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8届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数据将帮助静态的城市管理体系向动态的生态系统转型,人口管理政策也可以 采用更县灵活性的政策工具集,为人口生命周期内的自由流动服务,我们可以观 测到北京人口的实时变动情况,跟踪人口的流向,观察京津冀三地间人口流动趋 势变动,通过对人口的全面,动态地,提供弹性、及时的设施配套和其他务,这 样我们就有可能在城市群的大室闻尺度上,实现更加人性化的人口管理,城市群 内部的部分城市人口减少,但整个城市群的人口空间分布会得到优化。 除了人口之外,大数据为我们提供了定量化、精细化、全面感知的技术手段,来 分析检测各种真实要素流动特征,使得我们可以全面、立体,实时地实别城市群 的问题。进而促进多种要素资源的高效利用。例如通过对城市群内部经济流的深 度分析,可以明确不同城市,不同产业间的关联和量化关系及产业演进路径,为 各城市在城市群层面的精准招商、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决策支持,多源、多维度大 数据的练合,可以实现对多重要素的叠加分析,帮助城市群实现人口、产业和环 境在城市群层面的合理匹配,优化城市群的布局和空间形态,提升其发展效率 城市是一个动态的生命体,而城市群作为城市的集合,生命体征的复杂度更是以 指数增长。如果说传统的统计数据像传统医学一般,根据经验为城市群的发展开 药方,那么,大数据则会像新兴的精准医学那样,通过对城市群体征的全息检测, 提供个性化、有针对性和精准的治疗方案。 对于城市管理部门来说,以数据为基础,构建动态的监测指标体系和信息化管理 平台,是城市群协同发展、智慧提升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化城市群治理体系的 一部分,大数据为城市群协同发展提供智能支撑,支撑区城政策的制定科学化、 管理的精细化。 而对于开发商来说,随着城市群发展与区域联动的进展,以及我国大都市郊区化 和要素外溢,各大城市的外围辐射区域也开始成为我国城市开发新的增长点,大 数据可以帮助开发商精准硏判城市群价值空间特征,寻找城市群核心城市外围辐 射区域的价值潜力。通过构建全周期、集成化、定量化、智慧化的城市开发和资 本运营平台,优化投资和开发效绩, 公众亦在大数据介入城市群发展的过程中获益,事实上,各种人流、车流、信息 流等大数据,均来自公众的时空活动行为。每个人都在以“用脚投票”的方式, 为城市群的全息观测和研究提供了行为样本。基于大数据的人口监测将促进人口 的有序流动,有力推动我国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最终为城市群发展的核心主 体一一居民们提供更完善的福祉。 以往的智慧城市都是单一城市的发展路径,如今大数据与城市群发发展的融合, 将实现多个城市的“群体智能”。最新的大数据、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新 IT时代”的技术,将在新时代的城市群发展和运营中全面、综合、动态地实现 数据价值,为城市问题提供与时俱进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摘编自李昊《大数据激发城市群的“群体智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数据通过对人口的全面、动态地监测,优化了京津冀三地人口管理。 B.大数据为促进城市群多种要素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技术手段
河南省 2018 届高三下学期 3 月月考语文试卷 第 I 卷(阅读题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大数据将帮助静态的城市管理体系向动态的生态系统转型,人口管理政策也可以 采用更县灵活性的政策工具集,为人口生命周期内的自由流动服务,我们可以观 测到北京人口的实时变动情况,跟踪人口的流向,观察京津冀三地间人口流动趋 势变动,通过对人口的全面,动态地,提供弹性、及时的设施配套和其他务,这 样我们就有可能在城市群的大室闻尺度上,实现更加人性化的人口管理,城市群 内部的部分城市人口减少,但整个城市群的人口空间分布会得到优化。 除了人口之外,大数据为我们提供了定量化、精细化、全面感知的技术手段,来 分析检测各种真实要素流动特征,使得我们可以全面、立体,实时地实别城市群 的问题。进而促进多种要素资源的高效利用。例如通过对城市群内部经济流的深 度分析,可以明确不同城市,不同产业间的关联和量化关系及产业演进路径,为 各城市在城市群层面的精准招商、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决策支持,多源、多维度大 数据的练合,可以实现对多重要素的叠加分析,帮助城市群实现人口、产业和环 境在城市群层面的合理匹配,优化城市群的布局和空间形态,提升其发展效率。 城市是一个动态的生命体,而城市群作为城市的集合,生命体征的复杂度更是以 指数增长。如果说传统的统计数据像传统医学一般,根据经验为城市群的发展开 药方,那么,大数据则会像新兴的精准医学那样,通过对城市群体征的全息检测, 提供个性化、有针对性和精准的治疗方案。 对于城市管理部门来说,以数据为基础,构建动态的监测指标体系和信息化管理 平台,是城市群协同发展、智慧提升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化城市群治理体系的 一部分,大数据为城市群协同发展提供智能支撑,支撑区城政策的制定科学化、 管理的精细化。 而对于开发商来说,随着城市群发展与区域联动的进展,以及我国大都市郊区化 和要素外溢,各大城市的外围辐射区域也开始成为我国城市开发新的增长点,大 数据可以帮助开发商精准研判城市群价值空间特征,寻找城市群核心城市外围辐 射区域的价值潜力。通过构建全周期、集成化、定量化、智慧化的城市开发和资 本运营平台,优化投资和开发效绩, 公众亦在大数据介入城市群发展的过程中获益,事实上,各种人流、车流、信息 流等大数据,均来自公众的时空活动行为。每个人都在以“用脚投票”的方式, 为城市群的全息观测和研究提供了行为样本。基于大数据的人口监测将促进人口 的有序流动,有力推动我国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最终为城市群发展的核心主 体——居民们提供更完善的福祉。 以往的智慧城市都是单一城市的发展路径,如今大数据与城市群发发展的融合, 将实现多个城市的“群体智能”。最新的大数据、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新 IT 时代”的技术,将在新时代的城市群发展和运营中全面、综合、动态地实现 数据价值,为城市问题提供与时俱进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摘编自李昊《大数据激发城市群的“群体智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大数据通过对人口的全面、动态地监测,优化了京津冀三地人口管理。 B.大数据为促进城市群多种要素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技术手段
C.现代化城市群治理体系是以数据为基础,构建动态的监测指标体系和信息化 管理平台。 D.大数据帮助开发商寻找城市群核心城市外围辐射区域的价值潜力,因而优化 投资和开发效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在论述中紧扣大数据激发城市群的“群体智能”这个论题,从不同层面 展开对论题的阐述 B.文中把城市比作“动态的生命体”,把传统的统计数据比作“传统医学” 增加了论述的生动性。 C.本文在论述中没有使用引证和例证,着重运用典型新词、热词来阐述作者个 人主张。 D.文章结尾对新时代城市群发展未来的展望,体现出本文论述思路的完整、周 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城市群层面的精准招商、产业转型升级的决策来说,大数据是最重要的智 能支撑。 B.基于大数据的人口监测让公众在城市群发展的过程中获益。 C.公众“用脚投票”,为城市群大空间尺度上实现更加人性化的人口管理提供 了可能。 D.大数据与城市群发展的融合,将使“智慧城市”告别以往单一城市发展路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独到寒山顶 杜芳清 今年春节期间,我独自登上近些年新开发的乌鲁木齐雅玛里克山的顶巅。山上被 冰雪覆盖,空中仍飘着小雪。风不大,却像刀子一样刮人肌肤。山上仍有隐隐约 约的路迹,是管理山林的清洁工扫出来的,还是寒风有意无意之中吹出来的,我 不得而知。我也不愿多想它。人生有限,岁月宝贵,不必物物寻根,事事探底, 只需走好自己愿走的路,做好自己想做的事。在雪天高低错落的茫茫山野中游走, 我自然得拣道而行,因为我早已从人生的坎坷道和荆棘林中走出,摆脱了莽撞, 抛却了固执,摈弃了狂想,甩掉了浅薄。况且这山的地形坡谷我早已熟知。尽管 如此,我还是捡了一根长长的干树枝作探路之物 我不怕冷,尽管是零下二十一度,我并没有感到那种奇寒。但我还是在两个毛衣 之外又加了件藏蓝色大衣,大衣领内又围了条黑白间点的围巾。我慢慢地随意而 轻松地向前放步,上坡,越谷,转弯,踏阶,雪花为我轻扬飘舞,树木为我冰清 玉洁。这些坡坡岭岭道旁渠畔的自杨、垂柳、青草、野花,夏季是何等地放情开 颜潇洒妩媚!可时光 秋风一吹,它们就叶子变黄,枝干变禿,“一朝春尽 红颜老”了。自古女子怕红颜褪去,男子怕体弱无能,但这是自然沧桑,谁都逃 脱不了啊。只是我想,处在同一个时间段和年龄段的人,其精神和状态竟有天地 之差,有的女子潇洒依然,风韵独存;而有的女子却褶皱网面。有的男子成熟威 武,年富力强;而有的男子却面如土灰,老态龙钟。何止同龄,不同龄者亦是如 此,有的年过八旬,仍是鹤发童颜,声如洪钟;而有的不足三十,却是疲态不振, 目光呆痴。我曾于十五年前说过:真正的青春在精神,而不在年龄。眼前的山野
C.现代化城市群治理体系是以数据为基础,构建动态的监测指标体系和信息化 管理平台。 D.大数据帮助开发商寻找城市群核心城市外围辐射区域的价值潜力,因而优化 投资和开发效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在论述中紧扣大数据激发城市群的“群体智能”这个论题,从不同层面 展开对论题的阐述。 B.文中把城市比作“动态的生命体”,把传统的统计数据比作“传统医学”, 增加了论述的生动性。 C.本文在论述中没有使用引证和例证,着重运用典型新词、热词来阐述作者个 人主张。 D.文章结尾对新时代城市群发展未来的展望,体现出本文论述思路的完整、周 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对城市群层面的精准招商、产业转型升级的决策来说,大数据是最重要的智 能支撑。 B.基于大数据的人口监测让公众在城市群发展的过程中获益。 C.公众“用脚投票”,为城市群大空间尺度上实现更加人性化的人口管理提供 了可能。 D.大数据与城市群发展的融合,将使“智慧城市”告别以往单一城市发展路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独到寒山顶 杜芳清 今年春节期间,我独自登上近些年新开发的乌鲁木齐雅玛里克山的顶巅。山上被 冰雪覆盖,空中仍飘着小雪。风不大,却像刀子一样刮人肌肤。山上仍有隐隐约 约的路迹,是管理山林的清洁工扫出来的,还是寒风有意无意之中吹出来的,我 不得而知。我也不愿多想它。人生有限,岁月宝贵,不必物物寻根,事事探底, 只需走好自己愿走的路,做好自己想做的事。在雪天高低错落的茫茫山野中游走, 我自然得拣道而行,因为我早已从人生的坎坷道和荆棘林中走出,摆脱了莽撞, 抛却了固执,摈弃了狂想,甩掉了浅薄。况且这山的地形坡谷我早已熟知。尽管 如此,我还是捡了一根长长的干树枝作探路之物。 我不怕冷,尽管是零下二十一度,我并没有感到那种奇寒。但我还是在两个毛衣 之外又加了件藏蓝色大衣,大衣领内又围了条黑白间点的围巾。我慢慢地随意而 轻松地向前放步,上坡,越谷,转弯,踏阶,雪花为我轻扬飘舞,树木为我冰清 玉洁。这些坡坡岭岭道旁渠畔的白杨、垂柳、青草、野花,夏季是何等地放情开 颜潇洒妩媚!可时光一转,秋风一吹,它们就叶子变黄,枝干变秃,“一朝春尽 红颜老”了。自古女子怕红颜褪去,男子怕体弱无能,但这是自然沧桑,谁都逃 脱不了啊。只是我想,处在同一个时间段和年龄段的人,其精神和状态竟有天地 之差,有的女子潇洒依然,风韵独存;而有的女子却褶皱网面。有的男子成熟威 武,年富力强;而有的男子却面如土灰,老态龙钟。何止同龄,不同龄者亦是如 此,有的年过八旬,仍是鹤发童颜,声如洪钟;而有的不足三十,却是疲态不振, 目光呆痴。我曾于十五年前说过:真正的青春在精神,而不在年龄。眼前的山野
已不是秋天,而是银装替换了绿装的严冬季节。可我却聊发少年狂气,稳踏阶台, 迅速登上了山顶的凉亭中。 在山巅,我忽然感到一股冰凉的清气穿过我的全身,脑腔中的杂质和腐物也被全 盘清除,浑身觉得好轻松好清醒。六十多年的人生风雨击破了我的童真,酸甜苦 辣的悲欢阅历练就了我的才智,善恶正邪的人世百态顿悟了我的思维。此时此地, 我敢于面对苍天厚土,面对人世尘寰,庄严而郑重地说:天地之间,人界之中 我好清醒好轻松啊! 我挺胸东望,大西北名城乌鲁木齐的千楼万厦笼罩在雪花飞舞之中。冬季是冷, 可没有寒冷,哪来的雪花飞舞?哪来的玉树琼枝?哪来的栩栩如生的冰雕雪人? 哪来的茫茫千里壮观气派的冰雪世界?我喜冷,还不在于它的外观外貌,而在于 它的哲学内涵。许多人都喜欢热,因为热能生春,没有春天,哪会有山明水秀万 紫千红的胜景?因为热能生情,没有热情,就会出现心难通、事难成的冷落而尴 尬的局面。但热盛出浮躁,热极出膨胀。人间诸事之败大都败在一个“热”字上 少年意气导致的打杀成祸,受委屈不忍,一怒而结冤仇,都市邀友聚会上的酒桌 醉态……这些有失社会文明又污染人文环境的劣态,极为影响人们的心灵健康。 这就需要一个“冷”字。有冷才有静,先冷而后静。静生平和,静出智慧。任何 棘手之事、麻烦之事,必须先作冷处理,然后再图良策。这样才能据情顺理,得 以比较合情合理的解决。所谓“三思而后行”,不冷静何来三思?不三思何来良 策?无良策事怎能做顺做成?无论是大事、小事;公事、私事;国事、民事,都 不能偏离这个思路和程序,其先决条件就是:先冷静下来! 雪花陪伴我下了山。路迹不清,我竟然没有滑倒。 (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对乌鲁木齐雅玛里克山的地形坡谷熟悉,又懂得拣道而行,加以树枝探路, 随意轻松而行,无惧天气恶劣,最终登上了山巅 B.作者已经六十多岁了,人生的风雨让他思想成熟起来,丰富的人生阅历使他才 智不凡,人世百态令他思维顿悟,他活得清醒而轻松。 C.文章开头写“山上仍有隐隐约约的路迹”,结尾写“路迹不清”,“路”一语 双关,既指上山的路,也指人生之路:首尾呼应,卒章显志 D.文章边叙边议,借登上顶而抒写对社会的认识,对人生的感悟,对生活的思索, 抒真情,启人智,散发着智慧、哲理的光芒。 5.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5分) 6.作者说“人间诸事之败大都败在一个‘热’字上”,倡导遇事“先冷静下 来”,你是否赞同这说法?结合本文和现实认识,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 2018年1月2日,支付宝发布2017年全民账单。数据显示,去年全国5.2亿 支付宝用户移动支付占比为82%。 据统计,2017年,全国超过30个城市的公交、地铁先后支持支付宝;2亿多市 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12大类100多种服 务:4000多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
已不是秋天,而是银装替换了绿装的严冬季节。可我却聊发少年狂气,稳踏阶台, 迅速登上了山顶的凉亭中。 在山巅,我忽然感到一股冰凉的清气穿过我的全身,脑腔中的杂质和腐物也被全 盘清除,浑身觉得好轻松好清醒。六十多年的人生风雨击破了我的童真,酸甜苦 辣的悲欢阅历练就了我的才智,善恶正邪的人世百态顿悟了我的思维。此时此地, 我敢于面对苍天厚土,面对人世尘寰,庄严而郑重地说:天地之间,人界之中, 我好清醒好轻松啊! 我挺胸东望,大西北名城乌鲁木齐的千楼万厦笼罩在雪花飞舞之中。冬季是冷, 可没有寒冷,哪来的雪花飞舞?哪来的玉树琼枝?哪来的栩栩如生的冰雕雪人? 哪来的茫茫千里壮观气派的冰雪世界?我喜冷,还不在于它的外观外貌,而在于 它的哲学内涵。许多人都喜欢热,因为热能生春,没有春天,哪会有山明水秀万 紫千红的胜景?因为热能生情,没有热情,就会出现心难通、事难成的冷落而尴 尬的局面。但热盛出浮躁,热极出膨胀。人间诸事之败大都败在一个“热”字上。 少年意气导致的打杀成祸,受委屈不忍,一怒而结冤仇,都市邀友聚会上的酒桌 醉态……这些有失社会文明又污染人文环境的劣态,极为影响人们的心灵健康。 这就需要一个“冷”字。有冷才有静,先冷而后静。静生平和,静出智慧。任何 棘手之事、麻烦之事,必须先作冷处理,然后再图良策。这样才能据情顺理,得 以比较合情合理的解决。所谓“三思而后行”,不冷静何来三思?不三思何来良 策?无良策事怎能做顺做成?无论是大事、小事;公事、私事;国事、民事,都 不能偏离这个思路和程序,其先决条件就是:先冷静下来! 雪花陪伴我下了山。路迹不清,我竟然没有滑倒。 (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对乌鲁木齐雅玛里克山的地形坡谷熟悉,又懂得拣道而行,加以树枝探路, 随意轻松而行,无惧天气恶劣,最终登上了山巅。 B.作者已经六十多岁了,人生的风雨让他思想成熟起来,丰富的人生阅历使他才 智不凡,人世百态令他思维顿悟,他活得清醒而轻松。 C.文章开头写“山上仍有隐隐约约的路迹”,结尾写“路迹不清”,“路”一语 双关,既指上山的路,也指人生之路;首尾呼应,卒章显志。 D.文章边叙边议,借登上顶而抒写对社会的认识,对人生的感悟,对生活的思索, 抒真情,启人智,散发着智慧、哲理的光芒。 5.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5 分) 6.作者说“人间诸事之败大都败在一个‘热’字上”,倡导遇事“先冷静下 来”,你是否赞同这说法?结合本文和现实认识,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2018 年 1 月 2 日,支付宝发布 2017 年全民账单。数据显示,去年全国 5.2 亿 支付宝用户移动支付占比为 82%。 据统计,2017 年,全国超过 30 个城市的公交、地铁先后支持支付宝;2 亿多市 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 12 大类 100 多种服 务;4000 多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
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19.6%;省会城市占 比为19.0%;农村地区占比为17.0%。 (摘编自新华网2018年1月3日报道) 材料二: 2014一2020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 材料三 所谓的条码支付,是指银行或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 货币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 出门打车,掏出手机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玛,轻松支付车费;下馆子吃饭,手机上 的二维码被收银员扫码枪扫了后,立马埋单走人……扫码支付手段,已经飞入 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褴低、使用便捷 的优势,市场份额持续増长,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同时,条码支 付的技术实现方式和业务风险相对传统银行卡支付具有其特殊性,部分市场机构 在业务开展中也存在扰乱公平竞争秩序、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 为鼓励并规范金融创新,促进条码支付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印发 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并配套印发《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 《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 摘编自中对网2017年12月28日报道) 材料四 据介绍,我们进行扫码支付时,手机或者商户的收银机每次生成的条码都是不同 的,对于这种动态条码支付,人民银行规定,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其中 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可以自主约定每天的累计交易限额;采用两种有效 方式进行验证,但其中不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 金额不应超过5000元;采用一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 易金额不应超过1000元 而对静态条码支付,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商户贴在墙上或者打印好的二维码支付, 无论采取什么交易验证方式,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
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 19.6%;省会城市占 比为 19.0%;农村地区占比为 17.0%。 (摘编自新华网 2018 年 1 月 3 日报道) 材料二: 2014 一 2020 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 材料三: 所谓的条码支付,是指银行或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 货币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 出门打车,掏出手机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玛,轻松支付车费;下馆子吃饭,手机上 的二维码被收银员扫码枪扫了后,立马埋单走人………扫码支付手段,已经飞入 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褴低、使用便捷 的优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同时,条码支 付的技术实现方式和业务风险相对传统银行卡支付具有其特殊性,部分市场机构 在业务开展中也存在扰乱公平竞争秩序、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 为鼓励并规范金融创新,促进条码支付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印发 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并配套印发《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 《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自 2018 年 4 月 1 日起实施。 摘编自中对网 2017 年 12 月 28 日报道) 材料四: 据介绍,我们进行扫码支付时,手机或者商户的收银机每次生成的条码都是不同 的,对于这种动态条码支付,人民银行规定,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其中 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可以自主约定每天的累计交易限额;采用两种有效 方式进行验证,但其中不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 金额不应超过 5000 元;采用一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 易金额不应超过 1000 元。 而对静态条码支付,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商户贴在墙上或者打印好的二维码支付, 无论采取什么交易验证方式,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 500 元
若个人客户需更多条码支付额度,可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方式对交易 进行验证。 在不少移动支付用户看来,国家出台针对二维码支付的相关管理规范,在对日常 使用影响降到最低的情况下大大提升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无疑是一件从用户角 度出发的“大好事” (摘编自《南方日报》2018年1月4日报道)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据材料一可知,移动支付在大众中应用广泛,市民坐在家中也能享受多种便 利服务。 B.据材料二可知,移动支付用户规模稳步增长,预计2020年比2015年同比增 长两倍多 C.条码支付在促进移动支付普及发展的同时,出现了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 现象 D.新规无疑让条码支付更安全了,但对于部分消费的支付模式将会有一定的影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近年来,移动支付的方式已悄然涉及城乡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动支付与 以往新事物的发展局面一样,在我国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 B.根据材料二图表中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可知,随着移动支付的 逐渐普及和应用场景拓展,预计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持续稳定增长。 C.扫码支付由于具有支付便捷、应用门槛低的优势,创新性地满足了小额便民 支付需求,成为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 D.央行《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对扫码支付进行限额管理,采用动态条码支付时, 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 E.新要求实施后,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600元的大餐,消费者可以扫饭店的静 态条码付款,也可以让收银员扫消费者手机上生成的动态条码。 9.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请概括说明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杜杞,字伟长。父镐,荫补将作监主簿,知建阳县。强敏有才。闽俗,老而生子 辄不举。杞使五保相察,犯者得重罪。累迁尚书虞部员外郎、知横州。时安化蛮 寇边,杀知宜州王世宁,出兵讨之。杞言:“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 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巸愿择文臣识 权变练达岭外事者,以为牧守,使经制边事。”改通判真州,徙知解州。盗起京 西,掠商、邓、均、房,焚光化军,署其旧职,兼京西转运、按察使。居数月, 贼平 会广西区希范诱白崖山蛮蒙赶反,有众数千,袭破环州、带溪普义镇宁砦,岭外 骚然。擢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广南西路转运按察安抚使。行次真州,先遣急 递以书谕蛮,听其自新。次宜州,蛮无至者。杞得州校,出狱囚,脱其械,使入 洞说贼,不听。乃勒兵攻破白崖、黄坭、九居山砦及五峒,焚毁积聚,斩首百余 级,复环州。贼散走,希范走荔波洞,杞遺使诱之,赶来降。杞谓将佐曰:“贼 以穷蹙降我,威不足制则恩不能怀,故数叛,不如尽杀之。”乃击牛马,为曼陀 罗酒,大会环州,伏兵发,诛七十余人。后三日,又得希范,醢之以遗诸蛮,因
若个人客户需更多条码支付额度,可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方式对交易 进行验证。 在不少移动支付用户看来,国家出台针对二维码支付的相关管理规范,在对日常 使用影响降到最低的情况下大大提升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无疑是一件从用户角 度出发的“大好事”。 (摘编自《南方日报》2018 年 1 月 4 日报道)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据材料一可知,移动支付在大众中应用广泛,市民坐在家中也能享受多种便 利服务。 B.据材料二可知,移动支付用户规模稳步增长,预计 2020 年比 2015 年同比增 长两倍多 C.条码支付在促进移动支付普及发展的同时,出现了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 现象 D.新规无疑让条码支付更安全了,但对于部分消费的支付模式将会有一定的影 响。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近年来,移动支付的方式已悄然涉及城乡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动支付与 以往新事物的发展局面一样,在我国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 B.根据材料二图表中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可知,随着移动支付的 逐渐普及和应用场景拓展,预计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持续稳定增长。 C.扫码支付由于具有支付便捷、应用门槛低的优势,创新性地满足了小额便民 支付需求,成为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 D.央行《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对扫码支付进行限额管理,采用动态条码支付时, 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 500 元。 E.新要求实施后,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 600 元的大餐,消费者可以扫饭店的静 态条码付款,也可以让收银员扫消费者手机上生成的动态条码。 9.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请概括说明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杜杞,字伟长。父镐,荫补将作监主簿,知建阳县。强敏有才。闽俗,老而生子 辄不举。杞使五保相察,犯者得重罪。累迁尚书虞部员外郎、知横州。时安化蛮 寇边,杀知宜州王世宁,出兵讨之。杞言:“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 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愿择文臣识 权变练达岭外事者,以为牧守,使经制边事。”改通判真州,徙知解州。盗起京 西,掠商、邓、均、房,焚光化军,署其旧职,兼京西转运、按察使。居数月, 贼平。 会广西区希范诱白崖山蛮蒙赶反,有众数千,袭破环州、带溪普义镇宁砦,岭外 骚然。擢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广南西路转运按察安抚使。行次真州,先遣急 递以书谕蛮,听其自新。次宜州,蛮无至者。杞得州校,出狱囚,脱其械,使入 洞说贼,不听。乃勒兵攻破白崖、黄坭、九居山砦及五峒,焚毁积聚,斩首百余 级,复环州。贼散走,希范走荔波洞,杞遣使诱之,赶来降。杞谓将佐曰:“贼 以穷蹙降我,威不足制则恩不能怀,故数叛,不如尽杀之。”乃击牛马,为曼陀 罗酒,大会环州,伏兵发,诛七十余人。后三日,又得希范,醢之以遗诸蛮,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