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美国总统竞选中选民的投票倾向时,发现美国人具有从“党派投票倾向”向“问题投票倾向”转变的文化。美国通行的是政党政治,有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大党。民主党略倾向于自由,共和党略倾向于保守。但总的说来,美国的政治斗争并不是基于不同意识形态的政党间的抗争。这就决定了美国选民的投票行为。当两党的政策相差不大时,选民一般表现为“党派投票倾向”。选民依据所属的社会阶层以及收入、学历、地区性等因素,依照党派倾向投票。最终也就是按照选择自由政策即民主党的政策倾向或选择按照保守政策即共和党的政策倾向来投票。但是当社会问题激化,美国两党的路线分歧就逐渐加大。共和党日益发展成为白人和高薪阶层的代表,而民主党则成为美国社会弱者的代表。原先处于意识形态天平正中央的这两个党,开始在天平上滑动,自由党逐渐滑向左边,民主党逐渐滑向右边。这时,选民投票时不是照事先定好的要支持的政党,而是要在悉心了解候选人的政策纲领之后,才决定如何投票。换句话说,选民这时不是考虑自己是哪个党的支持者,而是考虑是左倾政策还是右倾政策的支持者。在美国的选举政治中,选民会依据不同情况,从认可政党到认可政策,印从“党派投票倾向”转向“问题投票倾向”。在“党派投票倾向”中,党派成为政治的中心,而在“问题投票倾向”中,政策讨论成为政治的中心。这就是“政策替代方案”(PolicyAlternatives),只有在这种政治文化中,才有利于政策科学的发展。【教学反思】1.充实“公共政策的特征和本质”部分的内容,突出经典例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讲解此部分内容。2.选择一个完整的案例进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公共政策的含义、特征、功能、本质等内容。3.重视案例的完整性及一以贯之的特征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4.深入解读“政策是对社会价值进行的权威性的分配”15
15 察美国总统竞选中选民的投票倾向时,发现美国人具有从“党派投票倾向”向“问题投 票倾向”转变的文化。美国通行的是政党政治,有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大党。民主党略倾 向于自由,共和党略倾向于保守。但总的说来,美国的政治斗争并不是基于不同意识形 态的政党间的抗争。这就决定了美国选民的投票行为。 当两党的政策相差不大时,选民一般表现为“党派投票倾向”。选民依据所属的社 会阶层以及收入、学历、地区性等因素,依照党派倾向投票。最终也就是按照选择自由 政策即民主党的政策倾向或选择按照保守政策即共和党的政策倾向来投票。但是当社会 问题激化,美国两党的路线分歧就逐渐加大。共和党日益发展成为白人和高薪阶层的代 表,而民主党则成为美国社会弱者的代表。原先处于意识形态天平正中央的这两个党, 开始在天平上滑动,自由党逐渐滑向左边,民主党逐渐滑向右边。这时,选民投票时不 是照事先定好的要支持的政党,而是要在悉心了解候选人的政策纲领之后,才决定如何 投票。换句话说,选民这时不是考虑自己是哪个党的支持者,而是考虑是左倾政策还是 右倾政策的支持者。在美国的选举政治中,选民会依据不同情况,从认可政党到认可政 策,印从“党派投票倾向”转向“问题投票倾向”。在“党派投票倾向”中,党派成为 政治的中心,而在“问题投票倾向”中,政策讨论成为政治的中心。这就是“政策替代 方案”( Policy Alternatives),只有在这种政治文化中,才有利于政策科学的发展。 【教学反思】 1.充实“公共政策的特征和本质”部分的内容,突出经典例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 案例讲解此部分内容。 2.选择一个完整的案例进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公共政策的含义、特征、功能、 本质等内容。 3.重视案例的完整性及一以贯之的特征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4.深入解读“政策是对社会价值进行的权威性的分配
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政策体制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学时单元4周次第3教学周公共政策体制教学环境设计使用多媒体课件;分组讨论活动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政策系统与政策行为者的基本理论,作为政策系统核心的公共权力如何决策,权力如何分配和配置的制度、程序、规则教学目的与方式,了解公共政策系统与环境的关系,使学生能够理解公共政策系统成为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任何一项公共政策无不与政策环境持续不断地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知识点:公共政策的构成及其环境;公共权力与公共政策;公民、社会团体、政党与公共政策以及公共决策体制重点难点重点:公共政策的主体与客体;社会政策的资源、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难点:政策主体系统、政策支持系统、政策反馈系统的关系;政策系统的地理自然环境和工作环境的关系;政府能力与“善治”的关系教学方法讲授、模拟演示、练习、案例、讨论等教学方法与手段思考与练1.作为政策主体的政策行动者具备的核心特征是什么习2.简述政策主体类型划分的方式及各类政策主体的特征1.王春福,《有限理性利益人与公共政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第二章,有限理性利益人与公共政策学的出发点阅读文献2.迈克尔·豪利特,《公共政策研究:政策循环与政策子系统》,北京:三联书店,2006,第三章,行动主体与机构:评估政府的政策能力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第一节政策行为者与政策系统一、政策系统是指一个由政策主体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以及将他们与政策客体、政策环境联系起来的政策支持系统、政策反馈系统等所组成的有机整体。政策系统的三大子系统:①主体系统②支持系统③反馈系统※政策系统与政策行为者的关系:1、一方面,作为政策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任何政策的制定、执行和反馈,都是相关政策行为者频繁互动的结果;2、另一方面,政策系统又为政策行为者的存在和作用的发挥设置了框架和平台。二、公共政策主体是相对于政策客体而言的,指的是那些在特定政策环境中直接或16
16 第三章 政策系统与公共政策体制 单元 第三章 政策系统与 公共政策体制 学时 4 周次 第 3 教学周 教学环境设计 使用多媒体课件;分组讨论活动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政策系统与政策行为者的基本理论,作为政策 系统核心的公共权力如何决策,权力如何分配和配置的制度、程序、规则 与方式,了解公共政策系统与环境的关系,使学生能够理解公共政策系统 成为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任何一项公共 政策无不与政策环境持续不断地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 重点难点 知识点:公共政策的构成及其环境;公共权力与公共政策;公民、社会团 体、政党与公共政策以及公共决策体制 重点:公共政策的主体与客体;社会政策的资源、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 难点:政策主体系统、政策支持系统、政策反馈系统的关系;政策系统的 地理自然环境和工作环境的关系;政府能力与“善治”的关系 教学方法 与手段 讲授、模拟演示、练习、案例、讨论等教学方法 思考与练 习 1.作为政策主体的政策行动者具备的核心特征是什么 2.简述政策主体类型划分的方式及各类政策主体的特征 阅读文献 1.王春福,《有限理性利益人与公共政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第二章,有限理性利益人与公共政策学的出发点 2.迈克尔·豪利特,《公共政策研究:政策循环与政策子系统》,北京:三 联书店,2006,第三章,行动主体与机构:评估政府的政策能力 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第一节 政策行为者与政策系统 一、政策系统是指一个由政策主体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以及将他们与政策客体、政 策环境联系起来的政策支持系统、政策反馈系统等所组成的有机整体。 政策系统的三大子系统:①主体系统 ②支持系统 ③反馈系统 ※政策系统与政策行为者的关系: 1、一方面,作为政策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任何政策的制定、执行和反馈,都是 相关政策行为者频繁互动的结果; 2、另一方面,政策系统又为政策行为者的存在和作用的发挥设置了框架和平台。 二、公共政策主体是相对于政策客体而言的,指的是那些在特定政策环境中直接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