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00所名校2018届高三模拟示范卷(四)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由于长期以来受“欧洲中心论”与“以西释中”思想的影响,我国美学研究对中 华民族的审美理论常常以“审美智慧”称之,没有足够勇气将其称为中国的美学 理论。中华民族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有引以自傲的民族艺术。因此,中国必 然拥有本民族的美学,这种美学就是“生生美学” 生生美学”这一概念来自《周易》。“生生”即“生命的创生”,是我国古代 哲思与艺术的核心所在。“生生美学”是一种相异于西方古典认识论美学的美学 形态,独具特色与魅力。而且,体现这种“生生美学”的中国传统艺术如国画、 书法、戏曲、琴艺与民间艺术至今仍具有无穷生命力,因此这种“生生美学”也 是鲜活的。 “生生美学”是一种古典形态的“天人相和”的生态之美。“天人相和”的生态 之美不仅仅是一般的生态智慧,而且是具有原生性并活在当代的生态理论。所谓 天人相和”具有明显的“生命创生”的内涵,天地相交、风调雨顺、万物生长 就是一种美的形态。这种生态之美仍然存在于我国诸多民间艺术之中,例如年画 之“瑞雪兆丰年”与“大丰收”等。 “生生美学”是一种“阴阳相生”的生命之美。“生生美学”是一种东方的生命 之美。这种生命之美包含万物化生、宇宙变化等极为丰富的内涵,而且体现出“天 地与我为一,万物与我并存”的理念,是一种古典的生态整体论与生态平等论 特别可贵的是,《周易》揭示了包括艺术创造在内的万事万物生长演化的规律, 即“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之道概括了艺术创造特有的规律,即凭借阴阳虚实 的对比产生一种艺术生命力。例如,国画就是通过白与黑、浓与淡的对比形成 种艺术生命力。像齐白石的虾图,仅寥寥几笔.以大片的空白将几只小虾在水中 活泼泼的生命力表现无遗 “生生美学”还是一种“日新其德”的含蓄之美。“生生美学”作为一种含蓄的 美,体现中国传统艺术的无限风光,是一种“言外之意”“象外之象”与“味外 之旨”。诗歌之“意境”、绘画之“气韵”、山水园林之“写意”、书法之“神 韵”等,说的都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含蓄之美,可以说是意味无穷。 “生生美学”化育于十几亿中国人的生活,蕴含在让我我们流连忘返的无教民间 艺术之中,寄托着我们绵绵的乡愁与无尽的情思ˆ需要我们好好体悟,好好研究 (摘编自曾繁仁《生生美学具有无穷生命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生生美学”是独具中国特色与魅力的美学形态,却一直被西方称为“审美 智慧” B.“天人相和”具有“生命创生”的内涵,“生生美学”表现出大自然的生态 之美 C.艺术创造的规律就是阴阳之道,凭借阴阳虚实的对比产生艺术的生命之美。 D.诗歌的意境、绘画的气韵、书法的神韵等使艺术产生含蓄之美,令人回味无 穷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交代背景,然后引出“生生美学”的概念,再围绕“生生美学”逐层 展开
全国 100 所名校 2018 届高三模拟示范卷(四)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由于长期以来受“欧洲中心论”与“以西释中”思想的影响,我国美学研究对中 华民族的审美理论常常以“审美智慧”称之,没有足够勇气将其称为中国的美学 理论。中华民族有 5000 多年的文明史,有引以自傲的民族艺术。因此,中国必 然拥有本民族的美学,这种美学就是“生生美学”。 “生生美学”这一概念来自《周易》。“生生”即“生命的创生”,是我国古代 哲思与艺术的核心所在。“生生美学”是一种相异于西方古典认识论美学的美学 形态,独具特色与魅力。而且,体现这种“生生美学”的中国传统艺术如国画、 书法、戏曲、琴艺与民间艺术至今仍具有无穷生命力,因此这种“生生美学”也 是鲜活的。 “生生美学”是一种古典形态的“天人相和”的生态之美。“天人相和”的生态 之美不仅仅是一般的生态智慧,而且是具有原生性并活在当代的生态理论。所谓 “天人相和”具有明显的“生命创生”的内涵,天地相交、风调雨顺、万物生长 就是一种美的形态。这种生态之美仍然存在于我国诸多民间艺术之中,例如年画 之“瑞雪兆丰年”与“大丰收”等。 “生生美学”是一种“阴阳相生”的生命之美。“生生美学”是一种东方的生命 之美。这种生命之美包含万物化生、宇宙变化等极为丰富的内涵,而且体现出“天 地与我为一,万物与我并存”的理念,是一种古典的生态整体论与生态平等论。 特别可贵的是,《周易》揭示了包括艺术创造在内的万事万物生长演化的规律, 即“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之道概括了艺术创造特有的规律,即凭借阴阳虚实 的对比产生一种艺术生命力。例如,国画就是通过白与黑、浓与淡的对比形成一 种艺术生命力。像齐白石的虾图,仅寥寥几笔.以大片的空白将几只小虾在水中 活泼泼的生命力表现无遗。 “生生美学”还是一种“日新其德”的含蓄之美。“生生美学”作为一种含蓄的 美,体现中国传统艺术的无限风光,是一种“言外之意”“象外之象”与“味外 之旨”。诗歌之“意境”、绘画之“气韵”、山水园林之“写意”、书法之“神 韵”等,说的都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含蓄之美,可以说是意味无穷。 “生生美学”化育于十几亿中国人的生活,蕴含在让我我们流连忘返的无教民间 艺术之中,寄托着我们绵绵的乡愁与无尽的情思^需要我们好好体悟,好好研究。 (摘编自曾繁仁《生生美学具有无穷生命力》)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生生美学”是独具中国特色与魅力的美学形态,却一直被西方称为“审美 智慧”。 B. “天人相和”具有“生命创生”的内涵,“生生美学”表现出大自然的生态 之美。 C. 艺术创造的规律就是阴阳之道,凭借阴阳虚实的对比产生艺术的生命之美。 D. 诗歌的意境、绘画的气韵、书法的神韵等使艺术产生含蓄之美,令人回味无 穷。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交代背景,然后引出“生生美学”的概念,再围绕“生生美学”逐层 展开
B.文章从“生态美”“生命美”“含蓄美”三方面阐释了“生生美学”的无穷 生命力 C.本文采用总分总的论述结构,“分”是论述的重点所在,文学层次分明,结 构严谨。 D.文章以齐白石的虾图为例,证明了中国艺术是一种虚实相生的生命艺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洲中心论”与“以西释中”思想长期盛行,使我们对自己的审美理论缺 乏自信。 B.“生生美学”具有无穷的生命力,它体现在鲜活的中国传统艺术中 C.国画通过白与黑、浓与淡等阴阳虚实的对比,就可以形成活泼的艺术生命力 D.如果不深入体悟和研究,就难以真正领会中国民间艺术所蕴含的“生生美 【答案】1.D2.B3.C 【解析】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査的是文章论证方法和论证思路以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B 项“阐释了‘生生美学’的无穷生命力”错误,本文阐述了“生生美学”的内 涵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査分析和推理文章重要内容的能力。仔细阅读文章,找到 有效的答题区间,比对备选答案。C项“就可以”错误,凭借阴阳虚实的对比产 生一种艺术生命力,并非有此就可以有彼。 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 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 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代词与代词内容之间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 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査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马三立梦露 周海亮 马三立梦露本名马三。他姓马,排行老三,很俗很实际的名字。马三立梦露这个 怪异的名字是村里人送给他的外号,他觉得挺好。他种地,养猪,打牌,喝酒 打孩子,弹三弦……他把乡村沉闷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收音机还不多,可是他有一台。每天他坐在炕头上听收音机, 最初听新闻,后来听评书,再后来就迷上相声,迷上马三立。收音机乃稀罕之物, 他听的时候,炕沿上、窗台上、锅台上甚至院子里,挤满前来蹭听的村人。一段 听完,见村人仍不走,他说,我给你们来一段吧!他开始惟妙惟肖地模仿马三立, 村人前俯后仰,啧啧称叹。特别是那句充满喜感的“逗你玩”,竟然真假难辨 正逗着,小儿内急,喊了几声“爹”,见他不应,就全都屙到炕上。他只得暂别 马三立,冲院里喊:大黄!狗跑进屋,蹿上土炕,欢天喜地地将小儿的秽物舔了 个净光 喜欢马三立很正常。村里人都喜欢马三立。然而几年以后,他又开始喜欢梦露, 在村人眼里,就有些不正常了 八十年代初,即使城里人,也多不知道梦露是何人,但他不仅知道,并且对梦露 拍过的电影如数家珍。他阅读有关梦露的书,又从杂志上剪下梦露的照片,贴满 整整一面土墙。一个大男人不好好干活,天天迷一个脸上长颗痦子的金发碧眼的
B. 文章从“生态美”“生命美”“含蓄美”三方面阐释了“生生美学”的无穷 生命力。 C. 本文采用总分总的论述结构,“分”是论述的重点所在,文学层次分明,结 构严谨。 D. 文章以齐白石的虾图为例,证明了中国艺术是一种虚实相生的生命艺术。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欧洲中心论”与“以西释中”思想长期盛行,使我们对自己的审美理论缺 乏自信。 B. “生生美学”具有无穷的生命力,它体现在鲜活的中国传统艺术中。 C. 国画通过白与黑、浓与淡等阴阳虚实的对比,就可以形成活泼的艺术生命力。 D. 如果不深入体悟和研究,就难以真正领会中国民间艺术所蕴含的“生生美 学”。 【答案】1. D 2. B 3. C 【解析】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章论证方法和论证思路以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B 项“阐释了‘生生美学’的无穷生命力”错误,本文阐述了“生生美学”的内 涵。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和推理文章重要内容的能力。仔细阅读文章,找到 有效的答题区间,比对备选答案。C 项“就可以”错误,凭借阴阳虚实的对比产 生一种艺术生命力,并非有此就可以有彼。 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 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 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代词与代词内容之间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 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马三立梦露 周海亮 马三立梦露本名马三。他姓马,排行老三,很俗很实际的名字。马三立梦露这个 怪异的名字是村里人送给他的外号,他觉得挺好。他种地,养猪,打牌,喝酒, 打孩子,弹三弦……他把乡村沉闷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收音机还不多,可是他有一台。每天他坐在炕头上听收音机, 最初听新闻,后来听评书,再后来就迷上相声,迷上马三立。收音机乃稀罕之物, 他听的时候,炕沿上、窗台上、锅台上甚至院子里,挤满前来蹭听的村人。一段 听完,见村人仍不走,他说,我给你们来一段吧!他开始惟妙惟肖地模仿马三立, 村人前俯后仰,啧啧称叹。特别是那句充满喜感的“逗你玩”,竟然真假难辨。 正逗着,小儿内急,喊了几声“爹”,见他不应,就全都屙到炕上。他只得暂别 马三立,冲院里喊:大黄!狗跑进屋,蹿上土炕,欢天喜地地将小儿的秽物舔了 个净光。 喜欢马三立很正常。村里人都喜欢马三立。然而几年以后,他又开始喜欢梦露, 在村人眼里,就有些不正常了。 八十年代初,即使城里人,也多不知道梦露是何人,但他不仅知道,并且对梦露 拍过的电影如数家珍。他阅读有关梦露的书,又从杂志上剪下梦露的照片,贴满 整整一面土墙。一个大男人不好好干活,天天迷一个脸上长颗痦子的金发碧眼的
坦胸露乳的美国大妞,很是让村里人看不懂。他老婆骂他,你还要不要脸?他说, 你不觉得她挺好看?他老婆说,她好不好看关你鸟事?他说,好看,就能让我心 情舒畅。心情舒畅,就能干好地里的活。他开始弹三弦,唱《送女上大学》,边 唱边瞟着墙上的梦露,似乎梦露就是那个穿着红格子衬衫和学生蓝裤子的桂兰 弹完一曲,下地干活,竟真的不觉累。然当他回来,墙上的梦露一张都不见了。 他喝来老婆,问,我的梦露呢?他老婆说,都被我撕了!他不由分说,上前一巴 掌,将老婆干净利落地打翻在地。你这个不懂事的臭婆娘!他说,我不看梦露难 道看你? 那次他与老婆闹翻了天。他老婆欲与他离婚,他诚恳地承认错误并发誓永不再往 墙上贴梦露,两人的日子才得以继续。马三立梦露这个外号也由此传开,开始只 是村里人叫,后来传到镇上,镇里人也叫。每叫他,他便应:哎!声音里,透着 股子快乐。 墙上没有再贴梦露,并不能证明他不再想着梦露。有梦露的杂志仍然天天看,看 时,目光痴迷,口水澎湃。看一会儿,家里来了村人,便打开黑白电视,与村里 人一起看马三立。那是村子里的第一台黑白电视机,他在两年前开始赶集卖书卖 杂志,赚下一笔钱 几年后他把儿子送到镇里读中学,一家人就搬到镇上。他在镇上开了一家音像店, 卖磁带和录相带,也卖书和杂志。店里有录像机,每天都会吸引很多无所事事的 人过来看录像。多是香港武打片,有时也播马三立的相声和梦露的电影。逢这时, 别人就让他快换片快换片。他不屑地冲那些人撇撇嘴,说,真没品味! 经常有村里人来镇上找他,喝喝酒,聊聊天。村里人夸他有本事,说他从农民变 成老板,不过几年的事。他笑笑,说,不是你们把我赶出来了吗?村人说,谁赶 过你?都喜欢你呢。他说,反正在你们眼里,我就是与你们不一样的怪人。说完, 喝一口酒,盯着电视里的梦露,说,你说她怎么可以这样迷人? 再几年过去,他去了县城,开了一家更大的音像店。城里的年轻人不知道他的过 去,只知道他这里片子多,价格也便宜。没人知道,他便主动说给那些年轻人听 他说我有个外号叫马三立梦露。大家就笑,说,知道你迷马三立,可是梦露是什 么回事? 那时他刚给这些年轻人说了段马三立的《逗你玩》,嗓音还没有调回来。他从口 袋里掏出一张梦露的照片,“啪”地往桌面上一甩,粗哑着声音说,瞧瞧!几个 年轻人凑上来,仔细瞧过,说,原来梦露长这模样啊! 他愣愣,长叹一声说,在你们眼里,梦露也成马三立了。 (选自《小说月刊》2018年第1期,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直接切题,简要介绍了中心人物马三,列举的一系列农村日常生活 具有浓厚的乡野气息。 B.小说善于运用相关事件的延展来表现人物、把握叙事节奏,如第2段“小儿 内急”的描写,极富表现力 C.马三由喜爱马三立转到痴迷梦露,引起了他老婆的不满,由此还引发了一场 风波,外号也因此而来。 D.小说结尾意味深长,马三的话暗含了一个道理:人可以各有所好,任何事物 都不可能保持常新。 5.文中的主人公马三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6.小说以“马三立梦露”为题,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坦胸露乳的美国大妞,很是让村里人看不懂。他老婆骂他,你还要不要脸?他说, 你不觉得她挺好看?他老婆说,她好不好看关你鸟事?他说,好看,就能让我心 情舒畅。心情舒畅,就能干好地里的活。他开始弹三弦,唱《送女上大学》,边 唱边瞟着墙上的梦露,似乎梦露就是那个穿着红格子衬衫和学生蓝裤子的桂兰。 弹完一曲,下地干活,竟真的不觉累。然当他回来,墙上的梦露一张都不见了。 他喝来老婆,问,我的梦露呢?他老婆说,都被我撕了!他不由分说,上前一巴 掌,将老婆干净利落地打翻在地。你这个不懂事的臭婆娘!他说,我不看梦露难 道看你? 那次他与老婆闹翻了天。他老婆欲与他离婚,他诚恳地承认错误并发誓永不再往 墙上贴梦露,两人的日子才得以继续。马三立梦露这个外号也由此传开,开始只 是村里人叫,后来传到镇上,镇里人也叫。每叫他,他便应:哎!声音里,透着 一股子快乐。 墙上没有再贴梦露,并不能证明他不再想着梦露。有梦露的杂志仍然天天看,看 时,目光痴迷,口水澎湃。看一会儿,家里来了村人,便打开黑白电视,与村里 人一起看马三立。那是村子里的第一台黑白电视机,他在两年前开始赶集卖书卖 杂志,赚下一笔钱。 几年后他把儿子送到镇里读中学,一家人就搬到镇上。他在镇上开了一家音像店, 卖磁带和录相带,也卖书和杂志。店里有录像机,每天都会吸引很多无所事事的 人过来看录像。多是香港武打片,有时也播马三立的相声和梦露的电影。逢这时, 别人就让他快换片快换片。他不屑地冲那些人撇撇嘴,说,真没品味! 经常有村里人来镇上找他,喝喝酒,聊聊天。村里人夸他有本事,说他从农民变 成老板,不过几年的事。他笑笑,说,不是你们把我赶出来了吗?村人说,谁赶 过你?都喜欢你呢。他说,反正在你们眼里,我就是与你们不一样的怪人。说完, 喝一口酒,盯着电视里的梦露,说,你说她怎么可以这样迷人? 再几年过去,他去了县城,开了一家更大的音像店。城里的年轻人不知道他的过 去,只知道他这里片子多,价格也便宜。没人知道,他便主动说给那些年轻人听。 他说我有个外号叫马三立梦露。大家就笑,说,知道你迷马三立,可是梦露是什 么回事? 那时他刚给这些年轻人说了段马三立的《逗你玩》,嗓音还没有调回来。他从口 袋里掏出一张梦露的照片,“啪”地往桌面上一甩,粗哑着声音说,瞧瞧!几个 年轻人凑上来,仔细瞧过,说,原来梦露长这模样啊! 他愣愣,长叹一声说,在你们眼里,梦露也成马三立了。 (选自《小说月刊》2018 年第 1 期,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篇直接切题,简要介绍了中心人物马三,列举的一系列农村日常生活 具有浓厚的乡野气息。 B. 小说善于运用相关事件的延展来表现人物、把握叙事节奏,如第 2 段“小儿 内急”的描写,极富表现力。 C. 马三由喜爱马三立转到痴迷梦露,引起了他老婆的不满,由此还引发了一场 风波,外号也因此而来。 D. 小说结尾意味深长,马三的话暗含了一个道理:人可以各有所好,任何事物 都不可能保持常新。 5. 文中的主人公马三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6. 小说以“马三立梦露”为题,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答案】4C5.是一个既喜欢传统,又敢于接受新事物的人。他喜欢相声,也 喜欢外国明星,这两者分别是传统和新事物的代表。是一个有能力、善于追求的 新农村人。他模仿相声表演惟妙惟肖,他第一个买回收音机和电视机,他很早就 到了镇上开店,是一个乐观、率性的人他利用文艺把沉闷的农村生活过得多姿多 彩,他言行直率,敢于公开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爱好和追求。 6.“马三立”与“梦露”’一中一外,一土一洋、一旧一新,构成一组怪异的 矛盾体,能激发起读者探究的欲望。标题“马三立梦露”作为主人公的外号,高 度浓缩了人物的形象特点,便于人物形象的刻画。标题“马三立梦露”作为小说 线索,便于情节的有序展开。“马三立梦露”在文中象征新鲜事物,以此为题, 能使揭示的主题委婉含蓄 【解析】 4.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主要集中对 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等内容的考核,C项表述错误,马三 立引起老婆不满,并非“由喜爱马三立转到痴迷梦露”,他痴迷梦露的同时,仍 然喜爱马三立。 5.试题分析:本题考査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点,答题时根据文中对该人物 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答题时先答出性格特征,后面 列出文中的依据,注意答主要的形象特征,各项之间不要包含。此题可根据文中 的“他种地,养猪,打牌,喝酒,打孩子,弹三弦……他把乡村沉闷的日子,过 得有滋有味。”可见他乐观热爱生活,把沉闷的日子过得精彩,“他笑笑,说, 不是你们把我赶出来了吗?村人说,谁赶过你?都喜欢你呢。他说,反正在你们 眼里,我就是与你们不一样的怪人。说完,喝一口酒,盯着电视里的梦露,说, 你说她怎么可以这样迷人?”可见他言行率直,不顾人们奇怪的眼神,公开表现 对外国明星的喜爱;从他“模仿马三立的相声表演,他第一个买回收音机和电视 机,他很早就到了镇上开店,去了县城,开了一家更大的音像店。”等情节可概 括出他有能力,有眼光,有追求的新农村人;文中他喜欢相声,喜欢马三立,也 喜欢外国明星梦露,“八十年代初,即使城里人,也多不知道梦露是何人,但他 不仅知道,并且对梦露拍过的电影如数家珍。”可见他是一个既传统,又敢于接 受新事物。 点睛:人物形象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 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 形象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和文章的主旨相关的人 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形 象特征 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小说标题的表达效果,可以从标题的内容、塑造人物、 展开情节和表现主题几个角度切入,本篇小说的题目是“马三立梦露”,首先从 标题内容上看“马三立”代表中国传统,“梦露”是外国明星,对那个时代的农 村人来说是新事物,他们构成一组矛盾体,能激发起读者探究的欲望;从塑造人 物形象方面,“马三立梦露”作为主人公的外号,表明他是一个既喜欢传统, 又敢于接受新事物的人。从情节的展开方面,文中先写了他喜欢马三立,后来又 喜欢梦露,文中的相关事件都跟马三立梦露有关,可见“马三立梦露”是小说的 线索;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马三立梦露”对那时的人们来说都是新 事物,人们喜欢“马三立梦露”反映了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委婉揭示了主 题
【答案】4. C 5. 是一个既喜欢传统,又敢于接受新事物的人。他喜欢相声,也 喜欢外国明星,这两者分别是传统和新事物的代表。是一个有能力、善于追求的 新农村人。他模仿相声表演惟妙惟肖,他第一个买回收音机和电视机,他很早就 到了镇上开店,是一个乐观、率性的人他利用文艺把沉闷的农村生活过得多姿多 彩,他言行直率,敢于公开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爱好和追求。 6. “马三立”与“梦露”’一中一外,一土一洋、一旧一新,构成一组怪异的 矛盾体,能激发起读者探究的欲望。标题“马三立梦露”作为主人公的外号,高 度浓缩了人物的形象特点,便于人物形象的刻画。标题“马三立梦露”作为小说 线索,便于情节的有序展开。“马三立梦露”在文中象征新鲜事物,以此为题, 能使揭示的主题委婉含蓄。 【解析】 4.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主要集中对 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等内容的考核,C 项表述错误,马三 立引起老婆不满,并非“由喜爱马三立转到痴迷梦露”,他痴迷梦露的同时,仍 然喜爱马三立。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点,答题时根据文中对该人物 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答题时先答出性格特征,后面 列出文中的依据,注意答主要的形象特征,各项之间不要包含。此题可根据文中 的“他种地,养猪,打牌,喝酒,打孩子,弹三弦……他把乡村沉闷的日子,过 得有滋有味。”可见他乐观热爱生活,把沉闷的日子过得精彩, “他笑笑,说, 不是你们把我赶出来了吗?村人说,谁赶过你?都喜欢你呢。他说,反正在你们 眼里,我就是与你们不一样的怪人。说完,喝一口酒,盯着电视里的梦露,说, 你说她怎么可以这样迷人?”可见他言行率直,不顾人们奇怪的眼神,公开表现 对外国明星的喜爱;从他“模仿马三立的相声表演,他第一个买回收音机和电视 机,他很早就到了镇上开店,去了县城,开了一家更大的音像店。”等情节可概 括出他有能力,有眼光,有追求的新农村人;文中他喜欢相声,喜欢马三立,也 喜欢外国明星梦露,“八十年代初,即使城里人,也多不知道梦露是何人,但他 不仅知道,并且对梦露拍过的电影如数家珍。”可见他是一个既传统,又敢于接 受新事物。 点睛:人物形象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 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 形象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和文章的主旨相关的人 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形 象特征。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小说标题的表达效果,可以从标题的内容、塑造人物、 展开情节和表现主题几个角度切入,本篇小说的题目是“马三立梦露”,首先从 标题内容上看“马三立”代表中国传统,“梦露”是外国明星,对那个时代的农 村人来说是新事物,他们构成一组矛盾体,能激发起读者探究的欲望;从塑造人 物形象方面, “马三立梦露”作为主人公的外号,表明他是一个既喜欢传统, 又敢于接受新事物的人。从情节的展开方面,文中先写了他喜欢马三立,后来又 喜欢梦露,文中的相关事件都跟马三立梦露有关,可见“马三立梦露”是小说的 线索;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马三立梦露”对那时的人们来说都是新 事物,人们喜欢“马三立梦露”反映了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委婉揭示了主 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在一些发达国家,现金货币正逐漸转身走入历史。比如,欧洲央行计划在2018 年停止印刷500欧元纸币,韩国政府准备在2020年让硬币从流通渠道消失,丹 麦已经允许零售商拒绝现金支付。而在发展中国家,“无现金社会”的苗头也已 经显现。比如印度,一边是推出废除大額纸钞的政策,一边是电子支付的业务量 翻了好几番。 在“无现金社会”的演进过程中,如果说西方国家定义了信用卡支付时代,那么 中国将有可能定义移动支付时代。2017年4月,联合国环境署在中国与蚂蚁金 服等机构一起发起成立了无现金联盟,仅一天之内就有超过1000家企业申请加 入;而支付宝与微信支付纷纷抢滩布局全球,支持十几个币种直接结算,加快“走 出去”的步伐;传统银行也展现出对移动支付的热情,交行首次推出“手机信用 卡”产品,成为业内第一家信用卡产品全面迁移至移动端的银行。 (摘自《打造移动支付的中国标准》,《人民日报》2017年5月24日) 材料 (摘自《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专题分析2017》 材料三: 在我们享受移动支付带来便利的同时,各类风险事件也频频发生。中国互联网协 会披露的数据显示,中国手机用户常遇的手机安全软件问题中,支付陷阱占比达 88.3.排第 在与支付安全相关的诸多领域中,信息泄露也是“重灾区”,甚至已成为支付安 全问题的风险源头。一项针对1000位用户的在线调查显示,21.7%的用户曾因 网购、论坛、微信等遭遇过信息泄露,56.8%的用户对互联网信息安全表示出担 忧。而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让支付验证开始脱离硬件设备,进入单纯靠信息验 证的阶段,这就对用户敏感信息保管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旦信息泄露,可能直接 带来资金损失。 (摘自《移动支付须扎紧安全篱笆》,《中国科学报》2017年12月28曰) 材料四: 2017年8月4日,央行支付结算司向有关金融机构下发通知,要求自2018年6 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 理。截至2017年6月30日,已有财付通、网银在线、快钱、百付宝、支付宝、 平安付、翼支付7家支付机构接入网联,联动优势、中移电商接入工作进入倒计 时。这9家大中型支付机构就是网联平台未来运营机构的董、监事会成员候选单 位,这9家机构网络和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占比合计超过96% 网联又被称为“网络版银联”,指的是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即线 上支付统一清算平台。其作用与银联相似,是一个清算平台。不同的是,网联的 主要作用是一端连接第三方支付机构,另一端对接银行,并为所有接入的第三方 支付企业提供统一标准服务 之前移动支付的交付模式是各家支付机构与多家银行直连,以实现与商户和消费 者的连接。线上支付的信息报送都是分散在支付机构和银行,通过网联接入后, 信息将统一汇总。这一变化将使得支付系统的稳定性更优,支付机构与银行的系 统接入成本、运营成本大幅降低,客观上促进了公平竞争,有利于中小支付机构 发展。对消费者而言,资金将更加安全。不过,在网联平台的支撑下,各类型市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在一些发达国家,现金货币正逐漸转身走入历史。比如,欧洲央行计划在 2018 年停止印刷 500 欧元纸币,韩国政府准备在 2020 年让硬币从流通渠道消失,丹 麦已经允许零售商拒绝现金支付。而在发展中国家,“无现金社会”的苗头也已 经显现。比如印度,一边是推出废除大額纸钞的政策,一边是电子支付的业务量 翻了好几番。 在“无现金社会”的演进过程中,如果说西方国家定义了信用卡支付时代,那么 中国将有可能定义移动支付时代。2017 年 4 月,联合国环境署在中国与蚂蚁金 服等机构一起发起成立了无现金联盟,仅一天之内就有超过 1000 家企业申请加 入;而支付宝与微信支付纷纷抢滩布局全球,支持十几个币种直接结算,加快“走 出去”的步伐;传统银行也展现出对移动支付的热情,交行首次推出“手机信用 卡”产品,成为业内第一家信用卡产品全面迁移至移动端的银行。 (摘自《打造移动支付的中国标准》,《人民日报》2017 年 5 月 24 日) 材料二: (摘自《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专题分析 2017》) 材料三: 在我们享受移动支付带来便利的同时,各类风险事件也频频发生。中国互联网协 会披露的数据显示,中国手机用户常遇的手机安全软件问题中,支付陷阱占比达 88.3.排第一。 在与支付安全相关的诸多领域中,信息泄露也是“重灾区”,甚至已成为支付安 全问题的风险源头。一项针对 1000 位用户的在线调查显示,21.7%的用户曾因 网购、论坛、微信等遭遇过信息泄露,56.8%的用户对互联网信息安全表示出担 忧。而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让支付验证开始脱离硬件设备,进入单纯靠信息验 证的阶段,这就对用户敏感信息保管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旦信息泄露,可能直接 带来资金损失。 (摘自《移动支付须扎紧安全篱笆》,《中国科学报》2017 年 12 月 28 曰) 材料四: 2017 年 8 月 4 日,央行支付结算司向有关金融机构下发通知,要求自 2018 年 6 月 30 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 理。截至 2017 年 6 月 30 日,已有财付通、网银在线、快钱、百付宝、支付宝、 平安付、翼支付 7 家支付机构接入网联,联动优势、中移电商接入工作进入倒计 时。这 9 家大中型支付机构就是网联平台未来运营机构的董、监事会成员候选单 位,这 9 家机构网络和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占比合计超过 96%。 网联又被称为“网络版银联”,指的是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即线 上支付统一清算平台。其作用与银联相似,是一个清算平台。不同的是,网联的 主要作用是一端连接第三方支付机构,另一端对接银行,并为所有接入的第三方 支付企业提供统一标准服务。 之前移动支付的交付模式是各家支付机构与多家银行直连,以实现与商户和消费 者的连接。线上支付的信息报送都是分散在支付机构和银行,通过网联接入后, 信息将统一汇总。这一变化将使得支付系统的稳定性更优,支付机构与银行的系 统接入成本、运营成本大幅降低,客观上促进了公平竞争,有利于中小支付机构 发展。对消费者而言,资金将更加安全。不过,在网联平台的支撑下,各类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