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学》 教学大纲 (供护理本科专业使用) 辽宁医学院·教务处 二OO七年六月
《急救护理学》 教学大纲 (供护理本科专业使用) 辽 宁 医 学 院 ·教 务 处 二 ○ ○ 七 年 六 月
《急救护理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护理 总学时:44 其中理论学时:24 实践学时:20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急救护理学是护理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研究各类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监护、护理为主要 内容的一门新兴的护理临床学科。 本课程可分为院外急救和院内急救两大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临床常见的急危 重疾病如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创伤、急性中毒、昏迷等及常用的急救技术。在教学中注重急救 技术的训练与操作,同时注意学生急救意识与应变能力的培养。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本课程的前续课程是:护理学基础、医学基础和内外科护理学。因此,本课程中有些内容可能 在其他临床课程中已作部分介绍,但在本课程中重点讲授病情评估要点、救治原则及救护措施,避 免内容重复交叉,又体现出急救护理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学科。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急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护理基本操作。 2、掌握各种急危重症病人的病情评估、急救原则。 3、初步学会对各科危急重症病人的初步处理和配合抢救。 4、了解各种危重疾病的病因、诱因、发病机制。 四、学时分配(理论)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第一章:概述 1 第二章:急数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 2 第三章和第六章:急诊科管理 2 3第四章和第十四章:重症监护 4 4 第八章: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5 第九章:严重创价 2 6 第十章:常见各系统急症 7 第十一章:中暑、淹溺与触电 8 第十二章:急性中毒 4
《急救护理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护理 总学时:44 其中理论学时:24 实践学时:20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急救护理学是护理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研究各类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监护、护理为主要 内容的一门新兴的护理临床学科。 本课程可分为院外急救和院内急救两大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临床常见的急危 重疾病如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创伤、急性中毒、昏迷等及常用的急救技术。在教学中注重急救 技术的训练与操作,同时注意学生急救意识与应变能力的培养。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本课程的前续课程是:护理学基础、医学基础和内外科护理学。因此,本课程中有些内容可能 在其他临床课程中已作部分介绍,但在本课程中重点讲授病情评估要点、救治原则及救护措施,避 免内容重复交叉,又体现出急救护理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学科。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急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护理基本操作。 2、掌握各种急危重症病人的病情评估、急救原则。 3、初步学会对各科危急重症病人的初步处理和配合抢救。 4、了解各种危重疾病的病因、诱因、发病机制。 四、学时分配(理论)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1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 2 2 第三章和第六章:急诊科管理 2 3 第四章和第十四章:重症监护 4 4 第八章: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4 5 第九章:严重创伤 2 6 第十章:常见各系统急症 2 7 第十一章:中暑、淹溺与触电 2 8 第十二章:急性中毒 4
9 第十五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合计 24 五、课程考核(理论) 分为两种方式,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其中课程出 勤占5%,期中考试占20%,实践操作占15%),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一)教科书 张波,桂莉,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7月 (二)参考书 [1]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6月 [2]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6月 [3】江观玉.急诊护理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7月 七、教学内容(理论)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 【教学内容】 1、概述: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发展、范畴 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3、概述:院外急救的重要性与特点、任务与原则、组织形式、院外急救服务系统设置与管理 4、院外急救护理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2、了解院外急救重要性、我国院外急救的组织形式、院外急救服务系统设置与管理 3、熟悉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急救医疗服务体系、院外急救特点、院外急救任务 4、掌握院外急救原则、院外急救护理 【重点与难点】 重点:院外急救的原则:院外急救护理 难点:现场评估:现场教护 第三章和第六章:急诊科管理 【教学内容】
9 第十五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2 合 计 24 五、课程考核(理论) 分为两种方式,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40%(其中课程出 勤占 5%,期中考试占 20%,实践操作占 15%),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60%。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一)教科书 张波,桂莉.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年 7 月 (二)参考书 [1]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年 6 月 [2] 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年 6 月 [3] 江观玉.急诊护理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年 7 月 七、教学内容(理论)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 【教学内容】 1、概述: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发展、范畴 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3、概述:院外急救的重要性与特点、任务与原则、组织形式、院外急救服务系统设置与管理 4、院外急救护理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2、了解院外急救重要性、我国院外急救的组织形式、院外急救服务系统设置与管理 3、熟悉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急救医疗服务体系、院外急救特点、院外急救任务 4、掌握院外急救原则、院外急救护理 【重点与难点】 重点:院外急救的原则;院外急救护理 难点:现场评估;现场救护 第三章和第六章:急诊科管理 【教学内容】
1、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 2、急诊科的人员组成与工作制度 3、急诊护理工作 4、仪器设备维护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急诊科人员组成、工作制度、仪器设备维护 2、熟悉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急诊护理工作特点、护理程序和护患沟通 3、掌握急诊护理工作流程 【重点与难点】 重点:急诊科的任务:急诊科的设置:急诊护理工作流程 难点:急诊护理工作流程 第四章和第十四章:重症监扩 【教学内容】 1、ICU的设置与管理 2、危重病人监护 3、监测技术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肺动脉压监测、心排出量监测、体温监测、脑功能监测 2、熟悉ICU的设置和管理、危重病人监护 3、熟悉呼吸功能监测、肾功能监测、动脉血气和酸碱监测 4、掌握心率监测、动脉压监测、中心静脉压监测、心电图监测 【重点与难点】 重点:IC的设置和管理、血流动力学监测、心电图监测 难点:中心静脉压的监测:动脉血气和酸碱监测 第八章: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教学内容】 1、概述:心搏骤停原因、类型、临床表现与诊断 2、心肺脑复苏 3、复苏后的监测与护理 【教学基本要求】
1、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 2、急诊科的人员组成与工作制度 3、急诊护理工作 4、仪器设备维护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急诊科人员组成、工作制度、仪器设备维护 2、熟悉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急诊护理工作特点、护理程序和护患沟通 3、掌握急诊护理工作流程 【重点与难点】 重点:急诊科的任务;急诊科的设置;急诊护理工作流程 难点:急诊护理工作流程 第四章和第十四章:重症监护 【教学内容】 1、ICU 的设置与管理 2、危重病人监护 3、监测技术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肺动脉压监测、心排出量监测、体温监测、脑功能监测 2、熟悉 ICU 的设置和管理、危重病人监护 3、熟悉呼吸功能监测、肾功能监测、动脉血气和酸碱监测 4、掌握心率监测、动脉压监测、中心静脉压监测、心电图监测 【重点与难点】 重点:ICU 的设置和管理、血流动力学监测、心电图监测 难点:中心静脉压的监测;动脉血气和酸碱监测 第八章: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教学内容】 1、概述:心搏骤停原因、类型、临床表现与诊断 2、心肺脑复苏 3、复苏后的监测与护理 【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心搏骤停的原因、心搏骤停的类型、复苏后的监测与护理 2、掌握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心肺脑复苏 【重点与难点】 重点:心搏停的原因、类型、临床表现、诊断、心肺脑复苏、复苏后的监测与护理 难点:心脏骤停的诊断、胸外心脏按压的原理及方法、电击除颤方法及注意事项 第九章:严重创伤 【教学内容】 1、概述:创伤的分类、创伤后的病理生理变化、创伤评分系统 2、多发伤的伤情评估、教治与护理 3、颅脑与胸腹部创伤 4、开放性骨关节伤的清创术 【牧学基本要求】 1、了解创伤后病理生理变化 2、熟悉创伤分类及创伤评分系统、开放性骨关节伤的清创术 3、掌握多发伤的伤情评估、救治与护理 4、掌握颅脑与胸腹部创伤的分类、伤情评估、救治与护理 【重点与难点】 重点:多发伤的伤情评估、救治与护理:颅脑与胸腹部创伤的分类、伤情评估、救治与护理 开放性骨关节伤的清创术 难点:多发伤的伤情评估、救治与护理:颅脑与胸腹部创伤的伤情评估、救治与护理 第十章:常见各系统急症 【教学内容】 常见各系统急症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各种危象的病因、诱因与发病机制 2、掌握各种危象的病情评估、救治与护理 【重点与难点】 重点:常见临床危象的病情评估、救治与护理 难点:常见临床危象的病情评估、救治与护理 第十一章:中暑、淹溺与触电
1、熟悉心搏骤停的原因、心搏骤停的类型、复苏后的监测与护理 2、掌握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心肺脑复苏 【重点与难点】 重点:心搏骤停的原因、类型、临床表现、诊断、心肺脑复苏、复苏后的监测与护理 难点:心脏骤停的诊断、胸外心脏按压的原理及方法、电击除颤方法及注意事项 第九章:严重创伤 【教学内容】 1、概述:创伤的分类、创伤后的病理生理变化、创伤评分系统 2、多发伤的伤情评估、救治与护理 3、颅脑与胸腹部创伤 4、开放性骨关节伤的清创术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创伤后病理生理变化 2、熟悉创伤分类及创伤评分系统、开放性骨关节伤的清创术 3、掌握多发伤的伤情评估、救治与护理 4、掌握颅脑与胸腹部创伤的分类、伤情评估、救治与护理 【重点与难点】 重点:多发伤的伤情评估、救治与护理;颅脑与胸腹部创伤的分类、伤情评估、救治与护理; 开放性骨关节伤的清创术 难点:多发伤的伤情评估、救治与护理;颅脑与胸腹部创伤的伤情评估、救治与护理 第十章:常见各系统急症 【教学内容】 常见各系统急症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各种危象的病因、诱因与发病机制 2、掌握各种危象的病情评估、救治与护理 【重点与难点】 重点:常见临床危象的病情评估、救治与护理 难点:常见临床危象的病情评估、救治与护理 第十一章:中暑、淹溺与触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