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江淮十校”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 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国散文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先秦诸子的著作,成就了我国古代散文创 作的第一高峰。两汉的《史记》、《汉书》中不少篇章也可视为优秀散文作品。 到了魏晋南北朝,秦汉的散文失去了锋芒,渐为骈文所取代。骈文要求骈辞丽句, 音韵铿锵,曾经起到了丰富“艺术语言”、提高汉字艺术表现力的作用。但骈文 发展到后来,专事涂泽,堆砌典故,造成偏重形貌的浮艳文风:成为表达思想感 情的桎梏。 唐代的陈子昂“属词皆以经典为本,时代钦慕之,文体一变”之后,萧颖士、李 华都曾为扭转华靡柔弱文风作过努力。但由于积习已久,终未能奏效。“安史之 乱”后,唐王朝面临着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政治腐败的严酷局面,一些有进取 变革精神的文人学士奋起抨击时事,改革弊政。政治上的革新也引起了文学上的 革新。韩愈、柳宗元顺应时势,打出“复古”的旗号,申言恢复秦汉散文传统, 提倡散文,反对骈文。他们反对六朝以来“饰其辞而遗其意”的骈文.提出“文 道合一”、“文以明道”、“不平则鸣”等主张以及“惟陈言之务去 文从 字顺各识职”的革新文体的具体规范。他们在散文创作中,弃因袭,崇尚独创 大力实践不拘长短、抒写自由、传道授意的散文创作。到宋代,欧阳修又极力推 崇韩、柳,继韩柳“文以明道”说之后,更提出了“文道并重、道先文后”的观 点;继他们“不平则鸣”论之后更提出“穷而后工”的主张,坚持和发扬了我国 散文的优秀传统。欧阳修这些主张对于王安石、三苏和曾巩等人有很大的影响。 显然,唐宋八大家的文学思想、审美观念,从总体上看,是一脉相承并互相辉映 的。此为史家所共识。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创作,各具文采。就单独个人创作而言,其风格是独创和多样 的统一:就八大家综合起来作考察,又构成了唐宋散文异彩纷呈的艺术整体。这 是继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之后,由散文这一文体自觉中产生的最可宝贵的艺 术结构。 关于八大家的艺术风格、创作个性,早就有“韩如潮、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海 之说。如细探其作品,韩愈写人状物抒情,浑浩流转、气势磅礴,是继司马迁之 后的又一位艺术大师。柳文清拔澄澈,精辟深刻,他的《永州八记》可谓郦道元 之后的山水散文的杰作,但就其文字之优美、情景互化之种妙而言,又非郦氏能 望其项背的。欧阳修为文“纡余委备,往复百折,而条达通畅,无所间断;气尽 语极,急言竭论,而容与闲易,无艰难劳苦之态”。曾巩的散文朴实谨严,委曲 周详,平易淡远,显得古雅平正,层次井然。王安石散文雄健峭刻,简洁明净 风格锋利,但似略输文采。苏洵为文师法孟子、韩愈,长于议论,风格雄奇坚劲 其《六国论》情理相间,既启人思,又増人感。苏辙之文,“汪洋淡泊,有一唱 三叹之声”,词清句雅,自成一家。苏轼才华横溢,融儒、道、释之长,恣肆潇 洒,其论文雄辩滔滔,气势纵横:其记叙挥散自如,变化无穷,情景互融,实践 了他的“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6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 间 150 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我国散文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先秦诸子的著作,成就了我国古代散文创 作的第一高峰。两汉的《史记》、《汉书》中不少篇章也可视为优秀散文作品。 到了魏晋南北朝,秦汉的散文失去了锋芒,渐为骈文所取代。骈文要求骈辞丽句, 音韵铿锵,曾经起到了丰富“艺术语言”、提高汉字艺术表现力的作用。但骈文 发展到后来,专事涂泽,堆砌典故,造成偏重形貌的浮艳文风;成为表达思想感 情的桎梏。 唐代的陈子昂“属词皆以经典为本,时代钦慕之,文体一变”之后,萧颖士、李 华都曾为扭转华靡柔弱文风作过努力。但由于积习已久,终未能奏效。“安史之 乱”后,唐王朝面临着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政治腐败的严酷局面,一些有进取 变革精神的文人学士奋起抨击时事,改革弊政。政治上的革新也引起了文学上的 革新。韩愈、柳宗元顺应时势,打出“复古”的旗号,申言恢复秦汉散文传统, 提倡散文,反对骈文。他们反对六朝以来“饰其辞而遗其意”的骈文.提出“文 道合一”、“文以明道”、“不平则鸣”等主张以及“惟陈言之务去”、“文从 字顺各识职”的革新文体的具体规范。他们在散文创作中,弃因袭,崇尚独创, 大力实践不拘长短、抒写自由、传道授意的散文创作。到宋代,欧阳修又极力推 崇韩、柳,继韩柳“文以明道”说之后,更提出了“文道并重、道先文后”的观 点;继他们“不平则鸣”论之后更提出“穷而后工”的主张,坚持和发扬了我国 散文的优秀传统。欧阳修这些主张对于王安石、三苏和曾巩等人有很大的影响。 显然,唐宋八大家的文学思想、审美观念,从总体上看,是一脉相承并互相辉映 的。此为史家所共识。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创作,各具文采。就单独个人创作而言,其风格是独创和多样 的统一;就八大家综合起来作考察,又构成了唐宋散文异彩纷呈的艺术整体。这 是继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之后,由散文这一文体自觉中产生的最可宝贵的艺 术结构。 关于八大家的艺术风格、创作个性,早就有“韩如潮、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海” 之说。如细探其作品,韩愈写人状物抒情,浑浩流转、气势磅礴,是继司马迁之 后的又一位艺术大师。柳文清拔澄澈,精辟深刻,他的《永州八记》可谓郦道元 之后的山水散文的杰作,但就其文字之优美、情景互化之种妙而言,又非郦氏能 望其项背的。欧阳修为文“纡余委备,往复百折,而条达通畅,无所间断;气尽 语极,急言竭论,而容与闲易,无艰难劳苦之态”。曾巩的散文朴实谨严,委曲 周详,平易淡远,显得古雅平正,层次井然。王安石散文雄健峭刻,简洁明净, 风格锋利,但似略输文采。苏洵为文师法孟子、韩愈,长于议论,风格雄奇坚劲, 其《六国论》情理相间,既启人思,又增人感。苏辙之文,“汪洋淡泊,有一唱 三叹之声”,词清句雅,自成一家。苏轼才华横溢,融儒、道、释之长,恣肆潇 洒,其论文雄辩滔滔,气势纵横;其记叙挥散自如,变化无穷,情景互融,实践 了他的“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
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 可不止,如是而已矣”的文论主张。 1.下列关于“反对骈文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骈文骈辞丽句,音韵铿锵,逐渐取代散文成为魏晋南北朝的主要文体。 B.骈文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专事涂泽,堆砌典故,偏重形貌,文风浮艳。 C.骈文过于注重外在的形式,内容华靡而柔弱,限制了思想感情的表达 D.骈文抛弃秦汉时期散文的优良传统,变得追求“饰其辞”却“遗其意”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陈子昂在创作时,多“以经典为本,时代钦慕之”且“文体一变”;萧、李 二人也曾为扭转文风作过努力,但终未能奏效。 B.韩、柳二人崇尚独创,大力实践不拘长短、抒写自由、传道授意的散文创作; 因此提出“文道合 文以明道”等主张 C.从欧阳修的文学主张及其巨大的影响力等看来,唐宋八大家的文学思想、审 美观念,从总体上,一脉相承并互相辉映。 D.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文学创作,既是独创和多样的统一,又构成唐宋散文异彩 纷呈的艺术整体,达到了散文文学艺术的巅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为文“纡余委备,往复百折,而条达通畅,无所间断:气尽语板,急 言竭论,而容与闲易,无艰难劳苦之态”。 B.曾巩的散文朴实谨严,委曲周详,淡远,典雅,层次井然;王安石的则雄健 峭刻,简洁明净,风格锋利,但似略输文采 C.苏洵为文师法孟子、韩愈,其文长于议论,风格雄奇坚劲;其《六国论》情 理相间,既启人思,又增人感,自成一家。 D.苏轼才华横溢,融儒、道、释之长,恣肆潇洒,其论文雄辩滔滔,气势纵横 其记叙也很好地实践了自己的文论主张。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高柔字文惠,陈留圉人也。柔从兄于,袁绍甥也,在河北呼柔,柔举宗从之。太 祖平袁氏,以柔为营长。县中素闻其名,奸吏数人,皆自引去。柔教曰:“昔 邴吉临政,吏尝有非,犹尚容之。况此诸吏,于吾未有失乎!其召复之。”成还 皆自励,成为佳吏 高干既降,顷之以并州叛。柔自归太祖,太祖欲国事诛之,以为刺奸令史。处法 允当,狱无留滞,辟为丞相仓曹属。鼓吹宋金等在合肥亡逃。旧法,军 考竟其妻子。太祖患犹不息,更重其刑。金有母妻及二弟皆给官,主者奏尽杀之。 柔启曰:“土卒亡军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贼中 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正如前科,固已纥其意望,而猥复重之,柔恐自今在军之士, 见一人亡逃,诛将及己,亦且相随而走,不可复得杀也。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 所以益走耳。”太祖曰:“善。”即止,不杀金母、弟,蒙活者甚众。 文帝践阼,以柔为治书侍御史,赐爵关萨侯。民间数有诽谤妖言,帝疾之,有 妖言辄杀,而赏告者。柔上疏曰:“今妖言者必戮,告之者辄赏。既使过误无反 善之路,又将开凶狡之群榴诬罔之渐,诚非所以息奸省讼,缉熙治道也。臣愚以 为宜除妖谤赏告之法,以隆天父养物之仁。”帝不即从,而相诬告者滋甚。帝乃 下诏:“敢以诽谤相告者,以所告者罪罪之。”于是遂绝
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 可不止,如是而已矣”的文论主张。 1.下列关于“反对骈文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骈文骈辞丽句,音韵铿锵,逐渐取代散文成为魏晋南北朝的主要文体。 B.骈文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专事涂泽,堆砌典故,偏重形貌,文风浮艳。 C.骈文过于注重外在的形式,内容华靡而柔弱,限制了思想感情的表达。 D.骈文抛弃秦汉时期散文的优良传统,变得追求“饰其辞”却“遗其意”。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陈子昂在创作时,多“以经典为本,时代钦慕之”且“文体一变”;萧、李 二人也曾为扭转文风作过努力,但终未能奏效。 B.韩、柳二人崇尚独创,大力实践不拘长短、抒写自由、传道授意的散文创作; 因此提出“文道合一”、“文以明道”等主张。 C.从欧阳修的文学主张及其巨大的影响力等看来,唐宋八大家的文学思想、审 美观念,从总体上,一脉相承并互相辉映。 D.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文学创作,既是独创和多样的统一,又构成唐宋散文异彩 纷呈的艺术整体,达到了散文文学艺术的巅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为文“纡余委备,往复百折,而条达通畅,无所间断;气尽语板,急 言竭论,而容与闲易,无艰难劳苦之态”。 B.曾巩的散文朴实谨严,委曲周详,淡远,典雅,层次井然;王安石的则雄健 峭刻,简洁明净,风格锋利,但似略输文采。 C.苏洵为文师法孟子、韩愈,其文长于议论,风格雄奇坚劲;其《六国论》情 理相间,既启人思,又增人感,自成一家。 D.苏轼才华横溢,融儒、道、释之长,恣肆潇洒,其论文雄辩滔滔,气势纵横; 其记叙也很好地实践了自己的文论主张。 二、古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高柔字文惠,陈留圉人也。柔从兄于,袁绍甥也,在河北呼柔,柔举宗从之。太 祖 ①平袁氏,以柔为营长。县中素闻其名,奸吏数人,皆自引去。柔教曰:“昔 邴吉临政,吏尝有非,犹尚容之。况此诸吏,于吾未有失乎!其召复之。”成还, 皆自励,成为佳吏。 高干既降,顷之以并州叛。柔自归太祖,太祖欲国事诛之,以为刺奸令史。处法 允当,狱无留滞,辟为丞相仓曹属。鼓吹②宋金等在合肥亡逃。旧法,军征士亡, 考竟其妻子。太祖患犹不息,更重其刑。金有母妻及二弟皆给官,主者奏尽杀之。 柔启曰:“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贼中 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正如前科,固已纥其意望,而猥复重之,柔恐自今在军之士, 见一人亡逃,诛将及己,亦且相随而走,不可复得杀也。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 所以益走耳。”太祖曰:“善。”即止,不杀金母、弟,蒙活者甚众。 文帝③践阼,以柔为治书侍御史,赐爵关萨侯。民间数有诽谤妖言,帝疾之,有 妖言辄杀,而赏告者。柔上疏曰:“今妖言者必戮,告之者辄赏。既使过误无反 善之路,又将开凶狡之群榴诬罔之渐,诚非所以息奸省讼,缉熙治道也。臣愚以 为宜除妖谤赏告之法,以隆天父养物之仁。”帝不即从,而相诬告者滋甚。帝乃 下诏:“敢以诽谤相告者,以所告者罪罪之。”于是遂绝
帝以宿嫌,欲枉法诛治书执法鲍勋,而柔固执不从诏命。帝怒甚,遂召柔诣台°, 遣使者承旨至廷尉考竞勋,勋死乃遣柔还寺。 初,公孙渊兄晃,为内侍。先渊未反,数陈其变。及渊谋逆,帝不忍市斩,欲就 狱杀之。柔上疏曰:“晃及妻子,叛逆之类,诚应枭县,勿使遗育。而臣窃闻晃 先数自归,陈渊祸萌,虽为凶族,原心可恕。臣以为晃信有言,宜贷其死;苟自 无言,便当市斩。今进不赦其命,退不彰其罪,闭著囹固,使自引分,四方观国, 或疑此举也。”帝不听,竞遣使赍金屑饮晃及其妻子,赐以棺、衣,殡敛于宅 景元四年,年九十薨。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 【注】①太祖:曹操。②鼓吹:军中鼓吹手。③文帝:曹丕。④治书执法:官职 ⑤台:尚书台。⑥寺:廷尉官署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奸吏数人,皆自引去引:避开,退去 B.狱无留滞狱:监狱 C.辟为丞相仓曹属辟:征召 D.息奸省讼讼:打官司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 贼中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 B.士卒亡军/诚在珂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 贼中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 C.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贼 中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 D.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 使贼中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操因高柔是高于的从弟,髙干在并州叛变,曾想株连杀柔,但看高柔政绩 不错以为令史,后征召他做了丞相仓曹属。 B.曹氏父子信赖髙柔,委以重任,髙柔每有所谏,便即采纳,只在杀鲍勋一事 上未采纳他的意见,鲍勋死后,才让其回官署 C.高柔头脑灵活,善于保全自己,看袁绍大势已去,他归顺曹氏并竭尽忠心, 使自己不但没被诛杀,还当了丞相仓曹属。 D.公孙晃事前多次告发其弟公孙渊谋逆,因此事发后明帝不忍将公孙晃公开处 斩,想在狱中悄悄杀掉他,高柔谏阻没有奏效。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旧法,军征士亡,考竞其妻子。太祖患犹不息,更重其刑 (2)臣以为晃信有言,宜贷其死;苟自无言,便当市斩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归嵩山作 [唐]王维①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帝以宿嫌,欲枉法诛治书执法④鲍勋,而柔固执不从诏命。帝怒甚,遂召柔诣台⑤, 遣使者承旨至廷尉考竞勋,勋死乃遣柔还寺⑥。 初,公孙渊兄晃,为内侍。先渊未反,数陈其变。及渊谋逆,帝不忍市斩,欲就 狱杀之。柔上疏曰:“晃及妻子,叛逆之类,诚应枭县,勿使遗育。而臣窃闻晃 先数自归,陈渊祸萌,虽为凶族,原心可恕。臣以为晃信有言,宜贷其死;苟自 无言,便当市斩。今进不赦其命,退不彰其罪,闭著囹固,使自引分,四方观国, 或疑此举也。”帝不听,竞遣使赍金屑饮晃及其妻子,赐以棺、衣,殡敛于宅。 景元四年,年九十薨。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 【注】①太祖:曹操。②鼓吹:军中鼓吹手。③文帝:曹丕。④治书执法:官职。 ⑤台:尚书台。⑥寺:廷尉官署。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奸吏数人,皆自引去 引:避开,退去 B.狱无留滞 狱:监狱 C.辟为丞相仓曹属 辟:征召 D.息奸省讼 讼:打官司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 贼中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 B.士卒亡军/诚在珂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 贼中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 C.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贼 中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 D.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 使贼中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曹操因高柔是高于的从弟,高干在并州叛变,曾想株连杀柔,但看高柔政绩 不错以为令史,后征召他做了丞相仓曹属。 B.曹氏父子信赖高柔,委以重任,高柔每有所谏,便即采纳,只在杀鲍勋一事 上未采纳他的意见,鲍勋死后,才让其回官署。 C.高柔头脑灵活,善于保全自己,看袁绍大势已去,他归顺曹氏并竭尽忠心, 使自己不但没被诛杀,还当了丞相仓曹属。 D.公孙晃事前多次告发其弟公孙渊谋逆,因此事发后明帝不忍将公孙晃公开处 斩,想在狱中悄悄杀掉他,高柔谏阻没有奏效。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旧法,军征士亡,考竞其妻子。太祖患犹不息,更重其刑。 (2)臣以为晃信有言,宜贷其死;苟自无言,便当市斩。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归嵩山作 [唐]王 维① 清川带长薄②,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①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 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辐川别 墅。善画人物、丛竹、山水。②长薄:绵延的草木丛。③迢递:形容山峰高远的 样子 8.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艺术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种。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请从“有我之境”的角度赏析颔 联。(5分) 9.这首诗写得极有层次,随着归山途中景物的转换,作者的心情也有所变化。 请简要分析概括。(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博大的胸襟和 美好心愿的名句是 (2)苏轼在《赤壁赋》中,当游客触景生情、感叹人生短暂时,苏轼用辩证的 观点劝慰说: ,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3)李煜在《虞美人》中,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表达了自己满腔愁绪的一句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 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小区鸡鸣 李忠元 张三一忍再忍,可一连十几个“凌晨两点”他都被这可恶的鸡叫声吵醒,张三坐 卧不宁,甚至怀疑自己患上了顽固的失眠症 自打买了新楼房,张三就痛快地搬了进去。还是新房子好啊,躺在软绵绵的床上, 真舒服,张三的脸上流露出难以掩饰的喜悦,不知不觉睡着了。 可这醉人的安适却是一会儿的事。睡着睡着,张三突然觉得有声音,就扑棱爬起 来,侧耳细听,声音却是传自楼外。张三披衣下地,来到阳台细心查看,这回终 于听清楚了,是一声声沙哑的鸡鸣由远而近,很是吵人。 张三顿时睡意全无,张三想不通,是谁这么嚣张?竟在这时尚小区里堂而皇之地 养上了公鸡 这天,实在忍无可忍的张三天还没亮就起了床,悄无声息地下了楼,循声找去 却见对面一楼的一户人家窗前架着一个铁丝笼子,一红一黑两只大公鸡正比赛似 的扯脖子欢叫呢!张三这个气啊,可恶的畜生,看你把老子折磨的! 张三捡起脚下的一块石子,想惩罚一下这两个可恶的东西。没想到石头还没出手 呢,就听耳边嗷地一嗓子,把张三吓了一大跳 张三一抬头,只见一个白发老头正对他怒目而视,张三一时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羞红了脸,挺着脖子却不知说什么好
迢递③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①王维(701 -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 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辐川别 墅。善画人物、丛竹、山水。②长薄:绵延的草木丛。③迢递:形容山峰高远的 样子。 8.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艺术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种。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请从“有我之境”的角度赏析颔 联。(5 分) 9.这首诗写得极有层次,随着归山途中景物的转换,作者的心情也有所变化。 请简要分析概括。(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博大的胸襟和 美好心愿的名句是 “ , ”。 (2)苏轼在《赤壁赋》中,当游客触景生情、感叹人生短暂时,苏轼用辩证的 观点劝慰说:“ ,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3)李煜在《虞美人》中,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表达了自己满腔愁绪的一句是 “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 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小区鸡鸣 李忠元 张三一忍再忍,可一连十几个“凌晨两点”他都被这可恶的鸡叫声吵醒,张三坐 卧不宁,甚至怀疑自己患上了顽固的失眠症。 自打买了新楼房,张三就痛快地搬了进去。还是新房子好啊,躺在软绵绵的床上, 真舒服,张三的脸上流露出难以掩饰的喜悦,不知不觉睡着了。 可这醉人的安适却是一会儿的事。睡着睡着,张三突然觉得有声音,就扑棱爬起 来,侧耳细听,声音却是传自楼外。张三披衣下地,来到阳台细心查看,这回终 于听清楚了,是一声声沙哑的鸡鸣由远而近,很是吵人。 张三顿时睡意全无,张三想不通,是谁这么嚣张?竟在这时尚小区里堂而皇之地 养上了公鸡! 这天,实在忍无可忍的张三天还没亮就起了床,悄无声息地下了楼,循声找去, 却见对面一楼的一户人家窗前架着一个铁丝笼子,一红一黑两只大公鸡正比赛似 的扯脖子欢叫呢!张三这个气啊,可恶的畜生,看你把老子折磨的! 张三捡起脚下的一块石子,想惩罚一下这两个可恶的东西。没想到石头还没出手 呢,就听耳边嗷地一嗓子,把张三吓了一大跳。 张三一抬头,只见一个白发老头正对他怒目而视,张三一时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羞红了脸,挺着脖子却不知说什么好
你干啥,想杀生?老爷子精神矍铄,说话挺霸气。看样子你也是农村出来的,怎 么这么不爱惜生灵呢? 张三低下头,打量了一下自己。农村人?我哪里像农村人?从买楼那天起俺就成 了正儿八经的城里人了!张三不服气。死老头子,看我不告你,两只破公鸡还动 不得了,宝贝似的,俺找说理的地方去 张三气嘟嘟地,一溜烟似的跑到了物业办 室内乌烟瘴气,满地垃圾,两个自动麻将机边坐满了打麻将的,吆五喝六,战得 正欢,根本没人理睬张三。看这场面,张三怯怯的,心中的怒火顷刻间被浇熄了 大半儿。 张三悻悻地出了屋子,但张三还是满怀希望的,毕竟这半夜鸡叫是人人愤慨的事, 难道他物业的人就不嫌吵闹吗? 张三在小区里也撺掇邻居一起去告公鸡扰民,可他话一出口,别人都无奈地摇摇 头,走掉了,谁也不理睬他。 回楼后,张三越想越窝火,现在的城里人真是太麻烦了 张三盼着物业早日解决,就一忍再忍,希望事情尽早出现转机。 这天晚上,张三早早地躺下来,进入了甜甜的梦乡。后半夜,睡得迷迷糊糊的张 三又被鸡叫声惊醒了。那可恶的鸡叫很有穿透力,由远及近,划破长长的夜空, 遍又一遍,让张三翻来覆去,难以入眠。张三睁着惺忪的睡眼,看天还没亮, 就无奈地拿起一本杂志看起来,可这恼人的鸡叫竞没完没了,让张三难以静下心 神,看书也是心不在焉,一目十行 第二天一大早,张三下楼时竞意外地发现难得一见的开发商刘金正在给那两只公 鸡喂食吃。这一发现令张三吃惊非小,他更来气了。 打听,张三才知道,那个养鸡老头竟是刘金的父亲!我说这事儿怎么迟迟得不 到处理呢! 没有犹豫,张三又单枪匹马杀到物业办,去兴师问罪了。 正好刘金坐班,张三就像个开了火的机关枪,一通嗒嗒,把心里的怨气竹筒倒豆 子一样倒给了刘金。 张三,这楼里住着千百户,人家都不吱声,你凭什么来此叫嚷啊? 张三听刘金这么质问他,腾地火了。他不吱声,我也不吱声,大家都漠然置之, 难道任凭这两只公鸡搅得一辈子不得安宁,还要我们忍气吞声吗? 本来,张三是来干仗的,没想到自己唇枪舌剑,却换来了刘金“抒哧”一笑,张 三立时懵了。张三还没回过神来,刘金又是一拍桌子,张三吓一跳,以为刘金要 动手呢! 没想到,刘金不慌不忙,从夹包里掏出一盒大中华,衔在嘴里一支,随后“啪 声用打火机点上了,吞起云吐起雾来。张三,你不是一直没工作吗?今天,我 正式通知你,你现在就是这个小区的物业办主任了,这里的一切事务由你全权负 责!张三一时愣住了,什么、什么 张三,我忙于北京的楼市开发,这里根本无暇顾及,管理一团糟,为寻找一位认 真负责的人来管理小区,管好小区,我家老爷予,就特地从农村买来两只爱打呜 的大公鸡,没想到激怒的是你!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作品擅长在平淡叙述中营造不平常的效果,最后两段内容的安排就颇具匠← 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你干啥,想杀生?老爷子精神矍铄,说话挺霸气。看样子你也是农村出来的,怎 么这么不爱惜生灵呢? 张三低下头,打量了一下自己。农村人?我哪里像农村人?从买楼那天起俺就成 了正儿八经的城里人了!张三不服气。死老头子,看我不告你,两只破公鸡还动 不得了,宝贝似的,俺找说理的地方去! 张三气嘟嘟地,一溜烟似的跑到了物业办。 室内乌烟瘴气,满地垃圾,两个自动麻将机边坐满了打麻将的,吆五喝六,战得 正欢,根本没人理睬张三。看这场面,张三怯怯的,心中的怒火顷刻间被浇熄了 一大半儿。 张三悻悻地出了屋子,但张三还是满怀希望的,毕竟这半夜鸡叫是人人愤慨的事, 难道他物业的人就不嫌吵闹吗? 张三在小区里也撺掇邻居一起去告公鸡扰民,可他话一出口,别人都无奈地摇摇 头,走掉了,谁也不理睬他。 回楼后,张三越想越窝火,现在的城里人真是太麻烦了! 张三盼着物业早日解决,就一忍再忍,希望事情尽早出现转机。 这天晚上,张三早早地躺下来,进入了甜甜的梦乡。后半夜,睡得迷迷糊糊的张 三又被鸡叫声惊醒了。那可恶的鸡叫很有穿透力,由远及近,划破长长的夜空, 一遍又一遍,让张三翻来覆去,难以入眠。张三睁着惺忪的睡眼,看天还没亮, 就无奈地拿起一本杂志看起来,可这恼人的鸡叫竞没完没了,让张三难以静下心 神,看书也是心不在焉,一目十行。 第二天一大早,张三下楼时竞意外地发现难得一见的开发商刘金正在给那两只公 鸡喂食吃。这一发现令张三吃惊非小,他更来气了。 一打听,张三才知道,那个养鸡老头竟是刘金的父亲!我说这事儿怎么迟迟得不 到处理呢! 没有犹豫,张三又单枪匹马杀到物业办,去兴师问罪了。 正好刘金坐班,张三就像个开了火的机关枪,一通嗒嗒,把心里的怨气竹筒倒豆 子一样倒给了刘金。 张三,这楼里住着千百户,人家都不吱声,你凭什么来此叫嚷啊? 张三听刘金这么质问他,腾地火了。他不吱声,我也不吱声,大家都漠然置之, 难道任凭这两只公鸡搅得一辈子不得安宁,还要我们忍气吞声吗? 本来,张三是来干仗的,没想到自己唇枪舌剑,却换来了刘金“抒哧”一笑,张 三立时懵了。张三还没回过神来,刘金又是一拍桌子,张三吓一跳,以为刘金要 动手呢! 没想到,刘金不慌不忙,从夹包里掏出一盒大中华,衔在嘴里一支,随后“啪” 一声用打火机点上了,吞起云吐起雾来。张三,你不是一直没工作吗?今天,我 正式通知你,你现在就是这个小区的物业办主任了,这里的一切事务由你全权负 责!张三一时愣住了,什么、什么…… 张三,我忙于北京的楼市开发,这里根本无暇顾及,管理一团糟,为寻找一位认 真负责的人来管理小区,管好小区,我家老爷予,就特地从农村买来两只爱打呜 的大公鸡,没想到激怒的是你!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作品擅长在平淡叙述中营造不平常的效果,最后两段内容的安排就颇具匠心: 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