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校大联考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山水画,从真正诞生之时起便与中国哲学中最核心的“道”的精神紧密相连 儒家的道德感悟是与山水连在一起的。《礼记·中庸》云:“天地之道,博也, 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正是以山高水长来形容仁爱之道。同时,“仁 者乐山,智者乐水”。所以,孔子心目中的理想境界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 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以老庄思想为核心的道家哲学更是崇尚自然山水。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 种心灵相照、气息相通的所谓“天人合一”的关系。而庄子心目中的神人居“藐 姑射之山”,“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则更是一种心游万仞的自如 之境。老庄哲学,成为中国山水画最重要的哲学基础,历代山水画家几乎无一不 受其影响。 将空理与山水融合起来进行阐发更是中国佛教和禅宗的一大特色。佛教徒们“性 好山泉,多处岩壑”。建于深山之中的寺庙已经成为中国山水文化的有机组成部 分,而对山水的亲近不仅有利于僧人们的修悟,也是他们具有较高审美感受力的 表现,于是中国山水画史上便有了王维和诸多卓越的画僧。 透过对儒道释哲学与山水关系的简单梳理,我们不难看出,三者对山水的态度有 着本质的相通之处,即都乐于从山水中得到审美愉悦,并且将山水大美与主体人 格塑造和人生境界的不懈追求统一起来。而在山水文化基础上诞生的山水画 以形媚道”,体现出中国哲学精神的深层内核。中国山水画,实际上是提供了 个切入传统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的最佳途径。建立在“天人合一”哲学基础上 的山水画,为山水画家创造了一个走向“天地境界”的通道,为山水画的欣赏者 提供了一个深邃而广阔的体验“天地境界”的审美空间,它可以让欣赏者“澄怀 观道”,得到审美愉悦的同时实现主体人格的超越。 可以说,山水画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山水画深刻影响和熏染着中国人的 审美品格、生活方式和民族心理。毫无疑问,山水画精神的传承直接关系到中国 文化精神的延续和发展。 当代的山水画家,担负着“正本清源”,让山水画的精神内涵与艺术魅力发扬光 大并且将传统山水画进行“创造性发展”的历史使命。 正本清源”的“源”不仅仅是山水画艺术层面上的“源”,不仅仅是明清,是 唐宋,甚至是春秋,它更是中国哲学和美学之源,是对“道”的体认。如龙瑞先 生所言:“我们所谓的‘正本清源’,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对中国文化核心思想 进行的还原。”当代的山水画家,应该在对中国哲学和美学精神深刻体悟的基础 上,通过自己的创作,不仅表现天地山川的自然之美,还表现出画家的秉赋、襟 抱和人格境界之美,从而让人们在山水画面前产生感动,产生震撼,产生共鸣, 感受到艺术之美,进而感受到山水之美以及中国人生生不息感天悟地的人文精神 之美,重新建立与山水自然的亲近与和谐的同构关系,最终深刻体验中国哲学的 “天人合一”之境,感受“天地境界”,实现人格和人生境界的自我超越 历经数千年积淀下来的优秀山水文化基因正流淌在自己的文化血脉里不被大多 数山水画家和大众所认识,山水画几乎成为“高处不胜寒”的濒危遗产。因此, 当代山水画家应承担起“教育和传播”的责任,“志道”,“弘毅”,真正担负 起任重道远的文化使命
全国名校大联考 2018 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山水画,从真正诞生之时起便与中国哲学中最核心的“道”的精神紧密相连。 儒家的道德感悟是与山水连在一起的。《礼记•中庸》云:“天地之道,博也, 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正是以山高水长来形容仁爱之道。同时,“仁 者乐山,智者乐水”。所以,孔子心目中的理想境界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 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以老庄思想为核心的道家哲学更是崇尚自然山水。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 种心灵相照、气息相通的所谓“天人合一”的关系。而庄子心目中的神人居“藐 姑射之山”,“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则更是一种心游万仞的自如 之境。老庄哲学,成为中国山水画最重要的哲学基础,历代山水画家几乎无一不 受其影响。 将空理与山水融合起来进行阐发更是中国佛教和禅宗的一大特色。佛教徒们“性 好山泉,多处岩壑”。建于深山之中的寺庙已经成为中国山水文化的有机组成部 分,而对山水的亲近不仅有利于僧人们的修悟,也是他们具有较高审美感受力的 表现,于是中国山水画史上便有了王维和诸多卓越的画僧。 透过对儒道释哲学与山水关系的简单梳理,我们不难看出,三者对山水的态度有 着本质的相通之处,即都乐于从山水中得到审美愉悦,并且将山水大美与主体人 格塑造和人生境界的不懈追求统一起来。而在山水文化基础上诞生的山水画, “以形媚道”,体现出中国哲学精神的深层内核。中国山水画,实际上是提供了 一个切入传统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的最佳途径。建立在“天人合一”哲学基础上 的山水画,为山水画家创造了一个走向“天地境界”的通道,为山水画的欣赏者 提供了一个深邃而广阔的体验“天地境界”的审美空间,它可以让欣赏者“澄怀 观道”,得到审美愉悦的同时实现主体人格的超越。 可以说,山水画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山水画深刻影响和熏染着中国人的 审美品格、生活方式和民族心理。毫无疑问,山水画精神的传承直接关系到中国 文化精神的延续和发展。 当代的山水画家,担负着“正本清源”,让山水画的精神内涵与艺术魅力发扬光 大并且将传统山水画进行“创造性发展”的历史使命。 “正本清源”的“源”不仅仅是山水画艺术层面上的“源”,不仅仅是明清,是 唐宋,甚至是春秋,它更是中国哲学和美学之源,是对“道”的体认。如龙瑞先 生所言:“我们所谓的‘正本清源’,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对中国文化核心思想 进行的还原。”当代的山水画家,应该在对中国哲学和美学精神深刻体悟的基础 上,通过自己的创作,不仅表现天地山川的自然之美,还表现出画家的秉赋、襟 抱和人格境界之美,从而让人们在山水画面前产生感动,产生震撼,产生共鸣, 感受到艺术之美,进而感受到山水之美以及中国人生生不息感天悟地的人文精神 之美,重新建立与山水自然的亲近与和谐的同构关系,最终深刻体验中国哲学的 “天人合一”之境,感受“天地境界”,实现人格和人生境界的自我超越。 历经数千年积淀下来的优秀山水文化基因正流淌在自己的文化血脉里不被大多 数山水画家和大众所认识,山水画几乎成为“高处不胜寒”的濒危遗产。因此, 当代山水画家应承担起“教育和传播”的责任,“志道”,“弘毅”,真正担负 起任重道远的文化使命
(摘编自陈仕彬《当代山水画家的文化使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山水画最重要的哲学基础是道家的老庄这些,历代山水画家都受到他的影 响 B.王维和诸多卓越的画僧因为受到老庄哲学的影响,所以具有较高的审美感受 力,从而在山水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C.“以形媚道”的中国山水画为欣赏者提供了一个切入传统文化和中国哲学精 神的最佳途径。 D.中国山水画通过为欣赏者提供了深邃而广阔的审美空间来使欣赏者获得审美 愉悦和人格人生境界的自我超越 2.系列对原文沦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二段引用《礼记·中庸》里的话,充分证明了儒家的道德感悟是和山水 联系在一起的 B.认为儒道释哲学对山水的态度有着本质的相通之处,这是文章论述当代山水画 家应该承担文化使命的前提。 C.山水画从真正诞生之时便与中国哲学中最核心的“道”的精神紧密相连是文 章的中心论点。 D.建立于深山中的寺庙成为中国山水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论证佛教和山水 紧密融合的例证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水画几乎成为“高处不胜寒”的濒危遗产,言下之意是说山水画家和大众没 有认识到中国的优秀文化基因正流淌在自己的文化血脉里 B.山水画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能否传承山水画精神的内核,直接关系到 中国文化精神能否得到延续和发展 C.当代的山水画家应该在对中国哲学和美学精神深刻体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 创作,使山水画的欣赏者实现人格和人生境界的自我超越。 D.“正本淸源”的“源”包含着中国哲学和美学之源,包含着对中国文化中 “道”的体认和对中国文化核心思想进行的还原 (二)文学类义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裱画徐 马犇 ①淮城的装裱市场比较兴盛。淮城南门大街东边的一条巷子里,有个徐姓的裱画 师 ②徐家的裱画史不短。他家祖上学裱画时,认识了淮城人边寿民,后也常给边氏 裱画,与其交流,向其取经,渐渐地,他的祖上善裱、能画、工篆刻。这几样, 裱画徐全盘承继了。 ③边寿民,工诗,善书画,与郑板桥、金农等人齐名,尤善画芦雁,人称“边芦 雁”。裱画徐的祖上当时就给裱画铺起名为“念芦斋”,以纪念徐家与边氏的友 谊 ④常言道“三分书画七分裱”,不难看出,装裱之于书画作品的意义。徐家裱画 有三规,不丢画,不作伪,按工艺收钱、不因作者高低调价
(摘编自陈仕彬《当代山水画家的文化使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山水画最重要的哲学基础是道家的老庄这些,历代山水画家都受到他的影 响。 B.王维和诸多卓越的画僧因为受到老庄哲学的影响,所以具有较高的审美感受 力,从而在山水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C.“以形媚道”的中国山水画为欣赏者提供了一个切入传统文化和中国哲学精 神的最佳途径。 D.中国山水画通过为欣赏者提供了深邃而广阔的审美空间来使欣赏者获得审美 愉悦和人格人生境界的自我超越。 2.系列对原文沦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第二段引用《礼记·中庸》里的话,充分证明了儒家的道德感悟是和山水 联系在—起的。 B.认为儒道释哲学对山水的态度有着本质的相通之处,这是文章论述当代山水画 家应该承担文化使命的前提。 C.山水画从真正诞生之时便与中国哲学中最核心的“道”的精神紧密相连是文 章的中心论点。 D.建立于深山中的寺庙成为中国山水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论证佛教和山水 紧密融合的例证之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山水画几乎成为“高处不胜寒”的濒危遗产,言下之意是说山水画家和大众没 有认识到中国的优秀文化基因正流淌在自己的文化血脉里。 B.山水画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能否传承山水画精神的内核,直接关系到 中国文化精神能否得到延续和发展。 C.当代的山水画家应该在对中国哲学和美学精神深刻体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 创作,使山水画的欣赏者实现人格和人生境界的自我超越。 D.“正本淸源”的“源”包含着中国哲学和美学之源,包含着对中国文化中 “道”的体认和对中国文化核心思想进行的还原。 (二)文学类义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裱画徐 马犇 ①淮城的装裱市场比较兴盛。淮城南门大街东边的一条巷子里,有个徐姓的裱画 师。 ②徐家的裱画史不短。他家祖上学裱画时,认识了淮城人边寿民,后也常给边氏 裱画,与其交流,向其取经,渐渐地,他的祖上善裱、能画、工篆刻。这几样, 裱画徐全盘承继了。 ③边寿民,工诗,善书画,与郑板桥、金农等人齐名,尤善画芦雁,人称“边芦 雁”。裱画徐的祖上当时就给裱画铺起名为“念芦斋”,以纪念徐家与边氏的友 谊。 ④常言道“三分书画七分裱”,不难看出,装裱之于书画作品的意义。徐家裱画 有三规,不丢画,不作伪,按工艺收钱、不因作者高低调价
⑤有些不太识货的人,巧得名画抑或祖上有旧藏,是最易受骗的群体。有一回, 南门靠西的一户人家,带着画作,慕名而来。裱画徐仔细看了画,不动声色,又 看了看来人,议好价钱,即送走来人。 ⑥此画竟是徐渭的画,裱画徐亦善写意,尤以花卉见长。他能模仿个九分像,不 懂行的人根本看不出差别。但裱画徐除了欣赏时间稍长一些,像裱普通的画作 样,平静地按工艺走。裱完后,他在卷轴旁不起眼的地方钤印,此印极小,表明 是裱画徐裱的,以防日后起争议纠纷。在约定好的日子,画主交完钱取走了画 此事成了行业里的段子,用来形容裱画的人诚实 ⑦裱画有原裱和揭裱之分。原裱是裱初次待裱的画;揭裱是重裱已经裱过的画, 揭裱最难,很少有人敢接这个活。但揭裱也给部分技艺髙超却无良的人有了作伪 的机会。一张宣纸可揭出几层,裱画人如存贪念,就会将老旧的名画揭成几幅 这些作品的色彩较原作淡很多,裱画人就上手补救,然后再做旧。一幅变多幅, 倒卖给黑市。 ⑧淮城藏家多,很多古画因年代久远,受潮被虫蛀在所难免,对于这些作品而言 每年的梅雨季节更是火上浇油。淮城几乎所有的揭裱都会送到念芦斋,光揭裱 项,经裱画徐手的,少说也有千幅,但他没弄坏过一幅画,也从未借机作伪。就 是把顾恺之、展子虔的画送到念芦斋,画主也可安心回家,按日子去取。不会出 意外。 ⑨可惜的是,裱画徐后继无人,孩子们都已迁居国外。晚年,裱画徐独自生活, 雇了个人做饭,他仍坚持对外裱画。他不想在有生之年放下祖传的手艺。 ⑩本想平静地过完一生,哪知晚年并不平静。改革开放后,淮城有几个去南方下 海的人,禁不起物质诱惑,垂涎于逐渐兴盛的书画市场,而且看中了倒卖赝品这 行。他们第一时间想起家乡的裱画徐,他们知道徐老爹裱画、绘画的技艺都很高 超。他们或者通过私密渠道搞来原作,请裱画徐借揭裱制假;或者直接报上画名 逼着裱画徐画。 ①裱画徐不从,这些人就动粗,见裱画徐想寻死,这些人就留下狠话,“不老实 做,我们迟早去海外找你孩子的麻烦 ⑩与他们纠缠不起,裱画徐按照要求,完成了一批赝品。这些人拿着这批赝品再 次南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多人知道了这件事,他们骂裱画徐早年清高不做假, 晚年糊涂,晚节不保 ⑩3不久,裱画徐生了场大病去世了。不久,这几个倒卖赝品的人被抓获。淮城人 惊叹不已。 ⑩警察通过地方报纸透露了案情。原来,裱画徐临死前给公安局寄了封信,写明 事情经过,并说他的仿作在画轴夹层里都盖了一长条印,“身不由己,赝品而 已”,还附上了那几个人的肖像,是裱画徐凭印象用毛笔勾画的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通过交代淮城裱画市场的兴盛,小说的主人公裱画徐及徐家裱画的历 史渊源来交代小说的写作背景。 B.小说第⑦段自然段是补叙,补充介绍了一些裱画的专业知识,帮助读者对裱画 徐标化技术的认识。 C.边寿民人称“边芦雁”,与郑板桥齐名。裱画徐常给他裱画,常与之交流,向 其学习,慢慢地他就善裱能画工篆刻了。 D.裱画徐装裱徐渭的画和给犯罪分子做赝品这两个情节从不同的方面充分展了 裱画徐的品格
⑤有些不太识货的人,巧得名画抑或祖上有旧藏,是最易受骗的群体。有一回, 南门靠西的一户人家,带着画作,慕名而来。裱画徐仔细看了画,不动声色,又 看了看来人,议好价钱,即送走来人。 ⑥此画竟是徐渭的画,裱画徐亦善写意,尤以花卉见长。他能模仿个九分像,不 懂行的人根本看不出差别。但裱画徐除了欣赏时间稍长一些,像裱普通的画作一 样,平静地按工艺走。裱完后,他在卷轴旁不起眼的地方钤印,此印极小,表明 是裱画徐裱的,以防日后起争议纠纷。在约定好的日子,画主交完钱取走了画。 此事成了行业里的段子,用来形容裱画的人诚实。 ⑦裱画有原裱和揭裱之分。原裱是裱初次待裱的画;揭裱是重裱已经裱过的画, 揭裱最难,很少有人敢接这个活。但揭裱也给部分技艺高超却无良的人有了作伪 的机会。一张宣纸可揭出几层,裱画人如存贪念,就会将老旧的名画揭成几幅, 这些作品的色彩较原作淡很多,裱画人就上手补救,然后再做旧。一幅变多幅, 倒卖给黑市。 ⑧淮城藏家多,很多古画因年代久远,受潮被虫蛀在所难免,对于这些作品而言, 每年的梅雨季节更是火上浇油。淮城几乎所有的揭裱都会送到念芦斋,光揭裱一 项,经裱画徐手的,少说也有千幅,但他没弄坏过一幅画,也从未借机作伪。就 是把顾恺之、展子虔的画送到念芦斋,画主也可安心回家,按日子去取。不会出 意外。 ⑨可惜的是,裱画徐后继无人,孩子们都已迁居国外。晚年,裱画徐独自生活, 雇了个人做饭,他仍坚持对外裱画。他不想在有生之年放下祖传的手艺。 ⑩本想平静地过完一生,哪知晚年并不平静。改革开放后,淮城有几个去南方下 海的人,禁不起物质诱惑,垂涎于逐渐兴盛的书画市场,而且看中了倒卖赝品这 行。他们第一时间想起家乡的裱画徐,他们知道徐老爹裱画、绘画的技艺都很高 超。他们或者通过私密渠道搞来原作,请裱画徐借揭裱制假;或者直接报上画名, 逼着裱画徐画。 ⑪裱画徐不从,这些人就动粗,见裱画徐想寻死,这些人就留下狠话,“不老实 做,我们迟早去海外找你孩子的麻烦。” ⑫与他们纠缠不起,裱画徐按照要求,完成了一批赝品。这些人拿着这批赝品再 次南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多人知道了这件事,他们骂裱画徐早年清高不做假, 晚年糊涂,晚节不保。 ⑬不久,裱画徐生了场大病去世了。不久,这几个倒卖赝品的人被抓获。淮城人 惊叹不已。 ⑭警察通过地方报纸透露了案情。原来,裱画徐临死前给公安局寄了封信,写明 事情经过,并说他的仿作在画轴夹层里都盖了一长条印,“身不由己,赝品而 已”,还附上了那几个人的肖像,是裱画徐凭印象用毛笔勾画的。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开篇通过交代淮城裱画市场的兴盛,小说的主人公裱画徐及徐家裱画的历 史渊源来交代小说的写作背景。 B.小说第⑦段自然段是补叙,补充介绍了一些裱画的专业知识,帮助读者对裱画 徐标化技术的认识。 C.边寿民人称“边芦雁”,与郑板桥齐名。裱画徐常给他裱画,常与之交流,向 其学习,慢慢地他就善裱能画工篆刻了。 D.裱画徐装裱徐渭的画和给犯罪分子做赝品这两个情节从不同的方面充分展了 裱画徐的品格
5.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裱画徐的形象特点。(5分) 6.伏笔和照应使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有很强的可读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 说使用了哪些伏笔和照应?(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 我认为一个健康的中国,需要一个健康的文艺市场,中国的崛起,更离不开科学 家 明星片酬越来越髙,高得离谱。2014年,李连杰被问到其片酬高达6000万一事, 不屑地称:“太低了,2000年我就拿到1000万美金,按当时汇率相当于8000 万。”这个世界真是太疯狂了! 那些终生投身科研的科学家,大多都是身居陋室,连钱学森都是住百八十平方米 的旧房子。而大明星们,住豪宅开豪车,广告收入动辄七八位数,像天上掉馅饼 一样容易。这种现象的存在,让成长过程中的孩子难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孩子们都已经变得很现实,觉得搞科研是没有出息的。他们的人生目标不是升官 就是发财,而当明星更是名利双收。这就是我们当今的社会,价值观严重的扭曲 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是时代的悲哀。 个浮躁的社会,人们追逐的都是表面的光鲜亮丽。于是各种包装炒作,让人们 失去了自然和本真,浮躁的气息扩散到每一个角度,使得现代人已经不再关注社 会的本源,而是追求虚无的奢侈浮华。 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互联网变革的洪流又让人们惴惴不安,人们都在寻找精神 依托。我们需要能够给国人做正确价值导向的“名人”,而恰恰社会上有非常缺 少这种角色的存在,有文化、有担当、有历史责任感的名人太少了。正是因为没 有真正的思想舵手,才使很多明星、网红爬到了时代之巅,负面影响将非常深远。 人们不得不思考:中国精神在哪里?中国复兴从何谈起? (选自陈中华博客 材料二 经济合作于发展组织(OECD)公布了2015年的国际学生能力测试(PISA),结 果显示,美国“将来期望进入科学相关行业从业的学生比例”为38%,中国只有 16.8%,还不及OECD国家的平均值 去年,物理学家霍金开通了个人微博,短短半个月粉丝数量突破了350万。事实 上,霍金之所以在全世界拥有数量巨大的粉丝,不光因为他对广义相对论的贡献 还来自于以下趣事:他在美国热门电视剧《生活大爆炸》中扮演他自己,利用电 子发声器与美国的摇滚乐团录制歌曲。写得了论文,做得了网红,酷劲十足,这 就是霍金的魅力,也是科学家的魅力。 整日埋头于实验室,甚至抱病工作,英年早逝,在我们的宣传中,仿佛科学家不 历经坎坷,他们的道德形象就不高大。而事实上,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科学 家想象更能凸显人生的高度和厚度。科学家对于孩子们的吸引力,除了科学本身 的魅力,很大一部分是要靠科学家来具体化和人格化的 对青年人来说,收入和地位等实现因素也极大地影响了职业理想的选择。科学家 的经济回报和社会地位似乎不如明星、企业家也是当下的现实。现在,我国的国 家最高科技奖奖金每人500万元人民币,由国家主席亲自颁发,正在创造良好的 社会效益。我们应以此反拨社会潮流,让科技人员真正感到既有“面子”,又有 “里子
5.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裱画徐的形象特点。(5 分) 6.伏笔和照应使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有很强的可读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 说使用了哪些伏笔和照应?(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我认为一个健康的中国,需要一个健康的文艺市场,中国的崛起,更离不开科学 家。 明星片酬越来越高,高得离谱。2014 年,李连杰被问到其片酬高达 6000 万一事, 不屑地称:“太低了,2000 年我就拿到 1000 万美金,按当时汇率相当于 8000 万。”这个世界真是太疯狂了! 那些终生投身科研的科学家,大多都是身居陋室,连钱学森都是住百八十平方米 的旧房子。而大明星们,住豪宅开豪车,广告收入动辄七八位数,像天上掉馅饼 一样容易。这种现象的存在,让成长过程中的孩子难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孩子们都已经变得很现实,觉得搞科研是没有出息的。他们的人生目标不是升官 就是发财,而当明星更是名利双收。这就是我们当今的社会,价值观严重的扭曲。 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是时代的悲哀。 一个浮躁的社会,人们追逐的都是表面的光鲜亮丽。于是各种包装炒作,让人们 失去了自然和本真,浮躁的气息扩散到每一个角度,使得现代人已经不再关注社 会的本源,而是追求虚无的奢侈浮华。 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互联网变革的洪流又让人们惴惴不安,人们都在寻找精神 依托。我们需要能够给国人做正确价值导向的“名人”,而恰恰社会上有非常缺 少这种角色的存在,有文化、有担当、有历史责任感的名人太少了。正是因为没 有真正的思想舵手,才使很多明星、网红爬到了时代之巅,负面影响将非常深远。 人们不得不思考:中国精神在哪里?中国复兴从何谈起? (选自陈中华博客) 材料二 经济合作于发展组织(OECD)公布了 2015 年的国际学生能力测试(PISA),结 果显示,美国“将来期望进入科学相关行业从业的学生比例”为 38%,中国只有 16.8%,还不及 OECD 国家的平均值。 去年,物理学家霍金开通了个人微博,短短半个月粉丝数量突破了 350 万。事实 上,霍金之所以在全世界拥有数量巨大的粉丝,不光因为他对广义相对论的贡献, 还来自于以下趣事:他在美国热门电视剧《生活大爆炸》中扮演他自己,利用电 子发声器与美国的摇滚乐团录制歌曲。写得了论文,做得了网红,酷劲十足,这 就是霍金的魅力,也是科学家的魅力。 整日埋头于实验室,甚至抱病工作,英年早逝,在我们的宣传中,仿佛科学家不 历经坎坷,他们的道德形象就不高大。而事实上,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科学 家想象更能凸显人生的高度和厚度。科学家对于孩子们的吸引力,除了科学本身 的魅力,很大一部分是要靠科学家来具体化和人格化的。 对青年人来说,收入和地位等实现因素也极大地影响了职业理想的选择。科学家 的经济回报和社会地位似乎不如明星、企业家也是当下的现实。现在,我国的国 家最高科技奖奖金每人 500 万元人民币,由国家主席亲自颁发,正在创造良好的 社会效益。我们应以此反拨社会潮流,让科技人员真正感到既有“面子”,又有 “里子
让科学家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明星,成为孩子们争相崇拜的偶像,唯有如此,当 科学家才能重新成为孩子们的职业理想。 (摘自2017年1月19日《光明日报》第6版) 材料三 社会发展到今天,必须承认和接受其多元性和复杂性。各行各业都出精英,只不 过用的评价标准不同罢了。把屠呦呦和黄晓明放在一起比较,是一种危险的逻辑。 正如一提援外、减免他国债务,就有人提我国的贫困人口一样,如此对比似乎已 成为一种万能诡辩术。如果用北京的房价来衡量青蒿素的学术价值,会得出什么 结论呢?如果用一些方法降低“黄晓明们”的收入,限制“黄晓明们”婚宴和礼 金规模,这又会是怎样的情形? 市场与行政力量当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屠呦呦的反面教材,不是连 结婚都会躺枪的黄晓明,也不是娱乐圈这个花花世界。演艺明星即使再奢华,也 不会让科学家们眼红。反而是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现象,如学术造假、学术浮躁 科研体制僵化、收入分配不合理、科研机构衙门化、人才培养机制受阻等,才是 阻碍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的环境因素,从长远说,也损害了科学家在国人心目中 的形象。 (摘自2015年10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者都关注当下中国科学家的社会地位相对不高的问题,从材料对此的分析 来看,原因不仅在社会对名利的追逐,科学界自身也有很多地方值得反思 B.材料三论及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现象阻碍了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因此材料 讨论的“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现象,并不严重 C.材料一对我国科学家地位不如娱乐明星的现象,分析较为详尽,具有较高的 思考价值,而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了产生这种社会现象的原因。 D.三则材料都试图引导读者思考中国科学家地位不如明星的问题,体现了论者 对中国科学发展的认真反思和良好期待。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5分) A.与材料一比较而言,材料二把科学家与大众的疏离归因于科学家的角色定位 有失偏颇;材料三甚至认为只是科学界的内部问题,说法过于绝对。 B.三则材料所持观点相同,依据不同,这是论者基于自己的眼光和立场表达的 见解,均能激发读者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社会事件 C.对于同一社会现象,三者关注点各有侧重,材料一重在原因分析,材料二重 在如何改善,材料三重在谈各行各业评价标准不同。 D.三者对科学家和明星地位的论说,有些地方针锋相对,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百 家争鸣”,由此可看出当下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 E.从三则材料来看,对社会现象的评论,不能止于现象,应该探出背后深刻的 社会原因,如果没有提出解决办法,这样的评论就没有价值。 9.根据材料简要分析如何才能让“当科学家”重新成为年青一代的职业理想?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井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谢举,字言扬,中书令览之弟也。幼好学,能清言,与览齐名。举年十四,尝赠 沈约五言诗,为约称赏。起家秘书郎,迁太子舍人,深为昭明太子赏接。秘书监
让科学家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明星,成为孩子们争相崇拜的偶像,唯有如此,当 科学家才能重新成为孩子们的职业理想。 (摘自 2017 年 1 月 19 日《光明日报》第 6 版) 材料三 社会发展到今天,必须承认和接受其多元性和复杂性。各行各业都出精英,只不 过用的评价标准不同罢了。把屠呦呦和黄晓明放在一起比较,是一种危险的逻辑。 正如一提援外、减免他国债务,就有人提我国的贫困人口一样,如此对比似乎已 成为一种万能诡辩术。如果用北京的房价来衡量青蒿素的学术价值,会得出什么 结论呢?如果用一些方法降低“黄晓明们”的收入,限制“黄晓明们”婚宴和礼 金规模,这又会是怎样的情形? 市场与行政力量当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屠呦呦的反面教材,不是连 结婚都会躺枪的黄晓明,也不是娱乐圈这个花花世界。演艺明星即使再奢华,也 不会让科学家们眼红。反而是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现象,如学术造假、学术浮躁、 科研体制僵化、收入分配不合理、科研机构衙门化、人才培养机制受阻等,才是 阻碍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的环境因素,从长远说,也损害了科学家在国人心目中 的形象。 (摘自 2015 年 10 月 13 日《新华每日电讯》)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三者都关注当下中国科学家的社会地位相对不高的问题,从材料对此的分析 来看,原因不仅在社会对名利的追逐,科学界自身也有很多地方值得反思。 B.材料三论及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现象阻碍了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因此材料 一、二讨论的“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现象,并不严重。 C.材料一对我国科学家地位不如娱乐明星的现象,分析较为详尽,具有较高的 思考价值,而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了产生这种社会现象的原因。 D.三则材料都试图引导读者思考中国科学家地位不如明星的问题,体现了论者 对中国科学发展的认真反思和良好期待。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5 分) A.与材料一比较而言,材料二把科学家与大众的疏离归因于科学家的角色定位, 有失偏颇;材料三甚至认为只是科学界的内部问题,说法过于绝对。 B.三则材料所持观点相同,依据不同,这是论者基于自己的眼光和立场表达的 见解,均能激发读者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社会事件。 C.对于同一社会现象,三者关注点各有侧重,材料一重在原因分析,材料二重 在如何改善,材料三重在谈各行各业评价标准不同。 D.三者对科学家和明星地位的论说,有些地方针锋相对,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百 家争鸣”,由此可看出当下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 E.从三则材料来看,对社会现象的评论,不能止于现象,应该探出背后深刻的 社会原因,如果没有提出解决办法,这样的评论就没有价值。 9.根据材料简要分析如何才能让“当科学家”重新成为年青一代的职业理想? (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丼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谢举,字言扬,中书令览之弟也。幼好学,能清言,与览齐名。举年十四,尝赠 沈约五言诗,为约称赏。起家秘书郎,迁太子舍人,深为昭明太子赏接。秘书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