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2013年高三实战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增长的极限》一书从资源和生态两个角度分析了增长的极限。随着高技术的发 展和知识社会的到来,人类正在突破这一增长的极限,越来越依赖于知识,于是 就有“知识壁垒”,这是人类面临的新的极限。 目前,关于知识壁垒大致有四种用法:与技术壁垒类似,用在和知识产权相关的 领域;用在国家之间并有意识形态的色彩,如西方国家或资本主义的知识壁垒 用于人群间,如农民面对的知识壁垒;用于行业或学科间。知识壁垒的含义包括 知识的复杂性、知识的丰富性、知识的积累性、知识的创新和知识的共享几个方 面 知识的复杂性属于知识的质的范畴。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人类的认识对象变 得越来越复杂,于是知识也越来越复杂。就科学而言,认识对象的复杂在于三点: 沿量子阶梯上行、下行和扩展。沿量子阶梯上行,人类将面对生命和意识。至今 我们仍难以说明生命的本质,至于人的意识,涉及150亿个脑细胞及彼此间的关 系,更涉及无限的千变万化的环境。沿量子阶梯下行,组成与被组成,极大与极 小越来越纠缠在一起,不可能单独去认识。最大的复杂性在于扩展,由严格的规 律扩展到偶然性,由孤立的研究对象扩展到环境及其干扰,由实体到关系,由线 性到非线性,由纯客观到主体参与。如果说,沿量子阶梯上行和下行主要涉及自 然科学,那么“扩展”则完全适用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例如知识的社会建构 论等。我们能获取并掌握如此复杂的知识吗?例如用遗传算法来解决排序问题, 在进化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比依据任何现有的排序算法的程序都要快得多的排序 程序,但科学家并不理解这些指令是如何工作的,也无法将其分解为由可理解的 各部分组成的分层体系。 知识的丰富性属于知识的量的范畴,如何对海量的知识进行选择和应用,这是知 识壁垒的第二方面。例如,在科学网上,究竟如何向首页推荐博文便会引起争议。 知识的积累强调的是知识的连续性、循序渐进,知识的创新则强调知识的中断 跳跃。在前者的情况下,需要的是已沿袭了数百年的逻辑思维或线性思维,而知 识的创新则需要非逻辑思维或非线性思维,如联想等形象思维,以及灵感、顿悟 等直觉思维。当前,由于新知识不断涌现,知识加快老化;由于信息技术特别是 互联网的作用,知识共享的量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速度越来越快,知识的 贬值也越来越快。知识的老化和知识的贬值共同表明,知识的创新比知识的积累 更重要,由此也就对非逻辑思维提出更高的要求。人类发展至今对于逻辑思维已 经有非常成熟的研究,而对于非逻辑思维,特别是直觉思维几乎尚是空白 知识共享的壁垒可以由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来理解。客观视角考察知识本身的状 况。随着认识对象的个性化,背景的个性化,以及认识主体的个性化,必然是知 识的个性化。然而个性化的知识如何交流,如何共享?主观视角考察知识持有者 的状况。几千年来持有知识,特别是持有独一无二的知识从来是个人在社会上的 立足之本,这种情况随着知识的地位日益重要而有增无减。研究者指出,在企业 中要建立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比与对手竞争更困难。 1.下列关于知识壁垒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甘肃省兰州市 2013 年高三实战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增长的极限》一书从资源和生态两个角度分析了增长的极限。随着高技术的发 展和知识社会的到来,人类正在突破这一增长的极限,越来越依赖于知识,于是 就有“知识壁垒”,这是人类面临的新的极限。 目前,关于知识壁垒大致有四种用法:与技术壁垒类似,用在和知识产权相关的 领域;用在国家之间并有意识形态的色彩,如西方国家或资本主义的知识壁垒; 用于人群间,如农民面对的知识壁垒;用于行业或学科间。知识壁垒的含义包括 知识的复杂性、知识的丰富性、知识的积累性、知识的创新和知识的共享几个方 面。 知识的复杂性属于知识的质的范畴。自 20 世纪下半叶以来,人类的认识对象变 得越来越复杂,于是知识也越来越复杂。就科学而言,认识对象的复杂在于三点: 沿量子阶梯上行、下行和扩展。沿量子阶梯上行,人类将面对生命和意识。至今 我们仍难以说明生命的本质,至于人的意识,涉及 150 亿个脑细胞及彼此间的关 系,更涉及无限的千变万化的环境。沿量子阶梯下行,组成与被组成,极大与极 小越来越纠缠在一起,不可能单独去认识。最大的复杂性在于扩展,由严格的规 律扩展到偶然性,由孤立的研究对象扩展到环境及其干扰,由实体到关系,由线 性到非线性,由纯客观到主体参与。如果说,沿量子阶梯上行和下行主要涉及自 然科学,那么“扩展”则完全适用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例如知识的社会建构 论等。我们能获取并掌握如此复杂的知识吗?例如用遗传算法来解决排序问题, 在进化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比依据任何现有的排序算法的程序都要快得多的排序 程序,但科学家并不理解这些指令是如何工作的,也无法将其分解为由可理解的 各部分组成的分层体系。 知识的丰富性属于知识的量的范畴,如何对海量的知识进行选择和应用,这是知 识壁垒的第二方面。例如,在科学网上,究竟如何向首页推荐博文便会引起争议。 知识的积累强调的是知识的连续性、循序渐进,知识的创新则强调知识的中断、 跳跃。在前者的情况下,需要的是已沿袭了数百年的逻辑思维或线性思维,而知 识的创新则需要非逻辑思维或非线性思维,如联想等形象思维,以及灵感、顿悟 等直觉思维。当前,由于新知识不断涌现,知识加快老化;由于信息技术特别是 互联网的作用,知识共享的量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速度越来越快,知识的 贬值也越来越快。知识的老化和知识的贬值共同表明,知识的创新比知识的积累 更重要,由此也就对非逻辑思维提出更高的要求。人类发展至今对于逻辑思维已 经有非常成熟的研究,而对于非逻辑思维,特别是直觉思维几乎尚是空白。 知识共享的壁垒可以由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来理解。客观视角考察知识本身的状 况。随着认识对象的个性化,背景的个性化,以及认识主体的个性化,必然是知 识的个性化。然而个性化的知识如何交流,如何共享?主观视角考察知识持有者 的状况。几千年来持有知识,特别是持有独一无二的知识从来是个人在社会上的 立足之本,这种情况随着知识的地位日益重要而有增无减。研究者指出,在企业 中要建立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比与对手竞争更困难。 1.下列关于知识壁垒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知识壁垒是随着高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社会的到来,人类面临的一种新的极 限,它因人类越来越依赖知识而产生 B.知识壁垒既可用于和知识产权相关的领域,也可用于国家与国家之间,还可 用于人群、行业或学科之间。 C.在科学网上,如何向首页推荐博文都会引起争议,这实际是知识壁垒中对海 量知识进行选择和应用的问题。 D.独一无二的知识是个人在社会上的立足之本,随着知识的地位日益重要,知 识共享的壁垒自然而然就被打破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知识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分属知识的不同范畴,前者属于知识的量的范畴,后 者属于知识的质的范畴。 B.如果将150亿个脑细胞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弄清楚了,那么,人的意识问题及 生命的本质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C.科学家不能理解进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极快的排序程序是如何工作这一事实, 说明了知识的复杂与难以掌握 D.知识的创新需要的是与知识的积累不同的思维方式,如灵感、顿悟等直觉思 维及联想等形象思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知识的复杂程度是与人类认识对象的复杂度密切相关的,而人类认识对象越 来越复杂则是因为认识路径的拓展。 B.知识的共享促使知识的贬值速度越来越快,在这方面,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 网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人类对非逻辑思维即直觉思维的研究还做得很不够,而时代的发展,恰恰对 非逻辑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D.知识老化加快,知识贬值增速,表明创新思维能力在知识的获取与更新上有 了更为突出的地位。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崔亮,字敬儒。时年十岁,常依季父幼孙。居贫,佣书自业。时陇西李冲当朝任 事,亮族兄光往依之,谓亮曰:“安能久事笔砚而不往托李氏也?彼家饶书,因 可得学。”亮曰:“弟妹饥寒,岂容独饱?自可观书于市,安能看人眉睫乎!” 光言之于冲,冲召亮与语,因谓曰:“比见卿先人《相命论》,使人胸中无复怵 迫之念。今遂亡本,卿能记之不?”亮即为诵之,涕泪交零,声韵不异。冲甚奇 之,荐之为中书博士,转议郎。 孝文在洛,欲创革旧制,选置百官,谓群臣曰:“与朕举一吏部郎,必使才望兼 允者,给卿三日假。”又一日,孝文曰:“朕已得之,不烦卿辈也。”驿征亮兼 吏部郎。俄为太子中舍人,迁中书侍郎。亮虽历显任,其妻不免亲事舂簸,孝文 闻之,嘉其清贫,诏带野王令。亮自参选事,垂将十年,廉慎明决,为尚书郭祚 所委,每云:“非崔郎中选事不办。”自迁都之后,经略四方,又营洛邑,费用
A. 知识壁垒是随着高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社会的到来,人类面临的一种新的极 限,它因人类越来越依赖知识而产生。 B. 知识壁垒既可用于和知识产权相关的领域,也可用于国家与国家之间,还可 用于人群、行业或学科之间。 C. 在科学网上,如何向首页推荐博文都会引起争议,这实际是知识壁垒中对海 量知识进行选择和应用的问题。 D. 独一无二的知识是个人在社会上的立足之本,随着知识的地位日益重要,知 识共享的壁垒自然而然就被打破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知识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分属知识的不同范畴,前者属于知识的量的范畴,后 者属于知识的质的范畴。 B.如果将 150 亿个脑细胞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弄清楚了,那么,人的意识问题及 生命的本质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C.科学家不能理解进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极快的排序程序是如何工作这一事实, 说明了知识的复杂与难以掌握。 D.知识的创新需要的是与知识的积累不同的思维方式,如灵感、顿悟等直觉思 维及联想等形象思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知识的复杂程度是与人类认识对象的复杂度密切相关的,而人类认识对象越 来越复杂则是因为认识路径的拓展。 B.知识的共享促使知识的贬值速度越来越快,在这方面,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 网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C.人类对非逻辑思维即直觉思维的研究还做得很不够,而时代的发展,恰恰对 非逻辑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D.知识老化加快,知识贬值增速,表明创新思维能力在知识的获取与更新上有 了更为突出的地位。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7 题。 崔亮,字敬儒。时年十岁,常依季父幼孙。居贫,佣书自业。时陇西李冲当朝任 事,亮族兄光往依之,谓亮曰:“安能久事笔砚而不往托李氏也?彼家饶书,因 可得学。”亮曰:“弟妹饥寒,岂容独饱?自可观书于市,安能看人眉睫乎!” 光言之于冲,冲召亮与语,因谓曰:“比见卿先人《相命论》,使人胸中无复怵 迫之念。今遂亡本,卿能记之不?”亮即为诵之,涕泪交零,声韵不异。冲甚奇 之,荐之为中书博士,转议郎。 孝文在洛,欲创革旧制,选置百官,谓群臣曰:“与朕举一吏部郎,必使才望兼 允者,给卿三日假。”又一日,孝文曰:“朕已得之,不烦卿辈也。”驿征亮兼 吏部郎。俄为太子中舍人,迁中书侍郎。亮虽历显任,其妻不免亲事舂簸,孝文 闻之,嘉其清贫,诏带野王令。亮自参选事,垂将十年,廉慎明决,为尚书郭祚 所委,每云:“非崔郎中选事不办。”自迁都之后,经略四方,又营洛邑,费用
甚广,亮在度支①,别立条格,岁省亿计。又议修汴、蔡二渠以通边运,公私赖 焉。侍中、广平王怀以母弟之亲,左右不遵宪法,敕亮推究。宣武禁怀不通宾客 者久之。后因宴集,怀侍亲使忿,欲陵突亮。亮乃正色责之,即起于宣武前脱冠 请罪,遂拜辞欲出。宣武曰:“广平粗疏,向来又醉,卿之所悉,何乃如此也 遂诏亮复坐,令怀谢焉。徐州刺史元抚御失和,诏亮驰驿安抚。亮至,劾处以大 辟,劳赉绥慰,百姓帖然。 除雍州刺史。城北渭水浅不通船,行人艰 阻。亮谓寮佐曰:“昔杜预乃造河梁,况此有异长河,且魏、晋之日,亦自有桥。 吾今决欲营之。”咸曰:“水浅,不可为浮桥;泛长无恒,又不可施柱。恐难成 立。”亮曰:“昔秦居咸阳,横桥度渭,以像阁道,此即以柱为桥。今唯虑长柱 不可得耳。”会天大雨,山水暴至,浮出长木数百根,籍此为用,桥遂成立。百 姓利之,至今犹名崔公桥。 【注】①度支:官署名,掌管全国的财政收支。 (节选自《北史·崔亮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遂亡本,卿能记之不 亡:丢失 B.必使才望兼允者 允:应 C.宣武禁怀不通宾客者久之 通:交往 D.籍此为用,桥遂成立 籍:借助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崔亮才能出众的一组是(3 分) ①亮即为诵之,涕泪交零,声韵不异 ②非崔郎中选事不办 ③亮在度支,别立条格 ④左右不遵宪 法,敕亮推究 ⑤遂诏亮复坐,令怀谢焉 ⑥劾处以大辟,劳 赉绥慰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崔亮贫而有志,不肯轻易依附于人。少时因家贫以替人卖书为业,但在堂兄 劝他投奔执掌朝政的李冲时,却以不肯看人脸色为由拒绝了堂兄的建议 B.崔亮理政有方,有不俗政绩。在朝廷迁都后,他建议修建的汴、蔡两渠,加 强了与边境的运输:在刺史元抚御失和时,他能妥善处理,使徐州百姓安定下来。 C.崔亮清贫守节,受到皇帝的嘉奖。他虽然历任显要职务,但妻子仍亲自做舂 米簸谷一类的事情。孝文帝听说后,十分赞许他。 D.崔亮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百姓。他在雍州担任刺史时,力排众议,在城北渭 水上造桥,给百姓带来很大方便,至今人称“崔公桥”。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比见卿先人《相命论》,使人胸中无复怵迫之念。 (2)后因宴集,怀侍亲使忿,欲陵突亮。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处士卢岵山居 温庭筠
甚广,亮在度支①,别立条格,岁省亿计。又议修汴、蔡二渠以通边运,公私赖 焉。侍中、广平王怀以母弟之亲,左右不遵宪法,敕亮推究。宣武禁怀不通宾客 者久之。后因宴集,怀侍亲使忿,欲陵突亮。亮乃正色责之,即起于宣武前脱冠 请罪,遂拜辞欲出。宣武曰:“广平粗疏,向来又醉,卿之所悉,何乃如此也!” 遂诏亮复坐,令怀谢焉。徐州刺史元抚御失和,诏亮驰驿安抚。亮至,劾处以大 辟,劳赉绥慰,百姓帖然。 除雍州刺史。城北渭水浅不通船,行人艰 阻。亮谓寮佐曰:“昔杜预乃造河梁,况此有异长河,且魏、晋之日,亦自有桥。 吾今决欲营之。”咸曰:“水浅,不可为浮桥;泛长无恒,又不可施柱。恐难成 立。”亮曰:“昔秦居咸阳,横桥度渭,以像阁道,此即以柱为桥。今唯虑长柱 不可得耳。”会天大雨,山水暴至,浮出长木数百根,籍此为用,桥遂成立。百 姓利之,至今犹名崔公桥。 【注】①度支:官署名,掌管全国的财政收支。 (节选自《北史·崔亮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今遂亡本,卿能记之不 亡:丢失 B.必使才望兼允者 允:应 许 C.宣武禁怀不通宾客者久之 通:交往 D.籍此为用,桥遂成立 籍:借助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崔亮才能出众的一组是(3 分) ①亮即为诵之,涕泪交零,声韵不异 ②非崔郎中选事不办 ③亮在度支,别立条格 ④左右不遵宪 法,敕亮推究 ⑤遂诏亮复坐,令怀谢焉 ⑥劾处以大辟,劳 赉绥慰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崔亮贫而有志,不肯轻易依附于人。少时因家贫以替人卖书为业,但在堂兄 劝他投奔执掌朝政的李冲时,却以不肯看人脸色为由拒绝了堂兄的建议。 B.崔亮理政有方,有不俗政绩。在朝廷迁都后,他建议修建的汴、蔡两渠,加 强了与边境的运输;在刺史元抚御失和时,他能妥善处理,使徐州百姓安定下来。 C.崔亮清贫守节,受到皇帝的嘉奖。他虽然历任显要职务,但妻子仍亲自做舂 米簸谷一类的事情。孝文帝听说后,十分赞许他。 D.崔亮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百姓。他在雍州担任刺史时,力排众议,在城北渭 水上造桥,给百姓带来很大方便,至今人称“崔公桥”。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比见卿先人《相命论》,使人胸中无复怵迫之念。 (2)后因宴集,怀侍亲使忿,欲陵突亮。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处士卢岵山居 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①花。 【注】①荞麦:瘠薄山地常种的作物,春间开小白花。 8.这首诗中“卢岵山居”的景色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9.诗歌的尾联为什么要写荞麦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隰则有泮。总角之 宴 。(《诗经·氓》) (2)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杜 牧《阿房宫赋》) (3)庭下如积水空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在 答题纸上所选大题的题号后的方块内打勾。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 作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被诅咒的房子① [法]埃米尔·加博里约 年少英俊的子爵,过着年收入三万利佛尔的舒适生活。不幸的是他叔父去世了 这位叔父平日聚敛财富且爱财如命,所以将近二百万的家产全部留给了年轻的子 爵 当年轻人查点叔父的产业簿时,发现自己已是胜利路一座房子的主人了,这座房 子在扣除各种捐税以后,每年可净剩租金八万二千法郎。 “数目太大了,”慷慨的子爵心想,“我叔父太苛薄了,租金太高,像我 这样名声昭著的人,不该如此巧取豪夺,从明天起降低房租,房客们肯定会称赞 我的 怀着这样高尚的目的,子爵立刻派人去叫那座房子的管家,管家迅速赶 到,在主子面前深深鞠躬致敬。 伯纳德,我的朋友,”子爵说,“你马上去通知房客我要降低房租三 分之一。”这个从来没有听说过的词儿“降低”,好似给了伯纳德当头一棒。但 他马上清醒过来,可又不敢完全相信自己的耳朵 老爷没有仔细想过吧。”他说,“今天晚上您会后悔的,降低房租, 这种事情闻所未闻。老爷!要是让房客们知道了,他们对您会有什么看法呢?别 的人又会怎么说呢?实在……” 伯纳德先生,我的朋友。”子爵打断他的话说,“我喜欢我的吩咐, 下属立刻照办不误。听明白就走吧!
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①花。 【注】①荞麦:瘠薄山地常种的作物,春间开小白花。 8.这首诗中“卢岵山居”的景色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5 分) 9.诗歌的尾联为什么要写荞麦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隰则有泮。总角之 宴, 。(《诗经·氓》) (2)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 。(杜 牧《阿房宫赋》) (3)庭下如积水空 明, ,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在 答题纸上所选大题的题号后的方块内打勾。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 作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被诅咒的房子① [法]埃米尔·加博里约 年少英俊的子爵,过着年收入三万利佛尔的舒适生活。不幸的是他叔父去世了, 这位叔父平日聚敛财富且爱财如命,所以将近二百万的家产全部留给了年轻的子 爵。 当年轻人查点叔父的产业簿时,发现自己已是胜利路一座房子的主人了,这座房 子在扣除各种捐税以后,每年可净剩租金八万二千法郎。 “数目太大了,”慷慨的子爵心想,“我叔父太苛薄了,租金太高,像我 这样名声昭著的人,不该如此巧取豪夺,从明天起降低房租,房客们肯定会称赞 我的。” 怀着这样高尚的目的,子爵立刻派人去叫那座房子的管家,管家迅速赶 到,在主子面前深深鞠躬致敬。 “伯纳德,我的朋友,”子爵说,“你马上去通知房客我要降低房租三 分之一。”这个从来没有听说过的词儿“降低”,好似给了伯纳德当头一棒。但 他马上清醒过来,可又不敢完全相信自己的耳朵。 “老爷没有仔细想过吧。”他说,“今天晚上您会后悔的,降低房租, 这种事情闻所未闻。老爷!要是让房客们知道了,他们对您会有什么看法呢?别 的人又会怎么说呢?实在……” “伯纳德先生,我的朋友。”子爵打断他的话说,“我喜欢我的吩咐, 下属立刻照办不误。听明白就走吧!
伯纳德像喝醉了似的踉踉跄跄地出了子爵的宅第。他完全糊涂了,他怀 疑自己是不是成了恶梦中受人捉弄的玩物。他连自己是不是原来的伯纳德都开始 疑心了 次日清晨,伯纳德穿上很好的一套衣服,出来向全体房客宣布重大的消 十分钟以后,胜利路的这幢大楼陷入了无法形容的混乱状态。那些在同 层楼住了四十多年,从来彼此不打招呼的人们,如今却聚在一起交谈起来。 您听说了吗?先生?” 实在想不到。 真是闻所未闻 房东要减房租! 三分之一,对不?我的也减了。” 奇怪!一定是搞错了吧 不管伯纳德怎样解释,反正没人相信。有三个人给子爵写了信,告诉了 他这里发生的事,要他提防管家的神经失常。可是子爵的回信证实了伯纳德所说 的一切。房客不得不相信了,于是又纷纷议论起来。 房东为什么要降低房租呢 “他一定有充分的理由才这样做的。一个明智的人,决不会仅仅为了自 己不图享乐而甘心放弃高额收入的,其中必有缘故,一定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 密 于是每个人心里都在嘀咕,“此事蹊跷 他们都在挖空心思地想,从大楼的顶层考虑到大楼的底层,想找出这个疑问的答 案。每个住户都是一副沉思的面孔,都怀着一种莫衷一是的焦虑心情,就像一件 不愉快的神秘事情即将降临时所表现的那样。有人甚至揣测,这个人一定是干过 于心有愧的事,现在想要向社会赎罪 “再不就是这座楼盖的质量有问题。”另一个人提出他的看法。 也许是屋顶不好。”六层楼的一个住户说。 还有人说这房子里住满了密探,而住在二楼的一位绅士则认为,房东想 要放火烧房,好向保险公司索取一笔巨款。 接着,奇怪的事情一件接一件地发生了。在七楼和顶楼,听到无法解释 的异常声音。一天晚上,五楼的一位老太太的保姆到地窑里去偷酒,碰上了已故 房东的鬼魂,一只手还拿着房租的收据。 于是人们更加焦躁不安起来,从害怕变成恐怖。二楼的那个绅士,家中 有贵重的东西,决定搬出去,叫他的佣人送来了退房通知单 到了第二天,三楼的一个人,虽然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可担心,也提出 退房,六楼的一些房客也开始仿效 从此,搬家风一发不可收拾。到了周末的时候,所有的住户都送来了退房通知单 十二家房客及其全部家具全搬走了。大楼从上到下空空如也。就连老鼠,由于 找不到吃的东西,也搬家了。只剩下管家提心吊胆,惴惴不安地还留在自己的住 处,受到折磨。 终于,在一天早晨,伯纳德在做了一场可怕的噩梦以后,做出了最后决定,他去 晋见子爵,交出房屋的钥匙,不辞而别了
伯纳德像喝醉了似的踉踉跄跄地出了子爵的宅第。他完全糊涂了,他怀 疑自己是不是成了恶梦中受人捉弄的玩物。他连自己是不是原来的伯纳德都开始 疑心了。 次日清晨,伯纳德穿上很好的一套衣服,出来向全体房客宣布重大的消 息。 十分钟以后,胜利路的这幢大楼陷入了无法形容的混乱状态。那些在同 一层楼住了四十多年,从来彼此不打招呼的人们,如今却聚在一起交谈起来。 “您听说了吗?先生?” “实在想不到。” “真是闻所未闻。” “房东要减房租!” “三分之一,对不?我的也减了。” “奇怪!一定是搞错了吧。” 不管伯纳德怎样解释,反正没人相信。有三个人给子爵写了信,告诉了 他这里发生的事,要他提防管家的神经失常。可是子爵的回信证实了伯纳德所说 的一切。房客不得不相信了,于是又纷纷议论起来。 “房东为什么要降低房租呢?” “他一定有充分的理由才这样做的。一个明智的人,决不会仅仅为了自 己不图享乐而甘心放弃高额收入的,其中必有缘故,一定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 密。” 于是每个人心里都在嘀咕,“此事蹊跷。” 他们都在挖空心思地想,从大楼的顶层考虑到大楼的底层,想找出这个疑问的答 案。每个住户都是一副沉思的面孔,都怀着一种莫衷一是的焦虑心情,就像一件 不愉快的神秘事情即将降临时所表现的那样。有人甚至揣测,这个人一定是干过 于心有愧的事,现在想要向社会赎罪。 “再不就是这座楼盖的质量有问题。”另一个人提出他的看法。 “也许是屋顶不好。”六层楼的一个住户说。 还有人说这房子里住满了密探,而住在二楼的一位绅士则认为,房东想 要放火烧房,好向保险公司索取一笔巨款。 接着,奇怪的事情一件接一件地发生了。在七楼和顶楼,听到无法解释 的异常声音。一天晚上,五楼的一位老太太的保姆到地窑里去偷酒,碰上了已故 房东的鬼魂,一只手还拿着房租的收据。 于是人们更加焦躁不安起来,从害怕变成恐怖。二楼的那个绅士,家中 有贵重的东西,决定搬出去,叫他的佣人送来了退房通知单。 到了第二天,三楼的一个人,虽然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可担心,也提出 退房,六楼的一些房客也开始仿效。 从此,搬家风一发不可收拾。到了周末的时候,所有的住户都送来了退房通知单。 二十二家房客及其全部家具全搬走了。大楼从上到下空空如也。就连老鼠,由于 找不到吃的东西,也搬家了。只剩下管家提心吊胆,惴惴不安地还留在自己的住 处,受到折磨。 终于,在一天早晨,伯纳德在做了一场可怕的噩梦以后,做出了最后决定,他去 晋见子爵,交出房屋的钥匙,不辞而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