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能力) 重点、难点 徽学方式(讲支排课 程目标 机、讨论) 了解代烃的结构、分类、理化性质 卤代轻物理性质提卤代烃沸点、 提百代轻点、度变化规律 密度变化规往」 堂亲核取代反应、消除反应、杏依买 难点:乙烯基型 3、卤代烃化学性质:亲核取代反应:消规则、格氏试剂生成,会写出反应产物: 和烯丙基型卤 讲授 123 会鉴别不同 数别的肉代 代经:不同肉1 代对取代反应话性比较 应活性比 第六章旋光异构 1、旋光活性物质:旋光度、比旋光度:性、手性碳、对映体、内消旋体、外消 手性、手性碳。 体等概忽:认识旋光仪。 分结构与对映 枸的关系 对映体 对称中心 重点:分子结 外消体等重要概 判断结构有无旋光性 构型 均利的卫S老元法 会用RS构型表示法标定异构体 RS表示 5、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和不含手性碳 4了解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和不含手树 2 讲授 123 子化合 的对映异构。 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思政酸入点 历中事个级发学生用证的科 生逆境中不要轻言放弃,酒到困难抱怨没 有任何意义。 第八章醇、酚、 1了解醇、酚、的结构、分类和普通命名 会用系 物 点、溶解度 名道醇的 重点,醇、酚 3酸化学性质,拟水性,酯化反应。与酚醚之间以及与比它类化合物端占 醚的命名、理化 反应:伯、仲、叔醇反应活性差异:溶解度的区别和原因。 性质。 水反应: 氧化 握醇化学 的时 5 讲授 1,23 5、酚的性质:弱酸性及基团对酸性的影 4.掌操芳环上官能团的优先次序规则: 醇反应活性 响:显色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 5堂据酚的化学性质:弱酸性及基闭对酸 差异:弱酸性区 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的影响:显色反应:取代反应 :氧化反 基团对酸性的 的命名: 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会鉴别酚类化 影响 与浓酸反应:醚键断裂 过氧化物生成。 6堂醚的化学性质:与浓酸反应:醚键 费。过氧化物生成 第九章醛、酮、 1.了解醛、丽的结构、分类,会用系统命名 1、醛、酮的结构 分类和命名。 法命名 重点:醛、酮的 的物 名和化学性 亲核加成反 H反应:卤仿反应结 后成 构特征 构特征:会利用特征反应进行推斯和鉴无 、的命名、结构特征及性质 醛、酮 讲授 难点:亲核加成 123 思政融入点: 解醒的命名、结构特征及性质。 Nol(T-Ki 名的培养学生严道细致的学习 有机化学反应,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以及从“偶然中发现必然”的科研作 构特征。 和专业自信。 风
4 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能力) 重点、难点 学 时 教学方式(讲 授、实验、上 机、讨论) 支撑课 程目标 第五章 卤代烃 1、卤代烃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2、卤代烃物理性质;掌握卤代烃沸点、 密度变化规律。 3、卤代烃化学性质;亲核取代反应;消 除反应;查依采夫规则。格氏试剂生成。 4、乙烯基型和烯丙基型卤代烃;不同卤 代烃对亲核取代反应活性比较。 1.了解卤代烃的结构、分类、理化性质; 2.会用系统命名法命名卤代烃; 3.掌握卤代烃沸点、密度变化规律; 4.掌握亲核取代反应、消除反应、查依采夫 规则、格氏试剂生成,会写出反应产物; 会鉴别不同级别的卤代烃; 5.认识乙烯基型和烯丙基型卤代烃;会进行 不同卤代烃对亲核取代反应活性比较。 重点:卤代烃化 学性质。 难点:乙烯基型 和烯丙基型卤 代烃;不同卤代 烃对亲核取代 反应活性比较。 4 讲授 1,2,3 第六章 旋光异构 1、旋光活性物质;旋光度、比旋光度; 手性、手性碳。 2、分子结构与对映异构的关系。 3、旋光性、比旋光度、手性、对映体、 内消旋体、外消旋体等重要概念。 4、构型的 R/S 表示法。 5、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和不含手性碳 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思政融入点: 1. 通过“反应停”与海豹胎儿事件介绍, 让学生了解外消旋的概念。 1.了解旋光活性、旋光度、比旋光度、手 性、手性碳、对映体、内消旋体、外消旋 体等概念;认识旋光仪。 2.知道分子结构与对映异构的关系,会利 用结构的对称要素(对称面、对称中心) 判断结构有无旋光性。 3.会用 R/S 构型表示法标定异构体。 4.了解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和不含手性 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思政: 通过历史事件介绍激发学生用辩证的科学 发展观去看待问题,也用励志故事告诉学 生逆境中不要轻言放弃,遇到困难抱怨没 有任何意义。 重点:分子结构 与对映异构的 关系;构型的 R/S 表示法。 难点:构型的 R/S 表示法。 2 讲授 1,2,3 第八章 醇、酚、醚 1、醇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2、醇物理性质:掌握醇沸点、溶解度特 点。 3、醇化学性质:似水性;酯化反应;与 HX 反应;伯、仲、叔醇反应活性差异; 脱水反应;氧化反应; 4、酚的命名,芳环上官能团的优先次序 规则。 5、酚的性质:弱酸性及基团对酸性的影 响;显色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 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6、醚的命名。 7、醚的性质:与浓酸反应;醚键断裂; 过氧化物生成。 1.了解醇、酚、醚的结构、分类和普通命名, 会用系统命名法对它们进行命名。 2.掌握醇、酚、醚的物理性质,知道醇的同 系列熔、沸点、溶解度变化特点,知道醇、 酚、醚之间以及与其它类化合物熔、沸点、 溶解度的区别和原因。 3.掌握醇化学性质:似水性;酯化反应;与 HX 反应;伯、仲、叔醇反应活性差异;脱 水反应;氧化反应;会鉴别不同级别的醇; 4.掌握芳环上官能团的优先次序规则; 5.掌握酚的化学性质:弱酸性及基团对酸性 的影响;显色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 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会鉴别酚类化合 物。 6.掌握醚的化学性质:与浓酸反应;醚键断 裂;过氧化物生成。 重点:醇、酚、 醚的命名、理化 性质。 难点:伯、仲、 叔醇反应活性 差异;弱酸性及 基团对酸性的 影响。 5 讲授 1,2,3 第九章 醛、酮、醌 1、醛、酮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2、醛、酮物理性质。 3、醛、酮化学性质;亲核加成反应;氧 化还原反应;α—H 反应;卤仿反应结 构特征。 4、醌的命名、结构特征及性质。 思政融入点: 1. 通过学习 Wolff-Kishner-黄鸣龙反应- 教材中出现的唯一以中国人姓名命名的 有机化学反应,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和专业自信。 1.了解醛、酮的结构、分类,会用系统命名 法命名。 2.了解醛、酮的物理性质。 3.掌握醛、酮的化学性质;亲核加成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α—H 反应;卤仿反应结 构特征;会利用特征反应进行推断和鉴别 醛、酮。 4.了解醌的命名、结构特征及性质。 思政: 1.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 度,以及从“偶然中发现必然”的科研作 风。 重点:醛、酮的 命名和化学性 质。 难点:亲核加成 反应;氧化还原 反应;α—H 反 应;卤仿反应结 构特征。 6 讲授 1,2,3
散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能力) 重点、难点 微学方式(洲支排课 机、讨论) 程目标 天生代 名法命名并根据名称写出结构 2、羧酸的物理性质 2、掌羧酸同系物的物理性质递变规律 3、羧酸的化学性质:羧酸酸性及结构 重点:羧酸、羧 会比分子量相当情况下不类化合 点井解释原因 厅生物和取 对性的影 ,会利用所学原理分析比较 4、羧酸衍生物的分类和命名。 酸性大小:羧酸衍生物的生成: :元酸酸 酸乙酯的结构、 性质及应用, 的受热脱按或脱水反应:还原反应:ā一】 6 讲授 5、我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 为 6、瘦镀行生物的 反应 反西 活性比水解、醇 莲点:羧酸酸 性比 7轻其酸。结的分类和命名知性质 酯缩合反应。 的影响: 反应」 8、拔基酸,结构、分类和命名:脱我 5、基本掌提羟基酸和獭基酸化学性质:脱 氧化和还原反应:乙酰乙酸乙酯的结构、羧、氧化和还原反应:熟悉乙酰乙酸乙 性质及应用 的结构、性质及应用 点,胺米化合 1、胺类化合物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1、了解胺类化合物的结构、分类,会用系 物的命名、理化 2、胺类化合物物理性质。 统面名法命名并根据名称写出结构。 性质。 了解胺类化合物物理性质 识脂肪胺 难点:脂胺 伯、仲 讲授 1,23 亚硝酸反应活性若异。 胺惊其化,耐基化、猫酰化反应活性若景】 会利用现象变化鉴或分离别不同级别的 基化、酰基化 紧:了解不级别酸与亚酸反应活性 磺酰化反应活 生差异 第十二章杂环化合物命名和化学性厅 重点:杂环化合 1、杂环化合物的结构、。分举和血名 物的结构、分类 2、五元杂环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和命名。 六元杂环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1了解杂环化合物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北含2 讲授 和命名。 第十三章油脂和类脂化合物 1.了解油脂的组成、结构。 2了解油脂的物理 重点: 油脂的化字性:水解反应:加成应 生质:水解反应 认识它们在 讲授 活由的并能活出解 难点 类脂化合物的分类及相关性质, 4类脂化合物的分类及相关性质! 第十四章糖 、构型和构象 1熟悉单糖的结构、构型和构象 重点: 差可成反 氧化反应 成脂 讲授 了解重要双糖的结构、性质和应用。 难点 重要双糖的结构、性质和应用
5 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能力) 重点、难点 学 时 教学方式(讲 授、实验、上 机、讨论) 支撑课 程目标 第十章 羧酸、羧酸衍生物、取代酸 1、羧酸的分类和命名;一些羧酸和取代 酸的俗名。 2、羧酸的物理性质。 3、羧酸的化学性质:羧酸酸性及结构对 酸性的影响;羧酸衍生物的生成;二元 羧酸的受热反应;还原反应;α—H 反 应。 4、羧酸衍生物的分类和命名。 5、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 6、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水解、醇解、 氨解反应;反应活性比较;还原反应; 酯缩合反应。 7、羟基酸:结构、分类和命名和性质。 8、羰基酸:结构、分类和命名;脱羧、 氧化和还原反应;乙酰乙酸乙酯的结构、 性质及应用。 1、了解羧酸、羧酸衍生物、取代酸的分类 和一些羧酸和取代酸的俗名;会用系统命 名法命名并根据名称写出结构。 2、掌握羧酸同系物的物理性质递变规律, 会比较分子量相当情况下不同类化合物 熔、沸点并解释原因。 3、掌握羧酸的化学性质:羧酸酸性及结构 对酸性的影响,会利用所学原理分析比较 酸性大小;羧酸衍生物的生成;二元羧酸 的受热脱羧或脱水反应;还原反应;α—H 反应。 4、掌握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水解、醇 解、氨解反应;反应活性比较;还原反应; 酯缩合反应。 5、基本掌握羟基酸和羰基酸化学性质:脱 羧、氧化和还原反应;熟悉乙酰乙酸乙酯 的结构、性质及应用。 重点:羧酸、羧 酸衍生物和取 代酸的命名、理 化性质;乙酰乙 酸乙酯的结构、 性质及应用。 难点:羧酸酸性 及结构对酸性 的影响;酯缩合 反应。 6 讲授 1,2 第十一章 含氮化合物 1、胺类化合物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2、胺类化合物物理性质。 3、胺类化合物化学性质:脂肪胺、芳胺 碱性;结构对碱性的影响;伯、仲、叔 胺烷基化、酰基化、磺酰化反应活性差 异;伯、仲、叔胺反应鉴别和分离;与 亚硝酸反应活性差异。 1、了解胺类化合物的结构、分类,会用系 统命名法命名并根据名称写出结构。 2、了解胺类化合物物理性质。 3、熟悉胺类化合物化学性质:认识脂肪胺、 芳胺的碱性;掌握结构对碱性的影响;会 比较不同结构胺的碱性强弱。伯、仲、叔 胺烷基化、酰基化、磺酰化反应活性差异; 会利用现象变化鉴或分离别不同级别的 胺。了解不同级别胺与亚硝酸反应活性差 异。 重点:胺类化合 物的命名、理化 性质。 难点:脂肪胺、 芳胺碱性;结构 对碱性的影响; 伯、仲、叔胺烷 基化、酰基化、 磺酰化反应活 性差异。 2 讲授 1,2,3 第十二章 杂环化合物命名和化学性质 1、 杂环化合物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2、 五元杂环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3、 六元杂环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1.了解杂环化合物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2.熟悉五元杂环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3.熟悉元杂环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重点:杂环化合 物的结构、分类 和命名。 难点:杂环化合 物的结构、分类 和命名。 2 讲授 1 第十三章 油脂和类脂化合物 1、 油脂的组成、结构。 2、 油脂的物理性质。 3、 油脂的化学性质:水解反应;加成 反应;酸败作用;干化作用。 4、 类脂化合物的分类及相关性质。 1.了解油脂的组成、结构。 2.了解油脂的物理性质。 3.了解油脂的化学性质:水解反应;加成反 应;酸败作用;干化作用,认识它们在生 活中的实例并能适当解释。 4.类脂化合物的分类及相关性质。 重点: 难点: 1 讲授 1 第十四章 糖类 1、 单糖的结构、构型和构象。 2、 单糖的性质:差向异构化;氧化反 应;还原反应;成脂反应;成苷反 应。 3、 重要双糖的结构、性质和应用。 1.熟悉单糖的结构、构型和构象。 2.了解单糖的性质:差向异构化;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成脂反应;成苷反应。 3.了解重要双糖的结构、性质和应用。 重点: 难点: 2 讲授 1
四、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考核以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为主要目的,以检查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为 重要内容。 (一)考核方式 本课程分期末考核和平时考核。期末考核方式一般为闭卷考试,平时考核包括出勒、平 时课堂问答、讨论和平时测验等考核。 期末老试试题类型一般包括有机化合物命名或写结构、完成反应式、化合物鉴别或分离、 结构推导、有机合成、判断、填充、选择、综合题等形式,覆盖大纲所要求内容,其中至少 60分为基础内容。本课程考试范围涵盖讲授及自学的内容,考试内容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 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记忆、堂据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堂提及综合运用能力。 (一)课程成绪 本课程成绩一般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 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平时学习态度、听课、作业、课堂讨论、平时测验等情况综合评 定。平时成绩占课程考核成绩的比例为40%,期末考试占课程考核成绩的比例为60%。 考核环节及说明: 成绩构成 考核说明 (1)平时成绩采用百分制评分,占总成绩的40% 平时成绩 (2)针对平时成绩对应的课程目标,由作业、测验、误堂表现等部分构成,各部分占比及 分标准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1)考试方式及占比:采用闭卷笔试,卷面分均采用百分制评分,占课程考核成绩的60% (2)评定依据:老试成绩的评定根据试卷参老答室和评分标准进行。 期末考试 (3)考试题型:可以包含判断愿、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反应题、鉴别、简答题 (4)考试内容:针对期末考试对应的课程目标 (三)课程目标的考核与评价方式: 教学活动考核环节 课程目标 合计 结课考试 作业(含部分出勤考核】 课堂表现 小测险 (%) (%) (%) ( 课程目标1 5 50 课程目标2 0 5 5 50 合计 60 20 100
6 四、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考核以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为主要目的,以检查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为 重要内容。 (一)考核方式 本课程分期末考核和平时考核。期末考核方式一般为闭卷考试,平时考核包括出勤、平 时课堂问答、讨论和平时测验等考核。 期末考试试题类型一般包括有机化合物命名或写结构、完成反应式、化合物鉴别或分离、 结构推导、有机合成、判断、填充、选择、综合题等形式,覆盖大纲所要求内容,其中至少 60 分为基础内容。本课程考试范围涵盖讲授及自学的内容,考试内容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 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记忆、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二)课程成绩 本课程成绩一般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 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平时学习态度、听课、作业、课堂讨论、平时测验等情况综合评 定。平时成绩占课程考核成绩的比例为 40%,期末考试占课程考核成绩的比例为 60%。 考核环节及说明: 成绩构成 考核说明 平时成绩 (1)平时成绩采用百分制评分,占总成绩的 40% (2)针对平时成绩对应的课程目标,由作业、测验、课堂表现等部分构成,各部分占比及评 分标准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期末考试 (1)考试方式及占比:采用闭卷笔试,卷面分均采用百分制评分,占课程考核成绩的 60%。 (2)评定依据:考试成绩的评定根据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进行。 (3)考试题型:可以包含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反应题、鉴别题、简答题。 (4)考试内容:针对期末考试对应的课程目标。 (三)课程目标的考核与评价方式: 课程目标 教学活动考核环节 合计 结课考试 (%) (%) 作业(含部分出勤考核) (%) 课堂表现 (%) 小测验 (%) 课程目标 1 30 10 5 5 50 课程目标 2 30 10 5 5 50 合计 60 20 10 10 100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板书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每一章节由理论授课、研讨、 自学或作业等方式构成。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 课件(包括主讲老师对全书的系统讲授,还有重要内容的文字提示)。泛雅平台将作为本课 程网络教学辅助平台发布各类通知、访问资源和学习资料、开展在线测试和讨论等。 六、参考材料 线上:泛雅平台。 线下: 参考教材: 1.《有机化学》,赵建庄、王朝瑾,2017年2月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 阅读书目: 1.[美RT莫里森,RN伯伊德著,《有机化学》(上、下册),复旦大学译,科学出版社 1980年. 2.《基础有机化学》(上、下册),邢其毅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 3.《有机化学》,胡宏纹主编,高等教有出版社,2013年。 主撰人:盛洁 市核人:熊振海 英文校对:盛洁 教学副院长:金银哲 日期:2022年9月1日
7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板书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每一章节由理论授课、研讨、 自学或作业等方式构成。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 课件(包括主讲老师对全书的系统讲授,还有重要内容的文字提示)。泛雅平台将作为本课 程网络教学辅助平台发布各类通知、访问资源和学习资料、开展在线测试和讨论等。 六、参考材料 线上:泛雅平台。 线下: 参考教材: 1. 《有机化学》,赵建庄、王朝瑾,2017 年 2 月第 3 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年。 阅读书目: 1. [美]R.T 莫里森,R•N•伯伊德著,《有机化学》(上、下册),复旦大学译,科学出版社, 1980 年。 2. 《基础有机化学》(上、下册),邢其毅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年。 3. 《有机化学》,胡宏纹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年。 主撰人:盛洁 审核人:熊振海 英文校对:盛洁 教学副院长:金银哲 日 期:2022 年 9 月 1 日
附件:各类考核与评价标准表 1.课后作业评分标准 成绩 优秀 良好 中等 及格 不及格 (分数290分】 (78<分数<90) (68<分数<78) (60<分数<68) (分数60分) 课程目标 有机化学基本知 有机化学基本有机化学基本 有机化学基本 有机化学基本知 识相关作业完成 知识相关作 知识相关作 知识相关作 识相关作业完成 课程目标1 率和正确率达到 完成率和正确 完成率或正确 完成率或正所 率低于60%,按 (10% 909%以上,作业 率达到80%以 率达到709%以 率达到60%以 照完成情况话当 工整,订正态度 人 打分,该次未交 好 作业不得分 能力或实际应用 能力或实际应 能力或实际应 能力或实际 能力或实际应用 相关的鉴别题 用相关的鉴别 用相关的鉴别 用相关的鉴别 相关的鉴别避 反应题、推断题 题、反应 题、反应题 题、反应愿 反应题、推断恐 和综合腰相关作 推断要和综合 推断夏和控合 推断喱和综合 和综合履相关相 课程目标2 业完成率和正确 题相关作业完 相关作业完 樱相关作业完 业完成率低于 (10%) 率达到90%以 成率和正确事 成率和正确事 成率和正确率 60%,按照完成情 上,作业工 达到80%以上 达到70%以上 达到60%以上 况适当打分, 订正态度好。 次未交作业不得 分 2.小测验评价标准 成绩 优秀 良好 中等 及格 不及格 送程目标一 (分数290分) (78≤分数<90) (68≤分数<78) (60s分数<68) (分数<0分) 按照测验中有机 按照测验中有 按昭验中有 按照测验中有按照测验中有 理程日标 化学基本知识相 机化学基本 机化学基本 机化学基本知 机化学基本知 (5%) 关成绩评价 识相关成镜 识相关成绩评 识相关成绩评 识相关成绩评 按照测险中能力按照测验中能 按照测验中能 按照中能按照测验中能 或实际应用相关 力或实际应用 力或实际应用 力或实际应用 力或实际应用 课程目标】 的鉴别题、反 相关的鉴别 相关的整别 相关的鉴别 相关的鉴别 题、推断题和综题、反应题 题、反应题、 题、反应题、 题、反应题 (5%】 合题成绩评价 推断腰和绵合 推断要和综合 推断喱和绘合 推断夏和综合 题成绩评价 题成绩评价 题成绩评价 题成绩评价
8 附件:各类考核与评价标准表 1.课后作业评分标准 成绩 课程目标 优秀 (分数≥90 分) 良好 (78≤分数<90) 中等 (68≤分数<78) 及格 (60≤分数<68) 不及格 (分数<60 分) 课程目标 1 (10%) 有机化学基本知 识相关作业完成 率和正确率达到 90%以上,作业 工整,订正态度 好。 有机化学基本 知识相关作业 完成率和正确 率达到 80%以 上 有机化学基本 知识相关作业 完成率或正确 率达到 70%以 上 有机化学基本 知识相关作业 完成率或正确 率达到 60%以 上 有机化学基本知 识相关作业完成 率低于 60%,按 照完成情况适当 打分,该次未交 作业不得分 课程目标 2 (10%) 能力或实际应用 相关的鉴别题、 反应题、推断题 和综合题相关作 业完成率和正确 率 达 到 90% 以 上,作业工整, 订正态度好。 能力或实际应 用相关的鉴别 题、反应题、 推断题和综合 题相关作业完 成率和正确率 达到 80%以上 能力或实际应 用相关的鉴别 题、反应题、 推断题和综合 题相关作业完 成率和正确率 达到 70%以上 能力或实际应 用相关的鉴别 题、反应题、 推断题和综合 题相关作业完 成率和正确率 达到 60%以上 能力或实际应用 相关的鉴别题、 反应题、推断题 和综合题相关作 业 完 成 率 低 于 60%,按照完成情 况适当打分,该 次未交作业不得 分 2.小测验评价标准 成绩 课程目标 优秀 (分数≥90 分) 良好 (78≤分数<90) 中等 (68≤分数<78) 及格 (60≤分数<68) 不及格 (分数<60 分) 课程目标 1 (5%) 按照测验中有机 化学基本知识相 关成绩评价 按照测验中有 机化学基本知 识相关成绩评 价 按照测验中有 机化学基本知 识相关成绩评 价 按照测验中有 机化学基本知 识相关成绩评 价 按照测验中有 机化学基本知 识相关成绩评 价 课程目标 2 (5%) 按照测验中能力 或实际应用相关 的鉴别题、反应 题、推断题和综 合题成绩评价 按照测验中能 力或实际应用 相 关 的 鉴 别 题、反应题、 推断题和综合 题成绩评价 按照测验中能 力或实际应用 相 关 的 鉴 别 题、反应题、 推断题和综合 题成绩评价 按照测验中能 力或实际应用 相 关 的 鉴 别 题、反应题、 推断题和综合 题成绩评价 按照测验中能 力或实际应用 相 关 的 鉴 别 题、反应题、 推断题和综合 题成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