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江苏卷】 语文I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 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 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 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高科技企业走向世界的 绝不会一帆风顺,难免还会遭遇这样或那样的 对此,我们要有充分认识,并时刻做好准备。一旦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不知道哪天就 会被人 这样严酷的现实,中国企业必须时时警醒 A.历程骚扰一网打尽B.进程掣肘釜底抽薪 C.历程骚扰釜底抽薪D.进程掣肘网打尽 2.下列对联与所描写的人物对应关系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质而绮,真且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一一李白 B.万里坏长城,南渡朝廷从此小:一抔留古墓,西湖烟水到今香一一岳飞 C.缅想忠贞,补阙拾遗犹昨事;何来环佩,清辉香雾替诗魂一一杜甫 D.集群圣之成,振玉声金,道通中外;立万世之师,存神过化,德合乾坤一一孔丘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世界上的书籍浩如大海, 。其实,形成个人趣味与养成读书癖好 是不可分的 ①喜欢读什么书 ②能体现自己的个性和兴趣 ③再热中的书迷也是不可能穷尽的
- 1 - 2019 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01【江苏卷】 语文 I 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10 页,满分为 16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 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 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 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中国高科技企业走向世界的________绝不会一帆风顺,难免还会遭遇这样或那样的 ________。对此,我们要有充分认识,并时刻做好准备。一旦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不知道哪天就 会被人________。这样严酷的现实,中国企业必须时时警醒。 A.历程 骚扰 一网打尽 B.进程 掣肘 釜底抽薪 C.历程 骚扰 釜底抽薪 D.进程 掣肘 一网打尽 2.下列对联与所描写的人物对应关系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质而绮,真且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李白 B.万里坏长城,南渡朝廷从此小;一抔留古墓,西湖烟水到今香——岳飞 C.缅想忠贞,补阙拾遗犹昨事;何来环佩,清辉香雾替诗魂——杜甫 D.集群圣之成,振玉声金,道通中外;立万世之师,存神过化,德合乾坤——孔丘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世界上的书籍浩如大海, 。其实,形成个人趣味与养成读书癖好 是不可分的。 ①喜欢读什么书 ②能体现自己的个性和兴趣 ③再热中的书迷也是不可能穷尽的
④不论范围是宽是窄,都应该有自己的选择 ⑤读书时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 ⑥我们只能尝其一瓢,品其一粟 A.⑥⑤①④②③B.③⑥⑤①④② C.③⑥④⑤①②D.⑤①④②③⑥ 4.对下列材料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清代著名戏曲理论家李渔对写作有形象的比喻:“基址初平,间架未定,先筹何处建厅,何 处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俟成局了然,始可挥斤运斧。” A.写文章应先安排结构,选定材料。 B.写文章必须注意衔接,前后勾连 C.写文章需要打好基础,注重积累 D.写文章应当围绕中心,收放自如 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再上龚舍人书 王安石 安抚舍人阁下:前日所与某言者,不过欲计校仓廪,诱民出粟,以纾百姓一时之乏耳。某之 所欲言者,非此之谓也。愿毕其说,阁下其择焉 某尝闻善为天下计者,必建长久之策,兴大来之功。当世之人,涵濡盛德,非谓苟目一时之 利,以邀浅鲜之功而已。夫水旱者,天时之常有也。仓廪财用者,国家常不足也。以不足之用, 以御常有之水旱,未见其能济焉,甚非治国养民之术也。 伏自庆历以来,南北饥馑相继,朝廷大臣,中外智谋之士,莫不恻然不忍民之流亡殍死,思 所以存活之。其术不过发常平、敛富民,为粥之养,出糟糠之馀,以有限之食,给无数之民 某原其活者,百未有一,而死者白骨已被野矣。此有惠人之名,而无救患之实者也。昔者梁惠王 尝移粟以救饥馑,孟子论而非之,所谓“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若夫治不由先王之道者,是徒善、徒法也。且五帝、三王之世,可谓极盛最隆,亦不能使五 谷常登而水旱不至。然而无冻馁之民者,何哉?上有善政,而下有储蓄之备也。某历观古者以还, 治日常少,而乱日多。今宋兴百有馀年,四境之远者至万馀里,其间可桑之野,民尽居之,可谓 至大至庶矣。此诚旷世不可逢之嘉会,而贤者有为之时也。今朝廷公卿大夫不以此时讲求治具, 思所以富民化俗之道,以兴起太平,而一切惟务苟且,见患而后虑,见灾而后救。此《传》所谓
- 2 - ④不论范围是宽是窄,都应该有自己的选择 ⑤读书时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 ⑥我们只能尝其一瓢,品其一粟 A.⑥⑤①④②③ B.③⑥⑤①④② C.③⑥④⑤①② D.⑤①④②③⑥ 4.对下列材料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清代著名戏曲理论家李渔对写作有形象的比喻:“基址初平,间架未定,先筹何处建厅,何 处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俟成局了然,始可挥斤运斧。” A.写文章应先安排结构,选定材料。 B.写文章必须注意衔接,前后勾连。 C.写文章需要打好基础,注重积累。 D.写文章应当围绕中心,收放自如。 二、文言文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再上龚舍人书 王安石 安抚舍人阁下:前日所与某言者,不过欲计校仓廪..,诱民出粟,以纾.百姓一时之乏耳。某之 所欲言者,非此之谓也。愿毕其说,阁下其择焉。 某尝闻善为天下计者,必建长久之策,兴大来之功。当世之人,涵濡盛德,非谓苟且一时之 利,以邀浅鲜之功而已。夫水旱者,天时之常有也。仓廪财用者,国家常不足也。以不足之用, 以御常有之水旱,未见其能济焉,甚非治国养民之术也。 伏自庆历以来,南北饥馑相继,朝廷大臣,中外智谋之士,莫不恻然不忍民之流亡殍死,思 所以存活之。其术不过发常平、敛富民,为饘粥之养,出糟糠..之馀,以有限之食,给无数之民。 某原.其活者,百未有一,而死者白骨已被野矣。此有惠人之名,而无救患之实者也。昔者梁惠王 尝移粟以救饥馑,孟子论而非之,所谓“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若夫治不由先王之道者,是徒善、徒法也。且五帝..、三王之世,可谓极盛最隆,亦不能使五 谷常登而水旱不至。然而无冻馁之民者,何哉?上有善政,而下有储蓄之备也。某历观古者以还, 治日常少,而乱日多。今宋兴百有馀年,四境之远者至万馀里,其间可桑之野,民尽居之,可谓 至大至庶.矣。此诚旷世不可逢之嘉会,而贤者有为之时也。今朝廷公卿大夫不以此时讲求治具, 思所以富民化俗之道,以兴起太平,而一切惟务苟且,见患而后虑,见灾而后救。此《传》所谓
“毂既破碎,乃大其辐。事已败矣,乃重太息”,其云益乎? 某于阁下无一日之好,论其相知,固已疏矣。然自阁下之来,以说干阁下再矣。某固非苟有 觊于阁下者也。某尝谓大丈夫有学术才谋者,常患时之不遭也;既遭其时,患言之不用也。今阁 下势在朝廷,不可谓时不遭矣:居可言之地,不可谓言不用矣。某故感激而屡干于左右者,以此。 阁下其亮之。某再拜。 (选自《王文公文集》,有删改)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纾百姓一时之乏耳 纾:解除 B.某原其活者,百未有 原:本来,原本 C.可谓至大至庶矣 庶:众,众多 D.以说干阁下再矣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仓廪,文中指仓库中的粮食,古代仓廪是储藏粮食的仓库。 B.糟糠,文中指共患难的妻子,古代糟糠是指酒糟和谷皮。 C.五帝,我国上古神话中的五个部落首领,黄帝是其中之 D.毂辐,我国古代车辆的两个构件,毂是车轮中心的圆木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当世之人,涵濡盛德,非谓苟且一时之利,以邀浅鲜之功而已。(3分) ②此诚旷世不可逢之嘉会,而贤者有为之时也。(3分) ③某尝谓大丈夫有学术才谋者,常患时之不遭也:既遭其时,患言之不用也。(4分) 8.请概括王安石写作本文的原因。(4分) 、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 次韵柳子玉《过陈绝粮》二首其 苏轼 如我自观犹可厌,非君谁复肯相寻 图书跌宕悲年老,灯火青荧语夜深 早岁便怀齐物志,微官敢有济时心。 南行千里何事成,一听秋涛万鼓音
- 3 - “毂.既破碎,乃大其辐.。事已败矣,乃重太息”,其云益乎? 某于阁下无一日之好,论其相知,固已疏矣。然自阁下之来,以说干.阁下再矣。某固非苟有 觊于阁下者也。某尝谓大丈夫有学术才谋者,常患时之不遭也;既遭其时,患言之不用也。今阁 下势在朝廷,不可谓时不遭矣;居可言之地,不可谓言不用矣。某故感激而屡干于左右者,以此。 阁下其亮之。某再拜。 (选自《王文公文集》,有删改)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以纾.百姓一时之乏耳 纾:解除 B.某原.其活者,百未有一 原:本来,原本 C.可谓至大至庶.矣 庶:众,众多 D.以说干.阁下再矣 干:求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仓廪,文中指仓库中的粮食,古代仓廪是储藏粮食的仓库。 B.糟糠,文中指共患难的妻子,古代糟糠是指酒糟和谷皮。 C.五帝,我国上古神话中的五个部落首领,黄帝是其中之一。 D.毂辐,我国古代车辆的两个构件,毂是车轮中心的圆木。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当世之人,涵濡盛德,非谓苟且一时之利,以邀浅鲜之功而已。(3 分) ②此诚旷世不可逢之嘉会,而贤者有为之时也。(3 分) ③某尝谓大丈夫有学术才谋者,常患时之不遭也;既遭其时,患言之不用也。(4 分) 8.请概括王安石写作本文的原因。(4 分) 三、古诗词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9~10 题。 次韵柳子玉《过陈绝粮》二首其一① 苏 轼 如我自观犹可厌,非君谁复肯相寻。 图书②跌宕悲年老,灯火青荧语夜深。 早岁便怀齐物③志,微官敢有济时心。 南行千里何事成,一听秋涛万鼓音
注:①熙宁四年,柳子玉谪官寿春,舟过陈州,以诗赠子由,苏轼与苏辙均在陈州,于是苏氏兄 弟均步柳诗原韵分别作诗回赠。本诗就是苏轼回赠柳子玉的两诗中的一首。②图书:本指书籍图 谱等文献。这里指文章。③齐物:整顿,使物齐整。 9.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苏、柳之间感情之深?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5分) 10.请赏析尾句“一听秋涛万鼓音”的妙处。(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孙叔敖举于海。(《孟子》) ②③④ 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 ,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赤壁赋》 肇锡余以嘉名。(《离骚》) ⑤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阿房宫赋》) 秋月春风等闲度。(《琵琶行》) ⑦凭君莫话封侯事, 。(《己亥岁二首》曹松) ⑧不失其所者久 (《道德经》)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 驮水的日子 温亚军 连队所在的山上离盖孜河有8公里,全连每天吃用的水都要由驴去河边驮。新买回来的驴和 原来负责驮水的下士犟上了,在挨了无数鞭子后才勉强驮回两半桶水。连长决定让上等兵去接驮 水工作 第一天早上,上等兵把驴牵出圈,往驴背上搁装水的挑子。驴极不情愿,一把摔了挑子。上 等兵也不急,也不抽打驴,驴摔了挑子,他再搁上去,一次又一次,耐心地和驴较量。他和驴都 折腾出满身汗,可硬叫驴没有再往下摔挑子的脾气了,上等兵才牵上驴下山。 8公里在新疆算不了什么,说起来是几步路的事,可上等兵赶着驴,走了近两个小时。下山 路上,驴故意磨蹭,上等兵不急不恼,任它由着自己的性子走。到了河边,上等兵往挑子上的桶 里装满水后,驴又闹腾开了,几次把挑子摔下来,弄了上等兵一身的水。上等兵也不生气,驴摔 下来,他再搁上去,摔下来,再放上去。他一脸的惬意样惹得驴更是气急。直到下午,上等兵才 牵着驴驮了两半桶水回到山上。倒下水后,上等兵没有歇息,又牵着驴去驮水。如此折腾到天快 亮时,驮够了四趟水,才让驴歇下
- 4 - 注:①熙宁四年,柳子玉谪官寿春,舟过陈州,以诗赠子由,苏轼与苏辙均在陈州,于是苏氏兄 弟均步柳诗原韵分别作诗回赠。本诗就是苏轼回赠柳子玉的两诗中的一首。②图书:本指书籍图 谱等文献。这里指文章。③齐物:整顿,使物齐整。 9.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苏、柳之间感情之深?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5 分) 10.请赏析尾句“一听秋涛万鼓音”的妙处。(6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胶鬲举于鱼盐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孙叔敖举于海。(《孟子》)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赤壁赋》)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肇锡余以嘉名。(《离骚》) ⑤鼎铛玉石,金块珠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阿房宫赋》)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月春风等闲度。(《琵琶行》) ⑦凭君莫话封侯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己亥岁二首》曹松) ⑧不失其所者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德经》)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4 题。 驮水的日子 温亚军 连队所在的山上离盖孜河有 8 公里,全连每天吃用的水都要由驴去河边驮。新买回来的驴和 原来负责驮水的下士犟上了,在挨了无数鞭子后才勉强驮回两半桶水。连长决定让上等兵去接驮 水工作。 第一天早上,上等兵把驴牵出圈,往驴背上搁装水的挑子。驴极不情愿,一把摔了挑子。上 等兵也不急,也不抽打驴,驴摔了挑子,他再搁上去,一次又一次,耐心地和驴较量。他和驴都 折腾出满身汗,可硬叫驴没有再往下摔挑子的脾气了,上等兵才牵上驴下山。 8 公里在新疆算不了什么,说起来是几步路的事,可上等兵赶着驴,走了近两个小时。下山 路上,驴故意磨蹭,上等兵不急不恼,任它由着自己的性子走。到了河边,上等兵往挑子上的桶 里装满水后,驴又闹腾开了,几次把挑子摔下来,弄了上等兵一身的水。上等兵也不生气,驴摔 下来,他再搁上去,摔下来,再放上去。他一脸的惬意样惹得驴更是气急。直到下午,上等兵才 牵着驴驮了两半桶水回到山上。倒下水后,上等兵没有歇息,又牵着驴去驮水。如此折腾到天快 亮时,驮够了四趟水,才让驴歇下
第二天,刚吹起床哨,上等兵就把驴牵出来去驮水。这天虽然也驮到了半夜,可桶里的水基 本是满的。一连几天,如果不驮够四趟水,上等兵就不让驴休息,但他没有抽过驴一鞭子 慢慢地,在上等兵不愠不怒、不急不缓的调教中,驴没了那份暴烈,心平气和得就像河边的 水草。上等兵感觉到驴已经真心实意接纳了他,便对驴更加亲切友好了。驴读懂了那份亲近,朝 空寂的山中吼叫几声,又在自己吼叫的回声里敲出鼓点一样的蹄音欢快地走着。上等兵感应着驴 的欢快,知心地拍了拍驴背,把缰绳往它脖子上一盘,不再牵它,只跟在一边。他又想到该给驴 起个名字,兴奋起来,一点没犹豫,就给驴起名“黑家伙”。连长喜欢叫兵们这个家伙那个家伙 的,驴全身黑色,就该叫“黑家伙”。虽然驴不是兵,但也是连队的一员,是他的战友 渐渐地,“黑家伙”熟悉了每天的水要驮回哪里,它总主动走到那里。一天,上等兵在路上 耽搁了一下,“黑家伙”没有接到叫它停的命令,径自走出好远。待上等兵追到山上,“黑家伙” 已经把两桶水分别驮到一班和二班的门口,正站着等他喂草料呢。上等兵冲到“黑家伙”跟前, “黑家伙”以为自己做错了事,扑闪着大眼睛,等着一个不高兴的表情。上等兵没有骂它,却伸 出手抚着它的背,表扬它,“黑家伙”兴奋地冲天叫了几声。 有了这一次,上等兵决定让“黑家伙”独自驮水回连。在河边装上水后,他对“黑家伙”说 你自己回吧,“黑家伙”就自己上山了。“黑家伙”第一次独自上路时,上等兵有点不放心,悄 悄跟在后面,远远地看着,他发现“黑家伙”稳健的身影,竟是群山中惟一的动点。这惟一的动 点,一下子使四周沉寂的山峰山谷多了些让人感动的东西。过了一个多小时,“黑家伙”驮着空 挑子回到河边。上等兵高兴极了,扑上去亲了它一口,并把自己在河边割的青草奖赏给它。“黑 家伙”吃着,不停地甩着尾巴,表示它的高兴。 上等兵买回一个铃铛,拴到“黑家伙”的脖子上。铃铛声清脆悦耳,陪伴着“黑家伙”行走 在寂静的山道上。“黑家伙”喜欢这铃铛声,离上等兵越来越近,步子也越来越快,铃铛声也越 加响亮,远远地传到盖孜河边。 为了打发“黑家伙”不在身边的时间,上等兵带上了课本,在河边复习功课,他心里一直做 着考军校的梦呢。复习累了,他背着手在草地上散步。他想到考上军校后,会和“黑家伙”分开 心里一阵难受,就拼命给“黑家伙”割青草,想把“黑家伙”一个冬天甚至几个冬天要吃的草都 割下、晒干,预备好 在铃铛声中,又过了一年。这年夏天,上等兵考取了军校。 走的那天,上等兵叫“黑家伙”驮着自己的行李下山,再最后一次给“黑家伙”背上的挑子 里装上水,看着它往山上走去,直到走出很远。等他恋恋不舍地背着行李要走时,突然熟悉的铃 声由远及近急促而来。他转身向山路望去,“黑家伙”正以他平时不曾见过的速度飞奔而来,纷
- 5 - 第二天,刚吹起床哨,上等兵就把驴牵出来去驮水。这天虽然也驮到了半夜,可桶里的水基 本是满的。一连几天,如果不驮够四趟水,上等兵就不让驴休息,但他没有抽过驴一鞭子。 慢慢地,在上等兵不愠不怒、不急不缓的调教中,驴没了那份暴烈,心平气和得就像河边的 水草。上等兵感觉到驴已经真心实意接纳了他,便对驴更加亲切友好了。驴读懂了那份亲近,朝 空寂的山中吼叫几声,又在自己吼叫的回声里敲出鼓点一样的蹄音欢快地走着。上等兵感应着驴 的欢快,知心地拍了拍驴背,把缰绳往它脖子上一盘,不再牵它,只跟在一边。他又想到该给驴 起个名字,兴奋起来,一点没犹豫,就给驴起名“黑家伙”。连长喜欢叫兵们这个家伙那个家伙 的,驴全身黑色,就该叫“黑家伙”。虽然驴不是兵,但也是连队的一员,是他的战友。 渐渐地,“黑家伙”熟悉了每天的水要驮回哪里,它总主动走到那里。一天,上等兵在路上 耽搁了一下,“黑家伙”没有接到叫它停的命令,径自走出好远。待上等兵追到山上,“黑家伙” 已经把两桶水分别驮到一班和二班的门口,正站着等他喂草料呢。上等兵冲到“黑家伙”跟前, “黑家伙”以为自己做错了事,扑闪着大眼睛,等着一个不高兴的表情。上等兵没有骂它,却伸 出手抚着它的背,表扬它,“黑家伙”兴奋地冲天叫了几声。 有了这一次,上等兵决定让“黑家伙”独自驮水回连。在河边装上水后,他对“黑家伙”说 你自己回吧,“黑家伙”就自己上山了。“黑家伙”第一次独自上路时,上等兵有点不放心,悄 悄跟在后面,远远地看着,他发现“黑家伙”稳健的身影,竟是群山中惟一的动点。这惟一的动 点,一下子使四周沉寂的山峰山谷多了些让人感动的东西。过了一个多小时,“黑家伙”驮着空 挑子回到河边。上等兵高兴极了,扑上去亲了它一口,并把自己在河边割的青草奖赏给它。“黑 家伙”吃着,不停地甩着尾巴,表示它的高兴。 上等兵买回一个铃铛,拴到“黑家伙”的脖子上。铃铛声清脆悦耳,陪伴着“黑家伙”行走 在寂静的山道上。“黑家伙”喜欢这铃铛声,离上等兵越来越近,步子也越来越快,铃铛声也越 加响亮,远远地传到盖孜河边。 为了打发“黑家伙”不在身边的时间,上等兵带上了课本,在河边复习功课,他心里一直做 着考军校的梦呢。复习累了,他背着手在草地上散步。他想到考上军校后,会和“黑家伙”分开, 心里一阵难受,就拼命给“黑家伙”割青草,想把“黑家伙”一个冬天甚至几个冬天要吃的草都 割下、晒干,预备好。 在铃铛声中,又过了一年。这年夏天,上等兵考取了军校。 走的那天,上等兵叫“黑家伙”驮着自己的行李下山,再最后一次给“黑家伙”背上的挑子 里装上水,看着它往山上走去,直到走出很远。等他恋恋不舍地背着行李要走时,突然熟悉的铃 声由远及近急促而来。他转身向山路望去,“黑家伙”正以他平时不曾见过的速度飞奔而来,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