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现代机械工程系列精品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Hydraulic and Pneumatic Transmission 液压与气压传动 第④版 刘银水 许福玲⊙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CHINA MACHINE PRESS
第4版前言 本书自1997年5月出版以来,始终得到广大读者的关爱和同行们的肯定,并被评为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为了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 要,先后进行了第二次(2004年)和第三次(2007年)改版。转眼间,距离上一次改版 又过去了九年,液压与气动技术都发生了很多显著变化,液压元件也作为核心基础件被列 入国家工业强基战略之中。与此同时,本书在2012年又被评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 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在此前提下,编者对本书进行了再次修订,同时配有多媒体课件、 网站及《液压与气压传动学习指导与习题集(第2版)》。修订后的总体风格及结构内容 与以前保持一致,并试图将该课程打造为一个开放式的学习平台。本次修订的主要创新变 化如下: (1)更新教学内容各章节内容均做了适当增减,在保证知识点系统连贯的基础上, 删去了部分比较陈旧的内容,特别是在典型应用方面,增加了新的应用实例。 (2)完善配套网站内容读者登录网站,即可获得包括课件、试题库和背景知识等 在内的学习资料,使本书在适合课堂教学的同时,也适合读者自学(网址:http:/mse. hust.edu.cn/index.php/index/view/aid/475.html http //www.cmpedu.com)o (3)丰富学习手段液压与气动元件的结构类型繁杂,为了让读者能更直观地了解 其原理,将移动互联网应用到书中,为部分难以理解的元件配置了相应的动画,通过扫描 书中的二维码,即可从网上获得相关内容的动画和更加详实的资料,以期提高读者的学习 兴趣和参与感。 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有:刘银水(绪论、第二、三、五章),罗小辉(第一、六、八 章),朱碧海(第四、七章),余祖耀(第九、十一、十三章),唐晓群(第十、十二 章)。附录部分引用赵曼琳等人起草的国家标准《流体传动系统及元件图形符号和回路图 第1部分:用于常规用途和数据处理的图形符号》(GB/T786.1一2009)。全书由刘银水、 许福玲任主编并统稿,朱碧海任副主编。 本书特别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杨华勇教授担任主审。杨院士对本书编写 的总体思路和具体内容均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研究生李帆、庞 浩在网站建立和资料整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本书还得到了华中科技大学教材建设项目的 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限于编者水平,书中难免存在不当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于华中科技大学
第3版前言 本书第1版于1997年5月出版。2004年7月编者对全书进行了整理和更新,出版了 第2版。与此同时配备了多媒体光盘和学习指导与习题集。本书多年来始终得到广大读者 的关爱和同行们的肯定,在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后,为更好 地适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现对第2版进行再次修订。 此次修订的宗旨是一方面保持教材原有风格,以保证读者使用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加 强教材的先进性和系统性,力争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此次修订的重点放在气压 传动篇和液压马达部分。气压传动篇主要结合近年来气动技术的发展,增加了一些新技术 和新内容,同时在文字叙述、内容编排上尽量与液压传动篇相对应;液压马达部分则以液 压泵作为比对全面改写,这样既节省了篇幅,又便于理解。我们相信,经过此次修订,教 材将会更加完善,更有利于本课程的教与学。 本书由许福玲、陈尧明任主编并统稿,唐晓群任副主编,余祖耀参加了部分编写工 作。本书由广东工业大学李定华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何存兴教授担任主审。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到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于华中科技大学
第2版前言 本书自1997年5月出版以来,由于受到广大读者的关爱,印刷达十次之多。为了适 应新世纪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的要求,受机械工业出版社之托,我们总结了七年来的 教学心得,并汇总了同行的宝贵意见,对全书进行了审查和整理,既更正了所发现的错 误,又在保持原教学大纲的深度及学时要求的前提下对部分内容进行了更新与调整。主要 表现在: 1.在“液压流体力学基础”中,将孔口流动与缝隙流动分为两节叙述。孔口流动强 调它的控制作用,为此引进了液阻的概念;缝隙流动从泄漏着眼,强调它对液压元件工作 性能的影响。 2.改变在“齿轮泵”一节中定义困油现象的习惯,将其作为液压泵的共性问题,提 前在液压泵概述中讲述。为与其他液压元件的讲述内容一致,去掉了液压缸有关设计的内 容,增加了液压缸安装形式等应用方面的知识。 3.增加了高压直动式溢流阀和减压阀的内容,补充了调速阀和旁通型调速阀的结构 图,以便读者对液压阀有更全面的了解。 4,用更具典型的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液压系统置换外圆磨床液压系统,而将磨床中颇 具特色的采用机液换向阀的换向回路则移到“液压基本回路”中讲述;用更先进的机电 一体化液压挖掘机系统替代继电器控制的工业机械手液压系统,以使读者对计算机控制的 机电一体化系统有一个初步认识。 5.摒弃了局限于机床液压系统的“负载分析”计算公式,增加了“液压系统方案设 计”内容,使“液压系统设计计算”一章更具通用性和适用性。 6.气动执行元件中增加了无活塞杆气缸,补充了有别于液压缸的气缸工作特性;为 突出气压传动的特点,对“气动逻辑元件”与“气动传感器及气动仪表”进行了改写, 对插图进行了调整,使文、图更为和谐。 另外,本书还配备了多媒体课件及《液压与气压传动学习指导与习题集》,以作辅助 教学使用。我们希望继续得到广大读者的关心和指正。 本书的修订整理、多媒体光盘及习题集均由许福玲、陈尧明共同完成。 编者 于华中科技大学
第1版前言 本书是根据1994年11月底机械工业部在沈阳召开的机械电子工程(机电一体化)专业 教学教材研讨会精神,由机械工业部教材编辑室组织编写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统编教材。 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是机电一体化人才所应具备的控制与伺服驱动技术的组成部分。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础知识和各种液压、气 动元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及选用方法,熟悉各类液压与气动基本回路的功用、组成 和应用场合,了解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在机械设备中的应用。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力求贯彻少而精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针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的需要,着重考虑了以下几个辩证关系: (1)液压与气动以液压为主,将伺服控制作为液压的有机组成部分,使之融为 体,气动部分则强调其特点。 (2)元件与系统在讲透元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着重其在系统中的作用,使元件与 系统有机结合。 (3)通用与专用重在通用元件、回路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某些专用的元件及回路则 在习题中有所补充。 (4)传统体系与发展观点保留了“元件一回路一系统”的传统体系,但顺应液压 与气动技术的发展趋势,改变了一些传统提法,如低压、高压。 书中元件图形符号、回路及系统原理图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标准GB/T786.1 1993绘制。 本书适用于普通工科院校机械类各专业,也适用于各类成人高校、自学考试等有关机 械类学生,也可供从事流体传动及控制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参加本书编写的有:许福玲(华中科技大学,绪论、第六、七章),陈尧明(华中科 技大学,第二、四章),杨文生(河北理工学院,第一、八章),高常识(哈尔滨理工大 学,第三、五章),唐晓群(华中科技大学,第十、十二章),单根立、丁万荣(河北机 电学院,第九、十一、十三章)。本书由许福玲、陈尧明任主编并统稿,杨文生任副主编。 本书由广东工业大学李定华教授主审,参加审稿的还有司徒忠教授、罗勇武副教授、 查晓春副教授、刘强副教授。在编写过程中,华中科技大学邓星钟教授、唐仕梅副教授给 予了很大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限于编者水平,书中难免存在缺点和错误,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于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