向量代数316第9章多元函数微分法及其应用4第10章重积分16516第11章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6第12章16无穷级数合计96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以“雨课堂”作为交流工具,丰富师生互动方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实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强化薄弱环节教学过程)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40%,期考成绩占60%。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1.《高等数学》(上、下册)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高等数学》(上、下册)张卓奎、王金金主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八、课程章节教学要求及理论教学内容
三、与其它专业课程的关系 该课程是物理专业课程的数学基础课程。 四、学时数及分配 学时分配表(第 1 学期) 序号 章次 教学内容及知识点 课时数 1 第 1 章 函 数与 极 限 14 2 第 2 章 导 数与 微 分 14 3 第 3 章 微 分中 值 定理 与 导数 的 应用 18 4 第 4 章 不 定积 分 16 5 第 5 章 定 积分 14 6 第 6 章 定 积分 的 应用 14 合计 80 学时分配表(第 2 学期) 序号 章次 教学内容及知识点 课时数 1 第 7 章 常 微分 方 程 20 2 第 8 章 空 间解 几 何与 向 量代 数 12 3 第 9 章 多 元函 数 微分 法 及其 应 用 16 4 第 10 章 重 积分 16 5 第 11 章 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 16 6 第 12 章 无穷级数 16 合计 96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以“雨课堂”作为交流工具,丰富师生互动方式,提 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实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强化薄弱环节教学过程)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 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 40%,期考成绩占 60%。 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高等数学》(上、下册)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高等数学》(上、下册)张卓奎、王金金主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八、课程章节教学要求及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教学要求】理解函数概念及函数的几种特性:有界性、单调性、奇偶性和周期性:理解反函数和复合函数概念;理解极限概念;理解极限存在的夹逼准则;了解极限存在的单调有界准则;熟练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掌握两个重要极限;理解无穷小量,掌握它的性质;掌握无穷小量的比较;理解无穷大量及其与无穷小量的关系;理解极限与无穷小量的关系;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会求函数的间断点;熟练掌握连续函数的性质;掌握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重点难点】重点:极限的概念及其运算;连续的概念与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难点:极限的概念【教学内容】集合的一般概念、映射的概念、函数的概念;反函数和复合函数;初等函数;数列的极限、函数的极限;无穷小与无穷大;极限的运算法则、极限存在准则;两个重要极限;无穷小的比较;函数的连续性、连续函数的运算法则与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物理案例。极限理论是高等数学的基石,函数的连续性、导数、定积分等重要概念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是研究导数、积分、级数等不可缺少的工具;案例:极限p= limAqAV-0AV电荷体密度的定义:= lim AgAS0AS电荷面密度的定义:m电荷面密度的定义: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教学要求】 理解函数概念及函数的几种特性:有界性、单调性、奇偶性和周期性; 理解反函数和复合函数概念;理解极限概念;理解极限存在的夹逼准则;了 解极限存在的单调有界准则;熟练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掌握两个重要 极限;理解无穷小量,掌握它的性质;掌握无穷小量的比较;理解无穷大量 及其与无穷小量的关系;理解极限与无穷小量的关系;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 念;会求函数的间断点;熟练掌握连续函数的性质;掌握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重点难点】 重点:极限的概念及其运算;连续的概念与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难点:极限的概念. 【教学内容】 集合的一般概念、映射的概念、函数的概念;反函数和复合函数;初等函数; 数列的极限、函数的极限;无穷小与无穷大;极限的运算法则、极限存在准则; 两个重要极限;无穷小的比较;函数的连续性、连续函数的运算法则与初等函数 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物理案例。极限理论是高等数学的基石, 函数的连续性、导数、定积分等重要概念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是研 究导数、积分、级数等不可缺少的工具; 案例:极限 电荷体密度的定义: V q lim V 0 电荷面密度的定义: S q lim S 0 电荷面密度的定义: l q lim l 0
第二章导数与微分【教学要求】深刻理解导数的定义,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掌握平面曲线的切线方程与法线方程的求法;理解函数可导与连续的关系;熟练掌握函数和、差、积、商的求导运算法则、复合函数求导法则:掌握反函数求导法则;牢牢记住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导公式;掌握初等函数的求导问题;掌握隐函数求导法、对数求导法及参数方程所确定函数的求导法;理解高阶导数的定义;理解微分的定义;掌握微分的运算法则及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重点难点】重点:导数的定义及其几何意义;函数和、差、积、商的求导运算法则;复合函数求导法则;初等函数的求导问题;微分定义。难点:复合函数求导法则。【教学内容】导数的概念、函数的求导法则、隐函数及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高阶导数、函数的微分、物理案例。导数概念是根据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在前章函数与极限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是微分学中最重要的概念。微分是微分学中又一重要概念,它与导数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在科学技术与工程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案例:导数与微分:(一)力学中的应用:Ar_dr-r度1-drdsdrV=dtdtdt速度大小(速率):速度方向:沿轨迹切线方向。Av_dv_d3-1mtdtd?加速度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教学要求】 深刻理解导数的定义,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掌握平面曲线的切线方程与法 线方程的求法;理解函数可导与连续的关系;熟练掌握函数和、差、积、商的求 导运算法则﹑复合函数求导法则;掌握反函数求导法则;牢牢记住基本初等函数 的求导公式;掌握初等函数的求导问题;掌握隐函数求导法、对数求导法及参数 方程所确定函数的求导法;理解高阶导数的定义;理解微分的定义;掌握微分的 运算法则及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 【重点难点】 重点:导数的定义及其几何意义;函数和﹑差﹑积﹑商的求导运算法则;复 合函数求导法则;初等函数的求导问题;微分定义。 难点:复合函数求导法则。 【教学内容】 导数的概念、函数的求导法则、隐函数及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高 阶导数、函数的微分、物理案例。导数概念是根据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在前章 函数与极限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是微分学中最重要的概念。微分 是微分学中又一重要概念,它与导数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在科学技术与工程实 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案例:导数与微分: (一)力学中的应用: 速度 速度大小(速率): 速度方向:沿轨迹切线方向。 加速度
α=al=d tdt加速度的大小:加速度的方向:V变化的方向de=8@=dt·角速度:da-6α=dt·角加速度:dsRdeVW=Rodtdt·线速度:AV(t + At) - v(t)a= lim一limAtat→0t-0At·加速度:(t +A)(t)A如图示,有:AV=AVn+AVna=an+at+αt的大小:Advd(ra)da[a-= m=radt420dtdtAtat的方向:At→0时,at的方向为切线方向。at叫切向加速度,它是描述速率变化快慢的物理量。[AvBCtx的大小:Vr
加速度的大小: 加速度的方向: 变化的方向 ·角速度: ·角加速度: ·线速度: ·加速度: 如图示,有: 的大小: 的方向: 时, 的方向为切线方向。 叫切向加速度,它是描述 速率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