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实”与“历史”“未来”形成对应关系,尽管历史和未来题材创作同样可以 表达现实意蕴,但现实题材创作对现实生活的介入更为直接,更容易对社会现实 产生显见的作用,因而,我们国家历来重视用现实主义精神引导创作,这是很自 然的,也有利于文学创作获得强盛的生命力。现实主义的本意包括正视现实、不 回避现实、如实写照现实的要求。肯定这一要求,表现了国家的自信。 新时期以来,我国的主流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同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获得了国际声誉,正说明现实主义道路是中国当代文学走向繁荣发达的主要途 径。当然,现实主义不是文学发展的唯一样态,近年来大众文学、网络文学的兴 起,在相当规模上带来了浪漫主义创作的新气象,打破了现实主义一统天下的局 面,甚至获得了更广泛的受众,但现实主义创作依然是体现中国当代文学主潮和 最高水平的创作。特别是在反映当代社会的全面发展(以报告文学创作为代表) 和普通民众的生存状态(以小说创作为代表)两方面,具有大众文学、网络文学无 法比肩的优势,更集中地显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 现实主义的力量,体现于其深厚的美学价值。现实主义主张客观地、如实地、冷 静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正符合现代人的 审美意识。现代人以更成熟的目光审视世界,少有浅薄的冲动,重视事实,习惯 独立思考,不愿意在文学阅读中随便迁就作者的教化,更以真实感作为审美感觉 的基础,这些都决定了现实主义创作必然成为文学读者,尤其是高层次文学读者 的主要需求。 作为文学创作形式之两翼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又从来都是互有补充的,人们 不仅需要真实的观照,也需要理想的想象。正由于主流文学在一个长时期内将现 实主义定为一尊,忽视了身旁一大片荒芜的文学土壤,才使大众文学和网络文学 嬴得异军突起的广袤余地。最初,青春文学兴起,几乎在一夜间征服了无数青年 读者的心,其本原正出自于浪漫情怀。后来,网络创作以言情、武侠、侦破、玄 幻、奇幻、穿越等为样式,蔚为大观,其内质也来自于浪漫的想象,而这些样式 都是以往正统主流文学所不为的。传统文学是倾向现实的文学,网络文学是倾向 理想的文学,代表着不同文化气质。传统文学以揭示真实为最高目的,主张按照 世界的本来面目再现世界;幻想文学首先看重愿望,依照理想的面貌制造幻象。 网络文学更迎合人的本性,传统文学则无意屈从于人的善良愿望。所以网络文学 是一种轻松消遣的文学,传统文学是一种严肃的文学 理想的写作也有其鲜明的美学特征,它们满足了人们关于美好、善良、正义、理 性和嘹望未来的愿望,弥补了现实主义的冷酷。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可 以同时改变两种文学的样态 (摘编自胡平《刍议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实题材创作比历史题材和未来题材创作更直接地介入现实生活,更容易作用 于社会 现实
河南省 2017 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现实”与“历史”“未来”形成对应关系,尽管历史和未来题材创作同样可以 表达现实意蕴,但现实题材创作对现实生活的介入更为直接,更容易对社会现实 产生显见的作用,因而,我们国家历来重视用现实主义精神引导创作,这是很自 然的,也有利于文学创作获得强盛的生命力。现实主义的本意包括正视现实、不 回避现实、如实写照现实的要求。肯定这一要求,表现了国家的自信。 新时期以来,我国的主流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同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获得了国际声誉,正说明现实主义道路是中国当代文学走向繁荣发达的主要途 径。当然,现实主义不是文学发展的唯一样态,近年来大众文学、网络文学的兴 起,在相当规模上带来了浪漫主义创作的新气象,打破了现实主义一统天下的局 面,甚至获得了更广泛的受众,但现实主义创作依然是体现中国当代文学主潮和 最高水平的创作。特别是在反映当代社会的全面发展(以报告文学创作为代表) 和普通民众的生存状态(以小说创作为代表)两方面,具有大众文学、网络文学无 法比肩的优势,更集中地显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 现实主义的力量,体现于其深厚的美学价值。现实主义主张客观地、如实地、冷 静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正符合现代人的 审美意识。现代人以更成熟的目光审视世界,少有浅薄的冲动,重视事实,习惯 独立思考,不愿意在文学阅读中随便迁就作者的教化,更以真实感作为审美感觉 的基础,这些都决定了现实主义创作必然成为文学读者,尤其是高层次文学读者 的主要需求。 作为文学创作形式之两翼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又从来都是互有补充的,人们 不仅需要真实的观照,也需要理想的想象。正由于主流文学在一个长时期内将现 实主义定为一尊,忽视了身旁一大片荒芜的文学土壤,才使大众文学和网络文学 赢得异军突起的广袤余地。最初,青春文学兴起,几乎在一夜间征服了无数青年 读者的心,其本原正出自于浪漫情怀。后来,网络创作以言情、武侠、侦破、玄 幻、奇幻、穿越等为样式,蔚为大观,其内质也来自于浪漫的想象,而这些样式 都是以往正统主流文学所不为的。传统文学是倾向现实的文学,网络文学是倾向 理想的文学,代表着不同文化气质。传统文学以揭示真实为最高目的,主张按照 世界的本来面目再现世界;幻想文学首先看重愿望,依照理想的面貌制造幻象。 网络文学更迎合人的本性,传统文学则无意屈从于人的善良愿望。所以网络文学 是一种轻松消遣的文学,传统文学是一种严肃的文学。 理想的写作也有其鲜明的美学特征,它们满足了人们关于美好、善良、正义、理 性和嘹望未来的愿望,弥补了现实主义的冷酷。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可 以同时改变两种文学的样态。 (摘编自胡平《刍议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实题材创作比历史题材和未来题材创作更直接地介入现实生活,更容易作用 于社会 现实
B.国家自信的表现之一,就是肯定现实主义创作正视现实、不回避现实、如实 地反映现实生活。 C新时期以来,我国的主流文学创作形式是现实主义,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国 际社会所注目和赞誉 D.近年来具有浪漫主义特点的大众文学、网络文学,获得了比现实主义作品更 多的受众,成了主流文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反映当代社会的全面发展和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这两个方面上,现实主义创 作具有 浪漫主义创作无法比肩的巨大优势 B.现实主义创作与浪漫主义创作都是文学发展的样态,但是现实主义创作更集 中地显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 C.现代人以更成熟的目光审视世界,重视事实,习惯独立思考,因而现实主义 主张客观地、如实地、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 D.青春文学和以言情、武侠、侦破、玄幻、奇幻、穿越等为样式的网络文学, 分别以浪漫情怀和浪漫的想象征服读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们国家都重视用现实主义精神引导文学家进行反映现 实生活 的创作,这样,文学创作可以获得强盛的生命力。 B.我国文学创作既要坚持以现实主义创作为主,又不能排斥浪漫主义的创作, 否则,就会失去一部分读者,文学就不会全面繁荣发展 C现实主义以揭示真实为最高目的,其作品适合高层次文学读者阅读;浪漫主义 依照理想的面貌创作,其作品只适合浅层次文学读者轻松消遣 D.浪漫主义创作能表现人们对美好、善良、正义、理性的追求和嘹望未来的愿 望,它与现实主义创作相结合,可互取其长互补其短,产生相得益彰的效应。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马世奇,字君常,无锡人。世奇幼颖异,嗜学,有文名。登崇祯四年进士,改庶 吉士,授编修。十一年,帝遣词臣分谕诸藩。世奇使山东、湖广、江西诸王府, 所至却馈遗。还,进左谕德。父忧归。 久之还朝,进左庶子。帝数召廷臣问御寇策。世奇言:“闯、献二贼,除献易, 除闯难。人心畏献而附闯,非附闯也,苦兵也。今欲收人心,惟敕督抚镇将严束 部伍,使兵不虐民,民不苦兵,则乱可弭。”帝善其言,为下诏申饬。时寇警日 亟,每召对,诸大臣无能画一策。世奇归邸,辄太息泣下,曰:“事不可为矣 十七年三月,城陷。世奇方早食,投箸起,问帝安在、东宫二王安在,或言帝已 出城,或言崩,或又言东宫二王被执。世奇曰:“嗟乎,吾不死安之!”其仆曰: “如太夫人何?”世奇曰:“正恐辱太夫人耳。”将自经二妾朱盛饰前世奇讶曰 若以我死将辞我去耶对曰闻主人尽节我二人来从死耳世奇曰:“有是哉!”二妾 并自经。世奇端坐,引帛自力缢乃死。先是,兵部主事成德将死,贻书世奇,以 慷慨从容二义质焉。世奇曰:“勉哉元升。吾人见危授命,吾不为其难,谁为其 难者!与君携手黄泉,预订斯盟,无忘息壤①矣
B.国家自信的表现之一,就是肯定现实主义创作正视现实、不回避现实、如实 地反映现实生活。 C 新时期以来,我国的主流文学创作形式是现实主义,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国 际社会所注目和赞誉。 D.近年来具有浪漫主义特点的大众文学、网络文学,获得了比现实主义作品更 多的受众,成了主流文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反映当代社会的全面发展和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这两个方面上,现实主义创 作具有 浪漫主义创作无法比肩的巨大优势。 B.现实主义创作与浪漫主义创作都是文学发展的样态,但是现实主义创作更集 中地显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 C.现代人以更成熟的目光审视世界,重视事实,习惯独立思考,因而现实主义 主张客观地、如实地、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 D.青春文学和以言情、武侠、侦破、玄幻、奇幻、穿越等为样式的网络文学, 分别以浪漫情怀和浪漫的想象征服读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们国家都重视用现实主义精神引导文学家进行反映现 实生活 的创作,这样,文学创作可以获得强盛的生命力。 B.我国文学创作既要坚持以现实主义创作为主,又不能排斥浪漫主义的创作, 否则,就会失去一部分读者,文学就不会全面繁荣发展。 C 现实主义以揭示真实为最高目的,其作品适合高层次文学读者阅读;浪漫主义 依照理想的面貌创作,其作品只适合浅层次文学读者轻松消遣。 D.浪漫主义创作能表现人们对美好、善良、正义、理性的追求和嘹望未来的愿 望,它与现实主义创作相结合,可互取其长互补其短,产生相得益彰的效应。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马世奇,字君常,无锡人。世奇幼颖异,嗜学,有文名。登崇祯四年进士,改庶 吉士,授编修。十一年,帝遣词臣分谕诸藩。世奇使山东、湖广、江西诸王府, 所至却馈遗。还,进左谕德。父忧归。 久之还朝,进左庶子。帝数召廷臣问御寇策。世奇言:“闯、献二贼,除献易, 除闯难。人心畏献而附闯,非附闯也,苦兵也。今欲收人心,惟敕督抚镇将严束 部伍,使兵不虐民,民不苦兵,则乱可弭。”帝善其言,为下诏申饬。时寇警日 亟,每召对,诸大臣无能画一策。世奇归邸,辄太息泣下,曰:“事不可为矣。” 十七年三月,城陷。世奇方早食,投箸起,问帝安在、东宫二王安在,或言帝已 出城,或言崩,或又言东宫二王被执。世奇曰:“嗟乎,吾不死安之!”其仆曰: “如太夫人何?”世奇曰:“正恐辱太夫人耳。”将自经二妾朱盛饰前世奇讶曰 若以我死将辞我去耶对曰闻主人尽节我二人来从死耳世奇曰:“有是哉!”二妾 并自经。世奇端坐,引帛自力缢乃死。先是,兵部主事成德将死,贻书世奇,以 慷慨从容二义质焉。世奇曰:“勉哉元升。吾人见危授命,吾不为其难,谁为其 难者!与君携手黄泉,预订斯盟,无忘息壤①矣
世奇修颐广颡,扬眉大耳,砥名行,居馆阁有声,好推奖后进。为人廉,父死, 苏州推官倪长圩以赎锾②三千助丧。世奇辞曰:“苏饥,留此可用振。”座主周 延儒再相,世奇同郡远嫌,除服不赴都。及还朝,延儒已赐死,亲昵者率避去, 世奇经纪其丧。其好义如此。赠礼部右侍郎,谥文忠 (选自《明史·马世奇传》,有删改) 【注】①息壤:文中指誓言。②赎锾(huan):罚金。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自经/二妾盛饰前/世奇讶日/若以我死将辞/我去耶/对日/闻主人尽 节我二人/来从死耳/ B.将自经/二妾盛饰前/世奇讶日/若以我死/将辞我去耶/对日/闻主人尽 节我二人/来从死耳/ C.将自经/二妾盛饰前/世奇讶日/若以我死/将辞我去耶/对日/闻主人尽 节/我二人来从死耳/ D.将自经/二妾盛饰前/世奇讶日/若以我死将辞/我去耶/对日/闻主人尽 节/我二人来从死耳/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宫可以指太子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太子,这与后宫又可以借指妃嫔是 同理。 B.古时对人死的称呼因严格的等级制度而有所区别,帝王或重臣死称为“崩” C.除服是古代丧礼仪式之一,也称“除丧”,即守孝期满,除去丧服。 D.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世奇洁身自好,为人清廉。他被皇上派遣到各地巡视,拒绝各位藩王的馈赠; 当苏州推官倪长圩用罚金帮助他办丧事时,他予以推辞。 B.马世奇建言献策,为国担忧。他为皇上分析时局,提出抵御贼寇的策略:;当 形势日益紧急,大臣们无能为力时,他总是叹息流泪,内心忧虑。 C.马世奇忠君爱国,慷慨赴难。在国家处于危亡之际,他与成德相约为了国家 共赴黄泉;京城陷落,皇帝生死未卜,他以自杀来表忠心。 D.马世奇品行高尚,讲求大义。他严格要求自己,喜欢推举奖励后辈;周延儒 被赐死,亲近的人大多回避,他不顾与周有嫌隙,为其料理丧事。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惟敕督抚镇将严束部伍,使兵不虐民,民不苦兵,则乱可弭。(5分) (2)先是,兵部主事成德将死,贻书世奇,以慷慨从容二义质焉。(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史将军①二首(其二) 杜牧 壮气盖燕赵②,耽耽③魁杰人 弯孤五百步,长戟八十斤。 河湟④非内地,安史有遗尘 何日武台坐,兵符授虎臣? 【注】①史将军,生平不详。②古称燕赵多慷慨之士。③耽耽:形容神态威武。 ④河湟:现今的甘肃、青海地区,唐肃宗时,吐蕃乘安史之乱占领其地。 8.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史将军”这个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世奇修颐广颡,扬眉大耳,砥名行,居馆阁有声,好推奖后进。为人廉,父死, 苏州推官倪长圩以赎锾②三千助丧。世奇辞曰:“苏饥,留此可用振。”座主周 延儒再相,世奇同郡远嫌,除服不赴都。及还朝,延儒已赐死,亲昵者率避去, 世奇经纪其丧。其好义如此。赠礼部右侍郎,谥文忠。 (选自《明史•马世奇传》,有删改) 【注】①息壤:文中指誓言。②赎锾(huán):罚金。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将自经/二妾盛饰前/世奇讶日/若以我死将辞/我去耶/对日/闻主人尽 节我二人/来从死耳/ B.将自经/二妾盛饰前/世奇讶日/若以我死/将辞我去耶/对日/闻主人尽 节我二人/来从死耳/ C.将自经/二妾盛饰前/世奇讶日/若以我死/将辞我去耶/对日/闻主人尽 节/我二人来从死耳/ D.将自经/二妾盛饰前/世奇讶日/若以我死将辞/我去耶/对日/闻主人尽 节/我二人来从死耳/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东宫可以指太子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太子,这与后宫又可以借指妃嫔是 同理。 B.古时对人死的称呼因严格的等级制度而有所区别,帝王或重臣死称为“崩”。 C.除服是古代丧礼仪式之一,也称“除丧”,即守孝期满,除去丧服。 D.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马世奇洁身自好,为人清廉。他被皇上派遣到各地巡视,拒绝各位藩王的馈赠; 当苏州推官倪长圩用罚金帮助他办丧事时,他予以推辞。 B.马世奇建言献策,为国担忧。他为皇上分析时局,提出抵御贼寇的策略;当 形势日益紧急,大臣们无能为力时,他总是叹息流泪,内心忧虑。 C.马世奇忠君爱国,慷慨赴难。在国家处于危亡之际,他与成德相约为了国家 共赴黄泉;京城陷落,皇帝生死未卜,他以自杀来表忠心。 D.马世奇品行高尚,讲求大义。他严格要求自己,喜欢推举奖励后辈;周延儒 被赐死,亲近的人大多回避,他不顾与周有嫌隙,为其料理丧事。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惟敕督抚镇将严束部伍,使兵不虐民,民不苦兵,则乱可弭。(5 分) (2)先是,兵部主事成德将死,贻书世奇,以慷慨从容二义质焉。(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史将军①二首(其二) 杜牧 壮气盖燕赵②,耽耽③魁杰人。 弯孤五百步,长戟八十斤。 河湟④非内地,安史有遗尘。 何日武台坐,兵符授虎臣? 【注】①史将军,生平不详。②古称燕赵多慷慨之士。③耽耽:形容神态威武。 ④河湟:现今的甘肃、青海地区,唐肃宗时,吐蕃乘安史之乱占领其地。 8.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史将军”这个形象?请简要分析。(6 分)
9.从全诗来看,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离骚》中,诗人流泪叹息,以“ 两旬表达对 广大劳动人民深 深的同情。 (2)刘禹锡《陋室铭》中表现作者远离世俗喧嚣和摆脱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两 句是 (3)苏轼《赤壁赋》中的“ 两句,以长江作比,慨叹生 命短促、外物永恒 乙选考题 请考生从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阳光下 周海亮 老吴的叔叔,突然找到老吴。 叔叔说:“如果你不帮我和狗娃,怕是没人帮得了我们。” 狗娃酒后去镇上赶集,因两句话,与一个后生动起手。狗娃顺手抄起旁边的锄头, 后生的脑袋上,就多出一个血窟窿。后生被送进医院,十几天来,醒不来也死不 了。后生的老母亲,整天呼天抢地。 后生的家人将老吴叔叔家翻了个底朝天,又将村子围困数日,仍等不回狗娃。狗 娃失踪已数日,没人知道他到底逃到了哪里 老吴的父母死得早,全靠叔叔将他养大。叔叔不仅养大了他,还勒紧腰带供他读 完大学 假如没有叔叔,老吴也许早就饿死了,更别提能当上区法院院长。好多次,过年 回乡下,老吴喝多了酒,拍着胸脯说:“无论叔叔摊上什么事,我都会帮。”再 喝一口酒,补充道,“哪怕没有立场 尽管酒醒后,他挺讨厌自己这些话。可是再喝酒,再喝多,他还是会说。 现在老吴没有喝酒。没有喝酒的老吴,说话就会谨慎很多。 他问叔叔:“狗娃去哪儿了?”叔叔说:“狗娃这种情况,能判几年?” “不好说……那后生不是还没醒吗?’老吴支支吾吾,“还得看当时的具体情 况……如果狗娃能自首……” “生活刚好起来,怎么会出这样的事?”叔叔擦一把泪,打断了他的话 狗娃刚刚大学毕业。他回乡下看望老吴的叔叔,顺便等一个事业单位的录取通知 狗娃出事那天,通知恰好来了。老吴的叔叔捧着通知,哭了半宿。 “狗娃要面子。如果蹲几年监狱,怕他出来会干傻事。”叔叔说,“我太了解狗 娃了,他把尊严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狗娃绝不能坐牢。”叔叔老来得子,狗娃是 他唯一的希望。 晚上叔叔在老吴家里吃饭,两个人都喝多了。老吴突然说:“‘你把我当亲儿子, 我也把狗娃当亲兄弟。”叔叔抬起眼:“帮他吗?”老吴说:“哪怕没有立场。” 然后,吐得昏天暗地
9.从全诗来看,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屈原《离骚》中,诗人流泪叹息,以“ , ”两旬表达对 广大劳动人民深 深的同情。 (2)刘禹锡《陋室铭》中表现作者远离世俗喧嚣和摆脱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两 句是 “ , ”。 (3)苏轼《赤壁赋》中的“ , ’’两句,以长江作比,慨叹生 命短促、外物永恒。 乙 选考题 请考生从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阳光下 周海亮 老吴的叔叔,突然找到老吴。 叔叔说:“如果你不帮我和狗娃,怕是没人帮得了我们。” 狗娃酒后去镇上赶集,因两句话,与一个后生动起手。狗娃顺手抄起旁边的锄头, 后生的脑袋上,就多出一个血窟窿。后生被送进医院,十几天来,醒不来也死不 了。后生的老母亲,整天呼天抢地。 后生的家人将老吴叔叔家翻了个底朝天,又将村子围困数日,仍等不回狗娃。狗 娃失踪已数日,没人知道他到底逃到了哪里。 老吴的父母死得早,全靠叔叔将他养大。叔叔不仅养大了他,还勒紧腰带供他读 完大学。 假如没有叔叔,老吴也许早就饿死了,更别提能当上区法院院长。好多次,过年 回乡下,老吴喝多了酒,拍着胸脯说:“无论叔叔摊上什么事,我都会帮。”再 喝一口酒,补充道,“哪怕没有立场。” 尽管酒醒后,他挺讨厌自己这些话。可是再喝酒,再喝多,他还是会说。 现在老吴没有喝酒。没有喝酒的老吴,说话就会谨慎很多。 他问叔叔:“狗娃去哪儿了?”叔叔说:“狗娃这种情况,能判几年?” “不好说……那后生不是还没醒吗?’’老吴支支吾吾,“还得看当时的具体情 况……如果狗娃能自首……” “生活刚好起来,怎么会出这样的事?”叔叔擦一把泪,打断了他的话。 狗娃刚刚大学毕业。他回乡下看望老吴的叔叔,顺便等一个事业单位的录取通知。 狗娃出事那天,通知恰好来了。老吴的叔叔捧着通知,哭了半宿。 “狗娃要面子。如果蹲几年监狱,怕他出来会干傻事。”叔叔说,“我太了解狗 娃了,他把尊严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狗娃绝不能坐牢。”叔叔老来得子,狗娃是 他唯一的希望。 晚上叔叔在老吴家里吃饭,两个人都喝多了。老吴突然说:‘‘你把我当亲儿子, 我也把狗娃当亲兄弟。”叔叔抬起眼:“帮他吗?”老吴说:“哪怕没有立场。” 然后,吐得昏天暗地
送走叔叔,老吴从手机里翻出几个电话号码,每一串数字都代表着一个好兄弟。 老吴知道,只要把狗娃送去他们那里,每个地方待上一年半载,几年后再回来, 这件事也许就过去了。 他怕狗娃出事。不是现在,而是以后。因为狗娃把面子和尊严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有人敲门。猫眼里看,破烂的乡下老农打扮。一开门,老农就给他跪下。再扶 老农死活不肯起来。 “知道狗娃是您的堂弟,”老农说,“可是他打伤了我儿子。” “这与我有什么关系?” “当然没关系,”老农说,“我只想给您磕几个头。” 老吴突然想哭。他知道老农有很多话想说,他知道老农什么也不敢说,他知道老 农对他非常不信任,他知道老农的心里尚存一点希望。 他试图扶起老农,但没有成功。他于是陪老农跪下,在老农面前,他感到自己比 水,回来时,老农已经走了。老吴看见,老农跪的地方,那么坚硬的大理石地面, 似乎多出了两个浅浅的小坑。 那夜,老吴再一次失眠。他听到牙齿咬出咯咯的声音。 早晨,老吴开着车子,找到狗娃。狗娃并未跑远,他躲在一个看似极危险实则很 安全的地方。之前,老吴并没有猜到他的堂弟竟会有如此的心机 尽管狗娃比老吴小了近二十岁,但狗娃的确是他的堂弟 狗娃钻进车子,说:“我爸都对我说了。’’又说,“我在那边绝不会再惹祸。” 老吴不说话。车子开得飞快,却不是高速公路的方向 狗娃感觉出了蹊跷。‘‘哥,去哪儿?’’与其说是询问,不如说是哀求了。 老吴不说话。他将车子开到派出所门前。‘‘自首吧!”将车子停下,他回头 看着狗娃。 狗娃打开车门,欲逃。老吴拽紧他。 “你做错了事,就该付出代价。”老吴说,“你有尊严,后生和他的家人也有尊 严,法律也有尊严 放开我! 自首吧 狗娃掏出刀,比画着,试图逼开老吴。争夺与撕扯中。刀子稀里糊涂地刺出,老 吴挣扎了几下,瘫了身子,胸口汩汩地冒出血。 昨晚老吴就猜到会有这样的结果,他太了解狗娃了。现在,他想,不管他能不能 熬过去,不管狗娃会不会自首,他已经做完了他该做的一切。阳光下,他无愧于 “自首吧!’’失去知觉之前,老吴看着狗娃,微笑着说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开头写“老吴的叔叔,突然找到老吴”,其中的”突然”两字,染了 种紧张的气氛,冲击着读者的内心,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B.小说多次写到喝酒,特别是写狗娃酒后去赶集,因两句话,与一后生动起手, 并用锄头打伤后生,反映出喝酒误事害人,深化了主题。 C.当老吴说“如果狗娃能自首……”时,他叔叔马上打断他的话,后面还说“给 我绝不能坐牢”,这表现老吴的叔叔是一个急于回报的人 D.小说描写老农跪过的大理石地面上,似乎多出两个浅浅的小坑,这是老吴对 老农意志心理反映,是对老吴心理的真实写照
送走叔叔,老吴从手机里翻出几个电话号码,每一串数字都代表着一个好兄弟。 老吴知道,只要把狗娃送去他们那里,每个地方待上一年半载,几年后再回来, 这件事也许就过去了。 他怕狗娃出事。不是现在,而是以后。因为狗娃把面子和尊严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有人敲门。猫眼里看,破烂的乡下老农打扮。一开门,老农就给他跪下。再扶, 老农死活不肯起来。 “知道狗娃是您的堂弟,”老农说,“可是他打伤了我儿子。” “这与我有什么关系?” “当然没关系,”老农说,“我只想给您磕几个头。” 老吴突然想哭。他知道老农有很多话想说,他知道老农什么也不敢说,他知道老 农对他非常不信任,他知道老农的心里尚存一点希望。 他试图扶起老农,但没有成功。他于是陪老农跪下,在老农面前,他感到自己比 老农还要卑微。后来他甚至陪老农抹眼泪,陪老农磕头。最后他起身去给老农倒 水,回来时,老农已经走了。老吴看见,老农跪的地方,那么坚硬的大理石地面, 似乎多出了两个浅浅的小坑。 那夜,老吴再一次失眠。他听到牙齿咬出咯咯的声音。 早晨,老吴开着车子,找到狗娃。狗娃并未跑远,他躲在一个看似极危险实则很 安全的地方。之前,老吴并没有猜到他的堂弟竟会有如此的心机。 ——尽管狗娃比老吴小了近二十岁,但狗娃的确是他的堂弟。 狗娃钻进车子,说:“我爸都对我说了。’’又说,“我在那边绝不会再惹祸。” 老吴不说话。车子开得飞快,却不是高速公路的方向。 狗娃感觉出了蹊跷。‘‘哥,去哪儿?’’与其说是询问,不如说是哀求了。 老吴不说话。他将车子开到派出所门前。‘‘自首吧!”将车子停下,他回头, 看着狗娃。 狗娃打开车门,欲逃。老吴拽紧他。 “你做错了事,就该付出代价。”老吴说,“你有尊严,后生和他的家人也有尊 严,法律也有尊严……” “放开我!” “自首吧。” 狗娃掏出刀,比画着,试图逼开老吴。争夺与撕扯中。刀子稀里糊涂地刺出,老 吴挣扎了几下,瘫了身子,胸口汩汩地冒出血。 昨晚老吴就猜到会有这样的结果,他太了解狗娃了。现在,他想,不管他能不能 熬过去,不管狗娃会不会自首,他已经做完了他该做的一切。阳光下,他无愧于 心。 “自首吧!’’失去知觉之前,老吴看着狗娃,微笑着说。 (有删改) ⑴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小说开头写“老吴的叔叔,突然找到老吴”,其中的”突然” 两字,染了一 种紧张的气氛,冲击着读者的内心,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B.小说多次写到喝酒,特别是写狗娃酒后去赶集,因两句话,与一后生动起手, 并用锄头打伤后生,反映出喝酒误事害人,深化了主题。 C.当老吴说“如果狗娃能自首……”时,他叔叔马上打断他的话,后面还说“给 我绝不能坐牢”,这表现老吴的叔叔是一个急于回报的人。 D.小说描写老农跪过的大理石地面上,似乎多出两个浅浅的小坑,这是老吴对 老农意志心理反映,是对老吴心理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