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一次联考(9月) 河南省高二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一—必修五(第1单元)。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我国古代帝制体系与商业发展存在一直并存的现象,这提示,商业与帝制体系可以实现 长期共生关系,商业发达实现的社会财富增殖,也可以成为帝制体系强化与延续的基础。 商业从交换关系基础上发展而来。人类社会一旦出现社会分工,交换关系就可能发生 交换关系常态化就可能成为社会经济结构中的一个专门化的领域,从而出现商业,从事该领 域活动的人就可能成为商人。因而从逻辑上说,商业是人类文明早期就可能发生的现象,并 不构成与农业基础或农业文明对立的社会成分。从历史经验的角度看,无论中国还是西方 都在古典文明形成之前就发生了商业。中国商代与周代前期,似乎商业与商人受到政府控制 所谓“工商食官”,其程度如何,是否在官府控制之外没有民间商业与商人,尚待澄清,但 商业在该时代肯定已经成为经济体系中的一个门类。结合当时货币流通的大致情况,和对外 部贸易的迹象看,绝不能排除商业存在于政府控制之外的可能。基于商周时期已经存在的商 业、货币流通基础,春秋战国时代的商业已经肯定地成为中华文明共同体经济系统中的重要 门类,商人已经被列为上层贵族以下“士农工商”四个主要社会人群之一,不仅已经存在临 淄之类较大规模的都市市场,而且各政权体系之间的贸易已经经常化、规模化,多种货币流 通,并出现了陶朱公、玄高、吕不韦、巴寡妇清之类并不归属于官营资本系统的大商人。在 帝制时代之前,中国经济就已经不再是一个纯然的农业“自然”经济体系。尽管农本原则不 断被统治者强调,但商业的必要性已经明显体现在社会经济结构之中。这其实意味着,大规 模的农业文明系统内部一定有商业 春秋战国数百年的社会变迁,以王制变为帝制收场,其背后的结构性因由中,应该包括 商业贸易发展对更大市场体系诉求的因素。因而,秦统一之后,立即推行统一度量衡与货币 之类政策,其主要目的是便于实现大空间国家控制。但此类举措,在强化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的同时,改善了全国交通系统,为大规模物流和商贸活动提供便利。帝制体系既便利了商业
2017-2018 学年上学期第一次联考(9 月) 河南省高二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一——必修五(第 1 单元)。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我国古代帝制体系与商业发展存在一直并存的现象,这提示,商业与帝制体系可以实现 长期共生关系,商业发达实现的社会财富增殖,也可以成为帝制体系强化与延续的基础。。 商业从交换关系基础上发展而来。人类社会一旦出现社会分工,交换关系就可能发生。 交换关系常态化就可能成为社会经济结构中的一个专门化的领域,从而出现商业,从事该领 域活动的人就可能成为商人。因而从逻辑上说,商业是人类文明早期就可能发生的现象,并 不构成与农业基础或农业文明对立的社会成分。从历史经验的角度看,无论中国还是西方, 都在古典文明形成之前就发生了商业。中国商代与周代前期,似乎商业与商人受到政府控制, 所谓“工商食官”,其程度如何,是否在官府控制之外没有民间商业与商人,尚待澄清,但 商业在该时代肯定已经成为经济体系中的一个门类。结合当时货币流通的大致情况,和对外 部贸易的迹象看,绝不能排除商业存在于政府控制之外的可能。基于商周时期已经存在的商 业、货币流通基础,春秋战国时代的商业已经肯定地成为中华文明共同体经济系统中的重要 门类,商人已经被列为上层贵族以下“士农工商”四个主要社会人群之一,不仅已经存在临 淄之类较大规模的都市市场,而且各政权体系之间的贸易已经经常化、规模化,多种货币流 通,并出现了陶朱公、玄高、吕不韦、巴寡妇清之类并不归属于官营资本系统的大商人。在 帝制时代之前,中国经济就已经不再是一个纯然的农业“自然”经济体系。尽管农本原则不 断被统治者强调,但商业的必要性已经明显体现在社会经济结构之中。这其实意味着,大规 模的农业文明系统内部一定有商业。 春秋战国数百年的社会变迁,以王制变为帝制收场,其背后的结构性因由中,应该包括 商业贸易发展对更大市场体系诉求的因素。因而,秦统一之后,立即推行统一度量衡与货币 之类政策,其主要目的是便于实现大空间国家控制。但此类举措,在强化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的同时,改善了全国交通系统,为大规模物流和商贸活动提供便利。帝制体系既便利了商业
系统的发达,也需要商业实现懋迁有无,乃至增加财政收入,甚至需要商业来润滑文化的整 体性。这种结构性需求的力量,超过地方势力为保持割据或半割据利益而维系地方壁垒而做 的努力,所以地方性的旨在与外部隔绝的经济政策,总是难以持久。帝制体系的突出特征是 集中行使的权力。权力集中必然带来人口集中,大量集中的人口一般会带动城市形成。帝制 时代的城镇,虽然常与行政设治、军事驻扎有关,但一旦人口聚集,便有商业兴起。所以帝 制时代的一个突出现象,是都市的繁荣。都市不能自给自足,必须依赖乡村,也必须依赖市 场,呈现城市与乡村互补、国家与社会相需的结构关系。抵至帝制时代后期,由地方集市及 远近贸易推动而至繁荣的纯粹商业性城镇比例大增,但并不独立于帝制体系之外,这也就表 明了商业是帝制体系的内在组成部分 (选自《明清商业与帝制体系关系论纲》,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商业与帝制体系可以长期共生,所以商业发达会使社会财富增殖:商业能润滑文化的 整体性,帝制体系也便利了商业系统的发达 B.商业的出现源于交换关系的发生,当交换关系成为常态化,就可能在社会经济结构中出现 个专门化的领域,从而出现商业。 C.古典文明形成之前中国就有了商业,商业于农业务出现且不会与农业基础或农业文明对 立,商业发达可以成为帝制体系强化与延续的基础。 D.中国商代与周代前期,“工商食官”的现象说明商业与商人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但官府 控制之外仍有民间商业与商人的存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述部分,提出了商业发展与帝制体系之间能够实现长期共生这一看 B.文章第二段论述了商业、商人产生的基础,也论述了春秋战国时代商业、商人的地位等情 况 C.文章第三段提到帝制体系为商业发展提供了便利,彰显了权力集中有利于促进城市繁荣 D.文章不仅论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王制变为帝制、的根本原因,还论述了王制变为帝制后期 取得的种种成效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制体系在集中行使权力的同时,为大规模物流和商贸活动提供便利,而商业的繁荣也在 某种程度上巩固了帝制
系统的发达,也需要商业实现懋迁有无,乃至增加财政收入,甚至需要商业来润滑文化的整 体性。这种结构性需求的力量,超过地方势力为保持割据或半割据利益而维系地方壁垒而做 的努力,所以地方性的旨在与外部隔绝的经济政策,总是难以持久。帝制体系的突出特征是 集中行使的权力。权力集中必然带来人口集中,大量集中的人口一般会带动城市形成。帝制 时代的城镇,虽然常与行政设治、军事驻扎有关,但一旦人口聚集,便有商业兴起。所以帝 制时代的一个突出现象,是都市的繁荣。都市不能自给自足,必须依赖乡村,也必须依赖市 场,呈现城市与乡村互补、国家与社会相需的结构关系。抵至帝制时代后期,由地方集市及 远近贸易推动而至繁荣的纯粹商业性城镇比例大增,但并不独立于帝制体系之外,这也就表 明了商业是帝制体系的内在组成部分。 (选自《明清商业与帝制体系关系论纲》,删减)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为商业与帝制体系可以长期共生,所以商业发达会使社会财富增殖;商业能润滑文化的 整体性,帝制体系也便利了商业系统的发达。 B. 商业的出现源于交换关系的发生,当交换关系成为常态化,就可能在社会经济结构中出现 一个专门化的领域,从而出现商业。 C. 古典文明形成之前中国就有了商业,商业于农业务出现且不会与农业基础或农业文明对 立,商业发达可以成为帝制体系强化与延续的基础。 D. 中国商代与周代前期,“工商食官”的现象说明商业与商人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但官府 控制之外仍有民间商业与商人的存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述部分,提出了商业发展与帝制体系之间能够实现长期共生这一看 法。 B. 文章第二段论述了商业、商人产生的基础,也论述了春秋战国时代商业、商人的地位等情 况。 C. 文章第三段提到帝制体系为商业发展提供了便利,彰显了权力集中有利于促进城市繁荣。 D. 文章不仅论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王制变为帝制、的根本原因,还论述了王制变为帝制后期 取得的种种成效。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帝制体系在集中行使权力的同时,为大规模物流和商贸活动提供便利,而商业的繁荣也在 某种程度上巩固了帝制
B.地方性的旨在与外部隔绝的政策难以持久,是由于帝制与商业贸易间相互需求的力量超过 地方势力维系地方壁垒而做的努力。 C.人口聚集一般会带动城市的形成与商业的兴起,而商业的发展依赖市场与乡村,于是呈现 出城市与乡村互补、国家与社会相需的结构关系。 D.帝制时代后期,纯粹商业性城镇比例大增且繁荣昌盛,但并不独立于帝制体系之外,可见, 商业是帝制体系的内在组成部分 【答案】1.B2.D3.C 【解析】 1.试题分析:A项,强加因果。C项“商业早于农业出现”文中并无依据。另外,由原文可 知,“可以成为帝制体系强化与延续的基础”的是“商业发达实现的社会财富增值”,不是 商业。D项,“严格控制”“仍有”说法不当。原文是“似乎商业与商人受到政府控制”“其 程度如何,是否在官府控制之外没有民间商业与商人,尚待澄清” 2.试题分析:D项,“王制变为帝制的根本原因”错误,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三段,原文 说的是“春秋战国数百年的社会变迁,以王制变为帝制收场,其背后的结构性因由……” 章只是论述了其“结构性因由 点睛:本题考査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 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 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 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C项,“商业的发展依赖市 场与乡村”偷换概念。本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三段后半部分,原文是“都市不能自给自足, 必须依赖乡村,也必须依赖市场”,“都市”不等同于“商业”。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都市流行菜虫热 林荣芝 王五最近下岗,心情不大好,老爱喝酒。王五人是个精明人,脑瓜儿灵活,也能吃苦,但厂里 要压缩人,王五没后台,自然下了岗。 王五思量再三,决定在菜市场租个档口卖菜。邻居陈四,下岗后在市场卖河鲜,也挣得盘 满钵满了。王五心想,老子口才好,脑子也比你陈四活,就不信卖菜挣不了钱
B. 地方性的旨在与外部隔绝的政策难以持久,是由于帝制与商业贸易间相互需求的力量超过 地方势力维系地方壁垒而做的努力。 C. 人口聚集一般会带动城市的形成与商业的兴起,而商业的发展依赖市场与乡村,于是呈现 出城市与乡村互补、国家与社会相需的结构关系。 D. 帝制时代后期,纯粹商业性城镇比例大增且繁荣昌盛,但并不独立于帝制体系之外,可见, 商业是帝制体系的内在组成部分。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A 项,强加因果。C 项“商业早于农业出现”文中并无依据。另外,由原文可 知,“可以成为帝制体系强化与延续的基础”的是“商业发达实现的社会财富增值”,不是 商业。D 项,“严格控制”“仍有”说法不当。原文是“似乎商业与商人受到政府控制”“其 程度如何,是否在官府控制之外没有民间商业与商人,尚待澄清”。 2. 试题分析:D 项,“王制变为帝制的根本原因”错误,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三段,原文 说的是“春秋战国数百年的社会变迁,以王制变为帝制收场,其背后的结构性因由……”文 章只是论述了其“结构性因由”。 点睛: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 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 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 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C 项,“商业的发展依赖市 场与乡村”偷换概念。本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三段后半部分,原文是“都市不能自给自足, 必须依赖乡村,也必须依赖市场”,“都市”不等同于“商业”。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都市流行菜虫热 林荣芝 王五最近下岗,心情不大好,老爱喝酒。王五人是个精明人,脑瓜儿灵活,也能吃苦,但厂里 要压缩人,王五没后台,自然下了岗。 王五思量再三,决定在菜市场租个档口卖菜。邻居陈四,下岗后在市场卖河鲜,也挣得盘 满钵满了。王五心想,老子口才好,脑子也比你陈四活,就不信卖菜挣不了钱
一杆秤,一桶水,一个钱盒,外加一片空地,这便是王五的卖菜摊儿。王五早上从菜农 手上买下青菜,便摆在地摊儿上卖,王五将青菜弄妥,便扯开嗓子嚷:六月豆角七月苦瓜八 月小白菜,好靓好嫩的小白菜哟… 生意刚开张,虽不大景气,但总算也挣了。五毛进货一元出货,虽卖剩了些,但也不多 总算能挣钱了,王五知足了 但渐渐地,王五不知足了。他口才比别人好,手比别人勤快,菜比别人靓,价比别人便 宜,但钱比别人挣得少。他不甘心,他有怨 王五左斟右酌,思前想后,最后得出了经营之道:买菜的主妇,都爱买熟客,生怕青菜 有农药,吃敢没保障。但是,任凭王五大叫大喊,左扯右拉,压价再压价,生意还是火不起 来 生意火不起来,王五倒火起来了,他索性又回家喝酒了,有时,还怨天尤人地骂娘。老 婆听了心里难受,便把电视开得亮亮的大大的,以示抗议主。电视不开倒也罢,一开倒让王 五来了灵感:电视上有条新闻,某县近期出现“米虫热”现象。居民专挑有虫的来买,说有 虫的米没有工业污染,吃了保险 王五听后,眼前一亮,大腿一拍;有了,我们去捉菜虫!于是乎,王五一家几口便去菜 园捉菜虫。回来后,吩咐老婆站在菜市门口如何如何做,自己便摊开菜蔬,将菜虫撒在青菜 上面,任由菜虫“横行霸道” 王五老婆手提着一把青菜,见人就说,哎哟,近日某菜场有人吃了青菜农药中毒,差点 丢了命呢!所以买菜得小心点儿,要挑些有虫的买,这才保险。 大家听她这么一说,都觉得有道理,都去挑有虫的菜买,但挑来挑去,只有王五这个摊 位的菜有虫。尽管青菜上爬满了菜虫,黄黄的、白白的,有的还长毛,主妇们也不怕,也买。 王五也聪明,服务态度也好,将菜虫全抖搂下来,剩下的菜再卖给人家。这样一来保存 着菜虫做广告,二来也挣了个服务好的称赞,因而生意特别火 一连好几天,王五的生意红红火火,王五的腰包也胀得鼓鼓囊囊,而市场里的菜贩,个 个也急得眼睛红红的。他们得知王五的诡计后,给给仿效,果然也奏效。 王五为了垄断市场,便想出一个绝招儿,高价收购菜虫,百元一两。菜农们纷纷与王五 达成口头协议,专为王五供应菜虫。这样一来,尽管他人的青菜上偶有些菜虫爬行,但绝比 不上王五的多。王五摊位上的青菜,虫子依着虫子,会飞的,会跳的,会爬的,都有,令人 毛骨悚然。但主妇们不怕,她们怕的是农药,怕的是家人中毒。况且买菜时,王五会将菜虫 条不剩抖搂下来,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一杆秤,一桶水,一个钱盒,外加一片空地,这便是王五的卖菜摊儿。王五早上从菜农 手上买下青菜,便摆在地摊儿上卖,王五将青菜弄妥,便扯开嗓子嚷;六月豆角七月苦瓜八 月小白菜,好靓好嫩的小白菜哟…… 生意刚开张,虽不大景气,但总算也挣了。五毛进货一元出货,虽卖剩了些,但也不多, 总算能挣钱了,王五知足了。 但渐渐地,王五不知足了。他口才比别人好,手比别人勤快,菜比别人靓,价比别人便 宜,但钱比别人挣得少。他不甘心,他有怨气。 王五左斟右酌,思前想后,最后得出了经营之道;买菜的主妇,都爱买熟客,生怕青菜 有农药,吃敢没保障。但是,任凭王五大叫大喊,左扯右拉,压价再压价,生意还是火不起 来。 生意火不起来,王五倒火起来了,他索性又回家喝酒了,有时,还怨天尤人地骂娘。老 婆听了心里难受,便把电视开得亮亮的大大的,以示抗议主。电视不开倒也罢,一开倒让王 五来了灵感;电视上有条新闻,某县近期出现“米虫热”现象。居民专挑有虫的来买,说有 虫的米没有工业污染,吃了保险。 王五听后,眼前一亮,大腿一拍;有了,我们去捉菜虫!于是乎,王五一家几口便去菜 园捉菜虫。回来后,吩咐老婆站在菜市门口如何如何做,自己便摊开菜蔬,将菜虫撒在青菜 上面,任由菜虫“横行霸道”。 王五老婆手提着一把青菜,见人就说,哎哟,近日某菜场有人吃了青菜农药中毒,差点 丢了命呢!所以买菜得小心点儿,要挑些有虫的买,这才保险。 大家听她这么一说,都觉得有道理,都去挑有虫的菜买,但挑来挑去,只有王五这个摊 位的菜有虫。尽管青菜上爬满了菜虫,黄黄的、白白的,有的还长毛,主妇们也不怕,也买。 王五也聪明,服务态度也好,将菜虫全抖搂下来,剩下的菜再卖给人家。这样一来保存 着菜虫做广告,二来也挣了个服务好的称赞,因而生意特别火。 一连好几天,王五的生意红红火火,王五的腰包也胀得鼓鼓囊囊,而市场里的菜贩,个 个也急得眼睛红红的。他们得知王五的诡计后,给给仿效,果然也奏效。 王五为了垄断市场,便想出一个绝招儿,高价收购菜虫,百元一两。菜农们纷纷与王五 达成口头协议,专为王五供应菜虫。这样一来,尽管他人的青菜上偶有些菜虫爬行,但绝比 不上王五的多。王五摊位上的青菜,虫子依着虫子,会飞的,会跳的,会爬的,都有,令人 毛骨悚然。但主妇们不怕,她们怕的是农药,怕的是家人中毒。况且买菜时,王五会将菜虫 一条不剩抖搂下来,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你的招数高,我比你还高。有的菜贩收购菜虫价出得比王五的更高,菜摊儿上的菜虫比 王五的更多;虫子摞着虫子,层层叠叠,成千上万,像一窝蜂似的。因而,生意又比王五好 然而,大凡到下午,菜虫几经折腾,几经爬行,累了,都停了下来,家庭主妇们见菜虫 不动了,都不敢买他们的菜。唯有王五的还在动,还在爬,甚至在跳,所以她们都来买王五 的菜。王五的生意又一次火了起来 原来,王五好酒,常带酒来菜摊儿呷两口。一有空,就呷。一次,他见有人朝他菜摊儿 走来,他不想让人看见他呷酒,就忽地喷了。岂料,这酒一喷,喷在菜中的菜虫上,本来蔫 了的菜虫经酒的刺激,又活跃了起来,又爬了起来。人们见菜虫还在爬,便又买王五的菜 王五就此依样画葫芦,生意依然红火。 有一天,电视台播放一条消息,说某厂在市场买的青菜,早有菜虫,但工人们吃了也中 毒,幸好抢救及时,才保住了性命 市民们一看到这条消息,都愕然。愕然过后,都大呼上当。菜有虫无虫都一样,倒不如 买无虫的省事儿。这么一来,市里流行的菜虫热忽地又冷下去了。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五心想,老子口才好,脑子也比你陈四活,就不信卖菜挣不了钱”,这一心理描写写 出了王五瞧不起陈四,争强好胜的心态。 B.“王五摊位上的青菜,虫子依着虫子,会飞的,会跳的,会爬的,都有,令人毛骨悚然“这 夸张手法的运用生动折射出买菜市民的愚昧。 C.王五一边在菜园抓着菜虫,一边在菜市场制造舆论,爬满虫子的青菜,瞬间成为流行的安 全食品,这一现实刻画了王五善于钻营、投机取巧的形象 D.本文关注民生热点,于嘈杂的菜市场一隅,截取一种社会乱象来描写,用讽刺的手法,直 刺社会病灶,读来让人触目惊心。 5.画线段落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6.都市为什么流行“菜虫热”?请结合文本分析 【答案】4.B5.①为下文市里流行的菜虫热冷下去作铺垫。②是故事情节转折的关键, 增强了文章的讽刺效果,产生强烈的艺术冲击力。 6.①个别商贩别有用心的误导。文中写到王五吩咐老婆四处宣扬要挑些有虫的菜买才保险。 ②市民的盲从盲信。市民听她这么一说,就觉得有道理,都去挑有虫的菜买。③令人担忧的 生存环境。王五就是看到买菜的主妇生怕青菜有农药吃了没保障的现实以及市民的“米虫
你的招数高,我比你还高。有的菜贩收购菜虫价出得比王五的更高,菜摊儿上的菜虫比 王五的更多;虫子摞着虫子,层层叠叠,成千上万,像一窝蜂似的。因而,生意又比王五好 了。 然而,大凡到下午,菜虫几经折腾,几经爬行,累了,都停了下来,家庭主妇们见菜虫 不动了,都不敢买他们的菜。唯有王五的还在动,还在爬,甚至在跳,所以她们都来买王五 的菜。王五的生意又一次火了起来。 原来,王五好酒,常带酒来菜摊儿呷两口。一有空,就呷。一次,他见有人朝他菜摊儿 走来,他不想让人看见他呷酒,就忽地喷了。岂料,这酒一喷,喷在菜中的菜虫上,本来蔫 了的菜虫经酒的刺激,又活跃了起来,又爬了起来。人们见菜虫还在爬,便又买王五的菜, 王五就此依样画葫芦,生意依然红火。 有一天,电视台播放一条消息,说某厂在市场买的青菜,早有菜虫,但工人们吃了也中 毒,幸好抢救及时,才保住了性命。 市民们一看到这条消息,都愕然。愕然过后,都大呼上当。菜有虫无虫都一样,倒不如 买无虫的省事儿。这么一来,市里流行的菜虫热忽地又冷下去了。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五心想,老子口才好,脑子也比你陈四活,就不信卖菜挣不了钱”,这一心理描写写 出了王五瞧不起陈四,争强好胜的心态。 B. “王五摊位上的青菜,虫子依着虫子,会飞的,会跳的,会爬的,都有,令人毛骨悚然“这 一夸张手法的运用生动折射出买菜市民的愚昧。 C. 王五一边在菜园抓着菜虫,一边在菜市场制造舆论,爬满虫子的青菜,瞬间成为流行的安 全食品,这一现实刻画了王五善于钻营、投机取巧的形象。 D. 本文关注民生热点,于嘈杂的菜市场一隅,截取一种社会乱象来描写,用讽刺的手法,直 刺社会病灶,读来让人触目惊心。 5. 画线段落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6. 都市为什么流行“菜虫热”?请结合文本分析 【答案】4. B 5. ①为下文市里流行的菜虫热冷下去作铺垫。②是故事情节转折的关键, 增强了文章的讽刺效果,产生强烈的艺术冲击力。 6. ①个别商贩别有用心的误导。文中写到王五吩咐老婆四处宣扬要挑些有虫的菜买才保险。 ②市民的盲从盲信。市民听她这么一说,就觉得有道理,都去挑有虫的菜买。③令人担忧的 生存环境。王五就是看到买菜的主妇生怕青菜有农药吃了没保障的现实以及市民的“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