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实验中学2013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命题人:张国红审题人:卢军良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作为人神之间、人与大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特殊对话、沟通行为,皇会为 我们今天研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探求妈祖文化与海洋文化,与人类 的文明和进步,与城市的历史、文化、民俗、信仰,乃至音乐、舞蹈、工艺美术 等,提供了翔实的佐证。皇会荣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具有很高 的遗产价值。 ②皇会所诠释的妈祖文化,是中华民族超凡的文化创造力的体现。天津不仅是个 移民城市,人口构成五方杂处,“比闾而居者率多流寓之人”,而且还是一个既 沿海,又有运河的港口城市,“地当九河津要,路通七省舟车”。妈祖文化信仰 在元代随着漕运的兴起而传播到这里,并在此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茁壮成 长,成为这一多元文化城市中最具特色的文化现象。相对天津人来说,妈祖是 位外来的神明,但传入津门后很快与本土文化相融合,成为当年广大民众的普遍 信仰。妈祖文化在天津扎根,内在的感情因素大致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因为千百 年以前,天津曾是退海之地,历史的遗存从情感上使天津人对海洋情有独钟;二 是移民城市所特有的环境,需要他们在共同的生活中构建一种共同的信仰;三是 妈祖身上所体现出的崇高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正好符合广大民众所追求的理 想人格模式。因此传入天津的妈祖文化,形成具有中国北方特色的民间信仰文化 圈,并创立了天津独有的皇会民俗。 ③皇会是基于民众需要而形成的。是那些从事海上作业和贸易的人们,长期面对 汹涌无情的大海,本能地急需寻求一种安全、佑护和寄托,同时,将他们对生命 的珍视,对家庭团聚、对幸福的愿景等等全部情感都依附于对皇会活动的参与。 而中国历史上长期占主导地位的农耕自然经济社会结构,也形成了广大民众安土 重迁、追求稳定的民族文化心理,这些便塑造了他们热爱生活,企冀安定,向往 祥和圆满的文化价值取向。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向往,维系着人们对家 园的感情,经过长期感化的结果,即是皇会的传承、传播最深厚最有力的保证。 此外,人们还充分利用皇会,把她当作情感的黏合剂,借以修好世间的人事关系, 创造家庭和谐,巩固亲族团结,凝聚群体。因而,皇会的歌舞升平是如此美妙动 人 ④皇会全面推崇孝悌、仁爱和劝善思想。将妈祖文化中尊老爱幼、爱国爱家等诸 多传统美德推崇到了极致,无论从宣传的妈祖传说故事,还是皇会各道老会、圣 会的表演内容都可以感受到这种思想。特别是皇会民俗中就有将天后的神像用黄 轿抬至象征她娘家的天津闽粤会馆,这一被天津人称为“老娘娘回娘家”的风 俗,一次次宣传了孝顺美德。且皇会的每一个表演内容几乎都是以一个美好的民 间典故为依托,把自己对生活的愿望编演成一个个寓意美好的故事,使人们在表 演和观赏的同时得到共鸣和理解。正是因为皇会所具有的这种内涵丰富深刻的寓 意赋予了她不衰的艺术魅力。 1.下列对于“皇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吉林省实验中学 2013 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命题人:张国红 审题人:卢军良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①作为人神之间、人与大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特殊对话、沟通行为,皇会为 我们今天研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探求妈祖文化与海洋文化,与人类 的文明和进步,与城市的历史、文化、民俗、信仰,乃至音乐、舞蹈、工艺美术 等,提供了翔实的佐证。皇会荣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具有很高 的遗产价值。 ②皇会所诠释的妈祖文化,是中华民族超凡的文化创造力的体现。天津不仅是个 移民城市,人口构成五方杂处,“比闾而居者率多流寓之人”,而且还是一个既 沿海,又有运河的港口城市,“地当九河津要,路通七省舟车”。妈祖文化信仰 在元代随着漕运的兴起而传播到这里,并在此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茁壮成 长,成为这一多元文化城市中最具特色的文化现象。相对天津人来说,妈祖是一 位外来的神明,但传入津门后很快与本土文化相融合,成为当年广大民众的普遍 信仰。妈祖文化在天津扎根,内在的感情因素大致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因为千百 年以前,天津曾是退海之地,历史的遗存从情感上使天津人对海洋情有独钟;二 是移民城市所特有的环境,需要他们在共同的生活中构建一种共同的信仰;三是 妈祖身上所体现出的崇高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正好符合广大民众所追求的理 想人格模式。因此传入天津的妈祖文化,形成具有中国北方特色的民间信仰文化 圈,并创立了天津独有的皇会民俗。 ③皇会是基于民众需要而形成的。是那些从事海上作业和贸易的人们,长期面对 汹涌无情的大海,本能地急需寻求一种安全、佑护和寄托,同时,将他们对生命 的珍视,对家庭团聚、对幸福的愿景等等全部情感都依附于对皇会活动的参与。 而中国历史上长期占主导地位的农耕自然经济社会结构,也形成了广大民众安土 重迁、追求稳定的民族文化心理,这些便塑造了他们热爱生活,企冀安定,向往 祥和圆满的文化价值取向。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向往,维系着人们对家 园的感情,经过长期感化的结果,即是皇会的传承、传播最深厚最有力的保证。 此外,人们还充分利用皇会,把她当作情感的黏合剂,借以修好世间的人事关系, 创造家庭和谐,巩固亲族团结,凝聚群体。因而,皇会的歌舞升平是如此美妙动 人。 ④皇会全面推崇孝悌、仁爱和劝善思想。将妈祖文化中尊老爱幼、爱国爱家等诸 多传统美德推崇到了极致,无论从宣传的妈祖传说故事,还是皇会各道老会、圣 会的表演内容都可以感受到这种思想。特别是皇会民俗中就有将天后的神像用黄 轿抬至象征她娘家的天津闽粤会馆,这一被天津人称为“老娘娘回娘家”的风 俗,一次次宣传了孝顺美德。且皇会的每一个表演内容几乎都是以一个美好的民 间典故为依托,把自己对生活的愿望编演成一个个寓意美好的故事,使人们在表 演和观赏的同时得到共鸣和理解。正是因为皇会所具有的这种内涵丰富深刻的寓 意赋予了她不衰的艺术魅力。 1. 下列对于“皇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皇会是人神之间、人与大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特殊对话、沟通行为,属 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B.皇会所诠释的妈祖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超凡的文化创造力。人们只有积极 参与皇会活动,才能在妈祖的保佑下,获得安定、祥和、圆满。 C.皇会的形成是基于民众需要,人们借她以修好世间的人事关系,创造家庭和 谐,巩固亲族团结,凝聚群体。 D.皇会中宣传的妈祖传说故事以及各道老会、圣会的表演内容都能够使人们体 会到孝悌、仁爱和劝善思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国民众安土重迁、追求稳定,热爱生活,向往幸福,这种心理,是天津皇 会的传承、传播最深厚最有力的保证。 B.妈祖文化是天津市中最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妈祖是那些从事海上作业和贸易 的人们珍爱生命,热爱家庭,憧憬幸福的心灵依祜 C.妈祖文化信仰在元代随着漕运的兴起而传播到天津,传入津门后很快取代了 本土文化,成为当年广大民众的普遍信仰 D.皇会的表演内容几乎表现的都是民众们对美好的生活的期待,这能使人们在 表演和观赏的同时得到共鸣和理解。比如,“老娘娘回娘家”的风俗,宣传的就 是中华民族孝顺的美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妈祖身上所体现出的崇高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符合天津广大民众所追求 的理想人格模式,这是妈祖文化传到天津后能够在那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茁壮成长的一个原因。 B.妈祖文化,是具有中国北方特色的民间信仰。她把中华民族诸多传统美德推 崇到了极致 C.妈祖文化与海洋文化,与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与城市的历史、文化、民俗 信仰,乃至音乐、舞蹈、工艺美术等都有一定的关系。 D.妈祖文化信仰是天津这一多元文化城市中最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她的存在, 其中一个原因是天津的人们在共同的生活中需要构建一种共同信仰。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琼幼时随父在边,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芝戏问曰: “卿欲官不?”对曰:“设官求人,非人求官。”芝异其对,署为府长流参军 文襄以仪同开府,引为刑狱参军,每加勉劳。并州尝有强盗,长流参军推其事, 所疑贼并已拷伏,唯不获盗赃。文襄付琼更令穷审,乃别推得元景融等十余人, 并获赃验。文襄大笑,语前妄引贼者曰:“尔辈若不遇我好参军,几致枉死。” 除南清河太守,其郡多盜,及琼至,民吏肃然,奸盜止息。零县民魏双成失牛, 疑其村人魏子宾,送至郡,一经穷问,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密走私访,别获 盗者。从此牧畜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 以避盗,为贼攻急,告曰:“我物已寄苏公矣。”贼遂去。郡中旧贼一百余人 悉充左右,人间善恶,及长吏饮人一杯酒,无不知。琼性清慎,不发私书。道人 道研为济州沙门统,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常得郡县为征。及欲求谒,度知 其意,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研虽为债数来,无由启口。其弟子问其故, 研曰:“每见府君,径将我入青云间,何由得论地上事。”有百姓乙普明兄弟争
A.皇会是人神之间、人与大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特殊对话、沟通行为,属 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B.皇会所诠释的妈祖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超凡的文化创造力。人们只有积极 参与皇会活动,才能在妈祖的保佑下,获得安定、祥和、圆满。 C.皇会的形成是基于民众需要,人们借她以修好世间的人事关系,创造家庭和 谐,巩固亲族团结,凝聚群体。 D. 皇会中宣传的妈祖传说故事以及各道老会、圣会的表演内容都能够使人们体 会到孝悌、仁爱和劝善思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我国民众安土重迁、追求稳定,热爱生活,向往幸福,这种心理,是天津皇 会的传承、传播最深厚最有力的保证。 B.妈祖文化是天津市中最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妈祖是那些从事海上作业和贸易 的人们珍爱生命,热爱家庭,憧憬幸福的心灵依祜。 C.妈祖文化信仰在元代随着漕运的兴起而传播到天津,传入津门后很快取代了 本土文化,成为当年广大民众的普遍信仰。 D.皇会的表演内容几乎表现的都是民众们对美好的生活的期待,这能使人们在 表演和观赏的同时得到共鸣和理解。比如,“老娘娘回娘家”的风俗,宣传的就 是中华民族孝顺的美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妈祖身上所体现出的崇高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符合天津广大民众所追求 的理想人格模式,这是妈祖文化传到天津后能够在那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茁壮成长的一个原因。 B.妈祖文化,是具有中国北方特色的民间信仰。她把中华民族诸多传统美德推 崇到了极致。 C.妈祖文化与海洋文化,与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与城市的历史、文化、民俗、 信仰,乃至音乐、舞蹈、工艺美术等都有一定的关系。 D.妈祖文化信仰是天津这一多元文化城市中最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她的存在, 其中一个原因是天津的人们在共同的生活中需要构建一种共同信仰。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琼幼时随父在边,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芝戏问曰: “卿欲官不?”对曰:“设官求人,非人求官。”芝异其对,署为府长流参军。 文襄以仪同开府,引为刑狱参军,每加勉劳。并州尝有强盗,长流参军推其事, 所疑贼并已拷伏,唯不获盗赃。文襄付琼更令穷审,乃别推得元景融等十余人, 并获赃验。文襄大笑,语前妄引贼者曰:“尔辈若不遇我好参军,几致枉死。” 除南清河太守,其郡多盗,及琼至,民吏肃然,奸盗止息。零县民魏双成失牛, 疑其村人魏子宾,送至郡,一经穷问,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密走私访,别获 盗者。从此牧畜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 以避盗,为贼攻急,告曰:“我物已寄苏公矣。”贼遂去。郡中旧贼一百余人, 悉充左右,人间善恶,及长吏饮人一杯酒,无不知。琼性清慎,不发私书。道人 道研为济州沙门统,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常得郡县为征。及欲求谒,度知 其意,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研虽为债数来,无由启口。其弟子问其故, 研曰:“每见府君,径将我入青云间,何由得论地上事。”有百姓乙普明兄弟争
田,积年不断,各相援引,乃至百人,琼召普明兄弟对众人谕之曰:“天下难得 者兄弟,易求者田地,假令得地,失兄弟心,如何?”因而下泪,众人莫不洒泣, 普明弟兄叩头乞外更思,分异十年,遂还同住。禁断淫祠,婚姻丧葬皆令俭而中 礼。又蚕月预下绵绢度样于部内,其兵赋次第并立明式,至于调役,事必先办, 郡县长吏常无十杖稽失。当时州郡无不遣人至境,访其政术。天保中,郡界大水 人灾,绝食者千余家。琼普集郡中有粟家,自从贷粟以给付饥者。州计户征租 复欲推其货粟。纲纪谓琼曰:“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琼曰:“一身获罪, 且活千室,何所怨乎?”遂上表陈状,使检皆免,人户保安。在郡六年,人庶怀 之。遭忧解职,故人赠遗,一无所受。 毕义云为御史中丞,以猛暴任职,理官忌惮,莫敢有违。琼推察务在公平,得 雪者甚众,寺署台案,始自于琼。迁三公郎中。赵州及清河、南中有人频告谋反, 前后皆付琼推检,事多申雪。尚书崔昂谓琼曰:“若欲立功名,当更思余理,仍 数雪反逆,身命何轻?”琼正色曰:“所雪者怨枉,不放反逆。”昂大惭。京师 为之语曰:“断决无疑苏珍之。” 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后淮北人饥,复请通籴 淮南,遂得商贾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后为大理卿而齐亡,仕 周为博陵太守。 (节选自《北齐书·苏琼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署为府长流参军署:部署,安排 B.禁断淫祠淫:过分,过度 C.乃别推得元景融等十余人推:推求,推断 D.复欲推其货粟货:收买,买进[来源:学.科.网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吏民对苏琼的信服的一组是(3分) ①民吏肃然,奸盗止息②从此牧畜不收,多放散 ③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④当时州郡无不遣人至境,访其政术 ⑤寺署台案,始自于琼⑥京师为之语曰:“断决无疑苏珍之 A.①③④⑤B.②③④⑥C.①②④⑥D.②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琼对事情有独到的见解,办案细致用心。对于为官一事,幼时的苏琼就有 其独到的见解,并由此踏入仕途。为官之后,为寻得真正的罪犯,能秘密巡视私 B.苏琼为政有方,成为一时典范。苏琼在治盗、安民、约束官吏、设立制度方 面颇有成效,他的做法不仅使民众信服,也使得其它州郡前来学习。 C.苏琼清廉谨慎,审察案件务在公平。他从不接收私人信件,也不受人馈赠。 他审案追求公正,解救了很多含冤的百姓,也洗脱了一些谋逆者的罪名。 D.苏琼有着真性情,能一心为民,有担当。在解决乙普明兄弟的纷争时,他动 情泪下:在帮助百姓渡过饥荒时,他宁愿牺牲自身;在别人为其点明仕途经济时, 他能正色反驳;在面对不合理的制度时,他能尽力申诉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郡中旧贼一百余人,悉充左右,人间善恶,及长吏饮人一杯酒,无不知。 (5分) (2)尚书崔昂谓琼曰:“若欲立功名,当更思余理,仍数雪反逆,身命何轻?” (5分)
田,积年不断,各相援引,乃至百人,琼召普明兄弟对众人谕之曰:“天下难得 者兄弟,易求者田地,假令得地,失兄弟心,如何?”因而下泪,众人莫不洒泣, 普明弟兄叩头乞外更思,分异十年,遂还同住。禁断淫祠,婚姻丧葬皆令俭而中 礼。又蚕月预下绵绢度样于部内,其兵赋次第并立明式,至于调役,事必先办, 郡县长吏常无十杖稽失。当时州郡无不遣人至境,访其政术。天保中,郡界大水, 人灾,绝食者千余家。琼普集郡中有粟家,自从贷粟以给付饥者。州计户征租, 复欲推其货粟。纲纪谓琼曰:“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琼曰:“一身获罪, 且活千室,何所怨乎?”遂上表陈状,使检皆免,人户保安。在郡六年,人庶怀 之。遭忧解职,故人赠遗,一无所受。 毕义云为御史中 丞,以猛暴任职,理官忌惮,莫敢有违。琼推察务在公平,得 雪者甚众,寺署台案,始自于琼。迁三公郎中。赵州及清河、南中有人频告谋反, 前后皆付琼推检,事多申雪。尚书崔昂谓琼曰:“若欲立功名,当更思余理,仍 数雪反逆,身命何轻?”琼正色曰:“所雪者怨枉,不放反逆。”昂大惭。京师 为之语曰:“断决无疑苏珍之。” 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后淮北人饥,复请通籴 淮南,遂得商贾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后为大理卿而齐亡,仕 周为博陵太守。 (节选自《北齐书·苏琼传》)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署为府长流参军 署:部署,安排 B. 禁断淫祠 淫:过分,过度 C. 乃别推得元景融等十余人 推:推求,推断 D. 复欲推其货粟 货:收买,买进[来源:学.科.网] 5.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吏民对苏琼的信服的一组是(3 分) ①民吏肃然,奸盗止息 ②从此牧畜不收,多放散 ③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 ④当时州郡无不遣人至境,访其政术 ⑤寺署台案,始自于琼 ⑥京师为之语曰:“断决无疑苏珍之 A.①③④⑤ B. ②③④⑥ C. ①②④⑥ D. ②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苏琼对事情有独到的见解,办案细致用心。对于为官一事,幼时的苏琼就有 其独到的见解,并由此踏入仕途。为官之后,为寻得真正的罪犯,能秘密巡视私 访。 B.苏琼为政有方,成为一时典范。苏琼在治盗、安民、约束官吏、设立制度方 面颇有成效,他的做法不仅使民众信服,也使得其它州郡前来学习。 C.苏琼清廉谨慎,审察案件务在公平。他从不接收私人信件,也不受人馈赠。 他审案追求公正,解救了很多含冤的百姓,也洗脱了一些谋逆者的罪名。 D.苏琼有着真性情,能一心为民,有担当。在解决乙普明兄弟的纷争时,他动 情泪下;在帮助百姓渡过饥荒时,他宁愿牺牲自身;在别人为其点明仕途经济时, 他能正色反驳;在面对不合理的制度时,他能尽力申诉。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郡中旧贼一百余人,悉充左右,人间善恶,及长吏饮人一杯酒,无不知。 (5 分) (2)尚书崔昂谓琼曰:“若欲立功名,当更思余理,仍数雪反逆,身命何轻?” (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8~9题。 月晦日偶题 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8.《点绛唇》一词起句“醉里春归”与结句“梦里寻春去”颇有艺术韵味,请 结合词句具体分析。(5分) 9.词富情趣,宋诗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 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6分) 秦诗之理趣 元词之情趣: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辩乎荣 辱之境,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谁得而族灭也?杜牧 《阿房宫赋》) ③元嘉草 草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④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任英国埃克斯雷 ①西奥先生身材修长,面庞消瘦,两鬓斑白。他生性温和,平日沉默寡言。研究 学术问题,他精力充沛,记忆力惊人,而对日常生活的琐碎小事,却不甚了了。 ②坎福特大学需要聘请一名工作人员,上百人申请这个空缺位置,西奥也递上 了申请书。最后只有西奥等15人获得面试的机会。坎福特大学地处一个小镇上, 周围只有一家旅馆,由于住客骤增,单人房间只好两人同住。和西奥同住的是 位年轻人,叫亚当斯,足足比西奥年轻20岁。亚当斯自信心很强,且有一副洪 亮的嗓音,旅店里时常可以听到他朗朗的笑声。显而易见,这是一个聪明伶俐的 人 ③校长及评选小组对所有的候选人进行了一次面试。筛选后只剩下西奥和亚当斯 两人了,小组对聘请谁仍犹豫不决,只好让他俩在大学礼堂进行一次公开的演讲 后,再行决定。演讲题目定为“古代苏门人的文明史”,演讲时间定于三天之后 ④在这三天里,西奧寸步不离房间,废寝忘食,日夜赶写讲稿。而亚当斯不见有 任何动静——酒吧间里依旧传出他的笑声。每天他很晚才回来,一边问西奥的讲 稿进展情况,一边叙述自己在弹子房、剧院和音乐厅的开心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 8~9 题。 三 月 晦 日 偶 题 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 绛 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8.《点绛唇》一词起句“醉里春归”与结句“梦里寻春去”颇有艺术韵味,请 结合词句具体分析。(5 分) 9. 词富情趣,宋诗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 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6 分) 秦诗之理趣: 元词之情趣: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辩乎荣 辱之境,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谁得而族灭也? 杜牧 《阿房宫赋》) ③元嘉草 草, ,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④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聘 任 英国 埃克斯雷 ①西奥先生身材修长,面庞消瘦,两鬓斑白。他生性温和,平日沉默寡言。研究 学术问题,他精力充沛,记忆力惊人,而对日常生活的琐碎小事,却不甚了了。 ②坎福特大学需要聘请一名工作人员,上百人申请这个空缺位置,西奥也递上 了申请书。最后只有西奥等 15 人获得面试的机会。坎福特大学地处一个小镇上, 周围只有一家旅馆,由于住客骤增,单人房间只好两人同住。和西奥同住的是一 位年轻人,叫亚当斯,足足比西奥年轻 20 岁。亚当斯自信心很强,且有一副洪 亮的嗓音,旅店里时常可以听到他朗朗的笑声。显而易见,这是一个聪明伶俐的 人。 ③校长及评选小组对所有的候选人进行了一次面试。筛选后只剩下西奥和亚当斯 两人了,小组对聘请谁仍犹豫不决,只好让他俩在大学礼堂进行一次公开的演讲 后,再行决定。演讲题目定为“古代苏门人的文明史”,演讲时间定于三天之后。 ④在这三天里,西奥寸步不离房间,废寝忘食,日夜赶写讲稿。而亚当斯不见有 任何动静——酒吧间里依旧传出他的笑声。每天他很晚才回来,一边问西奥的讲 稿进展情况,一边叙述自己在弹子房、剧院和音乐厅的开心事
⑤到了演讲那天,大家来到礼堂,西奥和亚当斯分别在台上就坐。直到此时,西 奧才发现自己用打字机打好的讲稿不知什么时候不翼而飞了,真是惊恐万状。 ⑥校长宣布,演讲按姓名字母排列先后进行。亚当斯首先出场。情绪颓丧的西奥 抬头注视着亚当斯一一只见他神态从容地从口袋里掏出讲稿,对着教授们口若悬 河、滔滔不绝地讲开了。连西奥也暗自承认他有超人的口才。亚当斯演讲完毕 场内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亚当斯鞠了一躬,脸上现出微笑,回到座位上去。 ⑦轮到西奥了。他情绪非常不好。要讲的内容都在稿子上,要另开新路是不可能 了。他觉得脸上火辣辣的,唯有用低沉而疲乏的声音,逐字逐句重复亚当斯刚才 的演讲内容。等他讲完坐下来时,会场上只有零零落落的几下掌声。 ⑧校长及全体评选小组成员退出会场,去讨论聘任哪位候选人。礼堂内的人仿佛 对决定的结果早已有了数。 ⑨亚当斯向西奥擦过身来,用手拍了拍他的背,微笑着说道:“厄运呀,老兄 没办法,两者只选其 ⑩这时,校长及小组成员回来了。“诸位先生,”校长说,“我们做出了选择 聘任西奥先生!” 11所有的听众都惊呆了 12校长继续说:“让我把讨论的情况向诸位介绍一下。亚当斯先生口才过人 知识渊博,我们大家都很钦佩,我本人也为之感动。但是,请不要忘了,亚当斯 先生是拿着稿子作演讲的,而西奥先生却凭着记忆力,把前者的演讲内容一字不 漏地重复了一遍,当然,在这以前,他不可能看过那份讲稿的一字一句。我们缺 的那项工作,正需要有这样天赋的人!” 13大家陆续走出了会场。校长走到西奥面前,见西奥脸上仍然露着惊喜交集 不知所措的神情,便握着他的手,说道:“祝贺您,西奥先生。不过我得提醒您 一句,日后在咱们这儿工作,可要留点儿神,别把重要的材料到处乱放呀!”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来源:学*科* A.第②段中加点的词“只好”,起铺垫作用,使后文故事的发展成为可能 B.第⑨段中亚当斯对西奥所说的话,反映了他对西奥幸灾乐祸的心理。 C.第13段中画线的句子直接揭示了亚当斯落聘的原因。 D.文章通过亚当斯和西奥的竞聘经历揭示了在竞争中应该靠真才实学取胜,不 能投机取巧的道理。 E.文章构思精巧,在情节的发展中对亚当斯及西奥多次对比,结尾出乎意料又 在情理之中。 (2)文章开篇介绍西奧先生“生性温和,沉默寡言”,“记忆力惊人,而对日 常生活的琐碎小事却不甚了了”,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 析。(6分) (3)请分别概括西奧及亚当斯的性格特点。(6分) (4)小说情节发展到最后,西奥被聘任了,“所有的听众都惊呆了”,有人认 为这个结局有悖常理,有人认为这个结局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体现了作 者精巧的构思,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托尔斯泰的眼泪 余
⑤到了演讲那天,大家来到礼堂,西奥和亚当斯分别在台上就坐。直到此时,西 奥才发现自己用打字机打好的讲稿不知什么时候不翼而飞了,真是惊恐万状。 ⑥校长宣布,演讲按姓名字母排列先后进行。亚当斯首先出场。情绪颓丧的西奥 抬头注视着亚当斯——只见他神态从容地从口袋里掏出讲稿,对着教授们口若悬 河、滔滔不绝地讲开了。连西奥也暗自承认他有超人的口才。亚当斯演讲完毕, 场内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亚当斯鞠了一躬,脸上现出微笑,回到座位上去。 ⑦轮到西奥了。他情绪非常不好。要讲的内容都在稿子上,要另开新路是不可能 了。他觉得脸上火辣辣的,唯有用低沉而疲乏的声音,逐字逐句重复亚当斯刚才 的演讲内容。等他讲完坐下来时,会场上只有零零落落的几下掌声。 ⑧校长及全体评选小组成员退出会场,去讨论聘任哪位候选人。礼堂内的人仿佛 对决定的结果早已有了数。 ⑨亚当斯向西奥擦过身来,用手拍了拍他的背,微笑着说道:“厄运呀,老兄。 没办法,两者只选其一。” ⑩这时,校长及小组成员回来了。“诸位先生,”校长说,“我们做出了选择—— 聘任西奥先生!” 11 所有的听众都惊呆了。 12 校长继续说:“让我把讨论的情况向诸位介绍一下。亚当斯先生口才过人, 知识渊博,我们大家都很钦佩,我本人也为之感动。但是,请不要忘了,亚当斯 先生是拿着稿子作演讲的,而西奥先生却凭着记忆力,把前者的演讲内容一字不 漏地重复了一遍,当然,在这以前,他不可能看过那份讲稿的一字一句。我们缺 的那项工作,正需要有这样天赋的人!” 13 大家陆续走出了会场。校长走到西奥面前,见西奥脸上仍然露着惊喜交集、 不知所措的神情,便握着他的手,说道:“祝贺您,西奥先生。不过我得提醒您 一句,日后在咱们这儿工作,可要留点儿神,别把重要的材料到处乱放呀!”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来源:学*科* 网] A.第②段中加点的词“只好”,起铺垫作用,使后文故事的发展成为可能。 B.第⑨段中亚当斯对西奥所说的话,反映了他对西奥幸灾乐祸的心理。 C.第 13 段中画线的句子直接揭示了亚当斯落聘的原因。 D.文章通过亚当斯和西奥的竞聘经历揭示了在竞争中应该靠真才实学取胜,不 能投机取巧的道理。 E.文章构思精巧,在情节的发展中对亚当斯及西奥多次对比,结尾出乎意料又 在情理之中。 (2)文章开篇介绍西奥先生“生性温和,沉默寡言”,“记忆力惊人,而对日 常生活的琐碎小事却不甚了了”,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 析。(6 分) (3)请分别概括西奥及亚当斯的性格特点。(6 分) (4)小说情节发展到最后,西奥被聘任了,“所有的听众都惊呆了”,有人认 为这个结局有悖常理,有人认为这个结局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 中,体现了作 者精巧的构思,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托尔斯泰的眼泪 余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