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 0.10 NY51472008 水产品 0.1(肌肉) GB1840642001 鲜蛋 c020 0.20 020 NY5039-2005 皮蛋、成鸭蛋 不得检出 NY5143、5144-2002 ≤0.05 NY534-2008 液态乳 ≤0.1 NY5140-2005 “已批准的动物性食品中最高球留限量规定”,部分四环素类 物在动物性食品 中的 MR 多西 (泌乳牛禁用)肌肉100,肝300,肾600:猪肌 肉100,皮+脂、肝300,肾600:禽(产蛋鸡禁用)肌肉100,皮+脂、肝300,肾600。 五、大环内酯类药物残留 (一)残留现状及毒性作用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macrolide antibiotics,.MALs)是一个庞大和重要的抗生素类群,这类抗生素的结 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效应很相近。其共有的特征是只有抗革兰阳性南活性、抗支原体活性和低毒性:结 构中含有十二元、十四元或十六元内酯环母核,并通过苷键连接有1~3个中性或碱性糖链。绝大多数大 环内酯类抗生素由链霉菌属产生,仅少数是由小单孢菌属产生的。红霉素是本类化合物中第一个在临床上 取得广泛应用的药物,目前已发现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达1O0多种。常用的主要有红霉素(Erythromycin ERM)、泰乐菌素(Tylosin,TYL)、北里荐素(Kitasamycin,.KIT)、替米考星(Tilmicosin,TL、竹桃得 素(Oleandomycin,OLD人、螺旋霉素I(Spiramycin,SPM)等。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大环内酯类抗 生素开始用于兽医临床,当时红霉素仅作为青霉素的替代品。随着更多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出现和商品化, 这类抗生素已广泛用于畜禽细菌性和支原体感染的治疗药物。特别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低剂量下具有良 好的促生长作用,因此亦是重要的药物添加剂,有些品种如泰乐菌素、北里霉素、替米考星已经成为畜禽 专用抗生素。 MALs的毒性低,畜产品中MALs残留的主要问题是引起过敏和携带耐药因子的菌株的扩散。MALs 般口服吸收良好,在体内分布广泛,一般肝>肺>肾>血浆,肌肉和脂肪中浓度最低。给药途径对残留分 布有影响,如泰乐菌素口服时肝组织残留水平最高,而注射时肾组织残留水平最高。另外,注射部位常保 持高浓度的MLs残留。在体内螺旋霉素排泄最慢,其次是泰乐菌素,竹桃霉素排泄最快。 MALS残留监控中一般选择肝脏为靶组织,原形药物为标示残留物,个别药物(如螺旋霉素)需同时 测定代谢产物。MALs残留浓度通常在0.05~0.2mgkg范围内。 (二)测定方法 按《动物源性食品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残留测定方法第1部分:放射受体分析法》(SNT177.1 2006)测定,也可用采用《畜腐肉中林可霉素、竹桃莓素、红莓素、替米考星、泰乐菌素、可林霉素、螺 旋霉素、吉它莓素、交沙霉素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普法》(GB/T20762-2006)测定。 (三)最高残留限量 美国FDA规定,大环内酯类药物允许残留量(<mg/kg)为:红霉素在蛋0.025,猪肉0.1,牛肉与牛 奶中不得检出:螺旋霉素在肉类0.05。 我国普通食品卫生标准中尚未规定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残留限量指标。无公害畜禽肉产品安全要求(GB 18406.3-2001)规定,泰乐菌素在牛、猪、禽肌肉、肝、肾≤0.1mgkg
羊肉 - ≤0.10 - NY 5147—2008 水产品 - ≤0.1(肌肉) - GB 18406.4—2001 鲜禽蛋 ≤0.20 ≤0.20 ≤0.20 NY 5039—2005 皮蛋、咸鸭蛋 - ≤0.2 不得检出 NY 5143、5144—2002 蜂蜜 ≤0.05 NY 5134—2008 液态乳 ≤0.1 NY 5140—2005 我国农业部 2002 年第 235 号公告中,“已批准的动物性食品中最高残留限量规定”,部分四环素类药 物在动物性食品中的 MRL(≤μg/kg)为:多西环素 牛(泌乳牛禁用)肌肉 100,肝 300,肾 600;猪肌 肉 100,皮+脂、肝 300,肾 600;禽(产蛋鸡禁用)肌肉 100,皮+脂、肝 300,肾 600。 五、大环内酯类药物残留 (一)残留现状及毒性作用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macrolide antibiotics,MALs)是一个庞大和重要的抗生素类群,这类抗生素的结 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效应很相近。其共有的特征是具有抗革兰阳性菌活性、抗支原体活性和低毒性;结 构中含有十二元、十四元或十六元内酯环母核,并通过苷键连接有 1~3 个中性或碱性糖链。绝大多数大 环内酯类抗生素由链霉菌属产生,仅少数是由小单孢菌属产生的。红霉素是本类化合物中第一个在临床上 取得广泛应用的药物,目前已发现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达 100 多种。常用的主要有红霉素(Erythromycin, ERM)、泰乐菌素(Tylosin ,TYL)、北里霉素(Kitasamycin,KIT)、替米考星(Tilmicosin,TIL)、竹桃霉 素(Oleandomycin,OLD)、螺旋霉素Ⅰ(Spiramycin,SPM)等。在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大环内酯类抗 生素开始用于兽医临床,当时红霉素仅作为青霉素的替代品。随着更多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出现和商品化, 这类抗生素已广泛用于畜禽细菌性和支原体感染的治疗药物。特别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低剂量下具有良 好的促生长作用,因此亦是重要的药物添加剂,有些品种如泰乐菌素、北里霉素、替米考星已经成为畜禽 专用抗生素。 MALs 的毒性低,畜产品中 MALs 残留的主要问题是引起过敏和携带耐药因子的菌株的扩散。MALs 一般口服吸收良好,在体内分布广泛,一般肝>肺>肾>血浆,肌肉和脂肪中浓度最低。给药途径对残留分 布有影响,如泰乐菌素口服时肝组织残留水平最高,而注射时肾组织残留水平最高。另外,注射部位常保 持高浓度的 MALs 残留。在体内螺旋霉素排泄最慢,其次是泰乐菌素,竹桃霉素排泄最快。 MALs 残留监控中一般选择肝脏为靶组织,原形药物为标示残留物,个别药物(如螺旋霉素)需同时 测定代谢产物。MALs 残留浓度通常在 0.05~0.2mg/kg 范围内。 (二)测定方法 按《动物源性食品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残留测定方法 第 1 部分:放射受体分析法》(SN/T 1777.1— 2006)测定,也可用采用《畜禽肉中林可霉素、竹桃霉素、红霉素、替米考星、泰乐菌素、可林霉素、螺 旋霉素、吉它霉素、交沙霉素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普法》(GB/T 20762—2006)测定。 (三)最高残留限量 美国 FDA 规定,大环内酯类药物允许残留量(≤mg/kg)为:红霉素在蛋 0.025,猪肉 0.1,牛肉与牛 奶中不得检出;螺旋霉素在肉类 0.05。 我国普通食品卫生标准中尚未规定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残留限量指标。无公害畜禽肉产品安全要求(GB 18406.3-2001)规定,泰乐菌素在牛、猪、禽肌肉、肝、肾≤0.1 mg/kg
我国农业部2002年第235号公告中,“已批准的动物性食品中最高残留限量规定”,部分大环内酯类 药物在动物性食品中的MRL(Sgkg)为: (1)替米考星牛、绵羊肌肉、脂肪100,肝1000,肾300:绵羊奶50:猪肌肉、脂肪100,肝1500, 肾1000:鸡肌肉、皮+脂75,肝1000,肾250。 (2)乙酰异戊酰泰乐菌素猪肌肉、皮+脂、肝、肾50。 (3)吉他霉素猪、腐肌肉、肝、肾200。 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 (一)残留现状及毒性作用 氯霉素类(chloramphenicols,CAPs)包括氯霉素(CAP)及其衍生物,又称为胺酰醇类(amphenicols), 是由委内瑞拉链霉菌产生的一种广谱抗生素,也是第一种采用化学合成法生产的抗生素,其化学名称为 D(一)苏阿型1-对硝基苯基2二氯乙酰胺基1,3丙二醇(简称氯胺丙醇)。氯霉素为广谱抗生素,能 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但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较强,对各种立克次体、原虫及部分病毒也有一定的抑制 作用。氯霉素自1948年上市以来,一直是治疗伤寒、副伤寒和沙门氏菌病的首选药物,对乳房炎也有很 好的疗效。由于氯霉素在治疗动物疾病中有较好的疗效,曾是兽医临床常用的抗生素。但因其毒副作用强。 能抑制造血机能,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所以2002年农业部第193号公告中将氯霉素其盐、酯类制剂 列为食品动物禁用兽药。取而代之的是氟苯尼考和甲砜霉素,但基层兽医仍在相当范围内使用,应该引起 注意 (二)测定方法 按《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测定》(GB/T22338一2008)或《可食动物肌肉、肝脏和水 产品中氯莓素、甲风霉素和氟苯尼考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普法》(GB/T20756一2006)测定。 (三)最高残留限量 多数国家规定在动物性食品中不得检出氯霉素:美国规定不允许将氯霉素用于食品动物。我国普通食 品卫生标准中尚未规定氯霉素类药物的残留限量指标。无公害畜禽肉产品安全要求(GB18406.3一2001) 和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GB18406.4一2001)规定,畜禽肉和水产品中不得检出氯霉素(检出限量 0.01mg/kg)。 我国农业部2002年第235号公告中,“已批准的动物性食品中最高残留限量规定”,部分氯霉素类药 物在动物性食品中的MRL(≤gkg)为: (1)氟苯尼考牛、羊(泌乳期禁用)肌肉200,肝3000,肾300:猪肌肉300,皮+脂500,肝2000, 肾500:家腐(产蛋鸡禁用)肌肉100,皮+脂200,肝2500,肾750:鱼肌肉+皮1000:其他动物肌肉 100,脂肪200,肝2000,肾300。 (2)甲霉素牛、羊肌肉、脂肪、肝、肾50:牛奶50:猪肌肉、脂肪肝、肾50:鸡肌肉、皮+脂、 肝、肾50:鱼肌肉+皮50。 七、肽类抗生素残留 (一)残留现状及毒性作用 在化学结构上,肽类抗生素(peptide antibotics,PTs)是衍生自氨基酸的一类抗生素的总称。由于氨 基酸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物质,所以肽类抗生素是目前已知数量最为庞大的抗生素类群,己达近千种。绝
我国农业部 2002 年第 235 号公告中,“已批准的动物性食品中最高残留限量规定”,部分大环内酯类 药物在动物性食品中的 MRL(≤μg/kg)为: (1)替米考星 牛、绵羊肌肉、脂肪 100,肝 1000,肾 300;绵羊奶 50;猪肌肉、脂肪 100,肝 1500, 肾 1000;鸡肌肉、皮+脂 75,肝 1000,肾 250。 (2)乙酰异戊酰泰乐菌素 猪肌肉、皮+脂、肝、肾 50。 (3)吉他霉素 猪、禽肌肉、肝、肾 200。 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 (一)残留现状及毒性作用 氯霉素类(chloramphenicols,CAPs)包括氯霉素(CAP)及其衍生物,又称为胺酰醇类(amphenicols), 是由委内瑞拉链霉菌产生的一种广谱抗生素,也是第一种采用化学合成法生产的抗生素,其化学名称为 D-(-)-苏阿型-1-对硝基苯基-2-二氯乙酰胺基-1,3-丙二醇(简称氯胺丙醇)。氯霉素为广谱抗生素,能 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但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较强,对各种立克次体、原虫及部分病毒也有一定的抑制 作用。氯霉素自 1948 年上市以来,一直是治疗伤寒、副伤寒和沙门氏菌病的首选药物,对乳房炎也有很 好的疗效。由于氯霉素在治疗动物疾病中有较好的疗效,曾是兽医临床常用的抗生素。但因其毒副作用强, 能抑制造血机能,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所以 2002 年农业部第 193 号公告中将氯霉素其盐、酯类制剂 列为食品动物禁用兽药。取而代之的是氟苯尼考和甲砜霉素,但基层兽医仍在相当范围内使用,应该引起 注意。 (二)测定方法 按《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测定》(GB/T 22338—2008)或《可食动物肌肉、肝脏和水 产品中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普法》(GB/T 20756-2006)测定。 (三)最高残留限量 多数国家规定在动物性食品中不得检出氯霉素;美国规定不允许将氯霉素用于食品动物。我国普通食 品卫生标准中尚未规定氯霉素类药物的残留限量指标。无公害畜禽肉产品安全要求(GB 18406.3-2001) 和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GB 18406.4-2001)规定,畜禽肉和水产品中不得检出氯霉素(检出限量 0.01mg/kg)。 我国农业部 2002 年第 235 号公告中,“已批准的动物性食品中最高残留限量规定”,部分氯霉素类药 物在动物性食品中的 MRL(≤μg/kg)为: (1)氟苯尼考 牛、羊(泌乳期禁用)肌肉 200,肝 3 000,肾 300;猪肌肉 300,皮+脂 500,肝 2 000, 肾 500;家禽(产蛋鸡禁用)肌肉 100,皮+脂 200,肝 2 500,肾 750;鱼肌肉+皮 1 000;其他动物肌肉 100,脂肪 200,肝 2 000,肾 300。 (2)甲砜霉素 牛、羊肌肉、脂肪、肝、肾 50;牛奶 50;猪肌肉、脂肪肝、肾 50;鸡肌肉、皮+脂、 肝、肾 50;鱼肌肉+皮 50。 七、肽类抗生素残留 (一)残留现状及毒性作用 在化学结构上,肽类抗生素(peptide antibiotics,PTs)是衍生自氨基酸的一类抗生素的总称。由于氨 基酸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物质,所以肽类抗生素是目前已知数量最为庞大的抗生素类群,已达近千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