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市六校联合体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释道互补的和合文化 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有人从中读出一种文化战略,有人从 中读出一种社会理想,都讲出了一番道理。我别出心裁,想把和合文化解读为 种健全的心态。在我看来,“和合”一词中的“合”,应该是指人的多种精神诉 求的集合。道理很简单,只有在具备两个以上要素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合” 倘若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了。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 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 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所谓“和”,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指冲突的 化解。显而易见,这种意义上的“和”,有别于“同”,故而孔子力主“和而不 同”。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心态, 绝非易事,仅靠一种学说,显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学说。在 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三教 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心态。 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用两个字来概括, 那就是“有为”;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张”。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 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儒家好比是粮食店,是精神的加油站。人没有饭吃 活不成;没有精神食粮,同样也活不成。道家的精神趣旨是“想得开”;用两个 字来说,叫做“无为”;用一个字来说,叫做“弛”。道家的趣旨与儒家似乎相 反,实际上互为补充。学会紧张,是一门学问;学会放松,同样也是一门学问。 道家好比是药店,当人遇到了精神困惑的时候,光吃粮食是不行的,还需要吃药, 上药店。佛教精神趣旨是“放得下”;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空”。用佛教的 术语说,“放得下”就是看破红尘,去除我执和法执,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 彼岸的极乐世界。佛教是一个精品店,它要化解人生中的烦恼,达到精神上的解 脱,使心灵得以净化 拿得起,想得开,放得下,人的方方面面的精神需求,都可以在中国哲学中得到 解决。儒道两家是中国固有的学问,主要是讲人生哲学。儒家告诉人如何堂堂正 正地度过一生,道家告诉人们如何轻轻松松地度过一生,至于人死后怎样,两家 都不怎么在意。佛教主要是讲人死哲学。佛教为人设计了“终极关怀”之所,标 示出超越的精神取向,告诉人如何干干净净地辞别尘世。人死哲学与人生哲学似 乎相反,惟其如此,才构成互补关系:倘若悟不透死,焉能悟透生?综合运用儒 释道三家学问,连生死大关都能勘破,还不算是心态和合吗?儒道互补,讲出“张 弛和合学”;儒释道互补,进一步讲出“生死和合学”;三教共同培育和合心态 的形成。 (2010年11月29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1.关于“和合”文化,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作者认为,“和合”文化是一种健 全的心态,它涉及到人的多种精神诉求 B.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才是“合”,只有 “合”而不发生冲突才能进入“和”的状态
辽宁省抚顺市六校联合体 2014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儒释道互补的和合文化 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有人从中读出一种文化战略,有人从 中读出一种社会理想,都讲出了一番道理。我别出心裁,想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 种健全的心态。在我看来,“和合”一词中的“合”,应该是指人的多种精神诉 求的集合。道理很简单,只有在具备两个以上要素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合”; 倘若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了。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 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 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所谓“和”,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指冲突的 化解。显而易见,这种意义上的“和”,有别于“同”,故而孔子力主“和而不 同”。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心态, 绝非易事,仅靠一种学说,显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学说。在 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三教 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心态。 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用两个字来概括, 那就是“有为”;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张”。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 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儒家好比是粮食店,是精神的加油站。人没有饭吃, 活不成;没有精神食粮,同样也活不成。道家的精神趣旨是“想得开”;用两个 字来说,叫做“无为”;用一个字来说,叫做“弛”。道家的趣旨与儒家似乎相 反,实际上互为补充。学会紧张,是一门学问;学会放松,同样也是一门学问。 道家好比是药店,当人遇到了精神困惑的时候,光吃粮食是不行的,还需要吃药, 上药店。佛教精神趣旨是“放得下”;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空”。用佛教的 术语说,“放得下”就是看破红尘,去除我执和法执,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 彼岸的极乐世界。佛教是一个精品店,它要化解人生中的烦恼,达到精神上的解 脱,使心灵得以净化。 拿得起,想得开,放得下,人的方方面面的精神需求,都可以在中国哲学中得到 解决。儒道两家是中国固有的学问,主要是讲人生哲学。儒家告诉人如何堂堂正 正地度过一生,道家告诉人们如何轻轻松松地度过一生,至于人死后怎样,两家 都不怎么在意。佛教主要是讲人死哲学。佛教为人设计了“终极关怀”之所,标 示出超越的精神取向,告诉人如何干干净净地辞别尘世。人死哲学与人生哲学似 乎相反,惟其如此,才构成互补关系:倘若悟不透死,焉能悟透生?综合运用儒 释道三家学问,连生死大关都能勘破,还不算是心态和合吗?儒道互补,讲出“张 弛和合学”;儒释道互补,进一步讲出“生死和合学”;三教共同培育和合心态 的形成。 (2010 年 11 月 29 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1.关于“和合”文化,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作者认为,“和合”文化是一种健 全的心态,它涉及到人的多种精神诉求。 B.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才是“合”,只有 “合”而不发生冲突才能进入“和”的状态
C.孔子力主“和而不同”,强调的是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 起来,进入“和”的状态,而不是简单的同化 D.中国晢学可以解决人的方方面面的精神需求,儒讲“拿得起”,道讲“想得 开”,佛言“放得下”,三者互补,成就和合心态。 2.“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 素。”下列说法不能作为其依据的一项是( )(3分) A.人的精神需求是多方面的,要把它们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状 态,仅靠一种学说是不可能做到的。 B.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能分别满足中国 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 C.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所以中国人同时信奉儒释道三教,借 以养成和合的心态。 D.儒释道三家可以说是各有各的精神趣旨,看上去有很多对立之处,但在精神 实质上互为补充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人只有一种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所以才需要“和合”文化,才需要儒 释道三家的互补 B.中国固有的学问,向来只是研究“生”,不研究“死”,而佛学的引进则作 了必要的补充。 儒释道三家互补,缺一则“互补”之说即无从谈起,当然也就无法达到所谓 心态的和合。 只有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的学问,才能讲“张弛”之道,破“生死”玄关 达成心态和合。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始为隋将来护儿帐内,母丧,护儿遣使裢①吊之 俄从通守张须陀击贼卢明月下邳,贼众十余万,须陀所统才十之一,坚壁未 敢进,粮尽,欲引去。须陀曰:“贼见兵却,必悉众迫我,得锐士袭其营,且有 利,谁为吾行者?”众莫对。惟叔宝与罗士信奋行。乃分劲兵千人伏莽间,须陀 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叔宝等驰叩贼营,门闭不得入,乃升楼拔贼旗帜,杀数 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明月奔还,须陀回击,大破之 又与孙宣雅战海曲,先登。以前后功擢建节尉。 从须陀击李密荥阳。须陀死,率残兵附裴仁基。仁基降密,密得叔宝大喜, 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密与宇文化及战黎阳,中矢堕马,濒死,追兵至,独 叔宝捍卫得免 后归王世充,署龙骧大将军。与程咬金计曰:“世充多诈,数与下咒誓,乃 巫妪,非拨乱主也!”因约俱西走,策其马谢世充曰:“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 辞。”贼不敢逼,于是来降。 高祖俾事秦王府,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 帝赐以黄金瓶,劳曰:“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 啖尔,况子女玉帛乎!”寻授秦王右三统军,走宋金刚于介休,拜上柱国。从讨
C.孔子力主“和而不同”,强调的是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 起来,进入“和”的状态,而不是简单的同化。 D.中国哲学可以解决人的方方面面的精神需求,儒讲“拿得起”,道讲“想得 开”,佛言“放得下”,三者互补,成就和合心态。 2.“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 素。”下列说法不能作为其依据的一项是( )(3 分) A.人的精神需求是多方面的,要把它们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状 态,仅靠一种学说是不可能做到的。 B.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能分别满足中国 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 C.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所以中国人同时信奉儒释道三教,借 以养成和合的心态。 D.儒释道三家可以说是各有各的精神趣旨,看上去有很多对立之处,但在精神 实质上互为补充。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人只有一种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所以才需要“和合”文化,才需要儒 释道三家的互补。 B.中国固有的学问,向来只是研究“生”,不研究“死”,而佛学的引进则作 了必要的补充。 C.儒释道三家互补,缺一则“互补”之说即无从谈起,当然也就无法达到所谓 心态的和合。 D.只有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的学问,才能讲“张弛”之道,破“生死”玄关, 达成心态和合。 二、古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4—7 题。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始为隋将来护儿帐内,母丧,护儿遣使襚①吊之。 俄从通守张须陀击贼卢明月下邳,贼众十余万,须陀所统才十之一,坚壁未 敢进,粮尽,欲引去。须陀曰:“贼见兵却,必悉众迫我,得锐士袭其营,且有 利,谁为吾行者?”众莫对。惟叔宝与罗士信奋行。乃分劲兵千人伏莽间,须陀 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叔宝等驰叩贼营,门闭不得入,乃升楼拔贼旗帜,杀数 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明月奔还,须陀回击,大破之。 又与孙宣雅战海曲,先登。以前后功擢建节尉。 从须陀击李密荥阳。须陀死,率残兵附裴仁基。仁基降密,密得叔宝大喜, 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密与宇文化及战黎阳,中矢堕马,濒死,追兵至,独 叔宝捍卫得免。 后归王世充,署龙骧大将军。与程咬金计曰:“世充多诈,数与下咒誓,乃 巫妪,非拨乱主也!”因约俱西走,策其马谢世充曰:“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 辞。”贼不敢逼,于是来降。 高祖俾事秦王府,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 帝赐以黄金瓶,劳曰:“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 啖尔,况子女玉帛乎!”寻授秦王右三统军,走宋金刚于介休,拜上柱国。从讨
世充、建德、黑闼三盗,未尝不身先锋鏖阵,前无坚对。进封翼国公。每敌有骁 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 志,以是颇自负。及平隐、巢,功拜左武卫大将军。 后上书称疾,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 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选自《新唐 书·秦琼传》,有删改) 【注】①裢:向死者赠衣被。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 遁:撤军 B.即斩关纳外兵 纳:容纳 C.策其马谢世充 谢:告别 D.走宋金刚于介休 走:使…走,击退 5.以下句子中,全部表现秦琼勇武过人、战功赫赫的一组是( ①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 ②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 ③濒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 ④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 ⑤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 ⑥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D.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攻打卢明月时,须陀要派人去偷袭,众人没有愿意去的,只有秦琼和罗士 信自告奋勇前往。他们奋勇杀敌,最终大败卢明月 几经辗转,秦琼被李密任命为帐内骠骑。有一次,李密 在作战中中箭,坠于马下,这时追兵又到了,幸亏秦琼保护他,他才免于一死。 C.秦琼英勇善战,战功赫赫,他所侍奉的主子如来护儿、 李密、唐高祖、秦王均十分看重他。但王世充却不重用他,因此他才改投在唐高 祖门下 D.秦琼在军队中长大,经历了两百多次战争,累官进爵,多次 受封赏。后来秦琼上书称病,要求隐退,去世后他的灵柩葬在皇帝的陵墓旁。 7.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因约俱西走,策其马谢世充曰:“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辞 答 (2)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
世充、建德、黑闼三盗,未尝不身先锋鏖阵,前无坚对。进封翼国公。每敌有骁 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 志,以是颇自负。及平隐、巢,功拜左武卫大将军。 后上书称疾,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 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选自《新唐 书•秦琼传》,有删改) 【注】①襚:向死者赠衣被。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 遁:撤军 B.即斩关纳外兵 纳:容纳 C.策其马谢世充 谢:告别 D.走宋金刚于介休 走:使……走,击退 5.以下句子中,全部表现秦琼勇武过人、战功赫赫的一组是( ) ①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 ②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 ③濒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 ④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 ⑤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 ⑥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攻打卢明月时,须陀要派人去偷袭,众人没有愿意去的,只有秦琼和罗士 信自告奋勇前往。他们奋勇杀敌,最终大败卢明月。 B.几经辗转,秦琼被李密任命为帐内骠骑。有一次,李密 在作战中中箭,坠于马下,这时追兵又到了,幸亏秦琼保护他,他才免于一死。 C.秦琼英勇善战,战功赫赫,他所侍奉的主子如来护儿、 李密、唐高祖、秦王均十分看重他。但王世充却不重用他,因此他才改投在唐高 祖门下。 D.秦琼在军队中长大,经历了两百多次战争,累官进爵,多次 受封赏。后来秦琼上书称病,要求隐退,去世后他的灵柩葬在皇帝的陵墓旁。 7.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因约俱西走,策其马谢世充曰:“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辞。” 答: (2)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 8—9 题
八声甘州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 翠减,苒苒①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髙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 楼颙望②,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③凝愁! 【注】①苒苒:渐渐,慢慢。②颙望:抬头远望。③恁:如此 8.上片重点写景,请简要说明上片写景的特点。苏轼对“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 残照当楼”三句有“不减唐人高处”的赞叹,试做分析。(5分) 这首词的主旨是什么?在下片中,词人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来表达情感 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旌旗蔽 空 ,横槊赋诗。(苏轼《赤壁赋》 (2)若夫乘天地之正, ,以游无穷 者 ?(庄周《逍遥游》) (3)潮平两岸阔, 江春入 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康熙字典 梁晓声 集市,即便在小镇,也还是热闹的 少年面前的地上铺一张白纸,特白,闪着好纸的光芒。那是旧挂历的一页,是在 集市上花一角钱买的一一他自然舍不得花一角钱买,但馄饨铺的老板娘无论如何 不肯白给他 “都是去年的挂历了,你就扯一张给我,也不是什么损失。” 不是什么损失?损失大了!你看那明星,结婚了,息影了。息影,知道怎么回事 吗?就是再也看不到她演的影视剧了!一册挂历上全是她一个人,有收藏价值的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 翠减,苒苒①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 楼颙望②,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③凝愁! 【注】①苒苒:渐渐,慢慢。②颙望:抬头远望。③恁:如此。 8.上片重点写景,请简要说明上片写景的特点。苏轼对“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 残照当楼”三句有“不减唐人高处”的赞叹,试做分析。(5 分) 答: 9.这首词的主旨是什么?在下片中,词人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来表达情感 的?(6 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⑴ ,旌旗蔽 空, ,横槊赋诗。(苏轼《赤壁赋》) ⑵若夫乘天地之正, ,以游无穷 者, ?(庄周《逍遥游》) ⑶潮平两岸阔, 。 ,江春入 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康熙字典 梁晓声 集市,即便在小镇,也还是热闹的。 少年面前的地上铺一张白纸,特白,闪着好纸的光芒。那是旧挂历的一页,是在 集市上花一角钱买的——他自然舍不得花一角钱买,但馄饨铺的老板娘无论如何 不肯白给他。 “都是去年的挂历了,你就扯一张给我,也不是什么损失。” “不是什么损失?损失大了!你看那明星,结婚了,息影了。息影,知道怎么回事 吗?就是再也看不到她演的影视剧了!一册挂历上全是她一个人,有收藏价值的
扯一张给你,不完整了,不完整了还有屁价值!”老板娘从挂历上扯下那一页时, 表现得十分不情愿,仿佛真吃了极大的亏。 午后三点多,集市的热闹像戏剧的高潮过去一般退去了。少年仍蹲在那页白纸旁。 白纸正中,摆着一部纸页破损、颜色像陈年谷子似的字典。1949年以后,全中 国再没有任何一家出版社出版过那种字典。它已没了原先的封皮,后贴上去的封 皮上写着“康熙字典”。笔迹工整又拘束,是少年写上去的。 他的左边,是卖肉的摊位,从上午到此刻,买肉的人络绎不绝,卖肉的汉子忙得 不亦乐乎。右边,是卖油条的,生意也不错,农村人一年四季自家是炸不了几次 的。跟着大人们赶集的小孩子,十之八九要央求大人给买了吃。城乡差别,至今 仍明明白白地体现在细微处。而且,越是体现在细微处,越使农村的少男少女们 做梦都想成为城里人。 这少年也有那样的梦。 真的梦是无逻辑的,人生的梦却须循着某种规律。 少年凭着刻苦学习的一股韧劲考上县重点高中,那是他实现人生之梦的关键 步。拮据的家庭负担不起住校费用,为了圆梦,他想买辆旧自行车骑车上学,尽 管每天要走几十里的路有些辛苦。可他靠卖废品才存下二十元,要拥有旧货店中 那辆状况还算好的自行车,得先卖掉这部《康熙字典》。父亲病故了,母亲在南 方打工。他清楚妈妈挣钱的辛莤,不忍向妈妈要;并且他也清楚,妈妈正省吃俭 用地攒钱,以备他将来考上大学的花费。 集市渐渐冷清,卖肉的和炸油条的,在他的巴望之下先后离去。他和那页旧挂历 纸的存在,总算是比较显眼了。炸油条的摊位那儿,留下了几块烧过的炭,他捡 起一块,在纸上写出一个大大的“卖”字,那是他上学以来写的最大的字 天已傍晚。 终于有四个人围住了少年。其中一人三十六七岁,隔街走过来的,左腿一瘸一拐, 看上去较有文化,他对字典的兴趣挺大,拿在手中翻看良久,少年将希望寄托在 他身上 不料他说:“这字典其实没什么收藏价值,是1949年以前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学 生字典而已,至今民间仍多的是。而且,显然做了手脚,把最后一页撕掉了,最 后一页肯定印着出版年份什么的…” “没做手脚!” 少年愤怒了,他确实撕掉了最后一页,但不是为了骗人,而是最后一页太破了… 少年的辩解已无济于事,他用半页挂历纸包起字典离开小镇时,天已黑下来 那孩子,过来,帮帮我!” 他听出是那个坏了他事的男人的声音。原来那人的左腿有半截是假肢。他因为躲 一辆卡车而摔倒,假肢的关节处摔坏了,站都站不起来,他的处境无疑很危险, 路那么窄,不被压到才怪呢! 少年尽管恨他,但还是站住了 他是县重点高中的一位数学老师。开学后,任班主任的他手持名册点名时,意外 地看到那卖《康熙字典》的少年应声站在他面前,他愕然了… 下课后,老师将他引到无人处,表示感谢,问:“字典卖掉了吗?” 学生摇头。 “我收回我的话,因为老师说的不对,那字典其实很有收藏价值……” 学生将目光望向别处,不言语 “卖给我吧,我出两百元
扯一张给你,不完整了,不完整了还有屁价值!”老板娘从挂历上扯下那一页时, 表现得十分不情愿,仿佛真吃了极大的亏。 午后三点多,集市的热闹像戏剧的高潮过去一般退去了。少年仍蹲在那页白纸旁。 白纸正中,摆着一部纸页破损、颜色像陈年谷子似的字典。1949 年以后,全中 国再没有任何一家出版社出版过那种字典。它已没了原先的封皮,后贴上去的封 皮上写着“康熙字典”。笔迹工整又拘束,是少年写上去的。 他的左边,是卖肉的摊位,从上午到此刻,买肉的人络绎不绝,卖肉的汉子忙得 不亦乐乎。右边,是卖油条的,生意也不错,农村人一年四季自家是炸不了几次 的。跟着大人们赶集的小孩子,十之八九要央求大人给买了吃。城乡差别,至今 仍明明白白地体现在细微处。而且,越是体现在细微处,越使农村的少男少女们 做梦都想成为城里人。 这少年也有那样的梦。 真的梦是无逻辑的,人生的梦却须循着某种规律。 少年凭着刻苦学习的一股韧劲考上县重点高中,那是他实现人生之梦的关键一 步。拮据的家庭负担不起住校费用,为了圆梦,他想买辆旧自行车骑车上学,尽 管每天要走几十里的路有些辛苦。可他靠卖废品才存下二十元,要拥有旧货店中 那辆状况还算好的自行车,得先卖掉这部《康熙字典》。父亲病故了,母亲在南 方打工。他清楚妈妈挣钱的辛苦,不忍向妈妈要;并且他也清楚,妈妈正省吃俭 用地攒钱,以备他将来考上大学的花费。 集市渐渐冷清,卖肉的和炸油条的,在他的巴望之下先后离去。他和那页旧挂历 纸的存在,总算是比较显眼了。炸油条的摊位那儿,留下了几块烧过的炭,他捡 起一块,在纸上写出一个大大的“卖”字,那是他上学以来写的最大的字。 天已傍晚。 终于有四个人围住了少年。其中一人三十六七岁,隔街走过来的,左腿一瘸一拐, 看上去较有文化,他对字典的兴趣挺大,拿在手中翻看良久,少年将希望寄托在 他身上。 不料他说:“这字典其实没什么收藏价值,是 1949 年以前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学 生字典而已,至今民间仍多的是。而且,显然做了手脚,把最后一页撕掉了,最 后一页肯定印着出版年份什么的……” “没做手脚!” 少年愤怒了,他确实撕掉了最后一页,但不是为了骗人,而是最后一页太破了…… 少年的辩解已无济于事,他用半页挂历纸包起字典离开小镇时,天已黑下来。 “那孩子,过来,帮帮我!” 他听出是那个坏了他事的男人的声音。原来那人的左腿有半截是假肢。他因为躲 一辆卡车而摔倒,假肢的关节处摔坏了,站都站不起来,他的处境无疑很危险, 路那么窄,不被压到才怪呢! 少年尽管恨他,但还是站住了。 他是县重点高中的一位数学老师。开学后,任班主任的他手持名册点名时,意外 地看到那卖《康熙字典》的少年应声站在他面前,他愕然了…… 下课后,老师将他引到无人处,表示感谢,问:“字典卖掉了吗?” 学生摇头。 “我收回我的话,因为老师说的不对,那字典其实很有收藏价值……” 学生将目光望向别处,不言语。 “卖给我吧,我出两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