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考察内容的广泛性 作为选拔录用国家公务员的主要途径,录用考试一直侧重于考察应试者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这一点在申论考试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申论所给资料的范围极其广泛,内容涵盖了政治、 经济、法律、教育等社会问题的诸多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说,考生再想像从前那样事先押题,对题目 有充分的准备就很难了。因此,事先对考试的具体形式、内容结构等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就显得尤为必 要。需要说明的是,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一般都应当已经有定论,主要立足于考察考生的分析和判 断能力,只要分析判断无误,就不会得很低的分数。同样,要想得到很高的分数,难度也不小。 不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即给定的资料所反映的问题尚无定论或存在争议,让考生以自己的 理解来进行判断和分析并做出结论。但是,作为很严格的一种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考试试题一 般不会出现偏差。其主要表现在试题的表述标准明确,不论涉及哪方面的内容和观点基本上都无争议, 让每个应试者均有话可说。因此,对于一些难以定论的问题,特别是一些争议激烈的前沿问题,一般 不会考,考生在复习时没必要去涉及过多。 3考核形式灵活多变 申论答题由概括部分、方案部分、议论部分三部分组成。就文体而言,概括部分既可能属于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中的某一种形式,也可能综合了多种文体形式,如可能是公文写作上的应用 文写作。方案部分,则纯粹是应用文写作。议论部分就不必说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申论既 考察了普通文体的写作能力,也考察了公文写作能力,考试形式非常灵活。这样,就增添了考生的应 试难度 4考察目标的确定性 虽然,申论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形式也灵活多变,但其考察目标却是相当明确的。申论主 要考察考生阅读、分析、概括、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在题目中主要是分析、概括两个方面,然后再 在此基础上进行论述,这主要是考察考生的思辨能力。在应考时,考生要仔细阅读材料,理清其间的 逻辑关系。对其中的复杂事件,要抓住主要问题;对尚有争议的事件,要分清各方意见。在抓住主要
2 考察内容的广泛性 作为选拔录用国家公务员的主要途径,录用考试一直侧重于考察应试者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这一点在申论考试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申论所给资料的范围极其广泛,内容涵盖了政治、 经济、法律、教育等社会问题的诸多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说,考生再想像从前那样事先押题,对题目 有充分的准备就很难了。因此,事先对考试的具体形式、内容结构等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就显得尤为必 要。需要说明的是,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一般都应当已经有定论,主要立足于考察考生的分析和判 断能力,只要分析判断无误,就不会得很低的分数。同样,要想得到很高的分数,难度也不小。 不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即给定的资料所反映的问题尚无定论或存在争议,让考生以自己的 理解来进行判断和分析并做出结论。但是,作为很严格的一种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考试试题一 般不会出现偏差。其主要表现在试题的表述标准明确,不论涉及哪方面的内容和观点基本上都无争议, 让每个应试者均有话可说。因此,对于一些难以定论的问题,特别是一些争议激烈的前沿问题,一般 不会考,考生在复习时没必要去涉及过多。 3 考核形式灵活多变 申论答题由概括部分、方案部分、议论部分三部分组成。就文体而言,概括部分既可能属于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中的某一种形式,也可能综合了多种文体形式,如可能是公文写作上的应用 文写作。方案部分,则纯粹是应用文写作。议论部分就不必说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申论既 考察了普通文体的写作能力,也考察了公文写作能力,考试形式非常灵活。这样,就增添了考生的应 试难度。 4 考察目标的确定性 虽然,申论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形式也灵活多变,但其考察目标却是相当明确的。申论主 要考察考生阅读、分析、概括、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在题目中主要是分析、概括两个方面,然后再 在此基础上进行论述,这主要是考察考生的思辨能力。在应考时,考生要仔细阅读材料,理清其间的 逻辑关系。对其中的复杂事件,要抓住主要问题;对尚有争议的事件,要分清各方意见。在抓住主要
问题的基础上,考虑给出的条件、环境,结合社会现实,进行综合考虑,作出正确的判断,提出可行 的解决方案,力争做到合情合理,切忌提出一些理想化的、超越现实的方案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应考时不要把申论要求的三个部分割裂开来作答,而应当统筹考虑, 前后衔接。概括的过程既是熟悉资料的过程,也是分析判断的过程:提出方案的过程既是解决问题的 过程,也是进行思辨的过程。三部分应协调一致、相互配合且彼此印证 申论的试卷结构 研究一下申论试题就会明白,申论考试的结构比较规范,总体上分为三大部分:首先是注意 事项,说明答卷的要求、时间,提出指导性建议:其次是申论写作的背景资料;最后提出申论要求 要求应试者在弄清背景资料的基础上完成题目。 (1)提出“注意事项”,给答卷提出重要的指导性建议。这些提示是应试者完成试卷必须知晓 的,应试者拿到试卷首先要阅读这些提示,以便于答题过程中掌握时间,按要求依次回答问题。 (2)给定一篇或一组资料。给定资料的长度一般为1000字~3000字左右。根据考试对象和所 给时间的不同,资料长度会有变化。比如,在应届大学毕业生中选拔录用公务员,资料的长度一般在 1500字左右。在处级、司局级公务员竞争上岗的考试中,资料可能增加到2500字~3000字或更长,内 容更复杂。 (3)提出“申论要求”。要求应试者在弄清给定资料的基础上完成若干题目。 通常情况下,“申论要求”涉及三个主要方面: ①对给定材料的理解、分析、整理、归纳、概括、综合; ②对主要问题提出见解,提出对策,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③对见解、方案的论证
问题的基础上,考虑给出的条件、环境,结合社会现实,进行综合考虑,作出正确的判断,提出可行 的解决方案,力争做到合情合理,切忌提出一些理想化的、超越现实的方案。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应考时不要把申论要求的三个部分割裂开来作答,而应当统筹考虑, 前后衔接。概括的过程既是熟悉资料的过程,也是分析判断的过程;提出方案的过程既是解决问题的 过程,也是进行思辨的过程。三部分应协调一致、相互配合且彼此印证。 二、申论的试卷结构 研究一下申论试题就会明白,申论考试的结构比较规范,总体上分为三大部分:首先是注意 事项,说明答卷的要求、时间,提出指导性建议;其次是申论写作的背景资料;最后提出申论要求, 要求应试者在弄清背景资料的基础上完成题目。 (1)提出“注意事项”,给答卷提出重要的指导性建议。这些提示是应试者完成试卷必须知晓 的,应试者拿到试卷首先要阅读这些提示,以便于答题过程中掌握时间,按要求依次回答问题。 (2)给定一篇或一组资料。给定资料的长度一般为 1000 字~3000 字左右。根据考试对象和所 给时间的不同,资料长度会有变化。比如,在应届大学毕业生中选拔录用公务员,资料的长度一般在 1500 字左右。在处级、司局级公务员竞争上岗的考试中,资料可能增加到 2500 字~3000 字或更长,内 容更复杂。 (3)提出“申论要求”。要求应试者在弄清给定资料的基础上完成若干题目。 通常情况下,“申论要求”涉及三个主要方面: ①对给定材料的理解、分析、整理、归纳、概括、综合; ②对主要问题提出见解,提出对策,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③对见解、方案的论证
这三方面的要求,在试卷中,通常都是通过三个题目来体现的。但题目数量允许有灵活性, 可以是三个题,也可以是两个或四个题。题目的样式也不会一成不变,也许要求概述事件,也许要求 概括主要问题,也许会在不同层面上对解决什么问题或怎样解决问题提出不同要求。 第四节申论考试的答题步骤 申论考试的全部过程,可归纳为阅读资料、概括要点、提出对策、进行论证四个主要环节。 1阅读资料 阅读理解给定背景资料,是申论考试的基础性环节。这个环节虽然不用文字在答卷上直接反 映,却是完成其他三个环节的前提条件,而且在时序上居于首位,不容滞后。因为只有认真地读懂读 通全部给定资料,才能把握资料所反映的事件的性质,才能准确地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完成第二个环节的要求;也才能针对主要问题,就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范围和条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 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案,完成第三个环节的要求。最后,还要充分利用给定资料,切中主要问题,全面 阐明、论证应试者本人对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的看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完成第四个环节 的要求 阅读给定背景资料一定要给予充分的时间。如果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在合理分配时间的前 提下,阅读资料的时间一般不要少于40分钟。多用点时间阅读,对着手三大项的作答只有好处,因为 细读了给定资料,真正掌握了资料内容,才能保证以下三个环节的答题质量。 2概括要点 概括要点是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它是阅读资料环节的小结:另一方面,又影响提出 的对策是否更具有针对性,影响论证是否有扎实的立论基础。 概括要点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给定资料。有的材料较为复杂,问题纷呈,彼此交错;有的 材料问题比较集中。前者,要分析出主要症结所在;后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不管哪一类材料
这三方面的要求,在试卷中,通常都是通过三个题目来体现的。但题目数量允许有灵活性, 可以是三个题,也可以是两个或四个题。题目的样式也不会一成不变,也许要求概述事件,也许要求 概括主要问题,也许会在不同层面上对解决什么问题或怎样解决问题提出不同要求。 第四节申论考试的答题步骤 申论考试的全部过程,可归纳为阅读资料、概括要点、提出对策、进行论证四个主要环节。 1 阅读资料 阅读理解给定背景资料,是申论考试的基础性环节。这个环节虽然不用文字在答卷上直接反 映,却是完成其他三个环节的前提条件,而且在时序上居于首位,不容滞后。因为只有认真地读懂读 通全部给定资料,才能把握资料所反映的事件的性质,才能准确地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完成第二个环节的要求;也才能针对主要问题,就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范围和条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 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案,完成第三个环节的要求。最后,还要充分利用给定资料,切中主要问题,全面 阐明、论证应试者本人对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的看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完成第四个环节 的要求。 阅读给定背景资料一定要给予充分的时间。如果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在合理分配时间的前 提下,阅读资料的时间一般不要少于 40 分钟。多用点时间阅读,对着手三大项的作答只有好处,因为 细读了给定资料,真正掌握了资料内容,才能保证以下三个环节的答题质量。 2 概括要点 概括要点是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它是阅读资料环节的小结;另一方面,又影响提出 的对策是否更具有针对性,影响论证是否有扎实的立论基础。 概括要点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给定资料。有的材料较为复杂,问题纷呈,彼此交错;有的 材料问题比较集中。前者,要分析出主要症结所在;后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不管哪一类材料
都要进行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给定资料反映的主题或者主要观点、主要内容等,否则,解 决问题就难以把握适当的分寸、尺度。 3提出对策 提出对策是申论的关键环节,它是针对前面概括出的问题而言的。前面概括出几个方面或几 个层次的问题,本部分就提出几个方面或几个层次的对策方案 这部分重点考査应试者思维的开阔程度、探索创新意识、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给 应试者提供了充分发挥的自由空间,应试者可根据各自的知识阅历,对同一问题各抒己见、见仁见智 需要注意的是,对策部分必须结合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范围和条件,才可能提出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 方案 4进行论证 申论考试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论证,它检测考生“论”的能力。这部分内容要求应试者充分利 用给定资料,扣紧主要问题,全面阐明、论证自己的见解观点。 从申论写作的全过程来看,论证是前三个环节的理论升华,前面三个环节则是论证的铺垫 论证环节,需要浓墨重彩、淋漓尽致:一是因为它所占字数多,分值相对较高;二是这一环节能更全 面、充分地展示考生的知识基础、理论水准、思维水平以及文字表达等诸方面的能力 第五节申论答题的具体要求 1把握好申论答题的“四个环节” 申论考试的阅读资料、概括要点、提出对策、进行论证四个环节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都 要认真对待,马虎不得。在阅读资料方面下的功夫不够,就不可能正确地概括出主题,当然也就不可 能提出确切的对策方案。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忙着去进行论证,那一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其成绩就可想而知了
都要进行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给定资料反映的主题或者主要观点、主要内容等,否则,解 决问题就难以把握适当的分寸、尺度。 3 提出对策 提出对策是申论的关键环节,它是针对前面概括出的问题而言的。前面概括出几个方面或几 个层次的问题,本部分就提出几个方面或几个层次的对策方案。 这部分重点考查应试者思维的开阔程度、探索创新意识、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给 应试者提供了充分发挥的自由空间,应试者可根据各自的知识阅历,对同一问题各抒己见、见仁见智。 需要注意的是,对策部分必须结合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范围和条件,才可能提出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 方案。 4 进行论证 申论考试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论证,它检测考生“论”的能力。这部分内容要求应试者充分利 用给定资料,扣紧主要问题,全面阐明、论证自己的见解观点。 从申论写作的全过程来看,论证是前三个环节的理论升华,前面三个环节则是论证的铺垫。 论证环节,需要浓墨重彩、淋漓尽致:一是因为它所占字数多,分值相对较高;二是这一环节能更全 面、充分地展示考生的知识基础、理论水准、思维水平以及文字表达等诸方面的能力。 第五节申论答题的具体要求 1 把握好申论答题的“四个环节” 申论考试的阅读资料、概括要点、提出对策、进行论证四个环节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都 要认真对待,马虎不得。在阅读资料方面下的功夫不够,就不可能正确地概括出主题,当然也就不可 能提出确切的对策方案。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忙着去进行论证,那一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其成绩就可想而知了
2重视答题的限制性要求 申论考试的限制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题目指令的限制。比如,有的是“概括要点”,有的是“概括主要问题”。前一个要求抓 住给定资料所反映的情况,把主要问题是什么概括出来;后一个则要求把给定资料所反映的情况梳理 清楚,予以概述说明。这些答题要求一定要认真遵循,否则答题时就会指向不明。 (2)背景资料的限制。无论是概括主题、陈述看法,还是提出对策、进行论证,都应局限于试 卷上给定的资料,不得离开给定资料反映的问题随意去写联想、发感触。 (3)字数的限制。在申论考试中,概括主题、提出对策、进行论证都有具体的字数的限制,应 试者切不可随意增减字数,否则会影响成绩。 3对策要有针对性与可操作性 申论考试对策的提出,要针对给定资料,审视遴选,弄清这些材料究竟反映了哪些问题,并 根据应试者的“虚拟身份”,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 构思可操作性对策,应该注意三点:一是问题要有明确的“归口”,即有直接解决问题的政 府部门或职能机构去处理与落实;二是要有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步骤办法:三是要考虑解决问题的时 效性与必备条件。在构想对策时,切忌脱离实际地坐而论道。要通盘考虑,尽力克服与之相悖的因素, 使对策合理、具体,便于落实。 4对重点对策要进行充分论证 要对所提出的对策进行科学论证。如果提出了多项对策,则要把论证的重点放在关键的、你 最熟悉的对策上,多花笔墨,切不可视各项对策为“半斤八两”,均衡对待。要明白,千字左右的论 述文是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的。 5提出方案要符合个人定位
2 重视答题的限制性要求 申论考试的限制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题目指令的限制。比如,有的是“概括要点”,有的是“概括主要问题”。前一个要求抓 住给定资料所反映的情况,把主要问题是什么概括出来;后一个则要求把给定资料所反映的情况梳理 清楚,予以概述说明。这些答题要求一定要认真遵循,否则答题时就会指向不明。 (2)背景资料的限制。无论是概括主题、陈述看法,还是提出对策、进行论证,都应局限于试 卷上给定的资料,不得离开给定资料反映的问题随意去写联想、发感触。 (3)字数的限制。在申论考试中,概括主题、提出对策、进行论证都有具体的字数的限制,应 试者切不可随意增减字数,否则会影响成绩。 3 对策要有针对性与可操作性 申论考试对策的提出,要针对给定资料,审视遴选,弄清这些材料究竟反映了哪些问题,并 根据应试者的“虚拟身份”,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 构思可操作性对策,应该注意三点:一是问题要有明确的“归口”,即有直接解决问题的政 府部门或职能机构去处理与落实;二是要有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步骤办法;三是要考虑解决问题的时 效性与必备条件。在构想对策时,切忌脱离实际地坐而论道。要通盘考虑,尽力克服与之相悖的因素, 使对策合理、具体,便于落实。 4 对重点对策要进行充分论证 要对所提出的对策进行科学论证。如果提出了多项对策,则要把论证的重点放在关键的、你 最熟悉的对策上,多花笔墨,切不可视各项对策为“半斤八两”,均衡对待。要明白,千字左右的论 述文是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的。 5 提出方案要符合个人定位