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教案课程名称:人体寄生虫学教研室:一人体寄生虫学任课教师:,龙绍蓉第2篇医学蠕虫第6章线虫授课对象授课章节医学本科大三第3、5节(专业、年级)第3节毛首鞭形线授课学时2学时授课内容第5节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般国荣,王中全主编,医学寄生虫学(第5版),科学出版社,ISBN978-7-03-057772-6使用教材讲授法为主,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1.学习钩虫口囊形态,结合生活史理解钩虫致使宿主肠道损伤和贫血的机理。掌握虫卵形态特征和检查方法为病原诊断建立基础。通过学习生活史,了解钩虫病流行与教学目标与要求作物种植(旱作)和外界环境的密切关系。2.掌握鞭虫虫卵形态。生活史。致病及诊断,流行与防治。钩虫成虫,口囊的形态及其鉴别,虫卵形态特征。1.2.钩虫生活史,虫卵播散,自由生活幼虫和感染期幼虫与外界环境,作物种植的密切教学重点关系。3.钩虫成虫和幼虫的致病作用,阐述贫血机制及特点。与难点4.钩虫流行(流行分布、现状、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5.鞭虫致病及诊断。教学内容1.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1.5学时与0.5学时2.毛首鞭形线:时间分配1.吴观陵.人体寄生虫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孙新,李朝品,张进顺,等,实用医学寄生虫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李雍龙.人体寄生虫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主要参考文献4.段义农,王中全,方强,等.现代寄生虫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5.王陇德.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成虫的形态区别有哪些?思考题2.钩虫感染引起贫血的原因是哪些?-5 -
- 5 - 郑 州 大 学 教 案 课程名称: 人体寄生虫学 教研室: 人体寄生虫学 任课教师: 龙绍蓉 授课章节 第 2 篇 医学蠕虫 第 6 章 线虫 第 3、5 节 授课对象 (专业、年级) 医学本科 大三 授课内容 第 3 节 毛首鞭形线 第 5 节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 授课学时 2 学时 使用教材 殷国荣, 王中全主编,医学寄生虫学(第 5 版),科学出版社, ISBN 978-7-03-057772-6 教学方式 讲授法为主,多媒体辅助。 教学目标 与要求 1. 学习钩虫口囊形态,结合生活史理解钩虫致使宿主肠道损伤和贫血的机理。掌握虫 卵形态特征和检查方法为病原诊断建立基础。通过学习生活史,了解钩虫病流行与 作物种植(旱作)和外界环境的密切关系。 2. 掌握鞭虫虫卵形态。生活史。致病及诊断,流行与防治。 教学重点 与难点 1. 钩虫成虫,口囊的形态及其鉴别,虫卵形态特征。 2. 钩虫生活史,虫卵播散,自由生活幼虫和感染期幼虫与外界环境,作物种植的密切 关系。 3. 钩虫成虫和幼虫的致病作用,阐述贫血机制及特点。 4. 钩虫流行(流行分布、现状、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 5. 鞭虫致病及诊断。 教学内容 与 时间分配 1.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 1.5 学时 2. 毛首鞭形线; 0.5 学时 主要 参考文献 1. 吴观陵. 人体寄生虫学[M]. 第 4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2. 孙新, 李朝品, 张进顺, 等. 实用医学寄生虫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3. 李雍龙. 人体寄生虫学[M]. 第 8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4. 段义农, 王中全, 方强, 等. 现代寄生虫病学[M]. 第 2 版.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5. 5. 王陇德. 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思考题 1. 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成虫的形态区别有哪些? 2. 钩虫感染引起贫血的原因是哪些?
郑州大学教案续页课程名称:人体寄生虫学教研室:人体寄生虫学任课教师:龙绍蓉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与授课过程实施方法、时间分配及备注1.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成虫形0.5学时通过文字、图片等多媒体素材板口线虫态鉴别要点,内部结构,钩虫卵的形态;钩虫的生活史及生活史特点:0.5学时利用大量图片、动画和视频,结合部分文字来详细生动的讲解钩虫的致病机制;临床表现;钩虫感染的实验诊断、流行因素0.5学时理论联系实际,可以讲解一些方法和技术及防治原则。鞭虫成虫与虫卵的形态:2.毛首鞭形线0.5学时结合临床病例讲述:以图片鞭虫生活史过程及生活史特点;和动画为主,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鞭虫的致病机制;临床表现;鞭虫感染的病原学诊断,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Lifhocvcle板书设计教研室集体备课,大家集思广益、资源共享,同时又节省时间,减轻压力,有利于提高教学效集体备果。课评价有关难点问题,尽量在课上重复讲述一次,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刺激同学们的记忆有关课后的神经元放电,可以帮助形成记忆。当然最好的记忆是建立在对内容完全理解的基础上的,总结还需要同学们在课下多下功夫才行。-6-
- 6 - 郑州大学教案续页 课程名称: 人体寄生虫学 教研室: 人体寄生虫学 任课教师: 龙绍蓉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与授课过程 实施方法、时间分配及备注 1.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 板口线虫 2. 毛首鞭形线 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成虫形 态鉴别要点,内部结构,钩虫卵 的形态; 钩虫的生活史及生活史特点; 钩虫的致病机制; 临床表现; 钩虫感染的实验诊断、流行因素 及防治原则。 鞭虫成虫与虫卵的形态; 鞭虫生活史过程及生活史特点; 鞭虫的致病机制;临床表现; 鞭虫感染的病原学诊断,流行因 素及防治原则。 0.5 学时 通过文字、图片等多媒体素材 0.5 学时 利用大量图片、动画和视频, 结合部分文字来详细生动的讲解 0.5 学时 理论联系实际,可以讲解一些 方法和技术 0.5 学时 结合临床病例讲述;以图片 和动画为主,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 板书 设计 教研室 集体备 课评价 集体备课,大家集思广益、资源共享,同时又节省时间,减轻压力,有利于提高教学效 果。 课后 总结 有关难点问题,尽量在课上重复讲述一次,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刺激同学们的记忆有关 的神经元放电,可以帮助形成记忆。当然最好的记忆是建立在对内容完全理解的基础上的, 还需要同学们在课下多下功夫才行
郑州大学教案课程名称:人体寄生虫学教研室:人体寄生虫学任课教师:龙绍蓉第2篇医学蠕虫第6章线虫授课对象授课章节医学本科大三第7、9节(专业、年级)第7节旋毛形线虫授课学时2学时授课内容第9节广州管圆线虫殷国荣,王中全主编,医学寄生虫学(第5版),科学出版社,ISBN978-7-03-057772-6使用教材讲授法为主,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1.掌握旋毛虫形态(成虫、幼虫囊包)、生活史特点,幼虫的致病作用。实验诊断,教学目标流行及防治。与要求2.掌握广州管圆线虫形态、生活史特点,幼虫的致病作用。了解诊断,流行及防治。1.旋毛虫生活史特点(在一个宿主体内完成生活史),幼虫的致病作用。教学重点2.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特点、致病与难点教学内容1.旋毛性线虫:1.0学时与1.0学时时间分配2.广州管圆线虫:1.吴观陵.人体寄生虫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孙新,李朝品,张进顺,等,实用医学寄生虫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李雍龙.人体寄生虫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主要参考文献4.段义农,王中全,方强,等现代寄生虫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5.王陇德.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论述旋毛虫病的临床过程及急性期的主要临床表现。2.试述旋毛虫病的防治原则。思考题3.广州管圆线虫病主要临床表现。4.如何快速正确的诊断广州管圆线虫感染?-7 -
- 7 - 郑 州 大 学 教 案 课程名称: 人体寄生虫学 教研室: 人体寄生虫学 任课教师: 龙绍蓉 授课章节 第 2 篇 医学蠕虫 第 6 章 线虫 第 7、9 节 授课对象 (专业、年级) 医学本科 大三 授课内容 第 7 节 旋毛形线虫 第 9 节 广州管圆线虫 授课学时 2 学时 使用教材 殷国荣, 王中全主编,医学寄生虫学(第 5 版),科学出版社,ISBN 978-7-03-057772-6 教学方式 讲授法为主,多媒体辅助。 教学目标 与要求 1. 掌握旋毛虫形态(成虫、幼虫囊包)、生活史特点,幼虫的致病作用。实验诊断, 流行及防治。 2. 掌握广州管圆线虫形态、生活史特点,幼虫的致病作用。了解诊断,流行及防治。 教学重点 与难点 1. 旋毛虫生活史特点(在一个宿主体内完成生活史),幼虫的致病作用。 2. 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特点、致病 教学内容 与 时间分配 1. 旋毛性线虫; 1.0 学时 2. 广州管圆线虫; 1.0 学时 主要 参考文献 1. 吴观陵. 人体寄生虫学[M]. 第 4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2. 孙新, 李朝品, 张进顺, 等. 实用医学寄生虫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3. 李雍龙. 人体寄生虫学[M]. 第 8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4. 段义农, 王中全, 方强, 等. 现代寄生虫病学[M]. 第 2 版.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5. 5. 王陇德. 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思考题 1. 论述旋毛虫病的临床过程及急性期的主要临床表现。 2. 试述旋毛虫病的防治原则。 3. 广州管圆线虫病主要临床表现。 4. 如何快速正确的诊断广州管圆线虫感染?
郑州大学教案续页课程名称:人体寄生虫学教研室:人体寄生虫学任课教师:龙绍蓉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与授课过程实施方法、时间分配及备注1.旋毛形线虫0.3学时以图片和动画为主,利用多形态:简介旋毛虫成虫及新生幼媒体课件讲解虫形态,着重讲述旋毛虫幼虫囊包形态;旋毛虫的生活史过程及生活史特点:0.5学时结合临床病例讲述:以图片和动画为主,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旋毛虫的致病机制:侵入期、幼虫移行期、成囊期;旋毛虫病的临床表现:肠道期、0.2学时理论联系实际,可以讲解一些急性期、恢复期:方法和技术旋毛虫感染的实验诊断,免疫学诊断,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0.5学时以图片和动画为主,利用多2.广州管圆线虫广州管圆线虫成虫及幼虫的形态媒体课件讲解(融入思政元素:寄生特征;虫学家-陈心陶教授事迹)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特点;0.5学时结合临床病例讲述:以图片致病机理及临床表现;和动画为主,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诊断:病原学诊断及免疫学诊断: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的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板书设计集体备课,大家集思广益、资源共享,同时又节省时间,减轻压力,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教研室集体备果。课评价有关难点问题,尽量在课上重复讲述一次,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刺激同学们的记忆有关课后的神经元放电,可以帮助形成记忆。当然最好的记忆是建立在对内容完全理解的基础上的,总结还需要同学们在课下多下功夫才行。-8 -
- 8 - 郑州大学教案续页 课程名称: 人体寄生虫学 教研室: 人体寄生虫学 任课教师: 龙绍蓉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与授课过程 实施方法、时间分配及备注 1. 旋毛形线虫 2. 广州管圆线虫 形态:简介旋毛虫成虫及新生幼 虫形态,着重讲述旋毛虫幼虫囊包 形态; 旋毛虫的生活史过程及生活史特 点; 旋毛虫的致病机制:侵入期、幼 虫移行期、成囊期; 旋毛虫病的临床表现:肠道期、 急性期、恢复期; 旋毛虫感染的实验诊断,免疫学 诊断,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 广州管圆线虫成虫及幼虫的形态 特征; 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特点; 致病机理及临床表现; 诊断:病原学诊断及免疫学诊断; 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的流行因素及 防治原则。 0.3 学时 以图片和动画为主,利用多 媒体课件讲解 0.5 学时 结合临床病例讲述;以图片 和动画为主,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 0.2 学时 理论联系实际,可以讲解一些 方法和技术 0.5 学时 以图片和动画为主,利用多 媒体课件讲解(融入思政元素:寄生 虫学家-陈心陶教授事迹) 0.5 学时 结合临床病例讲述;以图片 和动画为主,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 板书 设计 教研室 集体备 课评价 集体备课,大家集思广益、资源共享,同时又节省时间,减轻压力,有利于提高教学效 果。 课后 总结 有关难点问题,尽量在课上重复讲述一次,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刺激同学们的记忆有关 的神经元放电,可以帮助形成记忆。当然最好的记忆是建立在对内容完全理解的基础上的, 还需要同学们在课下多下功夫才行
郑州大学教案课程名称:人体寄生虫学教研室:人体寄生虫学任课教师:龙绍蓉第2篇医学蠕虫第授课对象授课章节医学本科大三6章线虫第8、10节(专业、年级)第8节丝虫第授课学时2学时授课内容第10节结膜吸线虫使用教材般国荣,王中全主编,医学寄生虫学(第5版),科学出版社,ISBN978-7-03-057772-6教学方式讲授法为主,多媒体辅助。1了解寄生在人体的丝虫种类,地理分布,掌握主要临床表现了解我国在丝虫防治上取得的巨大成绩。教学目标2.掌握结膜吸晓线虫生活史特点、致病及病原学诊断方法;了解临床表现、分布、与要求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1.丝虫生活史:在中间宿主(蚊)和终宿主(人)体内的发育过程,两种丝虫成虫在宿主体内的寄生部位,微丝蜘的夜现周期性的特点。教学重点2.丝虫致病机理:早期急性过敏性淋巴结炎和晚期慢性淋巴管阻塞所致的临床表与难点现。教学内容1.5学时1.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鲁线虫与0.5学时2.结膜吸晓线虫时间分配1.吴观陵.人体寄生虫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孙新,李朝品,张进顺,等,实用医学寄生虫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主要3.李雍龙.人体寄生虫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参考文献4.段义农,王中全,方强,等.现代寄生虫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5.王陇德.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微丝蝴如何鉴别?2.丝虫病引起象皮肿的机制是什么?思考题3.两种丝虫致病有何异同?-9-
- 9 - 郑 州 大 学 教 案 课程名称: 人体寄生虫学 教研室: 人体寄生虫学 任课教师: 龙绍蓉 授课章节 第 2 篇 医学蠕虫 第 6 章 线虫第 8、10 节 授课对象 (专业、年级) 医学本科 大三 授课内容 第 8 节 丝虫第 第 10 节 结膜吸吮线虫 授课学时 2 学时 使用教材 殷国荣, 王中全主编,医学寄生虫学(第 5 版),科学出版社,ISBN 978-7-03-057772-6 教学方式 讲授法为主,多媒体辅助。 教学目标 与要求 1. 了解寄生在人体的丝虫种类,地理分布,掌握主要临床表现,了解我国在丝虫防治 上取得的巨大成绩。 2. 掌握结膜吸吮线虫生活史特点、致病及病原学诊断方法;了解临床表现、分布、 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 教学重点 与难点 1. 丝虫生活史:在中间宿主(蚊)和终宿主(人)体内的发育过程,两种丝虫成虫 在宿主体内的寄生部位,微丝蚴的夜现周期性的特点。 2. 丝虫致病机理:早期急性过敏性淋巴结炎和晚期慢性淋巴管阻塞所致的临床表 现。 教学内容 与 时间分配 1. 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鲁线虫 1.5 学时 2. 结膜吸吮线虫 0.5 学时 主要 参考文献 1. 吴观陵. 人体寄生虫学[M]. 第 4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2. 孙新, 李朝品, 张进顺, 等. 实用医学寄生虫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3. 李雍龙. 人体寄生虫学[M]. 第 8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4. 段义农, 王中全, 方强, 等. 现代寄生虫病学[M]. 第 2 版.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 社, 2015. 5. 王陇德. 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思考题 1. 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微丝蚴如何鉴别? 2. 丝虫病引起象皮肿的机制是什么? 3. 两种丝虫致病有何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