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蚌埠二中2012届高三年级月考(十月) 语文试卷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敬”的当代价值 对于孔子思想的认识,学界一般以“礼”和“仁”为核心,认为孔子继承了周礼, 发展出“仁”的思想,因而着重探讨两者的关系及其当代意义。其实,在“礼” 和“仁”之中还有更本质性的精神内涵,这种精神内涵可以用“敬”来概括。 礼最早是祭祀天地神灵的仪式活动。在那些高高在上的“天”、“神”面前,人 自然产生敬畏的心理。其中的敬是出于内心的崇拜仰慕,而畏则是害怕受到惩罚。 最早的礼活动即内含着这种敬畏的心情 礼由祭祀的仪式活动发展为社会政治活动的规范形式时,“敬”作为内质也留存 下来。这种“敬”保障了礼的实践可能性,而且其发自内心,即出于天赋,由 “敬”而发的礼活动也就合乎天理,具有道德价值了。因此在国家政治活动中要 求“敬”,社会的一切活动和个人的修养也以“敬”为内核。 孔子继承“礼”的同时,自然吸纳了“敬”的精神。在《论语》中,“敬”出现 21次,频率颇高。这些关于“敬”的阐述,有继承,也有发展。关于祭祀活动, 孔子继承了上古对“天”和“神”的敬仰态度,强调“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祭思敬”。即使“敬鬼神而远之”一语,强调实践理性的重要性,也告诫人们 对于鬼神要有敬畏的心态。关于政治活动,孔子也承传了西周以来的敬谨精神, 故而回答鲁哀公说:“治礼,敬为大。”孔子对于“敬”的发展,在于把它扩展 为普通人对待事物的敬业精神。“敬”原本主要表现在人对神、臣民对君王等下 对上的关系上,孔子以后则成为所有社会成员为人做事的基本原则。《论语》中 出现的21次“敬”中,关于敬事的即有18次。而且,由“礼”中发展出来的 “仁”也以“敬”为本。一般认为,“仁”是“礼”的内核,“礼”是“仁”的 形式,故而许多学者着重以“仁”为核心建构孔子的思想体系。其实,“仁”之 中也必有“敬”的精神。没有发自内心的“敬”,也就没有真切的仁爱之情。 这种“敬”的思想较之“礼”和“仁”更是人类社会的本质需要,具有当代意 义。“礼”和“仁”的思想建立在小农业文明的基础上。小农业社会的基本单位 是家庭,国家不过是一个家族对其他家族的统治,个人只是家庭成员,而家庭主 要由血缘关系构成。当代社会,已经走出了小农业文明时代,家庭在社会结构中 的作用也日趋式微。而由于“仁”的观念是基于血缘关系的,有着疏近等差的特 性,因而在现代社会中就会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与此不同,“敬”是人类在远古 时期就普遍存在的精神状态,是人作为有限性的个体,面对无限的自然和社会时 必然产生的,从远古主要对于自然的敬畏,到殷周以后更多的对于社会中年长者 位尊者的敬重,再到孔子普遍要求的为人行事的敬,“敬”的外延在扩大,其抽 象的内涵也一直延伸着。 1、下列选项中关于“敬”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敬”最早源自我国远古时期祭祀天地神灵的仪式活动 B.“敬”以其发自内心、出于天赋的特性而成为一切社会活动和个人修养的“内 核 C.“敬”作为人类普遍存在的精神状态,它的产生和发展体现了历史的必然性
安徽蚌埠二中 2012 届高三年级月考(十月) 语文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 共 66 分) 一、(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敬”的当代价值 对于孔子思想的认识,学界一般以“礼”和“仁”为核心,认为孔子继承了周礼, 发展出“仁”的思想,因而着重探讨两者的关系及其当代意义。其实,在“礼” 和“仁”之中还有更本质性的精神内涵,这种精神内涵可以用“敬”来概括。 礼最早是祭祀天地神灵的仪式活动。在那些高高在上的“天”、“神”面前,人 自然产生敬畏的心理。其中的敬是出于内心的崇拜仰慕,而畏则是害怕受到惩罚。 最早的礼活动即内含着这种敬畏的心情。 礼由祭祀的仪式活动发展为社会政治活动的规范形式时,“敬”作为内质也留存 下来。这种“敬”保障了礼的实践可能性,而且其发自内心,即出于天赋,由 “敬”而发的礼活动也就合乎天理,具有道德价值了。因此在国家政治活动中要 求“敬”,社会的一切活动和个人的修养也以“敬”为内核。 孔子继承“礼”的同时,自然吸纳了“敬”的精神。在《论语》中,“敬”出现 21 次,频率颇高。这些关于“敬”的阐述,有继承,也有发展。关于祭祀活动, 孔子继承了上古对“天”和“神”的敬仰态度,强调“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祭思敬”。即使“敬鬼神而远之”一语,强调实践理性的重要性,也告诫人们 对于鬼神要有敬畏的心态。关于政治活动,孔子也承传了西周以来的敬谨精神, 故而回答鲁哀公说:“治礼,敬为大。”孔子对于“敬”的发展,在于把它扩展 为普通人对待事物的敬业精神。“敬”原本主要表现在人对神、臣民对君王等下 对上的关系上,孔子以后则成为所有社会成员为人做事的基本原则。《论语》中 出现的 21 次“敬”中,关于敬事的即有 18 次。而且,由“礼”中发展出来的 “仁”也以“敬”为本。一般认为,“仁”是“礼”的内核,“礼”是“仁”的 形式,故而许多学者着重以“仁”为核心建构孔子的思想体系。其实,“仁”之 中也必有“敬”的精神。没有发自内心的“敬”,也就没有真切的仁爱之情。 这种“敬”的思想较之“礼”和“仁”更是人类社会的本质需要,具有当代意 义。“礼”和“仁”的思想建立在小农业文明的基础上。小农业社会的基本单位 是家庭,国家不过是一个家族对其他家族的统治,个人只是家庭成员,而家庭主 要由血缘关系构成。当代社会,已经走出了小农业文明时代,家庭在社会结构中 的作用也日趋式微。而由于“仁”的观念是基于血缘关系的,有着疏近等差的特 性,因而在现代社会中就会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与此不同,“敬”是人类在远古 时期就普遍存在的精神状态,是人作为有限性的个体,面对无限的自然和社会时 必然产生的,从远古主要对于自然的敬畏,到殷周以后更多的对于社会中年长者、 位尊者的敬重,再到孔子普遍要求的为人行事的敬,“敬”的外延在扩大,其抽 象的内涵也一直延伸着。 1、下列选项中关于“敬”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敬”最早源自我国远古时期祭祀天地神灵的仪式活动。 B.“敬”以其发自内心、出于天赋的特性而成为一切社会活动和个人修养的“内 核”。 C.“敬”作为人类普遍存在的精神状态,它的产生和发展体现了历史的必然性
D.“敬”是人作为有限性的个体在面对无限的自然和社会时必然产生的一种精 神状态。 2、下列选项对“仁”、“礼”、“敬”之间关系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礼”和“仁”都以“敬”为本,“敬”保障了“礼”和“仁”的发展可能。 B.孔子继承周礼的同时,自然吸纳了“敬”的精神,并从“礼”中发展出了 C.比起“礼”和“仁”来,“敬”的思想更能代表孔子的思想,更符合人类社会 的本质需要。 D.“仁”是“礼”的内核,“礼”是“仁”的形式,二者之中都有“敬”的精神 内涵。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敬”保障了“礼”的实践可能性,因此使“礼”由祭祀活动发展为社会政治 活动的规范形式 B.孔子对于“敬”的贡献,在于把它发展成为诸如敬重年老位尊者等为人行事的 基本原则。 C.在家庭作用日趋式微、血缘关系愈加淡薄的现代社会中,“仁”的局限性越来 越大。 D.深入认识“敬”的精神,有助于更准确地领会孔子思想中的“礼”和“仁”的 内涵。 (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顾成,字景韶,其先湘潭人。祖父业操舟,往来江、淮间,遂家江都。成少魁岸, 膂力绝人,善马槊,文其身以自异。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 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从攻镇江,与勇士十人转斗入城,被 执,十人皆死。成跃起断缚,仆持刀者,脱归。导众攻城,克之,授百户。大小 数十战,皆有功,进坚城卫指挥佥事。从伐蜀,攻罗江,擒元帅以下二十余人, 进降汉州。蜀平,改成都后卫。洪武六年,擒重庆妖贼王元保。 八年调守贵州。时群蛮叛服不常,成连岁出兵,悉平之。已,从颍川侯傅友德征 云南,为前锋,首克普定,留成列栅以守。蛮数万来攻,成出栅,手杀数十百人, 贼退走。余贼犹在南城,成斩所俘而纵其一,曰:“吾夜二鼓来杀汝。”夜二鼓 吹角鸣砲,贼闻悉走,获器甲无算。进指挥使。诸蛮隶普定者悉平。十七年,平 阿黑、螺蛳等十余寨。明年奏罢普定府,析其地为三州、六长官司。进贵州都指 挥同知。有告其受赇及僭用玉器等物者,以久劳不问。二十九年迁右军都督佥事, 佩征南将军印。会何福讨水西蛮,斩其酋居宗必登。明年,西堡、沧浪诸寨蛮乱, 成遣指挥陆秉与其子统分道讨平之。成在贵州凡十余年,讨平诸苗洞寨以百数, 皆诛其渠魁,抚绥余众。恩信大布,蛮人帖服。是年二月,召还京 建文元年,为左军都督,从耿炳文御燕师,战真定,被执。燕王解其缚曰:“此 天以尔授我也!”送北平,辅世子居守。南军围城,防御、调度一听于成。燕王 即位,论功,封镇远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命仍镇贵州
D.“敬”是人作为有限性的个体在面对无限的自然和社会时必然产生的一种精 神状态。 2、下列选项对“仁”、“礼”、“敬”之间关系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礼”和“仁”都以“敬”为本,“敬”保障了“礼”和“仁”的发展可能。 B.孔子继承周礼的同时,自然吸纳了“敬”的精神,并从“礼”中发展出了 “仁”。 C.比起“礼”和“仁”来,“敬”的思想更能代表孔子的思想,更符合人类社会 的本质需要。 D.“仁”是“礼”的内核,“礼”是“仁”的形式,二者之中都有“敬”的精神 内涵。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3 分) A.“敬”保障了“礼”的实践可能性,因此使“礼”由祭祀活动发展为社会政治 活动的规范形式。 B.孔子对于“敬”的贡献,在于把它发展成为诸如敬重年老位尊者等为人行事的 基本原则。 C.在家庭作用日趋式微、血缘关系愈加淡薄的现代社会中,“仁”的局限性越来 越大。 D.深入认识“敬”的精神,有助于更准确地领会孔子思想中的“礼”和“仁”的 内涵。 二、(3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顾成,字景韶,其先湘潭人。祖父业操舟,往来江、淮间,遂家江都。成少魁岸, 膂力绝人,善马槊,文其身以自异。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 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从攻镇江,与勇士十人转斗入城,被 执,十人皆死。成跃起断缚,仆持刀者,脱归。导众攻城,克之,授百户。大小 数十战,皆有功,进坚城卫指挥佥事。从伐蜀,攻罗江,擒元帅以下二十余人, 进降汉州。蜀平,改成都后卫。洪武六年,擒重庆妖贼王元保。 八年调守贵州。时群蛮叛服不常,成连岁出兵,悉平之。已,从颍川侯傅友德征 云南,为前锋,首克普定,留成列栅以守。蛮数万来攻,成出栅,手杀数十百人, 贼退走。余贼犹在南城,成斩所俘而纵其一,曰:“吾夜二鼓来杀汝。”夜二鼓, 吹角鸣砲,贼闻悉走,获器甲无算。进指挥使。诸蛮隶普定者悉平。十七年,平 阿黑、螺蛳等十余寨。明年奏罢普定府,析其地为三州、六长官司。进贵州都指 挥同知。有告其受赇及僭用玉器等物者,以久劳不问。二十九年迁右军都督佥事, 佩征南将军印。会何福讨水西蛮,斩其酋居宗必登。明年,西堡、沧浪诸寨蛮乱, 成遣指挥陆秉与其子统分道讨平之。成在贵州凡十余年,讨平诸苗洞寨以百数, 皆诛其渠魁,抚绥余众。恩信大布,蛮人帖服。是年二月,召还京。 建文元年,为左军都督,从耿炳文御燕师,战真定,被执。燕王解其缚曰:“此 天以尔授我也!”送北平,辅世子居守。南军围城,防御、调度一听于成。燕王 即位,论功,封镇远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命仍镇贵州
永乐元年,上书,请严备西北诸边,及早建东宫。帝褒答之。六年三月召至京, 赐金帛遣还。思州宣慰使田琛与思南宣慰使田宗鼎构兵,诏成以兵五万压其境, 琛等就擒。于是分思州、思南地,更置州县,遂设贵州布政司。 成性忠谨,涉猎书史。始居北平,多效谋画,然终不肯将兵,赐兵器亦不受。再 镇贵州,屡平播州、都匀诸叛蛮,威镇南中,土人立生祠祀焉。其被召至京也, 命辅太子监国。成顿首言:“太子仁明,廷臣皆贤,辅导之事非愚臣所及,请归 备蛮。”时群小谋夺嫡,太子不自安。成入辞文华殿,因曰:“殿下但当竭诚孝 敬,孳孳恤民。万事在天,小人不足措意。”十二年五月卒,年八十有五。赠夏 国公,谥武毅。 (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克普定 克:攻下 B.有告其受赇 赇:贿赂 C.以久劳不问 问:询问 D.战真定,被执 执:捉拿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6、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顾成少时身材魁伟,臂力过人,善于骑马使槊,太祖渡过长江,前来归顺,被 选为帐前亲兵,为太祖出入撑举华盖。 B.攻打镇江的时候,顾成和十名勇士转战入城,被俘,十人都被杀死,只有顾成 挣断绑绳,杀死持刀的仆人,逃脱回来。 C.有一次,顾成故意放走了一个俘虏,告诉他夜晚二更去杀死他们,二更时,只 吹号角放砲,就把贼人全都吓得逃走。 D.顾成镇守贵州十几年,恩威并用,屡次平定诸蛮叛乱,他用兵之中,兼用劝谕, 以至当地人还为他建立生祠来祭祀。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 (3分) (2)皆诛其渠魁,抚绥余众。恩信大布,蛮人帖 服 (4分) (3)始居北平,多效谋画,然终不肯将兵,赐兵器亦不 受 (3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尽梅花无好意,嬴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援,读ru6,“揉搓”之意
永乐元年,上书,请严备西北诸边,及早建东宫。帝褒答之。六年三月召至京, 赐金帛遣还。思州宣慰使田琛与思南宣慰使田宗鼎构兵,诏成以兵五万压其境, 琛等就擒。于是分思州、思南地,更置州县,遂设贵州布政司。 成性忠谨,涉猎书史。始居北平,多效谋画,然终不肯将兵,赐兵器亦不受。再 镇贵州,屡平播州、都匀诸叛蛮,威镇南中,土人立生祠祀焉。其被召至京也, 命辅太子监国。成顿首言:“太子仁明,廷臣皆贤,辅导之事非愚臣所及,请归 备蛮。”时群小谋夺嫡,太子不自安。成入辞文华殿,因曰:“殿下但当竭诚孝 敬,孳孳恤民。万事在天,小人不足措意。”十二年五月卒,年八十有五。赠夏 国公,谥武毅。 (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首克普定 克:攻下 B.有告其受赇 赇:贿赂 C.以久劳不问 问:询问 D.战真定,被执 执:捉拿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3 分) 6、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顾成少时身材魁伟,臂力过人,善于骑马使槊,太祖渡过长江,前来归顺,被 选为帐前亲兵,为太祖出入撑举华盖。 B.攻打镇江的时候,顾成和十名勇士转战入城,被俘,十人都被杀死,只有顾成 挣断绑绳,杀死持刀的仆人,逃脱回来。 C.有一次,顾成故意放走了一个俘虏,告诉他夜晚二更去杀死他们,二更时,只 吹号角放砲,就把贼人全都吓得逃走。 D.顾成镇守贵州十几年,恩威并用,屡次平定诸蛮叛乱,他用兵之中,兼用劝谕, 以至当地人还为他建立生祠来祭祀。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 行。 (3 分) (2)皆诛其渠魁,抚绥余众。恩信大布,蛮人帖 服。 (4 分) (3)始居北平,多效谋画,然终不肯将兵,赐兵器亦不 受。 (3 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8 分)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 ruó,“揉搓”之意
8、古人常用比兴的手法,以自然现象中的风雨、风云比喻政治形势,请分析“看 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两句中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9、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 说明。(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选做五小题)(5分) (1)浊酒一杯千万里,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几处早莺争暖树, (4) ,西北望,射天狼。 (5) 功在不舍 (6)位卑则足羞, (7)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8)长太息以掩涕兮, 三、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浆声悠悠 王兴日 山村小镇外,流淌着一条小河。小河上没有桥,只有一条古老的小渡船。小渡船 已破旧不堪,没人去考证它是哪朝哪代的产物,几块木板都被河水沤得红黑发紫 木板上的粗大的钉子也都起了厚厚的棕红色的铁锈;船边露出几条手指宽的缝。 此船危险!然而,人们还是争先恐后地往上挤。并且,心甘情愿地从口袋里掏出 个个白花花的硬币交给船老板。有什么办法呢?乡里人要到镇上来,镇上人也 要出门去,这个渡口是唯一通道。每逢三六九赶场天,小渡船就更加责任重大了。 船老板是镇上的癞子脑壳王兴文,年龄四十有五。和发亮的光头一样,办事干净 利落。一手接过满满一船人递过来的钱,从不数一数,“哗”地一声倒在蓝咔叽 布扣对襟衣口袋里,便抓过两把缺口少角的浆,一前一后慢慢摇起来。满河平静 的碧水立刻激起哗喇喇的细浪,成三角形向四周散开。汩一一汩一一悠悠的浆声 便在小河上轻盈地飘荡。也不知这悠悠浆声起于何年何月,只知道它和木板船 同诞生,癩子脑壳的爷老子的爷老子手上就有了这小船和浆声。人世沧桑,小镇 上的人和事几经变迁,只有这河,这船,这悠悠的浆声依然。癞子脑壳站在船头, 时不时还哼几句不知名的山歌。他嗓音凝重、浑厚,是个天生的山歌好手。 “癞子脑壳,划船几年了,多少总赚了点儿钱,舍不得做条新船?”经常有人这 样提醒他。癞子脑壳笑而不答,仍然眯着双眼划船,他是一张金口,难得启齿。 “挤死人了,丑癞子脑壳,花点儿钱做条大的船多好。钱又赚得多,我们也不要 挤了。”有人怀有对癞子脑壳轻微的不满,愤愤然。“癞子脑壳肯定在信用社有 笔款子!”听了这话,癞子脑壳依然不答,只独自“嘿嘿”笑。从此,癞子脑壳 在银行里存一笔钱这一说法便传了开去 有一天,小镇上来了四个木工师傅,是癞子脑壳请来的。不负众望,癞子脑壳真 的有笔存款,他到墟上买了一大堆圆滚滚的杉木筒子。木工师傅在小河上就叮叮 咚咚地干了起来。没几天,小河上出现了一座木板桥。小河变了。水面上没有了 那悠悠晃晃的烂渡船。小河幽静了许多。癞子脑壳并没走,搬来一个竹椅子放在 桥头,坐在椅子上翘起二朗腿,仍然是细眯着双眼,一副悠闲自在的神态,只是 再没哼山歌。仍然收钱,规矩却稍有修改:坐渡船五分一个,过桥收两分。似乎 是出于一种本能反应,小镇上的人们总觉得有点不对劲儿。于是议论纷纷:“自
8、古人常用比兴的手法,以自然现象中的风雨、风云比喻政治形势,请分析“看 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两句中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 分) 9、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 说明。(4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选做五小题)(5 分) (1)浊酒一杯千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5)______________,功在不舍。 (6)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______。 (8)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5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 浆声悠悠 王兴日 山村小镇外,流淌着一条小河。小河上没有桥,只有一条古老的小渡船。小渡船 已破旧不堪,没人去考证它是哪朝哪代的产物,几块木板都被河水沤得红黑发紫; 木板上的粗大的钉子也都起了厚厚的棕红色的铁锈;船边露出几条手指宽的缝。 此船危险!然而,人们还是争先恐后地往上挤。并且,心甘情愿地从口袋里掏出 一个个白花花的硬币交给船老板。有什么办法呢?乡里人要到镇上来,镇上人也 要出门去,这个渡口是唯一通道。每逢三六九赶场天,小渡船就更加责任重大了。 船老板是镇上的癞子脑壳王兴文,年龄四十有五。和发亮的光头一样,办事干净 利落。一手接过满满一船人递过来的钱,从不数一数,“哗”地一声倒在蓝咔叽 布扣对襟衣口袋里,便抓过两把缺口少角的浆,一前一后慢慢摇起来。满河平静 的碧水立刻激起哗喇喇的细浪,成三角形向四周散开。汩——汩——悠悠的浆声 便在小河上轻盈地飘荡。也不知这悠悠浆声起于何年何月,只知道它和木板船一 同诞生,癞子脑壳的爷老子的爷老子手上就有了这小船和浆声。人世沧桑,小镇 上的人和事几经变迁,只有这河,这船,这悠悠的浆声依然。癞子脑壳站在船头, 时不时还哼几句不知名的山歌。他嗓音凝重、浑厚,是个天生的山歌好手。 “癞子脑壳,划船几年了,多少总赚了点儿钱,舍不得做条新船?”经常有人这 样提醒他。癞子脑壳笑而不答,仍然眯着双眼划船,他是一张金口,难得启齿。 “挤死人了,丑癞子脑壳,花点儿钱做条大的船多好。钱又赚得多,我们也不要 挤了。”有人怀有对癞子脑壳轻微的不满,愤愤然。“癞子脑壳肯定在信用社有 笔款子!”听了这话,癞子脑壳依然不答,只独自“嘿嘿”笑。从此,癞子脑壳 在银行里存一笔钱这一说法便传了开去。 有一天,小镇上来了四个木工师傅,是癞子脑壳请来的。不负众望,癞子脑壳真 的有笔存款,他到墟上买了一大堆圆滚滚的杉木筒子。木工师傅在小河上就叮叮 咚咚地干了起来。没几天,小河上出现了一座木板桥。小河变了。水面上没有了 那悠悠晃晃的烂渡船。小河幽静了许多。癞子脑壳并没走,搬来一个竹椅子放在 桥头,坐在椅子上翘起二朗腿,仍然是细眯着双眼,一副悠闲自在的神态,只是 再没哼山歌。仍然收钱,规矩却稍有修改:坐渡船五分一个,过桥收两分。似乎 是出于一种本能反应,小镇上的人们总觉得有点不对劲儿。于是议论纷纷:“自
从盘古开天地,没听说收过桥钱的。”“癞子脑壳是在赚黑心钱!”也有人说: “不收点儿钱,以后桥坏了谁修?” 终于有好事者告了癞子脑壳一状。没几天,木板桥上一前一后走来两个穿白衣服、 戴白圆顶帽、帽檐上贴着一颗鲜红发亮的红星星的人。是公安局的!“你是王兴 文吗?坐在这里干什么?”其实他们早已知道他是谁,癞子脑壳吓了一跳,不知 是祸是福。“在、在收路费。”癞子脑壳开了金口,结结巴巴地回答。“不行, 你这是在收买路钱!社会主义国家不允许。”两个人声色俱厉。“从前划船是五 分一个,现在是两分。”“半分也不行。以前你是劳动所得,现在你是不劳而获! 至于你架了桥,可以作为一件好事表扬表扬。今后不准再收。”说完扬长而去 癞子脑壳张着嘴,睁大一双眼,直勾勾地望着他们的背影。从此,木桥边不见了 癞子脑壳的身影,河水依然在静静地流淌,木桥上川流不息地走着男女老少, 事也凑巧,过了一段日子,突然申囚雷鸣,阴天黑地连下了几天暴雨。小河涨水 了。咆哮的河水把新木板桥冲得无影无踪。洪水退尽以 水仍在缓缓地流淌。周而复始,河面上又岀现了人们熟悉的那只古老的烂渡船 船头依然站着癞孑子脑壳昂首挺胸的身躯,依旧有粗犷的山歌和着悠悠的浆声在河 面上轻盈地飘荡。每逢三六九的赶场天,人们还是争先恐后地冒着生命危险去挤 那条烂渡船。还是从口袋里掏出白花花的硬币交给癞子脑壳。小镇依然,小河依 然,悠悠浆声依然…… 11、根据小说内容,概括癞子脑壳的形象特点。(6分) 12、小说中的“渡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13、划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5分) 14、这篇小说提出了一个生活中常遇到的严肃的理与法问题;也提出了守旧与创 新的问题,是一个特定时期社会的缩影。请结合文本,选择其中一个角度,谈谈 你的理解。(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只撞城槌在任性地冲撞一垛(duo)墙。还得加上一句,这只撞城槌是 铁制的,这垛墙却是木头的 B.小小的光脚丫踩进簿簿的浮土里,一边斜睨(nie)着拴在苹果树上的那条毛 蓬蓬的狼狗。 C.小溪的絮语、村人的暄哗、船夫的哼唱、鸟儿的鸣叫,树叶的簌(sh)簌声 都汇合在一起,与四周的颤动融合在一起 D.那儿又有巨人一样的大树挡着路,它们那些有力的桠(ya)枝紧紧地抱在 起,它们那些虬曲的树根牢牢地生在沼地的黏泥里 16、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王勃在滕王阁盛会上,当众挥笔而书,率尔成章,于是《滕王阁序》喷薄而 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熠熠生辉 B.当人们在某些方面遇到困惑时,总希望听听专家的指导和建议,而专家也确 实起到了解惑答疑的作用,长此以往,专家和公众就形成了较为牢固的的信赖关 系
从盘古开天地,没听说收过桥钱的。”“癞子脑壳是在赚黑心钱!”也有人说: “不收点儿钱,以后桥坏了谁修?” 终于有好事者告了癞子脑壳一状。没几天,木板桥上一前一后走来两个穿白衣服、 戴白圆顶帽、帽檐上贴着一颗鲜红发亮的红星星的人。是公安局的!“你是王兴 文吗?坐在这里干什么?”其实他们早已知道他是谁,癞子脑壳吓了一跳,不知 是祸是福。“在、在收路费。”癞子脑壳开了金口,结结巴巴地回答。“不行, 你这是在收买路钱!社会主义国家不允许。”两个人声色俱厉。“从前划船是五 分一个,现在是两分。”“半分也不行。以前你是劳动所得,现在你是不劳而获! 至于你架了桥,可以作为一件好事表扬表扬。今后不准再收。”说完扬长而去。 癞子脑壳张着嘴,睁大一双眼,直勾勾地望着他们的背影。从此,木桥边不见了 癞子脑壳的身影,河水依然在静静地流淌,木桥上川流不息地走着男女老少。 事也凑巧,过了一段日子,突然电闪雷鸣,阴天黑地连下了几天暴雨。小河涨水 了。咆哮的河水把新木板桥冲得无影无踪。洪水退尽以后,河面恢复了平静。河 水仍在缓缓地流淌。周而复始,河面上又出现了人们熟悉的那只古老的烂渡船, 船头依然站着癞子脑壳昂首挺胸的身躯,依旧有粗犷的山歌和着悠悠的浆声在河 面上轻盈地飘荡。每逢三六九的赶场天,人们还是争先恐后地冒着生命危险去挤 那条烂渡船。还是从口袋里掏出白花花的硬币交给癞子脑壳。小镇依然,小河依 然,悠悠浆声依然…… 11、根据小说内容,概括癞子脑壳的形象特点。(6 分) 12、小说中的“渡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 分) 13、划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5 分) 14、这篇小说提出了一个生活中常遇到的严肃的理与法问题;也提出了守旧与创 新的问题,是一个特定时期社会的缩影。请结合文本,选择其中一个角度,谈谈 你的理解。(8 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共 84 分) 四、(24 分) 15、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这是一只撞城槌在任性地冲撞一垛(duò)墙。还得加上一句,这只撞城槌是 铁制的,这垛墙却是木头的。 B.小小的光脚丫踩进簿簿的浮土里,一边斜睨(niè)着拴在苹果树上的那条毛 蓬蓬的狼狗。 C.小溪的絮语、村人的暄哗、船夫的哼唱、鸟儿的鸣叫,树叶的簌(shù)簌声, 都汇合在一起,与四周的颤动融合在一起。 D.那儿又有巨人一样的大树挡着路,它们那些有力的桠(yà)枝紧紧地抱在一 起,它们那些虬曲的树根牢牢地生在沼地的黏泥里。 16、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3 分) A.王勃在滕王阁盛会上,当众挥笔而书,率尔成章,于是《滕王阁序》喷薄而 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熠熠生辉。 B.当人们在某些方面遇到困惑时,总希望听听专家的指导和建议,而专家也确 实起到了解惑答疑的作用,长此以往,专家和公众就形成了较为牢固的的信赖关 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