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固原一中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命题人:王连仓 2010年7月12日 一现代文阅读(共2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共9分,每小题3分) 人生的四种境界 张世英 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层 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 最低境界为“欲求境界″。人生之初,在这种境界中只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 欲望,故以“欲求”称之。当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生活于越来越高级的境界时,此种最低 境界仍潜存于人生之中。现实中,也许没有一个成人的精神境界会低级到唯有“食色″的欲 求境界,而丝毫没有一点高级境界。以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是境界低下而“趣味低 级”的人 第二种境界为“求知境界”。在这一境界,自我作为主体,有了进一步作为认知客体之 物的规律和秩序的要求。有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人的精神自由程度、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 大大提升了一步。所以,求知境界不仅从心理学和自我发展的时间进程来看在欲求境界之后, 而且从哲学和人生价值、自由之实现的角度来看,也显然比欲求境界高一个层次。 第三种境界为“道德境界″。它和求知境界的岀现几乎同时发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 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但从实现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角度和实现 精神自由的角度而言,则道德境界之高于求知境界,是不待言的。发展到这-水平的“自我 具有了责任感和义务感,这也意味着他有了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能力,把自己看作是命运 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但个人的道德意识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当 独立的个体性自我尚未从所属群体的“我们”中显现出来之时,其道德意识从“我们”出发 推及“我们”之外的他人 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审美境界”。这是因为此时审美意识超越了求知境界的认识关 系,它把对象融入自我之中,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审美意识也超越了求知境界和道徳境 界中的实践关系。这样,审美境界即超越了认识的限制,也超越了功用、欲念和外在目的以 及“应该”的限制,而成为超然于现实之外的自由境界
1 宁夏固原一中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命题人:王连仓 2010 年 7 月 12 日 一.现代文阅读(共 26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共 9 分,每小题 3 分) 人生的四种境界 张世英 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层 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 最低境界为“欲求境界”。人生之初,在这种境界中只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 欲望,故以“欲求”称之。当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生活于越来越高级的境界时,此种最低 境界仍潜存于人生之中。现实中,也许没有一个成人的精神境界会低级到唯有“食色”的欲 求境界,而丝毫没有一点高级境界。以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是境界低下而“趣味低 级”的人。 第二种境界为“求知境界”。在这一境界,自我作为主体,有了进一步作为认知客体之 物的规律和秩序的要求。有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人的精神自由程度、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 大大提升了一步。所以,求知境界不仅从心理学和自我发展的时间进程来看在欲求境界之后, 而且从哲学和人生价值、自由之实现的角度来看,也显然比欲求境界高一个层次。 第三种境界为“道德境界”。它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同时发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 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但从实现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角度和实现 精神自由的角度而言,则道德境界之高于求知境界,是不待言的。发展到这一水平的“自我” 具有了责任感和义务感,这也意味着他有了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能力,把自己看作是命运 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但个人的道德意识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当 独立的个体性自我尚未从所属群体的“我们”中显现出来之时,其道德意识从“我们”出发, 推及“我们”之外的他人。 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审美境界”。这是因为此时审美意识超越了求知境界的认识关 系,它把对象融入自我之中,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审美意识也超越了求知境界和道德境 界中的实践关系。这样,审美境界即超越了认识的限制,也超越了功用、欲念和外在目的以 及“应该”的限制,而成为超然于现实之外的自由境界
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起。很难想象-个人只有其中—种境 界而不掺杂其他境界,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于是我 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岀某人是低级境界、低级趣味的人,某人是高级境界、高级趣味的 人,某人是以道德境界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家,某人是以审美境界占主导地位的真正诗人、真 正的艺术家 1.关于“人生境界”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它存在于人的自我发展历程中,体现着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 B.它由四个层次组成,从幼年到成年,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 C.现实的人生中,它是一个整体,是由从低到高的四种境界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的。 D.每个人的人生境界表现错综复杂,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 2.对于“求知境界”与“道德境界”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并不意味着前者就一定比后者岀现得晩 B.达到了“求知境界”,人具备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C.责任感与义务感使“道德境界”不同于“求知境界”,并髙于“求知境界”。 D.“求知境界”虽也把“自我”作为主体,但这个“自我”却不同于“道德境界”中的“自 我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欲求境界”是人生的最低境界,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髙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 B.“求知境界”中的“自我”已不再仅满足于个人生存所必须的最低欲望,而对规律与秩序 有了认知的要求。 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而已经有意识地把“我们”作为自我选择、决定时的 中心了 D.“审美境界”是人生最髙的精神境界,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 种境界。 (二)阅读下面小说,完成4--6题。(共17分) 面包 [西德]沃尔夫冈·波谢特 她突然醒来。两点半。她寻思,为什么会突然醒了。哦,原来是这样!厨房里有人碰了 下椅子。她仔细地听厨房里的声音,寂静无声。太安静了,她用手摸了一下身边的床,发
2 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其中一种境 界而不掺杂其他境界,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于是我 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出某人是低级境界、低级趣味的人,某人是高级境界、高级趣味的 人,某人是以道德境界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家,某人是以审美境界占主导地位的真正诗人、真 正的艺术家…… 1.关于“人生境界”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它存在于人的自我发展历程中,体现着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 B.它由四个层次组成,从幼年到成年,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 C.现实的人生中,它是一个整体,是由从低到高的四种境界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的。 D.每个人的人生境界表现错综复杂,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 2.对于 “求知境界”与“道德境界”关系的表述,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并不意味着前者就一定比后者出现得晚。 B.达到了“求知境界”,人具备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C.责任感与义务感使“道德境界”不同于“求知境界”,并高于“求知境界”。 D.“求知境界”虽也把“自我”作为主体,但这个“自我”却不同于“道德境界”中的“自 我”。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欲求境界”是人生的最低境界,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 B.“求知境界”中的“自我”已不再仅满足于个人生存所必须的最低欲望,而对规律与秩序 有了认知的要求。 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而已经有意识地把“我们”作为自我选择、决定时的 中心了 D.“审美境界”是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 种境界。 (二)阅读下面小说,完成 4---6 题。(共 17 分) 面 包 [西德]沃尔夫冈·波谢特 她突然醒来。两点半。她寻思,为什么会突然醒了。哦,原来是这样!厨房里有人碰了 一下椅子。她仔细地听厨房里的声音,寂静无声。太安静了,她用手摸了一下身边的床,发
现是空的。这就是为什么特别安静的原因了——没有他的呼吸声。她起床,摸索着经过漆黑 的房间来到厨房。在厨房两人相遇了。表针指着两点半。她看到橱柜边上有个白的东西。她 打开灯。两人各穿衬衣相对而立。深夜,两点半。在厨房里。 在厨房餐桌上是一个盛面包的盘子。她知道,他切过了面包。小刀还放在盘子旁边。桌 布上留下了面包屑。每晚他们就寝时,他总是把桌布弄干净的。每天晚上如此。然而现在桌 布上有面包屑,而且小刀还在那里。她感到地上的凉气慢慢传到她身上。她转过头来不再看 盘子了 ①“我还以为这里出什么事了。”他说,并环视了一下厨房四周。 我也听见了什么”她回答,这时她发现,他夜晚穿着衬衣看起来真是老了。跟他年龄一 样老了,六十三岁。白天他看起来还年轻些。她看起来已经老了,他在想,穿着衬衣的她看 起来相当老了。不过也许是头发的原因,夜里女人显老总是表现在头发上。头发使人一下变 老了。 你应该穿上鞋子的。这样光着脚在冷地上你会着凉的 她没有注视他,因为她不愿忍受他在撒谎,他们结婚三十九年之后他现在撒谎了 ②“我原以为这里有什么事。”他又说了一遍,又失去了自制,把视线从一个角落移到 另一个角落。 我也听到了什么。于是我想,这里出了什么事了。 我也听见了。不过,大概什么事也没有。” 她从桌上拿起盘子,并用手指弹去桌布上的面包屑 没有,大概没什么事。”听到他不安地在说 她赶紧帮他说:“过来,大概是外面有什么事 “走,睡觉去。站在冷地上你会着凉的。 他向窗户望去,“是的,一定是外面出了点什么事。我以为是在这里。 她把手伸向电灯开关。我必须现在就关灯,否则我必定还会去瞧盘子的,她想。我不能 再去瞧那个盘子。“过来,”她说,同时把灯关灭。“这大概是外面有什么事,刮风时檐槽 常常碰墙壁。这肯定是檐槽之故。刮风时它总是哗哗乱响 两人摸着走过黑暗的过道来到卧室。两双光脚在地板上拍击作响 是有风,”他说,“已经刮了一整夜了。”当她躺在床上时,她说:“是的,刮了一 夜的风。刚才大概就是檐槽在响
3 现是空的。这就是为什么特别安静的原因了——没有他的呼吸声。她起床,摸索着经过漆黑 的房间来到厨房。在厨房两人相遇了。表针指着两点半。她看到橱柜边上有个白的东西。她 打开灯。两人各穿衬衣相对而立。深夜,两点半。在厨房里。 在厨房餐桌上是一个盛面包的盘子。她知道,他切过了面包。小刀还放在盘子旁边。桌 布上留下了面包屑。每晚他们就寝时,他总是把桌布弄干净的。每天晚上如此。然而现在桌 布上有面包屑,而且小刀还在那里。她感到地上的凉气慢慢传到她身上。她转过头来不再看 盘子了。 ①“我还以为这里出什么事了。”他说,并环视了一下厨房四周。 “我也听见了什么”她回答,这时她发现,他夜晚穿着衬衣看起来真是老了。跟他年龄一 样老了,六十三岁。白天他看起来还年轻些。她看起来已经老了,他在想,穿着衬衣的她看 起来相当老了。不过也许是头发的原因,夜里女人显老总是表现在头发上。头发使人一下变 老了。 “你应该穿上鞋子的。这样光着脚在冷地上你会着凉的。” 她没有注视他,因为她不愿忍受他在撒谎,他们结婚三十九年之后他现在撒谎了。 ②“我原以为这里有什么事。”他又说了一遍,又失去了自制,把视线从一个角落移到 另一个角落。 “我也听到了什么。于是我想,这里出了什么事了。” “我也听见了。不过,大概什么事也没有。” 她从桌上拿起盘子,并用手指弹去桌布上的面包屑。 “没有,大概没什么事。”听到他不安地在说。 她赶紧帮他说:“过来,大概是外面有什么事。” “走,睡觉去。站在冷地上你会着凉的。” 他向窗户望去,“是的,一定是外面出了点什么事。我以为是在这里。” 她把手伸向电灯开关。我必须现在就关灯,否则我必定还会去瞧盘子的,她想。我不能 再去瞧那个盘子。“过来,”她说,同时把灯关灭。“这大概是外面有什么事,刮风时檐槽 常常碰墙壁。这肯定是檐槽之故。刮风时它总是哗哗乱响。” 两人摸着走过黑暗的过道来到卧室。两双光脚在地板上拍击作响。 “是有风,”他说,“已经刮了一整夜了。”当她躺在床上时,她说:“是的,刮了一 夜的风。刚才大概就是檐槽在响
是呀,我刚才还以为是在厨房。大概就是檐槽吧。”他说这话,仿佛已沉入半睡中 她注意到,当他撒谎时,声音多假。 真冷。”她说,并轻声地打着哈欠。“我可钻被窝了,晚安 晚安”。他回答,又说了一句,“是呀,可真冷呀 随后是寂静无声,许多分钟后她听到,他在小心、轻声地咀嚼。她故意深沉又均匀地呼 吸,使他不致发觉,她尚未入睡,然而他的咀嚼节奏均匀,倒使她慢慢进λ梦乡了。 当他第二天晚上回家时,她分给他四片面包;平时他只有三片。 你可以慢慢吃,吃四片。”她说着离开了餐桌。“我吃这面包消化不了。你多吃一片吧 吧。我消化不好。 她注意到,③他把头深深地埋在盘子上。他没有抬头。就在此刻她对他非常同情。 你可不能只吃两片面包。”他对着盘子在说。 够了。晚上我吃面包消化不好,你吃吧,快吃吧! 过了一会儿,她才又坐在桌旁的灯下。 【注】沃尔夫冈·博歇尔特:西德废墟文学的先驱和重要代表作家。小说《面包》写的 是二战后人们在饥荒处境中的生活 4.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4分) 5.文中的画线部分分别表现了丈夫怎样的心理?(6分) 6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7分) 、默写(每空1分,共8分)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庄生晓梦迷蝴蝶, 。(《锦瑟》) (2)想当年,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劝学》)
4 “是呀,我刚才还以为是在厨房。大概就是檐槽吧。”他说这话,仿佛已沉入半睡中。 她注意到,当他撒谎时,声音多假。 “真冷。”她说,并轻声地打着哈欠。“我可钻被窝了,晚安” “晚安”。他回答,又说了一句,“是呀,可真冷呀”。 随后是寂静无声,许多分钟后她听到,他在小心、轻声地咀嚼。她故意深沉又均匀地呼 吸,使他不致发觉,她尚未入睡,然而他的咀嚼节奏均匀,倒使她慢慢进入梦乡了。 当他第二天晚上回家时,她分给他四片面包;平时他只有三片。 “你可以慢慢吃,吃四片。”她说着离开了餐桌。“我吃这面包消化不了。你多吃一片吧 吧。我消化不好。” 她注意到,③他把头深深地埋在盘子上。他没有抬头。就在此刻她对他非常同情。 “你可不能只吃两片面包。”他对着盘子在说。 “够了。晚上我吃面包消化不好,你吃吧,快吃吧!” 过了一会儿,她才又坐在桌旁的灯下。 【注】沃尔夫冈·博歇尔特:西德废墟文学的先驱和重要代表作家。小说《面包》写的 是二战后人们在饥荒处境中的生活。 4.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4 分) 5.文中的画线部分分别表现了丈夫怎样的心理?(6 分) 6.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7 分) 二、默写(每空 1 分,共 8 分)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庄生晓梦迷蝴蝶, 。(《锦瑟 》) (2)想当年,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劝学》)
(4)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赤壁赋》) (5)问君能有几多愁? (《虞美人》) (6)是故弟子不比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如是而已。(《师说》) 三、古代诗歌阅读(共26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8--9问题。(9分) 咏怀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怕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恨( liang)悲伤。 8.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 品性?(3分) 9.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6分) (二)阅读下面几首诗,根据要求填空(10题每空1分,11--12题每空2分,共17分) 中吕阳春曲 夜书所见 周德清 叶绍翁 王昌龄 半池暖绿鸳鸯睡 萧萧梧叶送寒声 闺中少妇不知愁, 满径残红燕子飞 江上秋风动客情。 春日凝妆上翠楼。 林老翠杜鹃啼 知有儿童挑促织, 忽见陌头杨柳色, 春事已,何日是归期 夜深篱落一灯明 悔教夫婿觅封侯
5 (4)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赤壁赋》) (5)问君能有几多愁? 。(《虞美人》) (6)是故弟子不比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 如是而已。(《师说》) 三、古代诗歌阅读(共 26 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 8——9 问题。(9 分) 咏 怀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8.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 品性?(3 分) 9.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6 分) (二)阅读下面几首诗,根据要求填空(10 题每空 1 分,11——12 题每空 2 分,共 17 分) 中吕 阳春曲 夜书所见 闺 怨 周德清 . 叶绍翁 王昌龄 半池暖绿鸳鸯睡, 萧萧梧叶送寒声, 闺中少妇不知愁, 满径残红燕子飞, 江上秋风动客情。 春日凝妆上翠楼。 一林老翠杜鹃啼。 知有儿童挑促织, 忽见陌头杨柳色, 春事已,何日是归期? 夜深篱落一灯明。 悔教夫婿觅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