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校大联考全国名校联盟2017届高三上学期联考(一)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卷面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神话不是一个独立的文化形态,而是一种依附于历史文化思潮而存在 的叙事形态和思维形态,是以神秘性思维方式为内核、叙事性表述为手段的表现 艺术。就中国神话史而言,它曾有过三次创作高潮,而三次高潮又分别体现着神 话内涵的三次变迁。 首先是五帝三王时代历史的神话化。中国神话的第一个高潮,使出现在历 史上神秘性思维最为髙扬、神权思想最为膨胀的“五帝”、“三王”时代。上古 史非但不是神话的历史化,恰恰相反,上古神话更多却是历史的神话化,在历史 记叙不发达的时代,它承载着传承历史的功能。例如夸父神话。无论是夸父追赶 太阳的伟大举措,还是饮干河渭的巨大威力,都是在现实中不可能见到的。但从 历史的角度分析,这个神话最少披露了三个方面的信息。第一是夸父的身份。夸 父当是炎帝一族的人。第二是黄帝、蚩尤之战的反映。第三是关于当时气候恶化 的反映。尽管神话中也有先民对于自然、社会、人生的哲学认识,但其主体则是 历史的 其次是秦汉魏晋时代哲学的神话化。战国时代人们对人类生存所遇到的或 涉及的种种问题,都作了理性的思考,阴阳五行学说成了解释宇宙间一切事物的 基础理论。秦汉人则把这种理论广泛地用于实践,并用神话对这种理论最大限度 地进行图解,使神话具有了哲学的内涵。一个显著的例子,在先秦,诸神多为独 立存在的个体,而秦汉人则根据“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理论,将许多神话人物配 成了夫妻。如以伏羲配女娲,以嫦娥配后羿,以东王公配西王母。这反映了汉魏 神话与上古神话迴然不同的意义内涵,标志着神话性质的一次重大变迁 再次是元明时代宗教的神话化。元明时代,神秘性思维再次高扬,其标志便是新 的造神运动动的兴起。元明人则在前人的基础上,又创造了大量的神祗偶像。正 是在这样的神秘性思维的驱动下下,神话创作掀起了第三次高潮,出现了《西游 记》、《西游补》、《封神演义》、《三宝太监西洋记》等大批神话小说(鲁迅 称之为“神魔小说”),还有《吕洞宾桃柳升仙梦》等以神仙为内容的戏剧。或 宣扬佛法无边,或宣扬神仙不老思想,或宣扬修道成仙,或仙贺圣寿,无不带有 十分浓厚的宗教气息与功利色彩,这是在上古及秦汉神话中绝对见不到的,反映 了人们意识的变化。 总之,我们从中国神话这三次高潮的变迁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神话并没有消失, 只是其功能、性质在历史中随着时代思潮的变迁而发生着变化。它作为一种思维 形态,永远保特着其神秘性的内核;而作为叙事形态,则在不断变化着其叙述的 主题。在“科技创新”作为时代关键词之一的今天,神话的叙述主题已由宗教变 为“科幻”,通过对幻想的描述,表达着人类时未来新技术、新生活的期待与恐 惧。然而神话的那种神秘性内核,并没有因科学的发展而消亡,相反却酝酿出了 新的神秘性内容。由此说明,把神话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与人类原始时代相
百校大联考全国名校联盟 2017 届高三上学期联考(一)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 I 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卷面分值: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第 I 卷 阅读题(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神话不是一个独立的文化形态,而是一种依附于历史文化思潮而存在 的叙事形态和思维形态,是以神秘性思维方式为内核、叙事性表述为手段的表现 艺术。就中国神话史而言,它曾有过三次创作高潮,而三次高潮又分别体现着神 话内涵的三次变迁。 首先是五帝三王时代历史的神话化。中国神话的第一个高潮,使出现在历 史上神秘性思维最为高扬、神权思想最为膨胀的“五帝”、“三王”时代。上古 史非但不是神话的历史化,恰恰相反,上古神话更多却是历史的神话化,在历史 记叙不发达的时代,它承载着传承历史的功能。例如夸父神话。无论是夸父追赶 太阳的伟大举措,还是饮干河渭的巨大威力,都是在现实中不可能见到的。但从 历史的角度分析,这个神话最少披露了三个方面的信息。第一是夸父的身份。夸 父当是炎帝一族的人。第二是黄帝、蚩尤之战的反映。第三是关于当时气候恶化 的反映。尽管神话中也有先民对于自然、社会、人生的哲学认识,但其主体则是 历史的。 其次是秦汉魏晋时代哲学的神话化。战国时代人们对人类生存所遇到的或 涉及的种种问题,都作了理性的思考,阴阳五行学说成了解释宇宙间一切事物的 基础理论。秦汉人则把这种理论广泛地用于实践,并用神话对这种理论最大限度 地进行图解,使神话具有了哲学的内涵。一个显著的例子,在先秦,诸神多为独 立存在的个体,而秦汉人则根据“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理论,将许多神话人物配 成了夫妻。如以伏羲配女娲,以嫦娥配后羿,以东王公配西王母。这反映了汉魏 神话与上古神话迥然不同的意义内涵,标志着神话性质的一次重大变迁。 再次是元明时代宗教的神话化。元明时代,神秘性思维再次高扬,其标志便是新 的造神运动动的兴起。元明人则在前人的基础上,又创造了大量的神祗偶像。正 是在这样的神秘性思维的驱动下下,神话创作掀起了第三次高潮,出现了《西游 记》、《西游补》、《封神演义》、《三宝太监西洋记》等大批神话小说(鲁迅 称之为“神魔小说”),还有《吕洞宾桃柳升仙梦》等以神仙为内容的戏剧。或 宣扬佛法无边,或宣扬神仙不老思想,或宣扬修道成仙,或仙贺圣寿,无不带有 十分浓厚的宗教气息与功利色彩,这是在上古及秦汉神话中绝对见不到的,反映 了人们意识的变化。 总之,我们从中国神话这三次高潮的变迁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神话并没有消失, 只是其功能、性质在历史中随着时代思潮的变迁而发生着变化。它作为一种思维 形态,永远保特着其神秘性的内核;而作为叙事形态,则在不断变化着其叙述的 主题。在“科技创新”作为时代关键词之一的今天,神话的叙述主题已由宗教变 为“科幻”,通过对幻想的描述,表达着人类时未来新技术、新生活的期待与恐 惧。然而神话的那种神秘性内核,并没有因科学的发展而消亡,相反却酝酿出了 新的神秘性内容。由此说明,把神话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与人类原始时代相
捆绑的思路,是有问题的,需要作出调整。神话研究要想向前推进,必须对百年 来的神话理论作出反思。 (摘编自刘毓庆《中国神话的三次大变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中国神话是一种以神秘性思维方式为内核、叙事性表述为手段的表现艺术。 它曾经历过三次创作高潮,体现了神话内涵的三次变迁。 B.上古久远,缺乏记载,因此有学者将神话历史化,即据神话而推测出上古历 史;作者提出“上古神话更多却是历史的神话化” C.神话并不是完全向壁虚构,而是反映了当时历史事件、历史情况,因此在历 史记载不发达的时代,它承载着传承历史的功能 D.上古神话的主体是历史的,但其中也有先民对于自然、社会、人生的哲学认 只。文中举夸父神话,意在说明它反映先民的这些认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秦汉人使神话具有了哲学的内涵,例如他们将许多神话人物配成了夫妻,说 明他们把阴阳理论用于实践,并用神话对这种理论最大限度地进行图解。 B.汉魏神话与上古神话的性质有了一次重大变迁,它们的意义内涵迥然不同, 即上古神话多是历史的神话化,而汉魏神话则是哲学的神话化 C.因为《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大批神话小说,还有《吕洞宾桃柳升仙梦》 等以神仙为内容的戏剧的出现,所以神话创作掀起了第三次高潮。 D.提倡科技创新的今天,神话通过对幻想的描述,表达着人类对未来新技术、 新生活的期待与恐惧,说明其叙述主题已由宗教变为“科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从上古至元明时代,中国神话经历过三次重大变迁,神话内涵发生了改变 但是其神秘性思维方式的内核、其叙事性表述手段都没有改变。 B.因为上古历史记叙不发达,而上古神话更多是历史的神话化,所以研究这一 阶段的神话中史实因素,可以为上古历史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C.神话意识在元明时期发生变化,此时神话或宣扬佛法无边,或宣扬神仙不老 思想,或宣扬修道成仙,这些是在上古及秦汉神话中绝对见不到的 D.百年来的神话理论将神话看作是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并且将它与人类原始 时代相捆绑。这应该被反思,唯有如此才能推进神话研究向前发展。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吴充,字冲卿,建州浦城人。未冠举进士,入为国子监直讲、吴王宫教授。等辈 多与宗室狎,充齿最少,独以严见惮,相率设席受经。选人胡宗尧坐小累,不得 改京官。判铨欧阳修为之请,仇家谮修以为党宿,诏出修同州。充言:“修忠直, 不宜用谗逐。若以为私,则臣愿与修同贬。”于是修复留,而充改知大常礼院 后知谏院。王安石参知政事,充子安持,其婿也,引嫌解谏职,为翰林学士。三 年,拜枢密副使。王韶取洮州,蕃酋木征遁去,充请招还故地,縻以爵秩,使自 领所部,永为外臣,无庸复列置郡县,殚财屈力。时方以开拓付韶,充言不用。 八年,进枢密使。充不善安石所为,数为帝言政事不便。帝察其中立无与,欲相 之。安石去,遂代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充欲有所变革,乞召还司马 光数十人。光亦以充可告语,与之书曰:“自新法之行,中外汹汹。民困于烦苛, 日夜引领,冀朝廷觉悟,一变敝法。”充深思之,终不能用。王珪与充并相,忌
捆绑的思路,是有问题的,需要作出调整。神话研究要想向前推进,必须对百年 来的神话理论作出反思。 (摘编自刘毓庆《中国神话的三次大变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神话是一种以神秘性思维方式为内核、叙事性表述为手段的表现艺术。 它曾经历过三次创作高潮,体现了神话内涵的三次变迁。 B.上古久远,缺乏记载,因此有学者将神话历史化,即据神话而推测出上古历 史;作者提出“上古神话更多却是历史的神话化”。 C.神话并不是完全向壁虚构,而是反映了当时历史事件、历史情况,因此在历 史记载不发达的时代,它承载着传承历史的功能。 D.上古神话的主体是历史的,但其中也有先民对于自然、社会、人生的哲学认 识。文中举夸父神话,意在说明它反映先民的这些认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秦汉人使神话具有了哲学的内涵,例如他们将许多神话人物配成了夫妻,说 明他们把阴阳理论用于实践,并用神话对这种理论最大限度地进行图解。 B.汉魏神话与上古神话的性质有了一次重大变迁,它们的意义内涵迥然不同, 即上古神话多是历史的神话化,而汉魏神话则是哲学的神话化。 C.因为《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大批神话小说,还有《吕洞宾桃柳升仙梦》 等以神仙为内容的戏剧的出现,所以神话创作掀起了第三次高潮。 D.提倡科技创新的今天,神话通过对幻想的描述,表达着人类对未来新技术、 新生活的期待与恐惧,说明其叙述主题已由宗教变为“科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上古至元明时代,中国神话经历过三次重大变迁,神话内涵发生了改变, 但是其神秘性思维方式的内核、其叙事性表述手段都没有改变。 B.因为上古历史记叙不发达,而上古神话更多是历史的神话化,所以研究这一 阶段的神话中史实因素,可以为上古历史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C.神话意识在元明时期发生变化,此时神话或宣扬佛法无边,或宣扬神仙不老 思想,或宣扬修道成仙,这些是在上古及秦汉神话中绝对见不到的。 D.百年来的神话理论将神话看作是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并且将它与人类原始 时代相捆绑。这应该被反思,唯有如此才能推进神话研究向前发展。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吴充,字冲卿,建州浦城人。未冠举进士,入为国子监直讲、吴王宫教授。等辈 多与宗室狎,充齿最少,独以严见惮,相率设席受经。选人胡宗尧坐小累,不得 改京官。判铨欧阳修为之请,仇家谮修以为党宿,诏出修同州。充言:“修忠直, 不宜用谗逐。若以为私,则臣愿与修同贬。”于是修复留,而充改知大常礼院。 后知谏院。王安石参知政事,充子安持,其婿也,引嫌解谏职,为翰林学士。三 年,拜枢密副使。王韶取洮州,蕃酋木征遁去,充请招还故地,縻以爵秩,使自 领所部,永为外臣,无庸复列置郡县,殚财屈力。时方以开拓付韶,充言不用。 八年,进枢密使。充不善安石所为,数为帝言政事不便。帝察其中立无与,欲相 之。安石去,遂代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充欲有所变革,乞召还司马 光数十人。光亦以充可告语,与之书曰:“自新法之行,中外汹汹。民困于烦苛, 日夜引领,冀朝廷觉悟,一变敝法。”充深思之,终不能用。王珪与充并相,忌
充,阴掣其肘。而充素恶蔡确,确治相州狱,辅安持及亲戚、官属考治,欲钩致 充语,帝独明其亡他。及确之预政,充与议变法于前,数为所诎。安南师出无功 知谏院张璪又谓充与郭逵书止其进兵复置狱充既数遭同列困毁积忧畏疾益侵元 丰三年,罢为观文殿大学士。卒,年六十。充内行修饬,事兄甚谨。为相务安静 性沉密,时家人语,未尝及国家事,所言于上,人莫知者。将终,戒妻子勿以私 事干朝廷,帝益悲之。世谓充心正而力不足,讥其知不可而弗能勇退也。 节选自《宋史·吴充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安南师出/无功知谏院张璪又谓充与郭逵/书止其进兵/复置狱充/既数遭 同列困/毁积忧畏/疾益侵/ B.安南师出无功/知谏院张璪又谓充与郭逵书/止其进兵/复置狱/充既数遭 同列困毁/积忧畏/疾益侵/ C.安南师出/无功知谏院/张璪又谓充与郭逵书/止其进兵/复置狱充/既数 遭同列困毁/积忧畏/疾益侵/ D.安南师出无功/知谏院/张璪又谓充与郭逵/书止其进兵/复置狱/充既数 遭同列困/毁积忧/畏疾益侵/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冠,即行冠礼。古代男子十八岁行冠礼,故用“弱冠”以指男子十八岁左右 的年纪。 B.宗室,同一祖宗的贵族。即国君或皇帝的宗族。《战国策》:“周,天下之 宗室也 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义或职位,或结成某种关系。这里指受任,就 任 D.卒,死亡,古代大夫死称“卒”。又年老寿终称“卒”。后为死的通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充还未成年就考中了进士。同事大多和皇族亲密往来,吴充年纪最小,却 因为严肃受到敬畏,相继设讲席传授经义。 B.欧阳修因为替胡宗尧讲话被仇家陷害,吴充向皇上进言强调欧阳修的忠直, 使得欧阳修免于外放,得以留在京城 C.吴充虽是王安石的亲家,但没有沾到光,反而避嫌解谏职;所以在王安石离 开朝廷后,吴充迁怒,要改变他的一些做法 D.吴充很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也尽心尽力为朝廷效力,但世人评价他是为人 正直却能力不足,而且明知道自己无能为力时还不懂得急流勇退。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修忠直,不宜用谗逐。若以为私,则臣愿与修同贬。(5分) (2)充不善安石所为,数为帝言政事不便。帝察其中立无与,欲相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 金陵怀古 许浑 玉树①歌残王气终,景阳②兵合戍楼空。 松楸③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④拂云晴亦雨,江豚⑤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充,阴掣其肘。而充素恶蔡确,确治相州狱,辅安持及亲戚、官属考治,欲钩致 充语,帝独明其亡他。及确之预政,充与议变法于前,数为所诎。安南师出无功 知谏院张璪又谓充与郭逵书止其进兵复置狱充既数遭同列困毁积忧畏疾益侵元 丰三年,罢为观文殿大学士。卒,年六十。充内行修饬,事兄甚谨。为相务安静, 性沉密,时家人语,未尝及国家事,所言于上,人莫知者。将终,戒妻子勿以私 事干朝廷,帝益悲之。世谓充心正而力不足,讥其知不可而弗能勇退也。 (节选自《宋史•吴充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安南师出/无功知谏院张璪又谓充与郭逵/书止其进兵/复置狱充/既数遭 同列困/毁积忧畏/疾益侵/ B.安南师出无功/知谏院张璪又谓充与郭逵书/止其进兵/复置狱/充既数遭 同列困毁/积忧畏/疾益侵/ C.安南师出/无功知谏院/张璪又谓充与郭逵书/止其进兵/复置狱充/既数 遭同列困毁/积忧畏/疾益侵/ D.安南师出无功/知谏院/张璪又谓充与郭逵/书止其进兵/复置狱/充既数 遭同列困/毁积忧/畏疾益侵/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冠,即行冠礼。古代男子十八岁行冠礼,故用“弱冠”以指男子十八岁左右 的年纪。 B.宗室,同一祖宗的贵族。即国君或皇帝的宗族。《战国策》:“周,天下之 宗室也。” C.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义或职位,或结成某种关系。这里指受任,就 任。 D.卒,死亡,古代大夫死称“卒”。又年老寿终称“卒”。后为死的通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吴充还未成年就考中了进士。同事大多和皇族亲密往来,吴充年纪最小,却 因为严肃受到敬畏,相继设讲席传授经义。 B.欧阳修因为替胡宗尧讲话被仇家陷害,吴充向皇上进言强调欧阳修的忠直, 使得欧阳修免于外放,得以留在京城。 C.吴充虽是王安石的亲家,但没有沾到光,反而避嫌解谏职;所以在王安石离 开朝廷后,吴充迁怒,要改变他的一些做法。 D.吴充很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也尽心尽力为朝廷效力,但世人评价他是为人 正直却能力不足,而且明知道自己无能为力时还不懂得急流勇退。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修忠直,不宜用谗逐。若以为私,则臣愿与修同贬。(5 分) (2)充不善安石所为,数为帝言政事不便。帝察其中立无与,欲相之。(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11 分) 金陵怀古 许浑 玉树①歌残王气终,景阳②兵合戍楼空。 松楸③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④拂云晴亦雨,江豚⑤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注]①玉树:指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庭花》。②景阳:陈朝宫殿名, 陈后主宴饮作乐之地。③松楸:坟墓上的树木。④石燕:传说中的一种有灵性的 石燕,通风雨则飞翔,风雨停则复还为石。⑤江豚:传说每于浪间跳跃,风辄起 8.请赏析首联中“残”“空”二字的妙处,并指出全诗为何以追述隋兵灭陈的 史事发端?(6分)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中“ 两句,体现了 屈原用崇尚忧国忧民的美德约束自己,即使为此牺牲生命也不足惜的情感。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 两句奇峰突起,高度概括了“友 谊深厚,江山难阻”的情谊。 (3)习近平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演讲时引用庄子《逍遥游》中的两句话 ”强调,我们要让中墨两国人民友 情汇聚成浩瀚的大海,让中墨友好合作的大船不断乘风破浪前进。 乙选考题 请考生从第三、四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相应的题 号涂黑。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鸳鸯劫 梁晓声 冯先生是我的一位画家朋友,擅画鸳鸯,颇有名气。近三五年,他的画作 与拍卖市场结合得很好,于是阔绰,在京郊置了一幢大别墅,还营造了几亩地的 庭院。庭院里,蓄了一塘水。塘中养着些水鸟。无非野鸭什么的,还有一对天鹅 自然,鸳鸯也是少不了的 有一次我们二人坐在庭院里的葡萄架下,一边观赏着塘中水鸟们悠哉悠哉地游 动,一边东一句西一句地闲聊。 我问:“它们不会飞走吗?” 冯先生说:“不会的。是托人从动物园买来的,买来之前已被养熟了。没有人迹 的地方,它们反而不愿去了 又问:“在天鹅与鸳鸯之间,你更喜欢哪一种?” 答曰:“都喜欢。天鹅有贵族气;鸳鸯,则属小家碧玉,各有其美。 我虚心求教:“听别人讲,鸳鸯鸳鸯,雄者为鸳,雌者为鸯;鸳不离鸯,鸯不离 鸳,一时分离,岂叫鸳鸯。不知道这其中有没有什么传说故事?” 冯先生却说,他也不太清楚。说他只对线条和色彩以及构图技巧感兴趣,至于什 么故事不故事,从来不想多知道 三个月以后,季节已是炎夏。某日,我正睡午觉,突然被电话铃扰醒,抓起一听, 是冯先生 他说:“惊心动魄!惊心动魄呀!哎,我刚刚亲眼目睹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事件! 这会儿我的心还怦怦乱跳呢!” 我问:“光天化日,难道你那保卫森严的高档别墅区里发生溅血凶案不成?
[注]①玉树:指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庭花》。②景阳:陈朝宫殿名, 陈后主宴饮作乐之地。③松楸:坟墓上的树木。④石燕:传说中的一种有灵性的 石燕,通风雨则飞翔,风雨停则复还为石。⑤江豚:传说每于浪间跳跃,风辄起。 8.请赏析首联中“残”“空”二字的妙处,并指出全诗为何以追述隋兵灭陈的 史事发端?(6 分)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离骚》中“ , ”两句,体现了 屈原用崇尚忧国忧民的美德约束自己,即使为此牺牲生命也不足惜的情感。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 “ , ”两句奇峰突起,高度概括了“友 谊深厚,江山难阻”的情谊。 (3)习近平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演讲时引用庄子《逍遥游》中的两句话 “ , ”强调,我们要让中墨两国人民友 情汇聚成浩瀚的大海,让中墨友好合作的大船不断乘风破浪前进。 乙 选考题 请考生从第三、四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相应的题 号涂黑。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鸳鸯劫 梁晓声 冯先生是我的一位画家朋友,擅画鸳鸯,颇有名气。近三五年,他的画作 与拍卖市场结合得很好,于是阔绰,在京郊置了一幢大别墅,还营造了几亩地的 庭院。庭院里,蓄了一塘水。塘中养着些水鸟。无非野鸭什么的,还有一对天鹅。 自然,鸳鸯也是少不了的。 有一次我们二人坐在庭院里的葡萄架下,一边观赏着塘中水鸟们悠哉悠哉地游 动,一边东一句西一句地闲聊。 我问:“它们不会飞走吗?” 冯先生说:“不会的。是托人从动物园买来的,买来之前已被养熟了。没有人迹 的地方,它们反而不愿去了。” 又问:“在天鹅与鸳鸯之间,你更喜欢哪一种?” 答曰:“都喜欢。天鹅有贵族气;鸳鸯,则属小家碧玉,各有其美。” 我虚心求教:“听别人讲,鸳鸯鸳鸯,雄者为鸳,雌者为鸯;鸳不离鸯,鸯不离 鸳,一时分离,岂叫鸳鸯。不知道这其中有没有什么传说故事?” 冯先生却说,他也不太清楚。说他只对线条和色彩以及构图技巧感兴趣,至于什 么故事不故事,从来不想多知道。 三个月以后,季节已是炎夏。某日,我正睡午觉,突然被电话铃扰醒,抓起一听, 是冯先生。 他说:“惊心动魄!惊心动魄呀!哎,我刚刚亲眼目睹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事件! 这会儿我的心还怦怦乱跳呢!” 我问:“光天化日,难道你那保卫森严的高档别墅区里发生溅血凶案不成?
他说:“那倒不是,那倒不是。但我的庭院里,刚刚发生了一场事关生死存亡的 大搏斗!” 于是,冯先生语调激动地讲述起来 冯先生午睡前有一个习惯,总是要坐在他那大别墅二层的落地窗前,俯视庭院里 的花花草草,静静地吸一锅烟斗。那天,他正要磕尽烟斗站起身的时候,忽见 道暗影自天而降。他定睛细看,竟是一只苍鹰,企图从水塘里攫捉到一只水鸟 水鸟们受此大惊吓,四散游逃。两只天鹅,猝临险况,反应疾迅,扇着翅膀跃到 了岸上。苍鹰一袭未成,不肯善罢甘休,旋身飞上天空。第二次俯冲下来,目标 盯准的是那只雌鸳鸯。而水塘里,除了生长着几株荷,再没有什么可供水鸟们藏 身的地方。偏那些水鸟们,包括鸳鸯,久不起飞,飞的本能意识已经大大退化。 正在那雌鸳鸯命系一发之际,雄鸳鸯不逃窜了。它一下子游到了雌鸳鸯前面,张 开双翅,勇敢地扇打俯冲下来的苍鹰,结果苍鹰的第二次袭击也没成功。那苍鹰 似乎饿急了,它飞上空中,又开始第三次攫捉。而雄鸳鸯,那美丽的、除了被人 观赏外几乎毫无可取之处的水鸟,也又一次飞离水面,用显然处于弱势的双翅扇 打苍鹰的利爪,拼死保卫它的雌鸳鸯。力量悬殊的战斗,就这么接二连三地展开 了 令冯先生更加看呆了的是,塘岸上的一对天鹅,仿佛产生维护正义的冲动,它们 又一齐伸展开了双翅,扑入塘中,加入了保卫战。在它们的带动之下,那些野鸭 呀鹭鸶呀,便都不再恐惧,先后参战。水塘里一时间情况大乱… 待冯先生不再发呆,冲出别墅,战斗已经结束。苍鹰一无所获,不知去向。水面 上,羽毛零落一片,有鹰的,也有那些水鸟的… 我听得也有几分发呆,困意全消。待冯先生讲完,我忍不住关心地问:“那只雄 鸳鸯怎么样了?” 他说:“惨!惨!差不多可以用遍体鳞伤来形容,两只眼睛也瞎了。”他说他已 打电话请来一位宠物医院的医生,为那只雄鸳鸯处理过伤痕了。医生认为,如果 幸运的话,它还能活下去。 到了秋季,我带着几位朋友到冯先生那里玩,发现他的水塘里増添了一道“风 最 只雌鸳鸯,将它的一只翅膀,轻轻地搭在雄鸳鸯的身上,在塘中缓缓 地、缓缓地游来游去,使人联想到一对臂挽着臂在散步的恋人。 而那只雄鸳鸯,往日的漂亮不再。它的背上,翅根,有几处地方裸着褐色的呈现 创疤的皮。肯定地,那几处地方,是永远也不会再长出美丽的羽毛了… 更夺人动容的是,塘中的其他水鸟,包括两只气质高贵的天鹅,已和那对鸳鸯相 向游着了,都自觉地给那对鸳鸯让路。而当它们让路时,每每曲颈,将它们的头 低低地俯下,一副崇敬的姿态 我心中自然清楚那是为什么,我悄悄对冯先生说:“在我看来,它们每一只都是 高贵的。”冯先生默默地点了一下头,表示完全同意我的看法。然而别人是不清 楚为什么的,纷纷向冯先生发问,冯先生略述前事,皆肃黟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6年第7期)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冯先生是一位擅画鸳鸯的画家,他在别墅庭院里蓄了一塘水,塘中养着些水 鸟,每天观赏水鸟,以便画得更加生动逼真 B.“我”听完冯先生讲述的水鸟的故事后,单单询问雄鸳鸯的情况,说明我对 鸳鸯情有独钟,早就料到鸳鸯会发生什么故事
他说:“那倒不是,那倒不是。但我的庭院里,刚刚发生了一场事关生死存亡的 大搏斗!” 于是,冯先生语调激动地讲述起来: 冯先生午睡前有一个习惯,总是要坐在他那大别墅二层的落地窗前,俯视庭院里 的花花草草,静静地吸一锅烟斗。那天,他正要磕尽烟斗站起身的时候,忽见一 道暗影自天而降。他定睛细看,竟是一只苍鹰,企图从水塘里攫捉到一只水鸟。 水鸟们受此大惊吓,四散游逃。两只天鹅,猝临险况,反应疾迅,扇着翅膀跃到 了岸上。苍鹰一袭未成,不肯善罢甘休,旋身飞上天空。第二次俯冲下来,目标 盯准的是那只雌鸳鸯。而水塘里,除了生长着几株荷,再没有什么可供水鸟们藏 身的地方。偏那些水鸟们,包括鸳鸯,久不起飞,飞的本能意识已经大大退化。 正在那雌鸳鸯命系一发之际,雄鸳鸯不逃窜了。它一下子游到了雌鸳鸯前面,张 开双翅,勇敢地扇打俯冲下来的苍鹰,结果苍鹰的第二次袭击也没成功。那苍鹰 似乎饿急了,它飞上空中,又开始第三次攫捉。而雄鸳鸯,那美丽的、除了被人 观赏外几乎毫无可取之处的水鸟,也又一次飞离水面,用显然处于弱势的双翅扇 打苍鹰的利爪,拼死保卫它的雌鸳鸯。力量悬殊的战斗,就这么接二连三地展开 了。 令冯先生更加看呆了的是,塘岸上的一对天鹅,仿佛产生维护正义的冲动,它们 又一齐伸展开了双翅,扑入塘中,加入了保卫战。在它们的带动之下,那些野鸭 呀鹭鸶呀,便都不再恐惧,先后参战。水塘里一时间情况大乱…… 待冯先生不再发呆,冲出别墅,战斗已经结束。苍鹰一无所获,不知去向。水面 上,羽毛零落一片,有鹰的,也有那些水鸟的…… 我听得也有几分发呆,困意全消。待冯先生讲完,我忍不住关心地问:“那只雄 鸳鸯怎么样了?” 他说:“惨!惨!差不多可以用遍体鳞伤来形容,两只眼睛也瞎了。”他说他已 打电话请来一位宠物医院的医生,为那只雄鸳鸯处理过伤痕了。医生认为,如果 幸运的话,它还能活下去。 到了秋季,我带着几位朋友到冯先生那里玩,发现他的水塘里增添了一道“风 最”——一只雌鸳鸯,将它的一只翅膀,轻轻地搭在雄鸳鸯的身上,在塘中缓缓 地、缓缓地游来游去,使人联想到一对臂挽着臂在散步的恋人。 而那只雄鸳鸯,往日的漂亮不再。它的背上,翅根,有几处地方裸着褐色的呈现 创疤的皮。肯定地,那几处地方,是永远也不会再长出美丽的羽毛了…… 更夺人动容的是,塘中的其他水鸟,包括两只气质高贵的天鹅,已和那对鸳鸯相 向游着了,都自觉地给那对鸳鸯让路。而当它们让路时,每每曲颈,将它们的头 低低地俯下,一副崇敬的姿态。 我心中自然清楚那是为什么,我悄悄对冯先生说:“在我看来,它们每一只都是 高贵的。”冯先生默默地点了一下头,表示完全同意我的看法。然而别人是不清 楚为什么的,纷纷向冯先生发问,冯先生略述前事,皆肃默。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6 年第 7 期)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A.冯先生是一位擅画鸳鸯的画家,他在别墅庭院里蓄了一塘水,塘中养着些水 鸟,每天观赏水鸟,以便画得更加生动逼真。 B.“我”听完冯先生讲述的水鸟的故事后,单单询问雄鸳鸯的情况,说明我对 鸳鸯情有独钟,早就料到鸳鸯会发生什么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