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校联盟”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联合测试 高二语文试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父母的 使王明从小对美就有敏锐的感悟,山村丰富而生动的色彩使他陶醉不已 (2)本报记者昨日从最高检察院获悉,安徽滁州市原市委书记等三名厅级干部分别被 检查机关查办 3)景区在管理帐篷客问题上不宜“一刀切”,应,做好配套服务,想方设法满足游 客的新需求 A.熏陶日前因势利导B.熏陶目前顺水推舟 C.熏染日前顺水推舟D.熏染目前因势利导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实词成语和熟语的能力,注意啊考核近义词辨析 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区分,题中熏陶 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某种影响。熏染:长 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坏的),题中是褒义语境,用“熏 陶”。日前:几天前;目前:指说话的时候。句中是已经发生的事情,用“日前”。因势利 导: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顺水推舟:比喻顺应趋势办事。语意应和“一刀切”对 应,用“因势利导”。故选A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实质上就是这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深重灾难,也绝不放 弃文化的传承与融合,从而促进自我发展的精神升华 B.除了驾驶员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丰富的驾驶经验外,汽车本身的良好状况,也是保证行 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C.未来三年内,我国将建成四十二条高速铁路专线,转变长期以来铁路客货混运,并带动沿 线区域的经济快速发展 在今年的自主招生的面试选拔中,东南大学主要依据笔试成绩为基础,择优确定自主选拔 的录取对象 【答案】B
“七校联盟”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联合测试 高二语文试题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 ...的一组是 (1)父母的 使王明从小对美就有敏锐的感悟,山村丰富而生动的色彩使他陶醉不已。 (2)本报记者昨日从最高检察院获悉,安徽滁州市原市委书记等三名厅级干部 分别被 检查机关查办。 (3)景区在管理帐篷客问题上不宜“一刀切”,应 ,做好配套服务,想方设法满足游 客的新需求。 A. 熏陶 日前 因势利导 B. 熏陶 目前 顺水推舟 C. 熏染 日前 顺水推舟 D. 熏染 目前 因势利导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实词成语和熟语的能力,注意啊考核近义词辨析。 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区分,题中熏陶: 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某种影响。熏染:长 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坏的),题中是褒义语境,用“熏 陶”。日前:几天前;目前:指说话的时候。句中是已经发生的事情,用“日前”。因势利 导: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顺水推舟:比喻顺应趋势办事。语意应和“一刀切”对 应,用“因势利导”。故选 A。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实质上就是这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深重灾难,也绝不放 弃文化的传承与融合,从而促进自我发展的精神升华。 B. 除了驾驶员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丰富的驾驶经验外,汽车本身的良好状况,也是保证行 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C. 未来三年内,我国将建成四十二条高速铁路专线,转变长期以来铁路客货混运,并带动沿 线区域的经济快速发展。 D. 在今年的自主招生的面试选拔中,东南大学主要依据笔试成绩为基础,择优确定自主选拔 的录取对象。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 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A项,成分残缺,句尾加“的经 历”;C项,成分残缺,“转变”没有宾语,“客货混运”后加“局面”:D项,结构混乱 “主要依据笔试成绩为基础”句式杂糅。故选B。 【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 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 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 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D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无论什么景物,在太阳的强烈光线下,总有几分太清晰,太现实 简单地说,日光 下的景物是散文,只能使我们兴奋:月下的景象是诗,它能使我们遐想、幽思 ①物我都冥合了,诗化了 ②而在晚间,一切景物的色调都暗淡了,轮廓也迷离了 ③我们的心弦便弛缓下去 ④给我们视觉的刺激太强 ⑤在这种外静内闲的境地,我们喜悦,悠然,恰然 ⑥这只能使人由疲倦而厌恶 A.④⑥③②①⑤B.④⑥②③⑤① C.②③①④⑥⑤D.②①⑥③④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 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 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 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 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语段起句写日光下景物,结尾处总结句先后写“日光下的景物”和 “月下的景象”,行文层次分明,五个句子中,④⑥写“视觉刺激”,属于“日光下景物” 层次;根据⑥中“这”指代作用,两者顺序应是④⑥,②③⑤①属于“月下的景象”的层次 ②“而在晚间”标明进入第二个层次叙写:③句中的“便”承②句的色调变化,⑤“这种外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 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 A 项,成分残缺,句尾加“的经 历”;C 项,成分残缺,“转变”没有宾语,“客货混运”后加“局面”;D 项,结构混乱, “主要依据笔试成绩为基础”句式杂糅。故选 B。 【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 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 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 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 D 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 ...的一项是 无论什么景物,在太阳的强烈光线下,总有几分太清晰,太现实, 简单地说,日光 下的景物是散文,只能使我们兴奋;月下的景象是诗,它能使我们遐想、幽思。 ①物我都冥合了,诗化了 ②而在晚间,一切景物的色调都暗淡了,轮廓也迷离了 ③我们的心弦便弛缓下去 ④给我们视觉的刺激太强 ⑤在这种外静内闲的境地,我们喜悦,悠然,恰然 ⑥这只能使人由疲倦而厌恶 A. ④⑥③②①⑤ B. ④⑥②③⑤① C. ②③①④⑥⑤ D. ②①⑥③④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 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 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 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 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语段起句写日光下景物,结尾处总结句先后写“日光下的景物”和 “月下的景象”,行文层次分明,五个句子中,④⑥写“视觉刺激”,属于“日光下景物” 层次;根据⑥中“这”指代作用,两者顺序应是④⑥,②③⑤①属于“月下的景象”的层次, ②“而在晚间”标明进入第二个层次叙写;③句中的“便”承②句的色调变化,⑤“这种外
静内闲的境地”指代②中的描写:①承⑤句,由“我”到“物我”。故选B 4.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A.长揖蒙垂国土恩,壮心剖出酬知己 B.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C.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D.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考纲规定的常用的修辞主要有比喻、拟人、 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借代和反复,有人也把对比列入到修辞的行列,注意明确 修辞的特征,然后具体的区分,题中C项,比喻。故选C。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闵:通“悯”,忧伤(《陈情表》) B.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害:妒忌,嫉恨(《太史公自序》) C.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相与:相处,相交(《兰亭集序》) D.若望仆不相师 望:希望(《报任安书(节选)》)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 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 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D项,望:埋怨。故选D。 6.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慈父见背(《陈情表》) ②是以见放(《渔父》) B.①不知老之将至(《兰亭集序》)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C.①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②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太史公自序》) D.①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逍遥游》) ②比去,以手阖门(《项脊轩志》) 【答案】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 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A项,见,相当于“我”/被:
静内闲的境地”指代②中的描写;①承⑤句,由“我”到“物我”。故选 B。 4.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A. 长揖蒙垂国士恩,壮心剖出酬知己。 B.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C.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D.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考纲规定的常用的修辞主要有比喻、拟人、 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借代和反复,有人也把对比列入到修辞的行列,注意明确 修辞的特征,然后具体的区分,题中 C 项,比喻。故选 C。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闵:通“悯”,忧伤(《陈情表》) B. 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 害:妒忌,嫉恨(《太史公自序》) C. 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相与:相处,相交(《兰亭集序》) D. 若望.仆不相师 望:希望(《报任安书(节选)》)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 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 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 D 项,望:埋怨。故选 D。 6.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 ...的一组是 A. ①慈父见.背(《陈情表》) ②是以见.放(《渔父》) B. ①不知老之.将至(《兰亭集序》)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C. ①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②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太史公自序》) D. ①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逍遥游》) ②比去,以.手阖门(《项脊轩志》)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 18 个 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A 项,见,相当于“我”/被;B
项,之,主谓之间取独/动词,到;C项,所,名词,地方/所字结构;D项,以,介词,用 故选D。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别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太上不辱先(《报任安书(节选)》)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兰亭集序》) C.臣具以表闻(《陈情表》)D.故述往事,思来者(《报任安书(节选)》)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词类活用,词类活用 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 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题中ACD 项,使动用法,使……受辱,使……听到,使……思考:B项,一:应动用法,认为一样。故 选B。 8.下列各句中,与其它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彼且奚适也(《逍遥游》)B.而刘夙婴疾病(《陈情表》 C.屈原既放(《渔父》)D.重为乡党所笑(《报任安书(节选)》)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文言句式,古汉语文 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 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还有固定结构“唯**是**”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 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 句经常用“于”“以”引导。题中BCD项,被动句,A项,宾语前置句。故选A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叶兑,字良仲,宁海人。以经济自负,尤精天文、地理、卜筮之书。时太祖已定宁越, 规取张士诚、方国珍;而察罕兵势甚盛,遣使至金陵招太祖。兑知天运有归,以布衣献书太 祖,言天下大计,其略曰 愚闻取天下者,必有一定之规模。韩信初见高祖,画楚、汉成败:孔明卧草庐,与先主 论三分形势者是也。今之规模,宜北绝李察罕,南并张九四。抚温、台,取闽、越,定都建 康,拓地江、广。进则越两淮以北征,退则画长江而自守。夫金陵,古称龙蟠虎踞帝王之都
项,之,主谓之间取独/动词,到;C 项,所,名词,地方/所字结构;D 项,以,介词,用。 故选 D。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别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太上不辱.先(《报任安书(节选)》) B.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兰亭集序》) C. 臣具以表闻.(《陈情表》) D. 故述往事,思.来者(《报任安书(节选)》)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词类活用,词类活用 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 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题中 ACD 项,使动用法,使……受辱,使……听到,使……思考;B 项,一:应动用法,认为一样。故 选 B。 8.下列各句中,与其它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 彼且奚适也(《逍遥游》) B. 而刘夙婴疾病(《陈情表》) C. 屈原既放(《渔父》) D. 重为乡党所笑(《报任安书(节选)》)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文言句式,古汉语文 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 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还有固定结构“唯***是***”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 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 句经常用“于”“以”引导。题中 BCD 项,被动句,A 项,宾语前置句。故选 A。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叶兑,字良仲,宁海人。以经济自负,尤精天文、地理、卜筮之书。时太祖①已定宁越, 规取张士诚、方国珍;而察罕②兵势甚盛,遣使至金陵招太祖。兑知天运有归,以布衣献书太 祖,言天下大计,其略曰: 愚闻取天下者,必有一定之规模..。韩信初见高祖,画楚、汉成败;孔明卧草庐,与先主 论三分形势者是也。今之规模,宜北绝李察罕,南并张九四。抚温、台,取闽、越,定都建 康,拓地江、广。进则越两淮以北征,退则画长江而自守。夫金陵,古称龙蟠虎踞帝王之都
藉其兵力资财,以攻则克,以守则固,百察罕能如吾何哉?今闻察罕妄自尊大,致书明公 如曹操之招孙权。窃以元运将终,人心不属,而察罕欲效操所为,事势不侔。 张九四之地,南包杭、绍,北跨通、泰,而以平江为巢穴。今欲攻之,莫若声言掩取杭、 绍、湖、秀,而大兵直捣平江。城固难以骤拔,则以锁城法困之。分兵略定属邑,收其税粮 以赡军中,彼坐守空城,安得不困?平江既下,巢穴已倾,杭、越必归,余郡解体。此上计 也 方国珍狼子野心,不可驯狎。往年大兵取婺州,彼即奉书纳款。后遣夏煜、陈显道招谕 彼复狐疑不从。遣使从海道报元,谓江东委之纳款,诱令张昶赍诏而来。且遣韩叔义为说客, 欲说明公奉诏。彼既降我,而反欲招我降元。其反覆狡狯如是,宜兴师问罪。攻之之术,宜 限以日期,责其归顺。彼自方国璋之没,自知兵不可用。又叔义还称义师之盛,气已先挫 正可胁之而从也。 福建本浙江一道,兵胞城陋。两浙既平,必图归附,下之一辩士力耳。如复稽迟,则大 兵自温、处入,奇兵自海道入,福州必不支。福州下,旁郡迎刃解矣。威声已震,然后进取 两广,犹反掌也 太祖奇其言,欲留用之,力辞去。赐银币袭衣。后数岁,削平天下,规模次第,略如兑 【注】①太祖:与下文中“明公”意同,即明太祖朱元璋;②察罕:即察罕帖木儿,汉名李 察罕,元末将领 9.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闻取天下者,必有一定之规模 规模:规划,计划 B.藉其兵力资财 藉:凭借 C.诱令张昶赍诏而来 赍:携带 D.宜限以日期,责其归顺 责:责备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窃以元运将终,人心不属,而察罕欲效操所为,事势不侔。 (2)太祖奇其言,欲留用之,力辞去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 (2)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文采不表于后也。(《报任安书(节选)》) 【答案】9.D10.(1)我认为元朝的天运将终止,人心不向,而李察罕想效法曹操的做
藉.其兵力资财,以攻则克,以守则固,百察罕能如吾何哉?今闻察罕妄自尊大,致书明公, 如曹操之招孙权。窃以元运将终,人心不属,而察罕欲效操所为,事势不侔。 张九四之地,南包杭、绍,北跨通、泰,而以平江为巢穴。今欲攻之,莫若声言掩取杭、 绍、湖、秀,而大兵直捣平江。城固难以骤拔,则以锁城法困之。分兵略定属邑,收其税粮 以赡军中,彼坐守空城,安得不困?平江既下,巢穴已倾,杭、越必归,余郡解体。此上计 也。 方国珍狼子野心,不可驯狎。往年大兵取婺州,彼即奉书纳款。后遣夏煜、陈显道招谕, 彼复狐疑不从。遣使从海道报元,谓江东委之纳款,诱令张昶赍.诏而来。且遣韩叔义为说客, 欲说明公奉诏。彼既降我,而反欲招我降元。其反覆狡狯如是,宜兴师问罪。攻之之术,宜 限以日期,责.其归顺。彼自方国璋之没,自知兵不可用。又叔义还称义师之盛,气已先挫, 正可胁之而从也。 福建本浙江一道,兵脃城陋。两浙既平,必图归附,下之一辩士力耳。如复稽迟,则大 兵自温、处入,奇兵自海道入,福州必不支。福州下,旁郡迎刃解矣。威声已震,然后进取 两广,犹反掌也。 太祖奇其言,欲留用之,力辞去。赐银币袭衣。后数岁,削平天下,规模次第,略如兑 言。 【注】①太祖:与下文中“明公”意同,即明太祖朱元璋;②察罕:即察罕帖木儿,汉名李 察罕,元末将领。 9.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愚闻取天下者,必有一定之规模.. 规模:规划,计划 B. 藉.其兵力资财 藉:凭借 C. 诱令张昶赍.诏而来 赍:携带 D. 宜限以日期,责.其归顺 责:责备 10.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窃以元运将终,人心不属,而察罕欲效操所为,事势不侔。 (2)太祖奇其言,欲留用之,力辞去。 11.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 (2)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文采不表于后也。(《报任安书(节选)》) 【答案】9. D 10. (1)我认为元朝的天运将终止,人心不向,而李察罕想效法曹操的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