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四川德阳市高三“二诊”考试语文试卷 命题:四川省广汉中学王小槐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共10页。请将第Ⅰ卷试题的答案填在机读卡上, 第Ⅱ卷试题的答案用蓝黑墨水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在试题答题卷上。考试结束后 考生只交机读卡和第Ⅱ卷。 2.本试卷满分150分,150分钟完卷。 第I卷(30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亲睐候车室泛烂成灾纷至沓来B.凑和大拇指名门望 族旁证博引 C.布署荧光屏惹事生非随声附和D.沉湎精炼油水乳交 融贸然行事 1.D(A.亲一一青,烂一一滥;B.和一一合,证一一征;C.布一一部,事一是)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篇杂文不仅把早已成了笑料的格言奉为经典,而且牢骚太盛,观点极为偏激, 实在是不刊之论。 B.公园负责人对我们说到:“铁栅栏安装仅几个月,就有六百多个索标头不胫而 走,真令人痛心!” C.为了杜绝托关系走后门、净化春晚舞台,今年央视春晚将首次限制合唱人数: 至于这一举措最终能否落实,反正离大年三十也没几天了,我们将拭目以待。 D.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善于抓主要矛盾、抓重点。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工作就会 如坠烟海,失去重心,不但重点工作开展不好,其他各项工作也不会有起色 2.C(A.“不刊之论”: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 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属于望文生义。B.“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 容传布迅速。属于范围不当。C.“拭目以待”:殷切期望或等待某件事情实现。 D.“不分青红皂白”:俗语。皂:黑色。形容是非不分,办事武断。属于不合 语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月27日凌晨,智利由于里氏8.8级的强烈地震,因此,智利总统巴切莱特 日前宣布国家进入灾难状态。 B.气候大会成了排碳大会,这次哥本哈根大会碳排放量为历次排碳大会之最,其 排碳量约4.05万吨左右。 C.在今年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1000米决赛中,王濛夺得本届冬奥会中国军团第 五枚金牌,成为中国首位在单届冬奧会上获得三枚金牌的选手。 D.新课程改革将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积极倡导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 合作的学习方式,实施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互的整合模式。 3、C(A.成分残缺,“智利由于……”缺谓语;B.结构赘余,“约”与“左右 D.搭配不当,“实施……模式”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剧,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 再加上写意的程式化动作蕴含不尽的妙味……。川剧为世 人所喜爱并远涉重洋传遍世界
2010 年四川德阳市高三 “二诊”考试语文试卷 命题:四川省广汉中学 王小槐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共 10 页。请将第Ⅰ卷试题的答案填在机读卡上, 第Ⅱ卷试题的答案用蓝黑墨水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在试题答题卷上。考试结束后, 考生只交机读卡和第Ⅱ卷。 2.本试卷满分 150 分,150 分钟完卷。 第 Ⅰ 卷(30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亲睐 候车室 泛烂成灾 纷至沓来 B.凑和 大拇指 名门望 族 旁证博引 C.布署 荧光屏 惹事生非 随声附和 D.沉湎 精炼油 水乳交 融 贸然行事 1.D(A.亲——青,烂——滥;B.和——合,证——征;C.布——部,事—是)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这篇杂文不仅把早已成了笑料的格言奉为经典,而且牢骚太盛,观点极为偏激, 实在是不刊之论。 B.公园负责人对我们说到:“铁栅栏安装仅几个月,就有六百多个索标头不胫而 走,真令人痛心!” C.为了杜绝托关系走后门、净化春晚舞台,今年央视春晚将首次限制合唱人数; 至于这一举措最终能否落实,反正离大年三十也没几天了,我们将拭目以待。 D.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善于抓主要矛盾、抓重点。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工作就会 如坠烟海,失去重心,不但重点工作开展不好,其他各项工作也不会有起色。 2.C(A.“不刊之论”: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 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属于望文生义。B.“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 容传布迅速。属于范围不当。C.“拭目以待”:殷切期望或等待某件事情实现。 D.“不分青红皂白”:俗语。皂:黑色。形容是非不分,办事武断。属于不合 语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2 月 27 日凌晨,智利由于里氏 8.8 级的强烈地震,因此,智利总统巴切莱特 日前宣布国家进入灾难状态。 B.气候大会成了排碳大会,这次哥本哈根大会碳排放量为历次排碳大会之最,其 排碳量约 4.05 万吨左右。 C. 在今年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 1000 米决赛中,王濛夺得本届冬奥会中国军团第 五枚金牌,成为中国首位在单届冬奥会上获得三枚金牌的选手。 D. 新课程改革将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积极倡导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 合作的学习方式,实施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互的整合模式。 3、C (A.成分残缺,“智利由于……”缺谓语;B.结构赘余,“约”与“左右”; D.搭配不当,“实施……模式”)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川剧,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 ________。___ ___,再加上写意的程式化动作蕴含不尽的妙味……。川剧为世 人所喜爱并远涉重洋传遍世界
①清代乾隆时在本地车灯戏基础上,吸收融汇各地声腔②在唐代就有“蜀戏 冠天下”的说法③“变脸”、“喷火”、“水袖”独树一帜④川剧语言生 动活泼,幽默风趣⑤形成含有高腔、胡琴、昆腔、灯戏、弹戏五种声腔的用 四川话演唱的“川剧”⑥其中川剧高腔曲牌丰富,唱腔美妙动人,最具地方 特色 A④③⑥②⑤① B②③①⑤④⑥ ③⑥②①⑤④ D②①⑤⑥④③ 4.D(②的唐代①的清代属于时间的先后,⑤⑥④③介绍清代川剧的特色。⑤⑥ 是唱腔的特色。其中①的“吸收融汇各地声腔”与⑤的“五种声腔”和⑥的“高 腔”相呼应,构成总分关系,④是川剧语言特色;③是动作特色)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手工是一种遗产(冯骤才) ①在工业文明到来之前,人类用双手满足自己的一切需求。无论盖房造物,还 是做饭制衣,都由双手来完成。但这还不够,双手还要去实现人类对更精美事物 的追求,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于是从生活的智慧、技术的发明直到审美理 想便都由双手来体现。由于审美进入十指,许多艺术相应而生。 ②在古代,交通不便,人们在相互隔绝的状态中生活。在相对独立的地域,每 种手工制品都是那里的特产。手成了心灵最灵便的工具,故而,愈是文明古老的 民族,他们的双手就愈聪明;同时,不同民族的双手又具有各自奇特的本领和气 ③手工中智慧与技术的含量是长久以来一代代积累而成的。在漫长的传衍过程 中,不断冒出一位又一位工匠。他们心灵手巧,聪明过人,或是在技艺上做了这 样或那样的绝妙的改进和创新,或是在审美情趣上做了一些提升,受到人们的认 同。这些新的技艺或审美便自然而然地融进传统的手工中去。精湛的民间手工全 是千锤百炼的。但是,在没有专利的时代,手工中至关重要的绝技是世袭或以师 徒方式单传的。如果艺人没有后嗣,技艺的传承便会中断。面对广汉三星堆那些 “纵目神灵”青铜面具上的方孔,我们已无法知道四千年前的古蜀人用什么利器 切割开这厚厚的青铜;也无法知道他们用何种技术把坚硬的玉石切割成纸板一样 的薄片,并打磨得如此细腻与光滑。其缘故,便是这些标志着远古文明高度的手 工的传承中断了。 ④工业技术是通过档案资料保存下来的,手工智能都是口传心授,最多只是保存 在几句短短的口诀里。工业技术是物质性的,手工中有许多是感性和悟性的。从 文明的传承看,这种手工的文明是记忆性的,是一种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⑤我们之所以称它为遗产,是因为当代人类正在进行一次文明的转型。农耕文 明属于手工的时代,工业文明属于机器的时代。由于机器的能力与效率远比手工 髙出千倍万倍,这一转型急剧而猛烈,所向披靡,故而抛弃手工在所不惜。然而, 人们在生活中只会关心物品的本身,不会关心造物的手段一一到底是机械还是手 工。等我们意识到手工属于正在消失的文明时,很多手工已经濒危或者干脆无影 无踪了。 ⑥如今,市场开始青睐手工制作的陶艺、锻打的铁艺和种种编织的手艺,为之 标上高价。市场的规律是“物以稀为贵”和“按工计价”。人们认可这种高价, 是因为手工制品纯朴、生动,带着人的气息。人用双手触弄和制造这些物品时 总是渗透着心中的想法、审美情趣以及对生命的感悟,而且不会重复。这是机器
①清代乾隆时在本地车灯戏基础上,吸收融汇各地声腔 ②在唐代就有“蜀戏 冠天下”的说法 ③“变脸”、“喷火”、“水袖”独树一帜 ④川剧语言生 动活泼,幽默风趣 ⑤形成含有高腔、胡琴、 昆腔、灯戏、弹戏五种声腔的用 四川话演唱的“川剧” ⑥其中川剧高腔曲牌丰富,唱腔美妙动人,最具地方 特色 A ④③⑥②⑤① B ②③①⑤④⑥ C ③⑥②①⑤④ D ②①⑤⑥④③ 4.D(②的唐代①的清代属于时间的先后,⑤⑥④③介绍清代川剧的特色。⑤⑥ 是唱腔的特色。其中①的“吸收融汇各地声腔”与⑤的“五种声腔”和⑥的“高 腔”相呼应,构成总分关系,④是川剧语言特色;③是动作特色)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手工是一种遗产(冯骥才) ① 在工业文明到来之前,人类用双手满足自己的一切需求。无论盖房造物,还 是做饭制衣,都由双手来完成。但这还不够,双手还要去实现人类对更精美事物 的追求,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于是从生活的智慧、技术的发明直到审美理 想便都由双手来体现。由于审美进入十指,许多艺术相应而生。 ②在古代,交通不便,人们在相互隔绝的状态中生活。在相对独立的地域,每一 种手工制品都是那里的特产。手成了心灵最灵便的工具,故而,愈是文明古老的 民族,他们的双手就愈聪明;同时,不同民族的双手又具有各自奇特的本领和气 质。 ③手工中智慧与技术的含量是长久以来一代代积累而成的。在漫长的传衍过程 中,不断冒出一位又一位工匠。他们心灵手巧,聪明过人,或是在技艺上做了这 样或那样的绝妙的改进和创新,或是在审美情趣上做了一些提升,受到人们的认 同。这些新的技艺或审美便自然而然地融进传统的手工中去。精湛的民间手工全 是千锤百炼的。但是,在没有专利的时代,手工中至关重要的绝技是世袭或以师 徒方式单传的。如果艺人没有后嗣,技艺的传承便会中断。面对广汉三星堆那些 “纵目神灵”青铜面具上的方孔,我们已无法知道四千年前的古蜀人用什么利器 切割开这厚厚的青铜;也无法知道他们用何种技术把坚硬的玉石切割成纸板一样 的薄片,并打磨得如此细腻与光滑。其缘故,便是这些标志着远古文明高度的手 工的传承中断了。 ④工业技术是通过档案资料保存下来的,手工智能都是口传心授,最多只是保存 在几句短短的口诀里。工业技术是物质性的,手工中有许多是感性和悟性的。从 文明的传承看,这种手工的文明是记忆性的,是一种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⑤ 我们之所以称它为遗产,是因为当代人类正在进行一次文明的转型。农耕文 明属于手工的时代,工业文明属于机器的时代。由于机器的能力与效率远比手工 高出千倍万倍,这一转型急剧而猛烈,所向披靡,故而抛弃手工在所不惜。然而, 人们在生活中只会关心物品的本身,不会关心造物的手段——到底是机械还是手 工。等我们意识到手工属于正在消失的文明时,很多手工已经濒危或者干脆无影 无踪了。 ⑥ 如今,市场开始青睐手工制作的陶艺、锻打的铁艺和种种编织的手艺,为之 标上高价。市场的规律是“物以稀为贵”和“按工计价”。人们认可这种高价, 是因为手工制品纯朴、生动,带着人的气息。人用双手触弄和制造这些物品时, 总是渗透着心中的想法、审美情趣以及对生命的感悟,而且不会重复。这是机器
制品不具有的。在冷峻的千篇一律的工业文明的时代,手工给人一种具有怀旧意 味的人文的温馨,就像那些仿古餐厅中摇曳的烛光 ⑦然而,遗产的意义远非如此。 ⑧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手工是不同地域的工匠聪明才智的见证,也是民族与 地域精神传承的载体和个性的象征。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说,每一种手工的背后还 有一片深广的生活景象与丰富的历史信息。这些信息中,只有少量的体现在手工 制品中,更多的保存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因此,抢救与记录濒危和珍稀的民间 手工,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工作,也是人类文明转型期间的全新课题。我 们以前没有做过,但现在非做不可。因为,老房子在轰隆隆地与我们告别,缤纷 的手工正在不知不觉地成批死亡。 ⑨人类放弃手工,使用机器,是伟大的进步。但我们有时还要记忆手工。因为一一 ①放弃手工是为了文明的发展;记忆手工是为了文明本身 5.下面是对划线句“很多手工已经濒危或者干脆无影无踪”原因的理解,不正 确的一项是( A.在没有专利的时代,手工中至关重要的绝技是世袭或以师徒方式单传的,艺 人如没有后嗣,技艺的传承便会中断 B.手工中有许多是感性和悟性的,属于记忆性的;手工智能都是靠口传心授, 最多只是保存在几句短短的口诀里。 C.在工业文明时代,由于机器的能力与效率远比手工高出千倍万倍,这一转型 急剧而猛烈,所向披靡,故而人们抛弃手工在所不惜。 D.手工中智慧与技术的含量是长久以来一代代积累而成的。在属于机器的时代, 手工给人的是一种具有怀旧意味的人文的温馨。 D(“手工给人一种具有怀旧意味的人文的温馨”说的是手工的意义)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保护手工遗产的意义的一项是() A.人们在生活中只会关心物品本身,不会关心是机械的还是手工的,因为,很 多的老房子在轰隆隆地与我们告别了。 B.手工制品纯朴、生动,带着人的气息,渗透着心中的想法、审美情趣以及对 生命的感悟,这是机器制品不具有的。 C.在相对独立的地域,每一种手工制品都是那里的特产,手工是不同地域的工 匠聪明才智的见证,也是民族与地域精神传承的载体和个性的象征。 D.每一种手工的背后还有一片深广的生活景象与丰富的历史信息。这些信息中, 只有少量的体现在手工制品中,更多的保存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 A(“因为,很多的老房子在轰隆隆地与我们告别”错,强加因果关系) 7.下面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愈是文明古老的民族,他们的双手就愈聪明,可见手是心灵最灵 便的工具。 B.引用“三星堆青铜面具上的方孔”主要用意是说明我国古代工匠手工制作技 艺的高超 C.第⑤段中“文明的转型”是指属于手工时代的农耕文明转向属于机器时代的 工业文明。 D.“缤纷的手工正在不知不觉地成批死亡”意在突出远古文明高度的手工技艺 传承的中断。 C(A.从“手成了心灵最灵便的工具,故而,愈是文明古老的民族,他们的双手 就愈聪明”中的“故而”可知其因果颠倒的错误;B.由原文“这些标志着远古文
制品不具有的。在冷峻的千篇一律的工业文明的时代,手工给人一种具有怀旧意 味的人文的温馨,就像那些仿古餐厅中摇曳的烛光。 ⑦然而,遗产的意义远非如此。 ⑧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手工是不同地域的工匠聪明才智的见证,也是民族与 地域精神传承的载体和个性的象征。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说,每一种手工的背后还 有一片深广的生活景象与丰富的历史信息。这些信息中,只有少量的体现在手工 制品中,更多的保存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因此,抢救与记录濒危和珍稀的民间 手工,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工作,也是人类文明转型期间的全新课题。我 们以前没有做过,但现在非做不可。因为,老房子在轰隆隆地与我们告别,缤纷 的手工正在不知不觉地成批死亡。 ⑨人类放弃手工,使用机器,是伟大的进步。但我们有时还要记忆手工。因为—— ⑩放弃手工是为了文明的发展;记忆手工是为了文明本身。 5.下面是对划线句“很多手工已经濒危或者干脆无影无踪”原因的理解,不正 确的一项是( ) A.在没有专利的时代,手工中至关重要的绝技是世袭或以师徒方式单传的,艺 人如没有后嗣,技艺的传承便会中断。 B.手工中有许多是感性和悟性的,属于记忆性的;手工智能都是靠口传心授, 最多只是保存在几句短短的口诀里。 C.在工业文明时代,由于机器的能力与效率远比手工高出千倍万倍,这一转型 急剧而猛烈,所向披靡,故而人们抛弃手工在所不惜。 D.手工中智慧与技术的含量是长久以来一代代积累而成的。在属于机器的时代, 手工给人的是一种具有怀旧意味的人文的温馨。 D(“手工给人一种具有怀旧意味的人文的温馨”说的是手工的意义)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保护手工遗产的意义的一项是( ) A.人们在生活中只会关心物品本身,不会关心是机械的还是手工的,因为,很 多的老房子在轰隆隆地与我们告别了。 B.手工制品纯朴、生动,带着人的气息,渗透着心中的想法、审美情趣以及对 生命的感悟,这是机器制品不具有的。 C.在相对独立的地域,每一种手工制品都是那里的特产,手工是不同地域的工 匠聪明才智的见证,也是民族与地域精神传承的载体和个性的象征。 D.每一种手工的背后还有一片深广的生活景象与丰富的历史信息。这些信息中, 只有少量的体现在手工制品中,更多的保存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 A(“因为,很多的老房子在轰隆隆地与我们告别”错,强加因果关系) 7.下面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愈是文明古老的民族,他们的双手就愈聪明,可见手是心灵最灵 便的工具。 B.引用“三星堆青铜面具上的方孔”主要用意是说明我国古代工匠手工制作技 艺的高超。 C.第⑤段中“文明的转型”是指属于手工时代的农耕文明转向属于机器时代的 工业文明。 D.“缤纷的手工正在不知不觉地成批死亡”意在突出远古文明高度的手工技艺 传承的中断。 C(A.从“手成了心灵最灵便的工具,故而,愈是文明古老的民族,他们的双手 就愈聪明”中的“故而”可知其因果颠倒的错误;B.由原文“这些标志着远古文
明高度的手工的传承中断了”可知,引用“三星堆青铜面具上的方孔”主要用意 是说明许多手工技艺的传承现在已经中断;D.由原文“抢救与记录濒危和珍稀的 民间手工,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工作,也是人类文明转型期间的全新课题。 我们以前没有做过,但现在非做不可”可知,“缤纷的手工正在不知不觉地成批 死亡”意在突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工作的必要性) 三、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陈平任相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①,分肉食 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 肉矣!” 陈涉起而王陈,使周市略定魏地。立魏咎为魏王,与秦军相攻于临济。陈平从少 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魏王以为太仆。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绝汉甬道,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 请割荥阳以西以和,项王不听。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 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十 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龙且、周殷之属, 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 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 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 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 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 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②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 节选自《史记·陈 丞相世家》) 【注】①宰:主持割肉的人。②恶草具:粗劣的饭食 8.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 B.天下纷纷,何时定乎 C.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 D.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 8.C(A.往事:前往侍奉/过去的事;B.纷纷:混乱/(言论、往下落的东西)多 而杂乱;C.以为:认为;D.宣言:扬言/(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 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9.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陈孺子之为宰 句读之不知 B.汉因举兵而攻之因河为 池 C.乃出黄金四万斤臣乃敢上璧D.欲与汉为一 吾谁 与归 9.D(A.之:助词,主谓之间不译/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B.因:连词,“趁 机”/介词,“凭借”;C.乃:副词,译为“于是”/副词,“才”;D.与:均为 介词,“和、跟”)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平少年时虽然家境贫穷,但是喜欢读书。在家乡祭祀土地神的活动中,他 担任主持分配祭肉的工作,他分配的祭肉很公平,受到了家乡父老的高度称赞
明高度的手工的传承中断了”可知,引用“三星堆青铜面具上的方孔”主要用意 是说明许多手工技艺的传承现在已经中断;D.由原文“抢救与记录濒危和珍稀的 民间手工,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工作,也是人类文明转型期间的全新课题。 我们以前没有做过,但现在非做不可”可知,“缤纷的手工正在不知不觉地成批 死亡”意在突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工作的必要性) 三、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 8——10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陈平任相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①,分肉食 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 肉矣!” 陈涉起而王陈,使周市略定魏地。立魏咎为魏王,与秦军相攻于临济。陈平从少 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魏王以为太仆。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绝汉甬道,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 请割荥阳以西以和,项王不听。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 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 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眛、龙且、周殷之属, 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 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 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眛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 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眛等。项王既 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 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②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 父。 (节选自《史记·陈 丞相世家》) 【注】 ①宰:主持割肉的人。②恶草具:粗劣的饭食。 8.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 B.天下纷纷,何时定乎 C.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 D.宣言诸将钟离眛等为项王将 8. C(A.往事:前往侍奉/过去的事;B.纷纷:混乱/(言论、往下落的东西)多 而杂乱;C.以为:认为;D.宣言:扬言/(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 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9.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陈孺子之为宰 句读之不知 B. 汉因举兵而攻之 因河为 池 C. 乃出黄金四万斤 臣乃敢上璧 D. 欲与汉为一 吾谁 与归 9.D(A.之:助词,主谓之间不译/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B.因:连词,“趁 机”/介词,“凭借”;C.乃:副词,译为“于是”/副词,“才”;D.与:均为 介词,“和、跟”)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平少年时虽然家境贫穷,但是喜欢读书。在家乡祭祀土地神的活动中,他 担任主持分配祭肉的工作,他分配的祭肉很公平,受到了家乡父老的高度称赞
B.陈平到修武投降汉军之后,楚军加紧进攻,截断了汉军运粮甬道,把汉王围 困在荥阳城,日子一长,汉王忧虑起来,请求割让土地与楚讲和,项王不答应。 C.为了解荥阳城之围,陈平建议汉王拿出重金,用来施行反间计,离间楚国的 君臣,使他们相互产生怀疑之心,汉王同意了他的建议。 D.陈平反间计获得成功,与此同时,在项王派遣使者到汉军之时,汉王也用反 间计来离间项王与亚父的关系,项王便对亚父大起疑心。 10.D(汉王用反间计离间项王与亚父是在陈平离间计获得成功之后进行的)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译文:唉,如果让我陈平有机会治理天下,也会像这分肉一样的了!(3分,“使”、 “宰”各1分,句子通顺1分) (2)陈涉起而王陈,使周市略定魏地。 译文:陈胜起兵在陈县称王后,派周市攻占平定了魏地。(3分,“略”、“定” 各1分,句子通顺1分) (3)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 译文:到了按功劳授爵封地的时候,他却又十分看重爵位和封地(而总舍不得给), 士人因此又不愿归附他。(4分,“至于”、“行功爵邑”、“重”各1分, 句子通顺1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蝶恋花·送春(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独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1)“欲系青春”中的“系”用得十分精妙传神,请对此进行赏析。(3分) 谷:“系”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由千万条杨柳丝绦联想到千万只缠绵的手, 再由缠绵的手,想到用手把春系住。(1分)想象贴切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 对春的眷恋之情。(1分) (2)词的下阕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答:抒发作者送春的愁苦感伤之情。(1分)下阕前三句,写了绿满山川、杜鹃 哀啼,从凄清之景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愁苦情绪;(2分)最后两句,写把酒送春、 暮雨潇潇,从中可以看出感伤情怀。(2分) 13、按要求将名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两小题任选一题)(5分) (1)舞榭歌台, ……想当年,金戈铁 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 怀古》) 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气吞万里如虎 水击三千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 遥游》 鹏之徙于南冥也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化抽象为形象,是诗歌常用的手法,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 愁”,生动地表达出“忧愁”之沉重;李煜在《虞美人》中用 ”形象地描绘出“忧愁”的绵绵 不断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B.陈平到修武投降汉军之后,楚军加紧进攻,截断了汉军运粮甬道,把汉王围 困在荥阳城,日子一长,汉王忧虑起来,请求割让土地与楚讲和,项王不答应。 C.为了解荥阳城之围,陈平建议汉王拿出重金,用来施行反间计,离间楚国的 君臣,使他们相互产生怀疑之心,汉王同意了他的建议。 D.陈平反间计获得成功,与此同时,在项王派遣使者到汉军之时,汉王也用反 间计来离间项王与亚父的关系,项王便对亚父大起疑心。 10.D(汉王用反间计离间项王与亚父是在陈平离间计获得成功之后进行的) 第Ⅱ卷(共 120 分) 四、(23 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译文:唉,如果让我陈平有机会治理天下,也会像这分肉一样的了!(3 分,“使”、 “宰”各 1 分,句子通顺 1 分) (2)陈涉起而王陈,使周市略定魏地。 译文:陈胜起兵在陈县称王后,派周市攻占平定了魏地。(3 分,“略”、“定” 各 1 分,句子通顺 1 分) (3) 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 译文:到了按功劳授爵封地的时候,他却又十分看重爵位和封地(而总舍不得给), 士人因此又不愿归附他。(4 分,“至于”、“行功爵邑” 、“重”各 1 分, 句子通顺 1 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蝶恋花·送春(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独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1)“欲系青春”中的“系”用得十分精妙传神,请对此进行赏析。(3 分) 答:“系”运用了拟人手法,(1 分)由千万条杨柳丝绦联想到千万只缠绵的手, 再由缠绵的手,想到用手把春系住。(1 分)想象贴切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 对春的眷恋之情。(1 分) (2)词的下阕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 分) 答:抒发作者送春的愁苦感伤之情。(1 分)下阕前三句,写了绿满山川、杜鹃 哀啼,从凄清之景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愁苦情绪;(2 分)最后两句,写把酒送春、 暮雨潇潇,从中可以看出感伤情怀。(2 分) 13、按要求将名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两小题任选一题)(5 分) (1)舞榭歌台, ……想当年,金戈铁 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 怀古》) 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 气吞万里如虎 ,水击三千 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 遥游》) 鹏之徙于南冥也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化抽象为形象,是诗歌常用的手法,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 愁 ”,生动地表达出“忧愁”之沉重;李煜在《虞美人》中用 “ ”形象地描绘出“忧愁”的绵绵 不断。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