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书 ÷1、农药分析,钱传范主编,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2 。2、农药残留量实用检测方法手册,李本昌等,中国农业科 技出版社,1995 。3、仪器分析,方惠群主编,科学出版社,2002 ÷4、农药残留分析,岳永德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参考书 ❖ 1、农药分析,钱传范主编,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2 ❖ 2、农药残留量实用检测方法手册,李本昌等,中国农业科 技出版社,1995 ❖ 3、仪器分析,方惠群主编,科学出版社,2002 ❖ 4、农药残留分析,岳永德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第一章绪论 。农药分析的范畴和任务 ÷农药分析方法的进展 。农药质量评价
第一章 绪论 ❖ 农药分析的范畴和任务 ❖ 农药分析方法的进展 ❖ 农药质量评价
一、农药分析的范畴和任务 农药分析可分为 原药和制剂分析一常量分析:要求准确度、精密度高,对灵敏 度要求稍低: ·残留分析—微量分析:准确度、精密度要求不高,对灵敏度要 求高。回收率:80~120%。 农药分析的作用 。控制原材料的质量;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产品质量控制 ÷应用技术改善的指导; ·食品、饲料及其它用品安全性指标之一;
一、农药分析的范畴和任务 农药分析可分为 ❖ 原药和制剂分析——常量分析:要求准确度、精密度高,对灵敏 度要求稍低; ❖ 残留分析——微量分析:准确度、精密度要求不高,对灵敏度要 求高。 回收率:80~120%。 农药分析的作用 ❖ 控制原材料的质量; ❖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 产品质量控制; ❖ 应用技术改善的指导; ❖ 食品、饲料及其它用品安全性指标之一;
二、农药分析方法的进展 ó与农药的发展历史有关; ó与分析化学学科的进展有关. 早期应用铜、砷、铅无机农药时期,主要使用重量法和滴定法测 定其含量。 20世纪50年代使用有机氯农药时期将这些农药中的氯用碱 或金属钠水解为无机离子,以银量法、电位滴定法或重量法测 定其中的总氯。 60年代开始使用紫外和红外分光光度法,它们和上述化学 方法相比,操作简单、灵敏度高,而且可以对化合物进行确证, 目前仍是农药分析中常用的方法
二、农药分析方法的进展 与农药的发展历史有关; 与分析化学学科的进展有关. 早期应用铜、砷、铅无机农药时期,主要使用重量法和滴定法测 定其含量。 20世纪 50年代使用有机氯农药时期将这些农药中的氯用碱 或金属钠水解为无机离子,以银量法、电位滴定法或重量法测 定其中的总氯。 60年代开始使用紫外和红外分光光度法,它们和上述化学 方法相比,操作简单、灵敏度高,而且可以对化合物进行确证, 目前仍是农药分析中常用的方法
60年代后期气相色谱法在农药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混合 样品通过色谱柱后可分离为单个组分,依次通过检测器,在农 药分析中能有效地分离杂质,它还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的 特点,样品处理也比较简单。 70年代技术上的突破是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开发和它在农药 分析中的应用,液相色谱柱不仅具有较好的分离杂质能力,而 且分离是在室温和较低温度下进行,绝大多数农药都可使用此 法,对于热稳定性差和不易挥发的农药,省略了气相色谱法必 须进行的衍生化步骤,特别适用那些被认为难以用气相色谱法 测定的农药
60年代后期气相色谱法在农药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混合 样品通过色谱柱后可分离为单个组分,依次通过检测器,在农 药分析中能有效地分离杂质,它还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的 特点,样品处理也比较简单。 70年代技术上的突破是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开发和它在农药 分析中的应用,液相色谱柱不仅具有较好的分离杂质能力,而 且分离是在室温和较低温度下进行,绝大多数农药都可使用此 法,对于热稳定性差和不易挥发的农药,省略了气相色谱法必 须进行的衍生化步骤,特别适用那些被认为难以用气相色谱法 测定的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