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写作试卷 毕业学校 准考证号 考生姓名_ 、默写(共8分) 1.蓬莱文章建安骨,▲。2.沉舟侧畔千帆过,▲ ▲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化作春泥更护花。6.不要人夸好颜色,_▲。 7.草长莺飞二月天, 。8.汝果欲学诗, 二、古诗词鉴赏(共10分) 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元)张养浩① 往常时为功名惹是非,如今对山水忘名利。往常时趁鸡声赴早朝,如今近晌午犹然睡。 往常时秉笏立丹墀。,如今把菊向东篱。往常时俯仰承权贵,如今逍遥谒故知。往常时狂痴, 险犯着笞杖徙流罪;如今便宜,课会风花雪月题。 【注释】①张养浩(1269--1329年),元代著名散曲家。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弊政而免官 复官至礼部尚书,又辞官,朝廷多次复召,他坚拒不出。②丹墀:宫殿的台阶。 1.“往常时狂痴,险犯着笞杖徙流罪”一句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性格及官场怎样的特点。(4′) 2.概括说明全诗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 、文言文阅读(共19分) 十二月,项王至垓下,兵少,食尽,与汉战不胜,入壁;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项王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则夜起,饮帐中 悲歌慷慨,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乘其骏马,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直夜,溃围南出驰走。…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 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溃围,斩将,刈旗,三胜之,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乡。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于是项王
阅读与写作试卷 毕业学校 准考证号 考生姓名 一、默写(共 8 分) 1.蓬莱文章建安骨, ▲ 。 2.沉舟侧畔千帆过, ▲ 。 3.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 ▲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 ▲ ,化作春泥更护花。 6.不要人夸好颜色, ▲ 。 7.草长莺飞二月天, ▲ 。 8. 汝果欲学诗, ▲ 。 二、古诗词鉴赏(共 10 分) 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元)张养浩① 往常时为功名惹是非,如今对山水忘名利。往常时趁鸡声赴早朝,如今近晌午犹然睡。 往常时秉笏立丹墀②,如今把菊向东篱。往常时俯仰承权贵,如今逍遥谒故知。往常时狂痴, 险犯着笞杖徙流罪;如今便宜,课会风花雪月题。 【注释】①张养浩(1269—1329 年),元代著名散曲家。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弊政而免官, 复官至礼部尚书,又辞官,朝廷多次复召,他坚拒不出。 ②丹墀:宫殿的台阶。 1.“往常时狂痴,险犯着笞杖徙流罪”一句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性格及官场怎样的特点。(4′) ▲ 2. 概括说明 ....全诗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 ▲ 三、文言文阅读(共 19 分) 十二月,项王至垓下,兵少,食尽,与汉战不胜,入壁;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项王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则夜起,饮帐中, 悲歌慷慨,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乘其骏马,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直夜,溃围南出驰走。……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 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溃围,斩将,刈旗,三胜之,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乡。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于是项王
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郎中骑杨喜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喜人马 俱惊,辟易数里。项王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 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 曰:“如大王言!”于是项王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汇东虽小,地友 思,众数大万人,亦展天块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 “天之广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汇东父见埝而手 我,我何面貝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三》,有删节) 【注释】①舣(yi)船:停船。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5分) ①溃围南出驰走_▲②然今卒困于此_▲ ③非战之罪也 ④汉军皆披靡▲ ⑤喜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乃分其骑以为四队/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身七十余战,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C.籍独不愧于心乎/苟全性命于乱世 D.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9分) ①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②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③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4.这段文字写了“垓下之围”的故事,其中的项羽有哪些特点?(3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18分) 桥的感恩
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郎中骑杨喜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喜人马 俱惊,辟易数里。项王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 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 曰:“如大王言!”于是项王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①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 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 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三》,有删节) 【注释】①舣(yí)船:停船。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5 分) ① 溃围南出驰走. ▲ ② 然今卒.困于此 ▲ ③ 非战之罪.也 ▲ ④ 汉军皆披靡. ▲ ⑤ 喜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身七十余战,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C.籍独不愧于.心乎 / 苟全性命于.乱世 D.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 /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9 分) ①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 ②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 ③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 4.这段文字写了“垓下之围”的故事,其中的项羽有哪些特点?(3 分) ▲ 四、现代文阅读(共 18 分) 桥 的 感 恩
邢世嘉 ①现在,我面对的是威尼斯著名的叹息桥 ②桥是封闭的。左边连着封闭的监狱,下面是深得不见底的运河。监狱没有通向自由世 界的门窗通道,唯有经过这座桥才可走出监狱。囚犯通过在总督府法院大厅审讯定罪后走向 监狱时也要通过这座桥。虽然这座桥只有不足十步的跨度,但它毕竟构成了从自由走向监狱 或从监狱走向自由的通道。这个通道是不得不令人叹息的通道。当然,这只是在一个世纪以 前威尼斯还是一个独立王国时的功用。现在它仅仅是一座任人观赏的古迹。 ③也许,你会认为这座只有几步跨度的桥不值得一提,无非其架空的高度、封闭的形式、 正义女神的浮雕有点特殊罢了,这些特殊的构架也无非是为了那令人叹息的功用。而现在 我们无须为之叹息了,那些令人叹息的一切己经远离我们一个世纪了。 ④然而,你错了。叹息桥虽然只有几步的跨度,但我分明看到它的背后横跨着另一座更 具支撑力的桥,那就是“叹息”。是叹息让囚犯反思,让囚犯珍惜生命,走出监狱的囚犯就 是在那抑或无声的叹息中顿悟:原来生命是多么的美好。于是他们反省、悔过、洗心革面重 新做人,他们因此走出监狱获得新生。你能说这叹息不是囚犯获得新生的桥吗?我想,那些 从监狱里走出的囚犯,他们一定会感恩这座桥,这座使他们叹息的桥。透过叹息桥,我看到 了许许多多贯通相连的无形的桥,而这些无形的桥又是怎样的功德无量! ⑤几个月前的一天,我的朋友带我去一所大学找一位生物工程方面的教授。这所大学在 一个偏僻的山区,我们都没有去过,在一个镇子下车之后,便根据事先所知的大致方向徒步 而行。走得腰酸腿胀时,终于发现了这学府的所在。按视线丈量的直线距离,最多十分钟就 能抵达。然而,就在我们发现目的地的同时,也发现了眼前的一条不算很宽但却深得不见底 的河流。它就那样无所顾忌地横在我们与这所大学之间。我们无法越,只妖沮丧地往愿 走,進条更新选揉路线,绕过这条额道的河。转身没走多远,路边的一位老农告诉我们,前 边就有一座小桥,可以过河,再沿小路走几分钟就可到学府了。顺着老农手指的方向望出去, 果然就在我们的前边一点,真有一座小木桥,只是当时被河堤边的树梢挡住视线没有发现 ⑥如释重负地过了桥,学府的建筑群就很清晰地映入眼帘。这时,我却突然想到要返回 去给那老农鞠一躬,再给十元小费。朋友说:有必要吗。我说我真的很感激,过桥的时候我 感激桥,过了桥我突然很感激那位使我们找到桥的老农。如果没有老农的指点,我们就发现 不了桥,发现不了桥我们就得折回去重新走,这至少要费四五十分钟的时间,就是在城里打 的,这么远的路程也得花十多块哩。这样说着我真的跑回去塞给那老农十元钱,深深地鞠了 躬。当我做完这一切,我再一次地感到如释重负的轻松。我这样向朋友解释我的行为:那
邢世嘉 ①现在,我面对的是威尼斯著名的叹息桥。 ②桥是封闭的。左边连着封闭的监狱,下面是深得不见底的运河。监狱没有通向自由世 界的门窗通道,唯有经过这座桥才可走出监狱。囚犯通过在总督府法院大厅审讯定罪后走向 监狱时也要通过这座桥。虽然这座桥只有不足十步的跨度,但它毕竟构成了从自由走向监狱 或从监狱走向自由的通道。这个通道是不得不令人叹息的通道。当然,这只是在一个世纪以 前威尼斯还是一个独立王国时的功用。现在它仅仅是一座任人观赏的古迹。 ③也许,你会认为这座只有几步跨度的桥不值得一提,无非其架空的高度、封闭的形式、 正义女神的浮雕有点特殊罢了,这些特殊的构架也无非是为了那令人叹息的功用。而现在, 我们无须为之叹息了,那些令人叹息的一切已经远离我们一个世纪了。 ④然而,你错了。叹息桥虽然只有几步的跨度,但我分明看到它的背后横跨着另一座更 具支撑力的桥,那就是“叹息”。是叹息让囚犯反思,让囚犯珍惜生命,走出监狱的囚犯就 是在那抑或无声的叹息中顿悟:原来生命是多么的美好。于是他们反省、悔过、洗心革面重 新做人,他们因此走出监狱获得新生。你能说这叹息不是囚犯获得新生的桥吗?我想,那些 从监狱里走出的囚犯,他们一定会感恩这座桥,这座使他们叹息的桥。透过叹息桥,我看到 了许许多多贯通相连的无形的桥,而这些无形的桥又是怎样的功德无量! ⑤几个月前的一天,我的朋友带我去一所大学找一位生物工程方面的教授。这所大学在 一个偏僻的山区,我们都没有去过,在一个镇子下车之后,便根据事先所知的大致方向徒步 而行。走得腰酸腿胀时,终于发现了这学府的所在。按视线丈量的直线距离,最多十分钟就 能抵达。然而,就在我们发现目的地的同时,也发现了眼前的一条不算很宽但却深得不见底 的河流。它就那样无所顾忌地横在我们与这所大学之间。我们无法逾越它,只好沮丧地往回 走,准备重新选择路线,绕过这条霸道的河。转身没走多远,路边的一位老农告诉我们,前 边就有一座小桥,可以过河,再沿小路走几分钟就可到学府了。顺着老农手指的方向望出去, 果然就在我们的前边一点,真有一座小木桥,只是当时被河堤边的树梢挡住视线没有发现。 ⑥如释重负地过了桥,学府的建筑群就很清晰地映入眼帘。这时,我却突然想到要返回 去给那老农鞠一躬,再给十元小费。朋友说:有必要吗。我说我真的很感激,过桥的时候我 感激桥,过了桥我突然很感激那位使我们找到桥的老农。如果没有老农的指点,我们就发现 不了桥,发现不了桥我们就得折回去重新走,这至少要费四五十分钟的时间,就是在城里打 的,这么远的路程也得花十多块哩。这样说着我真的跑回去塞给那老农十元钱,深深地鞠了 一躬。当我做完这一切,我再一次地感到如释重负的轻松。我这样向朋友解释我的行为:那
老农就是一座桥,这座桥起到了让我们走上捷径的作用。说完这句话时,我突然觉得,我的 朋友不也是一座桥吗,他是架通我抵达那位教授的桥呀! ⑦桥在我们的生命中无所不在。在我们懵懂的时候,一本书、一篇短文、一句格言使我 们能抵达明智:在我们颓废的时候,远方的一个淡淡的问候,抑或眼前一个陌生美眉的微笑 能点燃我们希望的篝火:在我们精神生命处于低谷时,一朵野花、一株小草、一泓清泉、 线阳光不经意地出现都使我们感到温馨、感到滋润、感到生命之美好。有了这样的桥,我们 便能精神抖擞,昂扬地上路。 ③生活中,什么都可以没有唯独不能没有桥:代么都可以漠视、噍独不可漠视桥e (有删改) 1.鉴赏“我们无法逾越它,只好沮丧地往回走,准备重新选择路线,绕过这条霸道的河” 句中“霸道”一词的妙处(4分) 2.结合②④两段,具体说说“叹息”在本文中的含义。(4分) 3.本文写了哪两类桥,请概括说明。(4分) 4.为什么说“生活中,什么都可以没有,唯独不能没有桥;什么都可以漠视,唯独不可漠 视桥”?(6分) 五、名著阅读(共15分) 1.填空(9分) (1)世界文学长廊中,有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高尔基《童 年》中坚强、勇敢、正直、充满爱心的_①,奥斯特洛夫斯基的《②》中的 钢铁战士_③,英国女作家_④的《简·爱》中的家庭教师⑤就是其中 的杰出代表。 (2)鲁滨逊漂流到的荒岛名为_①;刚开始,他主要以_②为食物;他收一土 人为奴,给他取名为_③_:在荒岛生活28年后,他因为_④,得以乘船回国。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填空(6分)
老农就是一座桥,这座桥起到了让我们走上捷径的作用。说完这句话时,我突然觉得,我的 朋友不也是一座桥吗,他是架通我抵达那位教授的桥呀! ⑦桥在我们的生命中无所不在。在我们懵懂的时候,一本书、一篇短文、一句格言使我 们能抵达明智;在我们颓废的时候,远方的一个淡淡的问候,抑或眼前一个陌生美眉的微笑, 能点燃我们希望的篝火;在我们精神生命处于低谷时,一朵野花、一株小草、一泓清泉、一 线阳光不经意地出现都使我们感到温馨、感到滋润、感到生命之美好。有了这样的桥,我们 便能精神抖擞,昂扬地上路。 ⑧生活中,什么都可以没有,唯独不能没有桥;什么都可以漠视,唯独不可漠视桥。 (有删改) 1.鉴赏“我们无法逾越它,只好沮丧地往回走,准备重新选择路线,绕过这条霸道的河” 一句中“霸道”一词的妙处(4 分) ▲ 2. 结合②④两段,具体说说“叹息”在本文中的含义。(4 分) ▲ 3.本文写了哪两类桥,请概括说明。(4 分) ▲ 4. 为什么说“生活中,什么都可以没有,唯独不能没有桥;什么都可以漠视,唯独不可漠 视桥”?(6 分) ▲ 五、名著阅读(共 15 分) 1.填空(9 分) ⑴世界文学长廊中,有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高尔基《童 年》中坚强、勇敢、正直、充满爱心的 ①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② 》中的 钢铁战士 ③ ,英国女作家 ④ 的《简·爱》中的家庭教师 ⑤ 就是其中 的杰出代表。 ⑵鲁滨逊漂流到的荒岛名为 ① ;刚开始,他主要以 ② 为食物;他收一土 人为奴,给他取名为 ③ ;在荒岛生活 28 年后,他因为 ④ ,得以乘船回国。 2.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填空(6 分)
萧让却才读罢,宋江以下皆有怒色。只见A从梁上跳将下来,就萧让手里夺过诏书, 扯的粉碎,便来揪住陈太尉,拽拳便打。此时宋江,卢俊义皆横身抱住,那里肯放他下手。 恰才解拆得开,李虞候喝道:“这厮是甚么人,敢如此大胆!”_A正没寻人打处,劈头揪 住李虞候便打,喝道:“写来的诏书,是谁说的话?”张干办道:“这……是……皇帝圣旨。 A道:“你那皇帝,正不知我这里众好汉,来招安老爷们,倒要做大!你的皇帝姓宋,我的 哥哥也姓宋,你做得皇帝,偏我哥哥做不得皇帝!你莫要来恼犯著黑爹爹,好歹把你那写诏 的官员尽都杀了!”众人都来劝解,把A推下堂去 这段文字出自《①》,其中的A是指②,其绰号为“_③”,他用的兵 器是 这段文字写的是他⑤的故事。最后,他因 而死。 六、作文(共60分) 请以“饭桌上”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左右的文章。 阅读与写作(2017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默写(共8分) 1.中间小谢又清发 (1′) 病树前头万木春 (1′) 3.入则无法家拂土(1′)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1′ 5.落红不是无情物(1′) 6.只留清气满乾坤 (1′) 7.拂堤杨柳醉春烟(1′)8. 在诗外 、古诗词鉴赏(共10分) 1.正直(2分,如只答“狂痴”,给1分),黑暗险恶(2分,答“险恶”给2分;只答 “黑暗”“腐朽”得1分) 2.将官场生活(1分)与田园(或“隐居”)生活(1分)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 的厌恶(2分),对田园(或“隐居”)生活的向往。(2分)
萧让却才读罢,宋江以下皆有怒色。只见 A 从梁上跳将下来,就萧让手里夺过诏书, 扯的粉碎,便来揪住陈太尉,拽拳便打。此时宋江,卢俊义皆横身抱住,那里肯放他下手。 恰才解拆得开,李虞候喝道:“这厮是甚么人,敢如此大胆!” A 正没寻人打处,劈头揪 住李虞候便打,喝道:“写来的诏书,是谁说的话?”张干办道:“这……是……皇帝圣旨。” A 道:“你那皇帝,正不知我这里众好汉,来招安老爷们,倒要做大!你的皇帝姓宋,我的 哥哥也姓宋,你做得皇帝,偏我哥哥做不得皇帝!你莫要来恼犯著黑爹爹,好歹把你那写诏 的官员尽都杀了!”众人都来劝解,把 A 推下堂去。 这段文字出自 《 ① 》 ,其中的 A 是指 ② ,其绰号为“ ③ ”,他用的兵 器是 ④ ,这段文字写的是他 ⑤ 的故事。最后,他因 ⑥ 而死。 六、作文(共 60 分) 请以“饭桌上”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左右的文章。 阅 读 与 写 作 (2017 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默写(共 8 分) 1 . 中 间 小 谢 又 清 发 ( 1 ′ ) 2 . 病 树 前 头 万 木 春 (1′) 3 . 入则 无 法 家拂 士 (1′) 4 . 居庙 堂 之高 则 忧 其民 (1′) 5 . 落 红 不 是 无 情 物 ( 1 ′ ) 6 . 只 留 清 气 满 乾 坤 (1′) 7. 拂 堤 杨 柳 醉 春 烟 ( 1 ′ ) 8 . 功 夫 在 诗 外 (1′) 二、古诗词鉴赏(共 10 分) 1. 正直(2 分,如只答“狂痴”,给 1 分),黑暗险恶(2 分,答“险恶”给 2 分;只答 “黑暗”“腐朽”得 1 分) 2. 将官场生活(1 分)与田园(或“隐居”)生活(1 分)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 的厌恶(2 分),对田园(或“隐居”)生活的向往。(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