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江南十校”2016年高三学生冲刺联考(二模)语文试题(考试日期:5 月20日上午9:00~11:30)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 至第6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 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 2.答选择题(第Ⅰ卷1~6题,第Ⅱ卷13~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 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Ⅰ卷7~12题,第Ⅱ卷16~18题)时,必须使用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 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 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 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陆机《文赋》在总结前人创作经验和个人创作体会的基础上,首次系统而又完整 地探讨了文学创作的基本过程。陆机论创作,主要是从物、意、文三者关系入手 的。《文赋序》云:“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夫其放言遣辞,良 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 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文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意”如何称“物”、 文”如何逮“意”的问题,即构思之意如何正确反映事物,而文辞如何准确表 达构思之意。 如何进行艺术构思,是《文赋》探讨的重点问题。首先,陆机论述了作家在 构思前应当具备一些什么条件,才能使艺术构思得以顺利进行。他着重强调了玄 览、虚静的精神境界和知识学问的积累两方面内容。《文赋》开篇就提出要“伫 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即首先要深刻地观察万物以引起文思的 萌发,又要钻硏古籍以培养髙洁的心情和从中汲取丰富的词藻。陆机这里着重讲 的是书本知识,而没有涉及到从现实生活中丰富知识的问题,但是书本知识和前 人创作经验是提高自己写作能力的重要方面。有了这两方面的准备之后,构思活 动就能够顺利展开。 《文赋》对艺术想象特征的认识与描述,是文中最为精彩的部分。艺术想象 作为观念形态的活动,反映了心理的自由性。在描述艺术想象开展情况时说:“其 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旁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 瞬。”这里涉及到了从想象活动开始到艺术形象的构成,当作家进入了玄览虚 静的精神境界后,就能“收视反听,耽思旁讯”,一心一意开始构思活动,首先 要进行丰富的艺术想象,它具有超越时空局限的无限性和广阔性。而在艺术想象 的过程中,作家的思维活动始终是与现实中的客观物象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感情 的逐渐鲜明与艺术形象的逐渐构成,是同步进行的。当作家专心致志凝神之际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6 年高三学生冲刺联考(二模)语文试题(考试日期:5 月 20 日上午 9:00~11:30)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 1 页 至第 6 页,第Ⅱ卷第 7 页至第 8 页。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 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 致。 2.答选择题(第Ⅰ卷 1~6 题,第Ⅱ卷 13~17 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 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Ⅰ卷 7~12 题,第Ⅱ卷 16~18 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 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 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 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 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陆机《文赋》在总结前人创作经验和个人创作体会的基础上,首次系统而又完整 地探讨了文学创作的基本过程。陆机论创作,主要是从物、意、文三者关系入手 的。《文赋序》云:“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夫其放言遣辞,良 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 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文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意”如何称“物”、 “文”如何逮“意”的问题,即构思之意如何正确反映事物,而文辞如何准确表 达构思之意。 如何进行艺术构思,是《文赋》探讨的重点问题。首先,陆机论述了作家在 构思前应当具备一些什么条件,才能使艺术构思得以顺利进行。他着重强调了玄 览、虚静的精神境界和知识学问的积累两方面内容。《文赋》开篇就提出要“伫 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即首先要深刻地观察万物以引起文思的 萌发,又要钻研古籍以培养高洁的心情和从中汲取丰富的词藻。陆机这里着重讲 的是书本知识,而没有涉及到从现实生活中丰富知识的问题,但是书本知识和前 人创作经验是提高自己写作能力的重要方面。有了这两方面的准备之后,构思活 动就能够顺利展开。 《文赋》对艺术想象特征的认识与描述,是文中最为精彩的部分。艺术想象 作为观念形态的活动,反映了心理的自由性。在描述艺术想象开展情况时说:“其 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旁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 一瞬。”这里涉及到了从想象活动开始到艺术形象的构成,当作家进入了玄览虚 静的精神境界后,就能“收视反听,耽思旁讯”,一心一意开始构思活动,首先 要进行丰富的艺术想象,它具有超越时空局限的无限性和广阔性。而在艺术想象 的过程中,作家的思维活动始终是与现实中的客观物象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感情 的逐渐鲜明与艺术形象的逐渐构成,是同步进行的。当作家专心致志凝神之际
古今之事、四海之景,全都显现在头脑中。这就揭示了艺术想象超越现实,不受 时间、空间的限制。创作主体于须臾之际、于渺小空间而能化身万千,深进万物 内心融造一个崭新的形象,领悟其生命内涵与幽微哲理。在艺术构思的过程中 陆机十分强调灵感的作用,他称之为“应感之会”,他认为文思之通或塞决定于 灵感之有无。但灵感的来去是非常微妙的,“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 行犹响起。”他重视灵感现象,对它作了如实的描绘,而深感难以把握,这已经 是对文学理论的一大贡献 艺术构思不仅是结合物象来进行想象,《文赋》中还接触到艺术构思的另 重要特点:“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艺术构思是完成艺术创造的重要 手段。文学艺术的创造性,既不是对抽象理论作逻辑上的安排,也不是对现存材 料作技术上的组织。它是从无到有进行创造,通过虚构来实现艺术创造。 宗白华先生说得好:从汉末到六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最富有艺术精神的 个时代”。艺术构思是进入艺术天国的桥梁,也是打开艺术宝库的钥匙。刘勰的 艺术构思论比之陆机更为详细和系统化了 (节选自《从</SPAN>文赋>到<</SPAN>神思>》,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总结前人创作经验和个人创作体会的基础上,陆机完成了《文赋》的创作。 B.陆机从物、意、文三者关系入手,首次系统而又完整地探讨了文学创作的基 本目的。 C.《文赋》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构思之意如何正确反映事物,而文辞如何准确表 达构思之意。 D.《文赋》探讨的重点问题是如何进行艺术构思,陆机首先论述了作家中构思 前应当具备一些什么条件,才能使艺术构思得以顺利进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文赋》认为深刻地观察万物以引起文思的萌发与钻硏古籍以培养髙洁的心 情和从中汲取丰富的词藻应该并重。 B.《文赋》着重讲的是从书本以及现实生活中获得丰富知识的问题,认为书本 知识和前人创作经验是提高自己写作能力的重要方面。 C.艺术想象作为观念的活动,反映了心理的自由性,《文赋》中最为精彩的部 分就是对艺术想象特征的认识与描述。 D.《文赋》以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旁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 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描述了艺术想象开展情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家中进入玄览虚静的精神境界,并完成知识学问的积累后,就能“收视反 听,耽思旁讯”, 意开始构思活动。 B.作家的思维活动在艺术想象过程中,始终是与现实中的客观物象紧密结合在 一起的,感情的逐渐鲜明与艺术形象的逐渐构成,是同步进行的。 C.陆机在艺术构思过程中十分强调灵感的作用,其称之为“应感之会”,他认 为文思之通或塞决定于灵感之有无。 D.宗白华先生认为中国古代“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是从汉末到六朝 期。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古今之事、四海之景,全都显现在头脑中。这就揭示了艺术想象超越现实,不受 时间、空间的限制。创作主体于须臾之际、于渺小空间而能化身万千,深进万物 内心融造一个崭新的形象,领悟其生命内涵与幽微哲理。在艺术构思的过程中, 陆机十分强调灵感的作用,他称之为“应感之会”,他认为文思之通或塞决定于 灵感之有无。但灵感的来去是非常微妙的,“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 行犹响起。”他重视灵感现象,对它作了如实的描绘,而深感难以把握,这已经 是对文学理论的一大贡献。 艺术构思不仅是结合物象来进行想象,《文赋》中还接触到艺术构思的另一 重要特点:“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艺术构思是完成艺术创造的重要 手段。文学艺术的创造性,既不是对抽象理论作逻辑上的安排,也不是对现存材 料作技术上的组织。它是从无到有进行创造,通过虚构来实现艺术创造。 宗白华先生说得好:从汉末到六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 个时代”。艺术构思是进入艺术天国的桥梁,也是打开艺术宝库的钥匙。刘勰的 艺术构思论比之陆机更为详细和系统化了。 (节选自《从<</SPAN>文赋>到<</SPAN>神思>》,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总结前人创作经验和个人创作体会的基础上,陆机完成了《文赋》的创作。 B.陆机从物、意、文三者关系入手,首次系统而又完整地探讨了文学创作的基 本目的。 C.《文赋》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构思之意如何正确反映事物,而文辞如何准确表 达构思之意。 D.《文赋》探讨的重点问题是如何进行艺术构思,陆机首先论述了作家中构思 前应当具备一些什么条件,才能使艺术构思得以顺利进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文赋》认为深刻地观察万物以引起文思的萌发与钻研古籍以培养高洁的心 情和从中汲取丰富的词藻应该并重。 B.《文赋》着重讲的是从书本以及现实生活中获得丰富知识的问题,认为书本 知识和前人创作经验是提高自己写作能力的重要方面。 C.艺术想象作为观念的活动,反映了心理的自由性,《文赋》中最为精彩的部 分就是对艺术想象特征的认识与描述。 D.《文赋》以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旁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 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描述了艺术想象开展情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家中进入玄览虚静的精神境界,并完成知识学问的积累后,就能“收视反 听,耽思旁讯”,一心一意开始构思活动。 B.作家的思维活动在艺术想象过程中,始终是与现实中的客观物象紧密结合在 一起的,感情的逐渐鲜明与艺术形象的逐渐构成,是同步进行的。 C.陆机在艺术构思过程中十分强调灵感的作用,其称之为“应感之会”,他认 为文思之通或塞决定于灵感之有无。 D.宗白华先生认为中国古代“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是从汉末到六朝时 期。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南豫州刺史庐陵王义真,警悟爱文义,而性轻易,与太子左卫率谢灵运、员外常 侍颜延之、慧琳道人情好款密。尝云:“得志之日,以灵运、延之为宰相,慧琳 为西豫州都督。”灵运,玄之孙也,性褊傲,不遵法度,朝廷但以文义处之,不 以为有实用。灵运自谓才能宜参权要,常怀愤邑。延之,含之曾孙也,嗜酒放纵, 徐羡之等恶义真与灵运等游,义真故吏范晏从容戒之,义真曰:“灵运空疏,延 之隘薄,魏文帝所谓‘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者也:但性情所得,未能忘言于悟 赏耳。”于是羡之等以为运、延之构扇异同,非毁执政,出灵运为永嘉太守,延 之为始安太守。 义真夲历阳,多所求索,执政每裁量不尽与。义真深怨之,数有不平之言,又表 求还都。咨议参军庐江何尚之屡谏,不听。时羨之等已密谋废帝,而次立者应在 义真;乃因义真与帝有隙,先奏列其罪恶,废为庶人,徙新安郡。前吉阳令堂邑 张约之上疏曰:“庐陵王少蒙先阜优慈之遇长受陛下睦爱之恩故在心必言所怀必 亮容犯臣子之道致招骄恣之愆至于天姿夙成,实有卓然之美,宜在容养,录善掩 瑕,训尽义方,进退以渐。今猥加剥辱,幽徙远郡,上伤陛下常棣之笃,下令远 近然失图。臣伏思大宋开基造次,根条未繁,宜广树藩戚,敦睦以道。人谁无过, 贵能自新;以武皇之爱子,陛下之懿弟,岂可以其一眚,长致沦弃哉!”书奏, 以约之为梁州府参军,寻杀之 徐羡之等以南兖州刺史檀道济先朝旧将,威服殿省,且有兵众,乃召道济及江州 刺史王弘入朝;五月,皆至建康,以废立之谋告之 时帝于华林园为列肆,亲自沽卖;又与左右引船为乐,夕,游天渊池,即龙舟而 寝。乙酉诘旦,道济引兵居前,羨之等继其后,入自云龙门;安泰等先诫宿卫 莫有御者。帝未兴,军士进杀二侍者,伤帝指,扶出东阁,收玺绶,群臣拜辞, 卫送故太子宫。 (节选自《资治通鉴·宋记》)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警悟爱文义,而性轻易 轻易:平易近人 B.朝廷但以文义处之 但:只 C.非毁执政 非毁:诽谤 D.以约之为梁州府参军,寻杀之 寻:不久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庐陵王少蒙/先皇优慈之遇长/受陛下睦爱之恩/故在心/必言所怀必亮容/犯臣 子之道/致招骄恣之愆/ B.庐陵王少蒙先皇优慈之遇/长受陛下睦爱之恩/故在心必言/所怀必亮/容犯臣 子之道/致招骄恣之愆/ C.庐陵王/少蒙先皇优慈之遇/长受陛下睦爱之恩故/在心必言/所怀必亮/容犯臣 子之道/致招骄恣之愆/ D.庐陵王少蒙/先皇优慈之遇长/受陛下睦爱之恩故/在心必言/所怀必亮/容犯臣 子之道/致招骄恣之愆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南豫州刺史庐陵王义真,聪睿敏捷,喜爱文学,常与太子左卫率谢灵运、员 外常侍颜延之以及慧琳道人等情投意合,过从甚密 B.徐羡之等对刘义真与谢灵运的交游,十分厌恶,徐羡之等认为谢灵运、颜延 之挑拨是非,离间亲王与朝廷的关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南豫州刺史庐陵王义真,警悟爱文义,而性轻易,与太子左卫率谢灵运、员外常 侍颜延之、慧琳道人情好款密。尝云:“得志之日,以灵运、延之为宰相,慧琳 为西豫州都督。”灵运,玄之孙也,性褊傲,不遵法度,朝廷但以文义处之,不 以为有实用。灵运自谓才能宜参权要,常怀愤邑。延之,含之曾孙也,嗜酒放纵。 徐羡之等恶义真与灵运等游,义真故吏范晏从容戒之,义真曰:“灵运空疏,延 之隘薄,魏文帝所谓‘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者也;但性情所得,未能忘言于悟 赏耳。”于是羡之等以为运、延之构扇异同,非毁执政,出灵运为永嘉太守,延 之为始安太守。 义真至历阳,多所求索,执政每裁量不尽与。义真深怨之,数有不平之言,又表 求还都。咨议参军庐江何尚之屡谏,不听。时羡之等已密谋废帝,而次立者应在 义真;乃因义真与帝有隙,先奏列其罪恶,废为庶人,徙新安郡。前吉阳令堂邑 张约之上疏曰:“庐陵王少蒙先皇优慈之遇长受陛下睦爱之恩故在心必言所怀必 亮容犯臣子之道致招骄恣之愆至于天姿夙成,实有卓然之美,宜在容养,录善掩 瑕,训尽义方,进退以渐。今猥加剥辱,幽徙远郡,上伤陛下常棣之笃,下令远 近然失图。臣伏思大宋开基造次,根条未繁,宜广树藩戚,敦睦以道。人谁无过, 贵能自新;以武皇之爱子,陛下之懿弟,岂可以其一眚,长致沦弃哉!”书奏, 以约之为梁州府参军,寻杀之。 徐羡之等以南兖州刺史檀道济先朝旧将,威服殿省,且有兵众,乃召道济及江州 刺史王弘入朝;五月,皆至建康,以废立之谋告之。 时帝于华林园为列肆,亲自沽卖;又与左右引船为乐,夕,游天渊池,即龙舟而 寝。乙酉诘旦,道济引兵居前,羡之等继其后,入自云龙门;安泰等先诫宿卫, 莫有御者。帝未兴,军士进杀二侍者,伤帝指,扶出东阁,收玺绶,群臣拜辞, 卫送故太子宫。 (节选自《资治通鉴·宋记》)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警悟爱文义,而性轻易 轻易:平易近人 B.朝廷但以文义处之 但:只 C.非毁执政 非毁:诽谤 D.以约之为梁州府参军,寻杀之 寻:不久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庐陵王少蒙/先皇优慈之遇长/受陛下睦爱之恩/故在心/必言所怀必亮容/犯臣 子之道/致招骄恣之愆/ B.庐陵王少蒙先皇优慈之遇/长受陛下睦爱之恩/故在心必言/所怀必亮/容犯臣 子之道/致招骄恣之愆/ C.庐陵王/少蒙先皇优慈之遇/长受陛下睦爱之恩故/在心必言/所怀必亮/容犯臣 子之道/致招骄恣之愆/ D.庐陵王少蒙/先皇优慈之遇长/受陛下睦爱之恩故/在心必言/所怀必亮/容犯臣 子之道/致招骄恣之愆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南豫州刺史庐陵王义真,聪睿敏捷,喜爱文学,常与太子左卫率谢灵运、员 外常侍颜延之以及慧琳道人等情投意合,过从甚密。 B.徐羡之等对刘义真与谢灵运的交游,十分厌恶,徐羡之等认为谢灵运、颜延 之挑拨是非,离间亲王与朝廷的关系
C.咨议参军庐江人何尚之多次进言劝阻刘义真,刘义真拒不接受。此时,徐羡 之等已经在密谋划策废黜少帝 D.刘义真还没有起床,军士已经闯入,杀掉他的两个侍从,砍伤他的手指,将 他扶持出东阁,收缴了皇帝的玉玺和绶带。文武百官向他叩拜辞行,由军士把他 送回他的故居太子宫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义真至历阳,多所求索,执政每裁量不尽与。义真深怨之,数有不平之言, 又表求还都。(5分) 译文 (2)乙酉诘旦,道济引兵居前,羡之等继其后,入自云龙门;安泰等先诫宿卫, 莫有御者。(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 鹤冲天 杜安世 清明天气,永日愁如醉。台榭绿阴浓,薰风细。燕子巢方就,盆池小,新荷蔽。 恰是逍遥际。单夹衣裳,半笼软玉肌体 石榴美艳,一撮红绡比。窗外数修篁,寒相倚。有个关心处,难相见,空凝睇 行坐深闺里,懒更妆梳,自知新来憔悴 8.词的上片描绘了怎样的景色?对情感的表达有什么作用?(5分) 9.词的下片重在写人,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词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中“ 两句 以对比手法说明学与思的关系。 (2)白居易《琵琶行》中表现偏僻之地粗俗的乡野音乐很难听的诗句是: (3)刘禹锡《陋室铭》中 两句表现隐居生活没有繁杂的世俗事物干扰,清静悠雅。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 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 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喜鹰 黄孟文 太阳中西边两座山之间的凹处。天气旱热。四周云霞血红
C.咨议参军庐江人何尚之多次进言劝阻刘义真,刘义真拒不接受。此时,徐羡 之等已经在密谋划策废黜少帝。 D.刘义真还没有起床,军士已经闯入,杀掉他的两个侍从,砍伤他的手指,将 他扶持出东阁,收缴了皇帝的玉玺和绶带。文武百官向他叩拜辞行,由军士把他 送回他的故居太子宫。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义真至历阳,多所求索,执政每裁量不尽与。义真深怨之,数有不平之言, 又表求还都。(5 分) 译文: (2)乙酉诘旦,道济引兵居前,羡之等继其后,入自云龙门;安泰等先诫宿卫, 莫有御者。(5 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 8~9 题。 鹤冲天 杜安世 清明天气,永日愁如醉。台榭绿阴浓,薰风细。燕子巢方就,盆池小,新荷蔽。 恰是逍遥际。单夹衣裳,半笼软玉肌体。 石榴美艳,一撮红绡比。窗外数修篁,寒相倚。有个关心处,难相见,空凝睇。 行坐深闺里,懒更妆梳,自知新来憔悴。 8.词的上片描绘了怎样的景色?对情感的表达有什么作用?(5 分) 9.词的下片重在写人,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词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荀子《劝学》中“ , ”两句 以对比手法说明学与思的关系。 (2)白居易《琵琶行》中表现偏僻之地粗俗的乡野音乐很难听的诗句是: “ , ”。 (3)刘禹锡《陋室铭》中“ , ” 两句表现隐居生活没有繁杂的世俗事物干扰,清静悠雅。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在 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 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喜 鹰 黄孟文 太阳中西边两座山之间的凹处。天气旱热。四周云霞血红
盘旋于低空,我睁大眼睛俯视着不远处的一个形同废墟的村落。翅膀稍一挥动, 激起一阵劲风,相信不会输给一架快要着陆的微型军用直升机。 感谢上苍,让我出生在非洲的土地上。这里的人比先进地区的老鼠还要卑贱。天 天有人在内战弹雨中身亡,不然就是饥饿而死。每天我都吃肉吃得不亦乐乎,养 得身强体壮,哪里要像穷人那样为生活为儿女而疲于奔命呢? 看!那里有个黧黑的小女孩!她枯瘠的右手握着一个小铁罐,在地上小洞中汲取 污水。整十岁的人了还赤身露体,比飞禽更不知耻一一飞禽还有遮羞的羽毛! 望着小女孩那摇摇欲坠的身躯,那呆滞的眼神,经验告诉我,机会来了,今晚肯 定又有盛餐。 孩童的身躯虽然也一样是皮包骨,但是吃起来毕竟鲜嫩一些呀 日落鹰翔霞满天… 小女孩仰颈喝下那仅存的几滴水,咂咂嘴,蹒跚地退到近旁的一个垃圾堆,用瘦 手挖掘着,颤颤然。真是笨蛋,垃圾堆里除了一些被我们吃剩的残肢断骸以外, 还会有什么可以下肚的东西呢? 这个小女孩我早已把她盯紧了。我最憎恨的就是她那个小个子的黑妈妈。他们 家七口,有五口都先后饿死了,都被我们啄入腹中了。黑妈妈特别疼爱这个小女 儿,每次觅得些残羹,就全部让给女儿“虎咽”,宁可自己饿昏。更可恶的是 她整日把女儿牢牢护卫着,我每次想要偷袭都无从下手,只好知难而退。可是, 现在好啦,再也没有人可以保护你了,看你这个小鬼还能躲到什么地方去? 黑妈妈昨天饿死了,就在这堆垃圾旁。临死时还紧抱住女儿不放,深怕她被我的 鹰兄弟们攫去。我抿喙暗笑。自己是泥菩萨过江,还要掩护女儿? 我当然还是优先啄吃黑妈妈啦。死尸如果不趁早吃,很快就会腐烂掉,白白损失 黑妈妈的肉又干又韧,啄得我喙痛,肠肫也不舒服。吃剩的残骸都散落在垃圾堆 里,东一块西一块 我索性飞落到近旁的平地上,面对面地注视着小女孩 小女孩还在垃圾堆里挖掘,有一下没一下的,数度跌倒又爬起来。她的四肢显然 已经疲弱无力,颤抖得厉害。良久,她捡起一块骨头,急急放到齿间啃咬。嘴角 嚅动,双目无神,茫茫然。嘻,傻东西,至亲妈妈的肋骨也会啃得津津有味! 好像咬不到什么可以入腹的残肉,小女孩绝望了,挣扎着站起来,举起小铁罐。 罐内滴水全无。 小女孩终于支撑不住,全身一阵痉挛,倒了下去,再也爬不起来了 我大喜,舌尖汩出了唾液,一步步向小女孩跳过去。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正篇作品近乎一种白描,所勾勒、描摹的场景让铁石心肠的人也为之动容, 体现着艺术和文学的力量 B.鹰喜不自胜,中非洲大地上,无饥馁之虞,可以随意啄食无力挣扎的人,小 说特殊的视角揭示人与自然的冲突。 C.小说多次写到鹰的喜悦和嘲讽,如“感谢上苍,让我出生在非洲的土地 上”“整十岁的人还赤身裸体,比飞禽更不知耻”,加强了作者对非洲社会现实 揭露和批判的力度 D.写动物的文学作品多为儿童文学,在中短篇小说中也以历史题材为主,而这 篇作品却是以现实为题材,启人思索
盘旋于低空,我睁大眼睛俯视着不远处的一个形同废墟的村落。翅膀稍一挥动, 激起一阵劲风,相信不会输给一架快要着陆的微型军用直升机。 感谢上苍,让我出生在非洲的土地上。这里的人比先进地区的老鼠还要卑贱。天 天有人在内战弹雨中身亡,不然就是饥饿而死。每天我都吃肉吃得不亦乐乎,养 得身强体壮,哪里要像穷人那样为生活为儿女而疲于奔命呢? 看!那里有个黧黑的小女孩!她枯瘠的右手握着一个小铁罐,在地上小洞中汲取 污水。整十岁的人了还赤身露体,比飞禽更不知耻--飞禽还有遮羞的羽毛! 望着小女孩那摇摇欲坠的身躯,那呆滞的眼神,经验告诉我,机会来了,今晚肯 定又有盛餐。 孩童的身躯虽然也一样是皮包骨,但是吃起来毕竟鲜嫩一些呀! 日落鹰翔霞满天…… 小女孩仰颈喝下那仅存的几滴水,咂咂嘴,蹒跚地退到近旁的一个垃圾堆,用瘦 手挖掘着,颤颤然。真是笨蛋,垃圾堆里除了一些被我们吃剩的残肢断骸以外, 还会有什么可以下肚的东西呢? 这个小女孩我早已把她盯紧了。我最憎恨的就是她那个小个子的黑妈妈。他们一 家七口,有五口都先后饿死了,都被我们啄入腹中了。黑妈妈特别疼爱这个小女 儿,每次觅得些残羹,就全部让给女儿“虎咽”,宁可自己饿昏。更可恶的是, 她整日把女儿牢牢护卫着,我每次想要偷袭都无从下手,只好知难而退。可是, 现在好啦,再也没有人可以保护你了,看你这个小鬼还能躲到什么地方去? 黑妈妈昨天饿死了,就在这堆垃圾旁。临死时还紧抱住女儿不放,深怕她被我的 鹰兄弟们攫去。我抿喙暗笑。自己是泥菩萨过江,还要掩护女儿? 我当然还是优先啄吃黑妈妈啦。死尸如果不趁早吃,很快就会腐烂掉,白白损失。 黑妈妈的肉又干又韧,啄得我喙痛,肠肫也不舒服。吃剩的残骸都散落在垃圾堆 里,东一块西一块。 我索性飞落到近旁的平地上,面对面地注视着小女孩。 小女孩还在垃圾堆里挖掘,有一下没一下的,数度跌倒又爬起来。她的四肢显然 已经疲弱无力,颤抖得厉害。良久,她捡起一块骨头,急急放到齿间啃咬。嘴角 嚅动,双目无神,茫茫然。嘻,傻东西,至亲妈妈的肋骨也会啃得津津有味! 好像咬不到什么可以入腹的残肉,小女孩绝望了,挣扎着站起来,举起小铁罐。 罐内滴水全无。 小女孩终于支撑不住,全身一阵痉挛,倒了下去,再也爬不起来了。 我大喜,舌尖汩出了唾液,一步步向小女孩跳过去。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 分) A.正篇作品近乎一种白描,所勾勒、描摹的场景让铁石心肠的人也为之动容, 体现着艺术和文学的力量。 B.鹰喜不自胜,中非洲大地上,无饥馁之虞,可以随意啄食无力挣扎的人,小 说特殊的视角揭示人与自然的冲突。 C.小说多次写到鹰的喜悦和嘲讽,如“感谢上苍,让我出生在非洲的土地 上”“整十岁的人还赤身裸体,比飞禽更不知耻”,加强了作者对非洲社会现实 揭露和批判的力度。 D.写动物的文学作品多为儿童文学,在中短篇小说中也以历史题材为主,而这 篇作品却是以现实为题材,启人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