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南八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2016.10 第I卷(阅读题共75分)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突破了传统媒体的篇幅限制及对话语 权利的垄断,改 变了文艺评论的生态。随处可以发声,随时可以发声,“人人都可以成为批评家 的时代已经到 来。与此同时,权威声音的影响力偏弱,偏激与偏见弥漫着网络评论空间。在这 样一个时代,文 艺评论如何发声?日前,在杭州举行的第二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 上,来自全国的 青年评论家们对此展开了讨论。 “以前一篇文章最快也要次日见报。现在一边看戏,一边可以在微信朋友 圈吐槽,这种即时 的互动是过去从来不敢想象的。线上线下界限越来越模糊,彼此交织在一起, 在广州市文学艺 术创作研究院戏剧部副主任罗丽看来,一部戏的生命不仅仅存在于舞台之上,更 重要的是一种 观演关系的互通,而自媒体提供的这种互通的渠道,意见表达比过去更加畅通也 更加容易抵达。 论坛上,青年评论家们欣喜于互联网为发表文艺评论提供了新渠道、新视 野,同时也表达了 这样的担忧:每个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发声,海量意见的生成,会造成专业性稀 释,甚至容易催 生一当非理性的批评 “新媒体环境下文艺评论要小心两种‘失语'的尴尬:一方面是权威话语 不再被创作者和观 众信奉,一方面是新媒体上众声喧嚣却未能有效抵达。”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 副主任、中国文 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周由强给在场的青年评论家抛出了这样一个话题 “文艺评论现在变成了人人都可以表达意见的一种状态。这就要求职业评 论人有更严格的 操守和更专业的表达,有挺身去引领的责任和担当。”罗丽曾在广州发起了一个 青年剧评团的活 动,组织很多有志于参与戏剧评论也很热爱戏剧的年轻人一起来看戏,看完戏之 后会留出一定 时间进行讨论。通过这样的引导,她发现这些青年剧评的表达方式和观点,会慢 慢变得客观和 理性。“我们需要去引领观众,而不是附和和跟随。让评论者和创作者不再对立 这将是抵达批 评彼岸的一个途径
安徽省“皖南八校”2017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2016. 10 第 I 卷(阅读题 共 75 分)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突破了传统媒体的篇幅限制及对话语 权利的垄断,改 变了文艺评论的生态。随处可以发声,随时可以发声,“人人都可以成为批评家” 的时代已经到 来。与此同时,权威声音的影响力偏弱,偏激与偏见弥漫着网络评论空间。在这 样一个时代,文 艺评论如何发声?日前,在杭州举行的第二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 上,来自全国的 青年评论家们对此展开了讨论。 “以前一篇文章最快也要次日见报。现在一边看戏,一边可以在微信朋友 圈吐槽,这种即时 的互动是过去从来不敢想象的。线上线下界限越来越模糊,彼此交织在一起。” 在广州市文学艺 术创作研究院戏剧部副主任罗丽看来,一部戏的生命不仅仅存在于舞台之上,更 重要的是一种 观演关系的互通,而自媒体提供的这种互通的渠道,意见表达比过去更加畅通也 更加容易抵达。 论坛上,青年评论家们欣喜于互联网为发表文艺评论提供了新渠道、新视 野,同时也表达了 这样的担忧:每个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发声,海量意见的生成,会造成专业性稀 释,甚至容易催 生一当非理性的批评。 “新媒体环境下文艺评论要小心两种‘失语’的尴尬:一方面是权威话语 不再被创作者和观 众信奉,一方面是新媒体上众声喧嚣却未能有效抵达。”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 副主任、中国文 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周由强给在场的青年评论家抛出了这样一个话题。 “文艺评论现在变成了人人都可以表达意见的一种状态。这就要求职业评 论人有更严格的 操守和更专业的表达,有挺身去引领的责任和担当。”罗丽曾在广州发起了一个 青年剧评团的活 动,组织很多有志于参与戏剧评论也很热爱戏剧的年轻人一起来看戏,看完戏之 后会留出一定 时间进行讨论。通过这样的引导,她发现这些青年剧评的表达方式和观点,会慢 慢变得客观和 理性。“我们需要去引领观众,而不是附和和跟随。让评论者和创作者不再对立, 这将是抵达批 评彼岸的一个途径
在国家话剧院研究员颜榴看来,当下的戏剧是在科技与资本的双重压迫下 必须做出的美学 嬗变。这样一个时代的剧评,应是一种聪明而又到位的言说一一俏皮而又活泼的 态度,甚至是 麻辣一点的文风,更适合读者的口味。更重要的是,这种生动的文风恰恰需要一 种严肃的学风 作为支撑,这二者有机结合才会造就更好的戏剧评论。 戏剧评论怎样才能跟戏剧创作产生一种互动关系?戏剧评论和戏剧研究 的区别在哪里? 此次论坛主持、导演王晓鹰表示,青年戏剧评论者不仅是一个戏剧的观察者、观 看者,还应当是 个研究者。很多评论都是建立在研究的基础上,需要有评论者的理论框架、理 论背景,需要评 论者能针对创作者的实践展开有效的评说,包括对其创作问题的梳理、解决问题 的思考等,而不 是一味要求创作者应该怎么做。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夏潮勉励青年评论家要加强理论学习,继承中 国传统文艺批评 的优秀遗产,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 国气派的文艺评 论话语体系,推动文艺评论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摘自《光明日报.<全媒体生态下文艺评论如何发声>俞海萍、郭超》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新媒体的广泛使用,随处发声,随时发声,文 艺评论的生态有所 改变。 B.在全媒体生态下,以传统媒体为代表的权威声音对话语权的垄断受到 挑战,其发声影响 力偏弱。 C.在第二届“西湖论坛”上,与会的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对全媒体时代 文艺评论如何发声 展开讨论。 D.罗丽认为,一部戏的生命不仅存在于舞台之上,更为重要的是白媒体 提供的一种观演关 系的互通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论坛上,青年评论家们有喜有忧,欣喜于互联网为发表文艺评论提供了 新渠道、新视野; 担忧于海量评论意见的生成带来的后果。 B.在互联网时代,权威话语不再被创作者、观众信奉,新媒体上众声喧 嚣却未能有效抵达, 与会的文艺评论家对此表达出了担忧 C.作者认为,在人人都可以成为批评家的时代,职业评论人需要去引领 观众,而不是附和
在国家话剧院研究员颜榴看来,当下的戏剧是在科技与资本的双重压迫下 必须做出的美学 嬗变。这样一个时代的剧评,应是一种聪明而又到位的言说——俏皮而又活泼的 态度,甚至是 麻辣一点的文风,更适合读者的口味。更重要的是,这种生动的文风恰恰需要一 种严肃的学风 作为支撑,这二者有机结合才会造就更好的戏剧评论。 戏剧评论怎样才能跟戏剧创作产生一种互动关系?戏剧评论和戏剧研究 的区别在哪里? 此次论坛主持、导演王晓鹰表示,青年戏剧评论者不仅是一个戏剧的观察者、观 看者,还应当是 一个研究者。很多评论都是建立在研究的基础上,需要有评论者的理论框架、理 论背景,需要评 论者能针对创作者的实践展开有效的评说,包括对其创作问题的梳理、解决问题 的思考等,而不 是一味要求创作者应该怎么做。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夏潮勉励青年评论家要加强理论学习,继承中 国传统文艺批评 的优秀遗产,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 国气派的文艺评 论话语体系,推动文艺评论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摘自《光明日报.<全媒体生态下文艺评论如何发声>俞海萍、郭超》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新媒体的广泛使用,随处发声,随时发声,文 艺评论的生态有所 改变。 B.在全媒体生态下,以传统媒体为代表的权威声音对话语权的垄断受到 挑战,其发声影响 力偏弱。 C.在第二届“西湖论坛”上,与会的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对全媒体时代 文艺评论如何发声 展开讨论。 D.罗丽认为,一部戏的生命不仅存在于舞台之上,更为重要的是白媒体 提供的一种观演关 系的互通。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论坛上,青年评论家们有喜有忧,欣喜于互联网为发表文艺评论提供了 新渠道、新视野; 担忧于海量评论意见的生成带来的后果。 B.在互联网时代,权威话语不再被创作者、观众信奉,新媒体上众声喧 嚣却未能有效抵达, 与会的文艺评论家对此表达出了担忧。 C.作者认为,在人人都可以成为批评家的时代,职业评论人需要去引领 观众,而不是附和
和跟随观众,让评论者和创作者不再对立。 D.有研究者指出,在当下的戏剧作出美学嬗变的前提下,生动的文风和 严肃的学风只有有 机结合起来,才会造就更好的戏剧评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共同构成全媒体生态,此时各种文 艺评论如何做到 客观和理性地发声引起了文艺评论界的关注和讨论 B.在理论方面探讨全媒体下文艺如何发声之前,还没有人组织过“职业 评论人引领观众, 让评论者和创作者不再对立”的相关实践活动。 C.戏剧评论应与戏剧研究有关联。很多评论是建立在研究的基础上,需 要有评论者的理 论框架、理论背景,进而针对创作着的实践展开有效的评说。 D.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艺评论话语体系,推 动文艺评论事业的 发展,就要兼收并蓄,即“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古代诗文阅读(32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曹利用,字用之,赵州宁晋人。父谏,擢明经第,仕至右补阙,以武略改 崇仪使。利用少喜谈 辨,慷慨有志操。谏卒,补殿前承旨,改右班殿直,迁为延路走马承受公事 景德元年,契丹寇河北。帝语利用曰:“契丹南来,不求地则邀赂尔。关 南地归中国已久,不 可许;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利用愤契丹,色不平,对曰:“彼若妄有所 求,臣不敢生还。”帝壮其言。利用驰至契丹,契丹母曰:“晋德我,畀我关南 地,周世宗取之,今宜还我。”利用曰:“晋人以地畀契丹,周人取之,我朝不 知也。若岁求金帛以佐军,尚不知帝意可否,割地之请,利用不敢 以闻。”契丹度不可屈,和议遂定,利用奉约书以归。擢东上阁门使、忠州刺史, 赐第京师。契丹 遣使来聘,遂命利用迎劳之。 知宜州刘永规驭下残酷,军校乘众怨,杀永规叛,陷柳城县,围象州,分 兵掠广州,岭南骚动 帝谓辅臣曰:“向者司天占候当用兵,朕固忧远方守将非其人,以起边衅,今果 然。曹利用晓方 略,尽心于事,其以为广南安抚使。”利用至岭外遇贼武仙县贼持健标蒙采盾衣 甲坚利锋镝不能 入利用使士持巨斧长刀破盾遂斩首以徇。岭南平,迁引进使 利用在位既久,颇恃功。天禧二年,辅臣丁谓、李迪争论帝前,迪斥谓奸 邪,因言利用与之为 朋党。利用曰:“以片文遇主,臣不如迪;捐躯以入不测之虏,迪不逮臣也。 迪坐是免,而利用以 检校太师兼太子少保为会灵观使,进尚书右仆射
和跟随观众,让评论者和创作者不再对立。 D.有研究者指出,在当下的戏剧作出美学嬗变的前提下,生动的文风和 严肃的学风只有有 机结合起来,才会造就更好的戏剧评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共同构成全媒体生态,此时各种文 艺评论如何做到 客观和理性地发声引起了文艺评论界的关注和讨论。 B.在理论方面探讨全媒体下文艺如何发声之前,还没有人组织过“职业 评论人引领观众, 让评论者和创作者不再对立”的相关实践活动。 C.戏剧评论应与戏剧研究有关联。很多评论是建立在研究的基础上,需 要有评论者的理 论框架、理论背景,进而针对创作着的实践展开有效的评说。 D.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艺评论话语体系,推 动文艺评论事业的 发展,就要兼收并蓄,即“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2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曹利用,字用之,赵州宁晋人。父谏,擢明经第,仕至右补阙,以武略改 崇仪使。利用少喜谈 辨,慷慨有志操。谏卒,补殿前承旨,改右班殿直,迁为 延路走马承受公事。 景德元年,契丹寇河北。帝语利用曰:“契丹南来,不求地则邀赂尔。关 南地归中国已久,不 可许;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利用愤契丹,色不平,对曰:“彼若妄有所 求,臣不敢生还。”帝壮其言。利用驰至契丹,契丹母曰:“晋德我,畀我关南 地,周世宗取之,今宜还我。”利用曰:“晋人以地畀契丹,周人取之,我朝不 知也。若岁求金帛以佐军,尚不知帝意可否,割地之请,利用不敢 以闻。”契丹度不可屈,和议遂定,利用奉约书以归。擢东上阁门使、忠州刺史, 赐第京师。契丹 遣使来聘,遂命利用迎劳之。 知宜州刘永规驭下残酷,军校乘众怨,杀永规叛,陷柳城县,围象州,分 兵掠广州,岭南骚动。 帝谓辅臣曰:“向者司天占候当用兵,朕固忧远方守将非其人,以起边衅,今果 然。曹利用晓方 略,尽心于事,其以为广南安抚使。”利用至岭外遇贼武仙县贼持健标蒙采盾衣 甲坚利锋镝不能 入利用使士持巨斧长刀破盾遂斩首以徇。岭南平,迁引进使。 利用在位既久,颇恃功。天禧二年,辅臣丁谓、李迪争论帝前,迪斥谓奸 邪,因言利用与之为 朋党。利用曰:“以片文遇主,臣不如迪;捐躯以入不测之虏,迪不逮臣也。” 迪坐是免,而利用以 检校太师兼太子少保为会灵观使,进尚书右仆射
利用性悍梗少通,力裁侥幸,而其亲旧或有因缘以进者,故及于祸。然在 朝廷忠荩有守,始 终不为屈,死非其罪,天下冤之 《宋史·曹利用传》,有删节)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利用至岭外/遇贼武仙县/贼持健标/蒙采盾/衣甲坚利/锋镝不能 人/利用使士持巨斧长 刀破盾/遂斩首以徇 B.利用至岭外/遇贼武仙县/贼持健标/蒙采盾衣甲/坚利锋镝不能人 /利用使士持巨斧长 刀/破盾遂斩首以徇 C.利用至岭外/遇贼/武仙县贼持健标/蒙采盾/衣甲坚利/锋镝不能 人/利用使士持巨斧长 刀/破盾遂斩首以徇 D.利用至岭外遇贼/武仙县贼持健标/蒙采盾衣甲/坚利锋镝不能人/ 利用使士持巨斧长刀 破盾/遂斩首以徇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汉武帝设立,至宋后期废除,被推 举者须明习经学 B.“改”,古代官职调动说法之一,文中的“迁 补 “进”等与之类似,有升职和降职之意 C.京师,在中国古代,国家首都通常称为京师,现代已不再沿用此简称, 这里指都城开封。 D.朋党,指同类的人以恶相济而结成的集团,后指因政见不同而形成的 相互倾轧的宗派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利用智勇过人,承继父亲基因。父亲曹谏富有文韬武略,考取明经科, 官至右补阙、崇 仪使;曹利用生性勇悍,年少便睿智善辩。 B.曹利用颇有壮节,擅长外交辞令。面对契丹无理要求,誓死报国:出 使契丹,慷慨陈词, 不辱使命,最终带着和约归国。 C.曹利用功绩显赫,深得皇帝器重。能智击贼人,精晓策略,又办事尽 心,平定了岭南的骚 动;最终官至尚书右仆射 D.曹利用恃功而骄,终无罪而冤死。梗直而仗恃有功的曹利用招致李迪 的不满与诬陷,也 因为此事招致无罪冤死的结局。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关南地归中国已久,不可许;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 (2)以片文遇主,臣不如迪:捐躯以人不测之虏,迪不逮臣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利用性悍梗少通,力裁侥幸,而其亲旧或有因缘以进者,故及于祸。然在 朝廷忠荩有守,始 终不为屈,死非其罪,天下冤之。 (《宋史•曹利用传》,有删节)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利用至岭外/遇贼武仙县/贼持健标/蒙采盾/衣甲坚利/锋镝不能 人/利用使士持巨斧长 刀破盾/遂斩首以徇 B.利用至岭外/遇贼武仙县/贼持健标/蒙采盾衣甲/坚利锋镝不能人 /利用使士持巨斧长 刀/破盾遂斩首以徇 C.利用至岭外/遇贼/武仙县贼持健标/蒙采盾/衣甲坚利/锋镝不能 人/利用使士持巨斧长 刀/破盾遂斩首以徇 D.利用至岭外遇贼/武仙县贼持健标/蒙采盾衣甲/坚利锋镝不能人/ 利用使士持巨斧长刀 破盾/遂斩首以徇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汉武帝设立,至宋后期废除,被推 举者须明习经学。 B.“改”,古代官职调动说法之一,文中的“迁”、“擢”、“补”、 “进”等与之类似,有升职和降职之意。 C.京师,在中国古代,国家首都通常称为京师,现代已不再沿用此简称, 这里指都城开封。 D.朋党,指同类的人以恶相济而结成的集团,后指因政见不同而形成的 相互倾轧的宗派。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曹利用智勇过人,承继父亲基因。父亲曹谏富有文韬武略,考取明经科, 官至右补阙、崇 仪使;曹利用生性勇悍,年少便睿智善辩。 B.曹利用颇有壮节,擅长外交辞令。面对契丹无理要求,誓死报国;出 使契丹,慷慨陈词, 不辱使命,最终带着和约归国。 C.曹利用功绩显赫,深得皇帝器重。能智击贼人,精晓策略,又办事尽 心,平定了岭南的骚 动;最终官至尚书右仆射。 D.曹利用恃功而骄,终无罪而冤死。梗直而仗恃有功的曹利用招致李迪 的不满与诬陷,也 因为此事招致无罪冤死的结局。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关南地归中国已久,不可许;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 (2)以片文遇主,臣不如迪;捐躯以人不测之虏,迪不逮臣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8 分)
龙染,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黄机 秋萧索。梧桐落尽西风恶。西风恶。数声新雁,数声残角。 离愁不 管人飘泊。年年孤 负黄花约。黄花约。几重庭院,几重帘幕。 8.“梧桐落尽西风恶”中“恶”字用得好,请说明理由。(4分) 9.词的最后描写所思之人的居处“几重庭院,几重帘幕”与柳永《八声甘州》 中“想佳人妆楼颛望,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人生可能会遇到许多两难抉择,我们应该学会正确选择。孟子在《鱼我所 欲也》中指出, 当“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应该“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当生和义“二者不可 得兼”时,应该 (2)在《蜀道难》中,诗人通过连绵髙耸的山峰、崖壁上的奇树极力地渲染蜀 道周围环境凶险 的句子是 3)《赤壁赋》中的“ ”两句,是苏轼借客之口,用比喻手法慨 叹作为个体的 人在广袤苍莽的宇宙之间短促和渺小 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意外的礼物 (前苏联)帕霍京 谁也说不准安娜·菲利波夫娜有多大年纪,不过,连德高望重的老人们也 肯定地说,在他们 年轻的时候,人们已经管安娜·菲利波夫娜叫奶奶了。不管他们怎么说,实际上, 要是看见她穿 着肥大的套鞋,迈着快步,肩上压根白木扁担,挑着满满的两桶水轻松地往家走 时,真不敢相信 她已经老了。她干什么事都很麻利。从来没有人看到安娜·菲利波夫娜像老太婆 那样慢慢吞 吞地走路。有时候,有的街坊冲她背后喊道:“哎,菲利波夫娜,你干吗还满处 跑哇?在家呆着歇 歇得了。”她就举起一只干瘦的手,指着苍天回答说:“我到了那儿再休息,没 多久了。”安娜 利波夫娜有个孙女叫维尔卡,每当这轻佻的姑娘从邻居的窗前经过时,这条街上 的人都满怀同 情地叹息说: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忆秦娥 黄机 秋萧索。梧桐落尽西风恶。西风恶。数声新雁,数声残角。 离愁不 管人飘泊。年年孤 负黄花约。黄花约。几重庭院,几重帘幕。 8.“梧桐落尽西风恶”中“恶”字用得好,请说明理由。(4 分) 9.词的最后描写所思之人的居处“几重庭院,几重帘幕”与柳永《八声甘州》 中“想佳人妆楼颛望,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4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人生可能会遇到许多两难抉择,我们应该学会正确选择。孟子在《鱼我所 欲也》中指出, 当“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应该“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当生和义“二者不可 得兼”时,应该 “____ ” (2)在《蜀道难》中,诗人通过连绵高耸的山峰、崖壁上的奇树极力地渲染蜀 道周围环境凶险 的句子是 “ ”。 (3)《赤壁赋>中的“____, ”两句,是苏轼借客之口,用比喻手法慨 叹作为个体的 人在广袤苍莽的宇宙之间短促和渺小。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7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意外的礼物 (前苏联)帕霍京 谁也说不准安娜•菲利波夫娜有多大年纪,不过,连德高望重的老人们也 肯定地说,在他们 年轻的时候,人们已经管安娜•菲利波夫娜叫奶奶了。不管他们怎么说,实际上, 要是看见她穿 着肥大的套鞋,迈着快步,肩上压根白木扁担,挑着满满的两桶水轻松地往家走 时,真不敢相信 她已经老了。她干什么事都很麻利。从来没有人看到安娜•菲利波夫娜像老太婆 那样慢慢吞 吞地走路。有时候,有的街坊冲她背后喊道:“哎,菲利波夫娜,你干吗还满处 跑哇?在家呆着歇 歇得了。”她就举起一只干瘦的手,指着苍天回答说:“我到了那儿再休息,没 多久了。”安娜•菲 利波夫娜有个孙女叫维尔卡,每当这轻佻的姑娘从邻居的窗前经过时,这条街上 的人都满怀同 情地叹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