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替想与梦魇 我将在第六章至第八章里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即新文化使穷 人首先丧失了与命运抗争的责任感,从而压制了他们的主动性和 能力,最终阻碍了穷人的进步。新文化非但没有告诉穷人应该尽 力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反而让他们相信自己正因为是黑人才成 为了不公正社会的受害者,因此应该通过推动种族平等而不是个 人奋斗来求得补偿。新文化还告诉他们,反文化运动抨击的主流 社会的传统标准并不适用于他们,他们所做的坏事可以用叛逆或 者合法的“另类生活方式”来加以解释。新文化还对他们说,如 果他们感到脑子出了问题,则说明他们已经踩上了新的鼓点,到 大街上自由自在地行进吧!很多人正是这样最终变成了无家可归 者。 新文化使得穷人的社区变成了无政府状态。新文化使得穷人 相信,讲授种族平等、学生权利和多元文化的课程比真正的教学 课程更重要,从而毁掉了他们的学校。新文化还向穷人暗示,他 们一定要稍有缺陷,否则就不能得到特殊的优待。这些问题在第 八章和第九章都会谈到。如果穷人不是被新文化所害,哪怕只给 他们一丁点机会都会足以将他们解放。 新文化计划不仅毁了穷人,这一点由下层阶级和无家可归者 数目不断增加就足以证明,有钱人创造的新文化秩序也伤害了他 们自己。搞新文化的本意是为了使人们的生活更快乐、更有意 义、更公正。个人解放为的是使人们活得更真、更充实,使生活 拥有更多的乐趣和新意。结果却恰恰相反,有钱人追求的个人自 由削弱了家庭和社区,也使他们的生活最终失去了意义。 “文化革命”中解放穷人的一面,实际上也是为了增加有钱 人生活的乐趣。因为它赋予了有钱人一种超越自我的、值得为之 奋斗的、高尚的事业。有钱人以为,通过纠正历史上对黑人所犯
简介究竞是哪里出错了?019 下的错误,他们或许能够帮助美国实现他从未实现的诺言一给 穷人以正义,最终建立一个完全公正、完全民主的社会。这种努 力当然会让有钱人感到自己的生活具有了道德意义和尊严。 对于整整一代人来说,这些值得为之奋斗的目标所具有的强 烈的道德意义使得社会政策多多少少成为了事关信仰的问题。旨 在实现这些崇高目标的政策往往被注人了崇高的热情。不管可信 度有多高,热情本身就让人难以对具体政策的正确性或有效性提 出质疑。人们怎么可以反对仁爱和善意呢?如果真有人质问政策 的成效,信仰就会被拿来作为抗辩的证据,不管现实情况如何, 一概反驳道:它们怎么可能失败? 但是这些政策确实失败了,非但未能改善穷人的境遇,反而 使情况变得更糟。人们一直难以面对失败,因为除了解放穷人之 外,这些政策还有一个额外的、没有明说的目标,那就是确认有 钱人的自我价值和高尚道德。 有钱人究竟愿意为成功付出多大代价也是难以面对失败的一 个原因。荒谬的是,打着改善民主旗号的“文化革命”实际上践 踏了最基本的民主价值。为了取得世人称赞的道德成果,有钱人 默许了许多值得怀疑的、破坏性的措施。例如,根据种族来分配 奖励(见第九章);以他们也是受害者为借口为罪犯开脱(见第八 章);向有劳动能力的妇女一辈子提供公共援助,而她们的惟一 职业就是生下非婚生子,其中大部分都接受不到良好的家教(见 第六章、第七章)。 支持这样的措施就会破坏那些造就我们伟大民族特性和维持 国家团结的最基本的民主原则。然而,为了维护某些所谓更重要 的价值和利益,大部分美国人明明都知道错了的事情一比如实 施种族配额,由于微不足道的司法技术瑕疵而让残暴的罪犯逍遥
020梦想与梦魇 法外一仍然还被官方说成是正确的。而且有些人明明察觉到这 些措施已经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恶劣的后果,他们却宁愿怀疑自己 的感觉。 难怪他们会头昏脑涨,难怪他们的道德判断变得如此小心谨 慎,难怪他们会用警觉的犬儒主义来看待道德主张,也难怪会有 这么多人抱怨美国正在经历一场价值危机。这场实实在在的危机 并不像一些人所说的是由贪婪导致的。本书第十章和第十一章将 会阐述,出现这场危机并不奇怪,因为人们在过去30年里一直 信奉着无效的理念,一直在运用值得怀疑的方法去努力实现高尚 的社会目标。这也是那场曲解了民主的价值的“文化革命”所造 成的悲剧性结果。 在我们检讨精英文化的变化如何逐步影响美国人民的生活和 思想并最终吞噬了下层阶级之前,我们需要先关注文化在塑造人 们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和现实制度方面的强大力量(见第一章)。 然后我们还需要更准确地研究下层阶级和无家可归者:他们究竟 是怎样的人,他们是如何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见第二章至第五 章)。在我结束对全书的介绍之前,请允许我阐述两个概括性的 观点。 第一,“文化革命”的倡导者和实施者是一群自由主义、中 间偏左的精英分子,包括舆论制造者、政策制定者和神话编撰 者,即律师、法官、教授、政治官员、记者、作家、电影厂和电 视台的老板、牧师等等。因此,过去30年里,美国的主导文化 是自由主义文化,尤其是共和党执政时期,从报纸、新闻网、教 室、讲坛、小说、电影、电视连续剧、杂志、广告、流行音乐、 法庭、国会等传向美国人民的观点和价值几乎都反映了自由主 义、中间偏左的世界观
简介究竞是哪里出结了?021 尽管不是所有的人都拥护这种文化,但是这种文化成了一代 人的行为规范;基于这种文化所提出的一些假设最终形成了当今 的社会政策。这种文化异常强大,足以打得那些不认可的人落花 流水。凡是反对这种文化的观点均被视为是过时的、非主流的、 为当今知识和道德权威所不齿的。 当然,大部分人在仔细研究和分析了这一文化之后并没有全 盘接受。参与这一时代思潮更多的是出于同情、赶时髦、未经检 验的想当然和政治上的纠错愿望。其结果是,许多有钱人只是有 保留地部分接受了新文化,有时甚至还没有完全放弃与之相反的 理念。于是新文化在触及到个人的时候受到了困扰:当它涉及到 具体问题的时候,许多有钱人便开始感到不安和不舒服。但是新 文化的力量毕竟十分强大,以至于人们常常难以发表对它的反对 意见。 第二,当有钱人询问他们对于穷人的境遇有何责任的时候, 这说明他们真心想要提供帮助。因为他们感到如果不去救助穷人 就会自贬身份。他们常常会想,还能再做点什么?政治学家查尔 斯·莫雷曾说过:“中产阶级的情感问题是实实在在的,但这与 实际问题毫不相干。” 人们难以面对的一个进退维谷的事实是,大部分有钱人为帮 助穷人所做的事情其实就是问题的一部分,尽管他们这样做是出 于高尚和慷慨的动机。就像往进了水的引擎里打气一样,他们向 穷人提供的帮助越多,穷人就愈不可能走向自力更生。问题不是 有钱人做得不够,而是他们做了错事。经济学家托马斯·索威尔 曾经无奈地说过:“只要人们不把事情弄得更糟,哪怕什么都不 做也是巨大的贡献
目 录 序言……… (1) 简介究竟是哪里出错了? (11) 第一章文化的力量… (1) 第二章下层阶级 (14) 第三章理论的缺陷 (33) 第四章无家可归者 (57) 第五章无家可归与自由 (80) 第六章牺牲穷人… (98) 第七章种族与补偿… (115) 第八章有原因的反叛… (135) 第九章最高法院…………… (157) 第十章文化的毁灭………… ……(176) 第十一章精神上的贫瘠…(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