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二中2010届高三模拟试题(二) 语文 2010.4 、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论儒学的复兴 汤一介 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民族复兴的进程之中,民族的复兴必然与民族文化的复 兴相关联,在我国历史上虽说是由儒、道、释三家构成中华文化,但儒学却一直 曾居于主流地位,影响着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儒学的复兴和中华民 族的复兴是分不开的这是由历史原因形成的。儒学自孔子起就自觉地继承着夏、 商、周三代的文化,从历史上看它曾是中华民族发育、成长的根,我们没有可能 把这个根斩断。 因此,只能适时地在传承这个文化命脉的基础上,使之更新。就目前我国发 展的实际情况看,在21世纪儒学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在中国、甚至在世界(特别是 在东亚地区)将会有新的发展。为什么儒学会有一个新的发展?原因当然是多方面 的,有政治的、有经济的原因,但与“西学”(主要指作为精神文化的西方哲学 等等)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所进行的全方位的冲击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是 由于“西学”对中国文化的冲击,使得我们得到对自身文化传统有个自我反省的 机会。我们逐渐知道,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应该发扬什么和应该抛弃什么以及应 该吸收什么。因而在长达一百多年中,中国人在努力学习、吸收和消化“西学 这为儒学从传统走向现代奠定了基础。新的现代儒学必须是能为当前人类社会 和平与发展”的前景提供有意义的精神力量的儒学,应该是有益于促进各国人 民团结、友好、互信、互助、和睦相处的大家庭的儒学。新的现代儒学必是“本 开新”的儒学,“反本”才能“开新”,“反本”更重要的是为了开新。中国文化 必须在传承中更新,这样中国文化才得以真正的“复兴”,而“重新燃起新的火 焰"。 本世纪初,中国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这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景 十分重要,它会对人类社会健康合理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和谐”是儒学的中心 观念,在我国传统儒学中包含着“和谐社会”的理想以及可以为建设“和谐社会 提供大量的有意义的思想资源。《礼记·礼运》的“大国”思想可以说为中华民族 勾画出一幅“和谐社会”的蓝图。《论语》中的“礼之用,和为贵”,这就是说“和 谐”将会对调节人们社会生活起着最重要的作用;而“和而不同”又可以为不同 民族和国家的“和平共处″提供了理据。特别是《周易》中的“太和”观念经过 历代儒学思想家的发挥,已具有“普遍和谐”的意义,这就是说,“和谐”应该 包含“人与自然"、“人与人”、“人的自我身心内外”等诸多方面的“和谐”,才 可以称为“普遍和谐"。所以王夫之说“太和”是“和之致”,“太和”是最完美 的“和谐”,如此等等,在儒家思想中比比皆是。 近两百多年来,由于对自然界无量的开发,残酷的掠夺,造成生态环境的严 重破坏,由于人们片面物质利益的追求和权力欲望的无限膨胀,造成了人与人之
银川二中 2010 届高三模拟试题(二) 语 文 2010 . 4 一、现代文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 论儒学的复兴 汤一介 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民族复兴的进程之中,民族的复兴必然与民族文化的复 兴相关联,在我国历史上虽说是由儒、道、释三家构成中华文化,但儒学却一直 曾居于主流地位,影响着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儒学的复兴和中华民 族的复兴是分不开的,这是由历史原因形成的。儒学自孔子起就自觉地继承着夏、 商、周三代的文化,从历史上看它曾是中华民族发育、成长的根,我们没有可能 把这个根斩断。 因此,只能适时地在传承这个文化命脉的基础上,使之更新。就目前我国发 展的实际情况看,在 21 世纪儒学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在中国、甚至在世界(特别是 在东亚地区)将会有新的发展。为什么儒学会有一个新的发展?原因当然是多方面 的,有政治的、有经济的原因,但与“西学”(主要指作为精神文化的西方哲学 等等)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所进行的全方位的冲击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是 由于“西学”对中国文化的冲击,使得我们得到对自身文化传统有个自我反省的 机会。我们逐渐知道,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应该发扬什么和应该抛弃什么以及应 该吸收什么。因而在长达一百多年中,中国人在努力学习、吸收和消化“西学”, 这为儒学从传统走向现代奠定了基础。新的现代儒学必须是能为当前人类社会 “和平与发展”的前景提供有意义的精神力量的儒学,应该是有益于促进各国人 民团结、友好、互信、互助、和睦相处的大家庭的儒学。新的现代儒学必是“本 开新”的儒学,“反本”才能“开新”,“反本”更重要的是为了开新。中国文化 必须在传承中更新,这样中国文化才得以真正的“复兴”,而“重新燃起新的火 焰”。 本世纪初,中国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这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景 十分重要,它会对人类社会健康合理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和谐”是儒学的中心 观念,在我国传统儒学中包含着“和谐社会”的理想以及可以为建设“和谐社会” 提供大量的有意义的思想资源。《礼记·礼运》的“大国”思想可以说为中华民族 勾画出一幅“和谐社会”的蓝图。《论语》中的“礼之用,和为贵”,这就是说“和 谐”将会对调节人们社会生活起着最重要的作用;而“和而不同”又可以为不同 民族和国家的“和平共处”提供了理据。特别是《周易》中的“太和”观念经过 历代儒学思想家的发挥,已具有“普遍和谐”的意义,这就是说,“和谐”应该 包含“人与自然”、“人与人”、“人的自我身心内外”等诸多方面的“和谐”,才 可以称为“普遍和谐”。所以王夫之说“太和”是“和之致”,“太和”是最完美 的“和谐”,如此等等,在儒家思想中比比皆是。 近两百多年来,由于对自然界无量的开发,残酷的掠夺,造成生态环境的严 重破坏,由于人们片面物质利益的追求和权力欲望的无限膨胀,造成了人与人之
间以及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以至于残酷的战争。由 于过分注重金钱的感官享受,致使身心失调,人类分裂,造成自我身心的扭曲, 已成为一种社会病。因此,当前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甚至今后还要长期不断解决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我身心”之间的种种矛盾问题,这些无疑 是人类面临的最重大课题,其中人们必须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要有自我觉醒。针对 上面说到的三大矛盾,我们认为,儒学可以为当今人类社会提供某些有益的思想 资源。当然,必须注意,我并无意说,上述三大矛盾仅靠儒家思想可以完全解决, 真正的较完满的解决还是要靠全世界各民族各国家的人民共同努力不断地在实 践中创造新的理论来逐步解决。但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儒家思想无疑为解决上述三 大矛盾提供了可供参照的智慧 (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1.对“新的现代儒学”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人在努力学习、吸收和消化“西学”,使儒学从传统走向现代,而成 为新的现代儒学。 B.新的现代儒学必是“本开新”的,在传承中更新:“反本”才能“开新”, 燃起新的火焰”。 C.新的现代儒学应是可能为当前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的前景提供有意 义的精神力量的儒学。 新的现代儒学应该是有益于促进各国人民团结、友好、互信、互助、和睦相 处的大家庭的新的现代儒学。 2.下列是“儒学会有一个新的发展”的主要原因的一项是()(3分) A.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华民族要想在新时代实现民族得复兴,首先就要使 儒学复兴。 B.由于儒学曾经一直处于中华文化的主流地位,影响着中国社会生活的方 方面面。 从历史的角度看儒学曾是中华民族发育、成长的根,我们没有可能把这 个根斩断。 D.以西方哲学为代表的“西学”对以“儒学”为根基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全 面冲击。 3对文本分析、理解、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学“大国”“礼之用,和为贵”“和而不同”等思想为我们今天创建“和 谐社会”提供大量了有意义的思想资源。 B.儒学作为一种精神文化,虽然受到“西学”的冲击,但在中国、甚至在世 界(特别是在东亚地区)将会有新的发展 C.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儒家思想无疑能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 自我身心”当前人类面临的三大矛盾。 D.儒学可以为当今人类社会提供某些有益的思想资源,但要真正的较完满的 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种种矛盾还需探索
间以及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以至于残酷的战争。由 于过分注重金钱的感官享受,致使身心失调,人类分裂,造成自我身心的扭曲, 已成为一种社会病。因此,当前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甚至今后还要长期不断解决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我身心”之间的种种矛盾问题,这些无疑 是人类面临的最重大课题,其中人们必须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要有自我觉醒。针对 上面说到的三大矛盾,我们认为,儒学可以为当今人类社会提供某些有益的思想 资源。当然,必须注意,我并无意说,上述三大矛盾仅靠儒家思想可以完全解决, 真正的较完满的解决还是要靠全世界各民族各国家的人民共同努力不断地在实 践中创造新的理论来逐步解决。但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儒家思想无疑为解决上述三 大矛盾提供了可供参照的智慧。 _(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 1.对“新的现代儒学”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人在努力学习、吸收和消化“西学”,使儒学从传统走向现代,而成 为新的现代儒学。 B.新的现代儒学必是“本开新”的,在传承中更新;“反本”才能“开新”, “燃起新的火焰”。 C.新的现代儒学应是可能为当前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的前景提供有意 义的精神力量的儒学。 D.新的现代儒学应该是有益于促进各国人民团结、友好、互信、互助、和睦相 处的大家庭的新的现代儒学。 2.下列是“儒学会有一个新的发展 ....” 的主要原因的一项是( )(3 分) A.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华民族要想在新时代实现民族得复兴,首先就要使 儒学复兴。 B.由于儒学曾经一直处于中华文化的主流地位,影响着中国社会生活的方 方面面。 C.从历史的角度看儒学曾是中华民族发育、成长的根,我们没有可能把这 个根斩断。 D.以西方哲学为代表的“西学”对以“儒学”为根基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全 面冲击。 3.对文本分析、理解、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儒学“大国”“ 礼之用,和为贵”“和而不同”等思想为我们今天创建“和 谐社会”提供大量了有意义的思想资源。 B.儒学作为一种精神文化,虽然受到“西学”的冲击,但在中国、甚至在世 界(特别是在东亚地区)将会有新的发展。 C.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儒家思想无疑能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 自我身心”当前人类面临的三大矛盾。 D.儒学可以为当今人类社会提供某些有益的思想资源,但要真正的较完满的 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种种矛盾还需探索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指喻 方孝孺 浦阳郑君仲辨,其容阗然,其色渥然,其气充然,未尝有疾也。他日, 左手之拇有疹焉,隆起如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 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之大盈握,近拇之指皆 为之痛,若刻刺状,肢体心膂③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 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生。然始发之时,终日可 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 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肉 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也。”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果至 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 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功,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 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盖众人之所可知者,众人之所能沿治也,其势虽危,而 未足深畏。惟萌于不必忧之地,而寓于不可见之初,众人笑而忽之者,此则君子 之所深畏也 昔之天下,有如君之盛壮无疾者乎?爱天下者,有如君之爱身者乎?而可以 为天下患者,岂特疮洧③之于指乎?君未尝敢忽之,特以不早谋于医,而几至于 基病。况乎视之以至疏之势,重之以疲敝之余,吏之戕摩°剥肖以速其疾者亦甚 矣;幸其未发,以为无虞而不知畏,此真可谓智也与哉? 余贱不敢谋国,而君虑周行果,非久于布衣者也。《传》不云乎:“三折肱 而成良医。”君诚有位于时,则宜以拇病为戒 洪武辛酉九月二十六日述 注:①阗然:丰满的样子。②渥然:红润的样子。③剡(duo):砍 割。 ④膂:脊梁骨。 ⑤洧(wei):疮,疹。⑥戕摩:伤害,残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已非三月不能瘳瘳:痊愈B.以为无虞而不知畏虞:料想 C.而傅以善药 以:介词,用D.而寓于不可见之初寓:隐藏 5.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作者认为最值得“谋国”者警惕的一组是(3分) ①众人之所可知者,众人之所能治也 ②萌于不必忧之地,而寓于不可见之初,众人笑而忽之者 ③君诚有位于时,则宜以拇病为戒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4-7 题: 指 喻 方孝孺 浦阳郑君仲辨,其容阗然①,其色渥然②,其气充然,未尝有疾也。他日, 左手之拇有疹焉,隆起如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 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之大盈握,近拇之指皆 为之痛,若剟③刺状,肢体心膂④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 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生。然始发之时,终日可 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 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 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也。”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果至 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 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功,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 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盖众人之所可知者,众人之所能治也,其势虽危,而 未足深畏。惟萌于不必忧之地,而寓.于不可见之初,众人笑而忽之者,此则君子 之所深畏也。 昔之天下,有如君之盛壮无疾者乎?爱天下者,有如君之爱身者乎?而可以 为天下患者,岂特疮痏⑤之于指乎?君未尝敢忽之,特以不早谋于医,而几至于 甚病。况乎视之以至疏之势,重之以疲敝之余,吏之戕摩⑥剥削以速其疾者亦甚 矣;幸其未发,以为无虞.而不知畏,此真可谓智也与哉? 余贱不敢谋国,而君虑周行果,非久于布衣者也。《传》不云乎:“三折肱 而成良医。”君诚有位于时,则宜以拇病为戒。 洪武辛酉九月二十六日述。 注:①阗然:丰满的样子。 ②渥然:红润的样子。 ③剟(duō):砍, 割。 ④膂:脊梁骨。 ⑤痏(wěi):疮,疹。⑥戕摩:伤害,残 害。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已非三月不能瘳. 瘳:痊愈 B.以为无虞.而不知畏 虞:料想 C.而傅以.善药 以:介词,用 D.而寓.于不可见之初 寓:隐藏 5.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作者认为最值得“谋国”者警惕的一组是(3 分) ①众人之所可知者,众人之所能治也 ②萌于不必忧之地,而寓于不可见之初,众人笑而忽之者 ③君诚有位于时,则宜以拇病为戒
④视之以至疏之势,重之以疲敝之余,吏之戕摩剥削以速其疾者 ⑤幸其未发,以为无虞而不知畏 A②④⑤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③3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仲辨左手拇指上长了一个粟米大的疹子,由于体魄健壮,别人认为没 什么,没想到几天后竟大而盈握,不得不去医治。作者认为这是一个深 刻的教训。 本文以事喻理,从友人手指生疹一事生发开去,形象地阐明“天下之事 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的政治见解,使人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观点。 C.作者认为,郑仲辨思虑周密,行事果决,不是久为平民的人;希望他以 后如果身居官位的话,能以手指生疹一事为教训,作为“谋国”的借鉴。 D.郑仲辨手指上的小毛病发展成为大问题,与周围的人“大笑”,“以为 不足患”的态度没有什么关系。作者这样写,是说庸人误事、误国 7.(1)翻译及断句(10分) ①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4分) ②君未尝敢忽之,特以不早谋于医,而几至于甚病。(4分) (2)用斜线(/)给文中画“”的文字断句。(2分) 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 灞上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①灞上:地名,位于长安东,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 8、诗的颈联上下两句写景各用了什么表现技巧?描绘出怎样的意境?(6分) 9、这首诗哪两个字最能抒发诗人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5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今为 :是亦不可以已乎? 。(孟子《鱼我所欲 也》) (2)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白居易《琵 琶行》) (3)问君西游何时还, 。但见悲鸟号古木, (李白 《蜀道难
④视之以至疏之势,重之以疲敝之余,吏之戕摩剥削以速其疾者 ⑤幸其未发,以为无虞而不知畏 A ②④⑤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郑仲辨左手拇指上长了一个粟米大的疹子,由于体魄健壮,别人认为没 什么,没想到几天后竟大而盈握,不得不去医治。作者认为这是一个深 刻的教训。 B.本文以事喻理,从友人手指生疹一事生发开去,形象地阐明“天下之事, 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的政治见解,使人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观点。 C.作者认为,郑仲辨思虑周密,行事果决,不是久为平民的人;希望他以 后如果身居官位的话,能以手指生疹一事为教训,作为“谋国”的借鉴。 D.郑仲辨手指上的小毛病发展成为大问题,与周围的人“大笑”,“以为 不足患”的态度没有什么关系。作者这样写,是说庸人误事、误国。 7.(1) 翻译及断句(10 分) ①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4 分) ②君未尝敢忽之,特以不早谋于医,而几至于甚病。(4 分) (2) 用斜线(/)给文中画“ ”的文字断句。(2 分) 非 有 以 御 其 内 其 势 不 止 非 有 以 治 其 外 疾 未 易 为 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11 分) 灞上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 ①灞上:地名,位于长安东,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 8、诗的颈联上下两句写景各用了什么表现技巧?描绘出怎样的意境?(6 分) 9、这首诗哪两个字最能抒发诗人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5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今为 :是亦不可以已乎? 。(孟子《鱼我所欲 也 》) (2)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 。(白居易《琵 琶行》) (3)问君西游何时还, 。但见悲鸟号古木, 。(李白 《蜀道难
乙选考题 请在以下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不能跨大题选做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中秋夜里的一盏马灯 朱砂 他做梦也不会想到,时至今日,乡村里竟然还会停电,而且是在中秋节的 晚上 菜刚刚摆上饭桌,他正陪娘说话。哥哥在开啤酒,嫂孑还在灶间忙活着, 谁料却突然停电了,世界一下子掉进了黑暗,—如他此刻的生活。 2008年,他所在的投资公司破了产,不仅如此,家也散了,妻子留下 纸离婚协议书,带走了儿子和家里仅有的一点现金。 一想到儿子,他鼻子酸,眼圈儿红了。他点了根烟,习惯性地走出了客 厅。 站在17楼的阳台上,看着楼下灯火辉煌的夜景,想着失业的自己,想着身 上背负的也许一生都无法偿还的债务,想着即将因断供而被银行拍卖的汽车和房 子,他苦笑,连哭的勇气都没有。 许多时候,人,总是在被生活打得落花流水的时候,才会想到亲情。几天 后,借着传统的中秋佳节,他回了老家,看望了瘫痪在床的母亲,并且,给爹上 了坟。 这该死的电,早不停晚不停,偏偏赶着大家吃团圆饭的时候停。母亲气嘟 嘟地牢骚着。 没事儿的,娘,咱有这个呢。”说话间,哥从柜子里拿出一盏马灯,点燃 屋里瞬间便有了光亮。虽然亮度比起电灯来差了不少,但并不影响吃饭。 接下来,一家人先后上了炕,围在母亲身边,话题从这马灯说开来,你 句我一句地闲聊着 瞅着那盏马灯,他有些恍惚,仿佛又回到从前。那个时侯父亲在生产队上 当饲养员,马灯是队里配给父亲晚上给牲口加料用的。曾几何时,这盏马灯在相 灯光比起来,这盏马灯简直就像大功率的探照灯。想来,那个时候可真幸福 啊,在这马灯下,爹编苇筐,娘纳鞋底,他和哥哥做作业,偶尔,娘从柜子里摸 出块冰糖来,给哥俩咬开,一人一半儿,含在嘴里,甜到脚底儿…….,想到这些, 他的心里,忽然就涌出一股温润。 他和哥你一杯我一杯地对饮着,说小时候的事,说到兴起处,哥俩儿的嗓门 越来越大,哥说他小时候偷了邻居张大爷院前的瓜,被张大爷找到家里来,他竟 然对爹说谎是哥哥让他偷的,为此哥稀里糊涂地挨了爹-顿揍。他耍赖,不承认, 说哥哥也窥视那瓜很久了;而且,瓜偷来后,哥哥也吃了。哥哥说他只吃了个瓜 腚,而且不知道那瓜是他偷来的 哥俩儿争得面红耳赤,嫂子乐得前仰后合的,娘更是高兴得咧着缺了牙的嘴, 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欢喜地不得了。多日来的第一次,他忘了所有的烦恼,整 个人都沉浸在童年的趣事里。那一晚,酒喝得高兴,话也很多,他和哥你来我往
乙 选考题 请在以下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不能跨大题选做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中秋夜里的一盏马灯 朱砂 他做梦也不会想到,时至今日,乡村里竟然还会停电,而且是在中秋节的 晚上。 菜刚刚摆上饭桌,他正陪娘说话。哥哥在开啤酒,嫂子还在灶间忙活着, 谁料却突然停电了,世界一下子掉进了黑暗,——如他此刻的生活。 2008 年,他所在的投资公司破了产,不仅如此,家也散了,妻子留下一 纸离婚协议书,带走了儿子和家里仅有的一点现金。 一想到儿子,他鼻子一酸,眼圈儿红了。 他点了根烟,习惯性地走出了客 厅。 站在 17 楼的阳台上,看着楼下灯火辉煌的夜景,想着失业的自己,想着身 上背负的也许一生都无法偿还的债务,想着即将因断供而被银行拍卖的汽车和房 子,他苦笑,连哭的勇气都没有。 许多时候,人,总是在被生活打得落花流 水的时候,才会想到亲情。几天 后,借着传统的中秋佳节,他回了老家,看望了瘫痪在床的母亲,并且,给爹上 了坟。 “这该死的电,早不停晚不停,偏偏赶着大家吃团圆饭的时候停。”母亲气嘟 嘟地牢骚着。 “没事儿的,娘,咱有这个呢。”说话间,哥从柜子里拿出一盏马灯,点燃, 屋里瞬间便有了光亮。虽然亮度比起电灯来差了不少,但并不影响吃饭。 接下来,一家人先后上了炕,围在母亲身边,话题从这马灯说开来,你一 句我一句地闲聊着。 瞅着那盏马灯,他有些恍惚,仿佛又回到从前。那个时侯父亲在生产队上 当饲养员,马灯是队里配给父亲晚上给牲口加料用的。曾几何时,这盏马灯在相 当长时间里都是他向伙伴们炫耀的东西。与其他人家那些豆粒大小的煤油 灯光比起来,这盏马灯简直就像大功率的探照灯。想来,那个时候可真幸福 啊,在这马灯下,爹编苇筐,娘纳鞋底,他和哥哥做作业,偶尔,娘从柜子里摸 出块冰糖来,给哥俩咬开,一人一半儿,含在嘴里,甜到脚底儿……想到这些, 他的心里,忽然就涌出一股温润。 他和哥你一杯我一杯地对饮着,说小时候的事,说到兴起处,哥俩儿的嗓门 越来越大,哥说他小时候偷了邻居张大爷院前的瓜,被张大爷找到家里来,他竟 然对爹说谎是哥哥让他偷的,为此哥稀里糊涂地挨了爹一顿揍。他耍赖,不承认, 说哥哥也窥视那瓜很久了;而且,瓜偷来后,哥哥也吃了。哥哥说他只吃了个瓜 腚,而且不知道那瓜是他偷来的。 哥俩儿争得面红耳赤,嫂子乐得前仰后合的,娘更是高兴得咧着缺了牙的嘴, 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欢喜地不得了。多日来的第一次,他忘了所有的烦恼,整 个人都沉浸在童年的趣事里。那一晚,酒喝得高兴,话也很多,他和哥你来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