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次 前言. 第一章绪论 .3 第二章古代翻译 15 第一节早期翻译和安德罗尼柯、西塞罗 4.15 第二节早期<圣经翻译和哲罗姆、奥古斯丁 44.27 第三章中世纪翻译 41 第一节中世纪初期的翻译和波伊提乌. 41 第二节中世纪中期的翻译和托莱多“翻译院” 47 第三节中世纪末期的翻译和民族语言.。 50 第四章文艺复兴附期的翻译. 68 第一节概论. 63 第二节德国的翻译和路德. 70 第三节法国的翻译和阿米欧、多雷 85 第四节英国的翻译和诺思、弗洛里欧、荷兰德、查普曼 89 第五草近代翻译. 106 第一行概论. 106 第二节法国的密译和巴托。 109 第三德国的翻译和施莱尔马赫、洪堡. 128 第四节英国的翻译和德菜顿、泰特勒. 140 第五节俄国的翻译和普希金、茹科夫斯基、别林斯基 173 第六章现代翻译. 189 第一行概貌. 189 一传统时期的翻译. 189 二新时期的翻译. 203 第二节现代翻译理论与学派. 218 一传统时期的翻译理论 218 1
二新时期的翻译理论 10.240 1.布拉格学派与雅河布逊.241 2.伦敦学派与卡特福德.248 3.美国结构学派 267 4.交际理论与奈达.271 5,苏联翻译理论的文艺学派和语言学派. 283 西方翻译史大事记. 304 参芳书文选目 312 重要人名索引. 317 2
有这些帮助和支持,作者谨在此表示装心的感谢。 作者由于水平和所掌握的资料有限,在史料的收集,整理,编 排和分析上,错误与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海内外专家和读 者批评指正,以便门后有机会充实修订,使之逐步臻于完善。 谭载喜 2
第一璋 绪论 任何一门学科的进步都离不开总结和楷鉴前人的经验,其中 也包括外国人的经验。翻译亦复如此。本书正是本着这一·精神, 旨在通过回顾以往,使我国读者对西方翻译的历更有个轮廊的了 解,以期从中有所借鉴,有助于促进我国翻译事业的更大发展。 西方国家有着悠久的翻译传统。从某种意义上说,西方的(以 至人类的)文明首先应归功于翻译工作者。因为,从罗马帝国到 欧洲共同市场,从民族国家的建立到联合国组织的形成,国与国之 闻的文化(包括哲学、文艺、科学、技术等)交流和政治、经济各方面 的交往和沟通,无不是通过翻译人员的参与而日益封人大和加强的。 那么,西方的翻译活动到底有多长的历史,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有哪些主要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主要译了哪些作品,提出了什 么样的翻译理论,有多少翻译流派,今后可能有什么样的发展趋 势,翻译在历史长河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所有这些乃是人1要了 解也是本书要讨论的范围。 9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翻译都是一项极其古老的活动。事 实上,在整个人类历史上,语言的翻译几乎同语言本身一样古老。 两个原始部落间的关系,从势不两立到相互友善,无不有赖于语言 和恐想的交流,有赖于相互理解,有赖于潮译。《圣经·创世中 记述的以色列人约瑟兄弟旅居埃及,公元前449年希腊和被斯签 3
第二个翻译高潮涌现于罗马帝国的后期至中世纪初期,是宗 教性质的。在西方,宗教势力历来强大而顽固,基督教教会一向敌 视世俗文学,极力发展为自身服务的宗教文化。作为基督教思想 来源和精神武器的圣经》,自然成了宗数界信奉的经典。《圣经 由希伯来语和希腊语写成,必须译成拉丁语才能为罗马人所普遍 接受。因此花较早时期就有人将《圣经译成拉丁语,到公元四世 纪达于高潮,出现了形形色色的译本,以哲罗姆于382至405年翻 译的<通俗拉丁文本圣经为定本,标志着念圣经翻译取得了与世 俗文学翻译分庭抗礼的重要地位。尤其在罗马帝国末期和中世纪 初期,教会在文化上取得了垄断地位,《圣经和其他宗教作品的论 释和翻译得到进一步加强。蹦着欧洲进入封建社会,“蛮族”建立 各自的国家,宗教翻译便占有更大的市场,《圣经被相继译成各 “蛮族”的语言,有的译本甚至成为有关民族语言的第一批文字 材料。 中世纪中期,即十一至十二世纪之间,西方翻译家们云集西班 牙的托莱多,把大批作品从阿拉拍语择成拉丁语。这是历史上少 有的基督徒和穆斯林的友好接触,也是西方翻译史上的第三个高 潮。原来,早在九世纪和十世纪,叙利亚学者就来到雅典,把大批 希腊典籍译成古叙利亚语,带回巴格达。在巴格达,阿拉伯人又把 这些著作译成阿拉伯语,巴格达一时成为阿拉伯人研究古希腊文 化的中心。后来,在托菜多译成拉丁语的许多希腊典籍便是从这 些阿拉伯文译本转译的。于是,托莱多成为欧潮的学术中心(类似 于巴格达的“翻译院”),翻译及学术活动延续这百余年之久,影响 是非常深远的。 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运动,是·场思想和文 学革新的大运动,也是西方翻译史上的一次大发展。特别是文艺 复兴运动在西欧各国普遍展开的十六世纪及尔后一个时期,翻译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