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市重点高中协作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语文试卷 命题人:罗延涛校对:张明霞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本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 分钟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茶马古道:维系欧亚大陆通道的必要古道形态 陈保亚 ①大约在唐代,茶传入藏族地区,很快成为藏族地区人民每天饮食结构中必不可 少的一部分,《宋史》卷二十六说“夷人不可一日无茶以生”。远在唐朝以前, 中国很多地方就有饮茶的习俗,但都没有形成对茶的全民依赖。不同于丝绸之路 上存在的主流商品丝绸,茶是古道上的维系商品,在以滇藏川为核心的早期局域 古道获得了独立的性质。恃茶性,即藏族等青藏髙原民族对茶的全民依赖,藏族 对茶的依赖使远征马帮穿越横断山成为常年的必要行为,于是形成了茶马古道 ②茶马古道是以主干道为主的网络结构。主干道上有很多重镇,这是茶马古道的 主要流通线路。每个重镇是一个节点,从节点上又会引出茶马古道支线,这些支 线上又有很多马店。每个马店是一个节点,茶叶顺着支线延伸到崇山峻岭和牧场 草原,以满足恃茶民族对茶的需求。茶在沿途要交易和消耗,茶马古道网络就 直会得到维系,茶也成为维持古道存在的维系商品,这就使得茶马古道具有很强 的生命力,不可中断。 ③滇川藏地带是茶马古道网络的核心地带。若从茶成为古道维系商品的角度看 茶马古道的范围更为广泛,自唐宋以来,地处世界屋脊带的欧亚大陆连接通道都 在向茶马古道转型,其中一个基本原因是生活在世界屋脊带的民族自唐宋以来都 形成了恃茶性。 ④由于伊斯兰教的兴起以及和佛教的冲突,连接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一度处于萧 条状态,很多商品开始走海路。随着漠北回鹘(回纥)西迁(见《旧唐书·回纥 传》)及其向丝绸之路的移动,丝绸之路性质开始变化。根据古文献记载,吐蕃 是较早出现饮茶习俗的民族之一,另一个较早出现饮茶习俗的民族是回鹘。《新 唐书·陆羽传》记录了回鹘市茶的情况,说“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唐代 封演所著《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也有记录说“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 市茶而归,亦足怪焉”。西迁到丝绸之路上的回鹘把饮茶习俗也带到了丝绸之路 上。随着回鹘恃茶行为的形成,茶的需求剧增。宋、明以来文献中记录的西部茶 马互市以及西域对茶的大量需求,也是一个重要的证据。从古道维系商品的角度 看,丝绸之路从唐宋开始便向茶马古道转型,这时饮茶习俗已延伸到帕米尔山系 和天山山脉。 ⑤全民饮茶的习惯随着茶马古道也扩散到了丝绸之路的网络上,整个阿尔泰语区 域民族现在也成为恃茶民族,他们的饮茶形式主要是奶茶。“茶”的读音在整个 阿尔泰区域语言中基本形式是“chaj”,这一形式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中亚 俄罗斯以及欧洲很多国家。北方丝绸之路上大量民族全民喝茶习惯的形成,改变 了北方丝绸之路的性质,使之在很大程度上带有茶马古道的性质,茶成为丝绸之 路赖以延续的维系商品,不过这些地方的沙漠地区不是用马而是用骆驼运茶。在 阿尔泰山、阴山以北,还存在一条横贯欧亚东西的草原之路,也有人把这条道路
辽宁省抚顺市重点高中协作校 2014-2015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语文试卷 命题人:罗延涛 校对:张明霞 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本试卷满分 150 分 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茶马古道:维系欧亚大陆通道的必要古道形态 陈保亚 ①大约在唐代,茶传入藏族地区,很快成为藏族地区人民每天饮食结构中必不可 少的一部分,《宋史》卷二十六说“夷人不可一日无茶以生”。远在唐朝以前, 中国很多地方就有饮茶的习俗,但都没有形成对茶的全民依赖。不同于丝绸之路 上存在的主流商品丝绸,茶是古道上的维系商品,在以滇藏川为核心的早期局域 古道获得了独立的性质。恃茶性,即藏族等青藏高原民族对茶的全民依赖,藏族 对茶的依赖使远征马帮穿越横断山成为常年的必要行为,于是形成了茶马古道。 ②茶马古道是以主干道为主的网络结构。主干道上有很多重镇,这是茶马古道的 主要流通线路。每个重镇是一个节点,从节点上又会引出茶马古道支线,这些支 线上又有很多马店。每个马店是一个节点,茶叶顺着支线延伸到崇山峻岭和牧场 草原,以满足恃茶民族对茶的需求。茶在沿途要交易和消耗,茶马古道网络就一 直会得到维系,茶也成为维持古道存在的维系商品,这就使得茶马古道具有很强 的生命力,不可中断。 ③滇川藏地带是茶马古道网络的核心地带。若从茶成为古道维系商品的角度看, 茶马古道的范围更为广泛,自唐宋以来,地处世界屋脊带的欧亚大陆连接通道都 在向茶马古道转型,其中一个基本原因是生活在世界屋脊带的民族自唐宋以来都 形成了恃茶性。 ④由于伊斯兰教的兴起以及和佛教的冲突,连接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一度处于萧 条状态,很多商品开始走海路。随着漠北回鹘(回纥)西迁(见《旧唐书·回纥 传》)及其向丝绸之路的移动,丝绸之路性质开始变化。根据古文献记载,吐蕃 是较早出现饮茶习俗的民族之一,另一个较早出现饮茶习俗的民族是回鹘。《新 唐书·陆羽传》记录了回鹘市茶的情况,说“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唐代 封演所著《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也有记录说“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 市茶而归,亦足怪焉”。西迁到丝绸之路上的回鹘把饮茶习俗也带到了丝绸之路 上。随着回鹘恃茶行为的形成,茶的需求剧增。宋、明以来文献中记录的西部茶 马互市以及西域对茶的大量需求,也是一个重要的证据。从古道维系商品的角度 看,丝绸之路从唐宋开始便向茶马古道转型,这时饮茶习俗已延伸到帕米尔山系 和天山山脉。 ⑤全民饮茶的习惯随着茶马古道也扩散到了丝绸之路的网络上,整个阿尔泰语区 域民族现在也成为恃茶民族,他们的饮茶形式主要是奶茶。“茶”的读音在整个 阿尔泰区域语言中基本形式是“chaj”,这一形式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中亚、 俄罗斯以及欧洲很多国家。北方丝绸之路上大量民族全民喝茶习惯的形成,改变 了北方丝绸之路的性质,使之在很大程度上带有茶马古道的性质,茶成为丝绸之 路赖以延续的维系商品,不过这些地方的沙漠地区不是用马而是用骆驼运茶。在 阿尔泰山、阴山以北,还存在一条横贯欧亚东西的草原之路,也有人把这条道路
归入丝绸之路,称为草原丝绸之路。宋辽时期的契丹民族是草原之路的主要活动 者,他们也开始有了饮茶的习俗。宋彧《萍洲可谈》卷一记述说:“先公使辽, 辽人相见,其俗先点汤,后点茶,至饮食亦先水饮,然后品味以进。”1993年 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下八里村辽金张氏墓群里发现了一幅关于备茶的壁画 该墓群的其他壁画也有关于饮茶活动的记录。壁画上的饮茶活动涉及茶碾子、茶 饼、茶壶、茶盘等工具和煎茶等内容。由此可见,当时饮茶活动已经出现在辽金 地区。 ⑥到明清时,大量茶叶从张家口出库伦(乌兰巴托)、恰克图至欧洲等地,茶叶 读音形式在沿途各个民族语言中也是“chaj”,茶是草原之路得以年年持续的维 系商品。至清末,茶叶已占恰克图口岸全部出口商品的90%以上,从这种意义看, 草原之路也转型为茶马古道。 (选自2014年12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茶马古道“恃茶性”的一项是()(3分) A.蒙古族视茶为“仙草灵丹”,一块砖茶可以换一头羊或一头牛,草原上有“以 茶代羊”馈赠朋友的风俗习惯。 B.藏民懂得茶叶容易运输和保存,还能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成分,所以把酥油 茶当作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料。 C.全民饮茶的习惯扩散到丝绸之路的网络上,整个阿尔泰语区域民族也成为恃 茶民族,他们的饮茶形式主要是奶茶。 D.宋彧《萍洲可谈》卷一记述说:“先公使辽,辽人相见,其俗先点汤,后点 茶,至饮食亦先水饮,然后品味以进。”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从茶马古道维系商品的角度看,从唐宋开始,北方丝绸之路上大量民族全民 恃茶习惯的形成使茶叶成为丝绸之路赖以延续的维系商品。 B.茶马古道的范围广泛,滇川藏地带局域古道是其核心地带,自唐宋以来,地 处世界屋脊带连接欧亚大陆的通道也都向它转型。 C.在茶马古道上,茶叶是古道网络存在的维系商品,它通过主干道上的很多重 镇、马店延伸到崇山峻岭和牧场草原,以满足恃茶民族的需求。 D.大约在唐代,青藏高原民族所形成的恃茶性促使马帮穿越横断山贩运茶叶, 并使之成为一种常年的必要行为,由此形成了茶马古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茶叶成为茶马古道、北方丝绸之路以及草原之路得以存在和持续的维系商品 清末茶叶占到恰克图出口商品的90%以上,这个事例就足以证明。 B.丝绸之路上大量民族全民恃茶情况的出现,表明北方丝绸之路在很大程度上 带有了茶马古道的性质,茶叶逐渐上升为北方丝绸之路的主要商品 C.宋、明以来的文献记录了西部茶马互市以及西域对茶的大量需求的相关内容, 这可以证明西迁的回鹘把饮茶文化及恃茶性带到了丝绸之路上。 D.《宋史》卷二十六说“夷人不可一日无茶以生”,是说夷人每天的饮食结构 中离不开茶,这说明当时茶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归入丝绸之路,称为草原丝绸之路。宋辽时期的契丹民族是草原之路的主要活动 者,他们也开始有了饮茶的习俗。宋彧《萍洲可谈》卷一记述说:“先公使辽, 辽人相见,其俗先点汤,后点茶,至饮食亦先水饮,然后品味以进。”1993 年, 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下八里村辽金张氏墓群里发现了一幅关于备茶的壁画, 该墓群的其他壁画也有关于饮茶活动的记录。壁画上的饮茶活动涉及茶碾子、茶 饼、茶壶、茶盘等工具和煎茶等内容。由此可见,当时饮茶活动已经出现在辽金 地区。 ⑥到明清时,大量茶叶从张家口出库伦(乌兰巴托)、恰克图至欧洲等地,茶叶 读音形式在沿途各个民族语言中也是“chaj”,茶是草原之路得以年年持续的维 系商品。至清末,茶叶已占恰克图口岸全部出口商品的 90%以上,从这种意义看, 草原之路也转型为茶马古道。 (选自 2014 年 12 月 5 日《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茶马古道“恃茶性”的一项是( )(3 分) A.蒙古族视茶为“仙草灵丹”,一块砖茶可以换一头羊或一头牛,草原上有“以 茶代羊”馈赠朋友的风俗习惯。 B.藏民懂得茶叶容易运输和保存,还能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成分,所以把酥油 茶当作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料。 C.全民饮茶的习惯扩散到丝绸之路的网络上,整个阿尔泰语区域民族也成为恃 茶民族,他们的饮茶形式主要是奶茶。 D.宋彧《萍洲可谈》卷一记述说:“先公使辽,辽人相见,其俗先点汤,后点 茶,至饮食亦先水饮,然后品味以进。”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从茶马古道维系商品的角度看,从唐宋开始,北方丝绸之路上大量民族全民 恃茶习惯的形成使茶叶成为丝绸之路赖以延续的维系商品。 B.茶马古道的范围广泛,滇川藏地带局域古道是其核心地带,自唐宋以来,地 处世界屋脊带连接欧亚大陆的通道也都向它转型。 C.在茶马古道上,茶叶是古道网络存在的维系商品,它通过主干道上的很多重 镇、马店延伸到崇山峻岭和牧场草原,以满足恃茶民族的需求。 D.大约在唐代,青藏高原民族所形成的恃茶性促使马帮穿越横断山贩运茶叶, 并使之成为一种常年的必要行为,由此形成了茶马古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茶叶成为茶马古道、北方丝绸之路以及草原之路得以存在和持续的维系商品, 清末茶叶占到恰克图出口商品的 90%以上,这个事例就足以证明。 B.丝绸 之路上大量民族全民恃茶情况的出现,表明北方丝绸之路在很大程度上 带有了茶马古道的性质,茶叶逐渐上升为北方丝绸之路的主要商品。 C.宋、明以来的文献记录了西部茶马互市以及西域对茶的大量需求的相关内容, 这可以证明西迁的回鹘把饮茶文化及恃茶性带到了丝绸之路上。 D.《宋史》卷二十六说“夷人不可一日无茶以生”,是说夷人每天的饮食结构 中离不开茶,这说明当时茶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也。家本微贱。侯景之乱,寓在京都 。景平,文 帝出守吴兴,子高年十六,为总角,容貌美丽,状似妇人,于淮渚附部伍寄载欲 还乡,文帝见而问之,曰:“能事我乎?”子高许诺。子高本名蛮子,文帝改名 之。性恭谨,勤于侍奉,恒执备身刀及传酒炙。文帝性急,子高恒会意旨。及长 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十卒。文帝甚宠爱之,未尝离 于左右。文帝尝梦见骑马登山,路危欲堕,子高推捧而升 文帝之讨张彪也,沈泰等先降,文帝据有州城,周文育镇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 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閤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 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髙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誾中又往慰劳众军。文帝散兵 稍集,子高引导入文育营。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 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文帝嗣位,除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封文招县子,邑三百户。王琳至于栅口,子 高宿卫台内。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 使焉。二年,迁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及征留异,随侯安都顿桃 支岭岩下。时子髙兵甲精锐,别御一营,单马入陈,伤项之左,一髻半落。异平, 除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自临川征晋安,子髙自安泉岭会 于建安,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平,以功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伯,增邑 并前四百户。六年,征为右卫将军,至都镇领军府。文帝不豫,入侍医药。废帝 即位,迁散骑常侍,右卫如故,移顿于新安寺。 (节选自《陈书》) 4.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閻中/又往慰劳众 车 B.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誾中/又往慰劳 众军 C.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閻中/又往慰劳众 D.唯子髙在侧/文帝乃遣子髙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閣中/又往慰劳众 军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潼 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B.“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一一部曲行伍,泛指部队。 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髙聪明机警,全力帮助文帝。文帝性子急躁,子髙总是能够领悟他的意旨 文帝梦见自己骑马登山几乎要坠下山时,都是得到子髙的推扶才得以继续攀登 B.子髙忠心耿耿。张彪偷袭城池,文帝逃出后,稍稍集合了一些游散之兵,子 高将其引进文育军营中,并于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败走。 C.子髙性情恭敬谨慎。与文帝相识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常带刀保护文帝 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文帝不高兴了,他亲自进宫侍奉医药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也。家本微贱。侯景之乱,寓在京都 。景平,文 帝出守吴兴,子高年十六,为总角,容貌美丽,状似妇人,于淮渚附部伍寄载欲 还乡,文帝见而问之,曰:“能事我乎?”子高许诺。子高本名蛮子,文帝改名 之。性恭谨,勤于侍奉,恒执备身刀及传酒炙。文帝性急,子高恒会意旨。及长, 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文帝甚宠爱之,未尝离 于左右。文帝尝梦见骑马登山,路危欲堕,子高推捧而升。 文帝之讨张彪也,沈泰等先降,文帝据有州城,周文育镇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 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闇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 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闇中又往慰劳众军。文帝散兵 稍集,子高引导入文育营。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 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文帝嗣位,除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封文招县子,邑三百户。王琳至于栅口,子 高宿卫台内。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 使焉。二年,迁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及征留异,随侯安都顿桃 支岭岩下。时子高兵甲精锐,别御一营,单马入陈,伤项之左,一髻半落。异平, 除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自临川征晋安,子高自安泉岭会 于建安,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平,以功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伯,增邑 并前四百户。六年,征为右卫将军,至都镇领军府。文帝不豫,入侍医药。废帝 即位,迁散骑常侍,右卫如故,移顿于新安寺。 (节选自《陈书》) 4.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闇中/又往慰劳众 军 B. 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 /反命/酬答于闇中/又往慰劳 众军 C. 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闇中/又往慰劳众 军 D. 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闇中/又往慰劳众 军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B.“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泛指部队。 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子高聪明机警,全力帮助文帝。文帝性子急躁,子高总是能够领悟他的意旨。 文帝梦见自己骑马登山几乎要坠下山时,都是得到子高的推扶才得以继续攀登。 B. 子高忠心耿耿。张彪偷袭城池,文帝逃出后,稍稍集合了一些游散之兵,子 高将其引进文育军营中,并于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败走。 C. 子高性情恭敬谨慎。与文帝相识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常带刀保护文帝 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文帝不高兴了,他亲自进宫侍奉医药
D.子高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征讨留异时受伤、章昭达等自临川征晋安时,子 高和他在建安相会,人马最为强盛。先后任过贞毅将军、东阳太守、通直散骑常 侍等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5分) 便(2)时子高兵甲精锐,别御一营,单马入陈,伤项之左,一髻半落。(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浣溪沙 朱敦儒 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日长独自倚阑干。 脱箨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江南春好与谁看。 【注】①朱敦儒(1081-1159),洛阳人,“南渡以词得名”,此词作于流落江南 之时。②箨:竹笋的壳皮。 8.从词的上片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做简要的分析。(5分) 9.古人认为“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词下片。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 (2)杜甫《登高》一诗开篇即用“ 两句写出诗人登高看到的景象,构成 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3)屈原《离骚》写诗人离楚出游途中“,”的两句诗,反映出诗人回过头 纵目远望前路,下定往东南西北观光巡行的决心。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 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能选 做另一道大题里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小题。 明月寺 叶弥 “山上有一座明月寺,寺里头就只有住持夫妇两人。两人本是城里人,七零年春 天来的,不知道为什么要来。来了快三十年了,从来不见有亲戚来看他们……男 的叫罗师傅,女的叫薄师傅。两个人虽说是寺院住持,但从来就是俗家打扮, 直夫妇相称。你说奇怪不奇怪?”因了这话,我走进了竹林掩映里的明月寺。 这是一座小庙,进了门,眼前一黑,过了片刻才看清室内的陈设。救苦救难的观 音菩萨摆在屋子正中的木龛里。 薄师傅从木龛后面走出来。一看见她,我就知道这是薄师傅。她是个清瘦的老妇 人,薄薄的身体,薄薄的头发,皮肤是暗白的,带着一点灰,与这幽暗的屋子很 相配。她的眼神很特别,清而亮。她看人的时候,眼神专注,让人感到里面仿佛 有许多要紧的内容,但仔细一看,里面什么都没有。 她看了我一眼,说道:“要不要求签?”又补充了一句:“我这寺里的签,和别处 不一样,不分上中下签。只要签上说的话对你有些用处,那就是上签。”于是我
D. 子高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征讨留异时受伤、章昭达等自临川征晋安时,子 高和他在建安相会,人马最为强盛。先后任过贞毅将军、东阳太守、通直散骑常 侍等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 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 (5 分) 便⑵ 时子高兵甲精锐,别御一营,单马入陈,伤项之左,一髻半落。 (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浣 溪 沙 朱敦儒① 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日长独自倚阑干。 脱箨②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江南春好与谁看。 【注】①朱敦儒(1081-1159),洛阳人,“南渡以词得名”,此词作于流落江南 之时。②箨:竹笋的壳皮。 8.从词的上片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做简要的分析。(5 分) 9 .古人认为“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词下片。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 , 。 (2)杜甫《登高》一诗开篇即用“ , ”两句写出诗人登高看到的景象,构成 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3)屈原《离骚》写诗人离楚出游途中“ , ”的两句诗,反映出诗人回过头 纵目远望前路,下定往东南西北观光巡行的决心。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在 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能选 做另一道大题里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小题。 明月寺 叶 弥 “山上有一座明月寺,寺里头就只有住持夫妇两人。两人本是城里人,七零年春 天来的,不知道为什么要来。来了快三十年了,从来不见有亲戚来看他们……男 的叫罗师傅,女的叫薄师傅。两个人虽说是寺院住持,但从来就是俗家打扮,一 直夫妇相称。你说奇怪不奇怪?”因了这话,我走进了竹林掩映里的明月寺。 这是一座小庙,进了门,眼前一黑,过了片刻才看清室内的陈设。救苦救难的观 音菩萨摆在屋子正中的木龛里。 薄师傅从木龛后面走出来。一看见她,我就知道这是薄师傅。她是个清瘦的老妇 人,薄薄的身体,薄薄的头发,皮肤是暗白的,带着一点灰,与这幽暗的屋子很 相配。她的眼神很特别,清而亮。她看人的时候,眼神专注,让人感到里面仿佛 有许多要紧的内容,但仔细一看,里面什么都没有。 她看了我一眼,说道:“要不要求签?”又补充了一句:“我这寺里的签,和别处 不一样,不分上中下签。只要签上说的话对你有些用处,那就是上签。”于是我
在观音面前焚香,磕头,在竹筒里抽了一支签,上面说道:海市蜃楼/过眼云烟/ 落花流水/浮生若梦。我突然无可抑制地感到悲戚。薄师傅又注意地看我一眼, 说:“求签就像读书,在信与不信之间,最好。”我问她:“那到底是信还是不 信?”她素白的脸上略略有些笑容了,她说:“这个我说不清楚。”又说:“我像 你这么大的时候,也像你这样喜欢泾渭分明。” 我突然有个感觉,薄师傅以前可能是个教师,如果她是个教师的话,她一定是语 文老师。我立刻把我的感觉对薄师傅说了。我看见她先惊后喜,喜悦之色在脸上 一掠而过,代之以淡淡的悲戚 当我陷入无言的时候,薄师傅却说话了:“我领你看我种的花去。” 薄师傅对我说,大部分是她从山上移下来的。譬如这种花,叫“剪春罗”。她 特地用手指向我指示。我对薄师傅说:“哦,我知道了。‘剪春罗’里面有个 罗’字,‘罗’,就是罗师傅—一这花是你为了罗师傅种的。”她蹲在菜地里 不看我,脸冲着一地的菜笑了。她笑得十分真心,脸有些红了。看见她的笑容, 我知道她平时不大笑的:凭她窈窕的身影,我又可以断定,她年轻时就是一个人 人宠爱的大美人 罗师傅在院子里扫地,薄师傅走过他的面前,也不看他,像自言自语地说:“小 囡说,‘剪春罗’是我特地为你种的。”罗师傅也像是自己咳嗽一声似的说:“我 说也是。” 他已经默契得用不着神色和眼光去交流了。 我们三个人就在厨房里的小桌子上吃晚饭了。“小囡,”薄师傅叫我了,她那如 水的眼波看着我,“吃菜。”她对我说。罗师傅说:“你莫叫人家老是吃。你叫 人家看看窗子外边的云。” 厨房的西墙上有一二面窗子,窗子外面是满山的姹紫嫣红,姹紫嫣红的上面一一天 空上,有更绚丽的颜色。只是一天的结束,天空却像再也不回来似的,拼足了力 气灿烂地谢幕。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些美丽的云霞,甜甜的,甜得怅惘。 我说:“罗师傅这么浪漫,怪不得薄师傅给你种‘剪春罗’呢 两个人都看着我微笑。 第二天早晨下山,罗师傅送我。温暖的纯金色的阳光照着满山的露珠,我走了老 远,还能看见薄师傅站在庙门口朝我们张目眺望的身影。 罗师傅送我到山脚下,郑重地问:“你什么时候再来?” 我说:“一个月,或者两个月 他又说:“我和薄师傅等你来。 个月、两个月弹指一挥。春天过去了,夏天过去了,秋天轰轰烈烈地开始,我 这才突然想起我的许诺。 在山路上就看见明月寺被脚手架包围着,许多匠人在脚手架下忙碌。 我预感不妙。我说:“那罗师傅和薄师傅呢?” 匠人头领说:“薄师傅死了有两个月了,罗师傅走了也有一个月了。薄师傅是病 死的,一个劲地瘦,瘦得像掉在地上一个冬天没烂的树叶子。罗师傅到孤郎岛上 的香花寺正式出家了,法名慧尘。” 往事里的往事,我已无可猜测。他们到底是谁?有着什么样的秘密?没人知道。 明月寺不会说话 (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在观音面前焚香,磕头,在竹筒里抽了一支签,上面说道:海市蜃楼/过眼云烟/ 落花流水/浮生若梦。我突然无可抑制地感到悲戚。薄师傅又注意地看我一眼, 说:“求签就像读书,在信与不信之间,最好。”我问她:“那到底是信还是不 信?”她素白的脸上略略有些笑容了,她说:“这个我说不清楚。”又说:“我像 你这么大的时候,也像你这样喜欢泾渭分明。” 我突然有个感觉,薄师傅以前可能是个教师,如果她是个教师的话,她一定是语 文老师。我立刻把我的感觉对薄师傅说了。我看见她先惊后喜,喜悦之色在脸上 一掠而过,代之以淡淡的悲戚。 当我陷入无言的时候,薄师傅却说话了:“我领你看我种的花去。” 薄师傅对我说,大部分是她从山 上移下来的。譬如这种花,叫“剪春罗”。她 特地用手指向我指示。我对薄师傅说:“哦,我知道了。‘剪春罗’里面有个 ‘罗’字,‘罗’,就是罗师傅——这花是你为了罗师傅种的。”她蹲在菜地里, 不看我,脸冲着一地的菜笑了。她笑得十分真心,脸有些红了。看见她的笑容, 我知道她平时不大笑的;凭她窈窕的身影,我又可以断定,她年轻时就是一个人 人宠爱的大美人。 罗师傅在院子里扫地,薄师傅走过他的面前,也不看他,像自言自语地说:“小 囡说,‘剪春罗’是我特地为你种的。”罗师傅也像是自己咳嗽一声似的说:“我 说也是。” 他已经默契得用不着神色和眼光去交流了。 我们三个人就在厨房里的小桌子上吃晚饭了。“小囡,”薄师傅叫我了,她那如 水的眼波看着我,“吃菜。”她对我说。罗师傅说:“你莫叫人家老是吃。你叫 人家看看窗子外边的云。” 厨房的西墙上有一面窗子,窗子外面是满山的姹紫嫣红,姹紫嫣红的上面——天 空上,有更绚丽的颜色。只是一天的结束,天空却像再也不回来似的,拼足了力 气灿烂地谢幕。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些美丽的云霞,甜甜的,甜得怅惘。 我说:“罗师傅这么浪漫,怪不得薄师傅给你种‘剪春罗’呢。” 两个人都看着我微笑。 第二天早晨下山,罗师傅送我。温暖的纯金色的阳光照着满山的露珠,我走了老 远,还能看见薄师傅站在庙门口朝我们张目眺望的身影。 罗师傅送我到山脚下,郑重地问:“你什么时候再来?” 我说:“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吧。” 他又说:“我和薄师傅等你来。” 一个月、两个月弹指一挥。春天过去了,夏天过去了,秋天轰轰烈烈地开始,我 这才突然想起我的许诺。 在山路上就看见明月寺被脚手架包围着,许多匠人在脚手架下忙碌。 我预感不妙。我说:“那罗师傅和薄师傅呢?” 匠人头领说:“薄师傅死了有两个月了,罗师傅走了也有一个月了。薄师傅是病 死的,一个劲地瘦,瘦得像掉在地上一个冬天没烂的树叶子。罗师傅到孤郎岛上 的香花寺正式出家了,法名慧尘。” 往事里的往事,我已无可猜测。他们到底是谁?有着什么样的秘密?没人知道。 明月寺不会说话。 (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