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条统、精神疾 病护理》教学大纲 供护理学(专升本)专业使用 锦州医科大学·教务处 二○一八年六月
《神经系统、精神疾 病护理》教学大纲 供护理学(专升本)专业使用 锦州医科大学·教务处 二○ 一 八年六月
《神经系统、精神疾病护理》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护理学(专升本) 总学时:89理论学时:56实践学时:33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护理是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改革后,对原有内科护理学、外科护 理学、、精神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临床专业课重新进行整合成的十大系统疾病护理之一:是 护理专业学生主修的一门临床主干课程。该课程的主要内容为: ,要点阐述神经系统的正常功 能,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及机制,为在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神经系统疾病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在 堂据神经系统的基本理论,其木知识、基本技能的其础上,培养学牛理容、分析、综合和解油 问题的能力,为从事临床医疗工作莫定基础。介绍神经精神系统常见病病人的健康评估和整体 护理:并进一步阐明护理理论和护理程序在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护理中的应用,强调护理学理论 和其它学科知识对神经结神系统疾病护理实践的指导作用。诵时学习神经墙神系统疾病的理论 和护理技能,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本系统疾病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该领域的新进展和新技 术,具备处理临床护理问题的能力。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本课程前续的专业基础课程有:人体基本形态与结构、细胞分子生物学、免疫和病原生物 学、病理和药理学基础、护理学导论、基础护理学、健康评估等课程:并学习了临床护理课程 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代谢内分泌系统疾病护理。本课程在教学实施过 程中,与相关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处理好各课程之间的关系,并注意与其它相关课程内容的分 工,配合,保证课程体系和结构的科学性与完整性。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1.会描述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主要并发症、诊断要点、 防治原则 2。能运用护理程序对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病人进行整体护理,为病人及家属提供健康教 有,学会书写护理病历,并能复述和协助医生执行主要的治疗指施,达到自学有关知识,查阅 有关文献及独立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能力。 四、学时分配(理论) 基础知识部分: 章节 教学内容 学时 第1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 第2章 神经系统疾病 2 第3章 作用于神经与精神系统的药物 8 合计 18 专业知识部分: 章节 教学内容 学时 第一章 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 0.5 第二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评估 1.5
《神经系统、精神疾病护理》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护理学(专升本) 总学时:89 理论学时:56 实践学时:33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护理是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改革后,对原有内科护理学、外科护 理学、、精神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临床专业课重新进行整合成的十大系统疾病护理之一;是 护理专业学生主修的一门临床主干课程。该课程的主要内容为:,要点阐述神经系统的正常功 能,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及机制,为在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神经系统疾病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在 掌握神经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为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奠定基础。介绍神经精神系统常见病病人的健康评估和整体 护理;并进一步阐明护理理论和护理程序在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护理中的应用,强调护理学理论 和其它学科知识对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护理实践的指导作用。通过学习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的理论 和护理技能,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本系统疾病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该领域的新进展和新技 术,具备处理临床护理问题的能力。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本课程前续的专业基础课程有:人体基本形态与结构、细胞分子生物学、免疫和病原生物 学、病理和药理学基础、护理学导论、基础护理学、健康评估等课程;并学习了临床护理课程 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代谢内分泌系统疾病护理。本课程在教学实施过 程中,与相关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处理好各课程之间的关系,并注意与其它相关课程内容的分 工,配合,保证课程体系和结构的科学性与完整性。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1.会描述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主要并发症、诊断要点、 防治原则。 2.能运用护理程序对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病人进行整体护理,为病人及家属提供健康教 育,学会书写护理病历,并能复述和协助医生执行主要的治疗措施,达到自学有关知识,查阅 有关文献及独立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能力。 四、学时分配(理论) 基础知识部分: 章节 教学内容 学时 第 1 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 8 第 2 章 神经系统疾病 2 第 3 章 作用于神经与精神系统的药物 8 合 计 18 专业知识部分: 章节 教学内容 学时 第一章 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 0.5 第二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评估 1.5
第三章 颅内压增高患者的护理 2 第四章 颅脑损伤 2 第五章 脑血管病 4.5 第十四 章 新生儿颅脑疾病患者的护理 0.5 第六章 城痫 第七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第八章 周用神经系统疾病的护理 第九章 运动障碍患者的护理 第十章 肌肉疾病患者的护理 神经系统先天性疾病的护理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二章 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 3 第三章 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2 第四章 精神分裂患者的护理 2 第五章 心墙赔碍违者的护理 2 第六章 神经症患者的护理 2 第七章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患者护理 2 第八章 儿童及少年期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2 第九章 人格障碍患者的护理 2 第十章 精神科常见的护理技能及技术 合计 38 五、课程考核 本课程为考试课,考核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为形成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40%,包括 考勤、课堂表现、期中考试、实验课表现、病例书写等 部分为终结性考试,占课程总成绩 的60%,采用闭卷方式。 六、敕材及主要参考书 (一)教科书 [1]高东明主编.皮肤、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年4 月。 [2]隋汝波,郝春艳.皮肤感官、神经精神、运动系统疾病护理.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5 (二)参考书 [1]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陈颜珠,钟南山,陆再英.内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3]刘哲宁,精神科护理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第三章 颅内压增高患者的护理 2 第四章 颅脑损伤 2 第五章 脑血管病 4.5 第十四 章 新生儿颅脑疾病患者的护理 0.5 第六章 癫痫 2 第七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1 第八章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护理 1 第九章 运动障碍患者的护理 1 第十章 肌肉疾病患者的护理 1 第十三 章 神经系统先天性疾病的护理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二章 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 3 第三章 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2 第四章 精神分裂患者的护理 2 第五章 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 2 第六章 神经症患者的护理 2 第七章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患者护理 2 第八章 儿童及少年期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2 第九章 人格障碍患者的护理 2 第十章 精神科常见的护理技能及技术 2 合 计 38 五、课程考核 本课程为考试课,考核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形成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 40%,包括 考勤、课堂表现、期中考试、实验课表现、病例书写等;一部分为终结性考试,占课程总成绩 的 60%,采用闭卷方式。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一)教科书 [1] 高东明主编.皮肤、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 第一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年 4 月。 [2] 隋汝波,郝春艳.皮肤感官、神经精神、运动系统疾病护理.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5 (二)参考书 [1]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第 5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陈灏珠,钟南山,陆再英.内科学.第 8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3]刘哲宁,精神科护理学.第 3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4)万学红、卢雪峰.诊断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5]李乐之,路潜.外科护理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6]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7们王卫平.儿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8]崔琰.儿科护理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9]杨宝峰,苏定冯.药理学(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8月。 [10]林原,李胜男.药理学(英文版),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9月 [11]姜恩魁,金英,机能实验学教程.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9月 [12)姚泰主编.生理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 [13]李玉林,病理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6月 七、教学内容(理论) 基础知识部分 第一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教学内容】 神经元和突触:神经纤维的功能、分类及兴奋传导的特征,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及其影 响因素。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和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突触与突触传递:突触的概念、结构和分类,突触传递的过程,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 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传递的特征。非定向突触传递。电突触传 中枢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的概念及确定递质的条件。中枢神经递质的种类。中枢神经元 的联系方式。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丘脑核团的分类,特异投射系统与非特异投射系统。痛觉(体表 痛和深部痛),内脏痛的特征与牵涉痛。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运动神经元与运动单位。脊休 克。骨骼肌牵张反射。脑干网状结构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抑制区和易化区的作用。去大脑僵直 的概念、类型及产生机制。小脑对运动的调节功能。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及损伤后的表 现。大脑皮层的运动调节功能。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特征。自主神经的功能及生理意义。 脊髓、低位脑干、下丘脑和大脑皮质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脑的高级功能:条件反射的形成和两种信号系统学说。脑电图的波形 觉醒、睡眠:慢波睡眠与异相睡眠的特点及意义。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及其影响因素。。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 和神经的营养性作用。突触的概念、结构和分类。非定向突触传递、电突触传递。递质的鉴 定,调质与递质的共存。递质的合成、释放与失活。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丘脑核团的分 类。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及损伤后的表现。脑电图的波形。条件反射的形成和两种信号
[4]万学红、卢雪峰.诊断学.第 8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5]李乐之,路潜.外科护理学.第 5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6]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第 8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7]王卫平.儿科学.第 8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8]崔琰.儿科护理学.第 5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9] 杨宝峰,苏定冯.药理学(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年 8 月。 [10] 林原,李胜男.药理学(英文版).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年 9 月 [11] 姜恩魁,金英.机能实验学教程.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年 9 月 [12] 姚泰主编.生理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 [13] 李玉林,病理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年 6 月 七、教学内容(理论) 基础知识部分 第一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 【教学内容】 神经元和突触:神经纤维的功能、分类及兴奋传导的特征,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及其影 响因素。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和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突触与突触传递:突触的概念、结构和分类,突触传递的过程,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 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传递的特征。非定向突触传递。电突触传 中枢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的概念及确定递质的条件。中枢神经递质的种类。中枢神经元 的联系方式。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丘脑核团的分类,特异投射系统与非特异投射系统。痛觉(体表 痛和深部痛),内脏痛的特征与牵涉痛。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运动神经元与运动单位。脊休 克。骨骼肌牵张反射。脑干网状结构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抑制区和易化区的作用。去大脑僵直 的概念、类型及产生机制。小脑对运动的调节功能。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及损伤后的表 现。大脑皮层的运动调节功能。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特征。自主神经的功能及生理意义。 脊髓、低位脑干、下丘脑和大脑皮质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脑的高级功能:条件反射的形成和两种信号系统学说。脑电图的波形。 觉醒、睡眠:慢波睡眠与异相睡眠的特点及意义。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及其影响因素。。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 和神经的营养性作用。突触的概念、结构和分类。非定向突触传递、电突触传递。递质的鉴 定,调质与递质的共存。递质的合成、释放与失活。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丘脑核团的分 类。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及损伤后的表现。脑电图的波形。条件反射的形成和两种信号
系统学说。熟悉经典突触的概念和分类。经典突触传递过程。突触后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 位、物制性突触后由位)。坛动神经元与云动单位。脑干网状结物的制风和易化风的作用。大 脑皮层的运动调节功能。脊髓、低位脑干和大脑皮质对内脏活动的调节。掌握神经纤维传导兴 奋的特征。乙酰胆碱及其受体。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及其受体。中枢神经递质的种类。中 枢兴奋传播的特征。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脊休克。骨骼肌牵张反射。去大脑僵直的概 念、类型及产生机制。小脑对运动的调节功能。慢波睡眠与异相睡眠的特点及意义。 【重点与难点】 重点:突触传递原理和过程:神经递质和受体: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中枢神经系统对躯 体运动、感觉和内脏活动的调节作用。 难点:突触传递原理和突触后电位:中枢抑制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用问题式、启发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视频和板书三种教学手段相结 合方 第二章神经系统的病理解剖 【教学内容】 学习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的反应以及常见并发症;学习急性化脓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 脑炎、脊髓灰质炎、狂犬病。学习缺氧性脑病、脑梗死、脑出血的病理改变。学习中枢神经肿 瘤:胶质瘤、髓母细胞瘤、脑膜瘤的病变特点;周围神经肿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的病变 特点;转移性肿瘤:病变特点。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神经元的病变;神经胶质细胞的改变;小胶质细胞的病变。 2.熟悉:脑疝、脑水肿和脑积水的类型、特点。 3,掌握:急性化脓性脑脊随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和脊髓灰质炎的病变特点 4,熟悉:急性化脓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和脊随灰质炎的病因及发病 机制、临床病理联系、结局及并发症。 5.掌握:缺氧性脑病的病理变化;脑出血的特点 6.熟悉:脑梗死的特点 7.掌握:神经鞘瘤的病变特点 8.熟悉:中枢神经肿瘤(胶质瘤、髓母细胞瘤、脑膜瘤)的病变特点:周 围神经肿瘤(神经纤维瘤)的病变特点 【重点与难点】 重点:1神经元的病变;神经胶质细胞的改变;小胶质细胞的病变。 2.脑疝、脑水肿和脑积水的类型、特点
系统学说。熟悉经典突触的概念和分类。经典突触传递过程。突触后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 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运动神经元与运动单位。脑干网状结构抑制区和易化区的作用。大 脑皮层的运动调节功能。脊髓、低位脑干和大脑皮质对内脏活动的调节。掌握神经纤维传导兴 奋的特征。乙酰胆碱及其受体。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及其受体。中枢神经递质的种类。中 枢兴奋传播的特征。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脊休克。骨骼肌牵张反射。去大脑僵直的概 念、类型及产生机制。小脑对运动的调节功能。慢波睡眠与异相睡眠的特点及意义。 【重点与难点】 重点:突触传递原理和过程;神经递质和受体;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中枢神经系统对躯 体运动、感觉和内脏活动的调节作用。 难点:突触传递原理和突触后电位;中枢抑制。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用问题式、启发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视频和板书三种教学手段相结 合方式。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病理解剖 【教学内容】 学习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的反应以及常见并发症;学习急性化脓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 脑炎、脊髓灰质炎、狂犬病。学习缺氧性脑病、脑梗死、脑出血的病理改变。学习中枢神经肿 瘤:胶质瘤、髓母细胞瘤、脑膜瘤的病变特点;周围神经肿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的病变 特点 ;转移性肿瘤:病变特点。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神经元的病变;神经胶质细胞的改变;小胶质细胞的病变。 2.熟悉:脑疝、脑水肿和脑积水的类型、特点。 3.掌握:急性化脓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和脊髓灰质炎的病变特点 4.熟悉:急性化脓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和脊髓灰质炎的病因及发病 机制、临床病理联系、结局及并发症。 5.掌握:缺氧性脑病的病理变化;脑出血的特点 6.熟悉:脑梗死的特点 7.掌握:神经鞘瘤的病变特点 8.熟悉:中枢神经肿瘤(胶质瘤、髓母细胞瘤、脑膜瘤)的病变特点;周 围神经肿瘤(神经纤维瘤)的病变特点 【重点与难点】 重点:1. 神经元的病变;神经胶质细胞的改变;小胶质细胞的病变。 2. 脑疝、脑水肿和脑积水的类型、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